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903个县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合光 齐心 陈珏颖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中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通过用城乡收入差距单一指标替换城乡融合综合指标、将外商投资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两个变量加入控制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同省份其他县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证明所得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加强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分配城乡收益等方面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着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数字经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数字化技术削弱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发挥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何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2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乡村创新创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能显著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能显著抑制“精英俘获”现象,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城乡就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返乡入乡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原国家级贫困县以及政府支持力度高的地区,乡村创新创业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本研究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精英俘获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3
作者 张劲松 马梦如 杨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合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以促进产业兴旺。通过知识图谱分析WOS和CNKI学术资料,深入探讨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根据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路径。结果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合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以促进产业兴旺。通过知识图谱分析WOS和CNKI学术资料,深入探讨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根据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路径。结果发现,通过起步期-蓬勃期-稳定期3个阶段的探索,全球范围内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未来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将以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和结构调整为导向,提出关于农村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需要进行本土化调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结构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协理员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李晶 陆芸 韦顺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52-254,258,共4页
近年来,招募乡村振兴协理员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由于仍处政策初步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乡村振兴协理员助力乡村振兴仍面临协理员的角色转变之困、动力激发之困、能力提升之... 近年来,招募乡村振兴协理员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由于仍处政策初步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乡村振兴协理员助力乡村振兴仍面临协理员的角色转变之困、动力激发之困、能力提升之困,阻碍了预期成果的实现。为做好乡村振兴协理员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保障,可从塑造时代品质、健全保障机制、优化培育机制3方面入手,来解决和提升协理员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同时为协理员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协理员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青年毕业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完善的地域性乡村营建策略与实践研究——以重庆市三河村为例
5
作者 田琦 李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乡村营建活动蓬勃发展,为衰弱凋敝的乡村提供了可行的振兴路径。文章思考了当下乡村建设的现状,对以项目设计、施工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为目标的传统静态式乡村营建进行反思,提出营建的动态完善不仅是解决目前乡建成果良莠不齐现状的... 乡村营建活动蓬勃发展,为衰弱凋敝的乡村提供了可行的振兴路径。文章思考了当下乡村建设的现状,对以项目设计、施工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为目标的传统静态式乡村营建进行反思,提出营建的动态完善不仅是解决目前乡建成果良莠不齐现状的有效途径,更是对乡村地域文化、原真生活的彰显与诠释。最后,本文结合重庆市三河村的营建实践,从政策引领与动态调整、设计师协调与适宜式乡建、业态完善与可持续运营、村民参与和能动建造四个角度对乡村地域性营建的动态完善路径进行归纳与总结,为乡村建设可持续进行提供可参考的意见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营建 静态完成 动态完善 营建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治理的逻辑、模式及路径探析——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考察
6
作者 吴彬 李林烨 +1 位作者 董维倩 徐旭初 《世界农业》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渐成趋势。本文基于浙江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以“治理动力治理功能治理方案治理效能”为逻辑框架,选取德清、龙游、萧山和建德四个典型县域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比较研究,提炼总结了乡... 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渐成趋势。本文基于浙江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以“治理动力治理功能治理方案治理效能”为逻辑框架,选取德清、龙游、萧山和建德四个典型县域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比较研究,提炼总结了乡村数字治理实践的典型模式并揭示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基本路径。研究发现,浙江四个县域案例的实践分别代表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四类模式,分别包括以德清为代表的全域整体智治模式、以龙游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模式、以萧山为代表的智能综治模式和以建德为代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模式。同时,乡村数字治理呈现资源数据化、管控精准化、服务在线化、决策科学化、参与全民化、监督线上化、积分激励化七条基本路径,并体现出管控性、服务性、参与性、回应性、智能性五大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治理 乡村数字治理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医疗背景下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演化机制研究
7
作者 郑荣 张默涵 +1 位作者 王晓宇 吴柯莹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9,共15页
