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PHM based on failure evolution mechanism model 被引量:8
1
作者 Jing Qiu Xiaodong Tan +1 位作者 Guanjun Liu Kehong L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5期780-792,共13页
The test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TSO) can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fault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health-state evalua- tion for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PHM) systems. Traditionally, TSO mainly focuse... The test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TSO) can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fault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health-state evalua- tion for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PHM) systems. Traditionally, TSO mainly focuses on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but they cannot provide an effective guide for the design for testability (DFT) to improve the PHM performance level. To solve the problem, a model of TSO for PHM systems is proposed. Firstly, through integ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severity and propa- gation time, and analyzing the test timing and sensitivity, a testability model based on failure evolution mechanism model (FEMM) for PHM systems is built up. This model describes the fault evolution- test dependency using the fault-symptom parameter matrix and symptom parameter-test matrix. Secondly, a novel method of in- herent testability analysis for PHM systems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 Having completed the analysis, a TSO model, whose objective is to maximize fault trackability and mini- mize the test cost, is proposed through inherent testability analysis results, and an adap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 (ASAGA)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TSO problem. Finally, a case of a centrifugal pump system is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s and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for PHM systems to select and optimize the test se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TSO)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PHM) failure evolution mechanism model (FEMM) adap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 (ASA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tem level test selection based on combinatorial dependency matrix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Peng XIE Haoyu QIU J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4期984-994,共11页
Test selection is to select the test set with the least total cost or the least total number from the alternative test set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required testability indicators.The existing models and methods ... Test selection is to select the test set with the least total cost or the least total number from the alternative test set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required testability indicators.The existing models and methods are not suitable for system level test selection.The first problem is the lack of detailed data of the units’fault set and the test set,which makes it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a traditional dependency matrix for the system level.The second problem is that the system level fault detection rate and the fault isolation rate(referred to as"two rates")are not enough to describe the fault diagnostic ability of the system level tests.An innovative dependency matrix(called combinatorial dependency matrix)composed of three submatrices is presented.The first problem is solved by simplifying the submatrix between the units’fault and the test,and the second problem is solved by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level fault detection rate,the fault isolation rate and the integrated fault detection rate(referred to as"three rates")based on the new matrix.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level test selection problem is constructed,and the binary genetic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problem,which achieves the goal of system level test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 selection dependency matrix fault detection rate testability prediction binary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常压页岩气田注CO_(2)吞吐矿场实践
