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醇在金电极上的SA单分子层膜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崔晓丽 蒋殿录 +3 位作者 李俊新 刁鹏 童汝亭 王心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00-802,共3页
金基底上的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膜(Self-asembledmonolayers,SAM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因此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等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1].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自组装膜对溶液中电活性物质... 金基底上的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膜(Self-asembledmonolayers,SAM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因此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等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1].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自组装膜对溶液中电活性物质的异向电子转移的阻碍作用,可以非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硫醇 金电极 单分子层膜 电化学 S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孙乔玉 张校刚 +1 位作者 李晓红 力虎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93-1696,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分析和 STM研究了溶剂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讨论了以丙酮、二甲基亚砜、乙醇、二甲基甲酰胺和水为溶剂制备的 4 -羟基 -6-甲基 -2 -巯基嘧啶 ( HMMP)自组装单分子膜对抗坏血酸 ( AA)、多巴胺 ( DA... 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分析和 STM研究了溶剂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讨论了以丙酮、二甲基亚砜、乙醇、二甲基甲酰胺和水为溶剂制备的 4 -羟基 -6-甲基 -2 -巯基嘧啶 ( HMMP)自组装单分子膜对抗坏血酸 ( AA)、多巴胺 ( DA)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不同溶剂下制备的单分子膜对 AA和 DA的催化氧化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 ;交流阻抗分析定量得出 HMMP(丙酮 ) /Au电极与 HMMP(二甲基亚砜 ) /Au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 1 .1 4μA/cm2 和 2 .0 4μA/cm2 ,电极表面覆盖度分别为 93.2 %和 96.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影响 自组装膜 电化学行为 抗坏血酸 多巴胺 单分子膜 HMMP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苯甲酸席夫碱自组装缓蚀膜对20#钢在饱和CO2油田水中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世亮 刘峥 +1 位作者 刘洁 何育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25-3235,共11页
利用邻氧乙酸苯甲醛缩4-氨基苯甲酸钾盐席夫碱(K2L1)缓蚀剂在20#碳钢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缓蚀剂的合成条件、自组装时间等因素对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中KOH与邻氧乙酸苯甲醛按2∶1摩尔比进行反应... 利用邻氧乙酸苯甲醛缩4-氨基苯甲酸钾盐席夫碱(K2L1)缓蚀剂在20#碳钢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缓蚀剂的合成条件、自组装时间等因素对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中KOH与邻氧乙酸苯甲醛按2∶1摩尔比进行反应得到的K2L1缓蚀剂在碳钢表面自组装3h后,可以形成稳定、致密的缓蚀膜。缓蚀性能的研究表明,碳钢表面K2L1-SAMS抑制了碳钢的阴极还原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5%以上),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同时研究表明K2L1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K2L1分子具有多个吸附活性中心,这些活性原子的前线轨道能与碳钢表面铁原子的前线轨道相互作用,因而使得K2L1分子在碳钢表面形成吸附膜,阻止了碳钢在饱和CO2油田水介质中的溶解。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K2L1通过配位键在碳钢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缓蚀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自组装膜 席夫碱 电化学测试 缓蚀机理 XPS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密 朱俊杰 赵健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合成了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HS-(CH2)11-Fc),利用自组装膜的特点,通过分子设计将二茂铁基团引入到自组装膜中。在金电极表面构筑有序单分子膜,制备出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修饰层,研究其电化学行为,作为考察复杂电化学动力学的理想模... 合成了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HS-(CH2)11-Fc),利用自组装膜的特点,通过分子设计将二茂铁基团引入到自组装膜中。在金电极表面构筑有序单分子膜,制备出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修饰层,研究其电化学行为,作为考察复杂电化学动力学的理想模型。进一步探究其电子传递的特点与自组装膜表面覆盖度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传递模型,研究电子转移与膜结构的对应关系,为更深层次的分子设计和功能组装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自组装膜 巯基二茂铁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膜与自组装膜法制备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涛 杨婕 +1 位作者 张伟 焦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7,444,共8页
介绍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原理和结构,对DNA探针固定(尤其是聚合物与自组装膜法固定DNA)以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聚合物膜 自组装膜 电化学DNA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电极上自组装L-cy/SOD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魏胤 何晓英 +1 位作者 宋桃 范向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6-339,共4页
