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m)Tc-MDP SPECT/CT和1.5T MRI诊断骨质疏松椎体新鲜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艳 秦伟 +4 位作者 张铃 谢志豪 钟双双 杨光强 杨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新鲜骨折椎体的检出情况,从而指导PVP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老年性OVCFs的患者,...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新鲜骨折椎体的检出情况,从而指导PVP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老年性OVCFs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3例研究对象,共涉及95节椎体(新鲜性OVCFs 61节,陈旧性VCFs 34节)。所有研究对象均做了^(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和MRI两种影像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PVP术后VAS和ODI评分是否减轻,综合判断两种影像检查对新鲜性OVCFs定位的准确性。结果43例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分别为(8.02±1.10)和(69.92±7.95),术后1、3 dVAS评分分别为(4.00±1.09)、(1.86±1.08),术后1个月ODI评分为(35.30±7.10),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术后VAS评分逐步递减(P<0.05)。^(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最终诊断新鲜性OVCFs 58节,陈旧性VCFs 37节,检出新鲜性OVCFs情况与最终行PVP手术椎体符合57节;MRI检查最终诊断新鲜性OVCFs 60节,陈旧性VCFs 35节,检出新鲜性OVCFs情况与最终行PVP手术椎体符合60节,两种影像检查对新鲜性OVCFs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9m)Tc-MDP SPECT/CT和MRI诊断新鲜性OVC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992。结论对于OVCFs,^(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能够准确诊断新鲜椎体骨折,在MRI检查不适用时可作为替代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郑建国 赵波沣 +3 位作者 于治国 鲁振萍 姚稚明 屈婉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行肋骨融合显像的患者进行随访。下列两种情况不纳入研究:广泛骨转移(包括超级骨显像)和最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43例患者符...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行肋骨融合显像的患者进行随访。下列两种情况不纳入研究:广泛骨转移(包括超级骨显像)和最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43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男28例,女15例,年龄(64.75±12.04)岁。43例融合显像中,15例诊断肋骨转移,8例骨转移可能;4例性质待定;12例良性病变,4例良性可能。随访诊断总符合率74.42%;但在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为骨转移或良性病变者,诊断符合率96.30%。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提高肋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融合显像 骨转移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SPECT/CT融合显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川玲 赵文锐 +4 位作者 朱家瑞 许根祥 王新强 高春华 方庭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2-1414,共3页
目的评价131ISPECT/CT融合图像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后判断残留和转移病灶的存在和部位以及确定治疗计划的作用。方法DTC患者25例(50例次)于131I治疗后5~7天行131ISPECT/CT全身和局部断层显像。131I治疗剂量分别为10... 目的评价131ISPECT/CT融合图像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后判断残留和转移病灶的存在和部位以及确定治疗计划的作用。方法DTC患者25例(50例次)于131I治疗后5~7天行131ISPECT/CT全身和局部断层显像。131I治疗剂量分别为100mCi、150mCi和200mCi。结果①治疗后131I融合图像显示:单纯残留甲状腺组织摄取131I13次(26%),残留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6次(12%),双肺弥漫性及散在病灶4次(8%),咽喉部及残余甲状腺组织3次(6%),纵隔和颈部淋巴结1次(2%),双肺、颈部淋巴结和残余甲状腺组织13次(26%),咽喉部2次(4%),颈部淋巴结和双肺3次(6%),残余甲状腺和双肺3次(6%),残余甲状腺和骨摄取碘1次(2%),多发骨和颈部淋巴结1次(2%)。②本组DTC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1000的12次(24%),Tg1000~50的11次(22%),Tg<50的20次(40%),7次(14%)无Tg资料。Tg值与131I摄取灶的数量和范围有关,但是部分患者131I摄取较多而Tg仅轻度增高或正常范围。③15例(60%)在治疗1~5次后不再行131I治疗,其中11例(11/15例)治疗后根据131I融合图像未再发现病灶并结合Tg正常而不再需要治疗,其余4例治疗后同机CT显示的双肺弥漫性或散在病灶不摄取131I。结论131I治疗后SPECT/CT融合显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以明确诊断DTC的残留、转移和复发,同时为再次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融合图像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定位诊断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巴建涛 李方 +2 位作者 林岩松 陈黎波 景红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为临床手术治疗异位或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提供定性和准确解剖定位。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的 13 1例患者行13 1I MIBG全身显像 ,发现其中 10例肾上腺以外部位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对该部位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目的 :为临床手术治疗异位或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提供定性和准确解剖定位。