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上海方言看海派文化 被引量:5
1
作者 钱乃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上海方言精细表现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的精气神,生动精准地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和中西融合、博大多元、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时代风貌。上海从农业文化、手工业文化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商业化、工业化的都市,这些变化反... 上海方言精细表现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的精气神,生动精准地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和中西融合、博大多元、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时代风貌。上海从农业文化、手工业文化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商业化、工业化的都市,这些变化反映在上海话语汇上。大批商业词语在上海话中产生,还蔓延到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使日常生活用语带有商务气息。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上海人在活跃的思维和海派的奇思遐想中产生了大量有海派风味的上海方言词语。上海方言的发展历程,充分传达出上海人民创造生活的辉煌,也证明了开放创新、海纳百川的文化对优化语言的重要作用。海派的沪语形象渗透在上海人海派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话是一种时代层次和社会层次十分丰富的语言。传承上海话,就是传承和发扬上海这个都市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方言 海派文化 现代性 海纳百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话与上海话比较及其历史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则玲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125,163,共5页
宁波话与上海话语音的相似程度较高。本文拟通过对宁波话与上海话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语气腔调的比较,阐述两种方言之间的异同及其历史成因:一是很深的渊源关系;二是宁波人善于经商,社会地位较高;三是便捷的宁波与上海水路交通。
关键词 宁波话 上海话 语音 异同 历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分析软件Speech Analyzer和Praat在上海市区方言鼻化韵单一化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顾钦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82,108,共3页
目前我国方言语音演变研究中音位的确定主要以传统意义上的研究方法为多,音位归纳主要凭个人经验。若记音人本身记音能力有限,可能造成记录结果与方言实际读音存在偏差。因此,如果在传统记音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语音分析软件,将使方言语... 目前我国方言语音演变研究中音位的确定主要以传统意义上的研究方法为多,音位归纳主要凭个人经验。若记音人本身记音能力有限,可能造成记录结果与方言实际读音存在偏差。因此,如果在传统记音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语音分析软件,将使方言语音研究更为精密、客观。以Speech Analyzer和Praat语音分析软件为例,結合上海市区方言鼻化韵单一化,即鼻化韵中前a后ɑ的对立完全消失,发成中A这一语音演变现象,以Speech Analyzer确定鼻化元音位置,以Praat做共振峰分析,为这一语音演变现象的确定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分析软件 SPEECH ANALYZER Praat上海市区方言 鼻化韵单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海话的使役、被动标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凯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3,171,共8页
上海话的"叫/让/拨"都能表示使役,不过,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使役。论文对此提出了新的归类及其理据。论文主要就"拨"由本来的给予义扩展为被动的语法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语料的调查和分析后论证了"拨"... 上海话的"叫/让/拨"都能表示使役,不过,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使役。论文对此提出了新的归类及其理据。论文主要就"拨"由本来的给予义扩展为被动的语法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语料的调查和分析后论证了"拨"是经由否定的使役(即不许可)扩展为被动的。从语义上看,只有表示不许可的"拨"才既有使役的解读,又有被动的解读。正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的连接才促使"拨"成为使役和被动标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 使役 被动 不许可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话与普通话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5
作者 程禹 丁洋洋 +3 位作者 杨利霞 朱勇 许永华 张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青年人在受到上海话和普通话刺激时脑功能激活区的差异。方法:选取6名上海本地人、6名非上海本地人接受上海话或普通话双音节词发音听觉任务刺激,并用反馈键判断所听双音节词是否与实际词一致,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青年人在受到上海话和普通话刺激时脑功能激活区的差异。方法:选取6名上海本地人、6名非上海本地人接受上海话或普通话双音节词发音听觉任务刺激,并用反馈键判断所听双音节词是否与实际词一致,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本地人听普通话和上海话脑功能激活区域无统计学差异,而非上海本地人听普通话和上海话脑功能激活区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上海本地人与非上海本地人在听普通话和上海话时,双侧大脑的颞上回、额下回、额中回、顶内沟、枕叶、棱状回、中央前回和辅助运动皮质区均有激活。上海本地人听普通话时,双侧颞上回、枕叶激活较听上海话强,但听上海话时激活范围比听普通话时更大。非上海本地人在听普通话时辅助皮质区激活范围大于上海话刺激,听上海话时顶内沟有激活而听普通话时没有,且枕叶激活也比听普通话激活范围大。结论:上海话和普通话两种语言任务的脑区激活特点反映了不同语言者在接受不同语言刺激时具有相对独特的脑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 普通话 脑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方言的组合式谓补结构
6
