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钙钛矿的制备及白光LED应用
1
作者 韦星明 王荣芳 +3 位作者 韦庆敏 黄小英 陶萍芳 章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l_(5)·H_(2)O钙钛矿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该样品的吸收光谱、发光性能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少量Sb^(3+)掺杂Cs_(2)InCl_(5)·H_(2)O钙钛矿不会改变其结构。当Sb^(3+)的掺杂量为10%时,达到最强荧光发射,发射峰波长约为620nm,荧光寿命为8.13μs。采用荧光转换法,将实验合成的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与商用蓝色发光的BaMgAl_(10)O_(17)∶Eu和绿色发光的(Sr,Ba)_(2)SiO_(4)∶Eu荧光粉混合涂于365nm的紫外芯片上,封装得到显色指数(CRI)为91.8,CIE色坐标为(0.326,0.316),色温为5843K的白光LED。说明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在白光LED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InCl_(5)·H_(2)O∶Sb^(3+) 钙钛矿 发光二极管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对水中Sb^(3+)的去除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陈桃莉 魏本龙 +1 位作者 王梦晓 刘转年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对比了不同热解温度的核桃壳生物炭对Sb^(3+)的吸附性能,并对核桃壳生物炭使用Fe/Mn共沉淀法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 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对比了不同热解温度的核桃壳生物炭对Sb^(3+)的吸附性能,并对核桃壳生物炭使用Fe/Mn共沉淀法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两种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其对Sb^(3+)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纯热解碳化相比,Fe/Mn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原始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从13.801m^(2)/g提高到305.732m^(2)/g。核桃壳及Fe/Mn改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中Sb^(3+)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改性生物炭对Sb^(3+)的最大吸附量为68.062mg/g,吸附机制主要有铁氧化物络合、Sb^(3+)—π键相互作用及锰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热解 吸附 Fe/Mn S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_(2)NaGdCl_(6)∶Sb^(3+)荧光粉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忠辉 蒋小康 +3 位作者 王佳旭 赵炎 周恒为 郭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7-1675,共9页
无铅双钙钛矿材料具有高效、稳定的自陷激子发射,在下一代固态照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采用微波固相法制备出系列新型的Cs_(2)NaGdCl_(6)∶Sb^(3+)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晶性... 无铅双钙钛矿材料具有高效、稳定的自陷激子发射,在下一代固态照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采用微波固相法制备出系列新型的Cs_(2)NaGdCl_(6)∶Sb^(3+)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晶性、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钙钛矿型Cs_(2)NaGdCl_(6)∶Sb^(3+)样品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Fm3m,大小为10μm的不规则颗粒。在336 nm激发光下,荧光粉在460 nm处发射出极强的蓝光,且不同Sb^(3+)离子掺杂浓度的样品色坐标均在蓝光区域。当Sb^(3+)离子掺杂浓度超过0.015时,发生浓度猝灭,归因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此外,Cs2NaGd0.985Cl6∶0.015Sb^(3+)样品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当温度升高至423 K时,发光积分强度仍为323 K时的72.6%。基于上述研究结果,Sb^(3+)离子激活Cs_(2)NaGdCl_(6)蓝色荧光粉在发光二极管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相法 Sb^(3+)离子 Cs_(2)NaGdCl_(6) 蓝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3+)、Sb^(3+)、Bi^(3+)掺杂对双钙钛矿Cs_(2)NaDyCl_(6)发光性能的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宇 王有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8-543,共6页
