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染料墨水配制及在棉织物冷转印中的应用
1
作者 彭勇刚 纪俊玲 +1 位作者 陶永新 汪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5,共5页
以市售的活性染料无盐色浆为着色剂,通过分析染料质量分数、添加剂用量与墨水性能间的关系,得到墨水配方为:活性染料无盐色浆14.0%~18.0%、乙二醇10.0%、乙醇7.5%、乙二醇丁醚5.0%、烷基糖苷0.4%~0.6%、其余为去离子水,并用三乙醇胺调... 以市售的活性染料无盐色浆为着色剂,通过分析染料质量分数、添加剂用量与墨水性能间的关系,得到墨水配方为:活性染料无盐色浆14.0%~18.0%、乙二醇10.0%、乙醇7.5%、乙二醇丁醚5.0%、烷基糖苷0.4%~0.6%、其余为去离子水,并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8.0~8.5。将其用于纯棉织物薄膜转移印花,探讨涂层剂种类及用量、碳酸钠质量分数、转印压力、汽蒸时间对印花效果的影响,获得转印最佳工艺条件,转印织物的耐摩擦、耐皂洗色牢度均超过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墨水 薄膜 转移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织物洗涤中染料转移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伍鹏 梁帅童 +2 位作者 张真真 张红娟 王际平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5,共7页
家庭洗涤过程中羊毛织物易发生染料转移现象,严重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本文以直接红2、直接紫39和直接蓝86这3种直接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考察洗涤过程中温度、水硬度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对羊毛织物染料转移行... 家庭洗涤过程中羊毛织物易发生染料转移现象,严重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本文以直接红2、直接紫39和直接蓝86这3种直接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考察洗涤过程中温度、水硬度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对羊毛织物染料转移行为的影响机制。响应曲面(RSM)模型表明:温度升高显著加剧3种直接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沾染;水硬度增加会加剧直接红2和直接蓝86的转移,却抑制直接紫39的吸附,这与不同染料分子结构特性差异有关;PVP质量浓度在0~0.6 g/L范围内,可以抑制直接红2和直接紫39的转移,对含磺酸基团的直接蓝86无明显抑制作用。温度与水硬度交互作用会协同加剧染料转移,而水硬度与PVP质量浓度的交互效应则显著削弱抑制剂性能,表明钙镁离子可能与PVP分子发生竞争性结合。量子化学计算表明,PVP抑制剂和染料分子的偶极相互作用,使染料以嵌入型的形式分布PVP形成的胶束中,降低其向纤维的迁移能力。因此在羊毛织物的洗涤中,降低温度与水硬度,增加PVP质量浓度可以减小染料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本文为羊毛织物专用洗涤程序的开发、优化和染料转移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织物 染料转移 温度 水硬度 P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转印染工艺及其服饰设计实践
3
作者 曹梦雅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7,共7页
为解决植物转印染服饰设计同质化问题,通过系统性实验探究植物转印染工艺与植物染料的交互作用对服饰设计的影响。基于4类植物(桉叶、乌桕叶、玫瑰花瓣、葡萄叶)、3种天然纤维面料(棉布、桑蚕丝、羊毛)及3种媒染剂(明矾、硫酸铜、醋酸... 为解决植物转印染服饰设计同质化问题,通过系统性实验探究植物转印染工艺与植物染料的交互作用对服饰设计的影响。基于4类植物(桉叶、乌桕叶、玫瑰花瓣、葡萄叶)、3种天然纤维面料(棉布、桑蚕丝、羊毛)及3种媒染剂(明矾、硫酸铜、醋酸铁),采用蒸染转印法分析植物染料的显色性、形态特征及其与面料、媒染剂的协同效应。实验通过色差值量化显色差异,结合化学机制深入探讨色相变化与图案清晰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宁酸含量决定图案清晰度;蛋白质纤维(桑蚕丝、羊毛)因分子结构优势显色更饱和;醋酸铁通过Fe3+络合显著改变色相。依据实验结果,应用转印染工艺,通过植物图案的多元组合、色彩的调和对比、面料的虚实转化进行服饰设计实践。研究成果为天然染料染色工艺优化与个性化服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推动绿色染整技术创新及差异化产品开发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转印染 植物染料 染色实验 服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Semiconductor Polymer Membranes Combined with a Colored Charge Transfer Complexe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Solar Cells as a Source of Alternative Energy
4
作者 Ahmed. I. El-Shenawy Ishaq. F. E. Ahmed Moamen. S. Refa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07-2315,共9页
The main task of this article was to prepared of new pigment model in situ solar cells accordance to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of rhodamine C(RhC) donor as dye laser gain media with iodine(σ-acceptor) and chloranilic... The main task of this article was to prepared of new pigment model in situ solar cells accordance to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of rhodamine C(RhC) donor as dye laser gain media with iodine(σ-acceptor) and chloranilic acid, CLA(π-acceptor). The synthesis stoichiometry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of 1∶2(donor∶acceptor) with general formulas [(RhC)]I·I3 and [(RhC)(CLA)2]. The discussed data of elemental analysis,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FT-IR, UV-Vis spectroscopy and photometric titration data visualized the stoichiometry, formula and complexity of the complexes.