作者 薛才德 姚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上海方言中有"得"、"来"、"得来"三个补语标记。从语法形式上看,它们构成的补语是组合式的;从语义上看,它们可构成能否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这三个补语标记是多功能的,它们构成的补语在形式上和语... 上海方言中有"得"、"来"、"得来"三个补语标记。从语法形式上看,它们构成的补语是组合式的;从语义上看,它们可构成能否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这三个补语标记是多功能的,它们构成的补语在形式上和语义上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考察上海方言中带能否补语、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的谓补结构,探讨"得"、"来"、"得来"三个补语标记的异同及其组合式谓补结构在上海方言中的使用,并从方言的句法扩散、历史来源与层次、语言接触等方面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方言 组合式 谓补结构 “得来” 补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苏白的“地域神味”--论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的汉语诗学 被引量:1
7
作者 文贵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9,共10页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体而言有如下特征:叙事京语的冷静刚硬与人物苏白的柔和软绵相得益彰;吸收新的时间标记方式和器物新名词,显示了新的语言因素。如果从文学语言的转型角度看,《海上花列传》确实可以作为吴语文学的杰作,但不能以此断定它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白 京语 《海上花列传》 汉语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方言语音司法鉴定中的难点问题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阳生 潘祺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8-101,共4页
在司法鉴定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语音鉴定属于方言内容的甄别。上海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全国案件纠纷发生较多的城市。在这些纠纷中,就有一部分需要对当事者的语音进行司法鉴定。而针对上海方言的语音司法鉴定因为上海的特殊地... 在司法鉴定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语音鉴定属于方言内容的甄别。上海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全国案件纠纷发生较多的城市。在这些纠纷中,就有一部分需要对当事者的语音进行司法鉴定。而针对上海方言的语音司法鉴定因为上海的特殊地域特征给司法鉴定的进行带来了多种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纹鉴定 上海方言 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上海: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中的沪语 被引量:6
9
作者 都文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上海电影和有关上海的电影将上海的文化影响带到全球,解读(重读)和书写(重写)上海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上海话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全面展示了在国家、公共领域和所谓的历史客观文化的深层结构里存在着的那种地方... 上海电影和有关上海的电影将上海的文化影响带到全球,解读(重读)和书写(重写)上海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上海话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全面展示了在国家、公共领域和所谓的历史客观文化的深层结构里存在着的那种地方性的、私人化的、原初自发的主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等级 上海方言 历史客观文化 主观文化 中国 台湾省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话雅说、沪语改良与声音呈现——金宇澄《繁花》的文本阅读与语言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进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金宇澄的《繁花》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苦心经营,人物对话采用了被改良的沪语,小说的叙述语言有意采用古雅的话本语言,沪语写作不但体现了特有的上海味道,也展现了一个众声喧哗、方言杂陈的声音的世界。《繁花》的出版让人们重新发现了沪语... 金宇澄的《繁花》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苦心经营,人物对话采用了被改良的沪语,小说的叙述语言有意采用古雅的话本语言,沪语写作不但体现了特有的上海味道,也展现了一个众声喧哗、方言杂陈的声音的世界。《繁花》的出版让人们重新发现了沪语的魅力,《繁花》分明延续了《海上花列传》以来吴语写作的血脉,拉开文学历史的长时段观照百年文学,文学传统可谓隔代遗传、绵延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俗话雅说 沪语改良 声音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语”“闽南语”和“沪语”:汉语方言称“语”的三种形成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佳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3期82-91,共10页
本文在回顾前人对方言与语言边界意识形态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方言称"语"现象的成因概括为3种模式:"粤语"模式是古来一级方言称"语"的传袭,"闽南语"模式是自治状态下的次级方言提升为"语&... 本文在回顾前人对方言与语言边界意识形态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方言称"语"现象的成因概括为3种模式:"粤语"模式是古来一级方言称"语"的传袭,"闽南语"模式是自治状态下的次级方言提升为"语",而"沪语"模式则是他治状态下的次级方言提升为"语"。本文对3种模式的性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如加强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的语言国情教育;在相关法律法规尚存真空的情况下,为方言的具体称谓及称谓的使用制订既尊重历史习惯,又严守政治"红线"的部门规范;对社会的一般使用,一级方言建议可采用"方言"称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闽南语 沪语 方言称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外地人还是名义上的上海人:语言批判、社会阶层和地方身份的模糊性
12
作者 徐舫 刘毅敏(译) 陈吉(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大规模的内部迁移带来了语言和身份的碰撞,并导致多方力量交汇在地方身份上的较量。文章以上海为例,记录了上海人身份定义的模糊性以及地方身份与方言熟练程度的关系。在过去20年里,上海的高学历和高技能外来人口中,出现了一种模棱两可... 大规模的内部迁移带来了语言和身份的碰撞,并导致多方力量交汇在地方身份上的较量。文章以上海为例,记录了上海人身份定义的模糊性以及地方身份与方言熟练程度的关系。在过去20年里,上海的高学历和高技能外来人口中,出现了一种模棱两可的现象,从积极学习上海方言并在公共场合使用它来展示本地身份,到拒绝方言习得与本地身份,以及对自我认同或被本地人承认为上海人反感甚至漠视。这些差异化的态度和实践,本质上是国家和城市在人口、语言、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政策造成的。在社会阶层的重新调整、全球城市的归属感以及国界内外更广泛的地理区域流动性中,方言的熟练程度与地方身份之间的关联性下降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户口、工作、房屋产权等硬指标之外,城市如何吸引外来人口,如何营造欢迎和包容外来人口的文化、社会环境,同时不激起本地人群的负面情绪,是一个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 内部移民 身份认同 归属感 语言权利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