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腐植酸和秸秆复合改良红壤初期的水盐运动特征
1
作者 覃超建 盛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4-682,共9页
为探究粉煤灰、腐植酸和秸秆复合改良红壤初期的水盐运动的特征,本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探讨了粉煤灰(A:7、14、21 kg·m^(-2))、生化黄腐酸(B:3、6、9 g·kg^(-1))和秸秆(C:0.37、0.56、0.75 kg·m^(-2))不同配施方案... 为探究粉煤灰、腐植酸和秸秆复合改良红壤初期的水盐运动的特征,本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探讨了粉煤灰(A:7、14、21 kg·m^(-2))、生化黄腐酸(B:3、6、9 g·kg^(-1))和秸秆(C:0.37、0.56、0.75 kg·m^(-2))不同配施方案对复合改良初期土壤中湿润锋运移、地表入渗和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复合改良初期,复合改良剂明显降低了湿润锋的迁移速率、地表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较空白处理分别降低了12.56%~54.33%、23.63%~79.03%和27.82%~82.19%,粉煤灰是引起上述入渗特征指标降低的主导因素(P<0.05);复合改良显著增大了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在入渗水流作用下,土壤盐分随水流向改良层与底土层交界面快速聚集,土壤表层(0~8 cm)和深层(12~20 cm)的盐分含量较空白处理分别增加1.10~2.55倍和0.98~2.71倍。研究表明,在复合改良初期,土壤的入渗能力、导水能力和排水排盐能力均明显降低,会增大农业灌水和施肥的地面流失量,提高农田土壤盐渍化和环境水体污染的风险。因此,尽管复合改良从长期来看对土壤质量提升有益,但应重视复合改良初期改良剂对土壤的不利影响并调整农田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初期 复合改良剂 一维垂直入渗 水盐运动 Horton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和垄高对次生盐渍地玉米土壤水盐运移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旭东 焦炳忠 +1 位作者 武慧芳 施苏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6,共8页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2))和起垄高度(20、30 cm和40 cm)2个因素3个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处理下的次生盐渍地水盐运移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一定时,随垄高增加,0~6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降低;相同垄高下,随灌水定额增大,各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并且深土层明显高于浅土层。垄作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上土壤盐分含量,而各处理土壤深层均不同程度积盐,其中T9处理(3240 m^(3)·hm^(-2)和40 cm组合)40~60 cm土层积盐最明显。T6处理(2700 m^(3)·hm^(-2)和40 cm组合)各项生长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各处理,产量达6597.15 kg·hm^(-2),T5(2700 m^(3)·hm^(-2)和30 cm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53 kg·m-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玉米产量最大值时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时的灌水量和垄高值不同,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得出,灌水量2685~2730 m^(3)·hm^(-2)和垄高36~39 cm时,玉米产量、WUE均达最大值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地 灌溉量 垄高 水盐运移 扬黄灌区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渗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郭太龙 迟道才 +2 位作者 王全九 马东豪 杨武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4-87,共4页
合理开发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分析微咸水矿化度、水量及土壤初始条件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采用土柱在室内进行了微咸水入渗试验.该文分析了入渗水矿化度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盐分的分... 合理开发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分析微咸水矿化度、水量及土壤初始条件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采用土柱在室内进行了微咸水入渗试验.该文分析了入渗水矿化度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盐分的分布特征,建立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总盐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总结了土壤剖面的盐分运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可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入渗水的矿化度在1~5 g/L时,土壤积盐量随入渗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大;不同矿化度的水入渗后,土壤表层含水率基本相近,接近饱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入渗 水盐运移 土壤含盐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深土体中再分布的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2 位作者 王文焰 王全九 张建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再分布是田间水分循环的过程之一,研究再分布的水盐运移特征对于盐碱地开发和改良工作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实测资料,研究了在有限深度下新疆盐碱土再分布过程中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根据γ透射法观测的水分剖面,可获得再分布水分的动... 