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被引量:102
1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30,共12页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 ,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 ,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 ,区分出了碳酸盐...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 ,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 ,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 ,区分出了碳酸盐台地、障壁岛 -潟湖潮坪、潮道 -潟湖潮坪、河控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冲积扇、湖泊等沉积类型 ,阐明了各自的沉积特征。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展布、充填演化与南北两侧的兴蒙海槽和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晚石炭世西缘拗拉槽重新复活 ,形成以潮道 -潟湖潮坪沉积为主的海湾充填 ,充填受基底和盆缘断裂控制 ;早二叠世东西部海水汇合 ,本区统一于华北陆表海中 ,形成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浅水三角洲交互的含煤沉积 ;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陆表海萎缩 ,本区演变为近海内陆坳陷充填 ,形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 ;晚二叠世晚期陆表海消亡 ,本区转化为内陆坳陷 ,形成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充填。砂储层发育取决于沉积环境 ,空间展布受控于古构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地区 晚古生代 沉积体系 裂陷海湾 陆表海 内陆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地区黄芪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韦革宏 刘虎岐 +1 位作者 朱铭莪 陈文新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2,共5页
对20株黄芪根瘤菌进行了C,N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或同种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着多样性。以UPGMA聚类,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5个表观群,其与已知根瘤菌M.hu... 对20株黄芪根瘤菌进行了C,N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或同种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着多样性。以UPGMA聚类,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5个表观群,其与已知根瘤菌M.huakui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根瘤菌 表型性状 陕甘宁地区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路径与对策: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白鹏飞 卢东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46-149,共4页
为提升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农户在参与红色旅游过程中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红色旅游参与意识等困境,并提出农户可以依托旅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嵌入红色旅游发... 为提升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农户在参与红色旅游过程中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红色旅游参与意识等困境,并提出农户可以依托旅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嵌入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对农户进行精准识别、增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农户培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更好地助力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发展,从而获取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革命老区 红色旅游 合作社嵌入 精准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接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芳 杜继稳 延军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9,84,共8页
为了能够正确反映陕甘宁接壤区多年气候变化的趋势,特别是1999年以后的气候改善状况,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4年间39个测站的气温和降水的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甘宁接壤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多年来一直处于干燥... 为了能够正确反映陕甘宁接壤区多年气候变化的趋势,特别是1999年以后的气候改善状况,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4年间39个测站的气温和降水的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甘宁接壤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多年来一直处于干燥的状态,气温在波动中不断升高,降水在波动中不断减少,这种恶劣的气候状况严重影响了陕甘宁接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但是1999年之后,在气候暖干化的大背景之下,气温有所降低,降水有所增加,这是一个较好的气候变化趋势,对于气候的转型以及生态环境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暖干化 陕甘宁接壤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延军平 李怀恩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通过实际调研 ,以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老区为例 ,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 ,认为陕甘宁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 ,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 通过实际调研 ,以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老区为例 ,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 ,认为陕甘宁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 ,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恢复 生态购买 可行性 陕甘宁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陕甘宁边区婚俗改革与妇女地位的转变 被引量:8
6
作者 岳珑 秦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进入边区,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尤其是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自由、文明、平等的婚...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进入边区,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尤其是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自由、文明、平等的婚姻观念逐步为边区人民所接受,人们摈弃了旧式的封建婚姻习俗,建立了新的、平等的男女婚姻关系。陕甘宁边区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风俗的改变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婚姻观念 《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 婚俗改革 妇女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建设 被引量:5
7
作者 延军平 李怀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1,共5页
应用陕甘宁老区气象水文实测记录,通过实地考察和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最剧烈的时期,生态破坏和生态建设又是导致贫水化的主要因素。生态贫水化是生态需... 应用陕甘宁老区气象水文实测记录,通过实地考察和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最剧烈的时期,生态破坏和生态建设又是导致贫水化的主要因素。生态贫水化是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之趋势差。生态贫水化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恢复是实现"山川秀美"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自然恢复 生态贫水化 陕甘宁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陕甘宁边区气候变化及致灾效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新 李晓彦 延军平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2期17-21,共5页