3
作者 高玉巧 郑永旺 +3 位作者 张莉娜 任建华 张耀祖 房大志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5,共11页
受吸附态甲烷占比高、地层能量弱等影响,常压页岩气藏采收率普遍不足30%。中国石化率先在四川盆地南川常压页岩气田开展注CO_(2)吞吐矿场试验,验证了海相页岩气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推广该技术,以南川常压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 受吸附态甲烷占比高、地层能量弱等影响,常压页岩气藏采收率普遍不足30%。中国石化率先在四川盆地南川常压页岩气田开展注CO_(2)吞吐矿场试验,验证了海相页岩气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推广该技术,以南川常压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吞吐动态分析全链条研究,分析CO_(2)在不同页岩储层中竞争吸附差异性,探究矿场CO_(2)注入、吞吐特征,明确页岩气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增能+置换+解水锁”多机制协同机理,进而指导选井及方案优化。综合利用电镜扫描、测井解释、等温吸附实验等方法,揭示南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常压页岩储层随埋深变浅、地层压力减小以及孔隙度、TOC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CO_(2)竞争吸附能力增强,超临界态CO_(2)吸附量最高可达CH_(4)的6~7倍。现场页岩气井注CO_(2)吞吐后,日产气可提高3.5~6.5倍,采收率提升1.9%~3.1%。根据2井3轮次注入—焖井阶段压力监测,CO_(2)主要集中在近井地带微裂缝中,扩散距离与地层压力、压裂缝网导流能力有关,一般不超过70m。CO_(2)吞吐可划分为初期CO_(2)快速返排、早期提产和中后期稳产3个阶段,增产机理分别为早期增能补能、中期膨胀助排+解水锁、后期吸附置换+分压促解吸。吞吐提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储层改造程度和采出程度。中深层压裂效果较差的井在吞吐中早期换气率高,浅层采出程度较高的井在吞吐中后期累增气量高。结合数值模拟,建议优选吸附能力强、采出程度20%~30%、携液能力较差且关井压力尽可能达到7MPa的井开展矿场先导试验。在低压低产阶段,中深层井可开展小规模多轮次注CO_(2)吞吐以增能助排,浅层井可开展大规模注CO_(2)吞吐以补充地层能量、吸附置换实现采收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CO_(2)吞吐 矿场试验 采收率 选井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佳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及有利开发层段
4
作者 高为 周国正 +7 位作者 桑树勋 付勇 颜智华 张超 龙钰 娄毅 张栋 彭真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23,共13页
贵州省金佳区块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多薄煤层群地质特点,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类型,正确认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开发层段,对指导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乃至提高南方多薄煤层地区煤层气地质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金佳区块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多薄煤层群地质特点,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类型,正确认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开发层段,对指导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乃至提高南方多薄煤层地区煤层气地质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层气井实际资料,精细解剖了金佳区块龙潭组煤层气地质条件,综合优选了有利开发层段,开展了合层排采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金佳区块龙潭组可采煤层多、层间距小、煤岩煤质好,以单层厚度1.3~3.5 m的中厚煤层为主;煤体结构较复杂,主煤层含气量较高,平均为14.57 m^(3)/t,含气饱和度较高,具备良好开采基础;煤储层微孔发育,煤层气吸附空间大;煤层顶底板主要为粉砂质泥岩,煤层气保存条件好;煤储层原始渗透率介于0.0157×10^(–3)~0.324×10^(–3)μm^(2)之间,储层压力在5.66~7.04 MPa之间。综合分析煤层厚度、含气性、渗透率及煤体结构等关键参数,优选出2个有利勘探开发目标,其中3#煤层为优质储层,10#煤层为较好储层。依据产层优质性与相近性组合原则,对优选的上煤组优质勘探目标层段进行合层排采工程试验,获得了稳定的气流产出,发挥了多煤层合采的资源优势,证实上煤组煤层气合采潜力较好,打破了该区煤层气资源长期“可见难取”的困局,实现了勘查试采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条件 有利层段 优选 合采试验 龙潭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加权状态选择的LTE NAS协议模糊测试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显锋 吴礼发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NAS协议是LTE(long-term evolution)网络中移动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的主要控制面协议,其安全性对于保障整个4G网络稳健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模糊测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漏洞挖掘技术,现有的模糊测试方法应用于NAS(non-access stratum)协... NAS协议是LTE(long-term evolution)网络中移动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的主要控制面协议,其安全性对于保障整个4G网络稳健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模糊测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漏洞挖掘技术,现有的模糊测试方法应用于NAS(non-access stratum)协议时存在测试效率低、测试用例难以构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的测试状态选择算法:以NAS协议状态机为基础,根据测试反馈动态地调整每个测试状态的权重;以消息元素IE为最小单位设计了测试用例生成算法;实现了模糊测试工具NASFuzzer并对开源核心网open5GS及真实终端设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挖掘LTE NAS协议实现中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 NAS 模糊测试 状态选择 漏洞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灰盒模糊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徐邑江 高庆 +2 位作者 陈立果 张世琨 吴中海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4-1272,共29页