A2B′BCl_(6)型双钙钛矿因其极强的空气稳定性和出色的光学性能而被应用于发光材料。使用Na离子替代式掺杂合成非铅体系钙钛矿材料Cs_(2)NaDyCl_(6),引入In^(3+)、Sb^(3+)和Bi^(3+)等掺杂元素对双钙钛矿Cs_(2)NaDyCl_(6)发光性能进行调... A2B′BCl_(6)型双钙钛矿因其极强的空气稳定性和出色的光学性能而被应用于发光材料。使用Na离子替代式掺杂合成非铅体系钙钛矿材料Cs_(2)NaDyCl_(6),引入In^(3+)、Sb^(3+)和Bi^(3+)等掺杂元素对双钙钛矿Cs_(2)NaDyCl_(6)发光性能进行调控。结果表明:通过In^(3+)的掺杂,拓宽了材料的发射区间,进一步提高了其光学性能;Bi^(3+)掺杂能够使钙钛矿的发射光发生红移现象,Sb^(3+)掺杂可以使钙钛矿的发射光发生蓝移现象,Sb^(3+)和Bi^(3+)共同掺杂能够平衡钙钛矿在可见光区域的发射;在In^(3+)、Sb^(3+)、Bi^(3+)三种元素的共同掺杂下,Cs_(2)NaDy_(0.445)In_(0.445)Cl_(6)∶0.1Bi 0.01Sb成功实现了白光发射,在265 nm波长激发下,其CIE色坐标为(0.34,0.35),色温达到5314 K,显色指数高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掺杂 发光性能 In^(3+) Sb^(3+) Bi^(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3+)/Bi^(3+)掺杂对Cs_(3)DyCl_(6)钙钛矿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宇 王有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A_(2)B′BCl_(6)双钙钛矿因其极强的空气稳定性、出色的光学性能而被应用于发光材料。以Cs^(+)作为A^(+)、Dy^(3+)替代Pb^(2+)、Cl^(-)作为卤素合成新的镝基钙钛矿纳米晶体Cs_(3)DyCl_(6),以Sb^(3+)/Bi^(3+)作为激发剂掺杂,成功制备了... A_(2)B′BCl_(6)双钙钛矿因其极强的空气稳定性、出色的光学性能而被应用于发光材料。以Cs^(+)作为A^(+)、Dy^(3+)替代Pb^(2+)、Cl^(-)作为卤素合成新的镝基钙钛矿纳米晶体Cs_(3)DyCl_(6),以Sb^(3+)/Bi^(3+)作为激发剂掺杂,成功制备了非铅钙钛矿材料,研究了Sb^(3+)/Bi^(3+)掺杂对钙钛矿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s_(3)DyCl_(6)是一种具有高效激发和宽带发射特性的基质,在不添加任何激发剂的情况下就能够发出蓝绿光。在Sb^(3+)掺杂下,材料的发光向黄光方向移动,随着Sb^(3+)掺杂浓度的继续提高,发光强度开始下降,最佳掺杂比例为5%;Bi^(3+)掺杂时的Cs_(3)DyCl_(6)光学性能与Sb^(3+)掺杂下非常相似,当Bi^(3+)掺杂比例为1%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Sb^(3+)/Bi^(3+)掺杂能够有效地改善Cs_(3)DyCl_(6)的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镝基 掺杂 Sb^(3+)/Bi^(3)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3+)/Bi^(3+)掺杂对Cs_(2)ADyCl_(6)(A=Li,Na,K)发光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周宇 王有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431,共7页
A2B′BCl_(6)型双钙钛矿因其极强的空气稳定性和出色的光学特性而被应用于发光材料。以Cs^(+)作为A^(+),Dy^(3+)替代Pb^(2+),Cl^(-)作为卤素制备新的镝基钙钛矿纳米晶体Cs_(3)DyCl_(6),使用Li、Na、K离子替代式掺杂合成Cs_(2)ADyCl_(6)(... A2B′BCl_(6)型双钙钛矿因其极强的空气稳定性和出色的光学特性而被应用于发光材料。以Cs^(+)作为A^(+),Dy^(3+)替代Pb^(2+),Cl^(-)作为卤素制备新的镝基钙钛矿纳米晶体Cs_(3)DyCl_(6),使用Li、Na、K离子替代式掺杂合成Cs_(2)ADyCl_(6)(A=Li,Na,K)非铅体系钙钛矿材料,通过掺杂Sb^(3+)/Bi^(3+)作为激发剂实现了不同发光性能的调控。结果表明:Cs_(2)NaDyCl_(6)发射曲线更加平滑且在蓝光与黄光区域均可实现发射,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特性;通过Sb^(3+)/Bi^(3+)掺杂,双钙钛矿的光学特性得到显著提升,Na^(+)和Sb^(3+)的共同作用可以使钙钛矿材料发光产生蓝移,而Na^(+)与Bi^(3+)的共同作用则可以使其发光产生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掺杂 激发 发光性能 Sb^(3+)/Bi^(3+)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3+)掺杂的PLZT电光陶瓷的水热合成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何聚 宿杰 +1 位作者 王立群 余大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3-15,共3页
水热合成法制备Sb3+掺杂的PLZT电光陶瓷.用XRD、拉曼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发现,Sb3+含量的增加有助于PLZT的铁电相变及介电性能的改善,当Sb3+掺杂量(摩尔分数)为2.4%时,其介电性能最佳.
