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对杨桦次生林林分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孙丽玮 刘奇峰 +2 位作者 潘研 马扬 朱万才 《林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了解间伐对杨桦次生林林分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鹤北林业局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前后杨桦次生林树种组成、胸径和树高径阶分布状况,并运用正态、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4种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构建了间伐前后林分的直径分布模型... 为了解间伐对杨桦次生林林分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鹤北林业局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前后杨桦次生林树种组成、胸径和树高径阶分布状况,并运用正态、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4种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构建了间伐前后林分的直径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山杨、柞树、白桦、黑桦和椴树是杨桦次生林的优势树种,间伐为林分释放了空间,直径分布向右偏移,树高分布向左偏移,大径材比例显著增加。间伐前的样地直径分布拟合均以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效果最好,间伐后部分样地转换为伽马分布和威布尔分布模型效果最好。间伐移除部分林木,改变了林分结构,且通过改变直径分布形态增强了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杨桦次生林 直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演替阶段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刘学 梁素钰 +2 位作者 王琪瑶 李云红 杜倩 《农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研究不同演替阶段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为评估东北原始林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相同坡位、不同林龄的椴树红松林成熟林、中幼龄林及次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研究不同演替阶段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为评估东北原始林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相同坡位、不同林龄的椴树红松林成熟林、中幼龄林及次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活性有机碳组分(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组分(速效氮)及容重等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综合0~30 cm土层,次生杨桦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17.11±1.13)kg/m^(2))];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居中[(14.69±1.31)kg/m^(2)];椴树红松林中幼龄林最低[(12.06±1.26)kg/m^(2)],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速效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孔隙度、C/N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对于椴树红松林,次生杨桦林更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速效氮极显著影响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积累;全氮、孔隙度、C/N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红松林 次生杨桦林 有机碳密度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演替阶段乔木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龚直文 亢新刚 +3 位作者 顾丽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为无相关性;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群落主要种间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正相关,说明该阶段的群落已处于和该地区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稳定阶段,群落总体正关联性随着演替进程而加强。竞争的最后结果将导致杨桦退出先锋树种阶段,并被地带性顶级树种云冷杉代替。多树种间总体联结性反映了群落内各树种间相关性的总体趋势,树木种群的关联关系进一步说明该群落处于杨桦次生林向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过渡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联结系数 次生林演替 群落演替 杨桦林 云冷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玉涛 韩士杰 +1 位作者 李雪峰 胡艳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中土壤微生物碳、氮对大气氮沉降升高的响应。林地控制施氮量分别为:对照(0)、低氮(25 kg.(hm2.a)-1)和高氮(50 kg.(hm2.a)-1)。施氮后的第一个生长季,生长初期(5月)、生长旺季(7月)...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中土壤微生物碳、氮对大气氮沉降升高的响应。林地控制施氮量分别为:对照(0)、低氮(25 kg.(hm2.a)-1)和高氮(50 kg.(hm2.a)-1)。施氮后的第一个生长季,生长初期(5月)、生长旺季(7月)和生长末期(9月)的观测研究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微生物C、N的影响因森林类型和时间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表明,1 a的施氮试验并没有使土壤氮达到饱和状态,但是短期的施氮可以在某些月份内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C、N及其微生物m(C)∶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次生杨桦林 氮沉降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3 位作者 孟京辉 孔雷 郭韦韦 岳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2,共7页
基于长白山杨桦次生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点格局O-ring统计分析了4个主要树种在不同林层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高林层的白桦在部分尺度上表现聚集分布,低林层白桦以随机分布为主,而高低林层红松的格局分布反之,枫... 基于长白山杨桦次生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点格局O-ring统计分析了4个主要树种在不同林层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高林层的白桦在部分尺度上表现聚集分布,低林层白桦以随机分布为主,而高低林层红松的格局分布反之,枫桦和冷杉在小尺度上都以聚集分布为主。不同林层上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度随林层高度增加而减小,红松和枫桦在低林层中聚集分布较明显,在高林层中呈现明显随机分布。不同树种在不同林层中空间关联性多样,在小尺度上,低林层的红松与高林层的白桦、红松表现为正相关,与冷杉表现为负相关;红松、枫桦与白桦在高林层中的两两关联性以负相关为主。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树种空间分布格局普遍转变为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趋向于相互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次生林 O—ring统计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5
6
作者 胡艳玲 韩士杰 +2 位作者 李雪峰 赵玉涛 李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38,42,共4页
