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玢妤 俞跃 +9 位作者 何沛益 谢启晓 杨瑞滢 吴嘉睿 刘怡琳 林子然 赖威宇 许凌祎 刘鹏 洪华嫦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0-449,共10页
为缓解盐碱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探究双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本文以中蔬四号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剂,分别采用盆栽培养法和灌根法接种菌... 为缓解盐碱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探究双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本文以中蔬四号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剂,分别采用盆栽培养法和灌根法接种菌剂,通过盆栽实验,设置15(SA_(1)),75(SA_(2)),150mmol/L(SA_(3))盐碱溶液浓度,探明外施AMF与枯草芽孢杆菌对盐碱胁迫下供试番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AMF+枯草芽孢杆菌灭菌液(Gm)、AMF灭菌物+枯草芽孢杆菌(B)组对盐碱土壤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而双菌处理(Gm+B)组具有更强的治理效果.双菌处理下,株高较空白对照组(CK1)增长最为显著,提高了57.52%,较添加灭活菌液对照组(CK2)提高了58.04%.Gm+B组与对应浓度盐胁迫下CK1相比,土壤有机质最高上升47.15%,大于Gm、B组增幅,同时全氮(N),速效磷(P)和速效钾(K)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升38.85%(SA_(2)+Gm+B)、465.20%(SA_(1)+Gm+B)、和157.75%(SA_(3)+Gm+B).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于双菌处理下得到显著增强,分别提高了63.64%(SA_(2)+Gm+B)、209.63%(SA_(3)+Gm+B)和45.26%(SA_(3)+Gm+B).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目最大增长幅度为CK1的1.93倍(SA_(2)+Gm+B)、1.25倍(SA_(2)+Gm+B)和4.37倍(SA_(3)+Gm+B),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接种的两种生态功能菌群协同互作使盐碱土pH值和电导率降低,含水量显著增加.N、P、K含量呈上升趋势,提高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削弱盐碱土壤对酶活性的损害程度,促进植物根茎发育.因此,丛枝菌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体系具有对盐碱土壤微环境进行有效生态恢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枯草芽孢杆菌 盐碱胁迫 土壤微生态 修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脱硫石膏混合施用对滨海盐碱土改良和N_(2)O减排效果评估
2
作者 陈子彦 杨荣荣 +2 位作者 吴仪 侯立军 梁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6,共1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施用比例,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定量评估了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混合添加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生物炭和脱硫石膏单独添加...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施用比例,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定量评估了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混合添加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生物炭和脱硫石膏单独添加处理,两者混合施用后,土壤碱化度(ESP)显著下降,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混合施用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下降了约127.7%(N_(2)O由排放状态转为吸收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混合施用显著提升了土壤硝化、反硝化潜力及N_(2)O的还原消耗,因此有效减少了土壤N_(2)O排放.研究结果为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发展以及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生物炭 脱硫石膏 氧化亚氮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环渤海旱碱区玉米秸秆条带还田-冬小麦条带种植技术的田间效应
3
作者 刘毅 王金涛 巨兆强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了探索河北省环渤海旱碱地区小麦增产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技术模式,以常规种植技术为对照(CK),研究了玉米秸秆条带还田-冬小麦条带种植技术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田间效应,以及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条带种植的小麦... 为了探索河北省环渤海旱碱地区小麦增产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技术模式,以常规种植技术为对照(CK),研究了玉米秸秆条带还田-冬小麦条带种植技术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田间效应,以及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条带种植的小麦株高显著>CK,穗长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0~9.6%和5.4%~21.3%,地上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0.1%~18.4%和9.6%~25.0%;孕穗期净光合速率提高幅度可达27.0%;0~40cm土层含水量增加了2.1%~29.0%,水分利用率提高。玉米秸秆条带还田-冬小麦条带种植技术既能提升干旱盐碱区粮食增产能力,又能达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的目的,可为盐碱障碍耕地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盐碱区 秸秆条带还田 土壤含水量 冬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洗除氯-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新疆盐碱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4
