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结构磷石膏基骨料/硅酸盐水泥界面特性及其调控
1
作者 何静 吕伟 +3 位作者 吴赤球 余正康 李义胜 水中和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2,共10页
为解决磷石膏基骨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相容性问题,本文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磷石膏基骨料。在系统研究骨料壳层组分对骨料吸水率、筒压强度及抗压强度等宏观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骨料壳层组分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 为解决磷石膏基骨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相容性问题,本文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磷石膏基骨料。在系统研究骨料壳层组分对骨料吸水率、筒压强度及抗压强度等宏观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骨料壳层组分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磷石膏基骨料的性能较未包壳层骨料均得到提升,并且该骨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得到提升。核壳结构磷石膏基骨料和水泥形成的界面与未包壳层的相比,在水化早期,降低了界面处Ca(OH)_(2)的含量,优化了界面处的孔隙结构,提高了界面处显微硬度,降低了界面过渡区宽度,并且该壳层可降低骨料内核S元素向界面处扩散的概率;在水化后期,界面处水化反应基本稳定,该壳层仍可减缓内核S元素向界面扩散的趋势,降低了界面处膨胀和开裂的风险,增加了磷石膏基骨料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基骨料 核壳结构 界面过渡区 反应机理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双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宇航 华心祝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越来越多的矿井被废弃。然而,这些废弃矿井中仍然蕴藏着大量尚未开发的煤层气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煤层开采后形成的覆岩裂隙场成为了废弃矿井中煤层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和掌握覆岩裂隙场的发育规...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越来越多的矿井被废弃。然而,这些废弃矿井中仍然蕴藏着大量尚未开发的煤层气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煤层开采后形成的覆岩裂隙场成为了废弃矿井中煤层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和掌握覆岩裂隙场的发育规律,对精准开发和利用废弃矿井中的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潘一矿区的双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UDEC数值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对双煤层开采后的覆岩裂隙场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部煤层裂隙带发育高度为58.73~81.71 m,当下部煤层推进170 m时,关键层1处产生穿层裂隙,原先孤立的各离层裂隙相互连接,引起上采空区、下采空区连通,此时上下部煤层裂隙带贯通,下部煤层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41.8 m,裂隙带最终高度为116.64~139.62 m;上部采空区覆岩裂隙发育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上部煤层开采时:裂隙产生-发育-闭合,下部煤层开采时:裂隙重新发育-重新闭合;长时蠕变作用使裂隙的分布更加密集,但其形态未发生显著改变,最终形成的双煤层裂隙场呈现出“马鞍+蟹壳”的复合型结构;研究成果揭示了废弃矿井双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并根据长时蠕变后的覆岩裂隙场分布特点提出了废弃矿井中双煤层矿井瓦斯运移的主要通道,可为类似废弃矿井的瓦斯精准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双煤层开采 裂隙带高度 裂隙演化 蠕变 “马鞍+蟹壳”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Canopy-k-means的大跨屋盖表面风荷载分区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学 纪君 董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8,共9页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在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计算中,聚类数k值随机选取容易导致结果不稳定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首先,引入Canopy算法并对其初始阈值和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进行改进,减少初始值选...