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es obtained suggested that the electron transfer occurred through nitrogen atom in a tertiary amine —N(C2H5)2 of RhC donor with acceptor. The synthesized solid complexes were under go to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and decomposition steps. The molar conductance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RhC complexes have an electrolytic statemen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rhodamine C complexes was enhanced in comparable with RhC itself. The polymer membrane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combined with the RhC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in chloroform solvent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infrared &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photo-sta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RhC complex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GE-transfer RHODAMINE C PHOTOSTABILITY Complexity SPECTROSCOPIC Polymer dy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磁性生物质炭强化偶氮染料的厌氧生物降解 被引量:1
5
作者 倪小岚 杨波 +1 位作者 徐辉 刘方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2,共9页
针对偶氮染料厌氧降解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研究投加磁性生物质炭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考察铁碳材料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强化作用以及这种强化如何促进偶氮染料降解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充足的外... 针对偶氮染料厌氧降解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研究投加磁性生物质炭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考察铁碳材料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强化作用以及这种强化如何促进偶氮染料降解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充足的外加碳源条件下,投加磁性生物质炭可使厌氧污泥降解偶氮染料的效率提升至97.1%,较空白组提升了23%~37%,同时,甲烷产量较空白组降低6%~16%,这一变化归因于磁性生物质炭诱导有效电子供体(电活性菌氧化胞内有机物产生的电子)为更多的染料所利用。因此,磁性生物质炭优化了厌氧生物处理的电子传递路径,促进了偶氮染料的降解。投加磁性生物质炭的厌氧反应器中,富集了大量电活性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具有染料降解能力的隐杆菌门_vadinHA17(Bacteroidetes_vadinHA17);同时,在该反应器中,嗜氢型产甲烷菌相较嗜乙酸型产甲烷菌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厌氧生物降解 磁性生物质炭 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阳离子染料对的光捕获体系构建及其在光催化CDC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胡金辉 蔡亭伟 +2 位作者 王照朋 何瑾馨 赵强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可形成稳定的光捕获体系,以阴、阳离子染料玫瑰红(RB)和吖啶橙(AO)为受体和供体构建了光捕获体系“D_(AO)^(+)A_(RB)^(-)”(浓度为2×10^(-5)mol/L),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可达72%。光捕获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可有效拓宽光响应范围、提高受体光催化性能,“D_(AO)^(+)A_(RB)^(-)”体系对CDC反应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是以RB为催化剂时的1.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光捕获体系 离子染料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油剂DM-1134T在涤纶针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光勇 罗亮 +1 位作者 王景 黄尚东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重点介绍多功能除油剂DM-1134T的应用性能,并用于涤纶针织布除油染色同浴加工工艺,探讨除油效果、高温乳化性、高温分散性、移染性、除油防返沾性等。结果表明,所得产品染色均匀,对色光影响小,能有效解决短流程同浴工艺常出现的油剂返... 重点介绍多功能除油剂DM-1134T的应用性能,并用于涤纶针织布除油染色同浴加工工艺,探讨除油效果、高温乳化性、高温分散性、移染性、除油防返沾性等。结果表明,所得产品染色均匀,对色光影响小,能有效解决短流程同浴工艺常出现的油剂返沾、染料凝聚、色点色斑等问题;具有降低成本、缩短工序、方便使用、稳定质量、减少缸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除油剂 移染 一浴法 防返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吖啶橙—罗丹明B混合体系能量转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鼎 何锡文 +2 位作者 张贵珠 于贵英 史慧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以吖啶橙和罗丹明B作为能量转移中的给予体和接受体,分别探讨了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染料问能量转移影响。