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菲律宾海盆加瓜海脊沉没事件与西南琉球俯冲带形成时间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红芳 周洋 +7 位作者 李学杰 赵明辉 孙美静 聂鑫 张金鹏 周娇 罗伟东 王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5,共12页
通过对加瓜海脊拖网获取得大量珊瑚和浅水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现今水深1506~2880 m的加瓜海脊曾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浅水环境,而后经历了沉没事件。地形图和地震剖面显示:①加瓜海脊北部俯冲进入琉球构造带;②海脊北部发育的部分生... 通过对加瓜海脊拖网获取得大量珊瑚和浅水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现今水深1506~2880 m的加瓜海脊曾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浅水环境,而后经历了沉没事件。地形图和地震剖面显示:①加瓜海脊北部俯冲进入琉球构造带;②海脊北部发育的部分生物礁随着俯冲活动埋藏于琉球构造带之下。根据大洋钻探钻井资料(DSDP)综合分析,琉球海沟沉积层序发育时代大致处于早中新世‒第四纪,地层覆盖于加瓜海脊生物礁之上,指示:①从早中新世起,加瓜海脊开始沉没并逐渐脱离浅水环境;②中中新世早期,生物礁逐渐停止生长;③海脊北部的生物礁被海沟沉积物覆盖。本次研究表明,作为菲律宾海板块组成部分的加瓜海脊参与了西南琉球海沟俯冲,而俯冲必然产生沉降,所以加瓜海脊的沉没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进入西南琉球构造带的结果。由此推断,加瓜海脊在早中新世便已开始向西南琉球构造带俯冲,这也应该是西南琉球俯冲带开始形成的时间。西南琉球俯冲带北部的弧前盆地受加瓜海脊俯冲的影响,被分为南澳盆地和东南澳盆地两部分,其形成时间约在中中新世早期。这些地质要素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板块汇合带构造单元次第形成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板块 加瓜海脊 西南琉球俯冲带 形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王国闽人三十六姓闽语祖语化过程
2
作者 李丹丹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5,共11页
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派遣的官方移民,专掌中琉朝贡与海外贸易。他们在明代移民琉球之后,因为所操闽语内部差异很大而限制了适用范围,与其他母语者通婚制约了闽语在家庭中的自然习得,聚居村人口衰减阻碍了闽语的代... 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派遣的官方移民,专掌中琉朝贡与海外贸易。他们在明代移民琉球之后,因为所操闽语内部差异很大而限制了适用范围,与其他母语者通婚制约了闽语在家庭中的自然习得,聚居村人口衰减阻碍了闽语的代际传承,东南亚贸易中断降低了闽语的经济价值,官话语言地位的确立影响了学习闽语的动力,作为其后代母语方言的闽语开始了祖语化的进程,至迟在18世纪中叶完全演变为祖语方言。明清闽语在琉球的传承是海外汉语方言流布的独特类型,为海外华侨华人祖语传承及华文教育提供了借鉴:方言的海外传承,需要有相当规模的方言人口作为支撑,依赖于家庭教育,也取决于它的经济价值;方言与共同语的竞争,不仅出现在方言的发源地,也出现在方言的流布地;海外方言即使在流布地消亡,也必将在当地语言中留下痕迹,证明自己的流布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闽人三十六姓 闽语 祖语 语言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0
3
作者 于刚 张洪杰 +4 位作者 杨少玲 杨贤庆 郝淑贤 张鹏 林婉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58-361,372,共5页
采用现代生化分析法对南海鸢乌贼(Ryukyu squid)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鸢乌贼胴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分别为80.50%、0.49%、17.24%、1.37%。头足中水分、脂肪、蛋白和灰分分别为80.73%、0.87%、16.68%、2.88%,... 采用现代生化分析法对南海鸢乌贼(Ryukyu squid)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鸢乌贼胴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分别为80.50%、0.49%、17.24%、1.37%。头足中水分、脂肪、蛋白和灰分分别为80.73%、0.87%、16.68%、2.88%,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鸢乌贼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占鲜样总量的14.05%(胴体)、15.10%(头足),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的40.89%(胴体)、40.11%(头足),鲜味氨基酸占45.89%(胴体)、46.51%(头足),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9.56(胴体)、75.46(头足),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南海鸢乌贼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脂肪酸总量的49.90%(胴体)、54.55%(头足),其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6.9%(胴体)、5.67%(头足)和15.26%(胴体)、22.08%(头足),以上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营养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方习生 石学法 +2 位作者 王昆山 程振波 王湘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6,共8页
