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藤酮和除虫菊素与化学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和荻草谷网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1
作者 毋正花 徐肄昊 +5 位作者 苗菲 闫恒旭 欧行奇 周锋 徐莉 刘润强 《植物医学》 2024年第6期42-52,共11页
为高效防治麦二叉蚜和荻草谷网蚜,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0种植物源杀虫剂和5种化学源杀虫剂对其的室内毒力,结合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筛选了植物源中毒力较高的鱼藤酮、除虫菊素与5种化学杀虫剂的复配增效配方.单剂毒力测定结果显... 为高效防治麦二叉蚜和荻草谷网蚜,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0种植物源杀虫剂和5种化学源杀虫剂对其的室内毒力,结合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筛选了植物源中毒力较高的鱼藤酮、除虫菊素与5种化学杀虫剂的复配增效配方.单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植物源杀虫剂中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均对麦二叉蚜和荻草谷网蚜表现出最高毒力,LC 50值介于2.522和20.719 mg/L之间,化学杀虫剂噻虫嗪、联苯菊酯、功夫菊酯、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对两种试虫的LC 50值介于0.404和148.732 mg/L之间.综合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的筛选结果,发现共有3种配比方案对荻草谷网蚜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分别为鱼藤酮+噻虫嗪1∶2、鱼藤酮+氟啶虫酰胺5∶1、除虫菊素+噻虫嗪1∶5.共毒因子法结果表明,所有复配配方及其配比对麦二叉蚜均未表现出增效作用,研究结果为防治麦二叉蚜和荻草谷网蚜的复配制剂开发或生产中抗性蚜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荻草谷网蚜 杀虫剂复配 共毒因子 共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蚜类寄主筛选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洁 张礼生 +2 位作者 陈红印 李玉艳 刘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分别为0.5%和0;对烟蚜和麦二叉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53.13%和51.83%,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利用麦二叉蚜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为90.34%,雌蜂发育历期为11.47 d,雌性比例为61.08%,与利用烟蚜繁育的烟蚜茧蜂无显著差异,且其对烟蚜亦有较高寄生率。结合考虑扩繁周期、成本、时-空利用率等因素,麦二叉蚜有望作为扩繁寄主应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麦二叉蚜 烟蚜 寄主 大规模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麦二叉蚜远距离迁飞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董庆周 李效禹 +2 位作者 孟庆祥 张广学 魏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420,共7页
通过1971—1987年的调查试验,明确了以下事实:宁夏春麦田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迁入高峰到来时,当地越冬蚜的春季羽化已基本结束;宁夏春麦黄矮病情与当地麦二叉蚜越冬基数相关不... 通过1971—1987年的调查试验,明确了以下事实:宁夏春麦田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迁入高峰到来时,当地越冬蚜的春季羽化已基本结束;宁夏春麦黄矮病情与当地麦二叉蚜越冬基数相关不密切,却与东南方冬麦区的越冬基数密切相关泞夏当地越冬麦蚜春季不带黄矮病毒,而田间却出现了带毒有翅成蚜。首次提出,在有本地蚜源的情况下,存在外来好源,且外来蚜源可以成为春季田间麦二叉蚜群的主体。本文分析讨论了迁入蚜的生态意义、蚜源基地、东南风作用和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迁飞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祖庆 亢菊侠 +1 位作者 胡想顺 赵惠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了探求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二叉蚜,在不同品种(系)小麦苗上单头饲养,研究了共生和脱共生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在中抗小... 为了探求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二叉蚜,在不同品种(系)小麦苗上单头饲养,研究了共生和脱共生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和寿命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高抗小麦品系35Q9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小偃22小麦品种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与脱共生麦二叉蚜均无显著差异,而共生麦二叉蚜的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2)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内禀增长率、周缘增长率、净繁殖率、粗繁殖率均显著高于脱共生麦二叉蚜,且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变化最大。(3)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的日均繁殖率及日繁殖总数曲线峰值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出现的早,且峰值高度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高。由此认为,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取食小麦品种(系)不同,促进作用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胞内共生菌 生长发育 繁殖 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型麦二叉蚜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建国 袁伟宁 +4 位作者 周天旺 张新瑞 贺春贵 赵桂琴 张宗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为了明确E型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品系上刺探取食行为的差异性,查明燕麦抗蚜因子。【方法】采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了E型麦二叉蚜无翅成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A,B,C,Pd... 【目的】为了明确E型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品系上刺探取食行为的差异性,查明燕麦抗蚜因子。