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虚泄泻模型大鼠肠组织结构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变化研究
1
作者 陈春林 杨柳 +1 位作者 闫志强 余远迪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3,F0002,共6页
为研究脾虚泄泻大鼠肠道结构和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变化,试验选取24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脾虚泄泻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在不同阶段采用“饮食失调+苦寒泻下”的方法人工复制大鼠脾虚泄泻模型,连续14 d监测大鼠的采食量、... 为研究脾虚泄泻大鼠肠道结构和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变化,试验选取24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脾虚泄泻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在不同阶段采用“饮食失调+苦寒泻下”的方法人工复制大鼠脾虚泄泻模型,连续14 d监测大鼠的采食量、饮水量、精神状态、粪便等临床特征变化,记录第7天和第14天时大鼠的空腹体质量,采集小肠组织进行结构观察,并测定盲肠内容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试验期间出现粪便稀溏、食欲下降、消瘦、蜷缩扎堆、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空肠隐窝深度、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回肠隐窝深度和绒毛宽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绒毛宽度及回肠绒毛高度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小肠不同段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盲肠内容物中sIgA含量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脾虚泄泻大鼠模型,脾虚泄泻可损伤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并降低盲肠中sIg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模型 大鼠 小肠黏膜结构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对免疫新城疫疫苗的固始鸡十二指肠(SIgA)分泌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怀 裴淑丽 +3 位作者 赵珊珊 黄艳群 徐亚平 肖传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研究了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黏膜免疫佐剂对免疫新城疫疫苗的固始鸡十二指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的增强作用。将不同浓度的IL-2联合新城疫Ⅳ系弱毒苗经口腔注入8日龄固始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检测十二指肠中SIgA阳性... 研究了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黏膜免疫佐剂对免疫新城疫疫苗的固始鸡十二指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的增强作用。将不同浓度的IL-2联合新城疫Ⅳ系弱毒苗经口腔注入8日龄固始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检测十二指肠中SIgA阳性细胞及SIgA阳性分泌物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表明:①S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肠黏膜固有层及肠腺腔中。②添加IL-2的3个试验组SIgA阳性细胞及SIgA阳性分泌物的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新城疫组。免疫后1—2周,第Ⅳ组SIgA阳性细胞及阳性分泌物的含量最高,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免疫后3—5周,第Ⅲ组SIgA阳性细胞及阳性分泌物的量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显著。结论:由结果可知IL-2能增加浆细胞分泌SIgA;延长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时间,增强免疫效果,是很好的黏膜免疫佐剂;IL-2的最佳添加剂量免疫后1~2周为50ug/羽,免疫后3~5周为10ug/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IL-2)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免疫组织化学 十二指肠 固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邱春雷 严红 +1 位作者 吴雄健 刘洪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077-3082,共6页
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粪便菌群,观察其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AUC患者64例... 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粪便菌群,观察其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AUC患者64例(AUC组)和RUC患者71例(RUC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其新鲜粪便,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肠道菌群16SrDNA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分析肠道菌群变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AUC组患者分为AUC1组32例和AUC2组32例,RUC组分为RUC1组36例和RUC2组35例;AUC1组和RUC1组患者口服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胶囊),3粒/次,2次/d;AUC2组和RUC2组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肠乐胶囊),2粒/次,3次/d。4个亚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同时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0 g/次,4次/d。检测各组受试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和线粒体膜蛋白(Apo-2.7)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UC组和R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球形梭菌、柔嫩梭菌、普拉梭菌及总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落数增加(P<0.05);与RUC组相比,A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增加(P<0.05)。4个亚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AUC2组、RUC2组临床疗效和组织学疗效分别优于AUC1组、RUC1组(P<0.05);且治疗后AUC2组、RUC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增加,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减少(P<0.05)。对照组与AUC1组、RUC1组sIgA、Apo-2.7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2组sIgA含量高于AUC1组,Apo-2.7含量低于AUC1组(P<0.05);RUC2组sIgA含量高于RUC1组,Apo-2.7含量低于RUC1组(P<0.05)。结论 UC患者肠道共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UC疗效显著,UC发病可能与机体菌群失调、肠道免疫功能破坏及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双歧杆菌 免疫球蛋白A 分泌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类 微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与肠道黏膜免疫的关系及其分泌的营养调控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定越 徐盛玉 +2 位作者 宋洁 杨双源 吴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4-1860,共7页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由J链连接成的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与分泌片段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肠道内的SIgA是肠道黏膜免疫中的重要环节之一。SIgA可维持肠道黏膜内环境稳态,调控肠道内源微生态,并在黏膜上皮通过干扰病原体与上皮细...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由J链连接成的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与分泌片段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肠道内的SIgA是肠道黏膜免疫中的重要环节之一。