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生长季土壤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其在高氮(50kg.hm-2.a-1)、低氮(25kg.hm-2.a-1)处理下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生长季内,两种林型土壤有效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二者土壤铵态氮... 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生长季土壤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其在高氮(50kg.hm-2.a-1)、低氮(25kg.hm-2.a-1)处理下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生长季内,两种林型土壤有效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二者土壤铵态氮在研究期内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而硝态氮在林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杨桦次生林中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阔叶红松林中则呈减小的趋势,生长季末略有增加。杨桦次生林和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效氮的生长季总平均值分别为6.83和6.80mg·kg-1,其中铵态氮分别占45.36%和33.30%,硝态氮占54.64%和66.70%。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氮沉降梯度的响应大致相同,表现为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高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有效氮的含量(P<0.05),但这种促进效果在低氮处理下则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杨桦次生林 土壤有效氮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山杨桦木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阳 杨新兵 +3 位作者 陈波 赵心苗 田超 张建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5-1669,共5页
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的养分输入源,观测并分析降水化学对于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养分元素浓度与量显得极为重要。对冀北山地山杨桦木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a、Fe、K、Mg、Mn、Zn共6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 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的养分输入源,观测并分析降水化学对于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养分元素浓度与量显得极为重要。对冀北山地山杨桦木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a、Fe、K、Mg、Mn、Zn共6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明显发生了变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Ca>K>Mg>Fe>Mn>Zn,其中Mn元素的增长倍数最多。树干径流各项指标均增长很多,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Ca>Mg>Fe>Mn>Zn。枯落物水中K和Ca元素浓度增加最大。(2)大气降雨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853;K和C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158、0.163。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Mn元素0.717、Zn元素为1.588、Fe元素为0.553。(3)经过淋洗后水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均有所增加,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K、Ca增加较多,Fe、Zn的淋溶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桦木林 大气降雨 穿透雨 树干茎流 枯透水 养分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龙生 李永宁 +3 位作者 冯楷斌 赵中凯 霍艳玲 金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选取面积为100 m×100 m的杨桦次生林样地,以每株林木树高、胸径和坐标为基础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杨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中山杨Populus davidi... 在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选取面积为100 m×100 m的杨桦次生林样地,以每株林木树高、胸径和坐标为基础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杨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中山杨Populus davidi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株数和断面积比例上占优势,为林分内优势树种;(2)林分各混交类型的比例相差不大,林分整体呈中度混交状态;(3)林分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相对较多,基于胸径、树高得到的平均大小比数结果基本一致,均能客观反映林分的分化规律;(4)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4,属于随机分布,林下伴生树种以集聚分布为主,但优势树种的随机分布趋势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次生林 空间结构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昆虫多样性 被引量:30
9
作者 贾玉珍 赵秀海 孟庆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6-1243,共8页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替过程中的规律及与植被群落之间的关系。系统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8183头,隶属于14个目699种,其中鳞翅目和鞘翅目是主要优势类群。次生针阔混交林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物种数最多。不同演替阶段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不显著,但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的Fisher’sα指数显著高于次生白桦林。目水平上的昆虫多样性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昆虫多样性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相同;由于食性和生境选择的不同,森林演替过程中鳞翅目昆虫多样性逐渐升高,而鞘翅目多样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群落演替 物种多样性 次生白桦林 次生针阔混交林 原始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空间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金辉 李永宁 +1 位作者 霍艳玲 徐学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8,共6页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次生林植被类型,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在河北省木兰围场桃山林场,选择典型的杨桦次生林布设100m×100m样地,采用点格局...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次生林植被类型,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在河北省木兰围场桃山林场,选择典型的杨桦次生林布设100m×100m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杨桦次生林群落和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白桦、山杨和棘皮桦的单种格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平基槭在研究的尺度范围内,均呈聚集分布;白桦与山杨、平基槭、棘皮桦之间都呈现为一定的正关联;山杨与平基槭、棘皮桦之间,小尺度呈现正关联,大尺度呈现负关联;平基槭与棘皮桦呈现为显著的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杨桦次生林 分布格局 点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优势更新幼苗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贝贝 匡文浓 +2 位作者 姜俊 赵秀海 何怀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69-4475,共7页