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了N-乙酰-L-半胱氨酸SAM-SOD修饰电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该电极上的反应是一个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并发现该修饰电极能够催化H2O2的电还原,还原峰电流随H2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2.4×... 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了N-乙酰-L-半胱氨酸SAM-SOD修饰电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该电极上的反应是一个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并发现该修饰电极能够催化H2O2的电还原,还原峰电流随H2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2.4×10-6~2.0×10-4mol/L范围内与H2O2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9.0×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自组装 过氧化氢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金电极上硫代水杨酸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文涵 袁荣辉 +1 位作者 滕渊洁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99-2607,共9页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研究了硫代水杨酸(TSA)吸附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TSA在活性Au表面的化学吸附及不同酸碱度下的TSA浸饰单层膜的SERS光谱,表明随pH值的增加,峰强呈现2个不同的下降阶段.通过EC...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研究了硫代水杨酸(TSA)吸附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TSA在活性Au表面的化学吸附及不同酸碱度下的TSA浸饰单层膜的SERS光谱,表明随pH值的增加,峰强呈现2个不同的下降阶段.通过EC-SERS考察不同电富集时间和电位的影响,显示在酸性介质和0.7 V及70 s富集时间下,可以获得最大EC-SERS信号,并随着电位负移,信号逐渐减弱,直至基本消失,表明TSA分子在Au表面排布状态会随外加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通过计算TSA在不同pH值下的分布分数以及探针分子在不同电位下的增强因子(EF),结合SERS和EC-SERS的变化走势对比,得出TSA在活性Au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膜的机理,指出由于TSA不同的电化学吸附取向,以及高负电位下的还原/脱附作用,使得Au表面拉曼活性降低,造成EF显著减小,不可逆地失去了SER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硫代水杨酸 自组装单分子层 金电极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膜上细胞色素c的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实时表征和定量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金花 胡劲波 李启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5-1038,共4页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实时表征和定量检测细胞色素c(Cytc).在压电石英晶振表面上自组装巯基十一酸(MUA)单层膜,以盐酸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羧基,将Cytc共价固化到电极表面.E...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实时表征和定量检测细胞色素c(Cytc).在压电石英晶振表面上自组装巯基十一酸(MUA)单层膜,以盐酸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羧基,将Cytc共价固化到电极表面.EQCM实时监测了MUA的自组装和Cytc的固化过程,测定了二者在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和Cytc的固化量.结果表明,Cytc在0.03~3.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变化,检测限可达到1.19×10-9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细胞色素c(Cyt c)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巯基嘌呤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翠凤 李红 李伟善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2-306,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研究了 6 -巯基嘌呤自组装膜的制备和电化学表征以及组装时间对 6 -巯基嘌呤自组装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6 -巯基嘌呤可以在金电极上形成自组装膜 ,并且随着组装时间的增长 ,[Fe(CN...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研究了 6 -巯基嘌呤自组装膜的制备和电化学表征以及组装时间对 6 -巯基嘌呤自组装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6 -巯基嘌呤可以在金电极上形成自组装膜 ,并且随着组装时间的增长 ,[Fe(CN) 6 ]3- / [Fe(CN ) 6 ]4 - 体系在 6 -巯基嘌呤修饰金电极上的反应峰电流增大 ,而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条件电位均发生负移 ;循环伏安和计时库仑数据分析得出 6 -巯基嘌呤修饰金电极在 0 .2 mol/ L KCl溶液中的双层电容随组装时间的增长而减小。当组装时间达到 12 0 min时 ,6 -巯基嘌呤自组装膜基本达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6-巯基嘌呤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甲基对硫磷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园园 吴雅欣 潘家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0,共4页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三巯基丙酸固定在金电极上,以1-乙基-3-(3-二甲氨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亚胺(NHS)作为活化剂,将甲基对硫磷抗体以共价键形式固定在三巯基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的金电极上,制备了一种免疫传感...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三巯基丙酸固定在金电极上,以1-乙基-3-(3-二甲氨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亚胺(NHS)作为活化剂,将甲基对硫磷抗体以共价键形式固定在三巯基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的金电极上,制备了一种免疫传感器。根据抗体与抗原之间特异反应前后电极电位的变化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测定,该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0.085μg/ml,检测范围为0.5-15μg/ml,并可以再生、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对硫磷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装分子印迹膜的胆固醇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茜男 边超 +3 位作者 任振兴 卞贺明 韩泾鸿 夏善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162-163,170,共3页
