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rigation's effect and applied selection on the fiber quality of 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treated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被引量:1
1
作者 WITT Travis W ULLOA Mauricio +2 位作者 PELLETIER Mathew G. MENDU Venugopal RITCHIE Glen L.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8年第4期1-11,共11页
Background: Producing rainfe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with high fiber quality has been challenging in the Texas High Plains because of extended periods of insufficient rainfall during sensitive boll developmenta... Background: Producing rainfe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with high fiber quality has been challenging in the Texas High Plains because of extended periods of insufficient rainfall during sensitive boll developmental stages.Genetic variation created by 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 mutagen has successfully improved fiber quality of cott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 environments on fiber quality. Three EMS treated populations were advanced from the first to the fourth generation(M1 to M4) as bulk harvested populations. In2014, single-plant divergent selection was applied based on perceived morphological and agronomic differences seen dur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season.Results: Analyses from these selections in 2014-2016 showed significant(P< 0.05) improvement between and within populations for fiber traits(micronaire, length, strength, uniformity, and elong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non-treated EMS source; some selections were found to have excellent fiber quality under diverse irrigationregimes.Conclusions: Some of these selections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germplasm release and could be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fiber quality of cotton under water limited conditions, thereby helping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cotton industry on the Texas High Pl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drought EMS Ethyl MethaneSulfonate Fiber quality sel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rigation's effect and applied selection on the fiber quality of 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 treated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2
作者 WITT Travis W. ULLOA Mauricio +2 位作者 PELLETIER Mathew G MENDU Venugopal RITCHIE Glen L.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9年第4期1-11,共11页
Background:Producing rainfe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with high fiber quality has been challenging in the Texas High Plains because of extended periods of insufficient rainfall during sensitive boll developmenta... Background:Producing rainfe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with high fiber quality has been challenging in the Texas High Plains because of extended periods of insufficient rainfall during sensitive boll developmental stages.Genetic variation created by 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 mutagen has successfully improved fiber quality of cotton.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 environments on fiber quality.Three EMS treated populations were advanced from the first to the fourth generation (M1 to M4) as bulk harvested populations.In2014,single-plant divergent selection was applied based on perceived morphological and agronomic differences seen dur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season.Results:Analyses from these selections in 2014-2016 showed significant (P < 0.05) improvement between and within populations for fiber traits (micronaire,length,strength,uniformity,and elong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non-treated EMS source;some selections were found to have excellent fiber quality under diverse irrigation-regimes.Conclusions:Some of these selections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germplasm release and could be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fiber quality of cotton under water limited conditions,thereby helping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cotton industry on the Texas High Pl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drought EMS ETHYL METHANESULFONATE Fiber quality sel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种鸭抗沙门氏菌感染受选择基因分析
3
作者 朱春红 刘宏祥 +9 位作者 王志成 顾昊天 陶志云 曾涛 宋卫涛 徐文娟 章双杰 古丽娜·艾山 王逸飞 李慧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154,共7页