通过对陕甘宁边区近 5 0年气温记录的分析 ,认为陕甘宁边区正在变暖变干 ,2 0世纪 90年代至今暖干趋势加剧 ;极端事件尤其是干旱的强度、频率正在增强。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干旱化 气象灾害 陕甘宁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研究——以陕甘宁边区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严艳 吴宏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 以陕甘宁边区为例,揭示20世纪前半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今天本区域生态环境的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采用文献考证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边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边区度过... 目的 以陕甘宁边区为例,揭示20世纪前半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今天本区域生态环境的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采用文献考证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边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边区度过了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但对生态环境却是一种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结论 经济建设应当有步骤、有序地进行,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经济建设 生态恶化 森林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必要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延军平 刘加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6-682,共7页
根据对陕甘宁老区实证调研,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论证了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紧迫性,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购买"可为西部实现5~10年... 根据对陕甘宁老区实证调研,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论证了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紧迫性,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购买"可为西部实现5~10年内生态环境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购买工程 生态环境安全 自然恢复 利益启动 陕甘宁老区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46—1947年中共土地公债的政策与实践——以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雨新 付建成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9-222,共14页
1946年冬到1947年春,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长余土地,由无地少地的农民承购,以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是中共采取非暴力手段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尝试。中共在理论上试图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既实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经济目的... 1946年冬到1947年春,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长余土地,由无地少地的农民承购,以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是中共采取非暴力手段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尝试。中共在理论上试图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既实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经济目的,又达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保持与中小地主统战关系的政治目的。但在实践中,陕甘宁边区各级基层干部把土地公债政策仅仅当作经济关系的变革,忽视了政治革命的战略任务,土改的方式和目的发生了错位,虽然土地公债政策初步解决了陕甘宁边区农民的土地问题,但各阶层均不满意,尤其是中共对农民的政治动员目的未实现,因而土地公债政策被废止乃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土改 公债 征购 承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陕甘宁蒙接壤区1961-2015年降水变化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蓉 赵多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9-274,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陕甘宁蒙接壤区降水量的变化响应特征,为该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陕甘宁蒙接壤区4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降水量数据资料,采用趋势线拟合,线性倾向估计,普通Kri... [目的]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陕甘宁蒙接壤区降水量的变化响应特征,为该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陕甘宁蒙接壤区4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降水量数据资料,采用趋势线拟合,线性倾向估计,普通Kriging插值等数理分析方法,对陕甘宁蒙接壤区54a的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全球变暖,陕甘宁蒙接壤区在54a间降水量总体略微减少,但近十几年降水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该区年均降水量空间变化大致是沿东南—西北方向呈现由多到少的过渡,年均降水量倾向率空间变化则大致沿东南—西北方向呈现由减少到增加逐步过渡;(3)54a间四季降水距平变化趋势为春、夏、冬3季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四季降水量的空间差异明显,大致都沿东南—西北方向呈现由多到少的逐步过渡趋势。[结论]全球变暖下陕甘宁蒙接壤区54a来降水量总体略微减少的趋势表明该区域气候具暖干化发展趋势,且季节差异显著。但就2000年以来该区的降水量又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来看,是否该区气候具有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大趋势,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变化 响应 陕甘宁蒙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及历史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3,共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实验区。为了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致力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同时,对文化教育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实验区。为了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致力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同时,对文化教育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初步改变了边区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文化教育建设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接壤区的区域发展──典型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志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十分落后,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生态严重失调。本区发展战略,要贯彻“国家目标、区域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多元化发展,城市化和地理建设先行,外力助推”等战略思想,实施“以启动市场为...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十分落后,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生态严重失调。本区发展战略,要贯彻“国家目标、区域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多元化发展,城市化和地理建设先行,外力助推”等战略思想,实施“以启动市场为导向的协调─倾斜发展战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发展战略 陕甘宁接壤区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模式和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1,共5页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络,其动员的深度、广度、效果及社会动员能力明显优于国民党,并构建了以政权组织为主导的垂直动员体系和民众团体与之相辅相成的横向动员体系与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民众动员 模式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理断案、调解与简约治理--以陕甘宁边区的婚姻司法为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永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1,共12页