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在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计算中,聚类数k值随机选取容易导致结果不稳定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首先,引入Canopy算法并对其初始阈值和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进行改进,减少初始值选取的盲目性,以提高风荷载分区结果的可靠性;其次,通过改进Canopy算法对风荷载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快速准确地确定聚类数k值;第三,将改进Canopy算法与k-means结合使用,实现最优分类数k值的精准识别,使得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分区结果;最后,以一大跨柱面屋盖干煤棚结构为例,基于风洞试验所得结构表面风荷载数据测试结果,采用所提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对其表面风荷载进行分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将0°、50°和90°风向角时大跨屋盖表面风荷载划分为了3个不同的分区,其对应的SD值分别为2.36、3.51和2.52,较传统k-means聚类算法所得对应值明显降低,类内紧凑性和类间分散性明显提升。所提改进Canopy-k-means聚类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最优分区结果,对大跨屋盖表面风荷载分区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结构 风荷载测压 风荷载分区 K-MEANS聚类算法 Canopy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翅式相变储热系统结构/热源条件强化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刘云龙 龙威 +1 位作者 别玉 林婷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5-661,共7页
基于焓法的凝固/熔化模型,在考虑自然对流的情况下,建立管壳式相变换热器的熔化模型,并研究管翅片布局和热边界条件对相变材料瞬态熔化行为的影响机理。针对均匀的管翅片布局和恒定壁温热边界条件,设计一种具有方形波动热源的偏心结构,... 基于焓法的凝固/熔化模型,在考虑自然对流的情况下,建立管壳式相变换热器的熔化模型,并研究管翅片布局和热边界条件对相变材料瞬态熔化行为的影响机理。针对均匀的管翅片布局和恒定壁温热边界条件,设计一种具有方形波动热源的偏心结构,并对两者之间的强化传热规律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偏心布局可使相同传热面积中热传递盲区的熔化得到改善,而方形波动热源可增强前熔化阶段中央区域的自然对流;能量存储参数对比表明,相比原始结构,偏心布局结构或方形波动热源的熔化时间分别缩短12.5%和6.25%,而同时优化热源和结构的熔化时间缩短31.25%。方形波动热源和偏心结构能显著提高换热器的熔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传热性能 管壳式 传热盲区 自然对流 数值模拟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姑匍匐茎的起源和球茎的膨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施国新 徐祥生 陈维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匍匐茎的发生一般见于主茎倒二或倒三叶原基的叶腋部位。在匍匐茎发生区域的主茎一侧,匍匐茎原始细胞的基部形成壳状区;壳状区的形成对匍匐茎原基的外凸起一定作用。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使轴... 匍匐茎的发生一般见于主茎倒二或倒三叶原基的叶腋部位。在匍匐茎发生区域的主茎一侧,匍匐茎原始细胞的基部形成壳状区;壳状区的形成对匍匐茎原基的外凸起一定作用。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使轴向细胞数目增多,并使细胞的轴向延伸。球茎的膨大是通过匍匐茎第8—10节基本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细胞体积的扩大来实现的。球茎中的淀粉一般为单粒淀粉;匍匐茎中的淀粉由单粒和复合两种淀粉粒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菇 匍匐茎 球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秧爪耐冲蚀仿生设计的潮间带贝类表面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邬立岩 徐巍 +4 位作者 胡艳清 宋玉秋 崔跃峰 吕双双 任文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508,共4页
从仿生学角度,对比3种典型潮间带贝类冲蚀磨损试验结果,分析贝壳表面非光滑结构的冲蚀磨损机理,为提高秧爪耐磨性探索结构仿生学设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东方扇贝(Dongfangshell)、魁蚶(Bloodyclam)、毛蚶(Arksh... 从仿生学角度,对比3种典型潮间带贝类冲蚀磨损试验结果,分析贝壳表面非光滑结构的冲蚀磨损机理,为提高秧爪耐磨性探索结构仿生学设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东方扇贝(Dongfangshell)、魁蚶(Bloodyclam)、毛蚶(Arkshell)壳表进行形貌分析,确立其结构特征参数,利用Solidworks建立表面冲蚀过程简化模型;通过冲蚀磨损试验,获得3种贝类样品的不同耐磨性能,在冲蚀粒径为035~1.Omm,冲蚀速度为1.5m·s^-1条件下,魁蚶的失重比最小,仅为2.11%,低于东方扇贝和毛蚶。魁蚶表面的凹槽结构可减小冲蚀法向力,从而减小冲蚀微压痕。另外,表面微结构延长了冲蚀作用时间,可降低冲蚀速度和能量,起到耐冲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研究 潮间带贝类 冲蚀磨损 秧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开采大型三维可加载相似模拟试验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红伟 伍永平 +2 位作者 曹沛沛 张文忠 解盘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05-1511,共7页
