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精炼过程中合金熔化混匀现象的水模型研究
1
作者 许智博 陈超 +5 位作者 王佳 李怡宏 曹瑞云 赵岩松 薛利强 范晋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在RH精炼处理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会加入大量合金,以调整钢液成分,其在RH中的运动、熔化及均匀分布,决定了精炼过程的生产节奏。【方法】通过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NaCl饱和溶液与NaCl颗粒分别作为示踪物质,在RH装置内的... 【目的】在RH精炼处理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会加入大量合金,以调整钢液成分,其在RH中的运动、熔化及均匀分布,决定了精炼过程的生产节奏。【方法】通过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NaCl饱和溶液与NaCl颗粒分别作为示踪物质,在RH装置内的传输过程及混匀现象。以KCl溶液冷冻制备的盐球类比重型合金,研究其由真空室顶部进入RH后的运动及混匀过程。【结果】结果表明:颗粒与溶液在各点处的无量纲浓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颗粒方案的响应时间和第一峰值时间略晚于溶液方案,第一峰值浓度也较低,这和颗粒溶解过程有关。当溶液体积或颗粒质量增加后,在下降管出口处盐水溶液的浓度曲线第一峰浓度较大且峰值时间较短。颗粒作为示踪物质时的混匀时间均远高于(接近2倍)同等盐分溶液的方案。在RH加入盐球时,其在真空室底部短暂停留后流入下降管,随后停留在钢包底部直至融化,期间缓慢释放盐分,使得钢包底部区域达到混匀的时间较长。在实际RH精炼过程中,加入重型难熔合金后,应注意钢包底部区域物质的混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rh 水模型 熔化 混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MLP的RH精炼终点温度预报模型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施树蓉 韩啸 +2 位作者 胡倩倩 何志军 辛宇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
建立RH精炼终点钢液温度预报模型,有效控制RH终点钢液温度,有利于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提高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采集某钢厂RH精炼实际生产数据,对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选择对RH钢液温度影响度高的生产工艺关键参数作... 建立RH精炼终点钢液温度预报模型,有效控制RH终点钢液温度,有利于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提高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采集某钢厂RH精炼实际生产数据,对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选择对RH钢液温度影响度高的生产工艺关键参数作为特征集,利用BO和PSO算法优化MLP模型提高了钢水终点温度预测精度和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SO-MLP的RH精炼终点钢液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4和1.67,误差绝对值≤3℃的命中率为94%;模型现场应用过程中误差绝对值≤3℃的命中率≥96.86%。该模型的应用为RH生产过程中的钢液温度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支撑,有助于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精炼 MLP模型 PSO优化算法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家族C糖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周紫如 孙梦菲 +7 位作者 张华坤 孙淑妍 孙琦 李锋 陈云昭 禹洁 曹玉文 崔晓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1027,共9页
目的:探讨Rh家族C糖蛋白(RHC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RHCG作为ESCC患者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ESCC组织样本143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10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将... 目的:探讨Rh家族C糖蛋白(RHC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RHCG作为ESCC患者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ESCC组织样本143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10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将143例ESCC样本分为2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6分为RHCG低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6分为RHCG高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3例ESCC组织和105例正常组织中RHCG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RHCG蛋白在ESCC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2数据库分析多种肿瘤组织中RHCG mRNA表达情况。培养ESCC TE-1细胞,设置不同Lipofectamine 2000∶RHCG比例,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转染TE-1细胞,RHCG转染组质粒添加量分别为2.0、2.5和3.0μg,分别转染24和48 h,转染空载体的正常对照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转染后各组TE-1细胞中RHCG蛋白表达量并验证最佳转染条件,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2组TE-1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2组TE-1细胞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TE-1细胞迁移细胞数。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ESCC、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多种癌组织中RHCG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RHCG蛋白主要位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胞膜上,ESCC组织中RHCG蛋白表达强度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χ^(2)=109.373,P<0.001),且RHCG低表达组患者分化程度差于RHCG高表达组(P=0.041)。