【方法】采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了E型麦二叉蚜无翅成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A,B,C,Pd,E,F,G和np 8种基本波形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刺探电位图谱显示,E型麦二叉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的识别时间在1.03~2.62 min之间。表型中抗的MN10253品系上非刺探时间相对较长,开始至首次刺探时间最长,分别为117.77和13.80 min,说明叶片表面可能存在不利于E型麦二叉蚜定位和识别寄主的干扰因子;表型中抗的MN08252品系上口针在叶肉组织和木质部刺探取食持续总时间以及开始至首次刺探木质部时间均为最短,分别为78.01,62.73和32.29 min,且np波发生次数多达28.57次,说明叶肉组织和木质部中可能存在抗蚜因子;表型低抗的MN06203品系上F波持续总时间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最长,分别为4.96 min和5.81 s,说明该品系具有较强的机械抗性;表型低感的MN11213品系上E1时间最短,为1.94 min,开始至首次刺探韧皮部的时间最长,为246.05 min,说明抗蚜因子可能存在于韧皮部。【结论】皮燕麦表型中抗的MN10253品系叶片表面、MN08252品系的叶肉组织和木质部以及表型低感的MN11213品系韧皮部组织内可能存在抗蚜性因子,表型低抗的MN06203品系机械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燕麦 表型抗性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对麦二叉蚜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百重 马康生 +5 位作者 刘俊杰 卢留洋 谢兰芬 孔凡彬 陈锡岭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9-757,共9页
为了筛选出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参与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代谢调节的细胞色素P450(P450)基因,采用浸渍法,用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24 h后,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RNA-seq测序,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P450基因,并进行... 为了筛选出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参与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代谢调节的细胞色素P450(P450)基因,采用浸渍法,用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24 h后,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RNA-seq测序,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P450基因,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结果表明:用吡虫啉处理麦二叉蚜后,有19个P450基因上调表达,15个P450基因下调表达;用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后,有18个P450基因上调表达,15个P450基因下调表达。运用qPCR验证了吡虫啉对12个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其结果与DGE测序文库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些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麦二叉蚜P450对蚍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解毒代谢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吡虫啉 氟啶虫胺腈 诱导 麦二叉蚜 细胞色素P450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品系皮燕麦对E型麦二叉蚜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月英 郭建国 +4 位作者 袁伟宁 张新瑞 贺春贵 赵桂琴 张宗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9-1206,共8页
为了明确MN品系皮燕麦对甘肃流行E型麦二叉蚜的抗性,筛选优异的抗蚜种质资源,在田间3年成株期自然感染蚜量比值法表型抗性鉴定基础上,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蚜、实验种群生命表法测定了12个MN品系皮燕麦对E型麦二叉蚜的抗生性。结果表明,E... 为了明确MN品系皮燕麦对甘肃流行E型麦二叉蚜的抗性,筛选优异的抗蚜种质资源,在田间3年成株期自然感染蚜量比值法表型抗性鉴定基础上,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蚜、实验种群生命表法测定了12个MN品系皮燕麦对E型麦二叉蚜的抗生性。结果表明,E型麦二叉蚜成蚜在表型中抗品系MN10253上的成蚜寿命和总产蚜量显著低于表型中抗品系MN08243、低抗品系MN09103和中感品系MN09255,产蚜前期显著长于MN08243、MN09103和MN09255;在MN10253上的平均发育历期短于MN08243;在MN10253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显著低于MN08243、MN09103和MN09255;在MN10253和MN08243上的内禀增长率rm、周线增长率λ和净增值率R0显著低于MN09255,有翅蚜率显著高于MN09255。说明表型中抗品系MN10253对E型麦二叉蚜种群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麦二叉蚜 生物型 抗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灌区春小麦蚜虫种群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生祥 任月萍 贾彦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19,共3页
通过对春小麦3种蚜虫发生量的田间调查可知,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3种蚜虫的消长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55%~63%;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通过对春小麦3种蚜虫发生量的田间调查可知,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3种蚜虫的消长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55%~63%;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在25℃以下,相对湿度55%以下繁殖速率加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则在30℃左右,相对湿度60%以上繁殖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灌区 春小麦蚜虫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生理生化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宋修超 郑方强 +2 位作者 戴凤宾 墨铁路 许永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在22℃,相对湿度4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对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为寄主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雌、雄成蜂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相比,以麦... 