对琉球群岛以东海域13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测试,结合矿物学资料等,对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琉球群岛以东海域沉积物具有半深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2)通过元素因子分析,... 对琉球群岛以东海域13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测试,结合矿物学资料等,对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琉球群岛以东海域沉积物具有半深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2)通过元素因子分析,把25种元素或氧化物分为4种组合,每一种组合对应不同的物质来源,分别为陆源成因组合(SiO2,K2O,Zr,TiO2,Y,Sc,Na2O,La,Al2O3,P2O5,Ce),生物成因组合(Sr,CaO,L.O.I,CaCO3),火山源成因组合(MgO,V,Fe2O3,Cr,Li,Co),自生源成因组合(Ni,MnO,Cu,Ba);(3)控制本区元素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水深、物质来源以及生物和铁锰物质的自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群岛 海洋表层沉积物 元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鸢乌贼加工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进勉 薛长湖 +2 位作者 刘鑫 李兆杰 薛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0,共3页
分析了鸢乌贼各部分的基本成分以及Pb和Cd的含量。主要研究了印度洋鸢乌贼肌肉蛋白质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肌球蛋白重链(MHC)在4、20℃时缓慢降解;30℃时降解速度加快,温浴5h后,完全降解;40℃时降解最为严重,4h后完... 分析了鸢乌贼各部分的基本成分以及Pb和Cd的含量。主要研究了印度洋鸢乌贼肌肉蛋白质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肌球蛋白重链(MHC)在4、20℃时缓慢降解;30℃时降解速度加快,温浴5h后,完全降解;40℃时降解最为严重,4h后完全降解,有66kDa蛋白质生成,副肌球蛋白降解趋势也增强;50℃时降解不明显,温浴80min后MHC仍然存在。可推断:鸢乌贼肌肉蛋白质中可能含有降解MHC的蛋白酶,这些蛋白酶40℃时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加工特性 肌球蛋白重链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大陆边缘的俯冲带构造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时国 刘文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22,共8页
东亚大陆边缘自北向南发育了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等俯冲带。简要论述了这些俯冲带的构造特征、演化历史和一些科学前缘问题 ;认为愈来愈多的地球科学问题 ,如地震的发生机制、俯冲板块动力学等 ,集中在俯冲板块边界 ;解决弧后盆地成因... 东亚大陆边缘自北向南发育了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等俯冲带。简要论述了这些俯冲带的构造特征、演化历史和一些科学前缘问题 ;认为愈来愈多的地球科学问题 ,如地震的发生机制、俯冲板块动力学等 ,集中在俯冲板块边界 ;解决弧后盆地成因和中国大陆边缘张裂过程等许多地质科学问题 ,有待于对俯冲带构造演化的深入了解。同时 ,在这些俯冲带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 ,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因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构造 大陆边缘 天然气水合物 琉球海沟 马尼拉海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地理意义与政治属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绍峰 袁家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历史上承载琉球王国的琉球群岛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琉球群岛的地缘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学术界,特别是以区域研究为特色的地理学界,对有关琉球群岛基础研究积... 历史上承载琉球王国的琉球群岛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琉球群岛的地缘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学术界,特别是以区域研究为特色的地理学界,对有关琉球群岛基础研究积累部分缺失,导致中国对于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认识模糊混乱。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区域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和虚拟地球空间定位与GIS技术,从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历史演变分析入手,对"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等相关称谓的地理学意义及其政治属性进行了考证。