作者 余蕾 张朝青 +2 位作者 张小毅 邢雁 时天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4,共8页
针对新疆盐碱地土壤样品中氯含量高,直接使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时有机质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探究了氯离子对有机质测定的影响,提出先水洗除氯再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的方法。此外,采用离子色谱仪和总有机碳测定仪分别测定了水洗后上... 针对新疆盐碱地土壤样品中氯含量高,直接使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时有机质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探究了氯离子对有机质测定的影响,提出先水洗除氯再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的方法。此外,采用离子色谱仪和总有机碳测定仪分别测定了水洗后上清液中氯离子和水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并比较了水溶性氯校正系数扣除法的测定效果以及水溶性有机质对实际测定的影响。样品经风干、过筛后,称取0.100 0~0.500 0 g,加入约5 m L去离子水,于室温振荡3 min,离心3 min,上清液收集于25 m L容量瓶中,重复该过程1次,合并上清液,用水定容,用于水溶性有机质和水溶性氯含量的测定。将残渣于105℃烘2 h,加入10 m L含0.4 mol·L^(-1)重铬酸钾的50%(体积分数)硫酸溶液,摇匀后置于185℃可控温油浴锅中,沸腾5 min。冷却,将消煮液及土壤残渣转移至150 m L锥形瓶中,加入3滴含14.9 g·L^(-1)邻菲啰啉的10 g·L^(-1)硫酸亚铁铵溶液,用0.100 0 mol·L^(-1)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当溶液变至棕红色时停止滴定,计算非水溶性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水溶性氯质量分数不小于7.00 g·kg^(-1)时,存在氯干扰;水洗样品2次或采用水溶性氯校正系数扣除法均可消除不大于49.05 g·kg^(-1)水溶性氯产生的干扰;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占非水溶性有机质的不足5.0%,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由氯化钠和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59a组成的标准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不大于2.0%,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为-0.5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铬酸钾滴定法 氯离子干扰 水洗 有机质 盐碱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质-种植方式结合对银北灌区盐碱地水热盐状况的影响
5
作者 樊丽琴 王旭 +1 位作者 沈婧丽 李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9,共10页
探索宁夏银北灌区盐碱地玉米的节灌控盐栽培技术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区盐碱地作物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设置田间试验处理,包括半膜平播(HM)、垄覆白膜沟播(RWF)、垄覆白膜沟播+沟间覆秸秆(RWFM)、垄覆黑膜沟播(RBF)、垄覆黑膜沟播+沟间... 探索宁夏银北灌区盐碱地玉米的节灌控盐栽培技术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区盐碱地作物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设置田间试验处理,包括半膜平播(HM)、垄覆白膜沟播(RWF)、垄覆白膜沟播+沟间覆秸秆(RWFM)、垄覆黑膜沟播(RBF)、垄覆黑膜沟播+沟间覆秸秆(RBFM)5种玉米种植方式和黄河水、低矿化度退水、高矿化度退水3种灌溉水质,退水为微咸水,研究了玉米种植方式结合灌溉水质对玉米田土壤水热盐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退水灌溉下,耕层土壤温度表现为“半膜平播”高于“垄膜沟播”种植方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半膜平播”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温度呈增加趋势,“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温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秸秆覆盖措施降低了耕层土壤温度。(2)“半膜平播”种植方式下,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湿度呈增加趋势,“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湿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垄膜沟播”种植方式缓解了10 cm深度土壤湿度的急剧变化,结合沟间覆秸秆措施,这种缓解效应更明显。(3)黄河水灌溉下采取“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农田退水灌溉下采取“垄覆黑膜沟播+沟间覆秸秆”种植方式在控制0~20 cm土层盐分增加方面效果较好,“低矿化度退水灌溉+垄覆黑膜沟播+秸秆覆盖”处理还有利于降低40~80 cm土层土壤盐分。在银北灌区,黄河水灌溉下采取“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农田退水灌溉下采取“垄覆黑膜沟播+秸秆覆盖”种植方式可优化土壤水热环境,并可有效控制0~20 cm土层盐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北灌区 盐碱地 灌溉水质 玉米种植方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疆核桃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祺 周荣飞 +4 位作者 李宝鑫 张俊佩 张强 裴东 白永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核桃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筛选影响叶片养分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为新疆核桃园土壤养分资源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核桃主栽区的10年生‘温185’核桃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完...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核桃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筛选影响叶片养分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为新疆核桃园土壤养分资源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核桃主栽区的10年生‘温185’核桃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主要的化肥施用类型(磷酸氢二铵和硫酸钾,YD)为对照,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矿源黄腐酸钾和中量元素水溶肥,YZ)对核桃园土壤化学特性和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与YD施肥措施相比,YZ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盐离子含量,提高了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但具有季节性差异。