SIgA可维持肠道黏膜内环境稳态,调控肠道内源微生态,并在黏膜上皮通过干扰病原体与上皮细胞受体结合,阻止病原体附着宿主细胞,影响病原菌毒力及免疫排异,从而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和进一步的感染,因而在免疫防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营养因子(如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在机体受到病原菌入侵或应激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肠道SIgA的分泌,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应激动物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肠道 黏膜免疫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刺激致小鼠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娴 雷娜 +3 位作者 段小花 吴盛友 李秀芳 林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寒冷刺激致小鼠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方法:将昆明种小鼠置于-20℃寒冷环境中,分别给予5 min、10 min、15 min、20 min 4个时段的寒冷刺激,以小鼠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作为关键检测指标,... 目的:探索建立寒冷刺激致小鼠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方法:将昆明种小鼠置于-20℃寒冷环境中,分别给予5 min、10 min、15 min、20 min 4个时段的寒冷刺激,以小鼠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作为关键检测指标,评价模型的建立是否成功。结果:20 min组小鼠出现50%的动物死亡;15 min组小鼠SIgA含量及溶菌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10 min组小鼠仅出现溶菌酶活性降低(P<0.05);5 min组小鼠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小鼠置于-20℃寒冷环境中15 min,能成功建立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免疫 寒冷刺激 模型 动物 免疫球蛋白A 分泌型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根菇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分泌型IgA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雪 张圣方 +2 位作者 赵龙玉 赵凤春 杨正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76-379,384,共5页
为了研究长根菇多糖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 A)的影响,选取18~22g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和SIg A的检测。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60只小... 为了研究长根菇多糖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 A)的影响,选取18~22g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和SIg A的检测。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低剂量多糖组(75mg/kg·bw)、中剂量多糖组(150mg/kg·bw)和高剂量多糖组(300mg/kg·bw)。灌胃14d后分别进行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和肠黏膜SIg A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SIg A减少以及大肠杆菌、肠球菌增多的现象;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多糖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长根菇多糖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调整作用并能提高肠黏膜SIg 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根菇 多糖 小鼠 肠道菌群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龋病与唾液CCL28和sIgA抗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智 阙国鹰 +4 位作者 李金焕 邓金霞 李露璐 刘婷婷 苏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唾液中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含量和s Ig A抗体分泌与儿童患龋状况之间的联系。方法: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108名幼儿进行龋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无龋组[龋失补指数(dynamical mean-field theory,DMFT)=0];低龋组(DMF... 目的:探讨儿童唾液中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含量和s Ig A抗体分泌与儿童患龋状况之间的联系。方法: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108名幼儿进行龋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无龋组[龋失补指数(dynamical mean-field theory,DMFT)=0];低龋组(DMFT=1~4);高龋组(DMFT≥5),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唾液中CCL28及s Ig A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名儿童唾液中CCL28的浓度为(121.22±32.63)pg/m L,s Ig A的浓度为(16.49±8.02)μg/m L,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734),且儿童唾液样本中CCL28和s Ig A含量随儿童患龋程度而增加(P<0.05)。结论:儿童龋患能够促进CCL28和s Ig A分泌,且CCL28和s Ig A的分泌量与龋患程度呈正相关;CCL28对唾液中s Ig A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黏膜相关上皮趋化因子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龋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A IL-6和树突状细胞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素欣 尹克 +4 位作者 段玉芹 陈彦平 郭兰涛 李天客 陈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方法:选取60例原发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为正常对... 目的:探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方法:选取60例原发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为正常对照,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的SIgA、IL-6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组织中CD1a、CD83、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经病理证实的20例良性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结果:口腔癌患者唾液SIg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993,P<0.05)。CD1a、CD83、CD80、CD8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织(P<0.05)。CD80、CD8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唾液SIgA和IL-6含量可以作为口腔癌的辅助诊断指标,IL-6的升高可能是导致SIgA减少的原因之一。口腔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缺陷,对DC表面CD80、CD86的检测有助于评判预后。IL-6可能通过抑制SIgA的生成,导致DC免疫耐受,无法激活有效免疫应答,从而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致新生大鼠肠黏膜SIgA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冬妍 陈旭芳 李玖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6,49,共3页
