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甲肾上腺素对SNI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及其传入纤维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纪运 徐江涛 +2 位作者 靳天 杨杰 马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421,共8页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对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神经元及其传入纤维兴奋性的影响。方法:(1)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每组...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对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神经元及其传入纤维兴奋性的影响。方法:(1)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每组5只。NE干预(SNI+NE)组、手术对照(SNI+Vehicle)组、去甲肾上腺素干预假手术(Sham+NE)组、假手术对照(Sham+Vehicle)组,每组再随机均分为C纤维记录组与A纤维记录组。SNI手术造模后7天内up-down法监测下肢痛阈变化,确认造模成功。术后第14天,采用在体脊髓诱发电位(spinal evoked field potential, SEFP)记录技术,研究外源性100μM NE干预L4、L5 DRG对刺激C纤维、A纤维诱发的脊髓背角SEFP的作用。(2)按前述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100μM NE灌流对离体打散的手术侧L4、L5 DRG大、中、小直径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基强度(current threshold, CT)和两倍基强度诱发动作电位次数(No. of APs at 2×rheobase)的作用。结果:(1)SEFP记录实验发现:100μM NE干预SNI侧DRG,可抑制A纤维诱发的脊髓背角SEFP (P <0.01)并增强C纤维诱发的脊髓背角SEFP (P <0.01)。(2)离体膜片钳实验发现:在钳制电压为-80 mV时,与Sham+Vehicle组相比,SNI+Vehicle组DRG神经元CT下降(P <0.001),两倍基强度诱发的动作电位放电次数增加(P <0.001),即SNI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而100μM NE灌流,SNI+NE组和Sham+NE组的动作电位的放电次数与同组NE灌流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 0.05)。结论:NE通过抑制SNI大鼠DRG中大、中神经元的兴奋性,同时间接兴奋小神经元而参与痛觉传入信号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背根神经节 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膜片钳 场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夏 李珍珍 +4 位作者 刘万能 窦志伟 刘可欣 罗层 尤浩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中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C57BL/6)DRG中MCHR1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SN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雄性小鼠随...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中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C57BL/6)DRG中MCHR1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SN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von Fre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方法观察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L)。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DRG中MCHR1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MCHR1在小鼠DRG中广泛分布,其与中小型神经元标志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植物凝集素B4(IB4),以及大直径神经元标志物NF200均有共标。在小鼠SNI术后7 d,小鼠同侧足底出现了显著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降低。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Sham组相比,SNI组小鼠DRG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上调。结论:MCHR1广泛分布于DRG的大、中、小型神经元中。在SNI模型小鼠出现稳定的痛觉敏化现象后,DRG中MCHR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以上结果提示,DRG中MCHR1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分支损伤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 背根神经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缓解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瑞杰 邵金平 +2 位作者 任秀花 臧卫东 韩雪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激动剂地塞米松对大鼠痛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SNI+地塞米松组(SD组)、SN...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激动剂地塞米松对大鼠痛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SNI+地塞米松组(SD组)、SNI+GR拮抗剂(RU)组(SR组)和SNI+生理盐水组(SNI+NS组,SS组)。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50%缩足阈值(50%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50%MWT)的变化;SD组和SR组均于术后8d鞘内注射地塞米松(2μg,0.05mg/ml,qd)和RU(2μg,0.025mg/ml,Bid),连续注射4d,术后13d取材,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脊髓中GR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SS组比较,SD组大鼠的50%MWT升高,脊髓背角GR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SR组和SS组的50%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R组脊髓背角GR表达明显低于SS组(P<0.05)。结论脊髓GR参与调节SN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鞘内注射Dex能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部分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中机械痛敏和冷痛敏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奭 朱宝长 +3 位作者 张耀川 王丹巧 郝景霞 徐晓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目的 :检测大鼠神经部分损伤所致实验性神经病理性痛发生中的性别差异。方法:在成年大鼠中建立部分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检测损伤后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和冷触诱发痛的发展,对比雌雄差异。结果:部分坐骨神经损伤可引起大鼠同侧后足对机械刺激... 目的 :检测大鼠神经部分损伤所致实验性神经病理性痛发生中的性别差异。方法:在成年大鼠中建立部分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检测损伤后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和冷触诱发痛的发展,对比雌雄差异。结果:部分坐骨神经损伤可引起大鼠同侧后足对机械刺激和冷刺激的痛敏反应。虽然雌雄大鼠在机械痛敏程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雌性大鼠较雄性更早发生痛敏(雌鼠术后1天,雄鼠术后3天)且持续的时程更长(雌鼠术后84天,雄鼠术后49天)。雌性大鼠的冷痛敏比雄性在程度上有显著的增强(P<0.01)。结论:部分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鼠对机械刺激和冷刺激的痛敏现象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雌性大鼠较雄性大鼠表现出更强的神经病理性痛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性别差异 神经系统 部分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醇对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邢自力 韩琪园 +2 位作者 冯兆贺 许长江 贾韦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541,共7页
