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1
作者 樵凡原 王飞 张昌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评估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s,BB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B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包括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手术方式、手... 目的评估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s,BB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B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包括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手术方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4例患者中,有5例使用Pipeline血液导向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辅助弹簧圈栓塞,有3例单纯使用PED,有5例使用Tubridge密网支架(TB)辅助弹簧圈栓塞,有1例单纯使用TB。4例单纯使用血流导向支架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时见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余均未见动脉瘤显影。1例使用TB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后并发迟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导致死亡。1例单纯使用PED的患者出现右侧肢体偏瘫,随访时改良Rankin(mRS)评分为2分;余12例患者在出院时及随访时mRS评分均为0分。13例患者随访时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血流导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BBA安全有效,但围术期有潜在动脉瘤再出血和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血流导向支架 颈内动脉 弹簧圈栓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分析载瘤对颈动脉血管发展及影响
2
作者 冉鹏 张焜林 李闽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9-705,共7页
目的研究带有囊形瘤体的颈动脉血管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瘤体变化,探究囊形瘤体发展的具体机制以及瘤体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颈动脉血管内囊形瘤体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 目的研究带有囊形瘤体的颈动脉血管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瘤体变化,探究囊形瘤体发展的具体机制以及瘤体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颈动脉血管内囊形瘤体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血管的形变、关键区域的血液速度和力学特性以及瘤体对血管的影响过程。结果在瘤体与血管的交界线上,瘤体呈现较大的形变,瘤体壁面压力低。瘤体对侧血管壁和血管分叉周围的三角区域壁面压力高,易于发生拉伸或破裂。瘤体内部血液速度明显低于正常血管,形成的漩涡使瘤体内部空间未能被充分利用。瘤体在脉动周期内所受的壁面剪切力一直较小,容易导致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结论囊形瘤体会干扰血管内血液正常流动;囊形瘤体会促进镜像瘤体产生。研究结果为囊形瘤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了解囊形瘤体的力学特性和对血管的影响,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形瘤体 双向流固耦合 血液流动 载瘤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窃血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冬若 李卉 +4 位作者 韩国超 王余广 于海明 刘洋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结果单纯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典型U形图像8例;TCD显示,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流速代偿性增快。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病变同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不典型U形图像13例;TCD显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部分可见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7例患者因伴有颈内动脉闭塞,无U形图像。结论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可准确识别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颈外动脉 颈动脉狭窄 颈总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3 位作者 仲伟花 杨甲 郭亮 胡春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研究组[100例;一侧椎...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研究组[100例;一侧椎动脉管径(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且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和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VAH)组(50例;一侧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椎动脉全程未见狭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双侧VAD>2.5 mm,椎动脉全程无狭窄)。所有研究对象行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检查。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记录VA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时均平均峰值流速,并计算椎动脉血流量及阻力指数差值。比较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对研究组患侧、单纯VAH组VAH侧、对照组左侧进行两两比较;评价不同参数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诊断的可行性。结果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诊断准确性较高,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有一定准确性,PSV的诊断准确性较差;其中,阻力指数为0.754、阻力指数差值为0.151、血流量为56.52 ml/min、EVD为9.5 cm/s、VAD为2.095 mm是诊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最佳界值(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695、0.605、0.383、0.495、0.381,敏感度分别为83.8%、63.6%、89.8%、81.6%、87.6%,特异度分别为85.7%、96.9%、48.5%、67.9%、50.5%,准确度分别为87.3%、80.2%、79.5%、67.7%、65.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可作为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参考,为及早诊断后循环缺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椎动脉 颅内段 狭窄 阻力指数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脑血流定量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焦力群 李慎茂 +7 位作者 李萌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秦晓红 宋庆斌 马妍 凌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利用氙气CT(XeCT)技术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并利用XeCT进行血流定量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接受XeCT检查,根据病变侧大脑皮层的脑血流... 目的利用氙气CT(XeCT)技术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并利用XeCT进行血流定量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接受XeCT检查,根据病变侧大脑皮层的脑血流值分为正常区、轻度缺血区、可逆性缺血区和梗死区,并按缺血面积大小作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最为显著;术后脑血流值有显著改善,轻度缺血区面积由32.63%变为14.22%,可逆性缺血区面积由13.54%变为8.38%,正常区域面积由47.51%变为71.13%,而梗死面积无显著变化。