研究发现,近代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后,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在岛屿命名上"去琉球化",推广使用"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等相关称谓,企图消除"琉球群岛"的政治属性,肢解琉球群岛,抹煞琉球群岛传统历史,在琉球群岛法律地位认识的问题上制造混乱,诱导国际社会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正确认识琉球群岛地理单元的特殊性,坚持使用"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对于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和东海海洋权益以及今后涉及琉球问题的对外交涉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群岛 西南群岛 萨南群岛 冲绳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蛋白酶抑制剂对鸢乌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贤庆 马静蓉 +2 位作者 马海霞 李来好 陈胜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7-110,115,共5页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焦磷酸钠(PPi)、牛血清蛋白(BP)、马铃薯粉(PP)等几种常见蛋白酶抑制剂对南海鸢乌贼鱼糜凝胶硬度、弹性和持水性的影响,并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对相关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Pi、BP、PP都能显著提...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焦磷酸钠(PPi)、牛血清蛋白(BP)、马铃薯粉(PP)等几种常见蛋白酶抑制剂对南海鸢乌贼鱼糜凝胶硬度、弹性和持水性的影响,并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对相关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Pi、BP、PP都能显著提高鸢乌贼鱼糜的凝胶性能;当同时添加2%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250 mg/kg的EDTA、0.3%的PPi、3%的BP和3%的PP时,鸢乌贼鱼糜的凝胶硬度、弹性达到最大。SDS-PAGE分析表明,4种蛋白酶抑制剂和TGase能共同促进鸢乌贼鱼糜凝胶的形成;TGase不能和肌动蛋白(Actin)发生交联反应;副肌球蛋白(PM)参与了鸢乌贼鱼糜凝胶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鱼糜 蛋白酶抑制剂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地水准面起伏模拟琉球海沟洋坡岩石圈的挠曲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美 高金耀 +1 位作者 金翔龙 张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9,共5页
利用大地水准面起伏模拟琉球海沟南、中、北段岩石圈的挠曲 ,经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得到琉球海沟洋坡各段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 (Te)。模拟结果表明 ,琉球海沟洋坡的Te中段小 ,南北段大 ;南北段相比 ,南段小 ,北段大 ;与其他海沟相比... 利用大地水准面起伏模拟琉球海沟南、中、北段岩石圈的挠曲 ,经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得到琉球海沟洋坡各段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 (Te)。模拟结果表明 ,琉球海沟洋坡的Te中段小 ,南北段大 ;南北段相比 ,南段小 ,北段大 ;与其他海沟相比琉球海沟洋坡的Te非常小。不同的Te值表明俯冲板片与岛弧之间不同的耦合程度 ,为进一步研究西太平洋边缘沟 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海沟 岩石圈 大地水准面 起伏 有效弹性厚度 俯冲 西太平洋 动力学问题 体系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群岛以东海区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及来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昆山 石学法 +2 位作者 鄢全树 方习生 蔡善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8,共8页
琉球群岛东部海区沉积物中富含大量火山碎屑矿物、岛屿岩石遭受风化蚀变形成的普通角闪石以及水生的铁锰微结核,其重矿物种类、特征、组合分区等与火山作用、沉积环境、地形、物质来源等内外生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本区重矿物的种类、... 琉球群岛东部海区沉积物中富含大量火山碎屑矿物、岛屿岩石遭受风化蚀变形成的普通角闪石以及水生的铁锰微结核,其重矿物种类、特征、组合分区等与火山作用、沉积环境、地形、物质来源等内外生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本区重矿物的种类、特征及组合分区的研究,初步判断位于研究区北部、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而导致的正在活动的的琉球岛弧区为火山碎屑的主要源区,重矿物成分主要为水携成因来源,受同期火山作用控制;少量紫苏辉石来自先期形成的海岭或海底高原(如冲大东海岭、奄美海岭及九州海岭等)上的火山岩系,是经过剥蚀、搬运再沉积的产物;琉球群岛、九州等火山活动产物受海底高地等阻隔而在本区表现为向南或东南影响力逐渐减小;本区地质历史上的及正在进行的岩浆活动主要以基性及中性岩浆为主。此外,流经本区的黑潮对自生铁锰微结核的富集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矿物 火山碎屑 火山作用 琉球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若干涡旋研究综述 Ⅱ.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 被引量:18
