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评估典型电子垃圾回收区水体沉积物的雌激素活性
1
作者 孙玉静 程飞 +2 位作者 马雪 李慧珍 游静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6-1682,共7页
该研究在广东清远典型电子垃圾回收区周边采集水体沉积物样品,结合化学分析和细胞生物测试定量雌激素效应及潜在污染物。结果显示,沉积物表现出一定的雌激素受体活性,雌激素当量为0.25~0.56 ng/g dw,且多类与雌激素活性相关污染物被检出... 该研究在广东清远典型电子垃圾回收区周边采集水体沉积物样品,结合化学分析和细胞生物测试定量雌激素效应及潜在污染物。结果显示,沉积物表现出一定的雌激素受体活性,雌激素当量为0.25~0.56 ng/g dw,且多类与雌激素活性相关污染物被检出,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三氯生、激素类、烷基酚类和双酚类化合物。雌酮和双酚A是主要贡献者,占沉积物雌激素活性总风险的3.75%~33.6%,其中电子垃圾回收活动是双酚类雌激素干扰物的主要来源。基于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技术联合应用,不仅实现了环境痕量类雌激素化合物的高灵敏度鉴别,还通过量化目标污染物对总雌激素活性的贡献率,揭示了环境介质中污染物可能的因果关联效应。该方法为精准识别具有不良生物影响的环境污染物及其风险溯源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沉积物 雌激素活性 细胞生物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不同晶型混合物在环境改变下的沉降速率变化及其对细胞的毒性影响
2
作者 黄惠莹 徐云东 +3 位作者 胡天美 刘珊杏 汪旭 王晗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3,共9页
纳米量级二氧化钛(TiO_(2) nanoparticle,TNPs)中的金红石型TiO_(2)-NPs(TNPs-R)和锐钛矿型TiO_(2)-NPs(TNPs-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防晒霜等产品中。但有研究证实,TNPs可通过吸入、注射、皮肤穿透等暴露途径在组织中积累从而导... 纳米量级二氧化钛(TiO_(2) nanoparticle,TNPs)中的金红石型TiO_(2)-NPs(TNPs-R)和锐钛矿型TiO_(2)-NPs(TNPs-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防晒霜等产品中。但有研究证实,TNPs可通过吸入、注射、皮肤穿透等暴露途径在组织中积累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优化材料性能,通常会使用不同比例TNPs-R和TNPs-A的混合物。但TNPs-R和TNPs-A暴露环境改变后对人肝细胞的毒性影响差异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选用粒径为25 nm的TNPs-R、TNPs-A,在单独、混合处理以及自然光或紫外光活性处理颗粒后将其配制成80μg·mL^(-1),以紫外吸收比值Ae/A0法评估各处理组TNPs在静置3~12 h内的沉降性能;选取混合处理中沉降速率最高的TNPs-R∶TNPs-A=1∶9组与单独TNPs-R组、TNPs-A组暴露人肝细胞QGY 48 h,流式细胞术侧向光散射角(SSC)比值SSC_(e)/SSC_(0)评估颗粒进入细胞的效率,吉姆萨染色法分析细胞坏死率。研究发现,以水为溶剂时,TNPs-R沉降速率显著低于TNPs-A(P<0.001),混合处理时,在TNPs-R∶TNPs-A=1∶9组的沉降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的混合组(P<0.05);以无血清培养基为溶剂时,TNPs-A和TNPs-R∶TNPs-A=1∶9组的沉降速率显著高于单独TNPs-R组(P<0.001)。叠加紫外暴露后,TNPs所有组的沉降速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光TNPs-R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QGY细胞在TNPs-R、TNPs-R∶TNPs-A=1∶9和TNPs-A暴露48 h后,细胞内SSC_(e)/SSC_(0)均具有上升趋势,且3个暴露组均显著诱导QGY细胞坏死(P<0.01),相较而言,TNPs-R∶TNPs-A=1∶9诱导细胞坏死显著高于TNPs-R(P<0.001)。综上,随着TNPs-A组分比率升高,以及紫外暴露条件下,TNPs-R和TNPs-A混合物的理化特性会发生改变,导致沉降速率增大,进而诱导产生更强的人肝细胞的毒性,研究可为不同晶型TNPs的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 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 人肝癌QGY细胞 细胞毒性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泥孔隙率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及有机质扩散分析
3
作者 李洋 刘志 +5 位作者 宰学荣 黄翔 陈岩 曹亚俐 张怀静 付玉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7-1574,I0003,共9页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海泥孔隙率影响阳极表面水平方向有机质扩散,进而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功率输出.通过人工调节孔隙率在实验室模拟并研究孔隙率对MSMFC的影响,建立孔隙率与MSMFC产电量和水平扩散...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海泥孔隙率影响阳极表面水平方向有机质扩散,进而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功率输出.通过人工调节孔隙率在实验室模拟并研究孔隙率对MSMFC的影响,建立孔隙率与MSMFC产电量和水平扩散系数之间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升高,阳极动力学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最高动力学活性是最低动力学活性的3.85倍;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在孔隙率为45.2%时,达到最大值206.8 mW/m^(2).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升高,并与MSMFC产电量存在线性关系.当孔隙率为45.2%时,扩散系数为0.48 m^(2)/s,MSMFC产电量达到804.04 J.该研究结果将为MSMFC在不同海域布放选址、阳极结构设计及电池长期产电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泥孔隙率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特性 电池功率 稳态扩散 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晶型对MSMFCs阴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魏书香 李洋 +2 位作者 钟莲 金顶峰 付玉彬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2-1930,共9页