基于自组装技术在丝网印金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膜,研制胆固醇电化学仿生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分析法对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特性进行表征,采用计时电流法对胆固醇传感器的浓度响应特性进行检测。将传感器对0~700nM不同浓度胆固醇进行... 基于自组装技术在丝网印金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膜,研制胆固醇电化学仿生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分析法对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特性进行表征,采用计时电流法对胆固醇传感器的浓度响应特性进行检测。将传感器对0~700nM不同浓度胆固醇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100~700 nM,灵敏度为-2.4 nA/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自组装单层膜 胆固醇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咪唑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界面铜离子配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涂海洋 宋艳丽 +2 位作者 徐星 李理 张爱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51-555,共5页
合成了6-(咪唑-2-基)-1-己硫醇(IHT),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纯的自组装膜及其与1-己硫醇(HT)的混合自组装膜,并将这些自组装膜在溶液中与铜离子进行界面配位.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法探讨了各种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界面配位铜离子的... 合成了6-(咪唑-2-基)-1-己硫醇(IHT),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纯的自组装膜及其与1-己硫醇(HT)的混合自组装膜,并将这些自组装膜在溶液中与铜离子进行界面配位.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法探讨了各种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界面配位铜离子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IHT与HT以1∶4比例进行界面组装得到的混合自组装单分子层最致密,自组装膜的铜离子界面配位浓度最高达到2.3×10-11mol/cm2.界面形成的IHT-Cu2+配合物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测量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pH 6.4时是可以稳定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咪唑 界面配位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缓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建华 张蕾 +1 位作者 刘琳 王晓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2-643,653,共3页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在铜片表面制备了席夫碱的自组装分子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片的缓蚀效果,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1 mol/L HCl腐蚀后铜片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对铜有一定的...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在铜片表面制备了席夫碱的自组装分子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片的缓蚀效果,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1 mol/L HCl腐蚀后铜片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对铜有一定的缓蚀效果,自组装膜在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缓蚀效率达到85.3%。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与浓度有关,浓度高的自组装膜对铜片的缓蚀作用明显高于低浓度的自组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自组装 电化学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底-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层电子隧穿过程中电化学参数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果 戴建远 +2 位作者 张婧 史艳青 毕树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2-748,共7页
本文对金属基底-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层(SAMs)电子隧穿过程中重要电化学参数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传递系数(α)和隧穿常数(β)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我们的思考和展望。参考文献69篇。
关键词 烷基硫醇 自组装单层 电子隧穿 电化学参数(k α 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表面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自组装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沈阳 廖强强 +3 位作者 徐少迪 杨冬 赵璐璐 葛红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DTCG)。采用该缓蚀剂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该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TCG自组装膜对铜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DTCG)。采用该缓蚀剂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该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TCG自组装膜对铜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在自组装时间为4 h、自组装浓度为120 mg/L的缓蚀效率接近于97%。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也证明了DTCG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 自组装膜 电化学方法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L-SAMs对碳钢在饱和CO_2油田水中的缓蚀行为与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世亮 刘峥 +1 位作者 刘洁 何育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61-3269,共9页
