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黄超 吕建华 +3 位作者 胡森 宋纪真 郭亚飞 奚家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控制作用不同。对于害虫的卵,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卵的孵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在32×10^(-5) mg/cm^(2)的S-烯虫酯处理7 d后,其孵化率均低于60%。对于害虫的蛹,烟草甲蛹的羽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使用8×10^(-5) mg/cm^(2)以上浓度S-烯虫酯处理后,可完全抑制烟草甲蛹的正常羽化。S-烯虫酯对害虫的幼虫和成虫控制作用稍差,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6种储粮害虫幼虫的致死率最高不超过50%,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致死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影响。总之,S-烯虫酯短期处理后对烟草甲的蛹控制作用较好。因此,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酯 储粮害虫 孵化率 死亡率 羽化率 畸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粘液乳杆菌信号分子AI-2合成蛋白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分析
2
作者 魏光强 王藤 +4 位作者 徐紫琪 王玉珠 张文彬 李兴伦 黄艾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2,共8页
为了探究发酵粘液乳杆菌A51信号分子AI-2合成调控蛋白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S-ribosylhomocysteinase,LuxS)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LuxS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结构域以及空间结... 为了探究发酵粘液乳杆菌A51信号分子AI-2合成调控蛋白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S-ribosylhomocysteinase,LuxS)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LuxS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结构域以及空间结构,并结合蛋白互作网络,探究LuxS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信号分子AI-2合成蛋白LuxS由158个氨基酸编码,分子质量为17 718.91 Da,理论等电点为5.29,不稳定指数为32.16,是一种酸性稳定亲水蛋白。LuxS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推测为内分泌型蛋白,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存在16个磷酸化位点,属LuxS超级家族,含有1个PRK02260结构域。LuxS是一种主要由39.87%的无规卷曲和31.65%的α-螺旋组成二级结构相对稳定的蛋白,三维结构被折叠成棒球状结构;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显示,LuxS蛋白主要与pfs、metE、metC、metC-2、yhcE、mmuM、patB和cysK等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半胱氨酸、蛋氨酸以及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及合成,表明LuxS参与活化甲基循环从而调控菌株的群体感应系统和功能物质的代谢和合成。本研究对发酵粘液乳杆菌A51的信号分子AI-2合成蛋白LuxS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该蛋白调控乳酸菌AI-2型群体感应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粘液乳杆菌 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 结构特征 功能特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诱抗素对杂交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魏中伟 马国辉 金文雨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9-33,共5页
为探寻提高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栽培调控措施,对甬优4949、玮两优8612和乔两优17开展早、晚稻栽培试验,研究S-诱抗素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提高了各品种齐穗期SPAD值、光合参数及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各品种S... 为探寻提高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栽培调控措施,对甬优4949、玮两优8612和乔两优17开展早、晚稻栽培试验,研究S-诱抗素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提高了各品种齐穗期SPAD值、光合参数及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各品种S-诱抗素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有提高,增产7.8%~11.1%,乔两优17的增产效果更显著。S-诱抗素提高了各品种加工品质中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及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胶稠度,同时降低了外观品质中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及蒸煮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早稻季各品种S-诱抗素处理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及碱消值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S-诱抗素对早稻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晚稻。综合结果表明,施用S-诱抗素能够有效提高杂交稻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诱抗素 杂交稻 产量 品质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促进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翟健 李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llylmercaptocysteine,SAMC)对CD8^(+)T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HK-1和C666-1与SAMC共培养,分为0、25、50、100μmol/L SAMC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 目的探究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llylmercaptocysteine,SAMC)对CD8^(+)T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HK-1和C666-1与SAMC共培养,分为0、25、50、100μmol/L SAMC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CD8^(+)T细胞分别与HK-1和C666-1细胞以10∶1的比例共培养并加入0、25、50、100μmol/L SAMC,检测CD8^(+)T对HK-1和C666-1的杀伤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构建鼻咽细胞HK-1的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CD8^(+)T细胞组、SAMC组、SAMC+CD8^(+)T细胞组,各组小鼠治疗期间测量瘤体积,治疗结束后取小鼠肿瘤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结果相比于0μmol/L SAMC组,25、50、100μmol/L SAMC组HK-1和C666-1细胞PD-L1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相比于0μmol/L SAMC+CD8^(+)T细胞组,25、50、100μmol/L SAMC+CD8^(+)T细胞组HK-1和C666-1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和TNF-α浓度均能显著增加,HK-1和C666-1细胞裂解率显著增加(P<0.01)。