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混合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冠淇 裴玮 +1 位作者 熊佳旺 李毅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7,I0003,共14页
为改善以跟网型变流器(grid-following,GFL)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支撑力不足的情况,目前主流的研究趋势是在系统中引入构网型变流器(grid-forming,GFM),构建GFL-GFM混合系统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系统的安全... 为改善以跟网型变流器(grid-following,GFL)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支撑力不足的情况,目前主流的研究趋势是在系统中引入构网型变流器(grid-forming,GFM),构建GFL-GFM混合系统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由于跟网型变流器和构网型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及外特性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变流器间存在相互耦合的现象,混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将更为复杂。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一种类变流器的稳定性分析,未深入定量研究GFL-GFM混合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推导GFL-GFM混合系统稳定的关键条件,定义表征混合系统稳定性及强弱的关键量,并进一步揭示变流器参数及容量配比对混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推导出混合系统的稳定条件;其次,基于稳定条件,定义“混合系统支撑量”来表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推导“改进短路比”来表征混合系统的强弱;然后,分析变流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定量获得变流器的临界容量占比;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跟网型变流器 GFL-GFM混合系统 混合系统支撑量 改进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控制稳定性不对称现象及特性分析
2
作者 郝木凯 王伟胜 +2 位作者 刘芳 袁耿涛 李学先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2-624,共13页
针对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不同功率因数下的运行特性及稳定性问题问题,从阻尼比的角度入手,分别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构建dq坐标系下基于锁相环(PLL)的电流环、电压电流双环矢量控制以及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小信号模型并绘制... 针对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不同功率因数下的运行特性及稳定性问题问题,从阻尼比的角度入手,分别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构建dq坐标系下基于锁相环(PLL)的电流环、电压电流双环矢量控制以及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小信号模型并绘制其阻尼比特性曲线图。发现d、q轴环路在强弱电网下呈现的稳定性并不相同,即弱电网下存在“dq轴不对称”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功率因数角在-90°~0°~90°变化时,并网角度的参与因子在PLL型控制方式下先增大后减小,在VSG控制下则反之;此外,双环矢量控制策略dq环路稳定性的不对称性尤为明显,参与变量较多,部分功率因数下电流环d、q轴2个积分环节对同一振荡的参与度差异较大,不稳定范围变宽。最后,基于Simulink仿真软件和远宽半实物平台验证该文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比 并网逆变器 dq轴不对称自同步 弱电网 电压电流双环矢量控制 参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馈线终端告警信息校正及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宗博 崔一嘉 +1 位作者 王昊晴 郗乙搏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8-1286,共19页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使配电网存量馈线终端(FTU)存在漏误告警问题,同时外部环境也会使告警信息不正确上报,难以准确定位故障区段。该文考虑IIDG和环境因素的耦合影响,提出一种FTU告警信息校正及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各馈线首端电...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使配电网存量馈线终端(FTU)存在漏误告警问题,同时外部环境也会使告警信息不正确上报,难以准确定位故障区段。该文考虑IIDG和环境因素的耦合影响,提出一种FTU告警信息校正及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各馈线首端电流特征,提出单双重故障及故障类别的检测方法。其次,考虑不可测IIDG和分支负荷的影响,利用正序电流幅值比和相邻区段电流相似性分别提出对称/不对称短路的识别方法,进而校验初始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再次,若定位结果未包含全部故障区段,以分支线路和IIDG的接入点为边界,利用短路电流特征提出疑似故障发生区域的筛选方法,并根据短路识别方法研判故障区段,实现告警信息的校验与修正。最后,在PSCAD中搭建IEEE 33节点标准算例和某县实际配电网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单双重故障检测、短路识别判据及故障区域划分等告警信息校正和故障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故障区段定位 告警信息校正 正序电流幅值比 电流相似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载波比下三电平中点电位平衡与谐波抑制策略
4
作者 庞松涵 刘剑 +1 位作者 吴奎奎 张红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2,共9页
