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地区GIMMS、SPOT--VGT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富强 康慕谊 +3 位作者 杨朋 陈雅如 刘阳 邢开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80,共9页
为了选择适合监测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最佳遥感序列数据,精确监测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前后的植被变化,选取GIMMS、SPOT-VGT和MODIS3种常用的遥感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均方根误差分析方法,比较3种遥感数据在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空间分布、归... 为了选择适合监测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最佳遥感序列数据,精确监测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前后的植被变化,选取GIMMS、SPOT-VGT和MODIS3种常用的遥感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均方根误差分析方法,比较3种遥感数据在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空间分布、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3个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在植被空间分布方面,GIMMS/NDVI、SPOT-VGT/NDVI和MODIS/NDVI在大范围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通过分布图分析可以看出,MODIS遥感数据由于其地物分辨率高及NDVI动态范围大的优点,比SPOT-VGT和GIMMS数据更适合于反映植被类型多样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空间分布。2)在季节变化方面,3种遥感数据NDVI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均方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MODIS/NDVI与GIMMS/NDVI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MODIS/NDVI与SPOT-VGT/NDVI之间的差异;不同季节3种遥感数据NDVI差异也不同,夏季由于云雨较多,3种遥感数据NDVI之间差异最大。3)在年际变化方面,MODIS和SPOT-VGT数据反映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NDVI在1999—2007年间呈显著增加趋势,而GIMMS/NDVI却未呈现显著变化,说明GIMMS/NDVI在反映陕北高原地区植被年际变化方面存在显著缺陷。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GIMMS/NDVI和MODIS/NDVI年际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升高而降低,尤其在针阔混交林区,其NDVI相关系数甚至为负值,表明GIMMS传感器对高覆盖度植被变化的响应不太敏感,与其他两者相比更易受水气和云的干扰。因此,GIMMS/NDVI不能作为历史均值NDVI直接应用到MODIS应用模型中,尤其在反映高覆盖度植被年际变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MS spot-vgt NDVI 时间序列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矿区植被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36
2
作者 马保东 陈绍杰 +1 位作者 吴立新 刘善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SPOT-VGT NDVI为遥感数据源,结合中国北方矿区环境特点,研究矿区植被和土地荒漠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合成、植被变化趋势分析和土地荒漠化分级3方面。对每个像素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据直线斜率将NDVI变化程... 以SPOT-VGT NDVI为遥感数据源,结合中国北方矿区环境特点,研究矿区植被和土地荒漠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合成、植被变化趋势分析和土地荒漠化分级3方面。对每个像素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据直线斜率将NDVI变化程度分为7级;依据NDVI转换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将矿区土地荒漠化程度分为5级。以中国西北神东矿区为例,对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环境 spot-vgt NDVI 植被覆盖度 动态监测 数字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大区域农作物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杨 江南 +3 位作者 侍昊 吕恒 薛春燕 王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247,I0046,共7页
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及时准确掌握小区域农作物长势和分布的方法相对成熟,但对于省级以上的大区域而言,进行作物遥感测量涉及数据、耗费时间和经费等问题,而中国的农业普查制度又存在时效性的问题。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SP... 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及时准确掌握小区域农作物长势和分布的方法相对成熟,但对于省级以上的大区域而言,进行作物遥感测量涉及数据、耗费时间和经费等问题,而中国的农业普查制度又存在时效性的问题。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SPOT/VGT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农作物分布研究的底图,分别与研究区农业普查数据和野外调查样方数据进行农作物空间分布的统计回归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大区域而言,SPOT/VGT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作物生长期特征监测有较好地反应,其逐旬的时间分辨率可以弥补空间分辨率的不足,可有效地对农作物长势进行动态监测;农业普查数据、野外调查样方与SPOT/VGT NDVI时间序列分类结果结合进行回归分析,基本可以满足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相对于遥感分类法和传统抽样调查等方式,该方法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掌握大区域农作物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数据处理 spot/vgt NDVI 逐步回归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西藏羊卓雍错流域地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于树梅 刘景时 袁金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70-1574,共5页