再分布是田间水分循环的过程之一,研究再分布的水盐运移特征对于盐碱地开发和改良工作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实测资料,研究了在有限深度下新疆盐碱土再分布过程中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根据γ透射法观测的水分剖面,可获得再分布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对盐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建立含盐率和盐分浓度与深度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采用水分特征曲线预测了再分布平衡时的含水率剖面,并与新疆盐碱土再分布10d的实测含水率剖面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特征曲线可较好地预测再分布达到平衡时的水分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布 水盐运移 盐分浓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耕毛 刘兆普 +1 位作者 陈铭达 邓力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第 2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剖面上盐分运动规律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小雨时土体中的盐分再分布十分缓慢 ,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中雨和大雨时土体中的盐分明显发生再分布 ,且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即盐分迅速下降阶段和盐分缓慢上升阶段。中雨和大雨第 2阶段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就脱盐效果而言 ,小雨很难使土体脱盐 ;中雨能使土体在短时间内部分脱盐 ,但长期而言 ,整个剖面脱盐效果不理想 ;大雨能使整个土壤剖面长期处于脱盐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滨海盐渍土 运动规律 模拟实验 水分运动 盐分运动 脱盐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灌淋洗暗管排水协同改良滨海盐土水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金龙 刘明 +2 位作者 钱红 张清 王振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3,共6页
为揭示暗管排水下漫灌淋洗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改进灌排工程技术,提高灌排改良效果,该文应用Vedernikov入渗方程和Van der Molen淋洗脱盐方程,对滨海盐土灌排改良过程土壤水分入渗、淋洗水量分配、盐分时空变化特征等进行了模拟研究。结... 为揭示暗管排水下漫灌淋洗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改进灌排工程技术,提高灌排改良效果,该文应用Vedernikov入渗方程和Van der Molen淋洗脱盐方程,对滨海盐土灌排改良过程土壤水分入渗、淋洗水量分配、盐分时空变化特征等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间距分别为3、6、9 m的暗管排水控制区域(0~1.5、0~3、0~4.5 m)田面漫灌稳定入渗强度分别在3.14~4.26、1.19~3.68和0.58~3.55 cm/d之间,排水暗管间距越大的田面土壤入渗强度空间变化也越大。暗管排水下田面漫灌入渗强度的空间变化导致淋洗水量空间分配不均,距暗管越近的区域分配的淋洗水量越多,也导致了土壤淋洗脱盐空间差异明显。漫灌淋洗20 d,间距9 m的暗管排水控制区域(0~4.5 m)仅靠近暗管0~0.6 m宽的区段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下降到3.00 g/kg以下,该区段(达到改良目标)仅占暗管排水控制区域面积的13.3%;漫灌淋洗40 d,仅靠近暗管0~1.6 m宽的区段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下降到3.00 g/kg以下,该区段(达到改良目标)仅占暗管排水控制区域面积的35.5%;为了使暗管排水控制区域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都下降到3.00 g/kg以下,需要漫灌淋洗100 d。完全一致地漫灌淋洗整个区域将导致暗管附近区域土壤过度淋洗,浪费水资源;而距暗管较远区域土壤淋洗不充分,降低淋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盐分 土壤 滨海盐土 漫灌 淋洗 水盐运移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盐渍土区土壤水盐运动数值模拟及调控模式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水献 董新光 +1 位作者 吴彬 杨鹏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2-148,共7页
在干旱绿洲灌区,土壤盐渍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而大多盐渍化过程与灌溉水质和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合理确定灌区水盐调控措施是实现绿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研究基于绿洲农田试验数据,构建了田间尺度二维土壤水... 在干旱绿洲灌区,土壤盐渍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而大多盐渍化过程与灌溉水质和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合理确定灌区水盐调控措施是实现绿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研究基于绿洲农田试验数据,构建了田间尺度二维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型,并利用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型校正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该文以小麦作为研究对象,考虑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盐分变化情况,制订了合理灌溉水量和灌溉制度,并以优化后的灌溉水量和灌溉制度,以不同地下水埋深作为宏观调控标准,确定了盐渍土区合理的地下水水盐调控深度。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盐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土壤 水分 水盐运移 水盐调控 焉耆盆地 干旱盐渍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咸水灌水量条件下覆砂措施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谭军利 王西娜 +1 位作者 田军仓 苏小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00-108,共9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微咸水灌水量条件下覆砂与不覆砂对土壤水盐分布和运移的影响,以期为压砂地合理利用微咸水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与不覆砂相比,覆砂增加了土壤水分下渗深度,最大增加深度可达8 cm;减少了试验期间...