从染料分子所处微环境变化的角度阐明了分子聚集状态的变化是影响能量转移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剂 吖啶橙 罗丹明B 混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掺杂体系中的Frster能量传递及其在电致发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孟瑞平 徐洪光 +3 位作者 徐春祥 张俊祥 钟嫄 崔一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7-578,584,共3页
 给体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受体的消光系数及给体的发射谱与受体的吸收光谱的重叠程度,这3个因素对给体与受体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有重要影响,这对于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有机电致发光的全色显示有重要启示。研究发现在Alq3中掺杂DCM...  给体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受体的消光系数及给体的发射谱与受体的吸收光谱的重叠程度,这3个因素对给体与受体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有重要影响,这对于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有机电致发光的全色显示有重要启示。研究发现在Alq3中掺杂DCM制得的器件很好地满足了这3个条件。本文从F rster能量传递的3个影响因素出发,对Alq3/DCM、TPD/Alq3等不同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效率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掺杂 能量传递 染料 光致发光 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Alq为主体的高效高色纯度的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申霖 徐昊 +3 位作者 叶丹琴 吴晓明 华玉林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BAlq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30nm)/Ir(piq)2(acac)∶BAlq(25nm)/BCP(13nm)/Alq3(35nm)/LiF(1nm)/Al(1000nm),当掺杂浓度为8%的时候,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67,...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BAlq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30nm)/Ir(piq)2(acac)∶BAlq(25nm)/BCP(13nm)/Alq3(35nm)/LiF(1nm)/Al(1000nm),当掺杂浓度为8%的时候,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67,y=0.32),基本满足了全色显示对红色发光的要求。在电压为16V时,器件达到最高亮度9380cd/m2。在电流密度为5.45mA/cm2时,外量子效率达到最大5.7%。由于磷光体Ir(piq)2(acac)的磷光寿命较短,所以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外量子效率仍然维持在4.7%。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器件中短程的Dexter能量传递以及红光染料对空穴的直接捕获两种机制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体 二线态 能量传递 T—T湮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类分子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海云 沈珍 +1 位作者 于艳红 游效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7-625,共9页
分子荧光传感器以其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分子荧光传感器的构成、分类、传感机制以及设计原理,重点介绍了基于硼鄄二吡咯亚甲基(BDP)染料类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制备、识别机理和应... 分子荧光传感器以其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分子荧光传感器的构成、分类、传感机制以及设计原理,重点介绍了基于硼鄄二吡咯亚甲基(BDP)染料类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制备、识别机理和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传感器 亚甲基 分子 染料 吡咯 设计原理 识别机理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青 丁燕 +1 位作者 邢铁玲 陈国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52,共4页
转移印花具有无水或低水污染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天然纤维织物,符合国家对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有两种转印机理,一种是利用分散染料的升华进行转印,为实现升华转移印花,可将天然纤维或分散染料进行改性,文中... 转移印花具有无水或低水污染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天然纤维织物,符合国家对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有两种转印机理,一种是利用分散染料的升华进行转印,为实现升华转移印花,可将天然纤维或分散染料进行改性,文中综述了改性的原理及方法;另一种是参考活性染料传统印花的原理进行转印,按转印方式可分为湿法转移印花和干法转移印花,文中介绍了这两种工艺的印花原理和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印花 天然纤维 改性 分散染料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4有机染料敏化薄膜的超快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自文 王海宇 王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1-794,共4页
