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2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General Seismic Data Model Based on Relational Database
1
作者 Meng En Meng Dong-yue +1 位作者 Wang Hon-gwei Zhao Guang-tao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51-157,共7页
关键词 关系数据库模型 地震数据 模型设计 对象关系映射 数据存储方式 基础结构 数据共享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性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
2
作者 贾良玖 罗旭亮 +1 位作者 王立军 项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延性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结构发生较大弹塑性变形来降低结构地震响应。这一抗震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抗震规范中,其核心思路是通过使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防地震反应谱进行折减,使结构通过非弹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强度折减系数主要... 延性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结构发生较大弹塑性变形来降低结构地震响应。这一抗震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抗震规范中,其核心思路是通过使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防地震反应谱进行折减,使结构通过非弹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强度折减系数主要由延性折减系数和结构超强系数决定。同时,能力设计法是实现延性抗震的主要工具,该方法要求体系内的非延性构件在延性构件进入非线性阶段前后都保持弹性,以实现整个结构体系的延性设计。通过梳理延性抗震设计理念的研究历史,简要介绍了延性系数、结构周期、场地条件、阻尼比等因素对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阐述了现有强度折减系数的组成和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抗震规范中延性设计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抗震设计 能力设计法 强度折减系数 延性折减系数 抗震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s of riser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s 被引量:1
3
作者 Duan Menglan Wang Yi +2 位作者 Yue Zhiyong Estefen Segen Yang Xiaog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no criterion about seismic design for risers is available, and relevant research has not been repor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riser dynamics during earthquakes is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A dy... It is well known that no criterion about seismic design for risers is available, and relevant research has not been repor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riser dynamics during earthquakes is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A dynamic model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risers is develop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ris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inertia force of the pipelines. The dynamic equations for the developed model are derived and resolved on the basis of the energy theory of beams.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an engineering project in the Bohai Oil Field, China shows that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the riser plays the major role 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and for platforms in shallow water in Bohai Bay, the risers demonstrate a much lower stress response due to promin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iser frequency and the earthquake wave frequency. The presented model and its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seismic analysis are practical and important for riser design resistant to earthquake w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ea pipeline RISER seismic design dynamic response earthquake wave Hamilto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连接节点本构模型及体系建模方法
4