其中,5月,YZ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NO_(3)^(-)-N(460.22%)、AK(46.46%)和叶片N(12.16%)、K(17.46%)、Zn(21.88%)元素含量;7月,YZ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2.21%)、EC(27.25%)、Cl^(-)-S(23.37%)、NH_(4)^(+)-N(61.09%)、AP(30.03%)、Na^(+)(13.24%)和叶片Cl^(-)-L(15.94%)元素含量(p<0.05),相反,显著提高了叶片N(4.16%)、P(13.25%)、Ca(20.73%)、Mg(44.04%)、Na(66.67%)、Fe(24.62%)、Mn(52.47%)、B(31.85%)元素含量(p<0.05);9月,YZ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EC(20.45%)、NH_(4)^(+)-N(37.31%)、AP(21.74%)、Na^(+)(11.36%)含量(p<0.05),相反,显著提高了OM(22.17%)、NO_(3)^(-)-N(59.09%)、AK(56.47%)含量(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Na+和Cl^(-)-S是新疆核桃园中影响核桃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重要土壤化学因子,增施有机肥并且降低土壤pH,有利于叶片N、P、K、Na、Fe、Zn元素的积累。[结论]YD处理提高了土壤EC、Na^(+)、Cl^(-)-S、NH_(4)^(+)-N等盐离子含量,长期施用可能会加剧新疆核桃园的土壤盐渍化水平;YZ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pH、Na^(+)、EC、NH_(4)^(+)-N等盐离子含量,提高了叶片N、P、K、Fe等矿质元素含量,建议在新疆核桃主栽区核桃园,7月之前可通过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土壤盐渍化水平来减轻盐碱危害,同时平衡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而应尽量避免长期单一施用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园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化学特性 叶片矿质营养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壤水溶性Cl^(-)、NO_(3)^(-)、SO_(4)^(2-)离子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令娥 晋琪 +5 位作者 李寒 孙子怡 张宇航 郑磊 马常宝 汪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278,共10页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例5∶1,振荡时间为3 min,浸提液离心后过0.45μm滤膜,待测液Cl^(-)、NO_(3)^(-)、SO_(4)^(2-)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3种离子线性范围均为0.2~20 mg/L;方法检出限Cl^(-)为0.18 mg/kg,NO_(3)^(-)为0.12 mg/kg,SO_(4)^(2-)为0.38 mg/kg。3种离子6次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5%;加标回收率90.6%~104%;11种不同地点的盐碱土土壤水溶性盐浸提液中Cl^(-)、NO_(3)^(-)、SO_(4)^(2-)的测定结果分别与电位滴定法、连续流动分析仪法、硫酸钡质量法测定数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能满足盐碱土土壤水溶性Cl^(-)、NO_(3)^(-)和SO_(4)^(2-)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 盐碱土 水溶性Cl^(-) 水溶性NO_(3)^(-) 水溶性SO_(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吕航 赵月 +3 位作者 龚绪龙 万佳俊 郭慧 许书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3,共19页
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滨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缺,改良利用滨海盐碱地的需求日益迫切,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然而,现有针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综述研究多以物理、化学等基于学... 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滨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缺,改良利用滨海盐碱地的需求日益迫切,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然而,现有针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综述研究多以物理、化学等基于学科的分类方式划分改良技术,难以指导实际工程中改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因此,文章旨在系统梳理现有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总结更易于实践的技术分类方式,以指导实际工程应用。文章通过系统收集和筛选我国滨海盐碱地改良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对比和总结不同改良技术的优劣性及适用范围,依据其调控改良目标进行技术分类,并选取不同条件下高效改良方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滨海盐碱地主要成因为成土盐分高、土壤理化性质差、毛细返盐作用强;(2)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可根据调控改良目标划分为淋滤除盐技术、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技术、抑制返盐技术、生物改良技术四类;(3)淋滤除盐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技术在滨海地区应用最广泛,抑制返盐技术多用于高盐地区,生物改良技术应根据盐分水平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在轻度盐碱化土壤中,适宜种植耐盐作物从而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基于对改良技术的总结分析,文章提出了滨海盐碱地针对性改良技术体系构建、滨海盐碱土改良过程中水资源的高效与安全利用、加强多学科交叉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法研究及滨海盐碱地改良的长效性管理等研究方向,以期为滨海盐碱地的高效治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土壤盐碱化 