相比于对照组,CD8^(+)T细胞组和SAMC+CD8^(+)T细胞组小鼠瘤体积和瘤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显著增加,相比于CD8^(+)T细胞组,SAMC+CD8^(+)T细胞组小鼠瘤体积和瘤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显著增加(P<0.05),肿瘤组织PD-L1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SAMC可通过抑制人鼻咽癌细胞PD-L1表达而促进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蛋白S-棕榈酰化修饰在T细胞免疫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丽婷 张为国 童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S-棕榈酰化是细胞内一种可逆且动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表达以及信号转导,进而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研究发现数千种人类蛋白质经历S-棕榈酰化修饰,表明S-棕榈酰化与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关联性... S-棕榈酰化是细胞内一种可逆且动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表达以及信号转导,进而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研究发现数千种人类蛋白质经历S-棕榈酰化修饰,表明S-棕榈酰化与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关联性。T细胞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力军,多种T细胞免疫相关蛋白受S-棕榈酰化调节。本文围绕S-棕榈酰化对T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及在T细胞免疫疗法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为T细胞免疫治疗新靶点及多肽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棕榈酰化 DHHC T细胞 免疫疗法 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尼古丁-己二酸盐的制备、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6
作者 肖智心 李江 +2 位作者 黄晓江 何世波 刘明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4-2189,共6页
S-(-)-尼古丁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从烟叶等植物中提取,获取途径受限,本研究以2′-羟基尼古丁为原料通过还原、化学拆分制备S-(-)-尼古丁;选用己二酸与S-(-)-尼古丁通过超声法制备S-(-)-尼古丁-己二酸盐,优化了合成工艺。产物利用ESI-MS、^(... S-(-)-尼古丁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从烟叶等植物中提取,获取途径受限,本研究以2′-羟基尼古丁为原料通过还原、化学拆分制备S-(-)-尼古丁;选用己二酸与S-(-)-尼古丁通过超声法制备S-(-)-尼古丁-己二酸盐,优化了合成工艺。产物利用ESI-MS、^(1)H NMR、HPLC进行表征;采用HPLC进行抗氧化性分析;利用热重分析仪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下S-(-)-尼古丁总产率达55.1%,比旋光度为-141.5°,光学纯度为99.23%;S-(-)-尼古丁-己二酸盐的产率达94.4%,纯度为99.36%;S-(-)-尼古丁-己二酸盐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均优于S-(-)-尼古丁。本研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S-(-)-尼古丁及其己二酸盐的合成路线;S-(-)-尼古丁-己二酸盐有效避免了S-(-)-尼古丁易氧化、受热不稳定等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尼古丁 s-(-)-尼古丁-己二酸盐 抗氧化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质量浓度及其毒物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左琳 赵欣 +1 位作者 杨巧惠 孙立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20-725,共6页
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的质量浓度,并用于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沉淀蛋白法进行血浆样品前处理,以丙酸倍氯米松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_(18)(50 mm×2.1 mm, 3.5... 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的质量浓度,并用于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沉淀蛋白法进行血浆样品前处理,以丙酸倍氯米松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_(18)(50 mm×2.1 mm, 3.5μm)柱,流动相为水(含体积分数0.1%甲酸)-乙腈/甲醇(体积比1∶1),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质谱检测采用ESI源,正离子化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扫描检测。结果 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线性范围为2~800μg·L^(-1),线性良好(r≥0.99),批内、批间RSD均在±15%内,准确度在85%~115%内。高、中、低质量浓度总体提取回收率为89.0%,变异系数为1.1%。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质量浓度的准确测定和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S 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 LC-MS/MS 血浆 动力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HO S-125标准的海上导助航服务数据
8
作者 陈磊 吴彬 沈阳阳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82-86,共5页