作者 熊峰 吴朝安 +2 位作者 冉明明 钟亚超 王宇豪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具有建造快速、施工便捷、连接可靠、可拆卸和可修复等优势,适合低多层乡村住宅建筑,近年来工程应用逐渐增多。该体系预制墙板之间采用离散的干式螺栓连接,受力时接缝处产生滑移变形,与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 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具有建造快速、施工便捷、连接可靠、可拆卸和可修复等优势,适合低多层乡村住宅建筑,近年来工程应用逐渐增多。该体系预制墙板之间采用离散的干式螺栓连接,受力时接缝处产生滑移变形,与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或湿法连接的剪力墙结构存在本质区别,为了分析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建立适合该结构体系的“非等同现浇”的抗震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已进行的螺栓连接节点轴向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提出螺栓连接节点拉伸和剪切的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单个螺栓连接节点简化为3个平动自由度(x、y、z)的非线性弹簧,模拟连接节点的力学行为,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借助螺栓连接预制墙板的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了螺栓连接节点简化模型的有效性,显示可用于分析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节点简化模型,依托Midas Gen软件,提出了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的建模方法。以实际工程为例,建立了该结构的设计模型,并进行在小震、中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及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地震工况下,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侧向位移较小,层间位移角分别小于弹性位移角限值的1/1200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1/120,符合规范要求,螺栓连接节点承载力满足抗震需求,墙板角部混凝土没有被压溃,说明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优越。研究成果可为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的工程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为该新型结构体系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螺栓连接 本构模型 体系建模方法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进展综述
5
作者 马星宇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8,共23页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评估,区域尺度的地震滑坡评价及应用;隧道与地下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液化场地的地下结构;岩土隔震;面向结构保护和基于抗震超材料的创新地基相互作用概念;浅基础抗震设计中的挑战;面向建筑物和桥梁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韧性应用;地震输入、场地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与对其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抗液化结构;场地响应谱分析的实践、知识和技术的现状与讨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岩土地震工程;土体非线性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观测与预测等。以期与读者全方位分享本届盛会该领域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岩土地震工程 场地响应 液化 土结相互作用 土工合成材料 土体非线性 地震滑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施工连续梁桥摩擦摆支座减隔震特征研究
6
作者 聂利英 潘子坚 +1 位作者 邵云澜 韩刘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文中以某悬臂施工连续梁桥为背景研究纵向摩擦摆支座减隔震特征.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支座主要影响参数、主墩与边墩墩底弯矩随支座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相反的特点及机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是摩擦摆支座耗能减震主要控制参数;主墩与边墩减... 文中以某悬臂施工连续梁桥为背景研究纵向摩擦摆支座减隔震特征.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支座主要影响参数、主墩与边墩墩底弯矩随支座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相反的特点及机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是摩擦摆支座耗能减震主要控制参数;主墩与边墩减震耗能机理不同,主墩是通过支座摩擦力对上部梁体惯性力起隔震作用,边墩是上部梁体通过摩擦摆支座耗能抑制边墩自振.结合现行规范B类桥梁两阶段设计,展示该桥型摩擦摆支座下边墩控制设计的现象,并明确主、边墩各自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施工连续梁桥 摩擦摆支座 减隔震特征 边墩控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力学计算与抗震性能
7
作者 张文津 肖绪文 +4 位作者 肖建庄 李水生 丁陶 吕凤悟 周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 剪力分担比 弹性计算方法 刚度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架桥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抗震设计
8
作者 张潇文 杨建荣 李德权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45-550,共6页
依托云南某机场的高架桥工程,根据实际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设计制作缩尺模型,通过开展拟静力试验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得到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在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结构受力分配不均匀,矮... 依托云南某机场的高架桥工程,根据实际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设计制作缩尺模型,通过开展拟静力试验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得到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在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结构受力分配不均匀,矮墩受剪切破坏后,中墩和高墩的抗震性能还未得到完全发挥。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验模型,运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排架桥墩有限元模型,对比拟静力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特性和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抗震性能分析,针对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提出了设置横向系梁和设置横向斜撑2种抗震措施。通过能力谱法分析增加抗震措施的结构抗震性能,得出罕遇地震下在Ⅶ度和Ⅷ度地震烈度区,使用横向系梁和横向斜撑都能有效提高排架桥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在Ⅷ度地震烈度区仅设置横向斜撑的措施能满足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桥墩 三柱式排架桥墩 抗震设计 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某凸出地形下建筑隔震分析与设计
