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IN TIBET PLATEAU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1
作者 Liu Jiyuan(Th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5-6,共2页
Tibet Plateau is Known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with the area of 1,220,000km^2, which is about 1/8 land area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high elevation, cold climate and it caused difficulties in regional eco... Tibet Plateau is Known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with the area of 1,220,000km^2, which is about 1/8 land area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high elevation, cold climate and it caused difficulties in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ince 1985,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in Tibet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basic data and thematic maps must be obtained and completed at county and township level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administra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as comprehensively adopted. At present, the investigation in county level had been completed and the compilation is going to be carried out. Due to paying a great attention to studying on a series of key technical problems, the systematic methods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plateau land use investigation were formed and successfully put into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IN TIBET PLATEAU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与GIS技术在页岩气地质调查和井场选址中的应用: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
2
作者 罗真富 谢洪斌 +3 位作者 谭德军 吴欣蔓 曾祥亮 蒲达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3,共10页
为了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基础地质特征及地表条件较好的页岩气井场位置,提高勘查效率和减少勘查成本,本文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了地质解译和井场选址。以资源三号和ETM+遥感数据为数... 为了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基础地质特征及地表条件较好的页岩气井场位置,提高勘查效率和减少勘查成本,本文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了地质解译和井场选址。以资源三号和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本次地质解译建立了33个地层单元和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在1∶5万地质图基础上补充和修正了50条地层界线和143条断裂构造,通过遥感分析,进一步获取了研究区地层和断裂构造特征。为了获取最佳井场位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解译获取的断层和地层也用于井场选址,进一步优化井场适宜性评价因子和分级指标,选取坡度、断层、道路、水系、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红线、居住用地和冲积物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采取“一票否决”的方法和GIS叠加分析得到井场适宜地,综合考虑地层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确定最优井场位置。首次采用LocaSpaceViewer软件实现地表三维可视化和井场景观室内浏览,辅助技术人员开展后期工作,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野外调查验证,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和优选井场与实际情况一致。结果表明: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利用RS和GIS技术有效获取的基础地质特征和优选井场可以为页岩气地质调查、资源评价、勘探开发及后期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遥感解译 GIS技术 井场选址 LocaSpaceViewer软件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领域多模态融合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道亮 赵晔 杜壮壮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从中获取作物的表型参数、理化特征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现有研究多数是基于单一模态数据展开,而单一模态的数据仅有一种类型的输入,缺乏对整体信息的理解,且容易受到单模态噪声的影响;部分研究虽然采用了多模态融合技术,但仍未能充分考虑模态间的复杂交互关系。为了深入分析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领域中多模态融合的先进技术与方法,重点梳理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作物识别、性状分析、产量预测、胁迫分析及病虫害诊断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的数据利用程度低、有效特征提取难、融合方式单一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通过多模态融合的方法推动农业精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传感器 遥感技术 作物监测 计算机视觉 农业精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遥感研究体系框架与展望
4
作者 李海亮 李伟光 +4 位作者 田光辉 刘晓娟 黄启厅 郑倩 马艺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9-2270,共12页
热带农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频发灾害共同制约其现代化进程。遥感技术凭借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获取优势,已成为推动热带农业智慧化与精准化管理的关键工具。本文构建了中国热带农业遥感... 热带农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频发灾害共同制约其现代化进程。遥感技术凭借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获取优势,已成为推动热带农业智慧化与精准化管理的关键工具。本文构建了中国热带农业遥感研究的体系框架,提出了“天空地”(即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理念,阐释了低、中、高分辨率的分层观测体系与区域资源调查、农田长势监测及地块表型诊断之间的技术适配关系;系统回顾了遥感在资源调查、作物监测、产量估测、灾害评估与生态评价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数据支撑不足、模型迁移性弱、区域适应性差与成果转化效率低等现实问题;提出构建遥感协同观测、多模态融合、智能建模与数字孪生预测体系,并展望“系统集成-智能感知-全球协同”的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结果为提升我国热带农业遥感技术的系统性与实用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农业 遥感技术 智慧农业 天空地一体化 多模态融合 表型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影像中种植作物结构分类方法综述
5
作者 甄彤 张威振 李智慧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8,共14页
遥感影像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分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述了遥感影像的主要分类技术,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时序特征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传统分类方法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技术在提升分类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表现。研... 遥感影像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分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述了遥感影像的主要分类技术,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时序特征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传统分类方法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技术在提升分类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多源遥感数据与深度学习模型显著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的作物分类效果,尤其在处理多时相数据时表现突出。未来,遥感影像分类将通过算法优化和数据融合,进一步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作物分类 深度学习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遥感技术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宁岸 任淼淼 +3 位作者 蒋杉 余龙宝 王燕飞 张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光学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新兴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实时性好、覆盖面积大、获取成本低等优势,正朝着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核心技术上不断... 光学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新兴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实时性好、覆盖面积大、获取成本低等优势,正朝着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壁垒,逐渐实现农情数据的自主可控。