为探讨鸭抗沙门氏菌感染可能机制,试验使用选择信号分析方法鉴定与抗沙门氏菌感染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肉鸭抗病育种提供参考。试验选择肉种鸭群体中沙门氏菌抗体高低差异的肉种鸭80只(沙门氏菌抗体高低组各40只)个体,采集翅静脉血,利用T7... 为探讨鸭抗沙门氏菌感染可能机制,试验使用选择信号分析方法鉴定与抗沙门氏菌感染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肉鸭抗病育种提供参考。试验选择肉种鸭群体中沙门氏菌抗体高低差异的肉种鸭80只(沙门氏菌抗体高低组各40只)个体,采集翅静脉血,利用T7基因测序仪进行10×深度测序,采用XP-EHH方法对获得的高质量SNPs位点鉴定基因组显著差异区域,挖掘全基因组范围内潜在的抗沙门氏菌感染相关基因。结果显示:对SNPs位点质控后共获得445530个SNPs,XP-EHH方法筛选到288个受选择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基因ANAPC5、CDK1、MYO6、DCTN1、PPP2R2D、HSPA2、SCX、TWF2、DCUN1D1、PTPRS、HIF1A、PTPRS、HAGHL被富集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或分子功能前10条通路中;KEGG富集通路中与细菌感染或者免疫系统相关的通路主要有沙门氏菌感染、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涉及的基因有AKT3、PIK3C2B、ITPR3、MYO6、DCTN1、CALML4、AZI2。综上所述,在肉种鸭中筛选到可能与鸭抗沙门氏菌抗性相关基因20个,初步从全基因组学角度揭示肉种鸭抗沙门氏菌感染遗传机制,为后续肉鸭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鸭 抗沙门氏菌感染 全基因组 受选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新品种‘德热5号’的选育与抗锈性研究
4
作者 赵明珠 赵萍香 +5 位作者 马关润 萧自位 郭铁英 白学慧 李锦红 周华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1期10-20,26,共12页
为选育具有株型好、优质、高产和抗锈病性等优良性状的咖啡新品种,从葡萄牙热带研究所(IICT)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引进育种材料‘SL16-Cavimor20’,通过系统选育程序,育成优良咖啡新品种‘德热5号’。该品种区域性试验的平均鲜果产量... 为选育具有株型好、优质、高产和抗锈病性等优良性状的咖啡新品种,从葡萄牙热带研究所(IICT)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引进育种材料‘SL16-Cavimor20’,通过系统选育程序,育成优良咖啡新品种‘德热5号’。该品种区域性试验的平均鲜果产量为969.03~1172.16kg/666.7m^(2),比对照‘卡蒂姆7963’增产2.56%~19.09%;生产性试验的平均鲜果产量为958.21~1240.43kg/666.7m^(2),比对照增产9.74%~21.41%,产量表现突出。区域性试验的平均杯品质量分数为81.17~84.76,比对照增加0.42%~3.68%;生产性试验的平均杯品质量分数为81.25~82.42,比对照增加0.42%~2.91%。该品种抗锈性田间鉴定结果为高抗,适宜在普洱、德宏、保山、临沧等咖啡种植区推广。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现咖啡良种化生产提供新的品种选择,对促进咖农增产增收、咖啡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热5号’ 咖啡 选育 高产 优质 抗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豫农523选育报告
5
作者 刘万代 臧云锋 冯伟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19-722,共4页
为选育适宜河南旱作区及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旱、广适冬小麦品种,河南农业大学以洛旱2号作母本、豫农416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水旱协调选择系谱法选育而成高产抗旱冬小麦新品种豫农523。2019—2021年参加河南省旱地组小麦... 为选育适宜河南旱作区及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旱、广适冬小麦品种,河南农业大学以洛旱2号作母本、豫农416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水旱协调选择系谱法选育而成高产抗旱冬小麦新品种豫农523。2019—2021年参加河南省旱地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760.1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8%。2021—2022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组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86.5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6.2%。该品种株高73.3 cm,有效穗数5.14×10^(6)穗/hm^(2),穗粒数34.0粒,千粒重47.0 g。平均籽粒容重808 g/L,粗蛋白(干基)含量148 g/kg,湿面筋含量324 g/kg,面团稳定时间3.4 min,吸水量585 mL/kg。具有高产、抗旱、抗倒伏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 高产 豫农523 选育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抗旱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彩锦 包明芳 +6 位作者 王文虎 尚继红 曾燕霞 沙晓弟 朱新忠 王学敏 刘文辉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23,共20页
紫花苜蓿属豆科四倍体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草食动物所需的优质蛋白饲草资源。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对全球各国农业产业和畜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干旱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及水资源短缺,旱灾已是... 紫花苜蓿属豆科四倍体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草食动物所需的优质蛋白饲草资源。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对全球各国农业产业和畜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干旱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及水资源短缺,旱灾已是束缚整个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育抗旱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不但能保持高产稳产,还能节约水资源。因此,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抗旱性鉴定评价情况,抗旱品种审定登记现状以及抗旱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我国紫花苜蓿抗旱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紫花苜蓿抗旱育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抗旱性 种质资源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份芒果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抗旱性综合评价
7
作者 雷跃 林迓 +3 位作者 高爱平 刘凡值 刘清国 张正学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8,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芒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为贵州抗旱芒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4份芒果种质资源的叶片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观察11项叶片结构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各种质资源的抗旱性。【... 【目的】探究不同芒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为贵州抗旱芒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4份芒果种质资源的叶片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观察11项叶片结构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各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14份芒果种质资源叶片结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9.32%~23.21%,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其抗旱性度量值(D值)为0.384~1.571,可分为4大类:第1类抗旱性极强,包括金煌芒(1.571)和椰香芒(1.449);第2类抗旱性较强,包括红芒6号(1.313)、金穗芒(1.312)、新世纪芒(1.307)、金兴芒(1.292)和汤米芒(1.075);第3类抗旱性中等,包括台农1号(0.800)、桂热82号(0.750)、热农1号(0.683)、贵妃芒(0.673)、水仙芒(0.661)和澳芒(0.557);第4类抗旱性最弱,为贵芒18-01(0.384)。【结论】芒果抗旱性与其叶片结构特征密切相关,金煌芒和椰香芒的抗旱性最强,贵芒18-01抗旱性最弱。本研究结果可为芒果抗旱性评价和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抗旱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芯片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高效KASP标记开发和育种应用