目的研究香叶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用,并初步研究其发挥效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大鼠保留性神经痛(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在行为学水平检测给药前后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体外急性分离SNI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dorsal ro... 目的研究香叶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用,并初步研究其发挥效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大鼠保留性神经痛(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在行为学水平检测给药前后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体外急性分离SNI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dorsal root ganglion,DRG),膜片钳检测Na通道的活性变化;体外采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稳定转染h Nav1.7通道和TRPA1通道的HEK293细胞,记录给药前后通道的活性变化。结果香叶醇能够快速发挥对SNI模型大鼠机械痛敏的镇痛效应,对急性分离的SNI模型大鼠DRG细胞Na通道表现明显抑制作用,对HEK293细胞株表达的h Nav1.7通道表现明显抑制作用,对HEK293细胞株表达的h TRPA1通道无抑制作用,高浓度下表现促进AITC激活h TRPA1通道作用。结论香叶醇可能通过抑制DRG细胞的Nav1.7通道起到对SNI大鼠机械痛敏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醇 神经性疼痛 保留性神经痛模型 背根神经节 钠通道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2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俊飞 姜陆洋 +3 位作者 蔡捷 姜红 邢国刚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78-783,共6页
目的:研究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oceptors,α2-AR)不同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行保留性脊神经损伤手术(Spared Nerve Injury,SNI),术后14天测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以PWT≤4 ... 目的:研究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oceptors,α2-AR)不同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行保留性脊神经损伤手术(Spared Nerve Injury,SNI),术后14天测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以PWT≤4 g为造模成功。通过胞外电生理记录的方法,脊髓表面给予α2-AR三个不同亚型(α2A-AR,α2B-AR,α2C-AR)激动剂和拮抗剂,观察其对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wide-dynamic range neurons,WDR)诱发放电影响。通过连续鞘内给药方法,进一步验证α2-AR特定亚型激动剂对SNI大鼠50%PWT的影响。结果:(1)α2A-AR激动剂可以显著地抑制WDR神经元的诱发放电(P<0.01,n=10),而α2A-AR拮抗剂能够逆转这种作用。(2)α2B-AR拮抗剂、α2C-AR激动剂和α2C-AR拮抗剂对WDR神经元的诱发放电均无明显的影响(P>0.05,n=9)。(3)鞘内给予α2A-AR激动剂可以显著的提高SNI神经病理性痛大鼠50%PWT。结论:α2-AR激动剂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激动α2A-AR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受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保留性脊神经损伤模型 广动力范围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前扣带回皮质内THBS4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万能 窦志伟 +3 位作者 孙智川 王涛之 李珍珍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CC)中的血小板反应蛋白4(THBS4)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小鼠ACC脑区THBS4的表达分布情况。将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选...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CC)中的血小板反应蛋白4(THBS4)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小鼠ACC脑区THBS4的表达分布情况。将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采用机械刺激和热辐射刺激方法分别检测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L)。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ACC脑区THBS4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THBS4在小鼠ACC脑区广泛分布,在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都有表达,但主要在兴奋性神经元中表达。小鼠在建立SNI模型后,其同侧足底在7和56 d均出现了稳定的机械痛和热痛敏化现象。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SNI后ACC脑区THBS4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THBS4大量表达于小鼠ACC,主要与兴奋性神经元共标。SNI模型小鼠ACC脑区中THBS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提示ACC脑区中THBS4可能参与介导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选择性神经损伤 血小板反应蛋白4 前扣带回皮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损伤小鼠不同阶段情感障碍与运动功能评估
8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小鼠不同时期的疼痛阈值、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等进行研究,系统性分析SNI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机体状态。方法: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进行结扎并远端切除约2 mm,保留腓肠神经以建立SNI模型。分别在术后7、14...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小鼠不同时期的疼痛阈值、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等进行研究,系统性分析SNI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机体状态。方法: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进行结扎并远端切除约2 mm,保留腓肠神经以建立SNI模型。分别在术后7、14、30、60 d利用von Frey丝对小鼠进行机械痛敏检测,利用步态分析以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在术后30 d和60 d进行旷场实验(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以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利用悬尾实验(TST)和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抑郁样行为。结果:小鼠在SNI术后产生长期稳定的机械痛敏现象,术后60 d产生稳定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而绝望相关的抑郁样行为比快感缺失相关的抑郁样行为出现更早,在术后30 d即可出现。SNI模型小鼠出现长期稳定的步态行为异常,且运动功能恢复缓慢。结论:本研究系统性地评估SNI术后不同时期疼痛状态、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选择性神经损伤 步态分析 情感障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