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dified one-step procedure for rapid RNA isolation from insect 被引量:4
1
作者 景天忠 王志英 +1 位作者 刘宽余 齐凤慧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A modified guanidinium isothiocyanate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total RNA from two forest insect species Clostera anastomosis and Saperda populnea. The integrity of RNA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methods of gel electrop... A modified guanidinium isothiocyanate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total RNA from two forest insect species Clostera anastomosis and Saperda populnea. The integrity of RNA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methods of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cDNA analysis. Typical A260/ A280 absorbance ratio of the total RNA was in range of 1.8 to 2.0. The size of double strand cDNAs obtained by RT-PCR was more than 2 kb, which indicated that intact mRNA was obtained. The fragments of β-actin and chitinase gene from the RNA of C. anastomosis were obtained by RT-PCR,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RNA could be used for other molecular operation. By this procedure, RNAs could b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by electrophoresis from at least 8 samples within 4 hour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was time- and cost-saving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isolation β-actin gene Clostera anastomosis saperda populn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天牛属2种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健 张晓军 +1 位作者 马丽滨 任炳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9,I0001-I0002,共9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青杨楔天牛和锈斑楔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表明:在2种楔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4类型8种感受器,包括3种刺形感受器、1种毛形感受器、3种锥形感受器和Bhm氏鬃毛。刺形感受器为镰刀状且带...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青杨楔天牛和锈斑楔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表明:在2种楔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4类型8种感受器,包括3种刺形感受器、1种毛形感受器、3种锥形感受器和Bhm氏鬃毛。刺形感受器为镰刀状且带有纵沟的刚毛结构,表面无孔;毛形感受器表面有纵沟,具有能自由活动的关节窝,表面无孔;锥形感受器与触角表面垂直,表面具有大量不规则分布的孔;Bhm氏鬃毛为直立的顶端较尖的结构。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及锥形感受器是较为常见的感受器类型,在其他天牛触角上也有发现;但本研究未发现耳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及指形感受器等其他感受器类型。结合各种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显微结构对其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楔天牛 锈斑楔天牛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守慧 郑雅楠 +3 位作者 吕长利 赵伟浩 李威 李从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选取黑林1号杨树内10种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半人工饲料对青杨天牛幼虫进行饲喂,调查幼虫死亡率,同时测定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α-乙酸萘酯酶)和2种保护酶(SOD,CAT)的活力指标。结果表明:饲喂2.00,20.00mg·... 选取黑林1号杨树内10种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半人工饲料对青杨天牛幼虫进行饲喂,调查幼虫死亡率,同时测定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α-乙酸萘酯酶)和2种保护酶(SOD,CAT)的活力指标。结果表明:饲喂2.00,20.00mg·g-1的丁香酸,16.00mg·g-1的苯酚,8.00mg·g-1的肉桂酸,50.00mg·g-1的对羟基苯甲酸和4.00mg·g-1的绿原酸对青杨天牛幼虫的死亡有显著影响。经次生代谢物质饲喂后,幼虫体内保护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不同次生代谢物质对虫体CAT活性无显著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不显著,单宁饲喂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次生代谢物质 杨树 饲喂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人工林病虫鼠害的调查初报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大庄 李亮明 +2 位作者 唐晓琴 卢杰 索朗拉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3,共3页
对西藏南部主要人工林区的调查表明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杨干透翅蛾和危险性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等已经传入该区 ,多为从其他省份调入苗木所致。苹果绵蚜、梨锈病、藏鼠兔危害逐渐加重。针对该区实际情况 。
关键词 西藏 杨干透翅蛾 光肩星天牛 桑天牛 青杨天牛 白杨透翅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楔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志英 刘宽余 +3 位作者 李淳 杜文胜 邓立文 毛齐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0,共3页
该文对不同杨树品种间的抗性、不同林分的被害情况以及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的被害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黑杨、银中杨和小叶杨被害率较低,在青杨楔天牛幼虫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36... 该文对不同杨树品种间的抗性、不同林分的被害情况以及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的被害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黑杨、银中杨和小叶杨被害率较低,在青杨楔天牛幼虫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36%虫杀星乳油涂干或36%虫杀星点涂虫瘿,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5%,47.32%和87.53%。利用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原粉和大力士10倍液涂抹2 a生杨树主干,其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4.59%,78.52%和7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楔天牛 幼虫 抗性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相同生境不同发生年代的异地取样编制害虫生命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勇 刘贤谦 韩桂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本研究采用在相同生境不同发生年代的异地取样法,仅用一年时间,对一年一代的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ean L.)编制了7个单世代生命表,与用常规累积同种害虫生命表的方法相比缩短了时间,并与通过五年编制的5个单世代生命表比较,存活曲线相... 本研究采用在相同生境不同发生年代的异地取样法,仅用一年时间,对一年一代的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ean L.)编制了7个单世代生命表,与用常规累积同种害虫生命表的方法相比缩短了时间,并与通过五年编制的5个单世代生命表比较,存活曲线相同,关键因子一致,各致死因子死亡率的大小顺序也基本一致。说明这种累积生命表的方法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生命表 生态环境 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天牛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晓军 高长启 +1 位作者 孙守慧 宋丽文 《吉林林业科技》 2004年第6期35-38,共4页