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微咸水灌水量条件下覆砂与不覆砂对土壤水盐分布和运移的影响,以期为压砂地合理利用微咸水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与不覆砂相比,覆砂增加了土壤水分下渗深度,最大增加深度可达8 cm;减少了试验期间土壤水分累计蒸发量,低、中、高3个灌水量分别减少了74%、54%和21%,减少幅度随灌水量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在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剖面出现明显分界点,覆砂提高了分界点处土壤水分含量,增加量为2%~5%;保蓄了上层土壤水分含量,尤其是低灌水量时,不覆砂处理0~20 cm土壤水分含量在试验期间减少幅度达到34%,而覆砂处理仅减少了16.9%;增加了下层土壤水分含量。同时,覆砂明显抑制了表层土壤盐分累积,抑制幅度达到92.4%~95.2%;提高了土壤剖面盐分峰值处盐分含量,提高幅度在11.02%~37.55%;盐分峰值的位置随着试验时间延长不断向下运移。表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覆砂措施通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加土壤水分入渗而抑制表层土壤盐分累积,促进土壤盐分向下层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入渗 覆砂 水盐运移 微咸水 土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运移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9
作者 宫兆宁 宫辉力 +1 位作者 邓伟 赵文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65-373,共9页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中水分运移研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大气水是一个连续的水分过程。通过归纳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水分运...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中水分运移研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大气水是一个连续的水分过程。通过归纳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土壤盐分运移、以及水盐运移对植物生长发育等生物过程作用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深条件下GSPAC系统水运移在研究方法、试验和模型方面的进展、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分析指出定量地研究浅埋深地下水对SPAC系统水分过程、生物过程和能量过程等的作用和影响是一个复合过程,由单个过程研究向过程的综合分析发展难度较大,目前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是今后需要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GSPAC系统水运移的研究需要深入发展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深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分运移 盐分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流量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再分布的作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刘春卿 杨劲松 +1 位作者 陈小兵 陈德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6-1021,共6页
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对不同滴头流量处理的土壤水盐运移及再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滴头交汇界面处的湿润锋依滴头流量不同而呈椭圆形或圆形;大滴头流量促进了水分的水平运动,水平扩散速率明显大于垂直入渗速率;随着滴头流量... 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对不同滴头流量处理的土壤水盐运移及再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滴头交汇界面处的湿润锋依滴头流量不同而呈椭圆形或圆形;大滴头流量促进了水分的水平运动,水平扩散速率明显大于垂直入渗速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减小,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入渗距离逐渐接近;土壤湿润体体积与总灌水量有关,而与滴头流量并无显著相关;根据湿润锋的运动,给出了试验用土大田建议滴头流量;滴灌结束后,水盐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再分布过程,经过再分布,土壤水盐进一步向深层运移,促进了上层土壤的淡化,小滴头流量的淋盐效果明显好于大滴头流量;土壤盐分的运移在前3天的再分布中最为活跃;试验得出了保证作物生长需要和淋盐需要的每滴头灌溉水量,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水盐运移 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224
11
作者 雷志栋 胡和平 杨诗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1-318,共8页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 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及消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与农业、水文、环境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土壤水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土壤水研究走向多学科的交叉, 如水热盐...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 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及消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与农业、水文、环境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土壤水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土壤水研究走向多学科的交叉, 如水热盐的耦合运移, 冻结土壤中水分的运移,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水热运移等。土壤水运动机理研究也更加深入, 如优先流、土壤水参数的测定及确定、土壤水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等。土壤水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也有一些突破, 如有限解析法、特征有限元法、交替方向有限元法等。土壤水研究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如用于水资源评价、土壤水分与作物的关系、水环境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热 土壤盐分 偶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4
12