为了解长白山次生杨桦林中优势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5.2 hm2(200 m×260 m)固定样地更新幼苗的全面定位调查和环境因子调查本底数据为基础,对样地内个体数量排序前5的优势更新幼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了解长白山次生杨桦林中优势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5.2 hm2(200 m×260 m)固定样地更新幼苗的全面定位调查和环境因子调查本底数据为基础,对样地内个体数量排序前5的优势更新幼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小距离尺度上,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0—90 m)、色木槭(Acer mono)(0—60 m)、紫椴(Tilia amurensis)(0—60 m、90—150 m)和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s)(0—90 m)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关系为显著正自相关,呈聚集性分布;群落水平上,环境变量和空间变量对5种优势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变异解释能力为61%,其中,纯粹空间变量的解释度为56%,而纯粹环境变量的解释度不足1%;种群水平上,环境因子对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水曲柳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钾和土壤水分显著相关,色木槭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磷显著相关,紫椴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全磷显著相关,假色槭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水分显著相关;簇毛槭(Acer barbinerve)幼苗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长白山次生杨桦林中优势更新幼苗多为聚集性分布,环境因子对其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次生杨桦林 更新幼苗 空间分布 环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次生杨桦林种群结构与立木的空间点格局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秀清 韩有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95-1901,共7页
选择关帝山典型天然次生杨桦林样地进行种群结构分析,并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系统分析了次生杨桦林群落内不同尺度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个体组成上,演替先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桦(B.a... 选择关帝山典型天然次生杨桦林样地进行种群结构分析,并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系统分析了次生杨桦林群落内不同尺度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个体组成上,演替先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桦(B.albo-sinensis)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是目前次生杨桦林样地的优势种。但从种群径级结构看,白桦、红桦和山杨天然更新不良,而云杉(Piceaspp.)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幼苗呈现良好的更新状态。随着演替的进行,云杉、落叶松将逐渐进入林冠层并取代白桦、红桦和山杨成为该森林的优势种;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红桦、白桦表现为小尺度上明显聚集,华北落叶松、皂柳(Salix walli-chiana)表现为小尺度上强聚集性分布格局。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受空间尺度、群落结构及种群径级结构综合作用的影响;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红桦与华北落叶松、红桦与皂柳、皂柳与华北落叶松在小尺度上正相关,其它树种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次生杨桦林 关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经营对杨桦次生林林分结构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红玉 王耀 +3 位作者 金鑫 胡万良 王雪松 郑小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为了提升辽东山区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以1973年辽东山区20a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试验区,分别为强伐补松、弱伐补松、皆伐植松留萌、皆伐植松不留萌和对照区(不作业)。经过42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强伐补松试验效果最好... 为了提升辽东山区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以1973年辽东山区20a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试验区,分别为强伐补松、弱伐补松、皆伐植松留萌、皆伐植松不留萌和对照区(不作业)。经过42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强伐补松试验效果最好,皆伐植松留萌次之。强伐补松林分总蓄积量最高,为359.9m^3·hm^(-2),高于对照区55.7%。强伐补松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是标准地中最好的。通过合理经营,林下种植针叶树种红松、沙松等,并及时抚育,有助于恢复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抚育经营 杨桦次生林 林分结构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君璞 宁杨翠 郑小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8,共5页
以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基本测树因子,对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来表达林分的水平结构,用林层指标来反映林分垂直方向的结构特征,从而得出杨-桦次生林各演替阶段林分空间... 以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基本测树因子,对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来表达林分的水平结构,用林层指标来反映林分垂直方向的结构特征,从而得出杨-桦次生林各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随着演替的进行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演替初期林木分布为随机分布,演替中期与演替的亚顶级阶段林木分布为团状分布;林木混交程度随着演替由中度混交逐渐转变为强度混交和极强度混交;随着演替进行,先锋树种的优势程度逐渐减小,顶级树种的优势程度逐渐增大。(2)演替初期,各林层伴生树种比例逐渐增加,先锋种比例逐渐减少;演替中期,则顶级树种比例逐渐增加,先锋树种比例逐渐减少;演替亚顶级阶段,各林层的先锋树种,伴生树种,顶级树种的比例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次生林 演替阶段 林分特征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桦中幼龄次生林结构与自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霍艳玲 金辉 +4 位作者 赵海玉 王志彬 刘丽颖 黄龙生 李永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95,共5页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的典型森林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冀北黑龙山的杨桦次生林为例,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及大小比数以及参数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对中龄林与幼龄林的结构及森林自然度进行比较分析...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的典型森林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冀北黑龙山的杨桦次生林为例,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及大小比数以及参数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对中龄林与幼龄林的结构及森林自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种组成均较单一,中龄林的树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树种组成较好;中龄林的直径分布范围较大,林木个体分化程度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型,幼龄林树高分布范围较小,林层分化不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林分角尺度都呈聚集分布,但中龄林林木个体分布较趋于随机;中龄林与幼龄林均以零度混交比例为主,中龄林的林分整体混交度相对较好;幼龄林与中龄林林分大小比数分化差异不明显,林分不同大小比数分布频率较均匀。幼龄林森林自然度等级为4,属于乡土树种混交林状态,中龄林森林自然度等级为5,属于次生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次生林 林分结构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森林自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君璞 宁杨翠 郑小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148,共6页