介绍国内外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作物遗传育种、田间管理和产量预测的应用需求,分析在植物表型、生物量和农田小气候模型等方面开展遥感监测的必要性,归纳和总结近15年来基于4种关键光学定量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和可见光检测技术)的农情监测应用与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精度、效率、成本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农业遥感技术亟需提高、农业遥感应用网络建设不完善、农业遥感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以及提高遥感核心技术水平和遥感数据利用率,完善农业遥感应用网络建设,拓宽农业遥感应用场景等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遥感技术 农情监测 光电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地协同下地块尺度柑橘黄龙病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国雪 黄启厅 +3 位作者 杨绍锷 梁永检 覃泽林 苏秋群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实现大区域地块尺度柑橘黄龙病高效监测,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为例,按季度地面采集健康、黄化、黄龙病柑橘叶片样本,完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ce chain reaction,PCR)、叶绿素、高光谱检测,分析不同状态柑橘特征变化规律,提取... 为实现大区域地块尺度柑橘黄龙病高效监测,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为例,按季度地面采集健康、黄化、黄龙病柑橘叶片样本,完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ce chain reaction,PCR)、叶绿素、高光谱检测,分析不同状态柑橘特征变化规律,提取监测黄龙病有效波段和影像特征;构建健康柑橘监测模型缩减待判别对象,形成柑橘生长异常地块,基于多时序Sentinel-2影像有效特征,集成多分类器算法提取柑橘黄龙病受灾地块。研究结果发现:①检测结果显示黄龙病与黄化叶片样本的叶绿素值十分相近,3月、12月黄龙病柑橘叶绿素值高于黄化柑橘,6月、9月相反;②高光谱曲线表明12月是识别黄龙病、黄化的重要时期,其中波长530~650,740~1050 nm是诊断黄龙病、黄化有效范围;③Sentinel-2影像12月时相特征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ter index,LSWI)、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ve index,GNDVI)和倒红边叶绿素指数(inverted red-edge chlorophyll index,IRECI)能够有效分离柑橘生长健康和生长异常地块;④10—12月及翌年1—2月时序Sentinel-2影像特征指数NDV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GNDVI、IRECI、叶绿素吸收指数(modified chlorophyll absorption ratio index 2,MCARI2)、归一化红边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NDI45)、特征色素(pigment specific simple,PSSRa)监测黄龙病具有优势;⑤蒙山县黄龙病地块识别准确率为86.6%、漏检率为7.8%、错误率为10.4%,2021年柑橘黄龙病地块964个,面积220.13 hm 2,大面积黄龙病发病率为2.02%,主要集中在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夏宜瑶族乡等。卫星遥感与地面实测结合能够实现大区域柑橘黄龙病地块监测,文章研究技术可为柑橘黄龙病大范围监测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地面实测 地块尺度 柑橘黄龙病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用系统 被引量:14
8
作者 匡昭敏 陈超泉 +2 位作者 黄永璘 何立 莫伟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8-260,共3页
通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侧重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用于实现旱涝等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功能时操作复杂。为简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工作流程,该文结合RS,GIS和GPS技术,以监测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用该系统... 通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侧重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用于实现旱涝等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功能时操作复杂。为简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工作流程,该文结合RS,GIS和GPS技术,以监测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用该系统对广西2005年6月的特大洪涝灾害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评估,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评估 生态环境 洪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震后汶川县移民选址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黎小东 杨武年 +2 位作者 罗智勇 李红霞 敖天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1,共9页
以震后汶川县为例,针对地震灾区的特殊性,考虑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未来地震灾害的能力,通过筛选确定地质灾害、断裂构造、植被盖度、居民点、道路、水系、地形坡度、高程等8个评价指标因子,以遥感影像数据和数字化地形图为主要... 以震后汶川县为例,针对地震灾区的特殊性,考虑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未来地震灾害的能力,通过筛选确定地质灾害、断裂构造、植被盖度、居民点、道路、水系、地形坡度、高程等8个评价指标因子,以遥感影像数据和数字化地形图为主要信息源,以GIS技术为主要支撑,完成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因子的信息提取与专题地图制作,建立了研究区的移民搬迁选址模型,结果表明,高、中、低、不适宜区的比例分别为0.64%、24.94%、69.94%、4.48%,其分布情况和位置在图11中有明确体现,可以辅助汶川县灾后移民选址决策,同时为灾后重建的科学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选址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李满春 周丽彬 毛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1,共4页
以遥感(RS)信息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结合其他实地监测和统计数据,采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建立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为城市绿地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定量化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遥感(rs) 城市绿地 生态效益 地理信息系统(GIS)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小型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分析——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梦云 李宝宏 王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根据1986年,1995年和2003年3期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86—2003年间杨凌示范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1)在1986—2003年间,耕地面积逐年下降,17 a间下降了20 km2多。1986年,1995年... 根据1986年,1995年和2003年3期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86—2003年间杨凌示范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1)在1986—2003年间,耕地面积逐年下降,17 a间下降了20 km2多。1986年,1995年及2003年耕地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74%,59.7%和50.8%;而园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近12 km2,年变化率近10%;林地和交通用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7.4%,7.1%;此外,居民点用地也有明显增加。(2)杨凌在1986—1995年间,居民点用地几乎没有变化,而1995—2003年间居民点用地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另外,2003年交通用地比1995年在总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了1.6%,这充分说明了杨凌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RS一体化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洁 孟广涛 +1 位作者 周跃 王宏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1-174,共4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GIS-RS一体化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介绍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土壤侵蚀的发展动态,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GIS-RS一体化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GIS-RS一体化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介绍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土壤侵蚀的发展动态,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GIS-RS一体化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GIS—rs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毕节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蕾 黄玫 +3 位作者 刘正佳 徐庆勇 同晓娟 陆佩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滑坡危害最重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地层岩性、降水量、土地利用、坡度等9个滑坡孕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该研究区进行了滑...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滑坡危害最重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地层岩性、降水量、土地利用、坡度等9个滑坡孕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该研究区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通过与研究区的历史滑坡灾害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说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用于对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评价 毕节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应用分析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瑜春 王纪华 +1 位作者 赵春江 冯仲科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44-46,共3页