关键词 锆钛酸铅镧 水热合成 电光陶瓷 Sb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罗丹明酰胺杯芳烃-Sb^(3+)配合物探针对钙离子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娟 吴翀 +3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薛赛凤 陶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5-1309,共5页
合成了一种罗丹明B酰胺-氧杂杯芳烃衍生物1。在以Tris-HCl作为缓冲体系的乙腈溶液(pH7.0)中,化合物1本身无色且无荧光,加入Sb3+后,1的螺环结构打开,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再加入Ca2+则导致1-Sb3+配合物的荧光猝灭及红色消失... 合成了一种罗丹明B酰胺-氧杂杯芳烃衍生物1。在以Tris-HCl作为缓冲体系的乙腈溶液(pH7.0)中,化合物1本身无色且无荧光,加入Sb3+后,1的螺环结构打开,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再加入Ca2+则导致1-Sb3+配合物的荧光猝灭及红色消失。在此条件下,其他共存离子没有明显响应。因此1-Sb3+配合物可作为检测Ca2+的超分子荧光和比色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酰胺 芳烃 荧光及比色探针 Sb3+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O_3在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钴过程中的机理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忠诚 阎江峰 杨显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97-700,共4页
Co Sb H2 O系电位 pH图表明 ,在锌粉置换除钴过程中 ,锑与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从而提高了锌粉置换除钴的热力学推动力。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锑与镍和钴的存在形式相同 ,进一步说明钴与锑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而锌则以碱式... Co Sb H2 O系电位 pH图表明 ,在锌粉置换除钴过程中 ,锑与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从而提高了锌粉置换除钴的热力学推动力。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锑与镍和钴的存在形式相同 ,进一步说明钴与锑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而锌则以碱式硫酸锌、氧化锌和金属锌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O3 硫酸锌电解液 除钴 净化 炼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b_2O_3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宾杰 周静芳 +2 位作者 李亚东 吴志申 张治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Sb 2 O 3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hydrolyze reaction of SbCl 3 in water - ethanol solution,and were char - acterized by XRD and TEM.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reactive condition on particle size was also investi... Sb 2 O 3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hydrolyze reaction of SbCl 3 in water - ethanol solution,and were char - acterized by XRD and TEM.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reactive condition on particle size was also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When the sample modified by coupling agent was applied in formulation of plastic,th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flame retardancy was better than micron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锑 制备 无机阻燃剂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O_3阻燃超细粉的制备和阻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尹荔松 危韧勇 +1 位作者 周歧发 张进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12,共4页
用三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制备了 Sb2O3 阻燃微粉, 对其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 并采用热分析法及垂直燃烧法对其阻燃特性进行研究 .