8
作者 邓清燕 罗江陶 +1 位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5-184,共10页
小麦赤霉病是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真菌性病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抗病基因已成为当前抗赤霉病育种的快速有效策略。为建立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创制抗赤霉病新种质并提升四川小麦赤霉病抗性,利用100K SNP芯片对1... 小麦赤霉病是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真菌性病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抗病基因已成为当前抗赤霉病育种的快速有效策略。为建立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创制抗赤霉病新种质并提升四川小麦赤霉病抗性,利用100K SNP芯片对14个四川小麦品种(系)和3个抗赤霉病种质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型分析。基于已报道的主效抗赤霉病基因Fhb2、Fhb4、Fhb5的遗传连锁区间,筛选获得与目标基因连锁(Fhb2、Fhb4)或共分离(Fhb5)的SNP位点,并据此开发特异性KASP标记。结果显示,基于100K SNP芯片,17份小麦品种(系)按遗传相似性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含有北方小麦遗传背景的抗病种质NMAS070和NMAS069独立成簇,与四川小麦品种(系)间亲缘关系较远;其余15份品种(系)聚为一类并进一步分为2个亚类。功能基因检测揭示抗病亲本携带赤霉病抗性位点,而农艺亲本则富集产量与品质相关优异等位变异。通过SNP位点筛选,在Fhb2、Fhb4连锁区间及Fhb5共分离区间内共鉴定出8个关键SNP位点,据此成功开发4对Fhb2、2对Fhb4和2对Fhb5的特异性KASP标记。验证试验表明,所有KASP标记均能实现精准分型,并已有效应用于赤霉病抗病分子育种实践。开发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2、Fhb4、Fhb5高效KASP标记体系为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对提升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KASP标记 分子标记选择 抗赤霉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2和Xa23基因改良广恢1002抗病性
9
作者 孔乐 徐琳 +7 位作者 姜文静 于咏梅 符恭震 李金华 霍兴 刘迪林 王丰 柳武革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13,共11页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一次性导入广恢1002,对筛选出的5个抗性改良系进行抗性鉴定、农艺性状测定和稻米品质考察,并将其与吉丰A进行组配,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根据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综合田间农艺性状的表现,从BC4F4代群体筛选出5个纯合抗性改良系(R1002-1、R1002-2、R1002-3、R1002-4和R1002-5)。经考察发现,5个抗性改良系与广恢1002遗传相似性达97.62%以上,在主要农艺性状(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方面与广恢100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稻瘟病抗性频率从61.5%增至79.5%~94.9%。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对Ⅲ、Ⅳ、Ⅴ和Ⅸ型白叶枯菌均表现为高抗,其中R1002-1和R1002-3米质较好,达部优二等。5个抗性改良系与吉丰A组配杂种F1代与吉丰优1002在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方面无显著差异,米质等级均为普通。【结论】5个广恢1002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回复达到预期,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各改良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且部分改良系稻米品质有所提升,实现了改良目的。后续可代替现有广恢1002组配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辅助标记选择 弱感光恢复系 抗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旱品种长6990的EMS突变体库构建及重要性状材料筛选
10
作者 王泽宇 王闪闪 +6 位作者 温宏伟 王裕智 张晋辉 单皓 闫金龙 张俊灵 杨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4-1763,共10页
为加快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了小麦长6990突变体库,并对其表型性状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系统筛选。通过对M_(2)群体中20331个单株进行田间表型性状统计... 为加快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了小麦长6990突变体库,并对其表型性状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系统筛选。通过对M_(2)群体中20331个单株进行田间表型性状统计分析,共发现3244个突变单株,涵盖茎秆、叶片、芒、穗型、育性和生育期等方面田间表型特征,总突变率为15.96%。此外,对收获的2064份突变材料进行籽粒表型分析,筛选出25份籽粒突变材料,占突变材料的1.21%,突变类型包括粒长、粒色和饱满度等。通过对2064份突变材料进行SDS-PAGE鉴定,共筛选出23份HMW-GS缺失突变材料,占突变材料的1.11%,表现为Glu-B1和Glu-D1位点中Bx7、By9、Dx5、Dy10单亚基缺失。本研究采用EMS诱变技术,创制了类型丰富的表型突变体和HMW-GS突变材料,有效消除了遗传背景差异对小麦品质性状的潜在干扰,为旱地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并为深入理解小麦品质性状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诱变 突变体库 表型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抗旱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番茄生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11
作者 苑国良 周明 李常保 《蔬菜》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番茄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相比较传统育种,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编辑技术因其高效性和精准性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已在各个生物育种领域引起革命性变革。本文深入... 番茄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相比较传统育种,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编辑技术因其高效性和精准性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已在各个生物育种领域引起革命性变革。本文深入探讨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番茄抗病性(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抗逆性(抗旱性、耐低温等)、创制雄性不育系、促进单性结实、改良品质(外观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等)以及实施从头驯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未来番茄生物育种中的潜力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指出基因编辑技术在番茄等作物上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提高技术效率、安全性以及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上,以推动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番茄 生物育种 抗病育种 抗旱育种 抗寒育种 种质创制 品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优质香稻新品种滨香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2
