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G支付下ICU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臧琼琼 宋玉磊 +5 位作者 王野 陈培 陈依林 王蓓 成晶晶 柏亚妹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呼吸系统疾病DRG分组效果、住院费用结构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为公立医院实施DRG付费改革、加强费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入住江苏省某三甲医院ICU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71例,提取...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呼吸系统疾病DRG分组效果、住院费用结构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为公立医院实施DRG付费改革、加强费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入住江苏省某三甲医院ICU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71例,提取患者病案基本信息和住院费用明细,运用变异系数(CV)、方差减少量(RIV)评价DRG病组分组合理性,使用结构变动度分析费用结构及变动情况,使用灰色关联法、单因素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对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CU呼吸系统疾病DRG病组住院总费用组内同质性较好(CV<1),组间异质性较差(RIV=18.2%<70%);4年间患者住院次均总费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结构变动度(DSV)为49.4%,结构变动值(VSV)、结构贡献率(CSV)最大的是西药费;灰色关联度排名第一为综合医疗服务费(0.989),住院天数、是否使用高流量氧疗、是否使用呼吸机是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建立健全病案质量控制体系,加强DRG入组准确性,同时定期审查各项费用,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诊疗效率和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实现总体控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重症监护室 ICU 呼吸系统疾病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对RICU医院感染干预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7
2
作者 南岩东 姜华 +1 位作者 何娟 郎红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R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RICU患者及环境特点,建立医护一体化的感控管理模式,应用于216例患者(观察组),并与实施常规感控措施的23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11.5%,对照组... 目的探讨降低R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RICU患者及环境特点,建立医护一体化的感控管理模式,应用于216例患者(观察组),并与实施常规感控措施的23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11.5%,对照组18.0%,观察组导管置入及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医护一体感控管理模式的应用可降低R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室 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 医院感染 导管置入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炜 杨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6-468,316,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我院RICU自2...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我院RICU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COPD患者20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住院24~48h内行床旁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DVT组及非DVT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评价实验指标的疾病识别能力。结果 204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DVT,总体发病率为19.1%。DVT组患者的D二聚体较非DVT组明显升高(P<0.001),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基础疾病、其他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具有统计学差异,其cut off值为1.985mg/L,灵敏度为0.641,特异度为0.817。结论 RICU中COPD患者D二聚体升高与DVT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露梦 韩文娟 +1 位作者 万腾飞 宋彩萍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5-1002,共8页
目的调查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发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1名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为调查对象。... 目的调查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发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1名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表、决策准备度量表、决策冲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准备度总分为(64.14±22.35)分;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总分为(35.18±26.47)分,决策冲突发生率为69.3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清楚患者预后、与患者的关系、是否知道患者关于治疗的想法、对机械通气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决策准备度与决策冲突及其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机械通气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决策准备度为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RICU机械通气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水平较高,且代理决策者决策冲突水平与其机械通气相关信息了解程度和决策准备度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代理决策 决策冲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尹佳宁 管晓敏 +3 位作者 张琦 张晓丹 吕汇颖 陈兰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将获取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 目的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将获取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肺功能、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以及护士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知识问卷得分和各个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ICU机械通气撤机患者呼气峰流速及第1 s用力呼吸容积均有所改善,撤机后ICU住院时间缩短,护士的知识问卷得分以及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有所提高(均P<0.05)。结论开展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撤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ICU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缩短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撤机 呼吸肌训练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宁 姚婉贞 +3 位作者 周庆涛 陈亚红 伍蕊 刘振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其中呼吸科907株,RICU381株。非发酵菌621株,占同期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48.3%。其中呼吸科306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7%(306/907),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146株,16.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2.6%)和其他(17株,1.9%)。RICU315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82.7%(315/381),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134株,35.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29.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0株,13.1%)和其他(1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1.3%,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低(4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86.8%,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8.9%),头孢他啶(72.7%),对其他抗菌药的敏感率均很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呼吸科和RICU有显著差异,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个病房差异不显著。结论呼吸科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在RIC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流行特点选择用药,避免进一步产生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呼吸监护病房 非发酵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茉莉 潘频华 胡成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目的:调查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RICU)2005年与2011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为RICU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和2011年湘雅医院R... 目的:调查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RICU)2005年与2011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为RICU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和2011年湘雅医院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的药敏试验阳性结果,比较这两个时间段病原学构成和分布特点以及致病菌耐药性。结果:1)在2005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段里,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占68.07%和65.21%),但首要致病细菌已发生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取代铜绿假单胞菌而成为最主要的细菌,感染率6年内由6.81%迅速上升至40.8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由2005年20.42%降至2011年15.60%,流感嗜血杆菌属现已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从2005年1.57%上升至2011年4.83%,并已成为最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同时,白色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其它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升高更明显。2)2011年与2005年相比,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细菌的耐药性及敏感性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其趋势是对多种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和敏感性的降低。