[目的/意义]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是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改善乡村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揭示数字医疗背景下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演化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其演化机制,从而为推动乡村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的/意义]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是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改善乡村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揭示数字医疗背景下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演化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其演化机制,从而为推动乡村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过程]本文聚焦数字医疗背景下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问题,从预先可及、初步可及、持续可及3个维度构建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样本,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和有序逻辑回归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接入、数字能力和服务质量在“预先可及→初步可及”演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健康素养和系统质量在“预先可及→初步可及”演化过程中影响并不显著。同时,感知成本、社会影响、信息质量、结构保证和系统质量在“初步可及→持续可及”演化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所提出的“预先可及→初步可及→持续可及”过程中的演化机制,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乡村公共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建设步伐,增强乡村居民整体健康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疗 乡村 健康信息服务 服务可及性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能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吗?——基于浙江省县域案例的组态分析
8
作者 徐旭初 姜刚迪 吴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8,共14页
数字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乡村绿色发展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方向,数字乡村建设能否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2020年浙江省县域数据,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数字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乡村绿色发展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方向,数字乡村建设能否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2020年浙江省县域数据,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必要条件分析(NCA)和熵权-CRITIC-TOPSIS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前因条件均不单独作为产生乡村高绿色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2)存在4类表现乡村高绿色发展水平的组态,分别为基建拉动型价值转化驱动、技术效率型生产转型驱动、数据赋能型生态治理驱动和资金拉动型价值转换驱动。3)数字乡村建设主要以数字基建为基础,以生产数字化带来的绿色技术创新与普及为现实支撑,以多主体协同参与实现生态共治为组织基础,以生态转化重塑市场价值为转型动力,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水平提升。通过数字基建、数字生产、数字治理等方面的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乡村的生产转型、生态治理和价值转化,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绿色发展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必要条件分析(NCA) 熵权-CRITIC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乡村借贷新探
9
作者 马新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借贷行为,经营性或扩大再生产的借贷颇为少见;还有较强行政性,王朝官方既是重要放贷方,又是监管者与仲裁人,直接介入乡村经济事务。这些特点减少了商品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乡村社会发展与繁荣。但是,从长时段视角看,它也影响乡村社会对外来经济要素的接纳,制约乡村社会进一步发展,使其长期处于简单再生产的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村社会 借贷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创业的内在机理、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
10
作者 张秀娥 滕欣宇 《南方农村》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创业不仅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新引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农村创业带来新局面、新机遇...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创业不仅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新引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农村创业带来新局面、新机遇和新发展,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创业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数字经济对农村创业赋能效应的有效发挥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解决这些问题,需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创业主体”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创业的实现路径,即有为政府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和打造高素养数字化人才队伍,有效市场需完善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和强化农业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业主体需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赋能 农村创业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耦合发展研究
11
作者 鲁夏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93-196,共4页
为促进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调发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对两者的耦合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2014—2022年广东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两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广东省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指标权重,... 为促进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调发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对两者的耦合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2014—2022年广东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两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广东省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指标权重,并建立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同向发展的状态,整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两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耦合协调度逐渐增大,到2021年后达到优质协调等级,并为两者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农村物流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住人口减少趋势与乡村公共设施规划研究
12
作者 王乃嵩 梁晓慧 柴天珑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3期75-77,共3页
文章试图探讨乡村常住人口减少趋势的原因及其影响,包括留守老龄化、青年人群进一步流失以及农村少子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无法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将优化乡村公共设施作为留住乡村人口的基本出发点。根... 文章试图探讨乡村常住人口减少趋势的原因及其影响,包括留守老龄化、青年人群进一步流失以及农村少子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无法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将优化乡村公共设施作为留住乡村人口的基本出发点。根据乡村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特点,文章进一步提出从乡村公共设计这一层面入手,以缓解乡村常住人口进一步流失的问题,从而长远、科学地规划乡村振兴的有效发展路径,并实现农村健康、可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少 乡村 公共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持路径建构——基于场域理论
13