RHCG诊断E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及7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RHCG高表达组比较,RHCG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更短,预后较差[风险比(HR)=0.269,95%置信区间(CI)=0.113~0.639,P=0.020];COX回归分析,RHCG低表达可作为影响E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569,95%CI=1.315~15.877,P=0.017)。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最佳转染条件为RHCG质粒3.0μg转染48 h,此时RHCG过表达效果最佳,RHCG蛋白表达量最高。CCK-8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接种细胞第4天时,过表达RHCG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01)。在TE-1细胞中,过表达RHCG组TE-1细胞克隆形成数低于对照组(t=17.70,P<0.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RHCG组TE-1细胞迁移数减少(t=23.74,P<0.001)。结论:RHCG在ESCC组织中低表达且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过表达RHCG可以抑制TE-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RHCG有望成为ESCC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家族C糖蛋白 食管鳞状细胞癌 诊断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糠醇加氢的稳定型Rh/羟基磷灰石催化剂:氧化型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在还原条件下的应用
4
作者 唐海莲 陈思远 +3 位作者 刘巧云 白国义 乔波涛 刘菲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发生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并可能调变催化剂性能。然而,由于SMSI效应一般是可逆的,在与其构建的氧化还原条件相反的情况下会发生消退,因此其应用一般需要反应条件与构建条...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发生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并可能调变催化剂性能。然而,由于SMSI效应一般是可逆的,在与其构建的氧化还原条件相反的情况下会发生消退,因此其应用一般需要反应条件与构建条件相同或接近,因而受到限制。本研究报道了在羟基磷灰石负载的Rh催化剂(Rh/HAP)体系上构建的氧化型SMSI(O-SMSI)在还原性环境—糠醇加氢中的应用。通过CO吸附原位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和电镜表征,发现经过500℃的高温氧化处理后在Rh/HAP催化剂上形成了O-SMSI效应,该效应伴随着载体对Rh颗粒的包裹行为。在O-SMSI作用下,Rh物种稳定存在于载体表面,其烧结和液相反应下的流失被显著抑制,因此催化剂在循环测试中表现出了稳定的糠醇转换活性和环戊酮选择性。另外,我们还观察到,Rh/HAP体系上的O-SMSI效应及其伴随的包裹行为只是部分可逆而非完全可逆。即使在高达600℃的高温还原后,部分SMSI效应仍然保留,确保了催化剂在还原反应中的稳定性。这一发现极大地拓展了SMSI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并为稳定的加氢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羟基磷灰石 稳定性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浓度
5
作者 席鑫 丁新月 +2 位作者 法菁菁 黄新苗 刘宗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GRh2)血药浓度,为GRh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提供临床前数据支持。方法C57BL/6小鼠灌胃7.5 mg/kg GRh2,于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GRh2)血药浓度,为GRh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提供临床前数据支持。方法C57BL/6小鼠灌胃7.5 mg/kg GRh2,于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收集全血0.03 mL,全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用0.1%甲酸乙腈处理,经氮气(40℃)吹干后用50.0µL含100 ng/mL双氯芬酸钠的50%甲醇溶液复溶,室温条件下涡旋混匀5 min后放入自动进样器中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C18(2.1 mm×5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流速为0.60 mL/min,柱温40℃,进样体积1.00µ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血药浓度并建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含药血浆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00~40000 ng/mL,相关系数(r)为0.9960。内标归一化后GRh2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1.09、1.06、1.00(在0.8~1.2之间),表明无明显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显示GRh2每一浓度水平样品的平均实测浓度为103、333、23800、35000 ng/mL,平均批间标准差在6.47~1120 ng/mL,批间RSD在1.5%~8.3%,平均批间准确度偏差在93.3%~111.1%。GRh2的长期稳定性、短期稳定性、反复冻融性、提取回收率均良好。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GRh2灌胃给药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分别为(1.42±1.01)h、(1251±495)ng/mL,表明GRh2的体内吸收利用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成药性。结论所建立的LC-MS/MS准确、可靠,可用于小鼠血浆中GRh2的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炉浸渍管与环流管典型问题分析与改进
6
作者 温维新 刘建伟 +2 位作者 吴计雨 季伟烨 李世良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为有效提升真空槽在线使用寿命,对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RH炉浸渍管与环流管使用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浸渍管下部的异常侵蚀、浸渍管与环流管之间的深环沟、环流管与下部槽之间的断砖等问题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减少了真空槽... 为有效提升真空槽在线使用寿命,对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RH炉浸渍管与环流管使用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浸渍管下部的异常侵蚀、浸渍管与环流管之间的深环沟、环流管与下部槽之间的断砖等问题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减少了真空槽异常下线情况,使得真空槽平均寿命由115.6炉提高到133.7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 浸渍管 环流管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薄层油膜分子识别从大量Ir(Ⅲ)中分离微量Rh(Ⅲ)