S-125标准是基于IHO S-100标准建立的关于海上导助航服务的产品规范,未来航标动态信息的发布将遵守这一规范。为促进我国官方S-125产品的生产,从数据结构、数据编码、要素目录和编码、图式表达等方面分析了S-125的数据模型,通过制作S-12... S-125标准是基于IHO S-100标准建立的关于海上导助航服务的产品规范,未来航标动态信息的发布将遵守这一规范。为促进我国官方S-125产品的生产,从数据结构、数据编码、要素目录和编码、图式表达等方面分析了S-125的数据模型,通过制作S-125航标动态信息的测试数据,测试了S-125产品在ECDIS上的显示与应用。根据测试结果,总结了当前S-125版本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官方开展S-125产品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25 海上导助航服务 航标动态信息 图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9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介导的S-巯基化修饰及其化学检测技术
10
作者 郭雅娟 张亚萍 高巍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4期1-2,24,共3页
自硫化氢作为气体信号分子被发现以来,其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快速进展,并已被证实可通过介导S-巯基化修饰从而调控蛋白质功能与活性。但因S-巯基化修饰具有高度动态性及复杂性,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并量化这一修饰过程,已成为... 自硫化氢作为气体信号分子被发现以来,其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快速进展,并已被证实可通过介导S-巯基化修饰从而调控蛋白质功能与活性。但因S-巯基化修饰具有高度动态性及复杂性,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并量化这一修饰过程,已成为影响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基于此,通过对现有化学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分析马来酰亚胺法、改良生物素转换法以及标记转换法等技术,旨在为硫化氢介导的S-巯基化修饰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以推动该领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s-巯基化修饰 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IO_(3)转化NaIO_(4)回用合成S-甘油醛缩丙酮及其寡聚研究
11
作者 张珍明 季姜钰 +3 位作者 彭晓含 张疏航 刘若雨 李润莱 《化学世界》 CAS 202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S-甘油醛缩丙酮是合成手性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经缩酮化,硼氢化钠还原,高碘酸钠氧化制得S-甘油醛缩丙酮,收率为46.8%;探讨了含碘酸钠母液转化成高碘酸钠以循环套用,回收率为83.90%;初步考察了S-甘油醛缩丙酮的聚合度... S-甘油醛缩丙酮是合成手性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经缩酮化,硼氢化钠还原,高碘酸钠氧化制得S-甘油醛缩丙酮,收率为46.8%;探讨了含碘酸钠母液转化成高碘酸钠以循环套用,回收率为83.90%;初步考察了S-甘油醛缩丙酮的聚合度与时间的关系,并推测其寡聚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用^(1)H NMR、IR和LC-MS等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甘油醛缩丙酮 L-抗坏血酸 高碘酸钠 循环利用 合成 寡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s-拟正规准素子群和p-超可解群系的三个结果
12
作者 张佳 谢鑫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110,共4页
有限群G的子群H称为G的s-拟正规子群,如果H与G的所有Sylow子群可置换。令P是G的Sylow p-子群,对于P的不包含P∩O^(p)(G)的这些极大子群而言,利用其s-拟正规性质,分别描述了p-幂零群或者p-超可解群的结构。这些结果推广了已有的定理,也... 有限群G的子群H称为G的s-拟正规子群,如果H与G的所有Sylow子群可置换。令P是G的Sylow p-子群,对于P的不包含P∩O^(p)(G)的这些极大子群而言,利用其s-拟正规性质,分别描述了p-幂零群或者p-超可解群的结构。这些结果推广了已有的定理,也为选取Sylow p-子群的极大子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拟正规子群 p-幂零群 P-超可解群 Sylow p-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诱抗素(脱落酸)生物发酵过程中工艺控制因素分析
13
作者 吴钟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5期79-81,共3页
该文对S-诱抗素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温度、pH值、氧气传递和营养液组成进行调控优化,确保了S-诱抗素生产的高效稳定。温度和pH值在适宜范围内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提高S-诱抗素的合成... 该文对S-诱抗素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温度、pH值、氧气传递和营养液组成进行调控优化,确保了S-诱抗素生产的高效稳定。温度和pH值在适宜范围内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提高S-诱抗素的合成效率。氧气传递的优化能够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进一步提高S-诱抗素的产量。营养液组成的优化则为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提高了生物转化效率。该文为S-诱抗素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诱抗素 生物发酵 工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S-层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在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秀华 王远亮 +1 位作者 肖荣 李宗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S-层蛋白(surface layer protein,slp)是一些乳酸菌,细菌及古细菌细胞壁表面所包被的生物活性大分子。这些蛋白能够形成周期性的有序结构,如倾斜形,正方形或是匀称的六边形。最新研究表明,这些结构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在熵驱动下自... S-层蛋白(surface layer protein,slp)是一些乳酸菌,细菌及古细菌细胞壁表面所包被的生物活性大分子。这些蛋白能够形成周期性的有序结构,如倾斜形,正方形或是匀称的六边形。最新研究表明,这些结构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在熵驱动下自我组装而成。与其他S-层蛋白相比,乳酸菌S-层蛋白的显著特点是分子质量小、等电点高。一些乳酸菌含有多种S-层蛋白编码基因,他们能够分别或同时表达。随后,文中介绍了3种乳酸菌S-层蛋白的分离方法。最后简单介绍了乳酸菌S-层蛋白在益生菌微生态制剂中的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s-层蛋白 s-层蛋白基因 s-层蛋白分离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变换初至拾取技术及其在复杂山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邹文 陈爱萍 +1 位作者 顾汉明 贺振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初至的拾取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折射波资料分析、VSP处理和井间地震资料处理的基础工作,并为其他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参数。提出了基于S-变换的初至拾取技术,设计单道模型将S-变换与不同时窗长度的短时窗傅里叶变换以... 初至的拾取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折射波资料分析、VSP处理和井间地震资料处理的基础工作,并为其他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参数。提出了基于S-变换的初至拾取技术,设计单道模型将S-变换与不同时窗长度的短时窗傅里叶变换以及小波变换进行初至拾取的比较,并对不同信噪比的理论模型进行初至拾取,对比得出该方法具有容噪性好、初至拾取准确、适应性强等特性。该技术应用于复杂山区低信噪比地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变换 初至 时频分析 复杂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S-层蛋白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宗军 杨秀华 +2 位作者 刘元元 王远亮 肖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1-726,共6页