作者 江增光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背景。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要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审慎思考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了城乡融合、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背景。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要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审慎思考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了城乡融合、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场域关系,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构建了城乡融合场域模型与社区教育支持场域模型,并基于上述场域模型建构了支持路径,即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思维培养与价值引导功能,立足场域系统培养城乡政府管理人员及城乡利益相关者的产业思维、人才思维、文化思维、生态思维、组织思维和永续思维,系统塑造其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的利用惯习,实现乡村振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城乡两个场域的包容性融合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社区教育 乡村振兴 场域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为例
14
作者 许愿 狄生伟 +3 位作者 崔世泉 田亚光 林旭 白会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教学过程中挖掘后备力量的重要性,水桶效应,发展和辩证思维,职业责任心,践行科学、认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心怀对动物生命的敬畏,秉承动物福利生产理念等思政元素,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展示、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将上述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饲养管理”课程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建筑学教育与研究的演变与挑战
15
作者 贺勇 徐珂晨 陈相权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2期213-215,共3页
当代中国建筑学教育与研究始终处于不同的困境之中,而乡村建设是一种转向与重构。在高速城市化的时代,中国建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源于2003年“千万工程”以来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路径之一,中国的... 当代中国建筑学教育与研究始终处于不同的困境之中,而乡村建设是一种转向与重构。在高速城市化的时代,中国建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源于2003年“千万工程”以来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路径之一,中国的建筑学教育与研究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深层转型。建筑学在学科内涵、学科定位、自身属性几个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积极变化,并由新的发展动力、人地关系和发展目标多方面,促进了这样的变化发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义建筑学的真正实现,也让建筑教育与建筑实践重新回到地方,并以人为中心,积极介入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中国建筑学 教育与研究 演变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目标下乡村旅游集聚区规划研究
16
作者 刘芳 吴松涛 周小新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文中旨在解决哈尔滨城郊村庄在人、地、产、景方面的乡村振兴困境,通过总体定位、分区实施、集约发展、优化布局、以农为基、以文铸魂、创新引领等方法,构建哈尔滨城郊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的新模式,并以哈尔滨市平盛街道为例,展开了乡村... 文中旨在解决哈尔滨城郊村庄在人、地、产、景方面的乡村振兴困境,通过总体定位、分区实施、集约发展、优化布局、以农为基、以文铸魂、创新引领等方法,构建哈尔滨城郊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的新模式,并以哈尔滨市平盛街道为例,展开了乡村旅游集聚区产业延伸与融合以及空间形态扩展与演化的规划研究。实践证明此模式对于优化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景观营造等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集聚区 哈尔滨城郊乡村 空间形态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17
作者 刘镇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不仅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还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当前,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深陷资金、人才、建设、保护等困境。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在分析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不仅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还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当前,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深陷资金、人才、建设、保护等困境。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在分析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做好整体规划、注重文化保护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乡村旅游业发展乃至乡村全面振兴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乡村振兴 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路径探究
18
作者 徐瑾 吕茂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23-226,共4页
在乡村生态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焦点,农村社会的环境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目前面临着多重困境,其主要表现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农村环境制度供给不足、农村环... 在乡村生态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焦点,农村社会的环境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目前面临着多重困境,其主要表现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农村环境制度供给不足、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统一生态的农村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同时构建多元参与的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并完善严密规范的农村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最后形成综合完备的农村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农村生态文明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间里的“夕阳红”:乡村老年人数字接入中的劳动实践与关系重塑
19
作者 徐婧 曾维珊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共13页
在当前老龄化与数字化叠加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老年人群体如何无障碍地接入数字社会并参与数字实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旨在破除老年人数字劳动问题的固有预设,摆脱数字劳动“异化”与“剥削”的简化解释路径。回归劳动者... 在当前老龄化与数字化叠加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老年人群体如何无障碍地接入数字社会并参与数字实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旨在破除老年人数字劳动问题的固有预设,摆脱数字劳动“异化”与“剥削”的简化解释路径。回归劳动者主体性与能动性的视角,勾勒出即符合现实,又具有建设意义的老年人数字接入及数字劳动图景。以网络直播间为线上田野,使用非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经验材料。研究发现,在完成数字接入的老年人中,呈现出“玩转直播间”的多元数字实践,并通过“深层表演”建构出特殊的社会关系想象。透过老年主播的自我叙事,理解老年群体数字劳动的多重意义:他们并非全然被动断连的弱者。我们理应看到数字接入为老年群体带来的社会参与感,创造出证明自我价值的新空间,并为其晚年时光注入了追逐生命意义的动力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老年主播 劳动 代际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数字农业发展探讨
20
作者 黄惠珍 刘善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83-186,共4页
数字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福建省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阐述福建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长效机制、整合农业云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人才... 数字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福建省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阐述福建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长效机制、整合农业云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乡村振兴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