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时,脑组织存在易导致脑梗死的缺血区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其疗效可以通过定量的脑血流测定得到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氙气CT 支架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类型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新宇 华扬 +3 位作者 高明杰 杨洁 段春 夏明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4-419,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闭塞(ICAO)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临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经颅多普勒超声(...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闭塞(ICAO)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临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对颈部及颅内动脉诊断的ICAO住院患者363例,根据头部MRI或CT结果确诊患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255例,无脑梗死108例。通过TCCS和(或)TCD检测记录患侧PSVMCA,并根据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类型为前交通动脉开放(Aco A组)、后交通动脉开放(Pco A组)、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E-I组)及无交通支开放(None组)。对新发脑梗死患者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行神经功能评估,比较ICAO新发脑梗死患者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侧PSVMCA及NIHSS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1)新发脑梗死组Aco A开放比例低于无脑梗死组[54.1%(138/255)比70.4%(76/108),P=0.004];PSVMCA低于无脑梗死组[(54±16)cm/s比(61±12)cm/s,P<0.01]。(2)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组间PSVM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3,P<0.01),PSVMCA由高到低依次为ACo A组、PCo A组、E-I组、None组。(3)255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不同侧支循环类型PSVMCA(F=88.09,P<0.01)及NIHSS评分(Z=121.6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o A开放组PSVMCA最高、NIHSS评分最低,与其他3组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PSVMCA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70,P<0.0 1)。结论 ICAO新发脑梗死患者ACo A侧支开放直接影响ICAO患者患侧PSVMCA及临床神经功能,PSVMCA越高则NIHS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也越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乌拉地尔降低血压对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前 李燕虹 +2 位作者 王天龙 杨洁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31-134,141,共5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静脉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CEA中颈内动脉开放后,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控制脑血流的患者15例。记录颈内动脉夹闭后(T0)、开放即刻(T1)、开放后5 m...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静脉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CEA中颈内动脉开放后,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控制脑血流的患者15例。记录颈内动脉夹闭后(T0)、开放即刻(T1)、开放后5 min(T2)、10 min(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超声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V)、平均流速比值。结果 (1)血压T1时为(143±18/67±9)mm Hg降至T2时(126±19/60±10)mmHg,与T0和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降至(128±16/60±11)mm Hg(收缩压与T1时相比,P<0.05)。心率无明显变化。(2)T2时患侧大脑中动脉PSV、EDV、MV及平均流速比值分别由T1时的(99±27)cm/s、(35±15)cm/s、(56±12)cm/s、(173±15)%降至(76±26)cm/s、(25±11)cm/s、(41±11)cm/s、(12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3时分别降至(78±29)cm/s、(26±9)cm/s、(42±14)cm/s、(118±20)%,与T1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短暂性低血压,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CEA术中颈内动脉开放后,给予乌拉地尔降压可以安全有效降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降低血压 脑血流 乌拉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变异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彩 方平 +1 位作者 牛晓萍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 :探讨长约 6 .0 cm范围的颈总动脉各段血流速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使用 HDI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声像仪 ,对2 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探查 ,将颈总动脉起始端自分叉处 ,每隔 1.0 cm分段 ,共分 5段 ,探测各段落的血流速... 目的 :探讨长约 6 .0 cm范围的颈总动脉各段血流速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使用 HDI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声像仪 ,对2 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探查 ,将颈总动脉起始端自分叉处 ,每隔 1.0 cm分段 ,共分 5段 ,探测各段落的血流速度 ,并观察年龄、心率、血压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结果 :自颈总动脉分叉处到起始端 ,峰值血流速度逐渐增加 ,右侧及左侧颈总动脉每段流速增加的平均值分别为 5 .37cm/s和 4.2 4cm /s,最高和最低流速差值分别为 17.35 cm/s和 14 .32 cm /s。但各段血流速度的变化不受年龄、血压、心率的影响。 结论 :颈总动脉各段血流速度是不恒定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血流速度 动脉粥样硬化 收缩期 峰值血流速度 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许寅宏 邱少东 徐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8-600,共3页
目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各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 目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各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同时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脑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最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及最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最大剪切率与颈总动脉IMT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呈负相关,颈内动脉最大剪切率与颈内动脉IMT呈负相关。结论颈动脉IMT、斑块的部位和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梗塞 血液动力学现象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栓子脱落时脑保护伞处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华 苏兰军 +2 位作者 李斌 王学良 李素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5-166,共2页