作者 吕殿青 王全九 王文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特性是寻求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化防治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述了滴灌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盐分运移的... 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特性是寻求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化防治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述了滴灌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盐分运移的规律 ,为滴灌点源水盐运移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水盐运移 点源入渗 土壤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曾礼 郑子成 +3 位作者 李廷轩 张锡洲 王永东 余海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7-371,共5页
设施土壤不同于其他露地土壤,由于其内部高温、缺少雨水淋洗、蒸发强烈及施肥等因素的影响,表层土壤盐分不断积累,且以营养盐分为主,致使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板结、酸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常引起各种作物的生理障碍。而水分则是影... 设施土壤不同于其他露地土壤,由于其内部高温、缺少雨水淋洗、蒸发强烈及施肥等因素的影响,表层土壤盐分不断积累,且以营养盐分为主,致使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板结、酸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常引起各种作物的生理障碍。而水分则是影响上述变化较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故设施土壤水分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它作为其他溶质运移的载体,不仅影响其水量平衡和盐分积累的过程,同时还决定着土壤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进程。因此,本文在大量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土壤水-盐运移理论、露地土壤水-盐运移、设施水-盐运移的研究方面出发,客观地评价了该领域研究状况,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露地土壤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覆膜咸水滴灌水盐动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窦超银 康跃虎 万书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4-532,共9页
通过在高垄埋设水银负压计,研究土壤水势动态,并在枸杞不同生育期对潜水位以上各土层盐分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土壤盐分周年动态变化,为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覆膜滴灌一个灌溉周期内,土壤水分运动始终... 通过在高垄埋设水银负压计,研究土壤水势动态,并在枸杞不同生育期对潜水位以上各土层盐分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土壤盐分周年动态变化,为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覆膜滴灌一个灌溉周期内,土壤水分运动始终为自滴头下方饱和区持续径向向外扩散;雨季降雨使水分从土壤剖面整体向下运动,随着潜水位的升高水分运动逐渐减弱,转为自垄中部向垄坡方向运动。盐分运动受水分运动影响明显,周年盐分动态可以分为春季强烈蒸发—积盐阶段、灌溉淋洗—稳定阶段、雨季淋溶—脱盐阶段、秋季蒸发—积盐阶段和冬季相对稳定阶段五个阶段。剖面土壤电导率(EC1∶5)均值从1.64 dS m-1增长至1.69 dS m-1,土壤未明显积盐,但盐分在剖面分布的周年变化表明滴灌灌溉调控了水分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因此,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可以通过高垄覆膜咸水滴灌技术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区 覆膜滴灌 盐碱地 水分运动 盐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入渗下施加PAM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全九 张继红 谭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6-1064,共9页
土壤改良剂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改善盐碱土结构及促进作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和水平土柱吸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入渗条件下,不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施量(0、0.02%、0.04%和... 土壤改良剂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改善盐碱土结构及促进作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和水平土柱吸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入渗条件下,不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施量(0、0.02%、0.04%和0.06%)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咸水入渗条件下,施加PAM能够降低土壤入渗速率,增加土壤保水性能。(2)施加PAM对Philip及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有显著影响,在PAM施量0.04%时,吸渗率S和经验系数K最小,而经验指数β最大。(3)在PAM施量为0.04%时,土壤饱和体积含水量最大,BrooksCorey模型进气吸力hd增加了15.30%,土壤持水性能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扩散率最小,水分分布最均匀。(4)施加PAM能够显著提高土层的持水效率和微咸水的淋洗效果,在PAM施量为0.04%时,土层持水效率最高,盐分淋洗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聚丙烯酰胺 水盐运移 土壤水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的监测和预报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戚隆溪 陈启生 逄春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本文采用田间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造后的重盐碱试验地的水盐动态连续三年进行了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田间,监测了地下水的水位和矿化度、土壤盐分和水分、降雨和农田蒸散量等参数,同时针对现场试验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在土... 