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3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PI-Comb: an optimal Bayesian dose-allocation method in two-agent phase Ⅰ/Ⅱ clinical trials
1
作者 Hao Liang Yaning Yang Min Yua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9,I0006,I0009,共13页
Finding the optimal dose combination in two-agent dose-finding trials is challenging due to limited sample sizes and the extensive range of potential doses.Unlik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which primari... Finding the optimal dose combination in two-agent dose-finding trials is challenging due to limited sample sizes and the extensive range of potential doses.Unlik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which primarily focuses on identifying the 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therapies involving targeted and immune agents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optimal biological dose combination(OBDC)by 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toxicity and efficacy.Cur-rently,most approaches to determining the OBDC in the literature are model-based and require complex model fittings,making them cumbersome and challenging to implement.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we developed a novel model-as-sisted approach called uTPI-Comb.This approach refines the established utility-based toxicity probability interval design by integrating a strategically devised zone-based local and global candidate set searching strategy,which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two-agent dose escalation or de-escalation in drug combination trials.Extensive simulation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uTPI-Comb design speeds up the dose-searching process and provides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over existing model-based methods in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biological dose combin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ian adaptive design optimal biological dose combination utility-based toxicity probability interval design zone-based candidate s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EA辐射安全标准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及近期关注的辐射安全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立业 陈法国 +3 位作者 张金涛 拓飞 陶威锭 靳海晶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目前已经按2008年制定的长期结构(Long Term Structure)自上而下建立了由145项标准组成的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计划在2026年制定一个着眼于未来10~15年的新长期结构,以适应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新型反应堆等带来的新...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目前已经按2008年制定的长期结构(Long Term Structure)自上而下建立了由145项标准组成的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计划在2026年制定一个着眼于未来10~15年的新长期结构,以适应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新型反应堆等带来的新需求。本文介绍了IAEA辐射安全标准委员会(RASSC)的主要工作,并讨论了RASSC近期关注的辐射安全问题:针对现存照射辨识和管理方面的挑战,RASSC正在新制定一项关于现存照射的综合性安全导则;虽然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已经更新了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系数,RASSC不会立即修订与之相关的安全标准,同时会持续关注成员国经验反馈;随着新型放疗技术的应用,RASSC近期还关注放射性核素治疗中的辐射防护、放疗患者的第二原发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安全标准委员会 现存照射 内照射剂量系数 医疗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放疗小野剂量测量的毫米级闪烁探头研制与性能评估
3
作者 张静 令狐仁静 +5 位作者 陈法国 赵日 宋建波 刘立业 芦莹 梁润成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1-598,共8页
随着对放疗适形度的需求提升,新型放疗技术快速发展,射野尺寸已经可以小到毫米级。然而,这种小尺寸射野带来了带电粒子不平衡、源遮挡和探测器体积平均效应等挑战,增加了剂量测量的难度。本文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放疗小野剂量测量的塑料闪... 随着对放疗适形度的需求提升,新型放疗技术快速发展,射野尺寸已经可以小到毫米级。然而,这种小尺寸射野带来了带电粒子不平衡、源遮挡和探测器体积平均效应等挑战,增加了剂量测量的难度。本文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放疗小野剂量测量的塑料闪烁探头,探头采用与水类似的材料,确保优化水等效性和发光效率。进一步通过组织等效性、发射光谱、发光效率和剂量率响应等性能测试,评估了该探头在小野剂量测量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制备的闪烁探头具有良好的组织等效性和发光效率,尤其是当PPO和Bis-MSB的含量分别为2.0%和0.025%时,发光效率达到61.4%,接近商业参比样品EJ-200,约为EJ-200的95.9%。探头在高剂量率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度,其累积剂量线性度达到99.91%。