关键词 SB2O3 阻燃微粉 阻燃特性 阻燃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红英 王国全 +1 位作者 张华 陈建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4,32,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以及先混炼再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纳米CaO3 及PP共聚物 (PPR) /SBS/纳米CaCO3 复合材料。通过SEM、TEM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CaCO3 粒子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 ,当CaCO3 粒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4%和 8... 采用熔融共混以及先混炼再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纳米CaO3 及PP共聚物 (PPR) /SBS/纳米CaCO3 复合材料。通过SEM、TEM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CaCO3 粒子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 ,当CaCO3 粒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4%和 8%时 ,两种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 5 18kJ/m2 和 5 9 14kJ/m2 ;CaCO3 粒子在体系中能够达到纳米级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 聚丙烯 研究 纳米CACO3 纳米级 碳酸钙 PP S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纳米Sb_2O_3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亚东 张华林 +2 位作者 马亿珠 李宾杰 吴志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别探讨了纳米Sb2O3和微米Sb2O3对ABS/PVC/PE C/Al(OH)3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b2O3的阻燃效果明显优于微米Sb2O3,当ABS、PVC、PE C、Al(O...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别探讨了纳米Sb2O3和微米Sb2O3对ABS/PVC/PE C/Al(OH)3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b2O3的阻燃效果明显优于微米Sb2O3,当ABS、PVC、PE C、Al(OH)3和纳米Sb2O3的配比为 100∶60∶9∶35∶4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 20. 0kJ/m2,拉伸强度为 34. 68MPa;维卡软化温度为 101. 2℃;氧指数为 33. 25%,水平燃烧达到Ⅰ级,垂直燃烧达到FV-0级;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O3 阻燃性能 纳米 PVC 垂直燃烧 缺口冲击强度 并用 PE MP 均匀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b_2O_3阻燃微粉的制备、阻燃机理及阻燃特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尹荔松 周歧发 张进修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64,共4页
用三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制备了 Sb2 O3阻燃微粉 ,对其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三氧化二锑 阻燃微粉 热分析法 垂直燃烧法 阻燃特性 阻燃剂 塑料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O_3添加剂对超电容器用电极材料——改性氮化钼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学良 赵东林 +1 位作者 尤亚华 鲁道荣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41期30-33,共4页
MoO3和Sb2 O3混合物与NH3通过程序升温反应制备电极材料 ,用XRD和SEM方法表征反应产物。SEM表明 ,电极成膜物质为纳米晶体。电化学方法证明 ,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 ,经Sb改性后的γ Mo2 N复合电极“准电容”的比容量提高... MoO3和Sb2 O3混合物与NH3通过程序升温反应制备电极材料 ,用XRD和SEM方法表征反应产物。SEM表明 ,电极成膜物质为纳米晶体。电化学方法证明 ,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 ,经Sb改性后的γ Mo2 N复合电极“准电容”的比容量提高近 1 6倍 ,在酸性电解液中有优良的电化学活性 ,循环伏安测试在 -0 4V之后极化程度小 ,电位下降趋势明显减缓 ,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O3 改性 成膜物质 钼电极 MoO3 添加剂 NH3 超电容器 电极材料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1/3)Sb_(2/3)对压电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静 陈文 徐庆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研究了 Pb(Mn1 /3Sb2 /3) y(Zn1 /3Nb2 /3) 0 .1 6 (Zr,Ti) 0 .84 - y O3(系压电陶瓷的主要特性 ,讨论了 (Mn1 /3Sb2 /3)取代量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材料的介电损耗 tanδ、介电常数 ε、机电耦合系数 kp 和机械品质因数 Qm,... 研究了 Pb(Mn1 /3Sb2 /3) y(Zn1 /3Nb2 /3) 0 .1 6 (Zr,Ti) 0 .84 - y O3(系压电陶瓷的主要特性 ,讨论了 (Mn1 /3Sb2 /3)取代量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材料的介电损耗 tanδ、介电常数 ε、机电耦合系数 kp 和机械品质因数 Qm,判断出 Mn1 /3Sb2 /3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1/3Sb2/3 压电陶瓷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的表面特性对PP/S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江华 王国全 +1 位作者 王文一 陈建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6-39,共4页