海水环境中较低的阴极催化活性严重限制海泥电池(MSMFCs)长期输出功率。碳毡阴极经二氧化锰(MnO_(2))改性可显著提高海泥电池阴极溶氧还原动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而提升电池输出功率。利用水热法合成4种晶型(α、β、γ和δ)MnO_(2)用于... 海水环境中较低的阴极催化活性严重限制海泥电池(MSMFCs)长期输出功率。碳毡阴极经二氧化锰(MnO_(2))改性可显著提高海泥电池阴极溶氧还原动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而提升电池输出功率。利用水热法合成4种晶型(α、β、γ和δ)MnO_(2)用于海泥电池阴极改性,研究了4种晶型MnO_(2)对海泥电池阴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种晶型MnO_(2)均可显著提高阴极抗极化性能、电容性能、交换电流密度和最大输出功率;其中,β-MnO_(2)由于具有高浓度的Mn3+和氧空位,大幅提高了阴极氧还原活性和电化学性能,使比电容最高达846.08 F/m^(2),功率密度最高达700.2 mW/m^(2)。该结果有利于促进设计低溶氧海水条件下海泥电池阴极,进而开发高功率海底原位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二氧化锰 晶型 阴极改性 电化学性能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高洁 唐善法 程远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同混合菌-S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考查了菌种分布对SMFC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单菌-SMFC中,弗氏柠檬酸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均优于其他5种单菌构筑的SMFC;混合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较单菌-SMFC有较大提升,且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中间苍白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最优,输出电压可达到515.30 mV;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和阳极底泥中都可以降解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但是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利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结论混合菌相对于单菌能够显著提升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而且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益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含油污泥 产电微生物 单菌 混合菌 菌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FC用于湖泊底泥处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利争 李小亚 +2 位作者 付时翔 钟焕 王志鑫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3,68,共5页
介绍了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的运行机理,阐述了SMFC用于湖泊底泥污染物(有机质、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去除过程机理及效果,分析了影响SMFC系统处理效能及产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电极材料及距离、微生物种类及丰度、pH及DO等)... 介绍了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的运行机理,阐述了SMFC用于湖泊底泥污染物(有机质、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去除过程机理及效果,分析了影响SMFC系统处理效能及产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电极材料及距离、微生物种类及丰度、pH及DO等),以期更好地将SMFC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湖泊底泥 污染物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薯55-2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欣 闫会 +2 位作者 顾向华 马代夫 李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为优化胚性愈伤的培养条件,建立甘薯高效胚性悬浮培养试验操作体系,以徐薯55-2、徐薯18、徐薯22、徐薯28、徐薯29和徐紫薯5号等6个甘薯品种(系)茎尖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状态等的差异,... 为优化胚性愈伤的培养条件,建立甘薯高效胚性悬浮培养试验操作体系,以徐薯55-2、徐薯18、徐薯22、徐薯28、徐薯29和徐紫薯5号等6个甘薯品种(系)茎尖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状态等的差异,筛选出愈伤诱导率高,愈伤状态好,体胚诱导率及成苗率高的品种徐薯55-2。通过测定细胞沉降体积(SCV)研究徐薯55-2胚性细胞悬浮系的接种密度、接种量、摇床转速对胚性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徐薯55-2胚性细胞悬浮系适宜培养条件为接种密度1∶25,接种量1.4mL,摇床转速1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薯55—2 scv 胚性细胞悬浮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沉淀混凝处理太阳能电池生产高氟废水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肖雪峰 孙永军 +3 位作者 梅凯 王雄 朱宏博 沈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2,共3页
以某光伏企业的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车间产生的高含氟废水(F^-的质量浓度为7.456 g/L)为处理对象,投加钙源3级混凝沉淀法除氟。研究了钙投加量、钙源、pH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外加钙源,混凝沉淀法可显著降低水样中F^-... 以某光伏企业的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车间产生的高含氟废水(F^-的质量浓度为7.456 g/L)为处理对象,投加钙源3级混凝沉淀法除氟。研究了钙投加量、钙源、pH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外加钙源,混凝沉淀法可显著降低水样中F^-含量。混凝沉淀工艺的优化条件为:Ca^(2+)投加量为2倍F^-量,混凝沉淀过程pH为8~9,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助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分别为400、4 mg/L,在此条件下,二级混凝沉淀后上清液F^-的质量浓度低于10 mg/L,达到GB 897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太阳能电池 除氟 混凝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水体沉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宋天顺 晏再生 +1 位作者 胡颖 江和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19,共5页