随着软件的复杂性和规模的增加,软件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能够自动化生成和优化测试用例,帮助开发者检测和发现软件中的漏洞,模糊测试成为了保证软件安全的一种重要技术。与黑盒和白盒模糊测试技术相比,灰盒模糊测试技术结合了黑盒... 随着软件的复杂性和规模的增加,软件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能够自动化生成和优化测试用例,帮助开发者检测和发现软件中的漏洞,模糊测试成为了保证软件安全的一种重要技术。与黑盒和白盒模糊测试技术相比,灰盒模糊测试技术结合了黑盒关注的软件的外部行为和白盒关注的实现细节,能够兼顾潜在安全漏洞检测的能力和效率,成为模糊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一般的灰盒模糊测试技术只能用于发现软件中尽可能多的未知漏洞,无法高效适用于日益增长的静态分析报告验证、软件补丁回归测试、崩溃重现等特定目标探索需求场景。2017年提出的定向灰盒模糊测试技术,聚焦于目标代码区域或目标类型漏洞的触发,能够实现有向的探索,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本文从定向灰盒模糊测试技术的流程出发,围绕测试目标的选取、目标定向的预处理和定向模糊测试的性能优化等3个关键环节,分析定向灰盒模糊测试技术的有效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目标的手动、自动化选取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基于距离最小化、输入可达性和序列的代码路径定向引导方法,以及基于全局能量调度、自适应种子突变、多级优先级队列等目标触发性能提升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灰盒模糊测试 软件安全 漏洞检测 测试目标选取 目标定向 模糊测试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丰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7
作者 陈兴彬 刘武阳 +4 位作者 朱柯帆 宋晓琛 娄永锋 邱全生 肖复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为江西杉木育种和生产筛选优良种质材料,对江西信丰县林木良种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生长性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8年生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7.06 m、12... 为江西杉木育种和生产筛选优良种质材料,对江西信丰县林木良种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生长性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8年生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7.06 m、12.53 cm、0.0530 m^(3),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88 m、1.57 cm、0.0066 m^(3)。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87%、3.66%、8.65%,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2、0.51、0.47,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0.14、0.13。基于家系育种值选出10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7.36 m、13.33 cm、0.0620 m^(3),比群体平均值大4.55%、6.64%和17.42%,遗传增益分别为2.36%、3.39%和8.19%。基于个体育种值选出20个优良单株,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53 m、18.25 cm、0.1240 m^(3),分别比群体平均值大21.16%、46.00%、134.85%,遗传增益分别为3.81%、6.44%和1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家系 半同胞 自由授粉 子代测定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变异函数贝叶斯模型选择方法与比较
8
作者 张一凡 张璐璐 徐加宝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7,共10页
变异函数量化了空间2点地质属性的变异性,对地质统计分析至关重要。当地质数据随空间坐标呈现趋势变化时,正确选择和估计变异函数十分困难。为实现变异函数的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变异函数选择方法,采用拉普拉斯... 变异函数量化了空间2点地质属性的变异性,对地质统计分析至关重要。当地质数据随空间坐标呈现趋势变化时,正确选择和估计变异函数十分困难。为实现变异函数的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变异函数选择方法,采用拉普拉斯近似方法将后验概率分布近似为高斯分布。首先计算出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随后分别计算每个备选变异函数的贝叶斯模型证据,以确定最优模型。探讨了3种模型选择方法在变异函数选择中的适用性,包括贝叶斯模型证据(BME)、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识别准则和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识别准则。通过实测静力触探试验的锥端阻力数据,说明了该方法,并从模型拟合度和复杂度罚值2个方面比较3种方法在变异函数模型选择中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给定试验数据条件下,BME能够合理地考虑变异函数的拟合度和复杂性;而AIC和BIC识别准则在模型参数个数相同时,仅能反映不同变异函数的拟合度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推荐采用BME选择变异函数。本研究方法能够在考虑趋势项参数条件下合理地选择地质统计学变异函数,所选最优变异函数与试验变异函数较一致,为地质统计学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 贝叶斯理论 拉普拉斯近似 变异函数 模型选择 BME 地质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新思路与中试验证
9
作者 王芷铉 蒋金凤 +1 位作者 郑项楠 郑少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系统调研了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加药法水质控制技术现状,设计了选择性去除有害离子(Ca^(2+)、Mg^(2+)、Cl^(-))、保留碱度等有益含氧阴离子为特征的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新思路,通过生产性试验验证了水质控制效果、技术可行性和工艺稳... 系统调研了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加药法水质控制技术现状,设计了选择性去除有害离子(Ca^(2+)、Mg^(2+)、Cl^(-))、保留碱度等有益含氧阴离子为特征的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新思路,通过生产性试验验证了水质控制效果、技术可行性和工艺稳定性。结果表明,新思路指导下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以电导率计最高值为30)远高于加药法,“钙硬度加总碱度”最高值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50050-2017》限值的5倍,但Ca^(2+)、Mg^(2+)、Cl^(-)浓度仅为加药法的≤1/6、≤1/6、≤3/5,浊度仅为加药法的1/10,腐蚀、结垢风险均稳定可控,抑菌效果明显,节水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超高浓缩倍数 选择性去除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全局与局部最优解的多模态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进展与挑战
