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2023—2024年秋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体流行情况分析:以北京协和医院5556例患者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曹艳 陈雨 +11 位作者 伊洁 孔令君 王子怡 张睿 于奇 刘仪威 木拉提江·买买提 杨城林 孙玉杰 徐英春 杨启文 杜娟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0-686,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秋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控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9月—2024年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秋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控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9月—2024年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对病原体感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5556例,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总体阳性率为63.7%,单一病原体阳性率为54.0%,2种病原体阳性率为8.9%,3种及以上病原体阳性率为0.7%。整体检出病原体以FluA和RSV为主,阳性率依次为16.1%和15.7%;ADV、MP、HRV和FluB阳性率接近,分别为11.1%、11.1%、10.0%和10.0%。病原体总体阳性率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秋冬季节间(χ^(2)=34.617,P<0.001)以及儿童、中青年和老年患者间(χ^(2)=422.38,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MP(χ^(2)=8.647,P=0.003)、FluA(χ^(2)=131.932,P<0.001)和HRV(χ^(2)=174.199,P<0.001)在秋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冬季,而FluB在冬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秋季(χ^(2)=287.894,P<0.001);儿童组MP、RSV、HRV和ADV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和老年患者(P均<0.001),而FluB在中青年患者中的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儿童和老年患者(P均<0.001)。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时期阳性率明显下降,表现为非同步季节性模式。结论北京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情况与年龄、季节有关,需在不同季节、针对不同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北京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沈会芳 杨祁云 +4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1,296,共8页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绿色,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72.50~158.80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圆柱形,单孢或双孢,大小为(3.15~7.84)μm×(1.58~3.45)μm。基于rDNA-ITS、LSU、RPB2和TUB2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Stagonosporopsis pogostemonis单独聚成一支。15%咪鲜胺微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 50在0.2~0.4 mg/L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辣椒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叶斑 病原鉴定 药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科蔬菜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阿根 朱颖 +3 位作者 程静雯 石铖开 张传清 吴鉴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菌核病是我国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亦分布全球。为明确菊科蔬菜菌核病的致病菌,从浙江省杭州市3个蔬菜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菌核病病症的样本分离病原菌,联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和laccase 2基因序列鉴定病原,并测定其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菌核病是我国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亦分布全球。为明确菊科蔬菜菌核病的致病菌,从浙江省杭州市3个蔬菜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菌核病病症的样本分离病原菌,联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和laccase 2基因序列鉴定病原,并测定其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叶用莴苣(生菜、油麦菜)和茎用莴苣(莴笋)上分离到的62株病原菌菌株,6株属于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56株属于核盘菌(S.sclerotiorum);S.minor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低于S.sclerotiorum,但前者产生菌核的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类核盘菌在3种菊科蔬菜上都可引起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期在病组织上形成白色菌丝和菌核,但S.minor的致病力显著弱于S.sclerotiorum,这是国内首次报道S.minor在菊科蔬菜上的为害。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这两类核盘菌菌丝生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83.9%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EC50值<0.01μg·mL^(-1),可以推荐使用氟唑菌酰羟胺及其复配药剂防治菊科蔬菜菌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蔬菜 核盘菌 小核盘菌 致病性 氟唑菌酰羟胺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真菌CFEM蛋白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玲 郭勇 高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CFEM (common in fungi extracellular membrane)蛋白是仅存在于真菌的一种细胞外膜蛋白,在真菌中往往起到效应子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不同病原真菌CFEM蛋白的结构、起源、进化及其作用和分子机制,强调了致病性真菌中CFEM蛋白在获取铁元... CFEM (common in fungi extracellular membrane)蛋白是仅存在于真菌的一种细胞外膜蛋白,在真菌中往往起到效应子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不同病原真菌CFEM蛋白的结构、起源、进化及其作用和分子机制,强调了致病性真菌中CFEM蛋白在获取铁元素、维护真菌细胞壁完整性、影响真菌生长发育、侵染结构形成及引发宿主免疫反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扩展青霉的CFEM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针对未来CFEM蛋白在侵染致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等研究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进一步解析CFEM蛋白在侵染致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为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病害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M效应蛋白 病原真菌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信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bla_(CTX-M-123)基因的传播特性和适应性代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琼 胡紫微 +4 位作者 金钢铸 陈峥 刘伟成 韩生义 许春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4-2892,共9页