11
作者 袁耀初 管秉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共17页
综述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的研究.对东海陆架、200m以浅海域,主要讨论了东海西南部反气旋涡、济州岛西南气旋式涡和长江口东北气旋式冷涡.东海两侧和陆坡附近出现了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旋,其动力原因之一是... 综述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的研究.对东海陆架、200m以浅海域,主要讨论了东海西南部反气旋涡、济州岛西南气旋式涡和长江口东北气旋式冷涡.东海两侧和陆坡附近出现了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旋,其动力原因之一是与东海黑潮弯曲现象有很大关系,其次也与地形、琉球群岛存在等有关.东海黑潮有两种类型弯曲:黑潮锋弯曲和黑潮路径弯曲.黑潮第一种弯曲出现了锋面涡旋,评述了锋面涡旋的存在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和结构等;也指出了黑潮第二种弯曲,即路径弯曲时在其两侧出现了中尺度气旋式和反气旋涡,讨论了它们的变化的特性.特别讨论了冲绳北段黑潮弯曲路径和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着重指出,当气旋式涡在冲绳海槽北段成长,并充分地发展,其周期约在1~3个月时,它的空间尺度成长到约为200km(此尺度相当于冲绳海槽的纬向尺度)时,黑潮路径从北段转移到南段.也分析了东海黑潮流量和其附近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最后指出在琉球群岛以东、以南海域,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中尺度反气旋式和气旋式涡,讨论了它们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琉球群岛以东海域 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 东海黑潮和中尺度涡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群岛海域海浪数值计算地形处理效应及试验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科峰 陈希 +1 位作者 李妍 萧中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96,110,共7页
针对琉球群岛海域内多岛屿复杂地形对海浪数值计算的特殊影响,发展一种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优化计算网格且引入次网格地形效应的方法,并利用WAVEWATCH-Ⅲ模式进行连续1个月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在... 针对琉球群岛海域内多岛屿复杂地形对海浪数值计算的特殊影响,发展一种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优化计算网格且引入次网格地形效应的方法,并利用WAVEWATCH-Ⅲ模式进行连续1个月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在计算网格分辨率上,充分考虑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作用和多岛屿的次网格效应,数值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 琉球群岛 次网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定琉球海沟发生罕遇地震评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啸风险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燕林 于海英 +2 位作者 朱艾斓 宋治平 李春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5-291,317,共8页
根据构造相似条件分析,琉球海沟与日本海沟、智利海沟、印尼巽他海沟一样具备发生9级罕遇超巨大地震的可能。在对近几年来全球发生的超巨大地震参数及构造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琉球海沟9.0级地震参数,并将其引发的海啸进行数值模... 根据构造相似条件分析,琉球海沟与日本海沟、智利海沟、印尼巽他海沟一样具备发生9级罕遇超巨大地震的可能。在对近几年来全球发生的超巨大地震参数及构造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琉球海沟9.0级地震参数,并将其引发的海啸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可引发初始波高为8 m的海啸,台湾东北部半小时后遭受10 m以上海啸,3~4小时左右传至浙南、闽北沿岸,近岸各处波高在1~2m;5小时左右传至浙北、粤北沿岸,浙江近岸各处波高在2m左右,广东沿海、台湾海峡由于台湾岛的正面阻挡,海啸波高低于50 cm;8小时后靠近上海海岸线,最大波高约1 m。海啸的上岸高度与海岸附近的海深和海岸线的形态密切相关,我国东南海域地形变化复杂、海湾众多,对海啸波有放大作用,模拟结果可能比实际海啸偏小。