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近现代诗歌现代性变迁的三个层面 |
罗璠
李论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从“新派诗”到诗界革命:中日诗学交流与晚清诗歌转型 |
张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论晚清现代汉语诗歌音乐性之滥觞 |
曹万生
尹海燕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4
|
统序的建构与清代词坛的经典化进程 |
曹明升
沙先一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
5
|
新诗二次革命论 |
骆寒超
陈玉兰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6
|
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局限性 |
杨艳秋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
7
|
易顺鼎与清末民初诗歌演变 |
陈松青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8
|
近百年来“小说界革命”研究述评 |
谢飘云
张松才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3
|
|
|
9
|
政治理念支配下的《新民丛报》诗人群的聚合与分化——以梁启超、宗仰上人为中心 |
焦宝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2
|
|
|
10
|
城邦航船及其舵手——古希腊早期诗歌中的政治哲学举隅 |
刘小枫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1
|
辽宋入金诗人的生存状态和金初诗歌 |
杨晓彩
查洪德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2
|
红旗诗人毛泽东——评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 |
蒲度戎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
13
|
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 |
王达敏
胡焕龙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4
|
从“诗文合一”到“诗文划界”——论文学革命发生后新诗语言调整与文体发展的互动 |
李玮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5
|
论中国散文诗文体形态的基本生成 |
王珂
代绪宇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
16
|
论晚清诗歌的文体建构 |
吕周聚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7
|
论明清之际的比兴诗学——以朱鹤龄、冯班、贺裳、吴乔四家为例 |
黄卓颖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18
|
“抒情”理论的可能与限度——以王德威《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为中心的透视 |
李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9
|
旧锦新样:清末民初马君武诗歌 |
胡全章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20
|
“以文为诗”与诗界革命的诗学追求 |
胡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