7
作者 吴雪琴 周海涛 +2 位作者 李世荣 肖列发 黄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45-2456,共12页
Rh(Ⅲ)和Ir(Ⅲ)氯络阴离子具有相似的动力学惰性和易水化特性,尤其是如何从大量Ir(Ⅲ)中选择性分离微量Rh(Ⅲ)一直是业内难题。本文采用薄层油膜分子识别法,以四乙基4-叔丁基杯[4]芳烃-O,O′,O″,O′′′-四乙酸酯(TBO)为萃取剂,考察了... Rh(Ⅲ)和Ir(Ⅲ)氯络阴离子具有相似的动力学惰性和易水化特性,尤其是如何从大量Ir(Ⅲ)中选择性分离微量Rh(Ⅲ)一直是业内难题。本文采用薄层油膜分子识别法,以四乙基4-叔丁基杯[4]芳烃-O,O′,O″,O′′′-四乙酸酯(TBO)为萃取剂,考察了水相流速、油膜厚度及铑铱摩尔浓度比等因素对Rh(Ⅲ)和Ir(Ⅲ)萃取率及分离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重铂族Ir(Ⅲ)的动力学惰性比轻铂族Rh(Ⅲ)的大,RhCl_(6)^(3-)阴离子比IrCl_(6)^(3-)阴离子具有更快的水化速率。另一方面,由于薄层油膜萃取具有稳定的油水相界面,水化RhCl_(5)(H_(2)O)^(2-)离子比IrCl_(6)^(3-)离子更靠近油膜层界面分布,TBO分子下缘亲水基团(—C=O)与水化RhCl_(5)(H_(2)O)^(2-)离子的多点氢键相互作用更强。因此,薄层油膜分子识别法可实现从大量Ir(Ⅲ)中优先分离提取微量Rh(Ⅲ)。相反,采用传统的搅拌萃取法,由于油水相界面扰动剧烈,TBO分子优先识别体相内H_(3)O^(+)离子,水化RhCl_(5)(H_(2)O)^(2-)离子和IrCl_(6)^(3-)离子均只能与质子化的TBO分子以阴阳离子缔合机理被萃取,无法实现铑优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Ⅲ) Ir(Ⅲ) 分子识别 薄层油膜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喷吹角度对RH精炼多相流及混匀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韩宇超 谢清华 +1 位作者 倪培远 厉英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3,共8页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旋流喷吹角度对RH(Ruhrstahl-Heraeus)精炼过程中多相流、循环流量及混匀时间的影响.与传统喷吹相比,采用喷嘴水平旋转30°+竖直倾斜15°和水平旋转30°+竖直倾斜30°喷吹时,RH循环流量分别提高了17...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旋流喷吹角度对RH(Ruhrstahl-Heraeus)精炼过程中多相流、循环流量及混匀时间的影响.与传统喷吹相比,采用喷嘴水平旋转30°+竖直倾斜15°和水平旋转30°+竖直倾斜30°喷吹时,RH循环流量分别提高了17.8%和20.1%,混匀时间分别缩短32.6%以及21.4%.采用旋流喷吹时,上升管内钢液产生旋转流动,速度分布更均匀,旋流促进了氩气泡在上升管内的向心运动,与传统喷吹相比气泡分散度提高,强化了气/液两相作用、钢液传质及提高了混匀效率.此外,与喷嘴仅水平旋转30°相比,采用喷嘴水平旋转30°+竖直倾斜15°喷吹时,上升管壁面剪切应力由500 Pa降低至约100 Pa,且高壁面剪切应力区域面积大大减小,有利于降低钢液对耐火材料的冲刷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精炼 旋流喷吹 循环流量 混匀时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莠去津和乙草胺的原生质体融合菌株RH-92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9
作者 刘悦 翟乾行 +2 位作者 刘雪微 吴宪 张浩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4,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亲本菌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获得了一株可同时降解除草剂莠去津和乙草胺的融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缓解莠去津和乙草胺对大豆种子的生理毒性。采用单因素筛选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原生质体制备工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构建... 本研究通过对亲本菌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获得了一株可同时降解除草剂莠去津和乙草胺的融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缓解莠去津和乙草胺对大豆种子的生理毒性。采用单因素筛选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原生质体制备工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构建可同时降解莠去津和乙草胺的融合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筛选并测定融合菌的降解能力;通过紫外分光法测定融合菌的最适生长条件;通过16S rDNA对融合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大豆种子萌发试验测定融合菌株对莠去津和乙草胺同时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FH-1在溶菌酶质量浓度1.50 mg/mL、酶解时间39.15 min、酶解温度41.49℃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效果最佳;菌株LY-4在溶菌酶质量浓度1.487 mg/mL、酶解时间40.70 min、酶解温度36.36℃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效果最佳。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出多株可同时降解莠去津和乙草胺的融合菌株,其中菌株RH-92具有良好降解性能,对10 mg/L乙草胺和10 mg/L莠去津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1.75%和56.18%。16S rDNA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菌株RH-92为准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quasivariicola),在基础盐培养基中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 9.0、温度32℃。在生物修复试验中,在莠去津和乙草胺同时胁迫条件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状态受到显著抑制,当添加RH-92菌悬液后大豆种子萌芽率和发芽长度分别提升了25%和25%。表明融合菌株RH-92在修复莠去津和乙草胺共存污染中具有较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乙草胺 原生质体制备 响应面分析法 融合菌株rh-92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Rh基三效催化器分区涂覆的优化设计研究
10
作者 翟长辉 杨志浩 +3 位作者 潘涛 龚震 邱亮 钱叶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2-1031,共10页