利用1998年—2007年SPOT-VGTNDVI植被指数,分析了羊卓雍错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时间上,流域平均NDVI年内季节变化明显,变化幅度在0.12~0.31之间,5月份开始较快上升,最高值出现在9... 利用1998年—2007年SPOT-VGTNDVI植被指数,分析了羊卓雍错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时间上,流域平均NDVI年内季节变化明显,变化幅度在0.12~0.31之间,5月份开始较快上升,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1998—2007年10年间,羊卓雍错流域NDVI的多年平均值为0.19,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表明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改善的趋势。从空间分布看,NDVI高值区与水源、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有很大关系,在水源附近区域NDVI值相对较高,草甸型草场NDVI值最高。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流域植被的重要气候因子,在植被生长季节月平均NDVI与上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和0.71,近年来流域的暖湿化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羊卓雍错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的宁夏盐池县近8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杜灵通 李国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1,共6页
为评价宁夏盐池县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该文利用最新的10 d合成SPOT-VGTNDVI数据,合成最大化植被指数(MNDVI)和年平均植被指数(YMNDVI),并结合盐池县的降水数据,分析了1999—2006年间MNDVI和YMNDVI的变化。同时,还用一元线性回归... 为评价宁夏盐池县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该文利用最新的10 d合成SPOT-VGTNDVI数据,合成最大化植被指数(MNDVI)和年平均植被指数(YMNDVI),并结合盐池县的降水数据,分析了1999—2006年间MNDVI和YMNDVI的变化。同时,还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模拟了这8年来每个像元MNDVI和YMNDVI的变化趋势。MNDVI的变化趋势显示,在1999—2006年盐池县植被出现改善的面积为634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3.27%,而出现退化的面积为1449 km2,只占总土地面积的16.72%;YMNDVI的变化趋势也显示,植被出现改善的土地面积大于植被出现退化的土地面积。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盐池县1999年以来整体生态环境处于好转状态,虽然有部分年份受严重干旱影响出现植被退化,但整体上地表植被开始增加,生态环境开始改善,已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并开始显露出一定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spot-vgt 遥感 生态治理工程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的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 被引量:33
6
作者 贺振 贺俊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55-1659,共5页
植被是土地覆盖中的最主要部分,是连接土壤、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环境变化直接影... 植被是土地覆盖中的最主要部分,是连接土壤、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地表植被状况,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利用1998—2011年的SPOT-VGT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采用均值法和趋势分析法对黄河流域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4年NDVI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是东南部平原、盆地和西部山地植被状况要好于北部地区。其次,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发育主要依赖于水文条件,所以沿黄河干流和支流区域也具有较高的植被NDVI值。(2)黄河流域植被NDVI年均值近14年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1998—2000年呈现急剧减少态势,2001—2003年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04—2011年又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续增长过程。(3)黄河流域植被NDVI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13%;植被NDVI轻微改善的区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7.30%,且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南部的盆地、平原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NDVI退化的区域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0.98%。黄河流域自1998年以来,植被NDVI整体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 趋势分析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数据的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雷璇 杨一鹏 +2 位作者 蒋卫国 袁丽华 孔凡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9-24,共6页
监测洞庭湖水体变化、全面了解其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对于湖区治理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SPOT-VGT ND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洞庭湖1998-2010年间逐旬水体信息,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水体面积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 监测洞庭湖水体变化、全面了解其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对于湖区治理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SPOT-VGT ND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洞庭湖1998-2010年间逐旬水体信息,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水体面积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动态阈值方法在长时间序列、大数据量的遥感信息提取中具有显著优越性。②洞庭湖水体面积在年内呈现明显季节性变化;在年际呈缩减趋势(丰水期);1825-2010年水体缩减呈现四个阶段,当前处于新一轮的锐减期。③基于累积降雨量数据建立的水面积预测经验模型,精度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面积变化 遥感 spot-vgt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 4-VGT的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靖娟利 王永锋 殷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716,共6页