在22℃,相对湿度4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对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为寄主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雌、雄成蜂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相比,以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雌、雄成蜂头壳更宽、寿命更长(雌蜂5.0 d,雄蜂4.6 d)、过冷却点(雌蜂-25.7℃,雄蜂-25.3℃)和结冰点(雌蜂-24.9℃,雄蜂-24.8℃)更低,体内水分、蛋白质和糖类含量更高,但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在同一寄主上雌雄蜂间,前述参数除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头壳宽度存在雌蜂大于雄蜂外,均无显著差异。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雄蜂高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的雄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雌蜂高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的雌蜂外,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活性在2种寄主间、同1种寄主上的雌蜂和雄蜂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以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比以麦二叉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具有更好地抗逆特性,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生存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多个世代生命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佳燕 吴聪 +1 位作者 林佳 李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75-238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后对其试验种群亲代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的影响,以揭示麦二叉蚜多个世代对吡虫啉亚致死浓度的响应,为田间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亚致死浓度... 【目的】探究不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后对其试验种群亲代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的影响,以揭示麦二叉蚜多个世代对吡虫啉亚致死浓度的响应,为田间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亚致死浓度(LC_(20)和LC_(40))吡虫啉处理当代麦二叉蚜后,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经吡虫啉亚致死浓度胁迫后麦二叉蚜亲代(F_(0))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F_(1)和F_(2))存活及生命表参数的变化。【结果】不同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LC_(20)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亲代种群及子代种群的存活率和寿命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LC_(40)浓度吡虫啉显著降低亲代麦二叉蚜种群的中位生存期(P<0.05,下同),为对照的71.55%,但对2个子代种群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影响;不同世代间,LC_(40)浓度处理的存活率和寿命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LC_(20)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亲代及2个子代种群的繁殖均无显著影响;LC_(40)浓度吡虫啉可显著抑制麦二叉蚜亲代种群的繁殖,但对F1及F_(2)世代种群的繁殖无显著影响。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同一子代世代的种群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2个子代世代的种群生命表参数也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亚致死浓度(LC_(20)和LC_(40))吡虫啉对亲代麦二叉蚜的生存率、寿命和繁殖率存在显著影响,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但对2个子代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吡虫啉 胁迫 存活率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麦二叉蚜生物型鉴定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旭明 金达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根据小麦苗期1~6级蚜害分级标准,1996年~1997年利用国际通用的生物型鉴别寄主(品种)对北京地区麦二叉蚜种群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各鉴别品种的蚜害反应型分级是:小麦DS28A(gb1)为6,Amigo(Gb2)为1... 根据小麦苗期1~6级蚜害分级标准,1996年~1997年利用国际通用的生物型鉴别寄主(品种)对北京地区麦二叉蚜种群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各鉴别品种的蚜害反应型分级是:小麦DS28A(gb1)为6,Amigo(Gb2)为1,Largo(Gb3)为2,CI17959(Gb4)为6,CI17882(Gb5)为3,GRS1201(Gb6)为3.5,燕麦CI1580为1,黑麦Insave为1。结果表明,北京麦二叉蚜的致害性显著地不同于10个已知的生物型(从A到J),是一新的生物型,命名为中国1型(BiotypeCHN-1)。此外,针对麦二叉蚜生物型分化问题,对小麦抗蚜育种中的品种抗性持久化与累积抗性品种的培育,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应用等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生物型 小麦 抗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对2种麦蚜的敏感性和选择性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爱芝 李世功 +1 位作者 茹桃勤 王晓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1年第B07期12-13,共2页