目的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在颈... 目的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联合应用脑保护伞,当微栓子脱落所导致的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时,正确的处理脑保护伞可以有效防止脱落的微栓子进入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微栓子 脑保护伞 颈内动脉血流 脑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水平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薇 黄久仪 汪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队列研究人群中55~65岁年龄段,无脑卒中、心脏病和糖尿病史者1084例,依据基线调查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收缩压按每增加10mmHg(1mm...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队列研究人群中55~65岁年龄段,无脑卒中、心脏病和糖尿病史者1084例,依据基线调查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收缩压按每增加10mmHg(1mmHg=0.133kPa)分为9组,舒张压按每增加5mmHg分为8组,根据血压水平分为4种类型,比较和分析各组间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的差异。结朵当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80mm Hg时,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当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时,脑血流速度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组间的流速差异主要表现为左侧Vmin和右侧max,各组的流速均显著低于血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从脑供血角度,理想的血压水平应〈120/80mmHg,当血压水平≥160/100mmHg时,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颈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颈动脉病变对全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嘉民 刘满卓 张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051-4053,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计算CBFV,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结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1,P<0.05);颈内动脉狭窄>70%组、狭窄50%~70%组患者的CBFV低于颈内动脉狭窄<5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3和2.69,P<0.05),颈内动脉狭窄50%~70%患者的CBFV与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7,P>0.05)。结论经多普勒超声证实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CBFV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氙CT评价颈内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血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2 位作者 高艳 焦立群 李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狭窄、闭塞患者的氙CT脑血流成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氙CT脑血流成像检查,2例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计算出脑血流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20例颈内/... 目的探讨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狭窄、闭塞患者的氙CT脑血流成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氙CT脑血流成像检查,2例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计算出脑血流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2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0例单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7例发现病变侧CBF轻度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单侧ICA/MCA闭塞,对侧重度狭窄患者,9例CBF图发现异常改变,表现为闭塞侧CBF下降较狭窄侧降低明显(P<0.05);闭塞侧CBF值与单侧病变患者的正常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患者,负荷后CBF降低较负荷前明显。结论氙CT检查能够显示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脑血流情况,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狭窄 闭塞 脑血流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腔超声检测烟雾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远段血流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宝平 吴凤林 罗利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腔超声检测烟雾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远段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经DSA证实为烟雾病患者,用经颈超声检测颈内动脉近段和颈总动脉、经口腔超声检测颈内动脉颅外远段,检测指标包括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 目的探讨经口腔超声检测烟雾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远段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经DSA证实为烟雾病患者,用经颈超声检测颈内动脉近段和颈总动脉、经口腔超声检测颈内动脉颅外远段,检测指标包括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 14例均为单侧烟雾病患者。患侧颈内动脉颅外远段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对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颈内动脉近段与远段相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差异。患侧颈总动脉内径与对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超声能够获得颈内动脉颅外远段血流信息,有助于烟雾病的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腔超声 烟雾病 颈内动脉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强化干预治疗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春燕 杨建梅 +3 位作者 王虹 邵大霞 陈路增 郭晓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397-2401,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干预是否能逆转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方法选取175例初诊T2DM患者,给予强化血压、血糖、血脂治疗,随访3年,定期监测,每月监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干预是否能逆转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方法选取175例初诊T2DM患者,给予强化血压、血糖、血脂治疗,随访3年,定期监测,每月监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每半年监测体质量、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每年监测IMT。计算体质指数(BMI)、FBG变异系数(CV-FBG)、2 hPG变异系数(CV-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了解初诊T2DM患者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的临床资料间的差异。随访3年,强化干预治疗后,根据IMT的变化值分为IMT减少组和IMT增加组,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结果 (1)T2DM患者在初诊时,IMT增厚组患者年龄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2)初诊时及随诊第3年,T2DM患者IM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诊3年后,IMT减少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缩压、CV-2 hPG、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IMT增加组(P<0.05)。