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by magnesium hydroxide slurry in a bubble column reactor 被引量:6
1
作者 XIE Peng-fei LI Li-qing +1 位作者 HE Zhi-cheng SU Chang-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92-1606,共15页
Magnesium hydroxide(Mg(OH)2)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solvent for CO2 removal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 and biomass gas.The chemistry action and mass to transfer mechanism of CO2-H2O-Mg(OH)2 system in a slurr... Magnesium hydroxide(Mg(OH)2)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solvent for CO2 removal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 and biomass gas.The chemistry action and mass to transfer mechanism of CO2-H2O-Mg(OH)2 system in a slurry bubble column reactor was described,and a reliable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developed.The overal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surface area per unit volume were obtained using experimental approach and simulation with software assist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of CO2 absorbed by Mg(OH)2 slurry is mainly liquid-controlled,and slurry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are main contributory factors of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liquid sid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High concentration of CO2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its absorption because it leads to the fast deposition of MgCO3·3H2O crystals on the surfaces of unreacted Mg(OH)2 particles,reduc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magnesium hydroxide.Meanwhile,high CO3^2– ion concentration limits the dissolution of MgCO3 to absorb CO2 continually.Concentration of 0.05 mol/L Mg(OH)2,15%vol CO2 gas and operation temperature at 35℃are recommended for this CO2 captur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CO2 capture magnesium hydroxide bubble colu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丙烷脱氢装置大型管道高频振动特性分析
2
作者 贺佳 梁浩华 +3 位作者 张国华 杨玉强 胡美妃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大型石化管道服役期间,受复杂工作环境影响,可能发生高频剧烈振动,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对此类振动现象开展相关研究。以某丙烷脱氢装置的大型管道为对象,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管道振动特性,并利用... 大型石化管道服役期间,受复杂工作环境影响,可能发生高频剧烈振动,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对此类振动现象开展相关研究。以某丙烷脱氢装置的大型管道为对象,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管道振动特性,并利用传递矩阵法,获取了管道内部不同工况下的气柱固有频率。研究发现:管道振动的加速度幅值大、位移幅值小,振动频率较高,且卓越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即倍频现象,如26 Hz和52 Hz;气柱固有频率与管道固有频率接近,结合压缩机的激励频率,引发了管道的共振现象。该研究采用的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分析丙烷脱氢装置大型管道的振动特性,探求管道振动的原因,并为类似管道的性能评估和减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振动 倍频现象 气柱固有频率 传递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精准控温型液相色谱柱温箱的设计与评价
3
作者 任兴发 邵锋伟 +5 位作者 吴勇 廖信明 王卓 周林娟 何旭鸿 张维冰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作为诸多领域的关键分析手段,提升其分离效率、稳定性和普适性是研究重点。在该技术手段中,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固定相的种类以及色谱柱的尺寸等显著影响分离效果,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温度对分离效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作为诸多领域的关键分析手段,提升其分离效率、稳定性和普适性是研究重点。在该技术手段中,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固定相的种类以及色谱柱的尺寸等显著影响分离效果,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温度对分离效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通常采用柱温箱进行温度控制,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可提升色谱分离性能、缩短分析时间、确保分析结果的重复性。本文创新性地改进了柱温箱的结构,通过融合多种先进温度控制算法,实现了高精度、宽范围(4~90℃)的连续升降温控制,为色谱分析方法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此改进摒弃了复杂的硬件系统,仅通过软件优化即达成了高度稳定的控温效果,控温精度提升至±0.1℃。此外,通过优化保温结构与采用环保隔热材料,也增强了控温精细化能力;对于热源热传导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柱温箱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改进显著提高了色谱分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高效色谱分析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控温 算法 传热原理 液相色谱 柱温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olumn enhanced boiling structure and its ramification