脱盐技术 改良策略 水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根际喜盐芽孢杆菌Bachu 85的分离及耐盐促生功能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振普 贾俊卿 +3 位作者 王秋云 代金平 苏萍 张小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4,共11页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耐盐碱促生功能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为耐盐碱促生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究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新疆喀什地区盐碱地野生植物柽柳的根际土,利用高盐高碱培养基分离、筛选耐盐碱细菌,并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耐盐碱促生功能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为耐盐碱促生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究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新疆喀什地区盐碱地野生植物柽柳的根际土,利用高盐高碱培养基分离、筛选耐盐碱细菌,并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序得到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经MEGA7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以生化测定管分析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利用不同Na Cl质量浓度(0~200 g·L^(-1))、不同pH值(7.0~13.0)的培养基,考察目标菌株的盐碱耐受性;采用功能鉴定培养基测定目标菌株的解有机磷、固氮、产吲哚乙酸和铁载体等促生特性;通过培养皿促生试验分析目标菌株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用盆栽试验分析目标菌株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经分离得到一株耐盐碱促生效果好的菌株,经鉴定为喜盐芽孢杆菌属,将其命名为Halobacillus dabanensis sp.Bachu 85。菌株Bachu85的Na Cl质量浓度耐受范围为0~200 g·L^(-1),p H值耐受范围为7.0~11.0。菌株Bachu 85具有解有机磷、固氮、产吲哚乙酸(产量高达75.65 mg·L^(-1))、产铁载体和过氧化氢酶的能力。在p H值5.8+0 mmol·L^(-1)Na HCO_(3)+0 mmol·L^(-1)Na Cl及无盐胁迫的条件下,接种菌株Bachu 85使拟南芥的根长、鲜质量、叶片数和侧根数分别增加161.67%、342.54%、62.03%和326.55%。在盐碱胁迫下,拟南芥在MS培养基上几乎不生长,而菌株Bachu 85能显著增加拟南芥的根长、鲜质量和叶片数。在15 g·kg^(-1)盐碱胁迫条件下,菌株Bachu 85使玉米的鲜质量、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54.22%、11.18%和6.30%;在30 g·kg^(-1)盐碱胁迫条件下,使玉米的鲜质量、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28.79%、16.12%和26.18%。【结论】喜盐芽孢杆菌Bachu 85具有良好的耐盐碱能力,并能在盐碱胁迫条件下促进植物的生长,可用于盐碱地改良和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根际细菌 喜盐芽孢杆菌 柽柳 盐碱地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壤滴水-蒸发过程中的水盐运移特征
10
作者 阿孜古丽·塔依尔 祁通 +4 位作者 徐万里 黄建 孟阿静 阿迪来·乌甫 付彦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2-1284,共13页
为探讨单次灌水后土壤蒸发过程中水分、盐分及离子的变化规律,分析表层土壤蒸发返盐规律及盐分与蒸发时间的函数关系,本研究通过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对砂土、黏土、壤土分别进行覆膜和不覆膜处理,探究灌水后土壤在蒸发过程中的水盐及离子... 为探讨单次灌水后土壤蒸发过程中水分、盐分及离子的变化规律,分析表层土壤蒸发返盐规律及盐分与蒸发时间的函数关系,本研究通过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对砂土、黏土、壤土分别进行覆膜和不覆膜处理,探究灌水后土壤在蒸发过程中的水盐及离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蒸发过程中,表层土壤中总盐及Cl^(-)、SO_(4)^(2-)、Ca^(2+)、Mg^(2+)、K^(+)、Na^(+)含量上升,覆膜处理上升幅度低于不覆膜处理。其中总盐分、Na^(+)、Cl^(-)、SO_(4)^(2-)含量上升较显著,且在砂土中含量最高,黏土中最低。蒸发过程中,砂土总盐日均浓度变化率最大,为0.48 g·kg^(-1)·d-1,黏土最小,为0.11 g·kg^(-1)·d^(-1)。在离子方面,不同质地土壤中Na+和Cl-日均浓度变化率较大,覆膜和不覆膜处理下其向上层运移规律与总盐基本一致。不同质地土壤表层盐分浓度与土壤蒸发时间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灌溉后的土壤在蒸发过程中,覆膜可抑制水分散失,降低盐分表聚。随着时间推移,盐离子随水分蒸发在土壤表层积累,不同质地土壤中Na^(+)、Cl^(-)表聚量较大,Na^(+)直接影响表层土壤总盐含量的增加。总盐分、Na^(+)、Cl^(-)在砂土表层积累最多,在黏土中最少。该结果可为南疆盐碱耕地“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及防治次生盐渍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干播湿出 蒸发 水盐 离子 返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立洲 邢锦城 +7 位作者 乔干群 刘冲 张振华 郁凯 董静 朱小梅 陈环宇 王同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明确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裸地+免耕(CK),裸地+常规耕作15 cm深(T1),裸地+粉垄耕作30 cm深(T2),种植苕... 为了明确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裸地+免耕(CK),裸地+常规耕作15 cm深(T1),裸地+粉垄耕作30 cm深(T2),种植苕子并离田+常规耕作15 cm深(T3),种植苕子并还田+常规耕作翻压15 cm深(T4),种植苕子并还田+粉垄耕作30 cm深(T5)。通过采集种植一季玉米后0~2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性状,分析了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植绿肥并翻压可显著促进盐碱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有机碳组成。与CK相比,T5处理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达到32.9%;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2.000 mm、0.251~2.0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提高,而0.050~0.250 mm、<0.05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降低。