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疯病媒介昆虫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帆 虞国跃 +2 位作者 李姝 王甦 王山宁 《落叶果树》 2024年第6期47-52,共6页
枣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果树种类,枣疯病严重制约枣产业发展,媒介昆虫传播是枣疯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综述了枣疯病媒介昆虫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可传播枣疯病或从体内检测出枣疯病植原体病毒的昆虫种类,梳理了各种媒介昆虫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 枣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果树种类,枣疯病严重制约枣产业发展,媒介昆虫传播是枣疯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综述了枣疯病媒介昆虫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可传播枣疯病或从体内检测出枣疯病植原体病毒的昆虫种类,梳理了各种媒介昆虫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及其防治策略,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昆虫 枣疯病 发生规律 植原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技术在枣疯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秀伶 刘孟军 +3 位作者 刘丽娟 郑来宽 周俊义 刘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d1)和阿的平(quinacrine)3种荧光染料均可用于枣疯病病原鉴定,其中以 DAPI效果最佳。 DAPI用于定性分析的最适浓度为 0.3μg·mL-1,用于定量分析的最适浓度为1.0μg·mL-1;对于尚未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很低的幼嫩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20min,对于高度木质化程度的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50min;带病原试材在4℃冰箱保存20~30d,在5%戊二醛中固定45~60d对观察结果无明显影响。以DAPI为染料对枣头、枣吊、叶柄、叶主脉、花梗、枝、树干皮、枣股、托叶刺、根、幼果以及接近成熟果实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荧光显微观察,初步选定枝条作为最佳取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微技术 枣疯病 类菌原体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枣疯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锦 刘孟军 +1 位作者 周俊义 周宏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8-403,共6页
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原体病害。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待鉴定抗枣疯病种质29份,采用在重病大树上高接待鉴定种质的高强度筛选方法,经过8年多的筛选和验证,从中筛选出4份抗性强且稳定的高抗单系,即骏枣单系、南京木枣单系、称砣枣单系、清... 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原体病害。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待鉴定抗枣疯病种质29份,采用在重病大树上高接待鉴定种质的高强度筛选方法,经过8年多的筛选和验证,从中筛选出4份抗性强且稳定的高抗单系,即骏枣单系、南京木枣单系、称砣枣单系、清徐圆枣单系。将骏枣高抗单系用于高接改造病树,已连续5年正常生长结果,未再次感染枣疯病。这些抗病单系既可直接作为抗病品种进行栽培,也可用于染病植株和感病品种的高接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 抗枣疯病 筛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动态和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田国忠 张志善 +2 位作者 李志清 申艳普 郭加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91,共9页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发现根蘖苗繁殖方式仍是目前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的主要原因。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田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局部空气污染以及施肥等枣树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枣树的抗病性降低。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PCR技术检测植原体结果显示 ,病园内存在比例不等的无症带菌树 ;由此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发生动态 主导因子分析 中国 植原体 传播方式 抗病性 潜伏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条件下进行治疗枣疯病药物筛选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锦 代丽 +1 位作者 薛陈心 刘孟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以婆枣带枣疯病组培苗为试材,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及不同次数的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X)药物,培养40 D后,观察其对病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对转健苗进行植原体特异PCR检测,结果表明,25ΜG/ML的... 以婆枣带枣疯病组培苗为试材,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及不同次数的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X)药物,培养40 D后,观察其对病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对转健苗进行植原体特异PCR检测,结果表明,25ΜG/ML的药物浓度处理一次可使枣疯病症状消失,并完全杀灭枣疯病病原,达到理想效果;同时本研究中田间和组培条件下相同药物治疗效果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组培苗 植原体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发病因子和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国兰 郑铁民 +6 位作者 陈功友 时向阳 李军 乔振喜 孔福全 马莉莉 王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7-71,共5页