针对高速电机驱动场合下因低载波比导致的二极管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不平衡,进而引起输出电压畸变、谐波含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虚拟空间矢量调制方法来平衡中点电位。该方法以分压电容电位差为标准确定需要流出的中点... 针对高速电机驱动场合下因低载波比导致的二极管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不平衡,进而引起输出电压畸变、谐波含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虚拟空间矢量调制方法来平衡中点电位。该方法以分压电容电位差为标准确定需要流出的中点电流平均值,从而分配正、负小矢量的作用时间,实现中点电位平衡控制。同时考虑低载波比场合下,因角度和采样延迟使虚拟空间中矢量失去中点电位漂移抑制作用,以及传统矢量区域划分在高调制比区间内(0.667<M<1)不使用虚拟小矢量的弊端,提出重新划分参考电压矢量区间并改变调制规则。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对实现中点电位平衡与降低系统谐波含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三电平 低载波比 中点钳位型逆变器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电压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的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
5
作者 冯永芳 白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逆变器工作在高频运行和控制载波比低的情况下,存在谐振尖峰抑制,提出了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的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技术。在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构建逆变器数学模型。输出电流到电容电压与定子电流之间的传递函数,将逆变器... 逆变器工作在高频运行和控制载波比低的情况下,存在谐振尖峰抑制,提出了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的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技术。在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构建逆变器数学模型。输出电流到电容电压与定子电流之间的传递函数,将逆变器的有源阻尼等效成一个控制电压环。调整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回路的参数,制定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技术的稳定裕度由2.46 dB下降至1.18 dB,可以保证逆变器的稳定运行;在不同采样频率下,可以控制逆变器输出与电网电压相同相位和频率的并网电流,其中在采样频率为5.9f时,输出并网电流和电压均表现为正弦状态,波动范围分别为[35 A,58 A]和[185 V,225 V],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信号 高速低载频比 有源阻尼控制 数学模型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M控制下多电平混合逆变电路的脉宽调制及拓扑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齐悦 杨耕 +1 位作者 窦曰轩 徐文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26,共6页
PWM和多电平变换是在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中应用较多的两种技术 ,本文在试验一种新型混合逆变电路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PWM控制下的多电平混合逆变电路调制方法 ,提出了一种混合单元间电压比取值的方法 。
关键词 递变器 多电平混合逆变电路 脉宽调制 拓扑分析 PWM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坝反滤料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汉龙 杨贵 陈育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30-2034,2039,共6页
采用多功能静动三轴仪开展了筑坝反滤料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建议了一个综合反应固结应力比、孔隙比和试验级配特征的最大动剪切模量计算公式。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固结应力比对最大动剪切模量... 采用多功能静动三轴仪开展了筑坝反滤料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建议了一个综合反应固结应力比、孔隙比和试验级配特征的最大动剪切模量计算公式。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固结应力比对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可采用幂函数来进行拟合,孔隙比的影响可采用指数函数来进行拟合,试验级配的影响可通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的线性函数来表达。各种影响因素对阻尼比均有影响,但各种情况下的阻尼比试验结果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可采用平均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滤料 固结应力比 孔隙比 试验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5 GHz印刷倒F天线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7
8
作者 严冬 汪朋 +2 位作者 李帅永 王平 王雄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72-2380,共9页
针对当前无线通信节点微型化的需求和已有印刷倒F天线存在增益不足、有效带宽较窄、回波损耗偏高等缺陷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2.45 GHz无线传感网络的印刷型倒F天线,文中采用Ansoft HFSS建立了天线模型,从理论上对印刷倒F天线的三大... 针对当前无线通信节点微型化的需求和已有印刷倒F天线存在增益不足、有效带宽较窄、回波损耗偏高等缺陷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2.45 GHz无线传感网络的印刷型倒F天线,文中采用Ansoft HFSS建立了天线模型,从理论上对印刷倒F天线的三大结构参数(谐振长度L、天线高度H、两竖臂间距S)进行了仿真研究,并最终推导出了以2.45 GHz为中心频点的最优天线结构参数,即L=16.2 mm,H=3.7 mm,S=5 mm。在该结构参数下的仿真结果展现出了天线优异的辐射性能,其回波损耗低至S11=-47.8 d B,电压驻波比VSWR<2的有效带宽为160 MHz。同时,还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天线实物的回波损耗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最后,设计出了加载该印刷倒F天线的CC2530无线通信节点,并对其通信性能进行了实际测试,节点的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载了该印刷倒F天线的节点在80 m的通信距离内丢包率为0.17%,优于同类无线通信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F天线 回波损耗 电压驻波比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大范围升-降压功能的新型单级逆变电路 被引量:7