用浸叶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和黍缢管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呈以下规律 :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抗蚜威<啶虫咪<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 ;致死中浓度 (LC50)按以下次序增... 用浸叶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和黍缢管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呈以下规律 :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抗蚜威<啶虫咪<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 ;致死中浓度 (LC50)按以下次序增大 :啶虫脒 ,辛硫磷 ,毒死蜱 ,抗蚜威 ,甲基对硫磷 ,吡虫啉 ,氧化乐果。黍缢管蚜对几种杀虫剂敏感性呈以下规律 :吡虫啉<毒死蜱<啶虫脒<抗蚜威<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 ,致死中浓度 (LC50)按以下次序增大 :啶虫脒 ,毒死蜱 ,吡虫啉 ,抗蚜威 ,甲基对硫磷 ,氧化乐果。麦长管蚜和黍缢管蚜对几种杀虫剂的选择性依次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季缢管蚜 敏感性 选择性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抗性品种后对后来取食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军 赵惠燕 +1 位作者 Udo HEIMBACH Thomas THIEME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刺吸式昆虫在刺吸作物韧皮部取食后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作物抗性及昆虫种类的不同,作物反过来也会对昆虫造成或正或反的影响,然而一种刺吸式昆虫取食后对后来者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方法,即选定... 刺吸式昆虫在刺吸作物韧皮部取食后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作物抗性及昆虫种类的不同,作物反过来也会对昆虫造成或正或反的影响,然而一种刺吸式昆虫取食后对后来者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方法,即选定3个不同国家的小麦抗性品种98-10-30、Amigo和Batis,在所有条件严格统一的人工智能控制温室内,通过各处理在同一植株上先后不同的接蚜方式,分别测定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在前期被蚜虫危害的抗虫品种98-10-30、Amigo和Batis上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rate MRGR)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蚜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取食作物时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即在品种98-10-30上,通过与前期不接虫的对照及前期接不同麦蚜的相关处理比较,麦长管蚜对后期取食的麦二叉蚜(MRGR=0.0974±0.0071)具有抑制作用,而麦二叉蚜对后期取食的麦长管蚜(MRGR=0.1614±0.0048)却有促进作用;在品种Amigo上,前期麦蚜的危害对麦长管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品种Batis上前期危害对麦二叉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明确了3个品种对两种蚜虫的抗性状况,即在前期无蚜虫危害时,品种98-10-30和Batis对两种麦蚜的抗性相当;在前期有麦蚜危害时,品种98-10-30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而品种Batis对麦长管蚜的抗性较好;品种Amigo无论在任何处理下均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诱导 抗性品种 发育历期 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麦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洪波 关晓庆 +2 位作者 迟永伟 施惠玲 温仲乐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20 0 1— 2 0 0 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宁夏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麦二叉蚜 (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 ,3种麦蚜对灭多威、吡虫啉、丁... 20 0 1— 2 0 0 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宁夏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麦二叉蚜 (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 ,3种麦蚜对灭多威、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敏感性高 ,而对敌敌畏、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和烟碱敏感性较低 .比较不同地区麦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各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的敏感度差异较大 ,对其它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差异相对较小 .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我区麦长管蚜已对氧化乐果产生了 8 3~ 2 2 0倍的低至中等水平抗性 ,对敌敌畏、氯氰菊酯仍处敏感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害虫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麦二叉蚜 杀虫剂 敏感性 宁夏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时间和条件对空僵蚜中蚜虫和寄生蜂DNA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志文 杨帆 +2 位作者 吴月坤 魏洪义 陆宴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1-698,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及初级寄生蜂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和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Bouché)为研究对象,分析空僵蚜放置... 【目的】本研究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及初级寄生蜂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和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Bouché)为研究对象,分析空僵蚜放置时间和条件对蚜虫、寄生蜂DNA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将空僵蚜放置不同时间(4,8,12,16,20和24 d),纯水浸泡(4 h)或不浸泡并放置在不同温度(16℃,24℃和32℃)和相对湿度(RH 40%和80%)组合条件下,定期取样并提取DNA,利用物种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检测空僵蚜中残留的蚜虫和寄生蜂DNA信息。【结果】随着空僵蚜放置时间的延长,两种寄生蜂的DNA检出率均逐步降低,在寄生蜂出蜂24 d后空僵蚜中,烟蚜茧蜂DNA在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空僵蚜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7%和86.7%,蚜虫宽缘金小蜂DNA在两种蚜虫中的检出率则都为66.7%。在浸泡处理以及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寄生蜂出蜂后24 d的空僵蚜中两种蚜虫和烟蚜茧蜂DNA检出率在76.7%~100%之间。【结论】本研究结果验证了空僵蚜中残留蚜虫与寄生蜂DNA的稳定性,说明空僵蚜分子检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蚜虫-寄生蜂食物关系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烟蚜茧蜂 蚜虫宽缘金小蜂 空僵蚜 分子检测 放置时间 放置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豹蛛捕食麦蚜的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涪平 陈芝兰 +2 位作者 德吉美多 丁强 杨勇 《昆虫天敌》 CSCD 1995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黑豹蛛雌、雄个体对不同密度麦蚜的捕食功能,以及在密度(x<64)时和密度(x≥64)时雌、雄个体寻找效应的差异。