作者 徐亚会 于长群 +4 位作者 张薇 耿雷跃 邹拓 王硕 杜琪 《北方水稻》 2025年第3期17-19,24,共4页
滨香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将垦育90和垦稻2015的杂交F1代与垦育118进行复交选育出的常规粳型香稻品种,202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耐盐、优质、抗病、抗倒伏、稳产、适应性较广,适宜在河北省东南... 滨香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将垦育90和垦稻2015的杂交F1代与垦育118进行复交选育出的常规粳型香稻品种,202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耐盐、优质、抗病、抗倒伏、稳产、适应性较广,适宜在河北省东南地区如唐山、保定、秦皇岛等地作为一季稻种植。从种子处理、播种、插秧、施肥、水层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滨香3号的栽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滨香3号 耐盐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汉油2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雁霞 谌国鹏 +4 位作者 孙晓敏 邢丽红 瞿利英 薛艳 王佳伟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为选育产量和含油量双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以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为母本,与自育的恢复系‘475R’进行杂交,经过筛选鉴定,获得了高油高产多抗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汉油23’。在2020—2022年度连续2 a的长... 为选育产量和含油量双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以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为母本,与自育的恢复系‘475R’进行杂交,经过筛选鉴定,获得了高油高产多抗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汉油23’。在2020—2022年度连续2 a的长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 a试验平均产量为3167.8 kg/hm^(2),芥酸平均含量为0.105%,硫苷平均含量为17.48μmol/g,平均含油量为47.57%,能够抗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寒性和抗倒性强。于2024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4)610234,该品种还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的特点。本研究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优质 抗病 抗倒 甘蓝型油菜 品种选育 ‘汉油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响应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安启源 程洪森 +2 位作者 孙会杰 那艳斌 高德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94,共11页
芝麻作为浅根系作物,对干旱、渍涝等非生物逆境较为敏感。近年来,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芝麻的生长、开花、蒴果和种子发育,导致产量严重下降,成为影响芝麻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芝麻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产量... 芝麻作为浅根系作物,对干旱、渍涝等非生物逆境较为敏感。近年来,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芝麻的生长、开花、蒴果和种子发育,导致产量严重下降,成为影响芝麻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芝麻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芝麻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包括根系生长调节、渗透调节系统、抗氧化系统、光合系统的变化和重要抗性基因的表达。其次,概述了芝麻干旱耐受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不同芝麻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分子响应机制和外源物质对提高芝麻耐旱性的作用,以及基于高通量测序、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对芝麻抗旱性遗传基础的解析。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通过基因编辑和精准育种技术,有望加速耐旱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芝麻在干旱地区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响应 分子机制 遗传改良 抗旱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的选育及性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福玉 陈贵菊 +8 位作者 高秋荣 邵敏敏 黄玲 赵凯 杨本洲 张玉丹 孙雷明 翟红梅 王霖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6-11,共6页
为了培育干旱年份稳产、丰水年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以‘山农2149’为母本,以‘良星619’为父本,成功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该品种属冬性,株高77.5 cm,株型紧凑,具有抗倒性好,熟相... 为了培育干旱年份稳产、丰水年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以‘山农2149’为母本,以‘良星619’为父本,成功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该品种属冬性,株高77.5 cm,株型紧凑,具有抗倒性好,熟相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7742.55 kg/hm^(2),比对照增产4.02%。在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176.15 kg/hm^(2),比对照‘山农27’增产5.60%,增产点率100%。2023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30029。‘济儒麦25’小麦新品种的审定,为鲁西南旱地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并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高产 ‘济儒麦25’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抗旱稻不育系沪旱7A及所配组合特征特性分析及育种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佳佳 高欢 +3 位作者 张剑锋 刘毅 余新桥 赵洪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2,共4页