利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基于飞秒荧光上转换技术的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对T4有机染料敏化的Al2O3薄膜和TiO2薄膜中的激发态过程进行了研究。对这两种敏化薄膜中的荧光动力学进行了多指数拟合。所得到T4染料敏化TiO2薄膜中的电子注入... 利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基于飞秒荧光上转换技术的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对T4有机染料敏化的Al2O3薄膜和TiO2薄膜中的激发态过程进行了研究。对这两种敏化薄膜中的荧光动力学进行了多指数拟合。所得到T4染料敏化TiO2薄膜中的电子注入效率为93%。此外,通过静态非均匀电子耦合模型拟合,得到T4敏化TiO2薄膜中的电子转移速率为1.17 p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染料 染料敏化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双层结构TiO_2薄膜空间的电子分布与接触界面转移过程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伟庆 梁忠冠 +2 位作者 寇东星 胡林华 戴松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97-2702,共6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双层结构TiO2薄膜的电子积累和与电解液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制备纳米颗粒单层和纳米颗粒/亚微米颗粒双层2种不同微结构的TiO2薄膜电极,对其电容分布、局域态密度、薄膜内部电子传输和固/液界面电子...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双层结构TiO2薄膜的电子积累和与电解液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制备纳米颗粒单层和纳米颗粒/亚微米颗粒双层2种不同微结构的TiO2薄膜电极,对其电容分布、局域态密度、薄膜内部电子传输和固/液界面电子转移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纳米颗粒/亚微米颗粒双层结构电极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电子会积累在亚微米颗粒层中引起薄膜电极化学电容的增加.在纳米颗粒层上端覆盖亚微米颗粒后降低了界面复合电阻,但对薄膜电极的传输性能影响较小.因此在筛选和制备DSC散射层材料时除应具有良好的光散射性能外,还应考虑材料的化学电容和界面转移电阻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结构 电子积累 电子转移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分散染料的制备及影响转移印花效果的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孝勇 付少海 +2 位作者 王春霞 田安丽 张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90,共5页
研究了分散剂结构、用量和分散工艺条件等对分散染料红60分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超细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自制分散剂PSMA对分散染料红60的分散效果较好,当其用量为分散染料质量的100%,研磨4 h制备超细染料的粒径为... 研究了分散剂结构、用量和分散工艺条件等对分散染料红60分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超细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自制分散剂PSMA对分散染料红60的分散效果较好,当其用量为分散染料质量的100%,研磨4 h制备超细染料的粒径为157 nm,此时超细分散染料的离心稳定性为96.3%,60℃放置24 h其粒径变化率仅为3.4%;分析影响转移印花因素发现,超细分散染料粒径越小,相同条件下印花织物得色更均匀,K/S值越高。超细分散染料较佳的转移印花条件为:印花浆黏度60 mPa.s,转移温度210℃,时间4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分散染料 制备 转移印花 印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343敏化TiO_2纳米粒子光致电子转移的荧光和拉曼光谱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礼林 刘伟龙 +4 位作者 宋云飞 何兴 王阳 吴红琳 杨延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53-2957,共5页
通过对香豆素343(C343)染料敏化TiO2纳米粒子光致电子转移的荧光和拉曼光谱特性的研究表明,C343染料敏化TiO2纳米粒子稳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的红移归因于从被吸附的C343染料分子激发态和C343/TiO2复合物到TiO2纳米粒子导带的光致... 通过对香豆素343(C343)染料敏化TiO2纳米粒子光致电子转移的荧光和拉曼光谱特性的研究表明,C343染料敏化TiO2纳米粒子稳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的红移归因于从被吸附的C343染料分子激发态和C343/TiO2复合物到TiO2纳米粒子导带的光致电子转移.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确定了C343染料敏化TiO2纳米粒子的逆向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τ1=31ps.C343染料敏化TiO2纳米粒子体系拉曼光谱的研究表明,被吸附在界面处的染料分子主链碳键的伸缩振动和碳环的呼吸运动的振动模式对超快界面光致电子转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43染料 TIO2纳米粒子 光致电子转移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伸缩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多相接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伟庆 寇东星 +1 位作者 胡林华 戴松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51-2055,共5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中由导电玻璃、纳米多孔TiO2薄膜和电解质构成的多相复杂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机制和动力学过程.