关键词 星豹蛛 麦蚜 捕食效能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和大豆蚜虫中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彤 武予清 +4 位作者 肖金花 段云 蒋月丽 苗进 巩中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200,共6页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了解其在我国蚜虫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通过扩增wsp基因片段对采集自我国多个地区的3种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了解其在我国蚜虫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通过扩增wsp基因片段对采集自我国多个地区的3种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1种大豆蚜虫(大豆蚜Aphis glycines)样品进行了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结果显示:3种小麦蚜虫中均未检测出Wolabchia。大豆蚜也仅在采集自北京和杭州的种群中发现了Wolbachia的感染,感染率分别为95.8%和22.9%,并且所检测的个体均为单株系感染。wsp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显示,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与多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昆虫物种中所感染的Wolbachia株系间具有高度一致的基因序列。wsp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序列一致性均表明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属于B大组CauB组。本研究为今后探讨Wolbachia在我国蚜虫中的寄主范围和株系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麦二叉蚜 禾谷缢管蚜 大豆蚜 WOLBACHIA 线粒体基因 WSP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陵地区麦二叉蚜在小麦品种Amigo上的抗性鉴定
18
作者 赵惠燕 袁锋 +4 位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刘小凤 王军卫 刘军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根据麦二叉蚜种下生物型分化特性 ,设计了小麦品种 Amigo的抗蚜性和麦二叉蚜生物型鉴定试验。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小麦品种 Amigo对麦二叉蚜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内秉增长率的影响 ,组建了自然条件下麦二叉蚜在小麦品种 Amigo上的生命表。以... 根据麦二叉蚜种下生物型分化特性 ,设计了小麦品种 Amigo的抗蚜性和麦二叉蚜生物型鉴定试验。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小麦品种 Amigo对麦二叉蚜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内秉增长率的影响 ,组建了自然条件下麦二叉蚜在小麦品种 Amigo上的生命表。以生命表中的内秉增长率和稳定年龄组配为指标进行生物型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1麦二叉蚜在 Amigo上的生存曲线、繁殖曲线同麦二叉蚜在其它品种上的表现一致 ,分别为 B型和偏峰曲线 ;2平均世代时间为 1 1 .7670 d,周限增长率为 1 .1 45 3 ;3种群的瞬时出生率为 0 .3 2 2 0 ,瞬时死亡率为 0 .1 846;4内秉增长率为 0 .1 3 5 7;5稳定年龄期组配成蚜比例为 3 7.64% ,若蚜为 62 .3 7% ,与二叉蚜在其它小麦品种上的参数差异不显著。参数分析表明 ,在 Amigo品种上的麦二叉蚜种群发展趋势是上升的 ,种群数量是增长的 ,可见杨陵地区麦二叉蚜既非 A、B,也非 C生物型 ,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Amigo品种 生物型 生命表 抗性 鉴定 小麦 杨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虱立克对3种蚜虫的防效评价
19
作者 姜兴印 仪美芹 +2 位作者 王开运 滕杰 王悦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增效吡虫啉新制剂2 .5 %蚜虱立克乳油防治棉蚜、麦蚜 ,每亩制剂用量为12 .5~25mL和15~30mL,l~15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l%~100%和90 .8 %~100% ;防治桃蚜稀释2000~4000倍液 ,1~15d的防效为94 .9%~100 % 。
关键词 吡虫啉 棉蚜 麦蚜 桃蚜 蚜虫 防治效果 增效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二叉蚜过冷却能力和低温存活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解锋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78-81,共4页
为弄清麦二叉蚜耐寒性,研究分析了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的过冷却能力和低温存活率,结果发现:麦二叉蚜1龄若蚜的过冷点和结冰点分别为-26.7±0.68℃和-26.3±0.70℃,均显著低于无翅成蚜的过冷点(-22.8±3.85℃)和结冰点(-19.3&#... 为弄清麦二叉蚜耐寒性,研究分析了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的过冷却能力和低温存活率,结果发现:麦二叉蚜1龄若蚜的过冷点和结冰点分别为-26.7±0.68℃和-26.3±0.70℃,均显著低于无翅成蚜的过冷点(-22.8±3.85℃)和结冰点(-19.3±3.80℃),且1龄若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波动范围较小,分别在-27.7~-24.7℃和-27.5~-24.4℃之间,而无翅成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波动范围较大,分别在-26.7~-14.2℃和-24.7~-11.6℃之间。与此同时,低温存活率结果发现,1龄若蚜80%死亡率的温度是10℃左右,无翅成蚜80%死亡率的温度是-9℃左右,表明麦二叉蚜耐寒性较强,而且1~龄若蚜的耐寒能力较无翅成蚜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过冷却点 结冰点 存活 极端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