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特殊,大倾角煤层开采采场围岩空间应力分布及演化、围岩运动特征复杂。现有三维模型试验平台存在模型加载、空间开采与监测等技术缺陷。通过采用新型三维可加载模型试验系统,实现模型均布加载、密闭空间开采模拟等技术... 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特殊,大倾角煤层开采采场围岩空间应力分布及演化、围岩运动特征复杂。现有三维模型试验平台存在模型加载、空间开采与监测等技术缺陷。通过采用新型三维可加载模型试验系统,实现模型均布加载、密闭空间开采模拟等技术创新,对枣泉煤矿120210工作面大倾角煤层开采进行大型三维可加载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得出在工作面上部区域覆岩垮落充分、裂隙发育,关键域形成层位高,下部区域覆岩垮落不充分,关键域形成层位低,覆岩空间垮落呈非对称拱壳形态,上部区域应力值、来压强度、支承压力区应力集中系数等特征量明显大于下部区域。以上结果验证了大倾角煤层开采围岩空间结构形态和应力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三维可加载相似模拟 梯形裂隙区 空间拱壳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套材料的导磁性对铸轧区磁感应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谦 周伟华 +1 位作者 郭运涛 郑益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1-625,共5页
采用对比实验考察在新型材料辊套和合金钢辊套下铸轧区磁感应强度的差异;根据电磁场理论,研究上述2种辊套材料对铸轧区磁场的衰减和屏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钢辊套的相对磁导率为300,是新型辊套材料的300倍;合金钢辊套对磁场既具有... 采用对比实验考察在新型材料辊套和合金钢辊套下铸轧区磁感应强度的差异;根据电磁场理论,研究上述2种辊套材料对铸轧区磁场的衰减和屏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钢辊套的相对磁导率为300,是新型辊套材料的300倍;合金钢辊套对磁场既具有衰减作用又具有聚磁效应,衰减作用使铸轧区的磁感应强度减小,聚磁效应使磁感应强度增大;合金钢辊套对磁场的聚磁效应比对磁场的衰减作用强,使铸轧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5%左右。新型材料辊套对磁场只有衰减作用,使铸轧区的磁感应强度降低5%左右。当电磁感应器的励磁电流为10A、励磁频率为13Hz时,在合金钢辊套下比在新型材料辊套下铸轧区的磁感应强度大10%左右。从磁场利用的角度考虑,在电磁场快速铸轧技术中使用合金钢辊套比使用新型材料辊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快速铸轧 辊套 铸轧区 导磁性 磁场衰减 聚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伍永平 张浩 +1 位作者 解盘石 曾佑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0,共4页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力学环境复杂,煤壁极易失稳,为更好防控煤壁失稳,亟待弄清工作面煤壁力学、形变特征。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等方法对25221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力学、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在...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力学环境复杂,煤壁极易失稳,为更好防控煤壁失稳,亟待弄清工作面煤壁力学、形变特征。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等方法对25221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力学、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在空间上以非对称拱壳形态作用于大倾角煤壁,在工作面走向以曲线形式逐渐降低;非均匀性超前支承压力使煤体发生非对称形变,水平位移量在工作面前方约0-13m范围内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13m后则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垂直位移在0-14.48m范围内表现为下部〉上部〉中部,14.48m之后位移量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位移变形量最大,则中部区域煤壁失稳几率最大;采高增大,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程度,煤体形变、位移量及大变形范围都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大采高 应力分区 非对称拱壳 非对称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不明采空区积水危险性判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题正义 张峰 +2 位作者 秦洪岩 朱志洁 乔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5-921,共7页
为确定胜利煤矿10#煤层上部采空区积水范围,保证煤层开采过程中避免受到水害威胁,运用板壳理论和关键层理论,建立胜利矿开采10#煤层采空区覆岩变形破坏的力学分析模型,结合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得出10#煤层各分区的最大导高和底板... 为确定胜利煤矿10#煤层上部采空区积水范围,保证煤层开采过程中避免受到水害威胁,运用板壳理论和关键层理论,建立胜利矿开采10#煤层采空区覆岩变形破坏的力学分析模型,结合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得出10#煤层各分区的最大导高和底板破裂的最大深度,通过上部采空区积水危险性判定准则,得出开采10#煤时将被上部6#煤层采空区积水影响,而不会受到2#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影响,为该矿防治水方案的提出和安全开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积水 板壳理论 导水裂隙带 破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倾角对采动裂隙演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传安 杨京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倾角煤层开采的空间结构特征,通过计算煤层倾角分别为0°、30°、45°和60°时垮落带、裂隙带最大高度,得出不同倾角煤层开采的围岩破坏和裂隙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随煤层倾角增大,矿...