10
作者 吴同轩 冀俊忠 杨翠翠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7-882,共16页
为了揭示目前求解全局与局部最优解的多模态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与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具有全局和局部最优解集的多模态多目标优化问题(multimod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MMOP),说明了其相关定义和特点;其次,根据现有... 为了揭示目前求解全局与局部最优解的多模态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与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具有全局和局部最优解集的多模态多目标优化问题(multimod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MMOP),说明了其相关定义和特点;其次,根据现有求解该类问题的进化算法思想给出了一种分类体系,并对其中主要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目前具有全局和局部最优解集的多模态多目标测试函数集,并给出了常用的评价指标;最后,通过分析领域中的挑战性问题,展望了未来多模态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多目标优化 进化算法 分类体系 测试函数 评价指标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建模的地面切向作用力估计
11
作者 吕阳 陆畅 +2 位作者 张晓旭 陈文明 徐鉴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目的 建立从下肢运动学数据估算切向地面反作用力(GRF_t)的数据驱动模型,并从输入数量与估计精度的角度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输入,以实现在户外步态实验中测量GRF_t。方法 利用10名受试者在5个不同坡度(-10°、-5°、0°、5... 目的 建立从下肢运动学数据估算切向地面反作用力(GRF_t)的数据驱动模型,并从输入数量与估计精度的角度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输入,以实现在户外步态实验中测量GRF_t。方法 利用10名受试者在5个不同坡度(-10°、-5°、0°、5°、10°)下的步态数据,训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多项式稀疏回归(polynomial sparse identification, PSI)模型两种数据驱动模型,用以估算GRF_t。评估8种运动学数据组合与法向地面作用力(GRF_n)作为模型输入的性能结果,以确定最佳的模型和模型输入。结果 在相同输入维度下,髋-膝关节角度组合比膝-踝关节角度组合更能准确地估算GRF_t。具体而言,基于前者组合的BPNN和PSI模型预测GRF_t的误差分别为1.61%BW(体重)和1.84%BW,而基于后者组合的模型误差分别为2.82%BW和3.15%BW。将GRF_n与所有关节角度作为输入,模型的预测误差仅为1.46%BW。结论 GRF_n与髋-膝关节角度的组合在计算复杂度和估计精度之间实现了最佳平衡。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在室外步态测试中准确估算GRF_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步态测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多项式稀疏辨识 输入筛选 地面作用力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2代半同胞家系多地点生长变异及选择
12
作者 罗洁贤 宁华珙 +6 位作者 肖平江 何可权 陆跃堂 黎志强 张方友 黄少伟 刘天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54,共13页
【目的】对火炬松1.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即2代)进行多地点测定,分析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出适用于不同地点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旨在检验广东省火炬松良种选育工作的成效,并为火炬松的遗传改良、良种推广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目的】对火炬松1.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即2代)进行多地点测定,分析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出适用于不同地点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旨在检验广东省火炬松良种选育工作的成效,并为火炬松的遗传改良、良种推广应用奠定科学基础。【方法】以贵州独山、江西安福、广东英德3个试验点的50个火炬松半同胞家系(含1个对照家系)为研究对象,测定其5年生林分的生长性状。基于BLUP模型,应用R与ASReml软件对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算,根据育种值筛选优良材料,其中家系的入选率为10%,单株入选率为1%,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1)3个地点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独山>安福>英德,英德试验林的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地点间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地点与家系交互作用显著。(2)进行单点分析时,材积、树高、胸径的单株遗传力变异范围分别为0.120~0.181、0.079~0.237和0.121~0.124,家系遗传力变异范围分别为0.402~0.556、0.383~0.544和0.365~0.537。多地点联合分析时,材积、树高、胸径的单株遗传力范围分别为0.110±0.033、0.160±0.041和0.104±0.031,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59±0.083、0.750±0.051和0.663±0.081。家系遗传力高,适合用于优良家系的选育。单株遗传力水平与已有文献报道差异不大,可开展单株选择。(3)独山入选的优良家系(P034、W14、P023、W28、P043)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0.7369 dm^(3);安福入选的优良家系(W14、W11、11、288、W08)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3.2784 dm^(3);英德入选的优良家系(W05、W07、287、W11、W14)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3.1157 dm^(3)。家系W14在3个试验点均表现优良。W11在安福和英德2个试验点具备良好的生长表现,在贵州虽未入选,但其表现亦处于上游,可以作为适用于多地点推广应用家系的后备选择。独山、安福和英德入选优良个体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956、7.1338和5.9533dm^(3)。【结论】火炬松5年生半同胞子代的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3个地点各选出5个当地适生的优良家系和20个优良单株,W14家系为3地点均适生的优良家系。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向周边省份推广广东选育出的优良火炬松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遗传测定 多点试验 配合选择 遗传增益 良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冷微堆CRDM用恒力弹簧选材及试验分析