4
作者 汤勇 陆龙生 +1 位作者 袁冬 苏达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222-227,共6页
Enhanced boiling experiments of two different enhanced structures were carried out in a thermosyphon loop evaporator chamber. One was micro-columns array structure (MCAS), which was fabricated on copper plate surface ... Enhanced boiling experiments of two different enhanced structures were carried out in a thermosyphon loop evaporator chamber. One was micro-columns array structure (MCAS), which was fabricated on copper plate surface with interaction high speed wire electrode discharge machining (HS-WEDM). The other was the ramification of MCAS, named micro-column-array and sintered-copper compound structure (MSCS), which was fabricated with sintered method on micro-column array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wall superheat and critical heat flux (CHF),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MCAS and MSCS can enhance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enhanc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ability of MSCS is changed obviously while the porosity of the sintered copper layer is 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BOILING micro-column STRUCTUR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毫米气泡和常规尺寸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与传质特性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怡洲 李成祥 +4 位作者 翟霖晓 刘束玉 石孝刚 高金森 蓝兴英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10,F0004,共15页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亚毫米气泡鼓泡塔与常规鼓泡塔在流动和传质特性上的区别,并建立了适用于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鼓泡塔,相同操作条件下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气泡尺寸分...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亚毫米气泡鼓泡塔与常规鼓泡塔在流动和传质特性上的区别,并建立了适用于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鼓泡塔,相同操作条件下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气泡尺寸分布更窄,平均尺寸降至前者3%左右,气含率提高2倍以上,比表面积提高2个数量级。另外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中气液径向分布更均匀,轴向返混程度更小。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相界面积是强化传质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液相传质系数虽低于常规鼓泡塔,但依靠巨大的相界面积,其体积传质系数是常规鼓泡塔的10倍左右。针对大规模鼓泡塔反应器的模拟结果也表明,亚毫米气泡可使反应器达到更均匀的气含率分布,受初始气液分布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毫米气泡 鼓泡塔 气液两相流 传质 数值模拟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冶金领域脉冲萃取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真 陈杭 于建国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64,共15页
脉冲萃取塔作为一种高效的液液萃取设备,是湿法冶金技术塔式萃取设备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系统综述了脉冲萃取塔的开发过程,重点探讨了传递过程规律的研究、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在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回顾了脉冲萃取塔... 脉冲萃取塔作为一种高效的液液萃取设备,是湿法冶金技术塔式萃取设备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系统综述了脉冲萃取塔的开发过程,重点探讨了传递过程规律的研究、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在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回顾了脉冲萃取塔操作与结构参数对流体力学以及传质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传质、传动量等过程中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CFD模拟和其他计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塔的设计与性能。最后,总结了脉冲萃取塔内构件和塔型式的改进方案,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应用场景,旨在为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脉冲萃取塔 相间传质 轴向扩散 两相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滑动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迎春 张育智 +2 位作者 谭珂 赵灿晖 舒本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2,共7页