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不少已建和在建的核电厂,在核电设计时未考虑海啸,一旦发生这种罕遇地震海啸则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若与风暴潮、天文大潮叠加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由于核电安全要求万无一失,故须制订有效预警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海沟 罕遇地震 海啸模拟 海啸风险图 核电厂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东海黑潮和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的变异 Ⅱ.冲绳岛东南海域海流及其附近中尺度涡的变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耀初 杨成浩 王彰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8,共12页
基于日本“长风丸”调查船在2000年5个航次水文资料及同时期QuikSCAT风场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计算了冲绳岛东南海域海流的流速与流量等,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区1~2,4,7,10与11月分别为东北风,东北风,东南... 基于日本“长风丸”调查船在2000年5个航次水文资料及同时期QuikSCAT风场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计算了冲绳岛东南海域海流的流速与流量等,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区1~2,4,7,10与11月分别为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偏东风,东北风.风速在4与7月较小,1~2,10与11月较大.表层风海流只有7月时偏北向,其余月偏西方向.(2)琉球海流是琉球群岛以东一支东北向的西边界流.琉球海流结构:最大流速在5个航次中1~2,4,7,10与11月分别为40cm/s以上,15,20,20与55cm/s.琉球海流的核心一般位于次表层.琉球海流在5个航次中垂向方向可达1200m以深,在琉球海流以深存在弱的、西南向海流.(3)琉球海流的流量在1~2与11月时最大,分别为20×10^6与14.5×10m^3/s,而在4月时流量最小,只有3.1×10^6m^3/s.这表明琉球海流的流量在2000年季节变化很大.(4)在5个调查航次中,琉球海流以东调查海域都存在尺度不同的、各种冷的气旋式和暖的反气旋式涡.1~2月时,计算区域中部与东部,分别存在反气旋暖涡W1,W2和气旋式冷涡C1,C2;在4月时存在一对较强的、水平尺度都较大的、暖的反气旋涡和冷的气旋式涡,在它们中间出现南向流,它们可能组成一个偶极子等.这些表明,在5个航次中,琉球群岛以东调查海域存在各种强度不等的中尺度涡,其变化都很大.(5)琉球海流的流量受其附近各种涡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涡的强度增大时,可能减少琉球海流的流量.(6)在5个调查航次中,琉球群岛以东调查海域都存在南向流,其中11月时最大,其流量大于15×10^6m^3/s,其次在1~2月,其流量大于10×10^6m^3/s,在4月最小,流量约为3×10^6m^3/s.上述南向流的季节变化趋向与琉球海流的季节变化趋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岛东南海域海流 流速及流量 琉球海流 中尺度涡 改进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潜在区域地震海啸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献忠 祝倩 Wei Yong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5,共9页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相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海啸在计算域内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以及琉球海沟南部是影响浙江沿海主要的区域潜在震源,通过情景计算分别模拟3个潜在震源9.1级、8.0级和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浙江沿海的海啸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海啸波产生后可在3~8h内传至浙江省沿岸,海啸波达1~3m,最大可达4m,此时浙江沿岸面临Ⅲ~Ⅳ级海啸风险,达到淹没至严重淹没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OT模型 地震海啸 日本南海海槽 冲绳海槽 琉球海沟 浙江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表层沉积物全样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习生 石学法 +2 位作者 程振波 王昆山 杨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3,共7页
以X射线衍射仪为主要手段,对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调查区表层底质沉积物中全样矿物组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共识别出9种矿物:蒙皂石、伊利石、云母、高岭石、绿泥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分析其沉积物由3种主要物质来源... 以X射线衍射仪为主要手段,对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调查区表层底质沉积物中全样矿物组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共识别出9种矿物:蒙皂石、伊利石、云母、高岭石、绿泥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分析其沉积物由3种主要物质来源:陆源物质、火山物质、生物碎屑物质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衍射 表层沉积物 琉球群岛 全样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06年奄美大岛以东的琉球海流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小华 黄大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54-1363,共10页