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的 13 1例患者行13 1I MIBG全身显像 ,发现其中 10例肾上腺以外部位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对该部位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断层显像 ,分别获得SPECT发射断层图像、CT透射断层图像及准确定位的融合图像。结果 :对13 1I MIBG全身显像发现异位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 ,不能明确解剖定位的病例 ,经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显像后 ,均获得明确的准确解剖定位。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spect ct 发射断层图像 透射断层图像 图像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SPECT/CT与^(99)Tc^m-MDP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洁 韩丽君 +1 位作者 屈婉莹 李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 比较18F FDGSPECT/CT显像与99Tcm 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 FDG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 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 8例有骨转移 ,共发现 47个转移灶。18F FDGSPECT... 目的 比较18F FDGSPECT/CT显像与99Tcm 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 FDG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 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 8例有骨转移 ,共发现 47个转移灶。18F FDGSPECT/CT发现 8例骨转移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7例骨转移 (P >0 .0 5 ) ;18F FDGSPECT/CT发现 45个转移灶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2 6个转移灶 (P <0 .0 1)。18F FDGSPECT/CT探测骨转移的灵敏度 95 .74% ,特异度 89.47% ,准确度93 .94% ;99Tcm MDP探测骨转移灵敏度 5 5 .3 2 % (P <0 .0 1) ,特异度为 94.74% (P >0 .0 5 ) ,准确度 66.67% (P <0 .0 1)。结论 在探测肺癌骨转移方面 ,18F FDGSPECT/CT显像较常规99Tcm 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99Tcm 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脊椎转移患者 ,应进一步行18F FDGSPECT/CT显像 ,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骨显像 MDP ct 肺癌骨转移 诊断 转移灶 灵敏度 探测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SPECT/CT图像融合的外基准框架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吕中伟 管粱 +3 位作者 张剑戈 顾伟中 娄继权 朱承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用于腹部SPECT与CT图像刚性配准的外基准标记支架 ,并以此实现SPECT/CT基于外标记的图像融合。方法 设计N字型支架 ,开发基于外标记的交互性通用图像融合软件 ,并对外标记物和正常志愿者的肝脏SPECT/CT横断面图像... 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用于腹部SPECT与CT图像刚性配准的外基准标记支架 ,并以此实现SPECT/CT基于外标记的图像融合。方法 设计N字型支架 ,开发基于外标记的交互性通用图像融合软件 ,并对外标记物和正常志愿者的肝脏SPECT/CT横断面图像进行配准及融合验证。结果 N字型外标记支架物易于固定 ,SPECT/CT显像过程中外标记点的相对位置不变 ;应用该标记支架及以此为基准开发的图像融合软件 ,在PC机上实现了肝脏的SPECT/CT图像融合。结论 我们自行设计的适于胸腹部SPECT/CT图像配准的N字型外标记物支架 ,易于固定 ,适于不同模态腹部横断面图像的配准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ct 外标记支架 图像配准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WBS与^(131)I-SPEC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价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军 徐兆强 +2 位作者 柳卫 程旭 包丽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8-1612,共5页
目的:探讨131I全身显像(131I-WBS)与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DTC 48例,3~5 d后同期... 目的:探讨131I全身显像(131I-WBS)与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DTC 48例,3~5 d后同期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显像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48例DTC患者共行131I-WBS 48次,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60次。在131I-WBS发现的总计145处摄碘灶中,甲状腺床占34.3%,恶性病灶占60.5%,非甲状腺生理性和良性病变摄取以及污染占5.2%。131I-SPECT/CT融合显像比131I-WBS多发现23处转移灶。在131I-WBS无法确诊的20例65处摄碘灶中,通过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获得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分别占100%和94%。共使18例(37.5%,18/48)患者获得了更多的增益价值,且其中8例(44.4%,8/18)患者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结论:131I-WBS应常规应用于DTC术后131I治疗患者。当131I-WBS诊断不明确或者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加做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提高DTC诊断正确率、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肇博 左长京 +6 位作者 董爱生 王小姣 彭烨 李晓红 茅娟莉 潘文舟 徐登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百分率。