佛山富龙西江特大桥4~26号斜拉索塔上锚固采用可滑动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为掌握这种新型索塔锚固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1∶2缩尺模型试验,对滑动副的工作性能、钢锚箱和混凝土塔柱应力状态、钢锚箱与混凝土塔柱间竖向相对滑移量、斜... 佛山富龙西江特大桥4~26号斜拉索塔上锚固采用可滑动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为掌握这种新型索塔锚固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1∶2缩尺模型试验,对滑动副的工作性能、钢锚箱和混凝土塔柱应力状态、钢锚箱与混凝土塔柱间竖向相对滑移量、斜拉索索力传递路径及混凝土塔壁裂缝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镜面不锈钢与双组份石墨烯改性氟碳漆涂层组成的滑动副摩擦系数为0.055,适合作为可滑动钢锚箱的滑动副;钢锚箱侧拉板在斜拉索索力作用下处于拉、弯、剪复合受力状态,最大应力为150 MPa,应力水平较低,混凝土塔柱顺桥向最大拉应力仅为0.57 MPa,即使不设预应力也无开裂风险;钢锚箱与混凝土塔柱间的竖向相对滑移量很小,二者间连接可靠,能够很好地共同承受竖向索力;滑动端锁定前,竖向索力几乎全部由钢锚箱的固定端通过剪力连接件传递给混凝土塔柱,水平索力几乎全部由钢锚箱承担,滑动端锁定后,斜拉索索力增量由钢锚箱与混凝土塔柱共同承担;加载至2.5倍标准组合索力过程中,结构依次出现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所有裂缝宽度均较小,最大宽度仅0.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滑动副 可滑动钢锚箱 混凝土塔柱 索力传递路径 裂缝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嵌套式隔振柱的动力特性分析
8
作者 王智弘 金浩 +1 位作者 夏瑞萌 顾兴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为减小车辆-轨道系统产生的竖向振动波通过站台柱传递到车站上部结构,研发了一种地铁车站嵌套式隔振柱。以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金融岛站为研究背景,在站台柱下部设置异形U状嵌套式钢结构,于嵌套结构间隔处设置橡胶减振柱,... 为减小车辆-轨道系统产生的竖向振动波通过站台柱传递到车站上部结构,研发了一种地铁车站嵌套式隔振柱。以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金融岛站为研究背景,在站台柱下部设置异形U状嵌套式钢结构,于嵌套结构间隔处设置橡胶减振柱,进行模态分析以及频域下的加速度传递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嵌套式隔振柱较传统站台柱在0~200 Hz频率范围内增加了97个隔振频率点,实现了60%以上频率的隔振效果;适当提高异形U状嵌套钢结构底部长宽比、中部支撑宽度以及降低橡胶减振体截面半径会带来基频下隔振性能的提升。以异型U状嵌套式钢结构为主设计的隔振柱能够有效降低地铁车辆-轨道系统产生的竖向振动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隔振柱 模态分析 传递率 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油藏传热模型及油柱高度计算
9
作者 刘勇 袁晓满 +2 位作者 卢忠沅 叶思杰 李晓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深层油藏储层埋藏深、厚度大,油井难以钻穿整个油层。针对深层油藏油柱高度的计算问题,考虑在油井投产后从油水界面到井底的垂向传热过程,建立了一个深层油藏传热模型。利用变量代换、分离变量及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 深层油藏储层埋藏深、厚度大,油井难以钻穿整个油层。针对深层油藏油柱高度的计算问题,考虑在油井投产后从油水界面到井底的垂向传热过程,建立了一个深层油藏传热模型。利用变量代换、分离变量及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油藏油柱高度计算式。只需利用油井投产前和投产一段时间后的井底温度数据,便可计算油柱高度。以塔里木盆地某深层油藏某油井为例,展示了油柱高度的计算与应用。同时,利用该井的基础数据,代入传热模型,模拟计算了油井投产后不同时间下不同油层位置的温度值和温度梯度值,进而绘制了不同生产时间下储层温度分布曲线和不同储层位置处的储层温度动态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油井投产后的储层温度分布呈非线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的传热模型可为深层油藏油柱高度的计算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藏 油柱高度 传热模型 温度分布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肋柱微通道换热器内纳米氧化铝流体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10
作者 吴旭辉 张平 黄逸宸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400,共11页
陶瓷工业的节能降碳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余热回收是实现节能降碳的有效途径,为了提升陶瓷窑炉中烟气余热的回收效率,研究将纳米陶瓷氧化铝粉和水组成的Al_(2)O_(3)-水纳米陶瓷流体与肋柱结合来协同强化微通道换热... 陶瓷工业的节能降碳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余热回收是实现节能降碳的有效途径,为了提升陶瓷窑炉中烟气余热的回收效率,研究将纳米陶瓷氧化铝粉和水组成的Al_(2)O_(3)-水纳米陶瓷流体与肋柱结合来协同强化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采用了非正交多松弛(MRT)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研究了含肋柱的微通道内Al_(2)O_(3)-水纳米陶瓷流体的流动传热特性,并通过与前人相关工作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具体研究了在肋柱换热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肋柱高度hi以及纳米颗粒体积分数φ对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平直流道相比,肋柱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微通道的换热性能。此外,随着φ增大,微通道换热性能增强。在肋柱换热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hi的增大,微通道换热性能逐渐减弱,当hi为0.3125时热性能因数TPF最大,综合传热性能与压力损失的表现最好。虽然添加肋柱使得微通道传热性能得到提升,但综合压力损失与传热性能却小于平直表面。研究结果能对微通道换热器内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纳米流体 肋柱 流动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板鼓泡塔流动与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11
作者 王娟 李秀明 +5 位作者 邵炜涛 丁续 霍莹 付连超 白云宇 李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4,F0002,共15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孔板都会影响气含率的分布;随着多孔板的数目增加,鼓泡塔液相上方区域的气含率增加,但影响区域有限;安装多孔板后,鼓泡塔内径向位置的平均气含率变化明显,出现“M”形状的分布。不同表观气速下,未安装多孔板的鼓泡塔内直径为1~2mm的微小气泡占比超过30%;安装多孔板后,微小气泡占比明显增加;气液传质系数在中心区域(径向无量纲为-0.5~0.5)较为平缓,波动不大。最后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液体积传质系数与Akita的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本文计算结果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CFD-PBM模型 气泡直径 气含率 气液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中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曾庆 郭印诚 +1 位作者 牛振祺 林文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6-150,共5页