枣疯病病情与距侧柏林远近、间作物种类、树龄大小及品种等有关。距侧柏林近发病重,发病率达52.2%~90.6%;与小麦、玉米间作发病较重,为14.4%;与花生、红薯、芝麻间作发病轻,为3.6%;树龄小的(20a生以内)发病重,为42.9%,树龄大的(100a生... 枣疯病病情与距侧柏林远近、间作物种类、树龄大小及品种等有关。距侧柏林近发病重,发病率达52.2%~90.6%;与小麦、玉米间作发病较重,为14.4%;与花生、红薯、芝麻间作发病轻,为3.6%;树龄小的(20a生以内)发病重,为42.9%,树龄大的(100a生)发病轻,为5.7%;品种之间抗病性和酶活性有显著差异,灰枣、扁核酸为感病品种,发病率为71.0%和70.0%,灵宝枣和九月青抗病,发病率为0.6%和4%,鸡心枣、广洋枣介于中间。田间防治试验证明,用“去丛灵”钻孔施药带和曲颈瓶施药法疗效显著,治愈率12.5%~25%,总有效率为50%~56.3%。采取综合措施和伐除重病株,可预防该病害的扩展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品种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过氧化物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淑红 高宝嘉 温秀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分析了不同枣树品种及株系接入病原植原体后,其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枣树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株系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有一定差异,抗病品种苯...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分析了不同枣树品种及株系接入病原植原体后,其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枣树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株系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有一定差异,抗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这两项可作为研究枣树抗枣疯病机理的重要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枣疯病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丛枝病及其与褐皮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慕容 杨绍华 +2 位作者 郑冠标 陈作义 沈菊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65-73,共9页
丛枝病在橡胶树小苗、幼树及开割的实生树或芽接树上均有发生,苗圃小苗和开割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32%和0.96%。植株罹病后出现丛枝,病枝末端呈不规则的弯曲等畸形症状。病枝经常过早干枯。芽接传病试验结果,橡胶丛枝病潜育期为21个月... 丛枝病在橡胶树小苗、幼树及开割的实生树或芽接树上均有发生,苗圃小苗和开割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32%和0.96%。植株罹病后出现丛枝,病枝末端呈不规则的弯曲等畸形症状。病枝经常过早干枯。芽接传病试验结果,橡胶丛枝病潜育期为21个月,芽接传病发病率为22%左右。芽接丛枝病树(4龄)开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褐皮病干皮。用四环素、青霉素及保01等农药处理离体病枝或药液浸泡芽条,对橡胶树丛枝病的病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橡胶丛枝病嫩枝小叶柄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典型的类菌原体(MLO)及球形,椭圆形的类立克次氏体(RLO)。MLO大小为78~720nm,RLO大小为390~920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nm。未发现健树上有上述菌体存在。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与橡胶树褐皮病有亲缘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是由MLO和RLO混合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而用丛枝病芽片嫁接健康苗木又能引起丛枝病和褐皮病。因此,增殖苗圃丛枝病芽条是大田褐皮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丛枝病 褐皮病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和感病泡桐无性系组培苗对嫁接传染植原体的不同反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田国忠 张锡津 +1 位作者 罗飞 朱水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9,共9页
用感染了植原体并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组培苗作接穗或砧木,在无杂菌条件下嫁接7个表现不同田间抗性的无性系健康组培苗,并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16SrRNA基因扩增(PCR)技术检验嫁接传病效果。C125和XuH表现出较强... 用感染了植原体并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组培苗作接穗或砧木,在无杂菌条件下嫁接7个表现不同田间抗性的无性系健康组培苗,并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16SrRNA基因扩增(PCR)技术检验嫁接传病效果。C125和XuH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接种诱发坏死反应,ZH和T35028坏死反应中等,QLM、C020和C161的坏死反应较弱。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或NAA)可降低坏死程度,提高嫁接成功率,水杨酸处理或去掉健株砧木叶片和根系皆加重坏死反应程度。用病接穗嫁接抗病的QLM无性系时,用PCR检测到侵染砧木的植原体,但未表现丛枝症状,而将此无性系健康接穗嫁接到丛枝病砧木上时可诱致典型丛枝症状,从而表现出与根系和成熟叶相关的抗性反应。除C125外,其余6个无性系皆被嫁接传染,其继代培养表现出差异不显著的丛枝症状,其韧皮部金黄色自发荧光随着症状的加重而累积,也与抗病性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组培苗 嫁接传染 植原体 坏死反应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0
作者 周俊义 刘孟军 侯保林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枣疯病病原及其检测技术、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生理生化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并提出了枣疯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枣树 枣疯病 病原 植原体 侵染性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雷启义 董志 +1 位作者 周江菊 张国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609-9610,9632,共3页