这些结果表明制备的闪烁探头在放疗小野剂量测量中具有应用潜力,并为实际放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小野剂量 剂量测量 塑料闪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剂量表面积直方图对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直肠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鑫 杨梅柳 +4 位作者 郝晓慧 魏天雄 张琪 常浩宇 武秀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评价剂量表面积直方图(DSH)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R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80例PCa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 目的评价剂量表面积直方图(DSH)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R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80例PCa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00)与对照组(n=180)。采用DSH评价观察组直肠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对照组直肠剂量分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计划评价工具对急性RP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RPS评分、体重指数(BMI)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RP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_(40)与V_(40)、S_(50)与V_(50)、S_(60)与V_(60)、S_(70)与V_(70)、S_(78)与V_(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_(40)、S_(50)、V_(40)、V_(50)预测各级急性RP的曲线下面积(AUC)≤0.700,提示低等效能(P<0.001),S_(60)、V_(60)预测各级急性RP的AUC为0.700~0.900,提示中等效能(P<0.001),S_(70)、S_(78)、V_(70)、V_(78)预测各级急性RP的AUC>0.900,提示高等效能(P<0.001)。结论DSH对PCa患者直肠毒性的预测效能与DVH较为相似,在未来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可弥补DVH的不足或单独用于计划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表面积直方图 前列腺癌 直肠毒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福岛事故救援人员及公众受照剂量和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雪 薛向明 +3 位作者 古晓娜 武晓燕 杨凯 战景明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6,共9页
本文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2021年报告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其他重要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对救援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及健康影响。结果表明,日本福岛事故后核电站工人及承包商的最高个人年有效剂量均出现... 本文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2021年报告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其他重要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对救援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及健康影响。结果表明,日本福岛事故后核电站工人及承包商的最高个人年有效剂量均出现在核事故发生的第一年,分别为678.8 mSv及238.4 mSv, 2012年4月后承包商剂量均高于核电站工人,除第一年外,承包商剂量均控制在规定的50 mSv/a的剂量限值之内;2011年3—12月间有1 757名工人甲状腺待积吸收剂量超过100 mGy,估计有13名工人甲状腺待积吸收剂量超过2 Gy。事故发生后第一年未撤离地区公众有效剂量为0.079~5.3 mSv、甲状腺吸收剂量0.46~21 mGy,两者均随着年龄段降低而依次增高,公众前10年内有效剂量约为第一年剂量的2~3倍,终身剂量则高出约4倍。在从事福岛事故应急工作的人员中没有观察到可归因于辐射照射的明确健康效应或死亡,尚无证据表明福岛居民的不良健康效应可直接归因于福岛事故的辐射照射。应重视完善应急辐射监测体系、储备应急监测人员,重视核电站当地居民健康基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 健康影响 救援人员 受照剂量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晶体当量剂量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光子剂量转换系数Hlens/Ka计算
6
作者 卫晓峰 王川 +4 位作者 刘立业 李晓敦 曹勤剑 赵原 焦岩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326,共7页
基于医学解剖学、辐射剂量学和中国成年人特征体格参数等数据,建立了眼晶体剂量计算模型。模型包含双眼眼球和头部模型两部分;眼球具有精细结构,包含8个主要组织;头部模型由软组织和硬骨构成;左右眼球对称置于头部模型内。使用该模型,... 基于医学解剖学、辐射剂量学和中国成年人特征体格参数等数据,建立了眼晶体剂量计算模型。模型包含双眼眼球和头部模型两部分;眼球具有精细结构,包含8个主要组织;头部模型由软组织和硬骨构成;左右眼球对称置于头部模型内。使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0.01~10 MeV范围单能平行光子以AP前后照射(0°)、LLAT左侧照射(90°)和PA后前照射(180°)照射时的剂量转换系数H_(lens)/K_(a)。结果表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74号报告≤40 keV光子0°及90°入射下的H_(lens)/K_(a)是本文计算结果的1.04~4.78倍,主要由于本文模型增加了角膜和前房;ICRP 110号报告10 keV、20 keV和3~10 MeV光子0°照射时的H_(lens)/K_(a)分别是本文计算结果的0.43、0.93和1.45~1.65倍,本文模型改善了ICRP 110号报告眼晶体前方组织过厚导致的剂量低估或高估;Behrens模型30~60 keV及100 keV~10 MeV光子180°照射时的H_(lens)/K_(a)是本文计算结果的4.05~1.18倍和0.88倍,差别原因是本文参考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确定头模为椭圆柱体且内有头骨;20 keV~1 MeV光子90°照射时左右眼晶状体剂量比为130%~710%,表明在非均匀照射时需格外关注左右眼剂量差别带来的辐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外照射 眼晶体 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和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7