在填料塔中对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填料塔单位体积的有效传质面积aV,气相传质系数kG和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增加,aV值略有上升,kGaV和kG值明显增大;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值也随着... 在填料塔中对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填料塔单位体积的有效传质面积aV,气相传质系数kG和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增加,aV值略有上升,kGaV和kG值明显增大;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值也随着气体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总传质阻力中,气膜阻力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主要受液膜阻力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填料塔 氨水 吸收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氨法脱硫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贾勇 钟秦 +1 位作者 杜冬冬 韦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52-57,共6页
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氨法脱硫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了氨法脱硫过程中SO2的传质速率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O2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液浓度、pH值、液气比、温度和初始SO2... 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氨法脱硫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了氨法脱硫过程中SO2的传质速率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O2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液浓度、pH值、液气比、温度和初始SO2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对影响氨法脱硫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模型计算值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填料塔 模型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形搅拌桩与常规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刘松玉 朱志铎 +1 位作者 席培胜 易耀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59-1068,共10页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笔者研制的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江苏省高速公路钉形搅拌桩与常规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段工程,分别进行了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笔者研制的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江苏省高速公路钉形搅拌桩与常规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段工程,分别进行了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了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深层水平位移、超静孔压、荷载传递等监测,从桩身强度、成桩质量、荷载传递、加固效果等方面对钉形搅拌桩与常规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进行了对比研究,论证了钉形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优越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形水泥土搅拌桩 常规搅拌桩 施工工艺 试验段工程 桩身质量 荷载传递 高速公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Ⅱ) 传质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泽廷 张春虎 +1 位作者 朱美文 于恩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31,共8页
根据双膜理论,建立了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关联式;依据柱塞流模型,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2种实验体系在内径为25mm的塔内对金属板波和金属丝网θ环2种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 根据双膜理论,建立了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关联式;依据柱塞流模型,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2种实验体系在内径为25mm的塔内对金属板波和金属丝网θ环2种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传质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的传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 填料塔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及微孔曝气低气速鼓泡床内气泡行为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斌 胡强 +2 位作者 周慧 张全忠 沈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80-1886,共7页
Bubble dispersion greatly relies on spargers. Single or ifice and porous spargers were tested inside a bubble column under a low gas thr oughput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gas dispersion and gas-liquid interface ar ... Bubble dispersion greatly relies on spargers. Single or ifice and porous spargers were tested inside a bubble column under a low gas thr oughput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gas dispersion and gas-liquid interface ar ea. A PBE model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bubble coalescence was develo ped to describe axial bubble