13
作者 郝建生 高峥 焦少阳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8,共7页
恒力弹簧是气冷微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关键部件,是实现非能插棒功能,确保气冷微堆堆芯安全的驱动单元。合理选材是保证恒力弹簧可靠设计和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首先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设计要求、功能要求、环境要求和安装要求进行了分析... 恒力弹簧是气冷微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关键部件,是实现非能插棒功能,确保气冷微堆堆芯安全的驱动单元。合理选材是保证恒力弹簧可靠设计和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首先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设计要求、功能要求、环境要求和安装要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恒力弹簧的选材要求,初步选择301不锈钢和N07718合金作为备选材料。然后对两种备选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应用、高温弹性模量衰减、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行对比,根据比选结果推荐优选301不锈钢材料作为恒力弹簧的材料。为进一步验证301不锈钢材料的高温性能,进行了高温应力松弛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1不锈钢材料的高温应力松弛率可以控制在10%以内。最后使用301不锈钢材料制造了恒力弹簧样件,并在服役温度下进行高温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恒力弹簧可以满足高温条件下8 000次的疲劳寿命要求。为下一步进行CRDM原型样机和工程样机的研制提供了设计经验和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微堆 控制棒驱动机构 恒力弹簧 选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的静力触探参数研究
14
作者 汪明元 陈松庭 +1 位作者 陈彪 曾少翔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确定土性参数对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静力触探测试(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是主要的原位测试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锥尖阻力,从而获得多种海洋土土性参数。以CPT勘察获得的锥尖阻力实测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体... 确定土性参数对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静力触探测试(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是主要的原位测试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锥尖阻力,从而获得多种海洋土土性参数。以CPT勘察获得的锥尖阻力实测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体空间位置、上覆土压力和孔隙率等特征,利用XGBoost算法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同时在建模中考虑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以改善模型预测性能,其中数据预处理方式包括箱型图分析法和噪声平滑处理。提出了一种考虑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的静力触探参数预测模型,实现对锥尖阻力的准确预测,并将该方法运用到浙江沿海某工程项目。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为0.951,预测准确性较高。箱型图分析法与噪声平滑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预测准确性,在输入集中加入孔隙率能够提升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测试 锥尖阻力 数据预处理 XGBoost 特征选择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策略的沙猫群算法及其应用
15
作者 班云飞 张达敏 +1 位作者 左锋琴 沈倩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54-2062,共9页
针对沙猫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的沙猫群算法。将经典SCSO搜索阶段的位置更新公式做结构变体,增加种群的多样性;提出自适应麻雀因子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在开发阶段引入动态螺旋探索策略,以... 针对沙猫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的沙猫群算法。将经典SCSO搜索阶段的位置更新公式做结构变体,增加种群的多样性;提出自适应麻雀因子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在开发阶段引入动态螺旋探索策略,以一种选择概率控制该策略的作用阶段,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与其它算法在8个基准测试函数和Wilcoxon秩和检验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寻优精度高、收敛速度快且具有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同时将其应用在5G基站中心选址问题中,验证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猫群算法 结构变体 自适应麻雀因子 动态螺旋探索策略 5G基站中心选址 基准测试函数 秩和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杉木丰产林优良单株选择研究
16
作者 苏少川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36-40,共5页
以闽北杉木丰产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良单株选择研究,筛选出可供生产上应用的优良无性系,进而提高杉木林分的生产力。应用大样地调查法,在福建省杉木中心产区杉木高产林分中,对选优区林分24年生杉木进行优株预选,采用异常数据t检验法筛... 以闽北杉木丰产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良单株选择研究,筛选出可供生产上应用的优良无性系,进而提高杉木林分的生产力。应用大样地调查法,在福建省杉木中心产区杉木高产林分中,对选优区林分24年生杉木进行优株预选,采用异常数据t检验法筛选优树。结果表明:从24年生杉木优选林分中选出2株优树,分别为建阳A001和建阳A002。与所在高产林分调查样本平均木比较,优株胸径增量分别为92.76%和80.82%,树高增量分别为52.24%和44.38%,材积增量分别为430.90%和346.36%;优株胸径比其7 m半径范围内竞争木的平均值分别高35.05%和39.22%。建阳A001号杉木优树生长前期胸径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树高增长较快,在15 a后增长速度减慢;材积在前5 a随时间变化较小,后随时间增加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株选择 t检验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切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模拟试验及应用