本文通过对青杨天牛发育进度的观测和对青杨天牛其它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摸清了青杨天牛成虫羽化、卵孵化的规律及青杨天牛对不同杨树品种危害程度的差异,为青杨天牛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杨天牛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发育进度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营养与虫害——杨树不同栽培措施的抗虫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章义 苏西林 +1 位作者 刘曾三 苏秀廉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39-49,共11页
本文探讨了杨树与刺槐混交、间种绿肥、施土杂基肥和追施化肥等不同栽培措施后的抗害虫效应,并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后其抗性不同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混交或间种明显降低了青杨枝天牛和杨扇舟蛾的数量及对杨树的为害;(2)用混交林杨... 本文探讨了杨树与刺槐混交、间种绿肥、施土杂基肥和追施化肥等不同栽培措施后的抗害虫效应,并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后其抗性不同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混交或间种明显降低了青杨枝天牛和杨扇舟蛾的数量及对杨树的为害;(2)用混交林杨叶喂饲柳毒蛾或用间种绿肥的杨树叶喂饲杨扇舟蛾,幼虫生长不利,蛹及成虫的雌雄比、怀卵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3)混交和间种后的杨叶所含总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粗纤维、灰分及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总糖、碳氮比、游离胱氨酸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缺乏游离蛋氨酸和组氨酸。我们的资料表明,上述混交和间种措施提高了杨树对上述害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营养 虫害 杨树 栽培措施 抗虫效应 抗性 青杨枝天牛 杨扇舟蛾 间种混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杨树不同品种次生代谢产物季节变化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聪慧 张健 +3 位作者 谢振才 王建国 毛赫 赵直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4-20,共7页
根据青杨天牛的发生规律,在3月、6月、9月及12月对不同品种杨树木质部和韧皮部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杨树对青杨天牛的抗性差异显著,其抗性从强到弱的顺... 根据青杨天牛的发生规律,在3月、6月、9月及12月对不同品种杨树木质部和韧皮部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杨树对青杨天牛的抗性差异显著,其抗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白林3号杨、小青黑杨、群众杨、晚花杨、黄快杨;在幼虫危害期(6月),各品种杨树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单宁、总酚及黄酮含量均高于幼虫越冬末期(3月),表明杨树在与害虫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以抵御昆虫的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诱导 杨树品种 次生代谢产物 季节变化规律 青杨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利伟 李飞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28-30,共3页
青杨天牛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枝梢害虫之一,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为青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青杨天牛 生物学特性 寄主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城地区青杨天牛的为害及综合防治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晶 张志 +4 位作者 王秉喆 陈亚平 刘天牧 杜海波 王志远 《吉林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27-28,62,共3页
2004年,对吉林省白城地区杨树防护林青杨天牛的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受害率为14.490%。2005~2008年,选择5个空间距离相互不小于50 km的样地,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受害率由14.490%降至0.008%。
关键词 白城地区 青杨天牛 为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杨树品系还原糖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萍 付立红 +2 位作者 刘金明 王涛 张明杰 《天津农林科技》 CAS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迎春5号、1344、银中杨、小黑14和施×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韧皮部还原糖含量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木质部还原糖含量在健康和被害两种情况下的差异性都...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迎春5号、1344、银中杨、小黑14和施×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韧皮部还原糖含量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木质部还原糖含量在健康和被害两种情况下的差异性都显著(P<0.05)。被害韧皮部的还原糖含量与被害率有较强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杨树品种对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希文 李云臣 +1 位作者 闫敦梁 王丽敏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4期8-10,共3页
通过对3处发生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杨树评比试验林内共计32个杨树品种的2种天牛的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的调查,选择出相对抗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银中杨等杨树品种以及易受2种天牛危害的小黑杨等杨树品种。抗性杨树品种可作为目的树... 通过对3处发生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杨树评比试验林内共计32个杨树品种的2种天牛的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的调查,选择出相对抗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银中杨等杨树品种以及易受2种天牛危害的小黑杨等杨树品种。抗性杨树品种可作为目的树种,易受天牛危害树种可作为诱树进行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青杨虎天牛 杨树评比试验林 抗性树种 易受害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剪虫瘿除治青杨楔天牛技术要点
14
作者 孙景花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9-61,共3页