基于1998—2012年长时序SPOT 4-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差和趋势分析法对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波动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2年,珠江流域月最大NDVI季节变化较明显,峰... 基于1998—2012年长时序SPOT 4-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差和趋势分析法对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波动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2年,珠江流域月最大NDVI季节变化较明显,峰值出现在9月、极小值出现在2月,月均值为0.578,年最大NDVI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流域年最大NDVI均值为0.740,植被覆盖整体状况良好,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2)1998—2012年,珠江流域NDVI的标准差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年际波动较大的3个区域分别为珠江源喀斯特地区、流域中部广西盆地内的喀斯特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3)近15年来,珠江流域年最大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局部地区恶化。改善区域合计占总面积的57.29%,退化区域占总面积的9.20%,基本不变区域占总面积的3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 趋势分析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T-VGT时序数据的土地覆盖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乔振民 邢立新 +1 位作者 潘军 李淼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59-1861,共3页
以1999年10 d最大化合成的SPOT VGT/NDVI时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采用MNF变换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提取各地物的NDVI变化曲线,并进行年内物候变化分析,从变化程度和变化类型2个方面进行植被覆盖的年际变... 以1999年10 d最大化合成的SPOT VGT/NDVI时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采用MNF变换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提取各地物的NDVI变化曲线,并进行年内物候变化分析,从变化程度和变化类型2个方面进行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分析。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结果能很好地体现区域范围的土地覆盖及景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POT-VGT时序数据在土地覆盖研究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优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 NDVI时间序列 土地覆盖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数据的新疆1998-2007年植被覆盖变化监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印 焦黎 +1 位作者 杨光华 谌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8,2,共5页
利用1998—2007年1 km×1 km的SPOT—VGT数据,采用MVC法和差值法分析了新疆植被覆盖随时间的变化特征。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法模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最大化NDVI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10 a间,全疆年均最大化NDVI值略有下降;春季N... 利用1998—2007年1 km×1 km的SPOT—VGT数据,采用MVC法和差值法分析了新疆植被覆盖随时间的变化特征。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法模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最大化NDVI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10 a间,全疆年均最大化NDVI值略有下降;春季NDVI呈增加趋势,秋季减势显著;7月为年内植被最丰盛期,10 a间NDVI累积增长主要发生在3,4,6月份,9月份累积减量最大。模拟结果显示,全疆植被改善区域面积小于退化区域面积,植被覆盖整体上呈退化趋势;植被改善幅度较大的主要为绿洲农业区,退化趋势明显的主要为森林、草场分布的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NDVI spot-vgt 植被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恩施自治州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瞿万学 周静 陈绍林 《湖北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11-14,28,共5页
利用1999-2008年SPOT—VGT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了10年间恩施州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植被覆盖状况在10年内有较明显的改善,NDVI年平均值从1999年的0.564增长到了2008年的0.604,99%以上的区域植被指数趋向于正向增... 利用1999-2008年SPOT—VGT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了10年间恩施州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植被覆盖状况在10年内有较明显的改善,NDVI年平均值从1999年的0.564增长到了2008年的0.604,99%以上的区域植被指数趋向于正向增长;东部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优于西部地区,在全州8个县市中鹤蜂县2008年NDVI年平均值最高,利川市最低;10年间恩施州西南部的来凤县与咸丰县地表植被变化率最大,西北部的利川市与东部的巴东县和鹤峰县地表植被变化率明显落后于其他县市。区域植被监测变化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工程的实施,恩施州植被覆盖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恩施州区域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自治州 植被 spot-vgt NDVI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 NDVI的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以西北五省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旭谱 张福平 +1 位作者 胡猛 魏永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0-184,199,共6页
基于SPOT VGT-NDVI影像数据,通过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线性回归以及最小二乘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西北五省1999—2007年9 a间的植被覆盖时空演变与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 a间西北地区的植被覆盖有明显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92%... 基于SPOT VGT-NDVI影像数据,通过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线性回归以及最小二乘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西北五省1999—2007年9 a间的植被覆盖时空演变与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 a间西北地区的植被覆盖有明显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92%;部分地区植被覆盖仍有退化现象,面积百分比为1.22%,但其明显小于植被改善比例;除陕西省外,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整体不高;7、8月份该区域植被覆盖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spot vgt—NDVI 时空演变规律 西北五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被引量:61