本文采用田间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造后的重盐碱试验地的水盐动态连续三年进行了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田间,监测了地下水的水位和矿化度、土壤盐分和水分、降雨和农田蒸散量等参数,同时针对现场试验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在土壤盐分输运模型中,考虑动水不动水概念和吸附作用,在解水分运动方程时采用了更合理的改进型Picard迭代差分法。研究表明,在当前的自然因素和农耕活动中,试验地土壤中的盐分达到动态平衡,不会发生土地重新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水盐运动 田间观测 数值模拟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运移试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烨 杨培岭 +2 位作者 管孝艳 李江华 游艳丽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为确定咸淡水交替灌溉后土壤盐分的运移规律,采用2 g/L,4 g/L两种矿化度的咸水分别与淡水连续、交替淋溶室内土柱,初步研究了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表层盐分逐渐下移,两个试验处理的... 为确定咸淡水交替灌溉后土壤盐分的运移规律,采用2 g/L,4 g/L两种矿化度的咸水分别与淡水连续、交替淋溶室内土柱,初步研究了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表层盐分逐渐下移,两个试验处理的土柱都出现积盐情况,且4g/L时的积盐量大于2 g/L时的积盐量,土壤溶液中Na+,Ca2+的分布与EC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此条件下盐分的增加没有引起土壤的碱化,灌水结束后,两个试验处理的土壤溶液EC值都小于4 dS/m,在作物耐盐的范围内,可推广应用到大田咸淡水交替灌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交替淋溶 土壤盐分运移 土壤碱化 咸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石膏施用下宁夏盐化碱土水盐运移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樊丽琴 杨建国 +1 位作者 尚红莺 张永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为定量描述脱硫石膏施用下盐化碱土土壤剖面盐分与淋洗水量的关系,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开展了脱硫石膏施用下不同淋洗水量对宁夏盐化碱土水盐运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对增加水分入渗和降低0—20cm土层土壤pH、盐分含量... 为定量描述脱硫石膏施用下盐化碱土土壤剖面盐分与淋洗水量的关系,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开展了脱硫石膏施用下不同淋洗水量对宁夏盐化碱土水盐运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对增加水分入渗和降低0—20cm土层土壤pH、盐分含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土壤脱盐率84.39%~95.41%,但较大水量的淋洗有可能会加剧土壤碱化。连续淋洗条件下,最大脱盐深度位于60—80cm土层。脱硫石膏施用下,0—20cm土层Cl^-、Na^+溶脱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变化不大,低淋洗水量下,SO_4^(2-)溶脱率低于Na^+和Cl^-,高淋洗水量下,3种离子溶脱率接近;20—40cm土层主要盐分离子溶脱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l^-、SO_4^(2-)、Na^+,各离子脱盐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先增加较快后趋于平缓。当淋洗水量达到60cm时,SO_4^(2-)和Na^+在80—100cm土层累积,Cl^-则运移至100cm土层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淋洗试验 脱硫石膏 淋洗水量 盐化碱土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开孔蒸发条件下土体高度对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金芳 李毅 +1 位作者 陈世平 马孝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0-55,共6页
通过不同高度土体在不同覆膜开孔率条件下的室内蒸发试验,研究了土体高度变化时水盐分布的差异与相互联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度土体的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与时间变化符合Gardner理论关系,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与时间和土体总高度存在二... 通过不同高度土体在不同覆膜开孔率条件下的室内蒸发试验,研究了土体高度变化时水盐分布的差异与相互联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度土体的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与时间变化符合Gardner理论关系,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与时间和土体总高度存在二元线性函数关系;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和单位膜孔面积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均与土体高度和覆膜开孔率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土体高度越小,单位深度含盐量和盐分浓度变化幅度越大,土体高度是影响盐分上行的影响因素之一;覆膜开孔限制土壤水分蒸发速度进而影响土体盐分表聚,因此减小覆膜开孔率可以有效减少土体盐分表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开孔率 土体高度 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雨措施对滨海盐碱林地水盐运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名彦 丁国栋 +4 位作者 郑洪彬 张莉 贾丽娜 张佳音 崔利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临港开发区滨海盐碱林地集雨措施下的水盐运动。结果表明:在大于2mm降雨量时,集雨林地单位面积集水量是降雨量的7.5~8.7倍,集雨措施显著提高降雨的利用效率;集雨措施明显抑制了表层土壤(0-10cm)的积盐和...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临港开发区滨海盐碱林地集雨措施下的水盐运动。结果表明:在大于2mm降雨量时,集雨林地单位面积集水量是降雨量的7.5~8.7倍,集雨措施显著提高降雨的利用效率;集雨措施明显抑制了表层土壤(0-10cm)的积盐和返盐;在没有持续大雨的情况下,集雨处理的可保持0—40cm土层盐分变化平稳;集雨处理还抑制了降雨和蒸发对土壤剖面水盐运动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水盐运动 滨海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