作者 于慧敏 赵金鑫 +4 位作者 董建涛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张宏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假设粒子植入术后肿瘤向心性缩小、粒子均匀向心性集中无脱落或游走,肿瘤体积每月以不同速度(0、5%、10%、15%、20%、25%、30%、35%、40%、45%、50%)缩小,根据粒子不同活度分为A1~K1组(0.4 mCi)、A2~K2组(0.8 mCi)。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采用TPS模拟A1~K1组和A2~K2组术后1、2、3、4、5、6个月验证计划得出每组术后不同时间相对应的两种不同活度90%靶体积所接受剂量(D_(90))以及100%、150%、90%处方剂量所覆盖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00)、V_(150)、V_(90))和平均剂量(D_(mean))。通过比较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D_(90)、V_(100)、V_(150)、V_(90)、D_(mean)差异,分析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靶区以0~50%速度缩小的剂量学影响。结果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0.4、0.8 mCi组术后1~6个月D_(90)无明显差异;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D_(90)高于0.4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V_(90)高于0.8 mCi组,第5~6个月两组V_(90)变化趋于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V_(9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V_(100)结果与V_(90)结果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5%时,0.4 mCi组V_(150)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35%时,0.8 mCi组V_(15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D_(mean)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8 mCi组D_(mean)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结论处方剂量相同情况下,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125)I粒子活度对D_(90)影响不大,低活度组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高活度组,靶区均匀性相对较好;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5%时,高活度组D_(90)、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低活度组,且高剂量区持续时间长。随着靶区每月缩小速度增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动态剂量 靶体积 缩小速度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引导的抗排异治疗患者他克莫司精准用药专家共识
8
作者 陈冰 左笑丛 +12 位作者 李新刚 尚德为 周佩军 丁俊杰 相小强 邱晓燕 王卓 李晓宇 张弋 赵维 王玉珠 高建军 焦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45,共13页
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后,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导致患者间疗效与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可出现免疫不足引起的排异,或药物过量导致的毒性反应。采用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odel informed precision dosing,MI... 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后,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导致患者间疗效与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可出现免疫不足引起的排异,或药物过量导致的毒性反应。采用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odel informed precision dosing,MIPD)方法,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和生理病理特征信息,预测、制定和调整TAC个体化给药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本专家共识探讨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TAC后常用的MIPD方法,及其在患者初始给药方案制定与给药方案调整、不良反应预测、用药依从性及经济性方面的应用,推动TAC的临床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 治疗药物监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暴晓梅 刘宇 +1 位作者 金成成 王路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50-225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手术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3,0.6μg/(kg·h)右美托咪定+2μ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手术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3,0.6μg/(kg·h)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B组[n=53,0.4μg/(kg·h)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C组[n=52,0.2μg/(kg·h)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比较3组应激反应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围术期镇静镇痛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镇痛/伤害刺激指数(ANI)]、疼痛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12 h比较,术后48 h 3组血清BDNF、Cor、IL-6水平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0.05);与麻醉前(T_(0))时相比,3组插管时、插管后1、5 min(T_(1)~T_(3))时间B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BIS均低于T_(0)时(P<0.05),3组组间相同时间点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ANI高于T_(0)时,A组ANI高于B组、C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6、24、48 h 3组疼痛评分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CD3^(+)、CD4^(+)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0.05),3组CD8^(+)均升高,A组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P<0.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当晚、术后第2晚3组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0.05)。A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6μg/(kg·h)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癌手术患者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改善睡眠质量,但术中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不同剂量 镇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后仰角度影响颅脑CT平扫辐射剂量的研究
10