9
作者 丁新平 张承慧 +1 位作者 薛必翠 张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80,共8页
提出一种具有大范围升-降压功能的单级逆变电路,简称高升压增益单级逆变器(HVRSSI)。研究了其具体的工作模式和升-降压功能的实现机理,推导了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关系。该变换器利用独特的LC结构代替了传统电压源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容,利用... 提出一种具有大范围升-降压功能的单级逆变电路,简称高升压增益单级逆变器(HVRSSI)。研究了其具体的工作模式和升-降压功能的实现机理,推导了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关系。该变换器利用独特的LC结构代替了传统电压源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容,利用逆变器上下管的"直通"实现了直流链电压VPN的大范围升压功能,同时提高了逆变器的可靠性。和现有单级逆变电路(譬如ZSIs)不同,HVRSSI电路的升压比B和直通占空比Dsh成反比,在较小的直通占空比时能够得到较高的升压比,克服了Z源逆变器等受"直通占空比Dsh和调制因子M相互制约"的限制而升压能力不足的缺陷。高升压增益逆变电路输出交流电压随调制因子M的变化趋势和传统电压源逆变器一致,随M的增大而增大,不同于其他单级逆变器,该一致性使得调节更快捷。通过实验室设计的1k W样机对所提电路进行相关性能检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完全符合,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逆变器 准Z源逆变器 单级逆变电路 高升压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源逆变器及其多种改进拓扑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8
10
作者 徐聪 程启明 +2 位作者 李明 郭凯 黄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26-2931,共6页
相比于传统电压源、电流源型逆变器,Z源逆变器可以实现升降压变换,而且桥臂无需要插入死区时间,所以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同时传统Z源逆变器具有电容电压较高,存在启动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学者提出了各种改进型Z源... 相比于传统电压源、电流源型逆变器,Z源逆变器可以实现升降压变换,而且桥臂无需要插入死区时间,所以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同时传统Z源逆变器具有电容电压较高,存在启动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学者提出了各种改进型Z源拓扑,但这些拓扑只能改进传统Z源逆变器的部分缺陷,而且改进的缺陷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使用者难以准确选择拓扑结构。为此,对常见的多种Z源逆变器拓扑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从应用场合、性能优劣等方面进行了区分,以为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Z源逆变器 SVPWM 直通占空比 简单升压控制 升压能力 电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中的谐波控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庆丰 王华民 刘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8-43,共6页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中,逆变器模块单元数越多,输出波形质量越好,但模块数的增加也同时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本文分析了最小模块单元数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在高频应用中的谐波控制问题。通过求解器件开关角方程,给出了模块电源电压比值不同...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中,逆变器模块单元数越多,输出波形质量越好,但模块数的增加也同时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本文分析了最小模块单元数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在高频应用中的谐波控制问题。通过求解器件开关角方程,给出了模块电源电压比值不同时开关角的选择范围及输出电压基波幅值的调节范围,并依据输出电压谐波畸变率与基波幅值关系,总结了模块电源电压比值的选择原则。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 电源比值 开关角 谐波 基波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Z源逆变器 被引量:33
12
作者 侯世英 肖旭 +1 位作者 张闯 薛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8,共5页
针对传统Z源逆变器的直流升压因子较小、启动冲击严重、直流侧的电压利用率较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Z源逆变器拓扑。在传统拓扑中加入一个电感和一个全控开关,提高了直流升压因子,利用该电感上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使得启动时阻... 针对传统Z源逆变器的直流升压因子较小、启动冲击严重、直流侧的电压利用率较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Z源逆变器拓扑。在传统拓扑中加入一个电感和一个全控开关,提高了直流升压因子,利用该电感上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使得启动时阻抗网络上的电容的冲击电流大幅减小,从而不需要采用软启动策略;同时该拓扑还保证了输入电流连续,减小了对直流源使用寿命的影响,提高了直流侧电压利用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简单升压控制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拓扑的正确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 逆变器 电路拓扑 直通 电压利用率 升压比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Z源逆变器 被引量:82
13
作者 汤雨 谢少军 张超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28-34,共7页