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南京国民政府模仿西方法治的“据法审判”不同,边区有意识地探索与中国国情更为吻合的司法之路。以边区的婚姻司法为例,由于法律规定的婚姻自由原则相对于边区社会来说过于超前,在... 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南京国民政府模仿西方法治的“据法审判”不同,边区有意识地探索与中国国情更为吻合的司法之路。以边区的婚姻司法为例,由于法律规定的婚姻自由原则相对于边区社会来说过于超前,在实践中引发了不少始料未及的问题,边区在改进立法的同时,也积极寻求司法中的变通方式。在判决中运用情理做出判决的“情理断案”,以及推广相对灵活、不拘法律条文的调解模式,即是边区在司法中进行变通的产物。“简约治理”模式符合当时精兵简政的潮流,以有限的司法资源维持了边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它既体现了边区对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继承和超越,也体现了对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模式的反思与改进,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法制道路的可贵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民事审判 婚姻自由 司法传统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妇女解放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玉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0,共5页
在陕甘宁边区,妇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在边区妇女解放事业中,持续开展的社会教育是主渠道。在社会教育中,妇女获取了卫生知识,改良了卫生习惯,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妇女通过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获取,女性意识、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和社会... 在陕甘宁边区,妇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在边区妇女解放事业中,持续开展的社会教育是主渠道。在社会教育中,妇女获取了卫生知识,改良了卫生习惯,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妇女通过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获取,女性意识、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和社会意识等现代意识开始建立和发展;妇女运用社会教育中获得的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积极投入到家庭和边区的各项事业中,得到家庭和社会认同,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社会教育 陕甘宁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玉荣 杨宜海 +1 位作者 邵辉成 张恩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6,共12页
利用陕甘宁交界地区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09—2018年4423个近震波形资料,采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对该地区地壳Q_(S)值进行成像分析,获得了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衰减模型,分析讨论了Q_(S)值分布与活动断裂及强震活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利用陕甘宁交界地区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09—2018年4423个近震波形资料,采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对该地区地壳Q_(S)值进行成像分析,获得了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衰减模型,分析讨论了Q_(S)值分布与活动断裂及强震活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剪切波衰减横向变化显著,整体上,海原-六盘山构造带和西秦岭构造带地壳Q_(S)值相对偏低,鄂尔多斯盆地和陇中盆地地壳Q_(S)值相对较高。活动构造带和活动断裂交汇区呈现低Q_(S)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这与活动断裂带及交汇区地壳岩石较为破碎且富含流体有关。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研究区6级以上地震大多分布在高、低Q_(S)值的过渡区,分析认为这与“硬”、“软”地壳介质交界处容易积累地震应变能有关。研究区域低Q_(S)值分布与低横波速度和低电阻率区的主要分布特征较为一致,但是与大地热流研究结果存在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交界地区 震源谱 衰减算子 Q值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的国民教育方针 被引量:3
19
作者 雷小倩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1940年,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实现了由抗战工具到服务抗战与尊重科学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对列宁教育服务政治这一认知范式的超越。在延安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下,1943年,边区教育方针摒弃了形式主义等弊病,坚持把服务抗战与服务边区... 1940年,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实现了由抗战工具到服务抗战与尊重科学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对列宁教育服务政治这一认知范式的超越。在延安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下,1943年,边区教育方针摒弃了形式主义等弊病,坚持把服务抗战与服务边区群众生活相结合,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边区教育方针由理想和原则走向科学与实际,既是我们党对教育规律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实践与政策互动的结晶,更是一个以求实精神指导实际工作的成功范例。剖析这一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对于当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边区教育方针 边区教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文化学习运动研究——以《解放日报》为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春风 林江宗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6,共6页
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于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边区特殊的地理和生活环境中开展文化学习运动,作为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对此长期予以关注。以《解放日报》为视角,可以清晰梳理留守兵团学习运动的概貌:在办学形式上,从一... 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于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边区特殊的地理和生活环境中开展文化学习运动,作为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对此长期予以关注。以《解放日报》为视角,可以清晰梳理留守兵团学习运动的概貌:在办学形式上,从一开始的片面追求"正规化"之后逐步走向探索适合部队环境和实际的"因地因时制宜"的方式;通过讲道理、学榜样、解难题的方式破除战士轻视文化学习的旧观念,为战士们学习解决物资奇缺的燃眉之急;同时创造出了适合部队实际、适合战士需要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培养出了这样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留守兵团 文化学习 《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