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修复水体沉积物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相比较传统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其不需要投加电子受体或供氧剂,而是以电极作为电子受体,并可在氧化有机物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电能。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特点,并阐... 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修复水体沉积物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相比较传统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其不需要投加电子受体或供氧剂,而是以电极作为电子受体,并可在氧化有机物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电能。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特点,并阐述了阴极、阳极、电极间距、溶解氧浓度、外电阻、底物传质、微生物、水体种类对其的影响,对今后的应用和研发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沉积物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黑臭河涌底泥-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及对底泥的修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玥 王健 +1 位作者 朱娟平 张太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3-468,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它可以利用包括河涌与海底的沉积物在内的众多基质来产生电能。在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沉积物进行修复时,通常采用将阳极埋在水底沉积物中,阴极悬于上覆水中...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它可以利用包括河涌与海底的沉积物在内的众多基质来产生电能。在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沉积物进行修复时,通常采用将阳极埋在水底沉积物中,阴极悬于上覆水中的方式来构建电池。由于上覆水的存在,底泥中的污染物质不仅会被电池修复,也会向上覆水释放,影响底泥和上覆水的整体修复情况。以广州某黑臭河涌底泥为阳极微生物接种源及阳极基质,50 m M·L-1铁氰化钾缓冲溶液为阴极室溶液构建了双室有膜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排除上覆水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底泥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外接电阻下,MFC的产电性能以及MFC对底泥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以黑臭河涌底泥为阳极底物能够保持MFC较长时间产电运行(650 h)。构建的电池内阻分别为:1 341.6、1 339.2、1 330.2、1 386.7和1 311.7Ω。外阻能够对MFC的产电和功率密度输出产生影响:在外接电阻为1 500Ω时,MFC获得的稳定输出电压最高为0.753 V,最大输出功率为4.94 m W·m-2。在运行中,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底泥进行了修复:在外接电阻为1 500Ω时,有机质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为7.834%;全磷在外阻100Ω达到29.98%的最高去除率;铵态氮在外阻100Ω处达到41.64%的最高去除率;在硝态氮最高去除率则在外接1000Ω时,为71.52%。这说明了外阻能够影响电池对底泥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黑臭底泥 产电 底泥修复 外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湿地植物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夏芫 宋天顺 +2 位作者 朱旭君 周楚新 韦萍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82,共5页
考察了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鹅掌柴4种湿地植物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Plant-SMFC)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均可用来构建Plant-SMFC... 考察了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鹅掌柴4种湿地植物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Plant-SMFC)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均可用来构建Plant-SMFC,并能显著提高SMFC的产电性能,其中小白掌电池组产电性能最优,Pmax为14.0 mW/m2,是空白的2.5倍。鹅掌柴在电池运行过程中烂根,不适合构建Plant-SMFC。阴阳极电极电位分析表明,各电池组输出电压的差异主要在于阳极电位的变化不同,而阴极电位变化基本一致且均在后期产生了一个大的跃迁,采用LSV验证了该跃迁的原因。最后利用HPLC分析证明了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与产电水平成正比,其中小白掌分泌有机酸种类及含量最多,有机酸总量达1.292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植物 生物阴极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检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梁骑 李君安 +5 位作者 王东生 万松 费中海 吴昊 焦艳梅 唐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37-3742,共6页
目的评价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测性能。方法对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WBC的批内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干扰... 目的评价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测性能。方法对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WBC的批内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干扰实验进行评价。选择100例阳性尿样本分别用以上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WBC,并将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7.0%、5.8%、6.3%、3.2%,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04%、0、0.09%;检测WB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9.8%、8.2%、4.9%、5.9%,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41%、0、0.12%。当RBC在0~15 000个/μl、WBC在0~10 000个/μl范围内时,四种尿沉渣分析仪的测定值与理论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UF-500i、FUS-200修饰后、IQ-200修饰后、AVE-764B修饰后的RBC及WBC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和结晶会干扰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RBC和WBC的检测结果。结论 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RBC和WBC的精密度高、线性好、携带污染率低,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初筛,但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F-500I IQ-200 AVE-764B FUS-200 红细胞 白细胞 尿沉渣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接种物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氨氮产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天顺 吴夏芫 +2 位作者 肖鹏 韩硕 周楚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文章以厌氧污泥和河底沉积物分别启动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通过改变氨氮浓度以及外电阻大小考察其对于MFC产电和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物启动的MFC对氨氮浓度的耐受性不同,厌氧污泥MFC在氨氮浓度为488.2 mg/L时最大输... 