9
作者 郝俊猛 张锐 陆楷 《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以云南省泸水市某中小学教学楼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YJK和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位于高烈度区域局部凸出地形下的坡地建筑进行隔震时程分析和设计,与YJK非隔震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隔震技术对高烈度下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可显著延长... 以云南省泸水市某中小学教学楼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YJK和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位于高烈度区域局部凸出地形下的坡地建筑进行隔震时程分析和设计,与YJK非隔震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隔震技术对高烈度下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可显著延长结构本身周期,降低层间剪力及底部剪力,有效减弱水平地震作用,对该类型建筑具有较好的减震控制效果。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隔震设计步骤与流程,合理考虑局部凸出地形对地震作用影响,对该隔震建筑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进行时程分析和验算,为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域局部凸出地形下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高烈度区 凸出地形 ETABS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analysis of cantilever earth retaining walls embedded in dry sand by simplified approache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10
作者 FERRO Edgar OSS Andrea SIMEONI Lucia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7-1634,共18页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simplified methods are essential to the seismic design of embedded earth retaining walls,as fullydynamic numerical analyses are costly,time-consuming and require specific expertise.Recently dev...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simplified methods are essential to the seismic design of embedded earth retaining walls,as fullydynamic numerical analyses are costly,time-consuming and require specific expertise.Recently developed pseudostatic methods provide earth stresses and internal forces,even in those cases in which the strength of the soil surrounding the structure is not entirely mobilised.Semiempirical correlations or Newmark sliding block method provide an estimate of earthquake-induced permanent displacements.However,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is hindered by uncertainties in the evaluation of a few input parameters,affect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s.This study uses 1 D site response analyses and 2 D fully-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to show that simplified methods can provide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and permanent displacements for stiff cantilever walls embedded in uniform sand,providing that a few input parameters are evaluated through semiempirical correlations and a simple 1 D site respons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edded retaining wall seismic design finite elements pseudostatic methods NEWMARK permanent displa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摇摆-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11