T5处理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由此可见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以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因此,该耕作方式在滨海盐碱地上推广应用,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从而达到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碳封存,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耕地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绿肥粉垄耕作耦合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苏打盐碱地土壤分层信息获取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向明 富美玲 +5 位作者 陆海鹏 王明明 张于 马亮乾 彭伟 冉恩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7,共9页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探地雷达对不同盐碱程度的盐碱土进行野外探测,分别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Hilbert谱瞬时属性确定土壤分层时域位置,并采用扩展后的Dobson介电常数模型估算各层介电常数,从而获得土壤分层厚度信息,最后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与实地挖掘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含量对探地雷达信号的影响十分明显,大于7 ns时,电磁波幅值已很小。苏打盐碱土介电常数仍主要由实部决定,但介电常数虚部不能被忽略;2)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基于Hilbert谱瞬时属性两种方法均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耕层(Ap)时域位置,但由于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基于波形图像的方法无法识别耕层以下层次,而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除个别过渡层外,可准确识别60 cm内绝大多数土壤层次;3)除个别过渡层外,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获得的土层厚度绝对误差基本在5 cm以内,相对误差在15%以内,基本能满足盐碱地野外探测需求。Hilbert谱瞬时相位对盐碱地探地雷达信号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有助于客观识别土壤分层时域位置,该研究可为快速、无损获取盐渍化土壤层次信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土壤分层 土壤介电常数 希尔伯特变换 苏打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钾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盐碱土调理的应用
13
作者 刘小培 李中贤 +6 位作者 王俊伟 董学亮 宋跃 靳瑞文 张奇 王冰磊 余学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黄腐酸钾(HA)、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黄腐酸钾接枝丙烯酸。对其进行了FTIR、HPLC、GPC-MALLS表征和盐碱土调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共聚物制备成功,残余单... 以黄腐酸钾(HA)、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黄腐酸钾接枝丙烯酸。对其进行了FTIR、HPLC、GPC-MALLS表征和盐碱土调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共聚物制备成功,残余单体含量0.11%,重均分子量4236,数均分子量2267,分散系数PDI 1.869,适合用作土壤调理剂;②调理剂能提升棉花种子发芽率,不同浓度调理剂使发芽率从45%提高到60%~90%,以每公斤土壤施用0.26 g调理剂效果最佳,调理剂亦能增加棉花幼苗生物量,尤其对根长影响较大,更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促进生长发育;③调理剂能显著降低盐碱土壤pH值及盐含量,土壤颗粒之间开始团聚、土壤表面变得粗糙,颗粒间孔隙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钾 丙烯酸 接枝共聚物 盐碱土 棉花 种子萌发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干缩裂隙动态演化特征与盐分非均匀分布规律分析
14
作者 翟亚明 胡舒璇 +4 位作者 冯根祥 王策 黄明逸 赵涛 王浩轩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2-559,共8页
盐碱土表层常伴随复杂的干缩裂隙网络结构,探究盐碱土干缩裂隙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过程中的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对于科学制定盐碱土盐分淋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土格开展盐碱土干缩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及盐分淋溶试验,设置3种初始土壤含... 盐碱土表层常伴随复杂的干缩裂隙网络结构,探究盐碱土干缩裂隙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过程中的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对于科学制定盐碱土盐分淋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土格开展盐碱土干缩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及盐分淋溶试验,设置3种初始土壤含盐量2 g/kg(S1)、5 g/kg(S2)和8 g/kg(S3),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形态学算法获取土壤裂隙几何形态参数和连通性指数,分析不同初始含盐量土壤在脱湿-吸湿过程中的干缩裂隙演化特征,并同步监测裂隙演化下的土壤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干缩开裂(脱湿)过程中,土壤初始含盐量越大,土壤裂隙面积率、平均宽度、长度密度、连通性指数均相应增大,且裂隙面积率、平均宽度在单个干湿循环内形成“∞”环形状。同时,土壤盐分逐渐向裂隙附近区域迁移,最终形成裂隙网格边缘含盐量高、网格内部低的非均匀分布规律。土壤干缩开裂过程中,S1、S2、S3处理土壤内部含盐量变异系数随着土壤含水率降低而逐渐升高,且在裂隙发育稳定后(土壤含水率为5%左右)分别达到0.235、0.247和0.251;在土壤盐分淋洗(吸湿)过程中,S3处理土壤裂隙面积率较S2和S1处理提高8.565、4.208个百分点,其土壤脱盐率相应增加20.4%、67.3%。总体上,土壤初始含盐量越高,土壤淋洗脱盐率越大,S3、S2、S1处理最终土壤脱盐率分别为54.2%、45.0%和32.4%(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土壤裂隙 盐分分布 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5