【目的】阐明猪源大肠杆菌中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同时探究其携带的移动遗传元件的传播能力与适应性代价。【方法】通过化学转化试验评估bla_(CTX-M-123)基因的种内转移能力,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确定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分... 【目的】阐明猪源大肠杆菌中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同时探究其携带的移动遗传元件的传播能力与适应性代价。【方法】通过化学转化试验评估bla_(CTX-M-123)基因的种内转移能力,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确定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分析大肠杆菌中bla_(CTX-M-123)基因的遗传环境;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911菌株、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转化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此外,通过竞争试验评估携带bla_(CTX-M-123)基因质粒的适应性代价,并使用大蜡螟感染模型进行致病性评价。【结果】通过转化试验得到了1株转化子DH5α-pL1,其对头孢噻呋的MIC值为256μg/mL,生长速率高于受体菌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但低于野生型菌株911。DH5α-pL1在培养7 d后,质粒留存率逐渐下降,培养24 h后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代价,相对竞争指数<1。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及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组大蜡螟幼虫存活率为100%;注射菌株911和DH5α-pL1 120 h后,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0%和70%。【结论】携带bla_(CTX-M-123)基因的质粒可在种内转移并介导转化子耐药,且该质粒的稳定性弱,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代价。此外,携带bla_(CTX-M-123)基因的质粒具有增强受体菌致病力的作用,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和治疗难度。研究结果为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bla_(CTX-M-123)基因 转化试验 适应性代价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牛源睡眠嗜组织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李富祥 赵文华 +1 位作者 高华峰 宋建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1-347,共7页
为鉴定云南某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含5%牛血清的哥伦比亚琼脂培养板从2头牛的肺脏样品中分别分离到嗜CO_(2)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YN24101和YN24102,通过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分离菌;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并测序,经B... 为鉴定云南某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含5%牛血清的哥伦比亚琼脂培养板从2头牛的肺脏样品中分别分离到嗜CO_(2)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YN24101和YN24102,通过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分离菌;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并测序,经BLAST比对后下载与分离菌同源性较高的巴氏杆菌科参考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利用MEGA 6.0软件中的N-J法构建分离菌16S rDN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分离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大部分生化特征与睡眠嗜组织菌(Histophilus somni)ATCC 43625T株和其他H.somni参考株相同;2株分离菌与H.somni ATCC 43625T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达99.9%,与其他H.somni参考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2%~99.9%;2株分离菌与全部H.somni参考株处于16S rDNA基因进化树的同一进化分支,2株分离菌均鉴定为H.somni。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对7类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2株H.somni分离菌均对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以及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敏感,但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酰胺醇类的氯霉素和氟苯尼考、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以及磺胺类的磺胺甲恶唑耐药,表明2株分离菌的耐药性均较强,且均呈多重耐药性。将分离菌以不同剂量感染小鼠,通过改良寇氏法计算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析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2株H.somni分离菌均能导致小鼠的呼吸道症状,且死亡小鼠仅出现肺脏出血的剖检病变;2株分离菌YN24101和YN24102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7.0×10~5cfu和3.3×10~5cfu;表明2株分离菌的致病性均较强。本研究于国内首次报道了牛源H.somni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丰富了我国H.somni菌株库,并为牛H.somni的分离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为其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嗜组织菌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基因检测确诊2例羊口疮
7
作者 乌日嘎 韩建文 +3 位作者 李东霞 吕新翔 刘盈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0-493,共4页
报告2例羊口疮。例1.患者男,46岁,右手手腕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例2.患者男,34岁,右上肢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皮肤科检查:例1患者右手手腕可见一2.5 cm×2.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例2患者右手手背、右前臂屈侧可见多个约1.5 cm... 报告2例羊口疮。例1.患者男,46岁,右手手腕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例2.患者男,34岁,右上肢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皮肤科检查:例1患者右手手腕可见一2.5 cm×2.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例2患者右手手背、右前臂屈侧可见多个约1.5 cm×1.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脓疱中心均有脐凹、结痂,边缘淡红。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均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部分表皮坏死,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网状变性形成多房性水疱,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结果显示羊口疮病毒感染。2例患者均诊断为羊口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
8