作者 郝冀民 卜建清 +1 位作者 郭至博 郭少聪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为探究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RSC)桥墩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基于OpenSees建立RSC桥墩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桥墩分别在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的墩底弯矩-曲率、最大墩顶位移和残余位... 为探究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RSC)桥墩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基于OpenSees建立RSC桥墩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桥墩分别在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的墩底弯矩-曲率、最大墩顶位移和残余位移,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Park-Ang损伤指标评估了其损伤状态。结果表明:在0.6 g主余震作用下,RSC桥墩的墩底截面最大曲率为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的2.84%~10.04%,墩底截面最大弯矩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地震强度为0.4~0.6 g时,余震会使RSC桥墩的最大墩顶位移增大1.65%~8.36%;余震对RSC桥墩残余位移的影响不明显;在主震过后处于中等损伤或严重损伤的RSC桥墩,需要考虑余震对其的附加损伤,当地震强度大于0.5 g时,余震对RSC桥墩的损伤增量会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抗震 摇摆-自复位桥墩 主余震 耗能钢筋配筋率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桥梁减隔震设计分析
12
作者 李朋骏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提高轨道交通桥梁抗震性能,对桥梁减隔震设计展开深度研究。文章选取某轨道交通工程为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探究该轨道交通工程中的桥梁减隔震设计状况。经研究,从墩柱横向钢筋设计、墩柱纵向钢筋设计、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三个方面... 为提高轨道交通桥梁抗震性能,对桥梁减隔震设计展开深度研究。文章选取某轨道交通工程为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探究该轨道交通工程中的桥梁减隔震设计状况。经研究,从墩柱横向钢筋设计、墩柱纵向钢筋设计、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三个方面提出轨道交通桥梁的减隔震方法。运用模型分析检验方式分析桥梁的减隔震设计效果,最终确认所提出的减隔震设计方法切实有效,能够提升轨道交通桥梁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桥梁 减隔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中心点离散化(CMPD)地震采集技术
13
作者 李东安 邹启伟 +1 位作者 邓光校 王梅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反射波地震勘探因采用多次覆盖技术以及稀疏、规则的采集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但因随机介质普遍存在并与层状地层共生,单一观测系统、室外检波器组合以及共中心点(CMP)采集已显示出诸多弊端。为此,基于全波场地震勘探理念,考虑到地震波背... 反射波地震勘探因采用多次覆盖技术以及稀疏、规则的采集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但因随机介质普遍存在并与层状地层共生,单一观测系统、室外检波器组合以及共中心点(CMP)采集已显示出诸多弊端。为此,基于全波场地震勘探理念,考虑到地震波背向散射需要通过单节点、高密度、随机的炮、检点布设实现非规则空间采样的要求,提出了共中心点离散化(CMPD)地震采集技术。首先,简要回顾信号采样和空间采样定理、随机采样和压缩感知理论;其次,明确了CMPD的应用范围及实现方式,例如,规则排列采用炮、检点局部随机布设,非规则排列采用炮道密度控制的布设,时移地震采集采用无桩号布设等;最后,从减少采集脚印、压制规则噪声、增加散射波能量、方便多面元的处理、实现多态式地震波成像等多方面分析了CMPD的作用与特征。试验结果表明,CMPD地震采集技术采用随机、非规则采集方式提升了地震波背向散射的品质,对推进多观测系统采集、时移地震采集、多面元处理、波场分离处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场地震勘探 共中心点离散化 采集设计 观测系统 随机采样 时移地震采集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科技创新园区项目超限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
14
作者 周晓强 任曼妮 +2 位作者 王洪兴 郎世杰 王一凡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为分析某科技创新园区项目主体结构体系存在的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尺寸突变、构件间断3项超限情况。文中针对结构的超限情况,结构设计制定了合理可靠的性能化设计目标,采取多项加强措施以提高重要构件设计标准,并采用多种计算软件对... 为分析某科技创新园区项目主体结构体系存在的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尺寸突变、构件间断3项超限情况。文中针对结构的超限情况,结构设计制定了合理可靠的性能化设计目标,采取多项加强措施以提高重要构件设计标准,并采用多种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分析、等效中震分析和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布置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整体指标、关键构件和一般构件均能满足预设的抗震性能目标。旨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结构 结构转换层 关键构件 抗震性能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铁路桥下式旅客车站设计特点
15
作者 鲍本林 《工程建设》 2025年第2期42-47,共6页
对于主要城市的主城区以及土地征用紧张的地区,桥下式站房作为一种常见的客站布置形式,具有桥下空间利用率高、节省建设用地、方便旅客进出站,高效便捷出行等良好的特点,但其建筑及结构设计也受限于桥梁跨度及桥下空间高度的影响。为充... 对于主要城市的主城区以及土地征用紧张的地区,桥下式站房作为一种常见的客站布置形式,具有桥下空间利用率高、节省建设用地、方便旅客进出站,高效便捷出行等良好的特点,但其建筑及结构设计也受限于桥梁跨度及桥下空间高度的影响。为充分利用高架桥梁的桥下空间进行车站结构设计,文章结合北京大兴站、密云站及新绍兴北站等3座站房的工程实例,对该类桥下式站房的结构设计进行总结分析,阐述该类站房的结构设计原则,在不同设计条件下,为站房基础、结构选型、单元划分、抗震设计等方面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结合桥下空间特点及建筑布置要求的车站结构设计可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达到保证主体结构安全与车站建筑功能要求的统一,桥上线路设计与桥下空间利用的统一,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下式车站 基本站型 桥下空间利用 结构设计原则 结构选型 基础合建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技术在某不规则医疗建筑中的应用及分析
16
作者 余彬彬 余波 陈欢 《山西建筑》 2025年第5期45-51,共7页