作者 卿翔 惠庆桃 +2 位作者 张仕勇 廖振洪 马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CT平扫摆位时听眦线与射线方向夹角的大小对扫描长度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2月行颅脑CT平扫检查的736例患者。应用原始二维图像计算颅底到颅顶的扫描长度,基于多平面重组平行外耳道-晶状体... 目的:探讨颅脑CT平扫摆位时听眦线与射线方向夹角的大小对扫描长度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2月行颅脑CT平扫检查的736例患者。应用原始二维图像计算颅底到颅顶的扫描长度,基于多平面重组平行外耳道-晶状体连线平面横轴面图像,测量颅底到颅顶的长度,统计后颅窝层面有无口腔假牙或牙齿结构,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通过三维重组图测量听眦线与射线方向的夹角α,按照0°≤α≤10°、10°<α≤20°、20°<α≤30°、30°<α≤40°分为A10组、A20组、A30组、A40组。A组各组间扫描长度与测量长度的长度差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并进行事后检验,有效剂量(ED)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检验,各组间后颅窝层面有无牙齿结构百分比的比较采用卡方fisher精确检验;对α与扫描长度、ED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A10组按照0°≤α≤5°、5°<α≤10°分为B5组、B10组,B组各组测量长度及扫描长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A组各组间长度差及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颅窝层面牙齿结构显示百分比,除A10与A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α与扫描长度、ED呈线性正相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B5组的测量长度与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组的测量长度与扫描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颅脑CT平扫摆位时应尽可能缩小听眦线与射线方向夹角到5°内,能最大程度缩短扫描长度,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脑 听眦线 扫描长度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铀核素致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薇 王玉剑 +1 位作者 梁芳华 庞洪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3-1541,共9页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诸如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领域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口摄入超铀核素致内污染评价模式、方法不明确及参数缺失的问题,本工作开展了超铀核素致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将NCRP(美国辐...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诸如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领域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口摄入超铀核素致内污染评价模式、方法不明确及参数缺失的问题,本工作开展了超铀核素致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将NCRP(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伤口生物动力学与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消化道、超铀核素系统输运模型相耦合,建立了伤口摄入致剂量评价模式和方法,并以典型超铀核素^(241)Am为例,通过建立的模式分析估算了7种不同类型致伤污染物(极易可溶类(weak)、中度可溶类(moderate)、强可溶类(strong)、不易溶类(avid)、胶体(colloids)、颗粒(particles)和碎片(fragment))及其在5种不同伤口类型(深穿刺(i.m.)伤口、皮下穿刺(s.c.)伤口、撕裂(lacerated)伤口、擦伤(abraded)伤口、热烧伤伤口)下的滞留特征评价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超铀核素伤口污染物迁移入血速率呈现出如下规律:极易可溶类>中度可溶类>强可溶类>不易溶类>胶体>颗粒>碎片,不同类型伤口中污染物迁移入血速率呈现出如下规律:深穿刺伤≈皮下穿刺伤>撕裂伤≈擦伤>烧伤。此外,研究还发现,考虑了人体内多器官多系统耦合的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模式与NCRP单伤口生物动力学输运模式估算的滞留份额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随摄入时间的增加及致伤污染物可溶性的降低而增加,实际伤口评价时应根据剂量评估工作的时效性或对致伤污染物的了解程度综合权衡选用。本研究解决了伤口摄入超铀核素致内照射剂量评价具体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是我国内照射剂量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铀核素 伤口摄入 内照射剂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先涛 白瑞婷 +3 位作者 次旦旺久 索朗尼玛 尼玛卓嘎 苏佰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Ⅴ)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儿童患者,根据扫描条件分为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并进行ASiR-Ⅴ50%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80... 目的探讨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Ⅴ)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儿童患者,根据扫描条件分为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并进行ASiR-Ⅴ50%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80 kV,分别进行ASiR-Ⅴ0(B1组)和ASiR-Ⅴ50%(B2组)重建,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A组和B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2.33±0.62)、(0.86±0.01)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65.01±25.12)、(23.55±3.38)mGy·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窗B2组双上肺、双中肺噪声值低于B1组,但均高于A组(P均<0.001);各组肺窗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纵隔窗A组、B1组和B2组升主动脉(P=0.538)和肝脏CT值(P=0.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组升主动脉和肝脏信噪比(P均<0.001)、对比噪声比(P均<0.001)均高于B1组,且低于A组(P均<0.05);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A组高于B2组,且均高于B1组(P均<0.001)。结论ASiR-Ⅴ联合低管电压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保障高原地区儿童胸部CT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儿童 低剂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老化作用机理