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倾角煤层开采的空间结构特征,通过计算煤层倾角分别为0°、30°、45°和60°时垮落带、裂隙带最大高度,得出不同倾角煤层开采的围岩破坏和裂隙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随煤层倾角增大,矿压显现特征明显位置靠近煤层倾向方向的上部,非对称"壳体结构"的整体破碎范围变小、局部破碎程度加剧,破坏形态由单一的倾斜砌体结构破坏演变为伴有反倾斜砌体结构的综合破坏,垮落带和裂隙带的范围变小,最大高度降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应模型的"两带"最大高度偏差率为1.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倾角 采动裂隙 垮落带高度 裂隙带高度 壳体结构 砌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计算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雨增 刘新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31,共3页
利用各地冰雹资料以及冰雹从0℃层等温线到地面的降落过程中的融化情况,并参考各地防雹作业的实际用弹量,提出雹源含水量的近似计算方法。推导出每个炮点一次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防雹 用弹量 雹源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形零件冲压成形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的应力应变计算 被引量:11
13
作者 雷君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用主应力法解出了圆锥形零件冲压成形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的应力公式,讨论了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大端的内皱曲是由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中的最大切向压应力引起;而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小端的破裂是由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中的... 本文用主应力法解出了圆锥形零件冲压成形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的应力公式,讨论了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大端的内皱曲是由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中的最大切向压应力引起;而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小端的破裂是由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中的最大径向拉应力造成。根据体积不变条件,导出了圆锥形零件冲压成形悬空侧壁圆锥台变形区的应变公式,它是拉深应变和胀形应变的复合应变。接着讨论了最大切向压应力和最大径向拉应力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最后给出了应力分界圆直径公式和应变分界圆直径公式,得出了满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形零件 圆锥台 变形区 应力 应变 冲压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板壳和断裂力学理论的上覆采空区积水危险性判定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题正义 张峰 +1 位作者 秦洪岩 朱志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3,共6页
为避免山西临汾胜利煤矿10号煤层采动过程中受上覆6号煤层采空区透水的威胁,利用板壳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分别建立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破裂深度的力学模型,计算10号煤层Ⅰ—Ⅵ区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46.77 m、48.86 m、56.05 ... 为避免山西临汾胜利煤矿10号煤层采动过程中受上覆6号煤层采空区透水的威胁,利用板壳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分别建立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破裂深度的力学模型,计算10号煤层Ⅰ—Ⅵ区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46.77 m、48.86 m、56.05 m、56.14 m、56.33 m和55.20 m,6号煤层Ⅰ—Ⅳ区的破裂带影响深度分别为1.57 m、1.14 m、1.85 m和1.26 m。通过构建上覆煤层采空区积水危险性类型的划分准则,对10号煤层采动过程中受到上覆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危险性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6号煤层Ⅰ—Ⅳ区对10号煤层的积水危险性类型均为突水型,会对10号煤开采过程产生安全威胁;6号煤层的不可采区域对10号煤层Ⅴ区和Ⅵ区的影响类型为原岩渗透型,对10号煤层Ⅴ区和Ⅵ区的回采不会构成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积水 板壳理论 断裂力学理论 导水裂隙带 破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分析中考虑结点区变形的子结构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连坤 郝际平 +1 位作者 张俊峰 王孟鸿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2,共6页
