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2型的分离鉴定及商品化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蓉蓉 汪最 +8 位作者 郭云清 李国红 程伊洛 卢琴 罗聪 张腾飞 张文婷 胡巧 罗青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73-4283,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拟对从发病雏鸭中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估当前市售的3种鸭传染性浆膜炎商品化疫苗对新分离菌株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提供参... 【目的】本研究拟对从发病雏鸭中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估当前市售的3种鸭传染性浆膜炎商品化疫苗对新分离菌株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病死雏鸭肝脏、脑组织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PCR鉴定和测序、系统进化树构建、血清型分型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分光光度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分离菌株生长曲线,利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其药物敏感性,通过动物试验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和组织载菌量,最后通过攻毒试验评估3种商品化灭活疫苗对分离菌株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试验分离获得1株RA,其为血清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和卡那霉素等10种药物均表现耐药,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和链霉素表现敏感。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培养6~10 h,分离株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8 h后活菌数可达到10^(9) CFU/mL;对雏鸭的LD_(50)为7.65×10^(4.7)CFU,雏鸭感染后心脏组织载菌量最高。3种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雏鸭后2周用分离菌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1+2+7型多价RA灭活疫苗保护效果最好,保护率可达70%,而另外2种疫苗保护率<50%。【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多重耐药、高致病性血清2型RA,当前市售RA商品化疫苗对其免疫保护效果有限。研究结果为当前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血清2型 生物学特性 商品化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及病原分析
2
作者 宋幸辉 杨朋坤 +7 位作者 董轩志 陈高坤 杨贝贝 蔡怡琳 刘健 吕慧芳 赵丽 张晓战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5-2945,共11页
【目的】2023年11月,河南省某蛋鸭场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疫情,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蛋鸭进行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分析,确定发病原因,以期对该鸭场卵黄性腹膜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试验鸭病理解剖观察之后,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肾... 【目的】2023年11月,河南省某蛋鸭场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疫情,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蛋鸭进行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分析,确定发病原因,以期对该鸭场卵黄性腹膜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试验鸭病理解剖观察之后,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肾脏及血液样品,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革兰染色镜检,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检测分离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通过PCR/RT-PCR方法检测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并对阳性病原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蛋鸭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细菌学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获得2种不同菌落形态的优势菌,其中1种菌落呈现半透明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多以单个或成对存在,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生长特性和菌体特点;另1种菌落在血平板上呈现灰白色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无溶血环,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多以单个存在,呈两短钝圆,符合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生长特性和菌体特点。分别对疑似菌进行ompA和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经BLAST比对显示,该2种优势菌分别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氟苯尼考表现敏感,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磷霉素钠表现敏感。PCR/RT-PCR检测结果显示,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特异性引物在915 bp处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为核酸阳性,其他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DuCV/HN-2023。测序比对结果显示,DuCV/HN-2023株Cap基因与鸭源圆环病毒ZQ-XYF1010-1和GZ-GXG0905-X4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7%和99.4%;与番鸭圆环病毒FJFQ315和FJFQ312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6%和98.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DuCV/HN-2023株与ZQ-XYF1010-1、GZ-GXG0905-X4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通过综合诊断确定了该鸭场蛋鸭发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和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所致,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毒株进行遗传演化分析,进一步对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临床上该类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大肠杆菌 鸭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卵黄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3
作者 武梦思 陈美潼 +3 位作者 朱悦 罗廷荣 丁铲 于圣青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选择SDJ-80菌株经过灭活处理后的全菌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细菌脂多糖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获得抗体阳性细胞并进行... 为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选择SDJ-80菌株经过灭活处理后的全菌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细菌脂多糖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获得抗体阳性细胞并进行亚克隆,将成功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10代,并进行抗体效价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一株单克隆抗体1E6,制备的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高于1∶204 800,该单克隆抗体与血清1、2、6、7和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研究表明,获得的单克隆抗体1E6为针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分子结构和诊断新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对噬菌体RAP44裂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程龙飞 刘荣昌 +5 位作者 傅光华 万春和 陈红梅 施少华 傅秋玲 黄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39,共5页