利用邻氧乙酸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磺酸钾盐席夫碱(K2L)缓蚀剂在20#碳钢表面制备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缓蚀剂自组装膜的最佳组装时间;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K2L-SAMs对碳钢在饱和CO2油田水介质中的缓... 利用邻氧乙酸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磺酸钾盐席夫碱(K2L)缓蚀剂在20#碳钢表面制备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缓蚀剂自组装膜的最佳组装时间;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K2L-SAMs对碳钢在饱和CO2油田水介质中的缓蚀行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缓蚀剂分子的前线轨道、Mulliken电荷和分子静电势。结果表明:缓蚀剂在碳钢表面自组装3 h后,可以形成稳定、致密的缓蚀膜;在碳钢表面形成的K2L-SAMs能有效抑制碳钢的阴极还原过程,最高缓蚀效率达87.55%;K2L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为典型的化学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羧基是K2L分子的主要吸附活性区域,能与碳钢表面铁原子作用形成稳定的配位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自组装膜 席夫碱 电化学测试 缓蚀机理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羧基酞菁钴-半胱胺自组装修饰金电极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电催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干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将(4,4′,4″,4″)四羧基酞菁钴(CoTcPc)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半胱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COTcPc-CysCME),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并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电极表面覆盖度为3.7×10... 本文将(4,4′,4″,4″)四羧基酞菁钴(CoTcPc)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半胱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COTcPc-CysCME),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并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电极表面覆盖度为3.7×10^-10mol/cm^2,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为1.21s^-1。实验表明,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CoTcPc/Au对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使NADH在裸金电极上的氧化电位降低了近300mV,催化电流与cNADH在5.0×10^-6~3.2×10^-3mol/L范围有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8μmol/L。测定了电极催化NADH的米氏催化常数KMapp和催化反应速率常数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自组装单分子层 电催化 CoTcPc 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衍生物自组装膜制备及其覆盖度的电化学测定
18
作者 徐常龙 曹小华 +2 位作者 陶春元 柳闽生 张爱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5-1090,共6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了MBDA/Au,MBTA/Au,TBDA/Au,TBTA/Au修饰电极以及MBDA与DT混合自组装/Au、TBTA与DT混合自组装/Au修饰电极的覆盖度。结果表明这些自组装膜在金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均比较高,达到99%以上;对同一类修饰...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了MBDA/Au,MBTA/Au,TBDA/Au,TBTA/Au修饰电极以及MBDA与DT混合自组装/Au、TBTA与DT混合自组装/Au修饰电极的覆盖度。结果表明这些自组装膜在金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均比较高,达到99%以上;对同一类修饰电极,混合自组装膜的覆盖度高于单组分自组装膜的覆盖度,混合自组装体系的覆盖度随着DT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同类物质,长链化合物在金表面的覆盖度大于短链化合物,含二硫键的化合物与金电极的键合能力比含一个巯基的化合物键合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生物素衍生物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单层膜模板控制生长氧化亚铜晶体及其对DMMP气体的检测(英文)
19
作者 杨天天 许鹏程 +1 位作者 左国民 李昕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1-1115,共5页
使用了一种在自组装单分子层(SAM)模板衬底上由电化学氧化还原自发生长的方法,择优取向生长氧化亚铜(Cu2O)微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微区XRD等方法对合成的Cu2O晶体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立方结构的Cu2O晶体,且... 使用了一种在自组装单分子层(SAM)模板衬底上由电化学氧化还原自发生长的方法,择优取向生长氧化亚铜(Cu2O)微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微区XRD等方法对合成的Cu2O晶体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立方结构的Cu2O晶体,且形貌、取向和颗粒尺寸得到了有效控制,此结果可归结为SAMs对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和结晶过程中的模板效应.利用该方法,将Cu2O晶体生长于静态式微悬臂梁的表面作为敏感层,制得了一种新型的化学传感器.基于Cu2O晶体表面的Cu(I)与DMMP(甲基膦酸二甲酯,沙林模拟剂)分子中的膦酰基团之间存在的配位作用,该传感器可对几十ppb的DMMP重复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择优取向 电化学氧化还原 自组装单分子层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Ⅱ)酞菁自组装半胱胺酸电化学传感器
20
作者 干宁 李天华 王鲁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将四羧基钌(Ⅱ)酞菁(RuPc)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巯基丁二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RuPc-CME),并对其进行了IR、XPS表征。该修饰电极对L-半胱胺酸(Hcy)的氧化显示出较好的电催化响应,可用作Hcy的电化学传... 将四羧基钌(Ⅱ)酞菁(RuPc)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巯基丁二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RuPc-CME),并对其进行了IR、XPS表征。该修饰电极对L-半胱胺酸(Hcy)的氧化显示出较好的电催化响应,可用作Hcy的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传感器对Hcy的电催化氧化机理pH=5.5,考察了底液pH值的影响。传感器的计时电流曲线的响应时间小于5s,氧化电流与Hcy浓度在5.0×10-7~5.4×10-5mol/L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8×10-7mol/L(S/N=3),可用于检测人血清样品中的H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自组装单分子层 电催化 钌(Ⅱ)酞菁 半胱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