13
作者 侯西勇 应兰兰 +3 位作者 高猛 毕晓丽 路晓 朱明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41,共7页
基于1998~2008年的SPOT-VGT数据,利用CVA、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编制植被覆盖退化特征图谱。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高变化和中变化区比例合计达26.23%;与此同时,退化区... 基于1998~2008年的SPOT-VGT数据,利用CVA、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编制植被覆盖退化特征图谱。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高变化和中变化区比例合计达26.23%;与此同时,退化区也大量分布;植被覆盖变化的自相似性和长程依赖性突出,区域尺度Hurst指数高达0.84,增长趋势可持续,像元尺度Hurst指数普遍较高,但空间格局比较复杂;未来植被覆盖趋于恶化的面积约占10.58%,三大都市圈及部分海岸带区域严重退化并将持续退化,众多中小城市周边中度退化并将持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spot-vgt 变化矢量分析 HURST指数 退化特征图谱 东部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化向量分析的冬小麦长势变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顾晓鹤 宋国宝 +2 位作者 韩立建 徐超 潘耀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9-165,F0002,共8页
现有的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的基本思路是利用NDVI曲线形态变化与作物苗情变化的响应关系,提取特征参数,推测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但由于表征NDVI时间序列曲线的特征参数较多,难以对所有特征参数进行全面变化分析。本研究引进变化向量分... 现有的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的基本思路是利用NDVI曲线形态变化与作物苗情变化的响应关系,提取特征参数,推测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但由于表征NDVI时间序列曲线的特征参数较多,难以对所有特征参数进行全面变化分析。本研究引进变化向量分析理论,以东部五省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1999-2005年SPOT-VGT的旬最大合成NDV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Savizky-Golay滤波器重构NDVI时间序列,进而构建基于变化向量分析的长势监测模型,分别对研究区的年际与年内长势变化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变化向量分析方法能有效地从空间域和时间域反映东部五省冬小麦长势变化规律,以单一综合性指标综合了NDVI时间序列曲线的大多数特征参数,为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势 变化向量分析 spot-vgt NDVI Savizky-Go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黑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小清 张廷军 +2 位作者 钟歆玥 王庆峰 王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黑河流域15个常规气象站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黑河流域NDVI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通过年平均累积和趋势线分析方法... 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黑河流域15个常规气象站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黑河流域NDVI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通过年平均累积和趋势线分析方法,得出1999-2011年黑河流域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年累计NDVI和年均NDVI绝大部分处于增长趋势,只有下游的西部和上游的南部一些地区处于降低趋势;季节累积NDVI和季节平均NDVI绝大部分区域处于增长趋势;在植被退化的阶段,冬季植被退化较其他季节严重;在植被增长的阶段,秋季植被增长较快.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NDVI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土壤温度对NDVI的关系能够较好地拟合NDVI的发展趋势,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滞后时间大约分别为2旬、1个月,春季NDVI受到前一年11月份和秋季降水量影响较大,总体上土壤水分对NDVI影响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象因子 spot vgt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的东北地区耕地生长季特征识别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正国 唐华俊 +5 位作者 杨鹏 周清波 王仰麟 吴文斌 殷贺 张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2-892,共11页
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可以有效反映区域尺度上作物物候期特征的原理,利用1998—2009年期间的SPOT/VGT NDVI逐旬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IMESAT软件集成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方法对数据序列进行平滑重构处理,进而根据拟合曲线变化特征定义并提... 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可以有效反映区域尺度上作物物候期特征的原理,利用1998—2009年期间的SPOT/VGT NDVI逐旬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IMESAT软件集成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方法对数据序列进行平滑重构处理,进而根据拟合曲线变化特征定义并提取了我国东北地区耕地生长季特征参数(包括生长季开始期、峰值期、结束期与生长季长度等)。然后,利用农业物候观测数据(包括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与生育期天数等)对上述生长季特征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最后,重点分析了近10年来东北地区耕地典型物候期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波动特征。结果表明:基于观测数据的作物物候期特征的时间变化曲线,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作物类型的生长过程;基于拟合数据提取的耕地生长季特征参数与不同作物的观测物候期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而言,提取的耕地生长季特征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尺度上作物物候期特征的宏观时空分异。