为探明环丙沙星(CIP)对噬菌体裂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影响,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CIP对鸭疫里默氏杆菌RAf71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亚MIC CIP下,测定不同浓度噬菌体RAP44对RAf71生长的影响、RAP44噬菌斑的形成、增殖效果、不同噬菌体株对RA... 为探明环丙沙星(CIP)对噬菌体裂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影响,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CIP对鸭疫里默氏杆菌RAf71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亚MIC CIP下,测定不同浓度噬菌体RAP44对RAf71生长的影响、RAP44噬菌斑的形成、增殖效果、不同噬菌体株对RAf71的裂解效果。将RAf71人工感染番鸭,比较噬菌体(皮下注射噬菌体1×10^9pfu/只)、CIP(治疗剂量,浓度为250 mg/L CIP饮用)、噬菌体和治疗剂量CIP联合、噬菌体和减半治疗剂量CIP联合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CIP对RAf71株的MIC为16μg/mL,亚MIC的CIP可以使噬菌体RAP44对RAf71的抑制作用提高2~8倍,不影响噬菌斑的形成,能促进RAP44的增殖,使部分噬菌体株获得对RAf71的裂解能力;RAP44可以降低RAf71株攻击引起的死亡,治疗剂量CIP与RAP44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研究表明,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噬菌体和CIP具有协同作用。该研究为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噬菌体 环丙沙星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不同感染途径致病性和传播方式的研究
5
作者 沈扬扬 马芹 +11 位作者 汪建华 褚新星 马元元 张晓宇 刘子涵 魏书强 于堃 石艳红 卢博敏 郭明 高月花 李玉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29,151,共7页
为研究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4)对商品肉鸭的致病性及传播规律,本实验对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肝脏、脑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 RNA的PCR扩增及测序,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 为研究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4)对商品肉鸭的致病性及传播规律,本实验对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肝脏、脑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 RNA的PCR扩增及测序,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RA-4,该分离株符合RA的生化特征;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该分离株与RA16S r RNA基因的同源性在99.04%~99.47%;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头孢吡肟等9种实验室常用药物均耐药,对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头孢噻肟3种药物中介,表明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将SPF番鸭分为5组(饮水感染组、空气感染组、肌肉注射组、接触组及对照组),每组采用相应的感染方式均感染0.5 m L/只分离菌液(1.0×10~7cfu/m L),其中接触组与肌肉注射组置于同一隔离器中,对照组单独饲养,感染后检测各组鸭的存活率,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各组鸭的喉头、泄殖腔拭子,采用PCR检测各组鸭的排毒情况,并剖检后观察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病变。结果显示,肌肉注射组鸭的存活率最低(30%),且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每组SPF鸭感染后的喉拭子均能检出RA,仅少部分泄殖腔拭子检出RA;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与组织病变观察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可引起鸭的死亡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等炎症性病变。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到1株RA-4,其对SPF鸭致病性较强,且其主要经呼吸道途径水平传播。本研究为临床感染RA-4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鉴定 感染途径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氏杆菌不同临床分离株的自然转化频率和耐药谱鉴定与分析
6
作者 姚弈舟 刘思齐 +3 位作者 祁英吉 朱德康 程安春 刘马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鸭疫里氏杆菌(RA)可感染多种禽类,其部分临床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且耐药基因可经自然转化在菌间传播,但不同的RA临床分离株自然转化频率有无差异,以及菌株生长特性和耐药谱差异与其自然转化频率是否相关尚不明确。本试验针对42株RA临... 鸭疫里氏杆菌(RA)可感染多种禽类,其部分临床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且耐药基因可经自然转化在菌间传播,但不同的RA临床分离株自然转化频率有无差异,以及菌株生长特性和耐药谱差异与其自然转化频率是否相关尚不明确。本试验针对42株RA临床分离株,以ton B1up-cfx A-ton B1down基因片段(携带抗性基因的DNA片段)为底物DNA,检测其自然转化频率;测定菌液不同生长时间的OD_(600 nm)值以绘制生长曲线;测定5大类10种抗菌药对42株RA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探究自然转化频率与生长特性和耐药谱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42株RA临床分离株中自然转化频率最高达(9.78±3.6)×10^(-5),最低则低于检测限(<10^(-9));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RA临床分离株14 h生长曲线最高OD_(600 nm)值为5.2±0.3,最低为3.1±0.5;RA临床分离株中88.10%(37/42)具多重耐药性,单菌株最高耐7种药物,耐5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比23.81%(10/42),耐4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比40.48%(17/42)。深入分析可知,自然转化频率与生长特性和耐药谱均无显著相关性(r_(pearson)均小于0.8)。本试验为探究RA耐药谱的增加与自然转化频率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ra) 耐药谱 自然转化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RAP44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程龙飞 陈红梅 +5 位作者 施少华 傅光华 陈文列 林如辉 万春和 黄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为了解噬菌体RAP44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侵染及裂解过程,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噬菌体RAP44头部外廓呈六边形,平均直径约60nm,尾长约210nm,尾宽约8nm。RAP44与宿主菌混合后,5min内即能通过尾丝吸附于鸭疫里默氏菌的中部,开... 为了解噬菌体RAP44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侵染及裂解过程,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噬菌体RAP44头部外廓呈六边形,平均直径约60nm,尾长约210nm,尾宽约8nm。RAP44与宿主菌混合后,5min内即能通过尾丝吸附于鸭疫里默氏菌的中部,开始感染过程;40min后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本研究为噬菌体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治疗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鸭疫里默氏菌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免疫:免疫原与佐剂的新思考
8