作者 侯钧 马瑜珊 +3 位作者 张婧 康月茜 李扬 党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9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7—2023年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血流感染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临床及病原学检查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7—2023年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血流感染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临床及病原学检查资料。根据HbA1c控制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HbA1c<7.0%)、中水平组(7.0%≤HbA1c<9.0%)、高水平组(HbA1c≥9.0%),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谱构成及耐药性。结果纳入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426例,高水平组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酸中毒、肝脓肿的比例显著高于中、低水平组。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452株,以大肠埃希菌(47.1%)、肺炎克雷伯菌(23.0%)、金黄色葡萄球菌(5.8%)最为常见。不同HbA1c控制水平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存在差异,肺炎克雷伯菌在高水平组患者的分离率(30.7%)明显高于低水平组(15.1%)和中水平组(16.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对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医院感染分离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耐药率略高于社区感染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30%,但医院感染分离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HbA1c控制不佳者更容易受肺炎克雷伯菌侵袭而发生肝脓肿源性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细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流感染 糖化血红蛋白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情后上海市某三级医院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9
作者 吕攀攀 陈明亮 赵缜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COVID-19疫情结束后,上海市闵行区单中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FluB)的流行状况及人口学特征... 目的探讨COVID-19疫情结束后,上海市闵行区单中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FluB)的流行状况及人口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因呼吸道感染而行Mp、RSV、FluA和FluB检测的数据,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人群病原体感染的差异。结果39103份因呼吸道感染而同时行4种病原体检测的患者样本被纳入本文分析。4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4.7%(17490/39103),其中Mp为25.2%、FluA为13.1%、FluB为10.9%、RSV为1.5%,混合感染率为5.9%,以Mp和FluA联合感染为主。Mp在14岁以下患者中检出率>38%,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下降。在儿童组(≤14岁)中,FluA和FluB在7~14岁组(FluA:16.5%;FluB:10.4%)的检出率均最高;在成人组(≥15岁)中,FluA和FluB分别为在15~24岁组(12.5%)和35~44岁组(15.9%)的检出率最高。不同月份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种病原体总例数和总检出率于2023年9月后呈现增长态势(P<0.001)。结论COVID-19疫情结束后,上海市闵行区单中心Mp感染出现异常增长,与流感病毒一起成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针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珊珊 何坤淼 +5 位作者 刘垚 李佳 余秋颖 陈琳琳 王娜 张改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6,共6页
近年来动物疫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的诊断检测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关键。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高特异性、操作简便以及优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等优势,已在动物疫病检测及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近年来动物疫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的诊断检测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关键。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高特异性、操作简便以及优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等优势,已在动物疫病检测及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论文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分类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纳米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梳理了其在常见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旨在为畜牧业的病原检测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动物病原 检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茅致病菌株BS-1的分离、鉴定及其除草潜力的研究
11
作者 王亚 刘延 +1 位作者 范志伟 黄乔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445,共10页
为了分离筛选出具有强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菌菌株,挖掘微生物除草剂新的菌种资源。采集自然感病的石茅Sorghum halepense植株,用组织及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ITS鉴定确定菌株BS-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为了分离筛选出具有强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菌菌株,挖掘微生物除草剂新的菌种资源。采集自然感病的石茅Sorghum halepense植株,用组织及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ITS鉴定确定菌株BS-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利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菌株BS-1发酵液对石茅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1.0×10^(5)~1.0×10^(7)孢子/mL发酵液处理的石茅种子后发芽率均低于33%,菌株BS-1对石茅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活体盆栽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菌株BS-1发酵液对石茅的幼苗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14 d时石茅植株发病率均>40.07%,病情指数均>33.72,鲜重抑制率均>46.54%。处理浓度为1.0×10^(7)孢子/mL时石茅种子不能萌发,14 d时石茅幼苗的致病率达到98.12%,病情指数为88.72,鲜重抑制率为89.23%,对石茅幼苗有较强的致病性。菌株BS-11.0×10^(7)孢子/mL对石茅伴生杂草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Eleusine indica、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对牛筋草和稗的致病效果尤为显著,致病率分别为88.52%和87.77%。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S-1对主要作物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i、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芫荽Coriandrum sativum安全。因此,菌株BS-1具有开发成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同时该研究结果也为石茅的田间生物防除提供菌种资源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茅 镰刀菌 致病性 安全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9例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感染状况分析