目的研究高氧对新生大鼠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氧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肠道形态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高氧对新生大鼠肠黏膜分泌SIgA的影响。结果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形态学上高氧组肠道无变化。高氧... 目的研究高氧对新生大鼠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氧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肠道形态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高氧对新生大鼠肠黏膜分泌SIgA的影响。结果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形态学上高氧组肠道无变化。高氧组新生大鼠回肠黏液SIgA较空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结肠黏液SIgA与空气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持续高氧作用下新生大鼠回肠黏膜分泌大量SIgA,这有利于抵御细菌、毒素的侵袭,以保持肠黏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肠黏膜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加速度暴露下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及sIgA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杰 唐合兰 +5 位作者 陈英 王建昌 颜伟 葛淑静 刘昊 杨春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模拟正加速度(+Gz)暴露对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8),通过动物离心机模拟+Gz暴露。A组大鼠不做处理,B组大鼠以+5Gz值旋转5min,C组大鼠以+10Gz值旋转5min,D组大鼠连续暴露于+5Gz值1.5min、+... 目的探讨模拟正加速度(+Gz)暴露对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8),通过动物离心机模拟+Gz暴露。A组大鼠不做处理,B组大鼠以+5Gz值旋转5min,C组大鼠以+10Gz值旋转5min,D组大鼠连续暴露于+5Gz值1.5min、+10Gz值2.0min、+5Gz值1.5min。每日暴露1次,持续5d。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肠黏膜大体损伤情况及镜下表现,ELISA法检测肠黏膜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结果 +Gz暴露后,与A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肠黏膜均有损伤,损伤程度D组>C组>B组;ELISA检测显示其他各组大鼠肠黏膜sIg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sIgA含量D组<C组<B组(P<0.05)。结论 +Gz暴露可损伤大鼠肠黏膜,并削弱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 免疫球蛋白A 分泌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唾液sIgA可再生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艳 甄生航 +1 位作者 朱洋 谢国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5,共7页
将壳聚糖(CHI)分散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吸附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负电荷界面,利用静电吸附和金-氮(Au-N)、金-硫(Au-S)共价键作用将阳离子电子媒介体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GNPs)层层自组装到电极表面,通过纳米金单层吸附... 将壳聚糖(CHI)分散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吸附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负电荷界面,利用静电吸附和金-氮(Au-N)、金-硫(Au-S)共价键作用将阳离子电子媒介体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GNPs)层层自组装到电极表面,通过纳米金单层吸附唾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同时放大电流信号,构建了一种检测唾液sIgA的新型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检测线性范围为3.0~350.0μg/L,r=0.989 7;检出限(S/N=3)为1.5μg/L;电流值达95%稳态时间小于20 s;可用0.1 mol/L的甘氨酸再生8次。探讨了底物浓度、抗体浓度、孵育时间、温度、pH值及干扰物质对该传感器的影响。该免疫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可再生,可用于唾液sIgA的准确、快速检测,从而判断人体局部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免疫生物传感器 多壁碳纳米管 硫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总IgE及ECP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羚 谢娟娟 +2 位作者 钱俊 谢平 穆惠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1,3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CCSP含量,同时应用uniCAP100变态反应检测仪检测血清总IgE、ECP;另设25例正常婴幼儿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组患儿血清的CCSP含量显著降低(t=10.52,P<0.001)、血清总IgE显著增高(t=5.96,P<0.01)、血清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RSV组患儿血清CCSP与总Ig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54,P<0.05)、血清CCSP与ECP(r=-0.166,P>0.05)以及总IgE与ECP(r=0.137,P>0.05)之间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CSP的降低与总IgE水平的增高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ECP无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总IGE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初乳sIgA分离纯化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晓飞 高学军 +1 位作者 姚永豪 李殿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利用牛初乳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和类母乳化食品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在牛初乳中,sIg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分离及检测牛初乳中sIgA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亲和色谱法、嗜硫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超滤法、酶解法等,... 利用牛初乳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和类母乳化食品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在牛初乳中,sIg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分离及检测牛初乳中sIgA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亲和色谱法、嗜硫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超滤法、酶解法等,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凝集素法、免疫胶体金检测法等。文章对sIgA分离纯化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分离纯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通过促进eNOS/NO合成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孟彪 张政 +1 位作者 韩雪 张献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在肠缺血再灌注(I/R)早期小肠黏膜屏障受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I/R损伤(IIR)组、灯盏花处理(EB+IIR)组、L-NAME处理(LN+IIR)组。EB+IIR组在术前7 d腹腔注射灯盏花注射液20 mg(/kg·... 目的探讨灯盏花在肠缺血再灌注(I/R)早期小肠黏膜屏障受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I/R损伤(IIR)组、灯盏花处理(EB+IIR)组、L-NAME处理(LN+IIR)组。EB+IIR组在术前7 d腹腔注射灯盏花注射液20 mg(/kg·d),LN+IIR组在术前30 min尾静脉给予L-NAME(100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夹闭肠系膜前动脉45 min后再灌注4 h。处死大鼠取标本,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肠黏膜SIgA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检测肠组织iNOS、eNOS和总NO表达水平。结果肠I/R导致明显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受损,表现为肠黏膜SIgA含量下调,血浆内毒素水平提高,eNOS含量减少,iNOS/NO合成增加;灯盏花预处理可促进eNOS/NO合成,下调iNOS水平,减轻肠道损伤,提高肠黏膜SIgA含量并减轻血浆内毒素水平;当应用L-NAME HCI后,灯盏花的保护作用被取消。结论灯盏花注射液预处理通过促进eNOS/NO合成减轻I/R引起的小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注射液 肠缺血再灌注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内毒素血症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及其分泌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立群 李维勤 +2 位作者 李秋荣 李宁 黎介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时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其分泌细胞的变化。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再灌注2、6、12、24、72h组(n=8),检测远隔脏器(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ELISA法检测肠道sIgA水平变化,流...