作者 周子博 黄腾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尽管传统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已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保护期较短、交叉保护效果不佳、...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尽管传统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已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保护期较短、交叉保护效果不佳、使用不便以及不良反应等突出问题,促使业界重新思考如何更加科学地设计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文章系统总结了RA免疫原和疫苗佐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RA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等免疫原在疫苗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各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类型、佐剂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一种设计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的新思路,即在合理选择免疫原的基础上,采用新型佐剂结合黏膜递送可能起到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开发新一代高效、安全、可靠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疫苗 免疫原 佐剂 黏膜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诊断及分型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俊 李伟强 +5 位作者 奉佳 王慧 杜丽飞 彭苗苗 张洁 周望平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56-59,共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水禽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感染宿主后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防控难度大,严重威胁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证实引起鸭群发病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成功分离1株...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水禽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感染宿主后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防控难度大,严重威胁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证实引起鸭群发病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成功分离1株鸭疫里默氏杆菌HN-RA2023。进一步通过16S rRNA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HN-RA2023分离株与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8.9%~99.9%,并且分离株与SD-RA2018株处于同一分支。本试验结果将为湖南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诊断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MFS外排泵rant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介导的耐药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权衡 陈启伟 +5 位作者 宫晓炜 王燕萍 秦明星 朱雨佳 郑福英 蔺国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91-1999,共9页
旨在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缺失株及回复株,明确MFS外排泵Rant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杀质粒pRE112介导的同源重组,以红霉素抗性标记进行正向筛选,获得基因缺失株Δrant... 旨在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缺失株及回复株,明确MFS外排泵Rant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杀质粒pRE112介导的同源重组,以红霉素抗性标记进行正向筛选,获得基因缺失株Δrant,并以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穿梭质粒pCPRA作为载体,构建回复株cΔrant。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类临床常用抗生素对野生株、缺失株及回复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测定3株菌的生长曲线,评价菌株对雏鸭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与野生株和回复株相比,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缺失株的MIC值明显下降,其他类抗生素的MIC值无变化;缺失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下降;rant基因的缺失显著降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毒力。结果提示,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介导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外排,并可明显影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长和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rant基因 耐药性 生长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1
作者 周越 卞林旋 +5 位作者 刘虞畅 陈子亮 郑可欣 丁嘉琳 任春芝 杨彬偲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17-20,共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为典型病变。该研究以徐州地区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为对象,无菌采集病鸭的肝脏、心脏、脾脏、肾脏及脑组织,开展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 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为典型病变。该研究以徐州地区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为对象,无菌采集病鸭的肝脏、心脏、脾脏、肾脏及脑组织,开展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在TSA琼脂培养基上呈表面平滑、边缘整齐、微凸、半透明且具有光泽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短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5种抗生素耐药。对健康鸭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病鸭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为临床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病原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GE296_RS01450基因介导其对重金属离子产生耐受性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明星 宫晓炜 +5 位作者 陈启伟 王燕萍 权衡 朱雨佳 郑福英 蔺国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64-2873,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GE296_RS01450基因介导其对重金属离子产生耐受性的作用。构建RA-LZ01株的GE296_RS01450基因缺失株Δ1450和回复株cΔ1450,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抗菌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菌株对重金属... 本研究旨在阐明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GE296_RS01450基因介导其对重金属离子产生耐受性的作用。构建RA-LZ01株的GE296_RS01450基因缺失株Δ1450和回复株cΔ1450,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抗菌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菌株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程度以及GE296_RS01450基因在特异性重金属离子刺激下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的生长能力以及11类抗菌素对缺失株的MIC值均无明显变化;与亲本株和回复株相比,缺失株对重金属离子Ni、Mn和Co的敏感性显著上升,并且在Ni、Mn刺激下,GE296_RS01450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GE296_RS01450基因不参与亲本株的生长及菌株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可介导菌株对Ni、Mn和Co产生耐受性。GE296_RS01450基因属于GE296_RS01445-GE296_RS01450-GE296_RS01455 RND外排泵,编码外膜蛋白,我们将其命名为Ro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GE296_RS01450基因 生长 抗生素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宿主谱的拓宽
13