17
作者 许华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2-1790,共9页
为解决宁波地铁7号线盾构穿越淤泥地层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群施工难题,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开展盾构在不加固地层和MJS加固地层2种工况下直接切削管桩的模拟试验,对比分析盾构在2种工况下直接切削管桩的效果、刀具磨损及掘进参数... 为解决宁波地铁7号线盾构穿越淤泥地层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群施工难题,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开展盾构在不加固地层和MJS加固地层2种工况下直接切削管桩的模拟试验,对比分析盾构在2种工况下直接切削管桩的效果、刀具磨损及掘进参数。试验表明:1)在不加固的淤泥地层中直接切削管桩容易发生位移,切削较困难,不利于掘进;2)齿形中心鱼尾刀与软土贝壳撕裂刀分层布置能有效切削C50强度的管桩,且对切削预应力钢筋和管桩法兰接头的适应性良好;3)采用MJS水泥土加固能有效固定管桩并提供支撑力,有利于刀具对管桩进行切削,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及降低施工风险;4)刀盘转矩与刀具贯入度基本呈正相关性,合理设置掘进参数可减小刀盘阻力、降低转矩。建议在相似地层加固工况下切削混凝土管桩,推进速度宜控制在10 mm/min左右,刀盘转速为1.0~1.2 r/min,贯入度不宜超过10 mm/r,以兼顾掘进效率与平衡设备负荷。试验结果经工程应用验证良好,为施工现场配置盾构和选择掘进参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试验 MJS加固地层 贝壳撕裂刀 刀具配置 参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ruskal-Wallis检验的低压开关电器状态表征参数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洋 曹云东 刘树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542,共8页
由于状态数据的多属性、高维度和大数据量,以及特征参数难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的事实,低压开关电器的状态表征参数难于选择。针对该问题,基于非参数单体多状态样本的分组状态间秩差异性,以及特征参数Kruskal-Wallis(KW)检验统计... 由于状态数据的多属性、高维度和大数据量,以及特征参数难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的事实,低压开关电器的状态表征参数难于选择。针对该问题,基于非参数单体多状态样本的分组状态间秩差异性,以及特征参数Kruskal-Wallis(KW)检验统计量的计算规则和变化趋势,研究论证了单体样本特征参数表征显著性鉴别机理。同时,基于状态序列斜率变化增量和子序列变异增量,提出样本状态时序分类算法,并将该算法与参数鉴别机理相结合,形成单体多状态样本改进KW检验理论。最后,基于改进理论提出低压开关电器状态表征参数选择新方法。以交流接触器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方法适用于具有非线性、非平稳、动态随机分布等特点的低压开关电器状态表征参数选择。实例证明,基于该方法获得状态表征曲线的拟合优度可达0.91,状态划分显著性P值可达8.42848×10–266,表征与分类精度较参数选择前及同类方法提升明显,为下一步研究低压开关电器状态的精确划分与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开关电器 状态表征 参数选择 Kruskal-Wallis检验 状态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考体育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长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99,共7页
中考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考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政策有效推行不畅、机构运行效果滞后、目标认知偏差... 中考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考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政策有效推行不畅、机构运行效果滞后、目标认知偏差和外界阻力较大等都是阻滞中考体育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提出中考体育政策执行的路径:强化政策制定体系,保证政策科学合理;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发挥多元协同作用;激发群体主动性,满足群体利益需求;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提升宣传保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体育 政策执行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史密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AlSi10Mg蜂窝夹层管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安治国 张志强 叶了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目的研究SLM工艺参数对蜂窝夹层管残余应力、变形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零件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仿真AlSi10Mg蜂窝夹层管的3D打印过程,得到成形管件的... 目的研究SLM工艺参数对蜂窝夹层管残余应力、变形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零件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仿真AlSi10Mg蜂窝夹层管的3D打印过程,得到成形管件的残余应力分布及变形程度。制备蜂窝夹层管3D打印试样,将实心管作为对照组,对比测试管件在轴向压缩、径向压缩及三点弯曲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激光功率对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最大。采用最优参数组合打印的管件微观形貌中不同熔池之间呈现出相互交错的结构,致密度达99.78%。轴向压缩中实心管的承载极限为497 MPa,蜂窝夹层管的最大承载极限为390 MPa。在径向压缩条件下,蜂窝夹层管承载能力是实心管的86.62%。在三点弯曲试验中蜂窝夹层管出现2次波峰,承载极限为52 MPa,与实心管的承载极限非常接近。结论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200 W、扫描速度1200 mm/s、扫描间距100μm,蜂窝隔板厚度0.6 mm、蜂窝孔对边距离5 mm。相同尺寸的蜂窝夹层管相较于实心管质量可以降低22.68%,其力学性能降低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AlSi10Mg 正交试验方法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