对泡桐丛枝病病原、症状、分子检测技术等国内外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并对泡桐丛枝病分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作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建民 杨俊强 +2 位作者 薛新平 马光跃 申仲妹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389-1392,共4页
枣是我国重要的干果之一,近年来枣疯病频发且呈加重趋势,给枣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国内外对枣疯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危害调查、病原鉴定、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相应的防治方法上。主要介绍枣疯病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旨在为深入研究枣... 枣是我国重要的干果之一,近年来枣疯病频发且呈加重趋势,给枣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国内外对枣疯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危害调查、病原鉴定、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相应的防治方法上。主要介绍枣疯病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旨在为深入研究枣疯病的抗感病机制及寻找更好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植原体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植原体侵染对枣树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雅倩 谢南南 +1 位作者 赵锦 刘孟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明确枣疯病植原体侵染对枣树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田间‘赞皇大枣’健树和患枣疯病病树以及‘婆枣’枣疯病组培苗为材料,测定了健叶、病叶以及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下枣疯病病... 为明确枣疯病植原体侵染对枣树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田间‘赞皇大枣’健树和患枣疯病病树以及‘婆枣’枣疯病组培苗为材料,测定了健叶、病叶以及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下枣疯病病树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a/b值显著低于健康叶片;在培养基中添加IBA、6-BA可提高枣疯病组培苗叶片叶绿素a、b含量,明显改善患病组培苗的光合作用,但随着继代时间延长,这种影响逐渐消失。此结果表明枣疯病植原体、激素代谢及叶绿素合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叶片 IBA 6-BA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巨关升 王蕤 +1 位作者 周银莲 阮大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1-434,共4页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巨关升王蕤周银莲阮大津关键词VC、VC氧化酶、抗性、泡桐、丛枝病VC(又名抗坏血酸)对人体的防病抗病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迄今对其功能的了解还在不断的深入。大量实验表明,VC作...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巨关升王蕤周银莲阮大津关键词VC、VC氧化酶、抗性、泡桐、丛枝病VC(又名抗坏血酸)对人体的防病抗病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迄今对其功能的了解还在不断的深入。大量实验表明,VC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增强机体免疫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抗病性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大田防治药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进红 王玉山 +5 位作者 刘静 冯殿齐 杜辉 张陆 黄艳艳 赵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0-986,共7页
试验采用树干注射法,对不同药物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环素、土霉素、螺旋霉素和红霉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枣疯病病情,土霉素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3种抗生素。选出防治枣疯病效果最好的配方组合为土霉素2000mg·kg-1+吲哚... 试验采用树干注射法,对不同药物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环素、土霉素、螺旋霉素和红霉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枣疯病病情,土霉素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3种抗生素。选出防治枣疯病效果最好的配方组合为土霉素2000mg·kg-1+吲哚乙酸10mg-kg-1+病毒灵1000mg·kg-1+200mg·kg-1板蓝根合剂+300mg·kg-1果树复壮剂。疯树愈后复发可能与防治次数有关。对于治疗后表现正常的疯树,再加强治疗2~3次,枣疯病复发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大田防治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丰台区主栽枣品种对枣疯病抗性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京芬 胡佳续 +2 位作者 宋传生 朱京驹 田国忠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以感染枣疯病的枣树作砧木嫁接健康休眠接穗的方式,对丰台区8个主栽枣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应用DAPI荧光显微方法和PCR方法对接穗进行了枣疯病植原体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品种均能被感染,并表现丛枝症状,对枣疯病植原体均无免... 采用以感染枣疯病的枣树作砧木嫁接健康休眠接穗的方式,对丰台区8个主栽枣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应用DAPI荧光显微方法和PCR方法对接穗进行了枣疯病植原体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品种均能被感染,并表现丛枝症状,对枣疯病植原体均无免疫性,其中金芒果枣和冬枣为易感病品种,尜尜枣和京枣39为相对抗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嫁接传病 植原体检测 品种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枣树品种(系)的枣疯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国忠 李志清 +9 位作者 胡佳续 赵俊芳 张兆欣 谢守江 王振亮 张志善 宋传生 王东方 杨春梅 温秀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5,共7页