13
作者 杨三强 高毅松 +2 位作者 刘琦 李成旺 刘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486-6492,共7页
为了探究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老化作用机理,借助20%、25%和30%三种不同掺量的橡胶沥青,采用四组分分析实验和红外光谱实验,评价老化橡胶沥青的四组分指标变化,并分析老化前后的化学组成和官能团变化,通过对比研究,揭示高掺量胶粉改性... 为了探究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老化作用机理,借助20%、25%和30%三种不同掺量的橡胶沥青,采用四组分分析实验和红外光谱实验,评价老化橡胶沥青的四组分指标变化,并分析老化前后的化学组成和官能团变化,通过对比研究,揭示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老化机理。结果表明:老化对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组分影响更显著。20%掺量时,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分别降4.4%、3.4%、4.3%,沥青质增117.7%;25%掺量橡胶沥青饱和分下降5.0%、芳香分下降8.4%、胶质下降4.9%、沥青质增加119.3%,30%掺量时,降幅更大,分别为7.4%、9.5%、6.0%,沥青质增至128.9%;老化过程中,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质量损失较小,沥青中轻质组分结合与裂解橡胶结合减少了轻质组分活性并增强了抗老化性;高掺量改性沥青在老化条件下羰基与亚砜基指数增长更显著,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其橡胶与沥青的相容性在老化中更易受影响,表现为更剧烈的硫化现象和分子链交联的变化。研究成果为橡胶沥青老化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的实际应用与养护提供了借鉴,对提升橡胶沥青路面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高掺量胶粉 老化机理 四组分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QF-60型电离室剂量特性测量与评价
14
作者 李毅华 韩佳乐 +3 位作者 王坤 王志鹏 金孙均 刘一静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5,共7页
医用加速器光子束剂量校准中电离室过度依赖进口,而国产探测器在放疗应用中缺乏系统实验。通过对国产QF-60型指型电离室的角响应、复合极化修正、漏电流、剂量线性和能量响应等剂量学参数在高能光子束下的定量测量,并参照JJG912-2010治... 医用加速器光子束剂量校准中电离室过度依赖进口,而国产探测器在放疗应用中缺乏系统实验。通过对国产QF-60型指型电离室的角响应、复合极化修正、漏电流、剂量线性和能量响应等剂量学参数在高能光子束下的定量测量,并参照JJG912-2010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的性能要求,给出QF-60探测器的使用建议。结果表明:该探测器的角响应最大影响为0.88%,同型号的重复性为0.21%;极化修正因子为1.001;常规放疗剂量率范围下的离子复合修正值均小于1.004 9;漏电流,剂量线性等基本满足JJG912-2010规定要求;6 MV、10 MV、25 MV光子相对于~(60)Co γ射线的能量响应为0.988 3、0.982 0、0.959 7,同型号最大相对偏差为0.17%。然而由于缺乏对位刻线,使用中应注意角响应的影响,测量中也应及时充分预照射,并应定期进行~(60)Co γ射线水吸收剂量和能量响应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计量 指型电离室 剂量校准 能量响应 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元嵌套网格的停堆剂量率方法初步验证及应用
15
作者 郑征 夏春梅 +4 位作者 梅其良 解均涵 史涛 高静 王梦琪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4,共7页
停堆剂量率计算分析是核反应堆辐射安全的重要内容。为了分析车载微型移动核电源的停堆剂量率,研究了基于栅元嵌套网格的停堆剂量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在严格两步法的计算框架下,对活化光子源的抽样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构建几何简单的包... 停堆剂量率计算分析是核反应堆辐射安全的重要内容。为了分析车载微型移动核电源的停堆剂量率,研究了基于栅元嵌套网格的停堆剂量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在严格两步法的计算框架下,对活化光子源的抽样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构建几何简单的包围盒,抽样得到源栅元内的粒子分布,从而提高了抽样效率和精度。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停堆剂量率基准题中进行了验证,该方法与参考解符合较好。基于该方法开展了兆瓦级车载微型移动核电源Megapower的停堆剂量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热管贯穿端剂量率水平相对较高。该方法可用于反应堆停堆剂量率的计算分析,能够准确评估结构材料活化源及其产生的剂量率,对于反应堆屏蔽设计、维修计划的制定及退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堆剂量率 严格两步法 源粒子抽样 ITER基准题 Mega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对小菜蛾致病力及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16
作者 田晶 孟豪 马瑞燕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32,共7页
为获得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高毒力的虫生真菌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观察小菜蛾3龄幼虫的感病症状,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玫烟色虫草IF-1106... 为获得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高毒力的虫生真菌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观察小菜蛾3龄幼虫的感病症状,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接种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5~7d后,虫体全身被菌丝包被,并缩小且变得干瘪,体色呈黑褐色。不同浓度的玫烟色虫草孢子悬浮液处理小菜蛾2~4龄幼虫后,所有龄期都会感染而发病死亡。在孢子浓度为1.0×10^(8)cfu/mL时,2、3、4龄幼虫处理7d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12%、88.89%、78.9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该菌株对小菜蛾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致死时间与剂量对数有关,2龄幼虫的LT50在1.0×10^(6)~1.0×10^(8)孢子/mL范围内由4.77d降到2.89d。由此可见,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对小菜蛾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虫草 小菜蛾 致病力 感病症状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使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理想FSH启动剂量的预测模型
17