Z源逆变器能实现升降压变换的功能,同时桥臂不需要死区时间,变换器可靠性高。但传统Z源逆变器中Z源电容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同时启动时存在严重的启动冲击,导致变换器体积及重量大、可靠性低。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Z源逆变器拓扑。与现有的... Z源逆变器能实现升降压变换的功能,同时桥臂不需要死区时间,变换器可靠性高。但传统Z源逆变器中Z源电容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同时启动时存在严重的启动冲击,导致变换器体积及重量大、可靠性低。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Z源逆变器拓扑。与现有的Z源逆变器拓扑相比,新型拓扑可大大减小Z网络电容电压应力,具有内在的抑制启动冲击电流的能力,从而可使用低压电容以减小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增加可靠性。为避免变换器的启动冲击,提出该变换器软启动策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简单升压控制下的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新型拓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逆变器 直通占空比 冲击 软启动 简单升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幅值比的逆变型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T接纵联保护 被引量:23
14
作者 贾科 杨哲 +2 位作者 朱正轩 郑黎明 毕天姝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2-88,共7页
逆变型新能源的内阻抗不稳定、相角受控,因此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两侧电流幅值比的纵联保护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在场站T接情况下的适应性并提出了改进判据。所提方法只需传递标量信号,降低了对... 逆变型新能源的内阻抗不稳定、相角受控,因此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两侧电流幅值比的纵联保护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在场站T接情况下的适应性并提出了改进判据。所提方法只需传递标量信号,降低了对通信系统和同步能力的要求,且在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以及场站失电情况下均能正确动作,原理简单可靠,具备工程应用价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正确区分区内外故障,录波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电源 继电保护 纵联保护 幅值比 送出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S2G棱镜的新型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超 孟晓云 +4 位作者 朴瑞琦 赵晶晶 李志全 童凯 顾而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1-57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由Ge_(20)Ga_5Sb_(10)S_(65)-钯-石墨烯分子-生物分子四层结构构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当生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引起生物分子层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导致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的偏移...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由Ge_(20)Ga_5Sb_(10)S_(65)-钯-石墨烯分子-生物分子四层结构构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当生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引起生物分子层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导致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的偏移。在此基础上,根据传输矩阵法推导了传感器的输出光谱,重点讨论了本文提出的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在灵敏度、分辨率、动态检测范围以及检测信号信噪比方面取得的进展。另外,通过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辅助介质层石墨烯厚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近红外光作为提出的传感器的入射光,分析了在近红外区域传感器性能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分子使传感器性能达到最佳;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峰强度约为入射光强的80%~90%,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具有较大的信噪比;在可见光区域,当入射光波长为632.8nm时,提出的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分辨率是基于SiO_2棱镜耦合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1.9倍,是传统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3.5倍,提出的传感器的动态检测范围约是现有传感器的2倍;利用Ge_(20)Ga_5Sb_(10)S_(65)棱镜可使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光波长由可见光区域扩展到近红外区域,当入射光为1 000nm时,传感器的分辨率是可见光区域的3~4倍。该研究对基于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生物传感器的实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 分辨率 灵敏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频率对反滤料动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及细观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贵 刘汉龙 高德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19-423,共5页