此外,空间网格化的物候特征分析结果还可为研究作物生长过程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诸如区域温度、降水和日照时间等)的时空响应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 spot/vgt NDVI时间序列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旭谱 张福平 魏永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基于长时间序列SPOT VGT-NDVI影像数据,利用均值法、最大值合成法、最小二乘法、NDVI变化度模型等方法,研究黑河流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呈逐步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 基于长时间序列SPOT VGT-NDVI影像数据,利用均值法、最大值合成法、最小二乘法、NDVI变化度模型等方法,研究黑河流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呈逐步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65%,其高度改善区域面积为71.79 km2,几乎全部集中在黑河中游地区;但流域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差,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呈荒漠化态势变化;研究发现部分地区植被仍有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spot vgt-NDVI NDVI变化度模型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利用祁连山地区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旬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化合成、趋势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从旬时间尺度上分析了祁连山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祁连山年最... 利用祁连山地区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旬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化合成、趋势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从旬时间尺度上分析了祁连山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祁连山年最大化植被NDVI增加了3.1%,植被改善、无变化和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0.21%、21.44%和8.35%。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大于降水,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都为2旬左右。秋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响应最大,夏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长于春季和秋季。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旬最大响应表现为中段大于东段和西段,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期呈现出西段>中段>东段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NDVI 气温 降水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NDVI时空变化及对东亚夏季风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史军 孙国武 崔林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70-174,共5页
基于SPOT-VGT NDVI、NCEP/NCAR 700 hPa经向风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东亚夏季风指数,分析了1998年4月—2008年3月期间中国东部NDVI年、季节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99—2007年期间中国东部NDVI以0.07/10a速率... 基于SPOT-VGT NDVI、NCEP/NCAR 700 hPa经向风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东亚夏季风指数,分析了1998年4月—2008年3月期间中国东部NDVI年、季节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99—2007年期间中国东部NDVI以0.07/10a速率极显著增加,在春季和夏季NDVI增加最多,而在冬季NDVI增加最少。NDVI在苏北、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等地增加较多,而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些地区减少较多。在中国东部30°N以北地区,NDVI在四季变化都较大,而在30°N以南地区,NDVI只在冬季和秋季变化较大。当夏季700 hPa平均偏南风抵达中国东部的纬度较高、东亚夏季风较强时,中国东部NDVI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spot-vgtNDVI 时空变化 东亚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少文 董斌 +3 位作者 盛书薇 汪庆 杨李 汪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7-184,共8页
【目的】分析安徽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其相关驱动因子,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POT-VGT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分析2000-... 【目的】分析安徽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其相关驱动因子,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POT-VGT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分析2000-2010年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选取气温、降水量、GDP等12个指标为自变量,以NDVI值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中筛选出影响NDVI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升金湖湿地保护区的实验区植被覆盖较好,缓冲区植被覆盖良好,重点保护区域核心区植被覆盖度较低。(2)从1月到12月NDVI平均值和最大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4-9月NDVI值较高。(3)升金湖湿地保护区绝大部分地区(61.18%)NDVI在2000-2010年间有显著增加趋势,表明保护区整体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结论】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耕地面积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气温和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弱于GDP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 植被覆盖度变化 植被覆盖指数 空间格局 升金湖湿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