对结点区的受力性能和剪切变形采用16结点相对自由度等参数壳单元进行分析,将相对自由度概念引入等参元,得到了16结点相对自由度壳元插值表达式,推导了单元刚度矩阵,在形成单元刚度矩阵时,引入材料的弹塑性性能考虑了结点区屈服对整体... 对结点区的受力性能和剪切变形采用16结点相对自由度等参数壳单元进行分析,将相对自由度概念引入等参元,得到了16结点相对自由度壳元插值表达式,推导了单元刚度矩阵,在形成单元刚度矩阵时,引入材料的弹塑性性能考虑了结点区屈服对整体框架结构的影响.刚度矩阵形成以后对内部结点的自由度进行聚缩,采用子结构方法将出口参数转换为杆端自由度,使得结点区形成最多6个结点的空间组合单元体参与结构整体分析.在整体分析中,采用相对自由度壳单元考虑结点区剪切变形的非线性影响,可以同时考虑板件的局部屈曲.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钢框架 相对自由度壳元 子结构 结点区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材料不同偏移量脆性带的破碎过程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德元 赵力 +1 位作者 万仁毅 孔令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为了优选弹体材料脆性带加工方案,增强弹丸杀伤威力,提高材料利用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显示动力学部分,分别对不含脆性带、含有对称分布以及有偏移量的十字形脆性带合金钢试件断裂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网格和应力波变化图以及冲击过... 为了优选弹体材料脆性带加工方案,增强弹丸杀伤威力,提高材料利用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显示动力学部分,分别对不含脆性带、含有对称分布以及有偏移量的十字形脆性带合金钢试件断裂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网格和应力波变化图以及冲击过程中锤头所受阻力加速度和能量转化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含脆性带的试件比不含脆性带的试件冲击时更易断裂;含脆性带试件断裂先产生应力的位置是脆性带附近,断裂沿脆性带发生;将对称分布和有偏移量的脆性带试件断裂过程对比,能量转化值与锤头所受阻力加速度值相近,说明脆性带的偏移量对试件断裂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示动力学 脆性带 冲击断裂 模拟仿真 偏移量 网格 应力波 弹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载荷特征参数对无限长圆柱壳弹性动态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鹏宙 董奇 杨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4,共10页
采用含有三角脉冲载荷和准静压载荷的爆炸载荷加载,利用单自由度模型对无限长圆柱壳体(即等效平面应变圆环)的弹性动态响应进行了力学分析,获得了径向位移响应解析解及准静压阶段弹性响应振幅的解析解。基于所得解析解,通过控制变量法... 采用含有三角脉冲载荷和准静压载荷的爆炸载荷加载,利用单自由度模型对无限长圆柱壳体(即等效平面应变圆环)的弹性动态响应进行了力学分析,获得了径向位移响应解析解及准静压阶段弹性响应振幅的解析解。基于所得解析解,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了载荷压力及载荷分界点时刻(即三角脉冲载荷与准静压载荷作用的分界点时刻)对径向位移最大值、准静压阶段弹性响应振幅的影响规律,更加深入地研究了爆炸载荷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准静压幅值与三角脉冲峰值的比值以及载荷分界点时刻两个主要特征参数入手,结合结构的呼吸振动频率来研究爆炸载荷对无限长圆柱壳弹性动态响应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存在临界时刻:当载荷分界点时刻早于临界时刻时,径向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准静压阶段;当载荷分界点时刻晚于临界时刻时,获得了便于直观判断径向位移达到最大值时所处载荷阶段的分区图。基于前述解析解的分析,还获得了不同影响因素导致的振幅变化的单调性分区图,便于判别载荷压力的变化所致的准静压阶段振幅的增减趋势。通过研究获得的爆炸压力载荷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可为爆炸容器设计以及结构防护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容器 爆炸载荷 无限长圆柱壳 动态响应 分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潜器大开孔半球封头设计
18
作者 杨彦声 佟福山 汪永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16,共7页
应用Karman大挠度方程,将深潜器大开孔半球封头在均匀外压下的轴对称弯曲平衡问题简化为弹性基础梁的复杂弯曲平衡问题。
关键词 深潜器 开孔封头 半球封头 设计 承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坝壳料场综合利用及分区规划开采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绍良 李锡均 张绍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61-365,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在“三大红线”的制约下,料场选址以及料场的综合利用规划和分区开采显得极为重要。一个料场能满足工程所需全部用料,可为节约成本创造条件。然而在开采实施过程也可能带来一定难度,即,开采规划分区范围...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在“三大红线”的制约下,料场选址以及料场的综合利用规划和分区开采显得极为重要。一个料场能满足工程所需全部用料,可为节约成本创造条件。然而在开采实施过程也可能带来一定难度,即,开采规划分区范围及开采的先后顺序,既要满足工程用料强度要求,又要满足开采过程不影响用料的质量要求。因此,优化开采方式和开采方法是料场开采工序探索的关键,也是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察迫在眉睫的新探索,是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与否、工程投资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坝壳料场 综合利用 分区规划开采 工程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