为研究分区涂覆工艺对Pd/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起燃性能的影响机制,文章建立基于分区涂覆的催化器和反应机理模型,结合台架起燃数据标定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贵金属配比、前后分区长度、贵金属负载量3... 为研究分区涂覆工艺对Pd/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起燃性能的影响机制,文章建立基于分区涂覆的催化器和反应机理模型,结合台架起燃数据标定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贵金属配比、前后分区长度、贵金属负载量3个关键因素对TWC起燃性能的作用规律,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开展Pd/Rh基TWC分区涂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量一定时,m(Pd)∶m(Rh)=10∶1工况下催化器催化性能优于m(Pd)∶m(Rh)=5∶1和m(Pd)∶m(Rh)=20∶1;分区长度和前后区负载量比值均会显著影响催化器起燃性能,当前区长度为45 mm、后区长度为73 mm且前后区负载量比值为10∶1时,催化器的综合催化性能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TWC整体催化转化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前后区的负载量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TWC) 分区涂覆 起燃性能 正交试验方法 Pd/rh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ong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for enhanced hydroformylation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ver Rh single-atom catalysts through phosphorus doping
11
作者 Boyang Fu Ping Ma +11 位作者 Xiaoyang Ding Kaifu Cai Limin Sun Yujin Zhu Qiwei Yin Yihao Sun Tianle Liu Yuzhen Li Yuxing Xu Jian Gu Haowen Ma Junling L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1,I0001,共11页
By simplifying catalyst-product separation and reducing phosphorus waste,heterogeneous hydroformylation offers a mor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homogeneous processes.However,heterogeneous hydroformylation catalysts d... By simplifying catalyst-product separation and reducing phosphorus waste,heterogeneous hydroformylation offers a mor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homogeneous processes.However,heterogeneous hydroformylation catalysts developed thus far still suffer from the issues of much lower activity and metal leaching,which severely hinder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Here,we demonstrate that incorporating phosphorus(P)atoms into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PCN)supports facilitates charge transfer from Rh to the PCN support,thus largely enhancing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EMSIs).In the styrene hydroformylation reaction,the activity of Rh_(1)/PCN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with vary-ing P contents exhibited a volcano-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P doping,where the Rh_(1)/PCN SAC with optimal P doping showed exceptional activity,approximately 5.8-and 3.3-fold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Rh_(1)/g-C_(3)N_(4)SAC without P doping and the industrial homogeneous catalyst HRh(CO)(PPh_(3))_(3),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optimal Rh_(1)/PCN SAC catalyst also demonstrated largely enhanced multicycle stability without any visible metal aggregation owing to the increased EMSIs,which sharply differed from the severe metal aggregation of large nanoparticles on the Rh_(1)/g-C_(3)N_(4)SAC.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electron-deficient Rh species,which reduced CO adsorp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moting alkene adsorption through increased EMSI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uning EMSI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AC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hydroformylation rh single-atom catalysts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phosphorus do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细菌Rh58对盐胁迫下黄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李承龙 王耀浦 +5 位作者 赵芳萍 李琬玉 杨梦雪 郭雨 许红军 李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0,共7页