作者 李凤霞 宋逸民 +7 位作者 王长军 沈靖丽 孙娇 张永宏 刘金龙 韩千 刘丽丹 黄业芸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1-9,43,共10页
微生物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内外盐碱地微生物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优化微生物促生技术,并推动盐碱地土壤的可持续、高效改良和安全利用。基于CNKI和WOS核心数据库,采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对盐碱地微... 微生物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内外盐碱地微生物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优化微生物促生技术,并推动盐碱地土壤的可持续、高效改良和安全利用。基于CNKI和WOS核心数据库,采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对盐碱地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与学科分布、发文作者、关键词及主要研究热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盐碱地微生物研究起步晚、发展快;(2)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较为紧密,文献高产学者引领了本学术团体的发展,并推动了技术和产品在实践领域的应用;(3)国内外的研究主题存在明显差异,国内研究侧重技术,国外研究侧重于基础及机理研究。基于以上发现,未来长效、安全的盐碱地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增效等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微生物 文献计量分析 Web of Scien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修复剂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翰霖 赵智明 +6 位作者 冉文婷 贾爱平 施文艺 李邦耀 张铃雅 金徽 康馨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18-23,共6页
为进一步探索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本研究以‘西蒙XM1618’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统一基施化肥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施用量梯度的土壤修复剂(CK,化肥;T1,化肥+150 kg/hm^(2)土壤修复剂;T2,化肥+300 kg/hm^(2)土壤修复... 为进一步探索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本研究以‘西蒙XM1618’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统一基施化肥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施用量梯度的土壤修复剂(CK,化肥;T1,化肥+150 kg/hm^(2)土壤修复剂;T2,化肥+300 kg/hm^(2)土壤修复剂;T3,化肥+450 kg/hm^(2)土壤修复剂;T4,化肥+600 kg/hm^(2)土壤修复剂),对玉米生长发育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发育方面,T4处理的株高相对生长率、茎粗相对生长率最高,分别较CK高25.47%、51.43%;叶绿素含量方面,整个生育期,T3、T4处理均明显提高了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方面,T2、T3、T4处理的土壤pH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CK;T4的土壤有机质(14.3 g/kg)、全氮(92 g/kg)、速效氮(197 mg/kg)、有效磷(71 mg/kg)及速效钾(222 mg/kg)含量均明显高于CK,分别提高17.21%、16.46%、149.37%、36.54%、96.46%;产量及经济效益方面,随着土壤修复剂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有所增加,以T4处理的产量(11 400 kg/hm^(2))最高,较CK增产23.69%;主成分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最终综合排名较优的是T4处理。综合考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和收益,建议在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种植玉米时施入600 kg/hm^(2)的土壤修复剂,可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环境,提升玉米产量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剂 盐碱地 玉米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17
作者 王长军 李凤霞 吴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以盐碱荒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生长5~7 a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 以盐碱荒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生长5~7 a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2、3、6 a的苜蓿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盐碱荒地相比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7 a的土壤缓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生长年限为2、3、4、6 a的相比显著提高。因此,当地通过种植苜蓿改良盐碱地以持续生长7 a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苜蓿 生长年限 土壤有机碳 组分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对宁夏中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子森 周童晖 +4 位作者 苏德伟 谢晶 刘斌 林占熺 林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探究种植巨菌草后中度盐碱地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利用巨菌草改良宁夏中度盐碱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土壤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种植巨菌草后,... 