在动三轴试验过程中,加载频率对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采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模拟了筑坝反滤料在不同加载频率(f=1.0、0.5、0.1、0.05 Hz)条件下的室内动三轴试验。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 在动三轴试验过程中,加载频率对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采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模拟了筑坝反滤料在不同加载频率(f=1.0、0.5、0.1、0.05 Hz)条件下的室内动三轴试验。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试验结果表明,(1)当f≥0.1 Hz时,频率对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可以忽略;当f<0.1 Hz时,模量在小应变情况下会有所降低,但随着应变的增大会趋于一致。(2)阻尼比在f=0.05 Hz时波动比较大,但与其他频率条件下的阻尼比相比都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可以认为频率对阻尼比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滤料 振动频率 动模量和阻尼比 细观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升降压逆变器双模式调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耀华 汤雨 董仙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5306-5312,共7页
新能源发电系统要求逆变器具有宽输入电压适应能力,该文基于有源升降压逆变器拓扑,对恒升压比调制和双模态调制两种调制方法进行对比。双模态调制根据不同的直流输入与瞬时的交流输出电压大小关系,使电路呈现出不同的等效电路结构,且每... 新能源发电系统要求逆变器具有宽输入电压适应能力,该文基于有源升降压逆变器拓扑,对恒升压比调制和双模态调制两种调制方法进行对比。双模态调制根据不同的直流输入与瞬时的交流输出电压大小关系,使电路呈现出不同的等效电路结构,且每种结构均只有部分开关管高频工作,有利于提高变换效率。还对两种调制下电感电流、开关管电流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可双模式工作,具有宽输入电压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输入 升降压逆变器 恒升压比 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规律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及理论解释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波 王章留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规律很少受到关注。2001年,Anderson和Betancourt指出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型,并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没有给出理论解释。选取我国各省1993-200...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规律很少受到关注。2001年,Anderson和Betancourt指出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型,并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没有给出理论解释。选取我国各省1993-2008年的数据,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流通业比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比重存在先升后降的倒U型规律。将流通服务看作流通部门的产出,构建流通部门的CES生产函数,对这一规律进行了理论解释。研究启示是:流通业比重变化存在客观规律,不能因流通业属于传统服务业而忽视甚至试图降低其在GDP中的比重,需要遵循这一规律,为服务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比重 省级面板数据 倒U型曲线 CES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电感宽输入有源升降压逆变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冬春 阚加荣 +1 位作者 汤雨 何耀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34-3139,共6页
传统升压电路由于占空比的限制,升压能力有限,要使输出电压恒定,输入直流电压不能太低。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宽输入有源升降压逆变器,分析了电路的工作模态、开关管应力和电路增益。通过设置耦合电感的匝比,在输入电压较低时,该电路可以... 传统升压电路由于占空比的限制,升压能力有限,要使输出电压恒定,输入直流电压不能太低。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宽输入有源升降压逆变器,分析了电路的工作模态、开关管应力和电路增益。通过设置耦合电感的匝比,在输入电压较低时,该电路可以实现较高幅值的交流电压输出;输入电压较高时可以实现降压逆变。适时修正耦合电感Boost AC/AC电路的占空比,可以使电路增益保持恒定。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升压和降压逆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输入 耦合电感 恒定升压比 升降压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流斩波逆变器的交直交矩阵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舟 朱建林 杨玲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2,共5页
本文在矩阵变换器和交流斩波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新颖的交直交型矩阵变换器,称之为交流斩波式矩阵变换器(ACChopper Matrix Converter,ACCMC)。阐述了这类矩阵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仿真研究和样机实验证明了该... 本文在矩阵变换器和交流斩波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新颖的交直交型矩阵变换器,称之为交流斩波式矩阵变换器(ACChopper Matrix Converter,ACCMC)。阐述了这类矩阵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仿真研究和样机实验证明了该电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电路的电压传输比可达1.0,甚至更高,这就突破了传统的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最大为0.866的限制,且输出电压波形的失真度很小,因此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斩波逆变器 矩阵变换器 电压传输比 仿真 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