为探究根际细菌Rh58对盐胁迫下黄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津优401为试材,使用75 mmol·L^(-1)NaCl溶液进行盐处理,同时在根部土壤中接种富集培养的根际细菌Rh58。结果表明,根际细菌Rh58能够缓解盐胁迫对黄瓜植株的生长抑制,... 为探究根际细菌Rh58对盐胁迫下黄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津优401为试材,使用75 mmol·L^(-1)NaCl溶液进行盐处理,同时在根部土壤中接种富集培养的根际细菌Rh58。结果表明,根际细菌Rh58能够缓解盐胁迫对黄瓜植株的生长抑制,在盐胁迫条件下通过根部土壤接种根际细菌Rh58菌液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及叶面积,与未接种菌液相比分别增加12.1%、7.9%和45.7%;植株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每667 m2黄瓜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13.3%;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糖酸比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4.3%、48.4%、0.4百分点和50.8%。综上,根际细菌Rh58能够促进黄瓜植株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细菌rh58 黄瓜 盐胁迫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Pd-Rh催化剂催化4-氟苯酚加氢脱氟降解
13
作者 刘苏静 马贵营 +5 位作者 殷瑞宁 李昕蓓 公绪涛 刘莺 马宣宣 夏传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83-3790,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Rh双金属催化剂,并以4-氟苯酚(4-FP)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活性组分Pd-Rh含量、载体等对Pd-Rh双金属催化剂催化4-FP加氢脱氟的影响.结果表明,Rh的存在显著提升催化剂对4-FP加氢脱氟的催化活性,且2%Pd-1%Rh/AC对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Rh双金属催化剂,并以4-氟苯酚(4-FP)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活性组分Pd-Rh含量、载体等对Pd-Rh双金属催化剂催化4-FP加氢脱氟的影响.结果表明,Rh的存在显著提升催化剂对4-FP加氢脱氟的催化活性,且2%Pd-1%Rh/AC对4-FP的加氢脱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4-FP在90min时的加氢脱氟转化率为95.62%.碳载体类型对Pd-Rh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着重要影响,炭黑(CB)作为载体时2%Pd-1%Rh/CB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2%Pd-1%Rh/CB催化下4-FP在80min内即可完全加氢脱氟.催化剂表征(BET、ICP-MS、RS、TEM和XPS)表明,这可能与CB载体的表面缺陷有关,载体表面缺陷越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越高;而且当Pd更多地以Pd^(0)形式存在时,被Pd^(0)吸附并活化产生的活性H*越多,越有利于4-FP的加氢脱氟降解,因而2%Pd-1%Rh/CB对4-FP的加氢脱氟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有机化合物(FOCs) 4-氟苯酚(4-FP) 催化 加氢脱氟 Pd-rh双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1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萌 黄睿 +5 位作者 鞠欣达 刘雨昕 夏吉辰 黄佳欣 于春艳 董志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5-1571,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1对糖尿病(DM)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高糖饲养佐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模型。将48只C57/BL6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1对糖尿病(DM)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高糖饲养佐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模型。将48只C57/BL6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ML385组)(30 mg·kg^(-1)ML385)、人参皂苷Rh1组(G-Rh1组)(30 mg·kg^(-1)人参皂苷Rh1)和G-Rh1+ML385组(30 mg·kg^(-1)人参皂苷Rh1+30 mg·kg^(-1)ML385),每组12只,另外12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作用8周后,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及尿液中24 h尿蛋白(24 h UP)水平,并计算肾脏指数。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L385组和G-Rh1+ML385组小鼠血清中FBG水平和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G-Rh1组小鼠血清中FB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小鼠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G-Rh1组小鼠FBG水平和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G-Rh1组比较,G-Rh1+ML385组小鼠FBG水平和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L385组、G-Rh1组和G-Rh1+ML385组小鼠血清中BUN和Scr水平及尿液中24 h U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小鼠血清中BUN水平及尿液中24 h U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G-Rh1组小鼠血清中BUN和Scr水平及尿液中24 h U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G-Rh1组比较,G-Rh1+ML385组小鼠血清中BUN和Scr水平及尿液中24 h U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L385组、G-Rh1组和G-Rh1+ML385组小鼠肾组织中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和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小鼠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G-Rh1组小鼠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和LDH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与G-Rh1组比较,G-Rh1+ML385组小鼠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和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L385组、G-Rh1组和G-Rh1+ML385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和G-Rh1+ML385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G-Rh1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G-Rh1组比较,G-Rh1+ML385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Rh1可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肾功能,对DM小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1 糖尿病 肾损伤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Rh血型系统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与实验室处理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颖 张瑜 +5 位作者 杨世明 许亚莉 齐霞 邢艳 安宁 王宝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3-628,共6页