作者 孔慧娟 樊文倩 +2 位作者 叶田 杜霖青 郭艺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超促排卵理想FSH启动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至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的956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 目的: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超促排卵理想FSH启动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至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的956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随机分配入训练集(668例)和验证集(288例)。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建立FSH启动剂量的预测模型,使用Bland-Altman对预测启动剂量和实际剂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FSH启动剂量与患者年龄、BMI、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窦卵泡数(AFC)有关,β(95%CI)分别为1.163(1.041~1.284)、3.784(3.588~3.980)、-3.329(-3.629~-3.028)和-1.090(-1.291~-0.890)。FSH启动剂量预测模型为FSH(IU)=38.110+1.163×年龄+3.784×BMI-3.329×AMH-1.090×AFC,Bland-Altman检验提示模型预测的启动剂量和实际剂量一致性较高,差值(95%CI)为-1.79(-31.86~28.28)IU。结论:本研究建立的FSH启动剂量预测模型直观、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多囊卵巢综合征 FSH启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残差与全局注意力结合的低剂量CT去噪
18
作者 孙亚楠 陈平 潘晋孝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针对目前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图像去噪方法由于缺乏对空间特征和去噪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重建图像的纹理细节丢失和过于平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密集残差和全局注意力的图像去噪网络。通过引入多... 针对目前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图像去噪方法由于缺乏对空间特征和去噪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重建图像的纹理细节丢失和过于平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密集残差和全局注意力的图像去噪网络。通过引入多尺度密集残差块来提取图像的多尺度特征信息,并通过全局注意力机制(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GAM)来关注模型不同通道间的跨维信息,同时加入跳跃连接进一步扩大全局交互特征的范围,最后使用多尺度特征损失函数增强图像纹理细节,避免图像过于平滑的问题。经过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度(SSIM)这两项指标上分别达到了35.1838 dB、0.9605,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图像细节信息,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图像去噪 多尺度密集残差 全局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NH_(4)^(+)—N冲击后投加碳源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19
作者 王帆 崔秦 +3 位作者 蒋维卿 刘轩彤 艾胜书 边德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适碳源投加量.结果表明,系统经过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后,C/N比从8.5下降到3.9,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效果,TN和NH_(4)^(+)—N出水浓度升高.通过投加有机物改变进水C/N比的方式对系统进行调控,当C/N比增加至6.1时,TP去除效果变化显著,并能在1.5 h实现完全去除,出水浓度为0.11 mg/L;当C/N比增至8.3时,NH_(4)^(+)—N去除率明显提高,出水为3.76 mg/L;当C/N比增至10.5时,COD降解速率达到151.90 mg/(L·h),TP浓度在单周期运行前期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在后期完全去除.3种有机物投加量下出水COD、NH_(4)^(+)—N、TN、TP浓度值均能达标.SBR在面临瞬时NH_(4)^(+)—N冲击C/N比下降至3.9时,最适碳源投加量选用C/N比为8.3,经济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NH_(4)^(+)—N冲击 脱氮除磷 去除率 C/N比 投加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与全变分联合正则化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
20
作者 刘宇 张鹏程 +5 位作者 张丽媛 刘祎 桂志国 张雪怡 朱陈一菲 汤豪威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8-987,共10页
针对全变分(TV)最小化方法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图像重建中易导致的图像过平滑和块状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LDCT图像重建方法,以提升LDCT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图... 针对全变分(TV)最小化方法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图像重建中易导致的图像过平滑和块状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LDCT图像重建方法,以提升LDCT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图像重建模型,从而从理论上获得更精确和自然的重建结果;其次,通过引入具有非局部自相似特性的低秩先验克服仅使用TV最小化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最后,采用Chambolle-Pock(CP)算法优化求解上述模型,以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并保证模型能有效求解。在3种不同LDCT扫描条件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Mayo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PWLS-LDMM(Penalized Weighted Least-Squares based on Low-Dimensional Manifold)方法、NOWNUNM(NOnlocal Weighted NUclear Norm Minimization)方法和CP方法相比,在25%剂量下,所提方法的视觉信息保真度(VIF)分别提升了28.39%、8.30%和2.93%;在15%剂量下,所提方法的VIF分别提升了29.96%、13.83%和4.53%;在10%剂量下,所提方法的VIF分别提升了30.22%、17.10%和7.66%。可见,所提方法在消除噪声和条纹伪影的同时能保留更多的细节纹理信息,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伪影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Chambolle-Pock算法 低秩 全变分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