作者 程龙飞 江南松 +6 位作者 刘荣昌 傅秋玲 梁齐章 万春和 黄瑜 傅光华 陈红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液中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结果表明,30代噬菌体混合液可裂解79.2%(19/24)的鸭疫里默氏菌试验菌株;30代噬菌体混合液中分离出的单一噬菌体能裂解的试验菌株数量为2~9株;裂解数最多的5株单一噬菌体,以各自宿主菌传代10次,噬菌谱没有发生变化;将裂解谱互补的单一噬菌体混合,4株噬菌体即可裂解19株试验菌株,与30代噬菌体混合液相同。说明建立的方法可以拓宽噬菌体混合液、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为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毒株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噬菌体 噬菌谱 拓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对鸭生长发育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陶志云 徐文娟 +6 位作者 朱春红 施祖灏 刘宏祥 宋卫涛 章双杰 王志成 李慧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为了为鸭疫里默氏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雏鸭为研究对象,开展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试验,分别测定感染组和对照组1、2、3、5、9、14 d等不同时间段的体质量、小肠各肠段的长度以及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乳酸... 为了为鸭疫里默氏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雏鸭为研究对象,开展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试验,分别测定感染组和对照组1、2、3、5、9、14 d等不同时间段的体质量、小肠各肠段的长度以及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UC2和MYLK的表达量,探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对鸭生长发育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5、9 d体质量显著降低;感染鸭疫里默氏菌5 d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长度显著降低;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 d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显著增加;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MUC2和MYLK表达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表现为下调,而在回肠MUC2的表达量表现为先下降再上调,MYLK的表达量表现为先下调再恢复至对照水平。综上,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会减缓鸭的体质量增长和小肠生长,引起鸭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小肠 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鹅瘟病毒、鹅星状病毒Ⅰ型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晓战 邢忠玉 +10 位作者 吕楠楠 董轩志 李育林 毛天绩 梁尧涵 郭运泽 宋予震 乔宏兴 边传周 袁野 梁群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3-1193,共11页
【目的】2023年4月,河南新乡某地鹅场雏鹅群急性发病,死亡率高达25%,为确定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样品及心血和肝脏外层纤维素... 【目的】2023年4月,河南新乡某地鹅场雏鹅群急性发病,死亡率高达25%,为确定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样品及心血和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通过对心血及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观察、16S rRNA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病鹅感染细菌及感染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通过PCR/RT-PCR方法对其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进行检验,并对阳性病原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病鹅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细菌学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菌落,形态学观察显示,该菌为单个和成对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特性。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与BLAST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菌为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多黏菌素B耐药。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PCR/RT-PCR检测发现,该鹅场样品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和鹅星状病毒Ⅰ型(genotypeⅠGoose astrovirus,GAstV-1)核酸呈阳性,GAstV-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鹅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核酸阴性,将致病毒株分别命名为GPV/HN-2023和GAstV-1/HN-2023。进一步对GPV/HN-2023和GAstV-1/HN-2023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分析发现,GPV/HN-2023与DY-16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DY-16-like毒株,且VP3蛋白存在2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D248E和V314L;GAstV-1/HN-2023与GAstV-1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GAstV-1分支,ORF2蛋白存在3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G47R、S207G和A628T。【结论】本研究通过综合诊断方法明确了GPV、GAstV-1与RA混合感染是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分析了致病菌RA的耐药性和病毒性致病原GPV和GAstV-1的遗传演化及变异特点,为河南地区雏鹅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病毒(GPV) 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1) 鸭疫里默氏杆菌 混合感染 病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亦杏 张美琳 +5 位作者 李仕楷 杨智灿 李宛珈 陈济铛 朱婉君 张济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85-3194,共10页
【目的】了解广东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耐药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本试验于2020-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101份疑似RA感染病死鸭、鹅的肝脏、心脏、脑等组织,对采集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通... 【目的】了解广东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耐药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本试验于2020-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101份疑似RA感染病死鸭、鹅的肝脏、心脏、脑等组织,对采集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分离株。对分离鉴定为RA的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并使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和相应的耐药基因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进行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分离菌在含5%新生牛血清的TSA平板培养后可见圆形、稍突、表面有光泽、乳脂状小菌落,革兰染色镜检为阴性短小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氧化酶阳性,硝酸盐还原、西蒙氏枸椽酸盐、蛋白胨水、MR试验、VP试验、H_(2)S阴性,部分菌株能液化明胶和产生尿素酶。经PCR鉴定ompA基因阳性,本试验共分离得到51株RA。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共检测到5种血清型,分别为血清1、2、4、11、18型,分析不同宿主来源的分离株血清型发现,血清18型仅在鹅上检测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选择的25种药物中,RA对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大观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拉定6种药物敏感;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性最为严重,其中,对β-内酰胺类大部分药物耐药率在50.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统计结果显示,三重及以上耐药性菌株高达96.08%。分析不同宿主来源耐药性发现,鹅源RA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4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鸭源,其余药物鸭源和鹅源差异不明显。对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其中blaCTX-M、aph(3′)Ⅱa、qnrB、qnrS、floR、tetM、ermF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70.59%、68.63%、76.47%、96.08%、88.24%、82.35%和96.08%。