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时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其分泌细胞的变化。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再灌注2、6、12、24、72h组(n=8),检测远隔脏器(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ELISA法检测肠道sIg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相关淋巴组织中B细胞亚群改变。结果 I/R时发生细菌移位,肠道sIgA水平下降,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2=0.729)。随着I/R损伤的加重,肠相关淋巴组织中IgM+B220+细胞比例逐渐增高,IgA+B220+细胞比例逐渐降低,且在R12h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 I/R时肠相关淋巴组织中IgM+B细胞比例增高,IgA+B细胞比例下降,导致肠道sIgA水平下降,发生远隔脏器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A 分泌 IgA+B细胞 IgM+B细胞 再灌注损伤 细菌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肝炎患者血sIgA和肝脏分泌片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冬妍 鲁学恒 刘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gA、sIgA和肝脏IgA、分泌片(SC)的变化,了解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IgA升高的原因。方法:血清IgA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血清sIg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IgA、S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 目的:研究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gA、sIgA和肝脏IgA、分泌片(SC)的变化,了解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IgA升高的原因。方法:血清IgA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血清sIg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IgA、S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gA、sIgA明显升高,肝脏IgA沉积,但肝脏SC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症肝炎时血中sIgA可能是肝脏SC脱落进入胆汁与其内的pIgA结合返流入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免疫球蛋白A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分泌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IgA联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春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IgA联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小儿130例,经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分泌型IgA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药... 目的:探讨分泌型IgA联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小儿130例,经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分泌型IgA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分泌型IgA组接受分泌型IgA联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持续1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常规炎症因子、脂肪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常规炎症因子、脂肪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分泌型IgA组血清中常规炎症因子CRP、IL-1、IL-8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脂肪炎症因子SAA、Chemeri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Leptin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接受分泌型IgA联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并增强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分泌型IGA 炎症反应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根超微粉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武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9-432,共4页
本实验研究菊苣根超微粉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菊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备免疫功能抑制模型,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Y模型组、菊苣根超微粉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以菌落计数法... 本实验研究菊苣根超微粉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菊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备免疫功能抑制模型,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Y模型组、菊苣根超微粉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以菌落计数法检测其盲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以ELISA检测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 Ig A)含量。与CY模型组相比,菊苣根超微粉高剂量组小鼠肠道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肠道s Ig A含量显著升高。菊苣根超微粉对CY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有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超微粉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小鼠 肠道菌群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性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柴京 冯涛 杜德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4-716,共3页
目的研究刺激性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考察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33例正常人和73例Sjgren综合征SS患者在无刺激状态与酸刺激状态下的唾液,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分泌型IgASIgA浓度,精密p... 目的研究刺激性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考察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33例正常人和73例Sjgren综合征SS患者在无刺激状态与酸刺激状态下的唾液,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分泌型IgASIgA浓度,精密pH试纸测定pH值,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S患者刺激组唾液β2-mG浓度较非刺激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较正常人刺激组升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正常人3%醋酸刺激组和Vc刺激组唾液与非刺激组比较,流率明显上升,pH值、SIgA和β2-mG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和P<0.05);3%醋酸刺激组和Vc刺激组唾液测取值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激性唾液蛋白浓度降低可能因pH值降低导致流率增加所致,也可能与pH值降低有直接关系。SS患者刺激性唾液蛋白测定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只是与非刺激性唾液的诊断标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唾液 流率 分泌型IGA Β2-微球蛋白 SJOEGREN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亚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5-17,70,共4页
简述SIgA的功能及作用原理 ,分析运动对SIgA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 ,并就运动引起SigA的变化在“开窗”理论和URTI中的作用试作探讨。
关键词 运动 分泌型免疫蛋白A 运动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