基于2004~2006年12个航次的水文资料,用逆方法计算得到了奄美大岛以东AE断面琉球海流的流速和体积流量.再次证实琉球海流具有较稳定的次表层流核结构,流核位于110~600m深度,并沿AE线分布于27.2°~28.2°N,流核的最大流速为1... 基于2004~2006年12个航次的水文资料,用逆方法计算得到了奄美大岛以东AE断面琉球海流的流速和体积流量.再次证实琉球海流具有较稳定的次表层流核结构,流核位于110~600m深度,并沿AE线分布于27.2°~28.2°N,流核的最大流速为15.1~80.0cm·s-1.12个航次的平均流速断面显示了一个完整的次表层流核,其流核的最大流速为21.3cm.s-1,流核的垂直和水平尺度分别为800m和30km.观测结果表明,2004~2006年之间,琉球海流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和年平均的流量分别为10.9,10.1,5.9,23.9和12.7×106m3·s-1,秋季最强,夏季最弱.日本以南黑潮净流量为52.7×106m3.s-1,其中源于吐噶喇海峡黑潮和琉球海流的流量平均比为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海流 黑潮 次表层流核 流速 体积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建军 崔笑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0-49,共10页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土和东南亚诸国等多种文化元素基础上发展而成,但福建省是古代中国与琉球王国(现大部分为日本冲绳县,少部分归属日本鹿儿岛县)交流往来的窗口。研究认为,琉球红型最早的工艺技术更多来自于中国福建,其与中国印花布在工艺技术上的交流、整合趋向与脉络,进一步证实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传承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印花布 蓝印花布 琉球红型 蓝型 印染工艺 文化特征 纹样色彩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群岛邻近海域溶解有机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江涛 谭丽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24-128,共5页
测定了1997 年7 月份琉球群岛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DOC) ,发现DOC的最高浓度存在于表层水中,为163μmol/L,底层水DOC的平均浓度为50μmol/L左右,最低为39μmol/L,且浓度相对保持恒定。黑... 测定了1997 年7 月份琉球群岛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DOC) ,发现DOC的最高浓度存在于表层水中,为163μmol/L,底层水DOC的平均浓度为50μmol/L左右,最低为39μmol/L,且浓度相对保持恒定。黑潮北端DOC的浓度要高于南端,研究认为东海是DOC的一个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通量 琉球群岛 海洋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与1996年夏季琉球群岛两侧海流 被引量:7
20
作者 楼如云 袁耀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7,共12页
基于1995,1996年夏季日本调查船的观测资料,采用P矢量方法对琉球群岛两侧的海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黑潮为琉球群岛以西海域的一支东北向强流,1996年夏季的流速比1995年夏季的强,在深层出现南向逆流.黑潮东、西两侧分别存在一个反气旋... 基于1995,1996年夏季日本调查船的观测资料,采用P矢量方法对琉球群岛两侧的海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黑潮为琉球群岛以西海域的一支东北向强流,1996年夏季的流速比1995年夏季的强,在深层出现南向逆流.黑潮东、西两侧分别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暖涡和一个弱的气旋式冷涡.1995年夏季,琉球群岛以东,从表层至以下层都存在一支沿岸北上的海流,即琉球海流.该海流来自黑潮分支,为本海区的一个主要物理特征.琉球海流以下出现弱的南向流.冲绳岛以东海域,在25°~25°30′N,128°30′~129°10′E附近从表层至700m水深存在一个中尺度的反气旋式暖涡.在温、盐水平分布图上,对应的出现一个较高温、低密水块.1996年夏季,冲绳岛西南海域存在一个中尺度的反气旋式暖涡和一个气旋式冷涡,形成一个偶极子,中间为较强的南向流,该现象为本海区的一个重要物理特征,属首次报道.冲绳岛以东表层主要被南向流控制,琉球海流不明显.200m以深在近岸出现北向流,这表明琉球海流的核心位于次表层.琉球海流的下面出现南向流.计算海区东北部从表层到700m水深出现一个中尺度的反气旋式暖涡,与1995年夏季时比较,其位置向北移动.此外在1996年夏季从近表层到深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等温线、等盐线波动很大,例如在C断面上冷、暖涡相间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群岛两侧海流 1995与1996年夏季海流 P矢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