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现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仍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美罗培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耐药率均较2005年明显增加(P<0.05)。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均敏感,对舒巴坦制剂有较好的敏感性,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与2005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细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升高,真菌感染比例升高。主要致病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增加,敏感性降低。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分布与耐药性已发生较大变迁,RICU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初始经验性使用受到更大影响,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耐药性的继续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室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耐药性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成月佳 赵根明 +7 位作者 柏振江 杜晓晨 王丹 曾珊珊 耿倩 丁云芳 张涛 华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录,检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于PICU住院治疗的所有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回顾性收集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等信息.比较≤6月龄及>6月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对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 926例患儿列入研究,其中位年龄为4个月(IQR:2.0~10.8个月),≤6月龄者占61.3%.18.2%患儿有基础疾病或早产史.咽红/咽痛(95.9%)、咳嗽(93.4%)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占39.7%、心力衰竭占33.7%,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多发(AOR=1.456,95%CI:1.009~2.107).另外,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x2=14.7,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21,95%CI:0.578~0.900).≤6月龄患儿也较>6月龄者住院时间更长(x2=18.2,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70,95% CI:0.660~0.900).结论 PICU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红/咽痛、发热、呼吸急促为主,且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PICU严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基础疾病、早产史及≤6月龄不利于患儿的治愈或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呼吸内科及ICU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磊 孙昀 +4 位作者 杨进 姚梦醒 胡昆 赵卉 陆友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对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危重症患者实施PDT,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TST)患者150例。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PD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对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危重症患者实施PDT,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TST)患者150例。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PD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T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难易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PDT组显著低于TST组(P<0.05)。结论 PDT在呼吸内科及ICU中应用安全、高效、简单易行,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呼吸内科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悦 张鲁涛 +1 位作者 史利克 刘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 ICU)非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现状,为RICU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我院RICU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 ICU)非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现状,为RICU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我院RICU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08株非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6株(66.11%,66/108)、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9株(26.85%,29/108),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104株(96.30%,104/108)。药敏结果显示,非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45%、29.63%和33.3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4.00%和28.57%。结论非铜绿假单胞菌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主,感染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非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高度和多重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临床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非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莺 项龙 +4 位作者 吴水燕 丁云芳 陶云珍 柏振江 谢敏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危重症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分离出致病菌8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2株(...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危重症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分离出致病菌8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2株(占78.58%),革兰阳性菌174株(占21.30%),真菌1株(占0.12%),三者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463,P<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78.57%(55/70)和71.74%(66/9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98%(17/81)。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多数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苏州地区PICU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 被引量:43
12
作者 王黎一 史利克 王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5-731,共7页
目的探讨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否仍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方法调查2017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本部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其中MDR-A... 目的探讨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否仍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方法调查2017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本部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其中MDR-AB感染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2岁作为匹配因素,采用1∶1个体匹配病例对照,并筛选同期非MDR-AB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再用logistic回归控制其他混杂因素,探讨ICU是否仍为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同时调查同期ICU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情况并比较。结果共有227例确诊为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其中MDR-AB感染66例,非MDR-AB感染161例。采用1∶1个体匹配后,对照组患者感染前二联抗菌药物使用日数、导尿管留置日数和中心静脉置管日数均高于病例组(均P<0.05);病例组患者感染前ICU入住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率和导尿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和和留置导尿管是患者发生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检出的AB对头孢呋辛/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ICU(86.96%)高于普通病房(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0.77%)也高于普通病房(8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是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留置导尿管患者为MDR-AB感染的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下呼吸道感染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匹配 病例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泉 邱磷安 +1 位作者 王诗端 池细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按照2005年版...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按照2005年版CLSI标准。结果临床分离的33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54株,占75.6%,革兰阳性球菌49株,占14.6%,真菌33株,占9.8%。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2.0%,鲍曼不动杆菌14.6%,金葡菌13.1%,肺炎克雷伯菌11.9%,白念珠菌9.8%,大肠埃希菌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较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两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7.5%与45.0%。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为84.1%(37/4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我院ICU患者呼吸道标本中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MRSA检出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标本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2613株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秀红 李朗 +1 位作者 董亮 耿先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7-920,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某院ICU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2613株病原体进行统计及药敏分析。