distribution. B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 ults showed that bubbles broke up much faster than coalesced under low gas veloc ity. For a single orifice sparger, breakage was a dominant feature for bubbles after they left the orifice. Initial bubbles formed over the orifice were mostl y larger than the largest stable bubble. They broke up quickly and their sizes were reduced below the maximum diameter d_s of stable bubbles. In contrast , a porous sparger produced a large amount of initial bubbles smaller than the l argest stable bubble. The bubbles possessed smaller size and narrower distribut ion compared with the bubbles obtained by single orifice spargers. With the por ous sparger, gas-liquid surface area was increased by 5—6 times even though th e gas holdup changed insignificantly. High mass transfer area could be obtained by injecting more small initial bubbles with diameters under d_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床 气泡 分布器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精馏铅塔燃烧室内烟气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鄂加强 张全 +4 位作者 梅炽 何金桥 童长钿 蔡军林 郑金华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2期58-60,87,共4页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 ,建立烟气向塔盘外壁的传热模型 ,并针对煤气成分变化的不同情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煤气热值的增加 ,烟气平均温度的升高 ,当粗锌熔液流量保持恒定时 ,塔盘外壁与内壁温度都随之升高 ,烟气向塔盘外壁的传热量有...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 ,建立烟气向塔盘外壁的传热模型 ,并针对煤气成分变化的不同情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煤气热值的增加 ,烟气平均温度的升高 ,当粗锌熔液流量保持恒定时 ,塔盘外壁与内壁温度都随之升高 ,烟气向塔盘外壁的传热量有较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 铅塔 燃烧室 烟气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壁塔氨法烟气脱硫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健 叶世超 +2 位作者 柳海刚 蒋凯 林怀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3-1077,共5页
近年来氨法脱硫以其低投入,脱硫率高以及有价值的副产物越来越受到重视。今以并流式湿壁塔脱硫实验装置为例,以氨水作为吸收液,在20℃和常压下研究了氨法烟气脱硫的气液传质与化学反应过程,并且在伴有快速的化学反应吸收的双膜理论的基... 近年来氨法脱硫以其低投入,脱硫率高以及有价值的副产物越来越受到重视。今以并流式湿壁塔脱硫实验装置为例,以氨水作为吸收液,在20℃和常压下研究了氨法烟气脱硫的气液传质与化学反应过程,并且在伴有快速的化学反应吸收的双膜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并流式湿壁塔氨法脱硫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吸收液浓度、烟气流速以及初始SO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进气浓度为2500 mg·m·3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气比为2.2~2.8 L·m·3,吸收液pH值为5.8~6.5,烟气流速为1.5~2.5 m·s-1;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为氨法烟气脱硫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模型 传质速率 湿壁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臂式塔机变截面吊臂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宏生 陆念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94-1397,共4页
分析了由变截面段和等截面段组成的动臂式塔机吊臂平面内和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从多节阶梯柱的挠度微分方程出发,应用传递矩阵法,得到了阶梯柱模型整体稳定性欧拉临界力求解控制方程的表达式.使用多节阶梯柱模型模拟变截面柱,将由变截... 分析了由变截面段和等截面段组成的动臂式塔机吊臂平面内和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从多节阶梯柱的挠度微分方程出发,应用传递矩阵法,得到了阶梯柱模型整体稳定性欧拉临界力求解控制方程的表达式.使用多节阶梯柱模型模拟变截面柱,将由变截面段和等截面段组成的非等截面混合结构统一成多节阶梯柱模型,分析其整体稳定性.与几个经典算例和ANSYS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使该方法求解欧拉临界力的计算精度高.推荐将变截面柱分为6节各节长度相等的非等截面阶梯柱,欧拉临界力计算误差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传递矩阵法 多节阶梯柱 变截面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作用下变角斜柱的局部转换节点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树生 王章浩 曹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3-97,共5页
通过2个不同角度的斜柱局部转换节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试验以及有限元分析,获得了斜柱角度变化对该节点受力性能影响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柱角度的不同会导致转换梁和短肢剪力墙的应力分布有明显不同,斜柱角度越大,转换梁所... 通过2个不同角度的斜柱局部转换节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试验以及有限元分析,获得了斜柱角度变化对该节点受力性能影响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柱角度的不同会导致转换梁和短肢剪力墙的应力分布有明显不同,斜柱角度越大,转换梁所受的拉力就越大,转换梁开裂就越早,结构承载力越低.相反,斜柱角度越小,短肢剪力墙内的应力分布要均匀些,转换梁开裂较晚,可以有效地抑制转换梁刚度的退化,结构承载力也越高.而且,从受力性能上来说,整个节点具有类似桁架模型的受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柱 短肢剪力墙 斜柱角度 转换节点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