采用浸润速度法表征了 4种不同纳米CaCO3 粒子的表面特性 ,测定了这 4种不同纳米CaCO3 在乙醇中的浸润速度 ,并用这 4种纳米CaCO3 分别制备成聚丙烯 (PP) / (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 )共聚物 (SBS) /纳米CaCO3 复合材料。结果表明 ,用... 采用浸润速度法表征了 4种不同纳米CaCO3 粒子的表面特性 ,测定了这 4种不同纳米CaCO3 在乙醇中的浸润速度 ,并用这 4种纳米CaCO3 分别制备成聚丙烯 (PP) / (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 )共聚物 (SBS) /纳米CaCO3 复合材料。结果表明 ,用浸润速度较大的纳米CaCO3 所制PP/SBS/纳米Ca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 PP SBS 并用 表面特性 聚丙烯 共聚物 复合材料力学 力学性能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O_3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西昌 秦毅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42,共2页
介绍Sb2O3 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和工艺对Sb2O3 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改性剂用量增加,接触角增大,在用量比达0-4 ~0-06 % 时,效果最好,在改性剂用量比为0-06 % ,反应温度90 ℃时... 介绍Sb2O3 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和工艺对Sb2O3 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改性剂用量增加,接触角增大,在用量比达0-4 ~0-06 % 时,效果最好,在改性剂用量比为0-06 % ,反应温度90 ℃时,在10 min 以下,改变最明显;接触角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在80 ~100 ℃间最明显。改性Sb2O3 使加有Sb2O3 的PVC 的断裂伸长率比加未改性Sb2O3 的PVC 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阻燃 聚氯乙烯 三氧化二锑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培峰 李世为 +1 位作者 张展铭 杨宗昊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5,共9页
为改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充分发挥出SBS应有的改性效果,进一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选择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ut... 为改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充分发挥出SBS应有的改性效果,进一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选择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utiple Stress Creep Recovery Test, MSCR)、弯曲蠕变劲度试验(Bending Beam Rheometer Test, BBR)和温度扫描试验(Temperature Scanning Test, TS)分析不同掺量的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高温流变性能、低温流变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掺量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效果,推荐纳米CaCO_(3)的合理掺量;通过离析试验对比分析SBS改性沥青与纳米复合改性沥青的相容性;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研究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_(3)能够改善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综合考虑性能影响效果,建议复合改性沥青中纳米CaCO_(3)的合理掺量为4%;纳米CaCO_(3)可以有效改善SBS与沥青的相容性;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加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略有提升。此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综合性能较好,更适合应用于我国南方炎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SBS 复合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AN-3螯合纤维富集分离微量Sb(Ⅲ)和Sb(Ⅴ)的ICP光谱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常希俊 罗兴寅 +2 位作者 詹光耀 苏致兴 孙国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建立了利用 PAN-3螯合纤维富集分离微量 Sb(Ⅱ)和 Sb(V)的 ICP-AES 分析法,研究了 PAN-3对 Sb(Ⅲ)和 Sb(Ⅴ)的定量富集酸度、洗脱酸度、富集介质用量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进行了低浓度 Sb(Ⅲ)和 Sb(Ⅴ)的富集、误差统计和样品分... 本文建立了利用 PAN-3螯合纤维富集分离微量 Sb(Ⅱ)和 Sb(V)的 ICP-AES 分析法,研究了 PAN-3对 Sb(Ⅲ)和 Sb(Ⅴ)的定量富集酸度、洗脱酸度、富集介质用量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进行了低浓度 Sb(Ⅲ)和 Sb(Ⅴ)的富集、误差统计和样品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SB 螯合纤维 富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