节水抗旱稻是同时具有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沪旱7A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武香B/内香B//沪旱1B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抗旱性强、米质... 节水抗旱稻是同时具有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沪旱7A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武香B/内香B//沪旱1B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抗旱性强、米质优良、配合力好等特点。以沪旱7A为亲本选配的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旱优3015等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文介绍了沪旱7A的特征特性,分析评价了其所配组合的生育期、抗性、产量等指标,提出了使用沪旱7A配组新组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改良的方向,为沪旱7A作为节水抗旱稻核心亲本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抗旱稻 沪旱7A 育种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优质节水抗旱稻新组合‘旱优640'的选育及制繁种技术
17
作者 高欢 李梦臣 +5 位作者 赵洪阳 王飞名 刘毅 张剑锋 罗星星 张安宁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27-30,共4页
‘旱优640‘是以沪旱5A为母本、旱恢1640为父本,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而成的绿色、优质、节水、适应性广的抗旱新品种。2021年通过上海市审定(沪审稻2021009)。本文详细介绍了‘旱优64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种与制种技术... ‘旱优640‘是以沪旱5A为母本、旱恢1640为父本,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而成的绿色、优质、节水、适应性广的抗旱新品种。2021年通过上海市审定(沪审稻2021009)。本文详细介绍了‘旱优64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种与制种技术,为‘旱优640’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旱优640 节水抗旱稻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冬小麦品种选育实践及成效
18
作者 李兴茂 倪胜利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03-509,共7页
为了持续推进寒旱区冬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以陇鉴系列冬小麦品种为例,回顾和讨论了陇东地区冬小麦育种目标、基因背景来源、主要方法措施、品种改良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冬小麦育种工作应以抗旱优质为主,兼顾抗条锈病、白粉... 为了持续推进寒旱区冬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以陇鉴系列冬小麦品种为例,回顾和讨论了陇东地区冬小麦育种目标、基因背景来源、主要方法措施、品种改良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冬小麦育种工作应以抗旱优质为主,兼顾抗条锈病、白粉病等的育种目标,采用辅助选择和多生态鉴定方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保持抗寒抗旱和抗条锈病的优势,同时要加强矮秆丰产品种、抗白粉病品种的筛选,加快寒旱区优质小麦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鉴系列 冬小麦 抗旱 优质 选育实践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萝卜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被引量:3
19
作者 摆福红 王凯彬 +6 位作者 马小红 王晓敏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伏小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81,90,共13页
【目的】综合评价30个萝卜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及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以筛选出适宜在宁夏半干旱地区种植的萝卜品种。【方法】以30个萝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蒸馏水(对照)和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各萝卜... 【目的】综合评价30个萝卜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及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以筛选出适宜在宁夏半干旱地区种植的萝卜品种。【方法】以30个萝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蒸馏水(对照)和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各萝卜品种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9个发芽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萝卜品种进行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供试萝卜品种各测定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数测试指标抗旱系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将9个单项指标抗旱系数转化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18%。根据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和加权抗旱系数(WDC)值大小对各品种抗旱性的排序结果相近。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10处可将30个萝卜品种分为4类,其中抗旱型品种3个、中度抗旱型品种8个、干旱敏感型品种14个和干旱极敏感型品种5个。灰色关联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鲜质量、相对芽长、相对根长、相对芽鲜质量、相对发芽势、相对萌发指数和相对根冠比均可作为萝卜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结论】种子萌发期抗旱型萝卜品种为绿翡翠2号、超级满堂红和盛萃一号,该研究结果为萝卜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高效评价与抗旱品种选育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期 抗旱品种 抗旱指标 萝卜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房元瑾 孙子淇 +4 位作者 齐飞艳 刘华 黄冰艳 董文召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736,共9页
花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高产优质抗病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以传统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育种的精准性和效率。高密... 花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高产优质抗病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以传统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育种的精准性和效率。高密度的基因型数据是花生产量、品质、抗病性状QTL定位和开发分子标记的基础。2019年我国花生骨干亲本狮头企和伏花生以及美国匍匐型花生品种Tifrunner的基因组序列相继公布,极大推动了花生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和应用。近年来,花生籽仁油酸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根结线虫病、锈病、叶斑病、青枯病等抗病性状,以及荚果、籽仁大小等产量组成性状的分子标记相继被开发。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功选育出了高油酸且高含油量、高油酸且抗病花生新品种或新种质。未来花生分子标记的开发利用需要重视优异野生种质资源的表型精准鉴定,建立高通量表型及基因型检测平台,以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策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病虫害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