结果2613株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2308株(88.33%),革兰阳性...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某院ICU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2613株病原体进行统计及药敏分析。结果2613株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2308株(88.33%),革兰阳性菌236株(9.03%),真菌69株(2.64%)。居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黏质沙雷菌,分别占33.64%、16.42%、15.19%、7.35%和4.9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75.0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0.3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黏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6.08%~34.38%,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3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1.77%和100.00%。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非发酵菌分离率居首位。大多数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单亮 李秀 +3 位作者 刘霞 何宏 李静 李连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采集该NICU 2005年10月-2008年12月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 目的了解某院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采集该NICU 2005年10月-2008年12月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67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59株(63.32%),革兰阳性(G’)球菌99株(17.46%),真菌109株(19.22%)。多重耐药菌多见,肠杆菌科中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检出率分别为73.68%(28/38)、62.30%(38/61);非发酵菌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高,呈现严重流行态势,2008年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占4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达87.10%(81/93),均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结论该N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加强细菌流行病学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莉 张明周 +3 位作者 刘双林 杨丽 李琦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40-2042,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肺部感染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2月入住我院RICU的PA感染组(21例)和非PA感染组(4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肺部感染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2月入住我院RICU的PA感染组(21例)和非PA感染组(4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侵袭性操作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PA感染组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1.4%。PA感染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率明显高于非PA感染组(P<0.01)。PA感染组的平均住院日延长,人均住院费用增加,好转率降低(P<0.01)。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RICU患者合并PA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机械通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量供给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飞 于洪涛 +1 位作者 李惠 郭彩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病人的营养治疗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将115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按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记录病人入院时血清清蛋白(ALB)水平、APACHEⅡ评分、入住R... 目的:研究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病人的营养治疗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将115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按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记录病人入院时血清清蛋白(ALB)水平、APACHEⅡ评分、入住RICU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第1—3天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占总热量比率、总热量与标准热量的比率以及供能方式。分析热量供给与VAP的相关性。结果:VAP组病人54例,非VAP组61例。多水平线性模型显示:时间与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VAP组和非VAP组进行比较时,仅有第1天的实际热量/标准热量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TEN的病人16例,有6例发生VAP;使用TPN的45例,14例发生VAP。使用EN的病人99例,其中EN液平均每天摄入量〈500ml为5例,500—1000ml为44例,1000~1500ml为32例,≥1500ml为18例。结论:①人院后24h内摄入热量增加是RICU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②第1天热量摄人为目标量的60%可减少VAP的发生,随着EN摄入量增加,VAP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均宝 潘俊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ICU送检的3 087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 028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028株病...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ICU送检的3 087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 028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02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784株(占76.3%),革兰阳性球菌98株(占9.5%),真菌146株(占14.2%)。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多见,均为183株(各占17.8%);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66株(占6.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检出104株(占10.1%)。药敏试验显示,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具多重耐药性。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最敏感,耐药率均<18.5%,最低可至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虽具极高的活性,但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等却有较高的耐药性。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各种念珠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病原学及耐药状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动态变化规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飞 李惠 郭彩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住院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住院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HCO3-,比较生存组(52例)与死亡组(31例)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以距入住RICU的时间(以天数表示)及分组为固定效应,患者编号为随机效应进行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探讨血气分析指标随住院时间变化的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生存组观察期间pH均值为(7.45±0.09)、HCO3-为(25.3±4.4)mmol/L、PaCO2为(37.5±9.8)mm Hg;死亡组pH值为(7.39±0.11)、HCO3-为(22.8±7.2)mmol/L、PaCO2为(43.2±16.3)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第8天外,两组在不同的时间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两组pH均呈上升趋势;在最后3 d,生存组pH值超过7.45,水平相对稳定,无上升或下降趋势;而死亡组在最后3 d的pH值呈下降趋势,死亡之前pH值接近7.30。(3)在第4~8天,两组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HCO3-基本是平稳的,波动幅度较小,有8 d维持在24~26 mmol/L之间,表现较为稳定;而死亡组HCO3-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第1天的明显低于参考下限到第9天的高于参考值上限。(4)除第1天和第9天,两组PaCO2在不同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生存组PaCO2降低幅度大于死亡组,插管后的PaCO2低于死亡组,且以后一直比较稳定,在35~36 mm Hg,直到拔除气管插管后亦未见反跳;在插管后第6~9天,死亡组PaCO2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第9 d达到最高。结论存活患者在机械通气后酸碱平衡基本保持稳定;而死亡患者后期却出现明显的酸中毒。pH值在入住RICU后随时间变化明显;PaCO2和HCO3-在患者死亡当天出现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动脉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41
20
作者 贾育红 袁天柱 刘滨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某院重症监护室(ICU)3种常见非发酵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182株3种常见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Logisti... 目的探讨某院重症监护室(ICU)3种常见非发酵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182株3种常见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91例多重耐药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3种非发酵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1.36%,79/191)、鲍曼不动杆菌(40.32%,77/191)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62%,26/191)。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35%以上,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70%以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2010年(66.67%)与2009年(7.14%)相比,显著上升(χ2=7.66,P=0.00),并出现了耐米诺环素菌株(8.33%)。医院感染持续时间>2周(OR=4.53,P=0.03)、联合用药时间>72 h(OR=3.51,P=0.03)是独立的ICU多重耐药非发酵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非发酵菌为ICU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严重。严格把握入住ICU临床标准,针对有意义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等对防止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室 下呼吸道感染 非发酵菌 多重耐药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