12
作者 宋亚佩 吴艳 +1 位作者 黄白艳 郭兵兵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1,共5页
目的了解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3年12月某医院259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59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首次住院期间发生感染55例、68例次,感... 目的了解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3年12月某医院259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59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首次住院期间发生感染55例、68例次,感染发病率为21.24%,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6.25%。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30例,44.12%)、血液系统(21例,30.88%)、泌尿系统(8例,11.76%)。68例次感染发生时间主要为术后10 d内(37例,54.41%),其次为11~20 d内(14例,占20.59%)。从受者感染部位共检出病原体74株,主要为革兰阴性(G^(-))菌(37株,50.00%),其次为真菌(19株,25.68%)、革兰阳性(G^(+))菌(12株,16.22%),病毒占8.11%(6株)。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多重耐药率较高(57.1%~100%)。受者出院至术后一年期间,发生感染31例、39例次,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29例,74.36%)。结论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率高,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病原体耐药率高,术后10 d内是感染防控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和Pm6的致病性和基因组特征分析
13
作者 王锦祥 苏进博 +5 位作者 付环茹 孙世坤 高承芳 陈冬金 桑雷 谢喜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0-2352,共13页
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本试验测定了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株和Pm6株的致病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m3和Pm6滴鼻攻毒后不仅能使试验兔产生严重的化脓性胸膜肺炎,... 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本试验测定了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株和Pm6株的致病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m3和Pm6滴鼻攻毒后不仅能使试验兔产生严重的化脓性胸膜肺炎,还能导致试验兔的高死亡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m3和Pm6的基因组都比兔源低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s4株和AH09株的大。与s4和AH09相比,在Pm3和Pm6的基因组中鉴定到约120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特有基因,且有约100个这些特有基因也存在于兔源强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中。此外,不同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L3型脂多糖核心寡糖外核合成酶基因natC和gatF的序列存在多态性,但兔源菌株(除SD11、CIRMBP-0873和CIRMBP-0884外)的这两个基因序列却完全一致,表现出一定的宿主特异性。Pm3和Pm6均为强毒力菌株。在Pm3和Pm6基因组中鉴定到的存在于兔源强毒力菌株基因组中但不存在于兔源低毒力菌株基因组中的基因可能在Pm3和Pm6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致病性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分离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14
作者 王鹏 施宇博 +2 位作者 方素芳 关琛 崔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的地理分布及不同地理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应用单卵囊分离技术,根据形态学特征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E.kongi-SJZ),基于ITS-1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虫株。同时,研究了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 为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的地理分布及不同地理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应用单卵囊分离技术,根据形态学特征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E.kongi-SJZ),基于ITS-1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虫株。同时,研究了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E.kongi-SJZ)与孔氏艾美耳球虫张家口株(E.kongi-ZJK)聚为一个小支,位于兔球虫的单系群内,且位于无外残体的姐妹谱系上,该株球虫属于孔氏艾美耳球虫的一个地理株,具有中等致病性及较强的免疫原性。该结果不仅丰富了兔球虫物种多样性,也为兔球虫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艾美耳球虫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拮抗多种土传病害病原菌的芽胞杆菌筛选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15
作者 刘晓辉 敖静 +4 位作者 高晓梅 孙玉禄 宋立群 李杨 陈飞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9,共10页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拮抗多种土传病害病原菌菌株,编号为BSK-12。通过生理生化、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BSK-12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拮抗多种土传病害病原菌菌株,编号为BSK-12。通过生理生化、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BSK-12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BSK-12培养成分和发酵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取值范围;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对其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 r/min、初始pH值7,在该发酵条件下,芽胞数达到7.6×10^(9) cfu/mL。BSK-12对五种土传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可为研制生物农药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 病原菌 土传病害 地衣芽胞杆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野生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MLST分型及毒力基因分析
16
作者 徐春忠 徐锋 王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4-680,共7页