【目的】探究种植巨菌草后中度盐碱地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利用巨菌草改良宁夏中度盐碱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土壤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种植巨菌草后,土壤容重下降8.96%,含盐量下降71.90%,有机质含量上升35.25%,碱解氮含量下降56.20%,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上升81.97%和2.51%,改良后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上升16.87%和6.14%,种植巨菌草后土壤真菌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群落结构方面,种植巨菌草增加了绿弯菌门、粘菌门、疣微菌门、担子菌门、霉菌门、芽枝霉门、毛霉门、油壶菌门和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微生物群落OTU数上,种植巨菌草后细菌OTU数比CK增加了0.74%,真菌OTU数比CK减少了42.24%。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差异分析表明,试验组和CK之间细菌和真菌门的类别差异较大。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土壤碱性酶活性、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盐质量分数是引起种植巨菌草后根际土壤环境改变的主要因子。【结论】种植巨菌草可以提高中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中度盐碱地 土壤酶活性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盐碱地垦殖对土壤盐度和肥力影响的长期观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伟歌 彭懿 +3 位作者 张少民 刘盛林 白灯沙·买买提艾力 冯固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80,共12页
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内陆干旱区盐碱地垦殖后理化性状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土壤盐分和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新疆硫酸盐灰漠土为对象,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开展研究。在新疆玛纳斯县选择了始于1996年的不同年份开荒... 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内陆干旱区盐碱地垦殖后理化性状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土壤盐分和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新疆硫酸盐灰漠土为对象,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开展研究。在新疆玛纳斯县选择了始于1996年的不同年份开荒样地,于2010—2020年间开展了四次定位调查,定点监测了垦荒后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度和肥力性状指标的动态变化,比较了不同种植年限样地的差别。主要结果如下:荒地开垦植棉后耕层(0~20 cm)土壤盐分显著降低,垦种6~10年后达到轻度盐渍化水平,各地块的盐分含量平均下降至3.71 g·kg^(-1),年均下降速率为1.41 g·kg^(-1)·a^(-1),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垦种11~25年),耕层土壤盐分基本维持在2.1 g·kg^(-1),达到非盐化水平。不同开垦年限地块的土壤pH在垦种后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随着开垦年限增加(垦种11~25年),土壤pH维持在8.2~8.5之间。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垦种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磷素肥力明显提升,垦种11~25年后平均有效磷水平在13~20 mg·kg^(-1)之间。不同垦种年份土壤有效磷变化速率不同,近年开垦地块土壤有效磷上升幅度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垦种6~10年开始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垦种1~5年显著降低,垦种6~10年开始缓慢增加,垦种11~16年能够增加至初始水平,然后维持稳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在垦种6~15年处于显著增加阶段,垦种16~25年基本维持稳定。综上,盐化灰漠土荒地开垦后采用膜下滴灌模式种植棉花25年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度并将耕层盐分含量控制在轻度盐渍化水平以下,荒地开垦后需要6~10年时间可变为良田。本研究可为内陆干旱区盐碱地节水种植对土壤剖面盐分含量控制和肥力培育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灰漠土 种植年限 滴灌 土壤肥力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宏伟 吴小宾 +4 位作者 王奥宇 郑福丽 陈晓影 谭德水 刘兆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FA,水基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B(CRFB,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控释氮肥C(CRFC,腐植酸型尿素),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处理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OPT、CRFA、CRFB和CRFC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9%、17.6%、29.6%和17.2%;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提高18.6%、121.9%、175.4%和144.6%;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74.4%、95.1%、172.0%和115.6%;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总量分别显著降低4.9%、7.2%、9.5%和9.1%。与FP处理相比,CRFA、CRFB和CRFC处理的>2 mm和0.5~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比例分别显著提高166.2%、133.8%、90.0%和40.3%、34.3%、62.7%;<0.053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78.4%、73.8%、52.5%。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可改善轻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本试验条件下以CRFB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和小麦产量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小麦 控释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