文章以厌氧污泥和河底沉积物分别启动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通过改变氨氮浓度以及外电阻大小考察其对于MFC产电和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物启动的MFC对氨氮浓度的耐受性不同,厌氧污泥MFC在氨氮浓度为488.2 mg/L时最大输出功率Pmax为454.6 mW/m2,而沉积物MFC的Pmax为309.6mW/m2,出现在氨氮浓度为127.5 mg/L时;小电阻有利于氨氮的去除,但会限制MFC的产电,当外电阻从1 000Ω降低到10Ω时,厌氧污泥MFC氨氮去除率从46.1%提高到71.9%,沉积物MFC则从41.0%提高到了69.3%,并且厌氧污泥接种的MFC氨氮去除率与电阻的线性关系要优于沉积物M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沉积物 污泥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IgA肾病复发并非总是良性预后 被引量:8
14
作者 季曙明 倪雪峰 +4 位作者 谢轲楠 李雪 文吉秋 程东瑞 陈劲松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IgA肾病(IgAN)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1996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接受肾移植的148例IgAN终末期肾衰竭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移植后有否IgAN复发分为I...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IgA肾病(IgAN)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1996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接受肾移植的148例IgAN终末期肾衰竭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移植后有否IgAN复发分为IgAN复发组(46例)和非IgAN复发组(102例)。比较IgAN复发组和非IgAN复发组受者肾移植术后0、1、2、3、5年尿沉渣红细胞(U-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移植肾病理组织学损伤的发生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 IgAN复发组肾移植术后U-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增加,肾功能逐渐变差。与非IgAN复发组比较,IgAN复发组术后2、3、5年的U-RBC计数明显增加,术后5年的肾功能明显较差(均为P〈0.01~0.001)。移植肾病理学结果示,与非IgAN复发组比较,IgAN复发组的细胞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粘连、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球性硬化、肾小球节段硬化、球性废弃和肾间质纤维化等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均为P〈0.001)。IgAN复发组和非IgAN复发组的慢性移植肾损伤指数分别为7.7±2.3和4.6±1.4(P〈0.01)。与非IgAN复发组比较,IgAN复发组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肾小球病(不包括IgAN)和C4 d沉积阳性发生率均较高(P〈0.01~0.001)。IgAN复发组和非IgAN复发组肾移植术后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8%和95.6%(P〉0.05),术后3年分别为86.7%和88.3%(P〉0.05),术后5年分别为51.4%和83.8%(P〈0.001)。IgAN复发组中10例(22%)患者和非IgAN复发组中9例(9%)患者发生移植肾丧失。结论肾移植术后IgA肾病复发以无症状性镜下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为特征,会降低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组织检查 IgA肾病 尿沉渣 红细胞 蛋白尿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电源驱动小型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付玉彬 李建海 +1 位作者 赵仲凯 徐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98,共6页
海底沉积物生物燃料电池(简称海底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海洋能源材料电池,它的发电机理主要是利用海底沉积层内细菌代谢产生电子,通过人工放置的改性阳极收集电子,产生电能,可用于驱动水下监测仪器的长期连续运行。本研究首先设计... 海底沉积物生物燃料电池(简称海底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海洋能源材料电池,它的发电机理主要是利用海底沉积层内细菌代谢产生电子,通过人工放置的改性阳极收集电子,产生电能,可用于驱动水下监测仪器的长期连续运行。本研究首先设计海底生物燃料电池实验室装置,利用电池串联升压的方式,实现其驱动小型电子装置和监测仪器的连续运行。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安装了实际海况电池实验装置,利用并联设计和特殊升压装置,在胶州湾浅海成功驱动小型电子装置的运行。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电源驱动仪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层 生物燃料电池 电源供给 小型电子器件 持续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r-GO修饰阴极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丹云 任月萍 +3 位作者 付飞 赵亚楠 秦世忠 李秀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1-536,共6页
考察了MnO2-石墨烯(r-GO)修饰阴极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的产电性能和体系有机质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nO2和r-GO对SMFC阴极进行复合修饰,运行稳定后,MnO2-r-GO修饰阴极体系与空白阴极体系相比,最高产电电压从65.2 mV... 考察了MnO2-石墨烯(r-GO)修饰阴极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的产电性能和体系有机质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nO2和r-GO对SMFC阴极进行复合修饰,运行稳定后,MnO2-r-GO修饰阴极体系与空白阴极体系相比,最高产电电压从65.2 mV增大到325.7 mV;最大功率密度由0.28 mW.m-2增大到17.4 mW.m-2,并且体系的内阻由1157Ω显著降低到159Ω;空白阴极体系和MnO2-r-GO修饰阴极体系的COD去除率和氨氮(NH4+-N)去除率分别由25.8%和27.3%增大到37.0%和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 阴极修饰 二氧化锰(MnO2) 石墨烯(r-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夏芫 宋天顺 +2 位作者 朱旭君 周楚新 韦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6,共6页