为了解上海地区动物园流行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ST型,探讨其可能的遗传进化关系和潜在致病性,通过细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对10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菌株MLST分型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株菌均为A... 为了解上海地区动物园流行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ST型,探讨其可能的遗传进化关系和潜在致病性,通过细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对10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菌株MLST分型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株菌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属于6个新的ST型,并携带有大量的毒力基因,包括plc(α毒素)、pfoA(θ毒素)等16种主要的毒力因子,以及hlyⅢ、hlyB等22种可能来源于其他菌属的毒力基因。研究发现,动物园的产气荚膜梭菌以A型为主,但存在遗传多样性、宿主多样性等特点,同时携带大量的毒力因子对人和动物均存在较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园 产气荚膜梭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17
作者 刘燕妮 马新智 +2 位作者 侯立贺 惠云芝 毛芙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明确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情况并筛选抗病材料,选取两种不同抗性的材料作为鉴别寄主,使用蘸根法对自主分离的45株茄子黄萎病菌进行致病力分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43份茄子材料进行黄萎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茄子黄萎病... 为明确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情况并筛选抗病材料,选取两种不同抗性的材料作为鉴别寄主,使用蘸根法对自主分离的45株茄子黄萎病菌进行致病力分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43份茄子材料进行黄萎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严重,可分为3个类型。第Ⅰ类型菌株致病力强,平均病情指数大于70,占供试菌株的31.11%;第Ⅱ类型致病力中等,平均病情指数在30~70之间,占供试菌株的62.22%;第Ⅲ类型致病力弱,平均病情指数均低于30,占供试菌株的6.67%。分析菌株致病力与培养特征、生长速度及致病型的相关性,发现相关性弱。对43份茄子材料进行抗性筛选,发现抗病材料2份,占筛选材料的4.65%,中抗材料6份,占13.95%,耐病材料14份,占32.56%,而中感和感病材料共21份,占48.84%。研究结果为茄子黄萎病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分化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分离毒株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
18
作者 刘建华 撒瑞雪 +8 位作者 张嗣玉 李银涛 邓智超 贾晗铎 赵敏 付玉 杨一明 冉多良 加尔肯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7-334,共8页
为了解从伊犁地区分离的EHV-1/China/YL202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采用蚀斑试验、病毒培养与增殖、饱和硫酸铵浓缩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纯化。使用不同剂量的EHV-1/China/YL2023病毒,以鼻内接种... 为了解从伊犁地区分离的EHV-1/China/YL202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采用蚀斑试验、病毒培养与增殖、饱和硫酸铵浓缩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纯化。使用不同剂量的EHV-1/China/YL2023病毒,以鼻内接种的方式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探究该分离株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纯化后的EHV-1/China/YL2023分离株病毒滴度达10^(6.64) TCID_(50)·mL^(-1)。EHV-1/China/YL2023分离株感染4~5周龄叙利亚鼠后,14 d内的出现精神沉郁、食量减退、口部流涎、蜷缩、弓背、皮毛凌乱掉落及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耐过地鼠的平均体重下降25.9%,10^(7)-10^(5) TCID_(50)·0.1 mL^(-1)剂量组的存活率均为50%。病理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的病毒对叙利亚鼠的肺部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即肺泡壁增厚,脑部神经元肿胀、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充血等。不同组织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叙利亚鼠的肺、脑及淋巴结中均含有病毒DNA,且在肺和脑中的含量较高。综上所述,EHV-1/China/YL2023分离株对4~5周龄叙利亚金黄地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本研究为EHV-1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致病机理提供依据,为后期解决EHV-1的流传及疫苗的研发问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蚀斑纯化 病毒增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养殖场患病大鲵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19
作者 王东升 卢萍 +4 位作者 底明晓 圣平 翁晓东 戴年华 张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76-80,共5页
为明确江西省井冈山市某大鲵养殖场大鲵患病的原因,从大鲵养殖场患病大鲵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鉴定、自然状态致病性试验、关键致病菌生化特性分析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患病大鲵的肾、脾、肺和肝等器官组织进行... 为明确江西省井冈山市某大鲵养殖场大鲵患病的原因,从大鲵养殖场患病大鲵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鉴定、自然状态致病性试验、关键致病菌生化特性分析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患病大鲵的肾、脾、肺和肝等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成功鉴定到13种细菌,其中Chryseobacterium oncorhynchi、迟钝爱德华菌、布氏柠檬酸杆菌和维氏气单胞菌4种为优势菌,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强致病性,在细菌浓度5×10^(7) CFU/mL的水环境中自然感染带伤大鲵,大鲵100%致死;其生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相符;维氏气单胞菌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利福霉素耐药;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大鲵主要表现为脏器充血和细胞核异常。该研究确定了患病大鲵的主要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对其致病性、生化特性及耐药性等研究结果为大鲵养殖场的疫情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病原菌 致病性 生化特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盘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潘洪玉 李亚岚 +1 位作者 孙洪宇 肖坤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1,共9页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世界性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广,所引起的大豆和油菜等菌核病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核盘菌致病机制复杂,不仅具有直接杀死细胞的典型死体营养阶段,也包含需抑制...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世界性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广,所引起的大豆和油菜等菌核病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核盘菌致病机制复杂,不仅具有直接杀死细胞的典型死体营养阶段,也包含需抑制植物免疫的短暂活体营养期.核盘菌具有种类繁多的致病因子,包括介导侵染结构形成或抗逆能力的关键调控因子、降解植物细胞组分的水解酶、草酸、诱导植物细胞死亡或抑制植物免疫的效应蛋白等.综述核盘菌侵染模型,总结各种致病因子,尤其是效应蛋白在核盘菌致病中的作用,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对核盘菌致病新机制进行展望,为作物菌核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致病机制 致病因子 效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