收集了我国部分地区的不同枣树品种(系)的休眠期健康接穗材料,于2009年和2010年的4—6月嫁接到枣疯病砧木上,定期检查接穗发病状况,并采用PCR技术检测植原体感染。结果显示,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根据接穗发病早晚、症状... 收集了我国部分地区的不同枣树品种(系)的休眠期健康接穗材料,于2009年和2010年的4—6月嫁接到枣疯病砧木上,定期检查接穗发病状况,并采用PCR技术检测植原体感染。结果显示,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根据接穗发病早晚、症状轻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将测定品种分为5个类型,其中高度抗病品系2个、中度抗病品系4个、一般抗病品系15个、感病品系7个、高度感病品系6个。高抗品系(交城骏枣、唐县和太原壶瓶枣)嫁接当年萌生枝条枣疯病无明显症状或嫁接早期无症状,后期症状较轻。嫁接到病树遮阴部位的接穗发病程度要重于向阳部位;存放期长和嫁接时间早的接穗,易诱发抗性品系发病。巢式PCR能检测到无症抗病接穗内低浓度植原体侵染。与以往所采用的昆虫自然传染和病皮或病枝嫁接到待鉴定的砧木品系上鉴定抗性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接种强度大、诱导发病快、测定方法简便等优点,但对一般抗性、整株或成年株抗性、抗介体传毒等类型的抗性鉴定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枣树品种(系) 嫁接接种 抗病性 植原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竹丛枝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耿显胜 张威 +2 位作者 仲建平 张守科 舒金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5-811,共7页
[目的]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及病原菌分子鉴定,为早竹丛枝病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株水平和单枝盘水平的2种病害分级标准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使用植原体16S rD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早竹丛枝... [目的]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及病原菌分子鉴定,为早竹丛枝病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株水平和单枝盘水平的2种病害分级标准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使用植原体16S rD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调查的6块样地早竹丛枝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8.59%,平均病情指数为6.67。感病的早竹DNA样品能够扩增出真菌的rDNA-ITS序列,而不能够扩增出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扩增出的序列与报道的竹针孢座囊菌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00%,与其它真菌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94.00%。[结论]浙江省德清县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为竹针孢座囊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竹 竹子丛枝病 竹针孢座囊菌 分子鉴定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对感染植原体的泡桐组培苗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国忠 朱水芳 +2 位作者 罗飞 李怀方 裘维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采用含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伤口接种已感染植原体的泡桐丛枝组培苗和健康组培苗 ,结果发现对丛枝苗的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苗 ,且被接种病苗的丛枝症状缓解。从健苗获得的 T- DNA转化泡桐瘤组织细胞能在无激素培养基... 采用含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伤口接种已感染植原体的泡桐丛枝组培苗和健康组培苗 ,结果发现对丛枝苗的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苗 ,且被接种病苗的丛枝症状缓解。从健苗获得的 T- DNA转化泡桐瘤组织细胞能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稳定生长和连续继代培养 2年以上 ,说明瘤组织细胞自身已获得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合成能力。根据已报道的根癌农杆菌株系p Til5955T- DNA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 ipt)的保守序列 ,设计了一对引物 ( CYT和 CYT′)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 PCR)扩增了我国杨树致瘤农杆菌 ipt基因部分序列 ( 4 2 7bp片段 ) ,也从遗传转化的两个泡桐无性系瘤组织 At- ZH和 At- T35扩增出此特异片段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 T- DNA已被整合到泡桐的染色体上 ,表明泡桐易于通过 Ti质粒载体途径进行基因转移操作 ,但用此引物未能从泡桐、甘薯健株和感染植原体的组培病苗扩增出相应的 4 2 7bp特异片段。当用此遗传转化瘤组织嫁接病苗时 ,可减轻丛枝症状的严重度 ,延长病苗的存活时间和诱导病株生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 病害症状 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组培苗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丛枝病分子检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晓东 费小雯 +2 位作者 刘志昕 陈慕容 郑学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8-12,共5页
感染橡胶丛枝病的长春花(菟丝子桥接),通过提取其总DNA,以植原体(phytoplas-ma)特异引物,进行 PCR扩增,结果得到860bp的 DNA片断,片断的大小与设计的相符。而健康长春花扩增得不到此片断。同样,将... 感染橡胶丛枝病的长春花(菟丝子桥接),通过提取其总DNA,以植原体(phytoplas-ma)特异引物,进行 PCR扩增,结果得到860bp的 DNA片断,片断的大小与设计的相符。而健康长春花扩增得不到此片断。同样,将感染丛枝病的橡胶树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与上述相同。该 860bp片断经地高辛标记,核酸杂交结果显示,感染丛核病的橡胶树阳性反应强烈,健康橡胶树仅有微弱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核酸杂交 橡胶树 丛枝病 植原体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