以湿地植物仙羽蔓绿绒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MFC),分别考察阳极不同驯化方式及电极材料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lant-SMFC以阳极协同驯化方式富集产电菌时,电池启动期较自然驯化方式缩短了3 d,产电水平亦明显提... 以湿地植物仙羽蔓绿绒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MFC),分别考察阳极不同驯化方式及电极材料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lant-SMFC以阳极协同驯化方式富集产电菌时,电池启动期较自然驯化方式缩短了3 d,产电水平亦明显提高,最大输出功率密度(2.84 mW/m2)为自然驯化方式的3.2倍,且该驯化方式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活性炭纤维毡作为阳极电极材料效果优于石墨毡,电池启动期缩短了8 d,最大输出功率密度(5.78 mW/m2)提高了1倍,同时更利于植物的生长繁殖,运行60 d后收获植物干质量为2.5 g;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证明仙羽蔓绿绒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主要为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柠檬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它们均易被阳极产电菌利用以维持电池的稳定产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驯化 阳极材料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仪在胸腹腔积液细胞计数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白垚 程大林 张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能否用自动化仪器替代传统人工计数方法检测胸腹腔积液中的细胞含量。方法:对收集的121例胸腹腔积液标本,采用传统光学显微镜计数方法直接计数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同时分别用Sysmex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 SysmexKx-21 血... 目的:探讨能否用自动化仪器替代传统人工计数方法检测胸腹腔积液中的细胞含量。方法:对收集的121例胸腹腔积液标本,采用传统光学显微镜计数方法直接计数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同时分别用Sysmex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 SysmexKx-21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作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得的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与人工计数方法计数结果相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经回归分析细胞总数的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60和0.305,白细胞数的相关系数(γ)分别为:0.645和0.482,相关性亦不好。结论: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KX-21血细胞分析仪均不能代替人工计数方法用于胸腹腔积液中的细胞计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显微镜直接计数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KX-21血细胞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恶性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探讨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方长清 丁春晓 +4 位作者 刘小虎 王健 张恒 杜江 李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23例胸水标本进行液基细胞...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23例胸水标本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结合活检结果确诊107例NSCLC标本,随机分成NSCLC细胞组、NSCLC活检组及NSCLC癌旁组织组三组,对其中39例NSCLC细胞组胸水标本进行沉渣后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中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tin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cadherin、β-catentin阳性/异常阳性率在NSCLC细胞组、活检组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组(P<0.05)。NSCLC细胞组、活检组N-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P<0.05)。同时亦发现,在NSCLC细胞组中,E-cadher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β-catentin异常阳性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N-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以上4个抗体表达/异常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MPE中NSCLC细胞具备EMT表型,从细胞学角度进一步证实EMT现象存在于NSCLC,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沉渣包埋 液基细胞学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杜姣 王鹿杰 +3 位作者 薛庆亮 陈伟 肖永久 杜建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82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9例作为感染组;以同期无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非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82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9例作为感染组;以同期无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非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常规,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留取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水平。结果感染组sTREM-1水平、ESR、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WBC、N和sTREM-1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sTREM-1水平、ES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TREM-1水平可以作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红细胞沉降率 下呼吸道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