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情境下用户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行为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俊 谢青伶 刘畅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9,93,共11页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成为人们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及这类产品在辅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情境任务时的表现如何,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以ChatGPT3.5的熟练用户为...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成为人们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及这类产品在辅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情境任务时的表现如何,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以ChatGPT3.5的熟练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日常生活情境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行为。[研究设计/方法]采取纵向研究设计,结合日记法和访谈法,记录熟练使用ChatGPT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ChatGPT的交互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用户使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任务下用户的交互行为和体验差异。[结论/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高校用户利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可以按照认知复杂度分为: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分析评估型、创造表达型等五类任务。其中用户对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任务表现出较高满意度水平,而对分析评估型任务的满意度略低、对创造表达型任务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创新/价值]从认知层次归纳任务类型,可以为未来AIGC提供可操作的评价维度,有助于发掘智能交流时代的用户信息需求,丰富AI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日常生活信息行为 任务类型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纪玉桂 罗青 +4 位作者 王东亚 侯玉娟 周友田 申艳 聂玉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住院所在病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应用IMB模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住院所在病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应用IMB模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得分(48.11分±6.89分)、BI得分(57.13分±6.90分)均高于对照组(40.60分±6.84分、49.69分±6.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将IMB应用于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可以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脑卒中 早期康复 依从性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冯宪彬 丁蕊 +1 位作者 蔡丽艳 蔡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9130-9131,共2页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研究网络环境下农民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渠道、日常信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农民在日常生活信息的来源、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判断信息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年龄在18~45岁...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研究网络环境下农民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渠道、日常信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农民在日常生活信息的来源、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判断信息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年龄在18~45岁范围内的男性更倾向于从网络获得信息并应用于生活中。该研究对设计农村用户产品营销策略、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政策的传达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农民 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