通过对青杨楔天牛生活史的观察和多处防治试验的总结 ,从选择适宜的作业林分和作业时间 ,正确识别有虫虫瘿和确定下剪部位 ,妥善处理剪下的虫瘿 ,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周边林等方面阐述了人工剪虫瘿除治青杨楔天牛技术要点 。
关键词 青杨楔天牛 人工剪虫瘿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试验 被引量:27
15
作者 皮忠庆 王福维 +3 位作者 高立军 陈域横 戴万琢 包百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2,共3页
引进管氏肿腿蜂 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进行繁殖和释放试验 ,结果表明 :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 Saperda populnea L.效果可达 64.5 % 。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青杨天牛 防治 杨树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楔天牛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娥 李成德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2期70-72,共3页
青杨楔天牛是一种危害杨柳科植物的重要蛀干性害虫,在我国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从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定殖和扩散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度等几个方面对青杨... 青杨楔天牛是一种危害杨柳科植物的重要蛀干性害虫,在我国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从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定殖和扩散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度等几个方面对青杨楔天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综合评价:青杨楔天牛为我国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楔天牛 危险性分析 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药剂防治青杨天牛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立军 李晓颖 +3 位作者 程彬 戴万琢 张志军 高忠喜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对青杨天牛成虫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 ,确定了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成虫出孔盛期 ,即5℃以上积温达 339 4日度 ;利用浓度为 1∶4 0 0的 4 0 %氧化乐果、 2 5 %敌杀死、 5 0 %敌敌畏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9 6 %、 6 ... 本文对青杨天牛成虫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 ,确定了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成虫出孔盛期 ,即5℃以上积温达 339 4日度 ;利用浓度为 1∶4 0 0的 4 0 %氧化乐果、 2 5 %敌杀死、 5 0 %敌敌畏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9 6 %、 6 1 1%、 6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化学防治 杨树害虫 成虫出孔盛期 杀虫剂 虫口减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青杨楔天牛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裴勇强 谢星 +1 位作者 李晓灿 宇佳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2期45-48,共4页
为筛选有效防治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 L.)虫害的药剂及方法,采用点滴法与点涂虫瘿法测定了6种农药对其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活性最高的是氯氰菊酯,采用点滴法和点涂虫瘿法处理后其LC50分别为0.002 55 mg.L-1和0.024 76 mg.L-1;... 为筛选有效防治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 L.)虫害的药剂及方法,采用点滴法与点涂虫瘿法测定了6种农药对其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活性最高的是氯氰菊酯,采用点滴法和点涂虫瘿法处理后其LC50分别为0.002 55 mg.L-1和0.024 76 mg.L-1;其次是甲氰聚酯,其LC50分别为0.005 51 mg.L-1和0.094 06 mg.L-1;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0.012 68 mg.L-1和0.061 56 mg.L-1;毒死蜱LC50分别为0.056 31 mg.L-1和0.084 31 mg.L-1;灭幼脲LC50分别为0.079 14 mg.L-1和0.100 00 mg.L-1;除虫脲LC50分别为0.260 00 mg.L-1和0.400 00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青杨楔天牛 LC50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天牛成虫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广威 李守花 +1 位作者 胡佰策 焉琪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35-37,共3页
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敌敌畏乳油、2.5%敌杀死乳油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400倍液药剂,对吉林省西部青杨天牛严重危害区洮南市黑水镇培育大苗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出孔活动时间为5月上旬,活动期19 d左右,... 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敌敌畏乳油、2.5%敌杀死乳油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400倍液药剂,对吉林省西部青杨天牛严重危害区洮南市黑水镇培育大苗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出孔活动时间为5月上旬,活动期19 d左右,是采取化学防治有利时机,防治时间为杨树叶片全展至开花盛期止;适合药剂为40%氧化乐果乳油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林间防治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和95.5%,有效期分别达到19 d和30 d以上,尤以后者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成虫 化学防治 防治时间 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天牛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鉴定
20
作者 王佳同 张健 +3 位作者 程彬 王寅亮 陈琪 任炳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111-113,121,共4页
[目的]鉴定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种类。[方法]根据青杨天牛触角总RNA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味觉基因进行鉴定,并采用RT-PCR技术测定味觉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共鉴定出... [目的]鉴定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种类。[方法]根据青杨天牛触角总RNA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味觉基因进行鉴定,并采用RT-PCR技术测定味觉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共鉴定出青杨天牛味觉受体基因11种,其中4种全长味觉受体基因(SpopGR1、SpopGR3、SpopGR4、SpopGR5)在青杨天牛雌雄触角均有表达,除SpopGR5,另外3个基因均在足表达,SpopGR1和SpopGR4在雌触角、雄触角、头、胸、腹、足和翅这7个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偏低。[结论]通过与果蝇味觉受体基因建树分析,推测SpopGR7、SpopGR9、SpopGR10可能属于苦味受体家族,行使对苦味的感知功能。该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加深对昆虫味觉感知系统的理解,为以后采用化学生态手段对青杨天牛进行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味觉受体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