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耐药基因aph(3′)Ⅱa与新霉素、链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耐药基因ermF与阿奇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耐药基因tetX与多西环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51株RA,分离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指导广东地区制定RA感染的临床治疗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研究及灭活疫苗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婷婷 刘荣昌 +9 位作者 陈海玉 庄丽云 韦玉帆 谭慧敏 刘洋 唐福川 黄瑜 程艳青 包银莉 郑新添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99-550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拟对从1例死亡雏鸭体内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疫苗效果分析,旨在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集送检雏鸭的脑、心脏和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16S ... 【目的】本研究拟对从1例死亡雏鸭体内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疫苗效果分析,旨在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集送检雏鸭的脑、心脏和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 PCR扩增测序鉴定菌株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菌株血清型,检测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致病性;利用分离株制备灭活疫苗,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露滴状圆形小菌落,革兰染色可见多个丝状排列的阴性短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级浓染的短小杆菌。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鸭疫里默氏杆菌参考株CZ-RA03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99.9%。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氧氟沙星、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耐药,对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7日龄雏鸭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1.51×10^(7)CFU,雏鸭感染后肾脏载菌量最高,为2.15×10^(6)CFU/g。利用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雏鸭,其免疫攻毒后存活率为86.67%。【结论】本研究从发病雏鸭中分离鉴定出1株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以该菌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生物学特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肉种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建华 马芹 +8 位作者 王胜 刘丹丹 许明清 赵杰 张中波 邹志强 刘子涵 魏书强 李玉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探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鸡的致病力,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死肉种鸡肝脏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与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及药敏试验,并将分离菌株在SPF鸡、樱桃谷鸭上进行致病性试验... 为探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鸡的致病力,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死肉种鸡肝脏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与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及药敏试验,并将分离菌株在SPF鸡、樱桃谷鸭上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该菌株与鸭源、鸡源、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9.24%~99.47%、99.16%~99.31%、99.04%~99.20%;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多黏菌素B和多西环素较为敏感,对SPF鸡致病性较弱,可引起一过性精神沉郁和泡沫粪,对樱桃谷鸭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死亡和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研究表明分离的肉种鸡源RA对鸡致病力相对较弱,结果为临床鸡群感染RA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鸡 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丝蛋白在噬菌体吸附鸭疫里默氏菌中的作用
19
作者 刘娜 黄瑜 +8 位作者 陈红梅 江南松 刘荣昌 傅光华 傅秋玲 梁齐章 万春和 李昂 程龙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以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噬菌体CRP2为对象,研究尾丝蛋白(Tail fiber protein,TFP)对噬菌体吸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克隆ORF70假定的TF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TFP,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诱... 【目的】以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噬菌体CRP2为对象,研究尾丝蛋白(Tail fiber protein,TFP)对噬菌体吸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克隆ORF70假定的TF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TFP,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重组蛋白与CRP2噬菌体的宿主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的结合作用。竞争吸附试验测定重组蛋白对CRP2噬菌体吸附率的影响。【结果】构建了pET28a(+)-TFP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可溶性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可以与宿主菌的OMP结合,也可以抑制CRP2对其宿主菌的吸附。【结论】ORF70编码的TFP是噬菌体CRP2的一种受体结合蛋白,其对应的受体是宿主菌的O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噬菌体 尾丝蛋白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20
作者 王博焘 郭云清 +5 位作者 张腾飞 张文婷 卢琴 胡巧 罗青平 翟新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56-160,166,共6页
为确定引起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某规模化鸭场的鸭急性死亡病因,对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耐药性测定、动物回归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急性死亡的鸭病原菌仅有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分... 为确定引起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某规模化鸭场的鸭急性死亡病因,对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耐药性测定、动物回归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急性死亡的鸭病原菌仅有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分离鉴定为阳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药物敏感性较高,仅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可引起雏鸭急性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浆膜炎症状。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心脏、肝脏被膜有明显纤维性渗出,心肌细胞有炎性浸润、脾脏实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脑组织可见较多的血管淤血扩张。毒力测定显示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为3.06×106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生化特性 回归试验 病理变化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