通过分析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演替过程及其林分结构特征,提出杨桦次生林健康诊断评价技术和健康经营关键技术,构建自适应经营模式。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化、模型化相结合,野外调查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等系统整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的长... 通过分析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演替过程及其林分结构特征,提出杨桦次生林健康诊断评价技术和健康经营关键技术,构建自适应经营模式。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化、模型化相结合,野外调查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等系统整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的长白山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研究。通过对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目标、原则、模式、调整步骤以及调整技术进行整合研究,提出了易于操作的动态的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并对杨桦次生林的各演替阶段,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经营目标体系,为杨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次生林 健康经营 模式 目标结构 调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龙生 李永宁 +1 位作者 霍艳玲 金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7-61,共5页
根据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杨桦次生林种群内树种构成、主要种群及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杨桦次生林中乔木层共有11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山杨和白桦的株数比例... 根据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杨桦次生林种群内树种构成、主要种群及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杨桦次生林中乔木层共有11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山杨和白桦的株数比例、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2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山杨和五角枫均呈显著性聚集分布,白桦和棘皮桦分布格局,均呈先聚集分布、后随机分布,在大尺度上均匀分布,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3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属于聚集分布,只有部分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4不同径级之间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大树和幼树的空间关联性随尺度的增加呈负关联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杨桦次生林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辉 卢银平 于泊 《河北林果研究》 201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采用Levins和Pianka公式计测了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乔木层8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种群的生态位和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桦、山杨和棘皮桦为主要树种,其他树种均为伴生树种。白桦、色木槭、稠李、山杨等具... 采用Levins和Pianka公式计测了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乔木层8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种群的生态位和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桦、山杨和棘皮桦为主要树种,其他树种均为伴生树种。白桦、色木槭、稠李、山杨等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66 8、0.854 1、0.721 9和0.682 9,而蒙古栎和山荆子等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14对,占总数的50%。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13对,占总数的46.43%。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1对,占总数的3.57%。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树种是主要优势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类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杨桦次生林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地上植被层的水文调控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亚男 李倩茹 +1 位作者 许中旗 郑春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230-234,共5页
[目的]比较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杨桦林(13,18和28a)和人工落叶松林(9,13,15和30a)地上植被层(林冠层、凋落物)的水文调控功能,为评估两种森林类型的转化对该地区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和测定分析法对林分的生物... [目的]比较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杨桦林(13,18和28a)和人工落叶松林(9,13,15和30a)地上植被层(林冠层、凋落物)的水文调控功能,为评估两种森林类型的转化对该地区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和测定分析法对林分的生物量、凋落物及其持水量的进行测算。[结果](1)不同林龄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的降水截留量均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且差异显著。(2)两种林分类型不同地上植被层的截留量均表现为:凋落物>林冠层>灌木层。(3)幼、中龄人工落叶松林的林冠截流量明显大于同龄的天然次生杨桦林,而近熟林,由抚育间伐导致的林分密度下降使得人工落叶松林低于天然次生杨桦林。(4)在各个林龄上,人工落叶松林的凋落物持水量均显著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其中13a落叶松为35.36±6.50t/hm2,13a杨桦林为15.79±4.85t/hm2。[结论]冀北山地大面积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具有良好的水文调控功能,其水文调控功能不低于甚至高于当地的天然次生杨桦林,对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地上植被层的水文调控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落叶松林 天然次生杨桦林 林冠截留 凋落物 水文调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与天然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晓林 贾彦龙 +2 位作者 卢金平 李倩茹 许中旗 《河北林果研究》 201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 a和30 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 a和28 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 a和30 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 a和28 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林分类型相比,无论是乔木层、灌木层或是草本层,人工落叶松林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出相当或略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30 a生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除外);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无明显影响。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没有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落叶松林 天然次生杨桦林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