结果 254例患者中确诊肿瘤骨转移111例,无肿瘤骨转移143例。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93.6%)、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100%)、正确诊断百分率(93.3%)均高于全身骨扫描(42.3%、74.8%、95.7%、92.5%、56.7%)。结论评价肝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更具有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癌骨转移 spect-ct融合图像 全身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腺体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孝军 李永军 徐兆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 :分析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甲状旁腺腺体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SHPT患者常规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MIBI平面),共出现46处甲状腺床外的异常放射性摄取... 目的 :分析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甲状旁腺腺体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SHPT患者常规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MIBI平面),共出现46处甲状腺床外的异常放射性摄取灶,对颈部及床外异常摄取灶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比较MIBI平面、SPECT/CT对甲状腺床位置甲状旁腺(常位甲状旁腺)与异位甲状旁腺在敏感性及假阳性方面的差别。结果:MIBI平面及SPECT/CT对常位甲状旁腺敏感性相似(63.9%vs 67.0%,P>0.05),SPECT/CT的假阳性百分比低于MIBI平面(3.0%vs 18.4%,P<0.05),MIBI平面及SPECT/CT对异位甲状旁腺敏感性均为92.5%,SPECT/CT对异位甲状旁腺的假阳性百分比低于MIBI平面(2.6%vs 19.6%,P<0.05),SPECT/CT对异位甲状旁腺敏感性明显高于常位甲状旁腺(92.5%vs 67.0%,P<0.05)。结论:SPECT/CT检查不能明显提高对甲状旁腺腺体定位诊断的敏感性,但明显减少假阳性,尤其对异位甲状旁腺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融合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天生 陈为民 王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后判断残余组织和转移灶的存在部位,并在确定治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30例(60例次)于131I治疗后5~7天行SPECT/CT全身和局部断层显像。131I... 目的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后判断残余组织和转移灶的存在部位,并在确定治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30例(60例次)于131I治疗后5~7天行SPECT/CT全身和局部断层显像。131I治疗剂量为100~200mCi。结果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行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单纯残留甲状腺组织摄取131I37次,残余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16次,纵膈和颈部淋巴结2次,双肺弥漫性及散在病灶1次,右锁骨上淋巴结1次,残余甲状腺和双肺转移2次,残余甲状腺组织和骨骼转移1次。结论SPECT/CT图像融合在131I治疗DTC后提高病灶的定位诊断、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图像融合 甲状腺肿瘤 ^(131)I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SPECT、PET在评估小鼠的骨成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江涛 王捷 +2 位作者 詹纯列 尹吉林 王欣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成像 X线 X线计算机断层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嘉辰 林笑丰 +5 位作者 李敬彦 张弘 梁九根 卢献平 张占磊 刘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评价^(99m)Tc-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确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患者117例,对其中经病理和(或)3~9个月临床动态评估确诊的66例... 目的:评价^(99m)Tc-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确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患者117例,对其中经病理和(或)3~9个月临床动态评估确诊的66例患者的结果(55例原发恶性肿瘤,11例原发良性骨病)进行分析,比较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其他单纯解剖影像方法[CT和(或)MR]诊断骨转移瘤的效能差异和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剔除病例包括广泛骨转移瘤和最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患者病例和骨转移病灶的灵敏性(90.62%,93.88%)、特异性(79.41%,89.47%)和准确性(84.84%,90.97%),单纯解剖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灵敏性(59.38%,51.02%)、特异度(94.11%,94.73%)和准确性(77.27%,79.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变治疗方案的比例比较中,SPECT/CT融合显像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为30.31%,单纯解剖影像学方法为16.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可以提高骨转移瘤诊断准确性并对治疗方案的确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治疗计划 spect/ct融合骨显像 全身骨显像 解剖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