乳酸菌是人体和许多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预防肠道感染、促进人体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乳酸菌通过竞争性黏附来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研究表明,乳酸菌的黏附作用与细胞表层蛋白密切相关。表层蛋白又名S-层蛋白(surface layer pr... 乳酸菌是人体和许多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预防肠道感染、促进人体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乳酸菌通过竞争性黏附来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研究表明,乳酸菌的黏附作用与细胞表层蛋白密切相关。表层蛋白又名S-层蛋白(surface layer protein,Slp),是许多细菌及古生菌细胞壁表面所包被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在一些乳酸菌中也发现了S-层蛋白的存在。S-层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0000~200000间,而在已发现的乳酸菌中,S-层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25000~70000间。作者讨论了乳酸菌中S-层蛋白的多样性及主要特性,对乳酸菌S-层蛋白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细菌 s-层蛋白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静 王旻 +2 位作者 孙进 韦平和 汤卫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构建S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 ,为酶促转化法生产S 腺苷甲硫氨酸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S 腺苷甲硫氨酸高产酿酒酵母染色体DNA中扩增得到S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am2 ,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T7 7,转化大肠杆菌 ,1%... 目的 构建S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 ,为酶促转化法生产S 腺苷甲硫氨酸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S 腺苷甲硫氨酸高产酿酒酵母染色体DNA中扩增得到S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am2 ,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T7 7,转化大肠杆菌 ,1%琼脂糖电泳比较大小 ,筛选重组子。结果 SDS PAGE显示重组菌S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亚基分子量约为 4 2KDa ,平均表达量约占菌体总可溶性蛋白的 4 2 % ,酶活达到 14 .1U/g湿菌体 ,比宿主菌酶活提高 15 .7倍。结论 酿酒酵母SAM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诱抗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解艳玲 杜军 +4 位作者 沈振荣 王玉民 蒙静 肖亮 靳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517-1518,1554,共3页
介绍了S-诱抗素的定义、作用、种类和近年应用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s-诱抗素 抗逆 蔬菜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变换的谱分解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海涛 朱仕军 +3 位作者 文中平 常智 彭才 李佳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7-270,共4页
地震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地震谱分解实质上就是连续时频谱分析。谱分解不是惟一的过程,可供选用的算法很多。研究采用S-变换(ST)算法,它综合了短时窗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不存在交叉项,具有较高时频分辨率。首先介绍了ST算... 地震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地震谱分解实质上就是连续时频谱分析。谱分解不是惟一的过程,可供选用的算法很多。研究采用S-变换(ST)算法,它综合了短时窗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不存在交叉项,具有较高时频分辨率。首先介绍了ST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把地震数据体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求取每个地震道时间样点的频谱;然后按照频率重排产生共频率的剖面;再对各单一频率的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解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地震资料的计算表明,ST谱分解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变换 谱分解 单频剖面 地震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9
20
作者 韦平和 公剑 王旻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0-473,共4页
应用PCR技术从E.coli JM 109中扩增出长约1.1kb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将其插入高表达载体pET11c的NdeI和BamHI位点中,转化E.coli BL 21 (DE3)。SDS-PAGE和薄层扫描结果表明,重组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表达量占菌体总可溶性... 应用PCR技术从E.coli JM 109中扩增出长约1.1kb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将其插入高表达载体pET11c的NdeI和BamHI位点中,转化E.coli BL 21 (DE3)。SDS-PAGE和薄层扫描结果表明,重组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表达量占菌体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58.3%。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活力比宿主菌高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