随着《建筑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医疗类建筑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将越来越普遍。以某不规则医疗建筑的隔震设计为案例背景,采用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整体分析方法进行隔震设计,介绍了整体分析方法的设计流程及设计要... 随着《建筑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医疗类建筑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将越来越普遍。以某不规则医疗建筑的隔震设计为案例背景,采用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整体分析方法进行隔震设计,介绍了整体分析方法的设计流程及设计要点。结合案例存在多项不规则的特点,阐述了隔震设计的性能目标设定、隔震支座布置、隔震设计流程等要点,通过计算分析表明,结构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并补充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结构的支座参数等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下结构耗能主要以隔震支座耗能为主,上部结构构件损伤较小,可见结构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能够满足预期性能目标,可以为类似的存在多项不规则的隔震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建筑 多项不规则 隔震设计 整体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矿超大型主井井塔结构设计
17
作者 黄斯拜 耿璐 +1 位作者 辛占德 崔小雄 《中国矿山工程》 2025年第1期44-49,62,共7页
以某特大型铁矿主井井塔为例,对井塔结构设计过程进行探讨。阐述了超大型井塔平面和竖向布置过程,介绍了井塔的荷载取值与工况组合,给出了该井塔抗震不利情况的优化措施,利用YJK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采用MIDAS Building进行了验证,并以... 以某特大型铁矿主井井塔为例,对井塔结构设计过程进行探讨。阐述了超大型井塔平面和竖向布置过程,介绍了井塔的荷载取值与工况组合,给出了该井塔抗震不利情况的优化措施,利用YJK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采用MIDAS Building进行了验证,并以弹性时程分析作为补充计算。为后续超大型井塔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井塔 结构设计 小震弹性分析 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固结深厚软土桩基础设计与计算分析
18
作者 翁祖灿 《建筑技术》 202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本研究以海积平原地貌形成的欠固结深厚软土为背景,以福州某高层住宅建筑(福建省重点大型项目)的桩基础设计为例,介绍了本项目在桩基础的方案选择、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抗震性能化设计、压屈稳定等关键计算的分析结果,得出了几点结论... 本研究以海积平原地貌形成的欠固结深厚软土为背景,以福州某高层住宅建筑(福建省重点大型项目)的桩基础设计为例,介绍了本项目在桩基础的方案选择、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抗震性能化设计、压屈稳定等关键计算的分析结果,得出了几点结论和建议,可为同类条件的深厚软土桩基础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欠固结深厚软土 承载力特征值 抗震性能化设计 压屈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环漩门湾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19
作者 沈佳伟 王祯伟 周海根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66-70,146,147,共7页
浙江省玉环市的漩门湾大桥主桥为(120+75)m独塔半飘浮体系斜拉桥。斜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按扇形空间双索面布置,共28根斜拉索;塔端和梁端分别采用钢锚梁和钢锚箱锚固;主梁采用钢-混组合梁,全宽39 m,设置2片钢纵梁和1片小纵梁,钢纵梁... 浙江省玉环市的漩门湾大桥主桥为(120+75)m独塔半飘浮体系斜拉桥。斜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按扇形空间双索面布置,共28根斜拉索;塔端和梁端分别采用钢锚梁和钢锚箱锚固;主梁采用钢-混组合梁,全宽39 m,设置2片钢纵梁和1片小纵梁,钢纵梁高2.6 m,预制桥面板厚26 cm;桥塔采用“月环”形造型,塔高63m,断面为单箱三室,并在桥塔底部与承台相接处设置钢-混结合段。桥梁设计寿命为100年,根据桥梁所处环境重点考虑耐久性设计。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各构件静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E1地震下处于完全弹性状态,E2地震下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支座位移满足规范性能目标;该桥抗风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主桥桥塔采用“小节段加工+大节段组拼”吊装施工,主梁采用支架法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组合梁 异形桥塔 耐久性设计 静力性能 抗震性能 抗风性能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客户定制高分辨率子波的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设计方法
20
作者 聂振波 王华忠 +1 位作者 盛燊 许荣伟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7,共19页
随着“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及地震波成像技术的进步,薄层、小尺度(缝洞)异常体、小断距断层(走滑断层)等成为了高保真高分辨地震波成像的主要目标地质体。当前地震勘探中,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但如何实现客户定... 随着“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及地震波成像技术的进步,薄层、小尺度(缝洞)异常体、小断距断层(走滑断层)等成为了高保真高分辨地震波成像的主要目标地质体。当前地震勘探中,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但如何实现客户定制高分辨率子波却很少被讨论。可控震源理论上是在频率时间域通过单频时间能量累计得到期望地震子波振幅谱的一种震源。基于此,提出了客户定制高分辨率地震子波及对应的扫描信号的概念,基本流程为:首先在特定目标层上生成(或客户定制)一个满足保真分辨率要求的零相位子波,同时得到其对应的振幅谱;然后建立定制子波振幅谱和可控震源扫描信号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在扫描频率线性变化情况下,设计出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公式推导和数据测试均证明了基于定制高分辨率子波来设计可控震源扫描信号的可行性。正演模拟和偏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定制的高分辨率子波可以有效保持后续处理资料的高分辨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采集 可控震源 高分辨子波设计 扫描信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