分析了当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方式,并以作物品质遥感监测与调优栽培系统为例,以实现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为目标,探讨了基于组件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模型库管理系统技术等技术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系... 分析了当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方式,并以作物品质遥感监测与调优栽培系统为例,以实现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为目标,探讨了基于组件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模型库管理系统技术等技术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解决了遥感、专业应用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一体化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S+GIS量测水深的可能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鹰 丁贤荣 丁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4-38,共5页
遥感技术应用于水深量测,对水利工程规划、防灾、滩涂开发等方面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文中探讨了运用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量测大范围浅水水域水深的可能性,并通过长江口北支水域的试验证明这种可能性.结果表明,遥感技术量测水深。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水深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技术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蓄积量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坤勇 刘健 +2 位作者 亓兴兰 黄维友 黄春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1-485,共5页
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中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阔叶林的林分蓄积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RS)技术,构建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对1986、2000和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蓄积量进行估测,并对近18 a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 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中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阔叶林的林分蓄积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RS)技术,构建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对1986、2000和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蓄积量进行估测,并对近18 a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总蓄积量呈上升趋势;1986、2000和2003年阔叶林的林分蓄积量与针叶林的林分蓄积量的比值分别为1∶1.46、1∶3.06和1∶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rs) 林分蓄积量 估测模型 动态监测 生态公益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乐清湾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基于RS和GIS的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国利 臧淑英 钟婷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5,共10页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采用1993年和2008年的2期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对乐清湾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风险变化研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风险权重,构建了一个综合性...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采用1993年和2008年的2期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对乐清湾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风险变化研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风险权重,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解释了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乐清湾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15年来建筑与交通用地、养殖区、旱地面积持续增大,而园地面积持续减小;由此导致相对高风险区域面积不断增大,低风险区域面积不断减小,使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指数整体增高,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乐清湾湿地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49
18
作者 毕如田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华 李卫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4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4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叠加,分析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原地貌15a间平均每年减少1km2左右,并由于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逐步增加原地貌面积有加速减少的趋势,采挖区的面积基本保持在7km2左右,剥离区与复垦区面积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复垦区增长速度较剥离区增长速度快,预计在2015年复垦面积与剥离面积基本保持平衡;按照目前的采煤速度,研究区一期工程的原地貌到2008年将全部消失。运用RS和GIS技术对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快速准确地掌握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不同时期不同土地类型的转移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GIS技术 TM影像 安太堡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RS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毛玉娜 叶爱中 +1 位作者 王雪蕾 张永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描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程,深度总结了非点源污染建模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现有的模型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GIS-R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集成时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基于GIS-RS的非点源污染研究方向,对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规划——以云南省元阳某金矿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琪 赵志芳 +2 位作者 何彬仙 王頔 习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给《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简称二轮规划)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可视化的信息参考,为"矿山复绿"行动提供基础信息。该文以云南省元阳某金矿矿集区为试验区,利用GIS和遥感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给《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简称二轮规划)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可视化的信息参考,为"矿山复绿"行动提供基础信息。该文以云南省元阳某金矿矿集区为试验区,利用GIS和遥感技术,提取该区矿业开发信息,结合自然地理和基础地质等资料,采用网格法对该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索性地开展了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比二轮规划方案更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矿山环境状况评价 矿山复绿 元阳某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