(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CV-2 hPG、BMI与IMT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过长期综合强化干预治疗,可以逆转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IMT;高血压、2 hPG波动增加和超重是引起颈动脉IMT增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内中膜厚度 高血压 血糖变异系数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和内膜中层厚度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垚 赵晓娟 朱好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究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CCA)内径、血流速度和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儿童肥胖评判标准和体重指数(BMI)对120例儿童分组,BMI超过年龄标准的为观察组(n=61),BMI未超过年龄标准的为对照组(n=59)。利... 目的:探究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CCA)内径、血流速度和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儿童肥胖评判标准和体重指数(BMI)对120例儿童分组,BMI超过年龄标准的为观察组(n=61),BMI未超过年龄标准的为对照组(n=59)。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 PWV)。采用体表超声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PSV)和舒张末血流速(EDV)]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析其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对照组ba PWV值和早期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 <0. 001);两组CCA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97),观察组PSV、EDV低于对照组,IMT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不同超重/肥胖患儿之间早期动脉硬化发生率和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随着患儿肥胖程度增加,早期动脉硬化发生率和IMT随之增加(P均<0. 05); PSV、EDV变慢(OR=1. 960和2. 040,95%CI=1. 037~3. 706和0. 810~5. 137)和IMT增厚(OR=2. 601,95%CI=1. 042~6. 497)是影响超重/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重/肥胖儿童ba PWV、PSV、EDV和IMT明显异于健康儿童,血流速度变慢和IMT增厚是影响超重/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儿童 颈总动脉内径 血流速度 内膜中层厚度 早期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后脑循环代偿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涛 张远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 用吸入CO_2后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这一脑循环负荷试验,研究颈动脉缺血后脑循环的代偿和变化,并探讨该负荷试验的价值。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额叶皮层血流量在同侧颈动脉夹闭前、及夹闭0 ~ 5... 目的 用吸入CO_2后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这一脑循环负荷试验,研究颈动脉缺血后脑循环的代偿和变化,并探讨该负荷试验的价值。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额叶皮层血流量在同侧颈动脉夹闭前、及夹闭0 ~ 50 d内的变化,同时测量负荷性指标--脑血流CO_2反应能力,并比较以上两指标。结果 颈动脉闭塞前后的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差异(P > 0.5),而颈动脉闭塞前后的脑血流对CO_2反应能力却有明显差异(P < 0.01)。结论 脑循环负荷性指标--脑血流CO_2反应能力可在局部脑血流量未发生改变时,更灵敏地反映颈动脉闭塞对脑循环的影响,使用这一指标有利于对颈动脉疾病的脑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闭塞 局部脑血流量 脑血流CO2反应能力 激光多普勒血流呈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病变下血液两相流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定 王彦鹏 宋江湖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血管病变狭窄对动脉疾患的多发性和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在血管狭窄情况下研究血液流动应当考虑红细胞的尺度影响,但迄今的研究工作仍然将血液作为单相牛顿流体加以处理,这可能难以准确分析有狭窄复杂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血管病变狭窄对动脉疾患的多发性和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在血管狭窄情况下研究血液流动应当考虑红细胞的尺度影响,但迄今的研究工作仍然将血液作为单相牛顿流体加以处理,这可能难以准确分析有狭窄复杂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文中建立了颈动脉分岔血管血液液/固(血浆/红血球)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对有病变狭窄情况下颈动脉中血液两相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狭窄位置和程度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狭窄的出现和狭窄程度的增加使颈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更加复杂,增大和加剧血管壁面剪切应力和它的交变波动,这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病患的多发性和促进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两相流 颈动脉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兔颈总动脉狭窄的Lyapunov指数分析
19
作者 单华宁 王珏 +3 位作者 王平立 王执铨 刘虹 严玉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6-798,共3页
Lyapunov指数是反映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动力学参数,本文设计了一套采集系统,将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出来并去噪,计算白兔颈总动脉正常时及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流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利用Lyapunov指数分析方... Lyapunov指数是反映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动力学参数,本文设计了一套采集系统,将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出来并去噪,计算白兔颈总动脉正常时及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流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利用Lyapunov指数分析方法对白兔颈总动脉血流情况的动态活动状态进行研究,为动脉狭窄的分析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狭窄 LYAPUNOV指数 混沌 血流信号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显像用于一侧颈动脉切除术后病人脑血流检测
20
作者 庞雁 赵斌 +5 位作者 李树玲 常克力 庹培昱 朱殿清 蒋霞芬 王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84-386,共3页
利用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显像的方法对“不行血管重建的一侧颈动脉切除术”病人脑血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侧颈动脉切除后,患侧颈血流减少,但脑血流显示出与同侧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可观察到其机体代偿途径有如下3种:①伴行椎... 利用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显像的方法对“不行血管重建的一侧颈动脉切除术”病人脑血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侧颈动脉切除后,患侧颈血流减少,但脑血流显示出与同侧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可观察到其机体代偿途径有如下3种:①伴行椎动脉扩张,②同侧代偿;③对侧代偿。有关机体代偿的详细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血管造影 动脉切除 脑血流 脑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