通过沉积聚合物薄膜简化多相接触界面结构,根据接触界面结构和电子转移途径的变化,分析...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中由导电玻璃、纳米多孔TiO2薄膜和电解质构成的多相复杂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机制和动力学过程.通过沉积聚合物薄膜简化多相接触界面结构,根据接触界面结构和电子转移途径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偏压下多相接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构建与之对应的等效电路,获得了DSC内部各个主要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通过外加偏压的控制和多相接触界面结构的简化,可以区别分析多相复杂接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与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 太阳电池 多相接触界面 电子转移机制 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罗丹明B和吖啶黄在SDS溶液中能量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金彦 贺辉 许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9-532,574,共5页
罗丹明B(RB)和吖啶黄(AY)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浓度小于临界胶团浓度时,就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能够反映出SDS形成预胶团的聚集状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60,使两种染料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受到抑制,分析表明,加入Tween 60... 罗丹明B(RB)和吖啶黄(AY)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浓度小于临界胶团浓度时,就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能够反映出SDS形成预胶团的聚集状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60,使两种染料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受到抑制,分析表明,加入Tween 60后聚集体变小,由于Tween 60的极性头基较大,所以其预胶团结构较紧密,不利于能量转移的发生。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NaCl和Na2SO4后,虽然聚集体变小,但体系中染料分子仍可以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表明体系中预胶团内部结构较疏松,而且盐的浓度越高,能量转移效率越低,加入无机盐种类不同,能量转移效率也不同,说明无机盐的种类对聚集体的形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移 效率 染料 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牺牲剂对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体系电子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成荣敏 李娜 詹从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1-356,共6页
采用卟啉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在可见光条件下(λ>390 nm)进行水分解制氢.考察了不同牺牲剂———甲醇(MeOH)、三乙醇胺(TEOA)及其混合物对体系析氢效率的影响.通过荧光猝灭及光电化学性能分析发现,激发态染料与TiO2之间的电子转移极... 采用卟啉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在可见光条件下(λ>390 nm)进行水分解制氢.考察了不同牺牲剂———甲醇(MeOH)、三乙醇胺(TEOA)及其混合物对体系析氢效率的影响.通过荧光猝灭及光电化学性能分析发现,激发态染料与TiO2之间的电子转移极大地受到添加的牺牲剂的影响,而体系的pH值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染料敏化 TIO2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菁染料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吸光材料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会学 左国防 +2 位作者 李志锋 王晓峰 郑仁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6-876,共11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半菁-二氧化钛团簇形成的配合物(hemicyanine-(Ti O2)n)的光电子转移过程,这里n分别取5,9,15.配合物基态构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优化,而激发态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进行计算.采用长程相关校正的密度泛函CAM-B...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半菁-二氧化钛团簇形成的配合物(hemicyanine-(Ti O2)n)的光电子转移过程,这里n分别取5,9,15.配合物基态构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优化,而激发态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进行计算.采用长程相关校正的密度泛函CAM-B3LYP和ωB97X-D计算的激发能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依据广义Mulliken-Hush(GMH)公式,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得到的波函数被用来计算电荷转移积分,进而可根据Marcus理论计算出电荷分离速率常数(kCS)和电荷回传速率常数(kCR).计算结果表明电子从染料到(Ti O2)n团簇的传递有多条通道,这使得kCS具有更大值,相反,只具有单通道的电荷回传降低了kCR值,与kCS相比甚至可以忽略,这表明在所研究的体系中电荷回传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半菁染料 (TiO2)n团簇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