目的分析RhDC、RhEc抗原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抗DC及抗Ec联合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血清中存在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及血型血清学检... 目的分析RhDC、RhEc抗原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抗DC及抗Ec联合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血清中存在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及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ABO、RhD血型鉴定及Rh分型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测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2例患者中,年龄(51.4±16.9)岁。9例有输血史,8例有妊娠史,5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3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D、抗C抗体,抗D效价16~32、抗C效价8~16;9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E、抗c抗体,抗E、抗c效价均为8~16;抗D、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阴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抗E、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阳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在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均无凝集、无溶血。结论输血和(或)妊娠免疫是产生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ABO同型基础上常规进行Rh配合性输注,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交叉配血不合 rh同型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及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桂林 张涛 +5 位作者 李春莉 张宏鹏 吴盈盈 李胜蓝 万块 杨赟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8-874,共7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表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及实行Rh表型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65161例孕产妇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以同期48122例男性为对照,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表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及实行Rh表型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65161例孕产妇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以同期48122例男性为对照,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3283例样本中,RhD+112870例(99.64%),以CCDee(48.39%)和Cc DEe(32.88%)为主要表型,并检出重庆地区首例Rh缺失型D--表型;Rh D-413例(0.36%),以ccdee(52.78%)和Ccdee(33.41%)为主要表型;RhD+组与Rh D-组的Rh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161例孕产妇中,Rh5种抗原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为D>e>C>c>E,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Rh表型分布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BO血型的孕产妇间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产妇中,正常妊娠人群、有不良流产史人群、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群和不孕症患者人群间Rh表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个孕产妇人群与本地区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和献血者相比,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阳性孕产妇中,CcDEe表型找到相容性血液的概率为100%,CCDee、CcDee和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45%-60%,ccDEE、ccDEe、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5%-10%,其余表型的相容概率均低于0.5%;提供CCDee和ccDEE两个表型的血液即可满足99%以上患者7种Rh表型相容性输血需求。结论:应对孕产妇进行Rh表型检测,对需要输血的孕产妇推行Rh表型相同或相容性输血是切实可行的输血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rh表型 rh缺失型D-- rh血型相容性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罕见RhD变异型RHD*DEL37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17
作者 王鹏 杨子瑶 +2 位作者 王萌 王巍 李爱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56,共5页
Rh血型系统是输血医学中重要的常规检测血型系统,因RhD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一直以来倍受临床重视。本研究报道了2例罕见的RHD基因变异型RHD*DEL37个体的血清学和基因特征,这2例个体的血液样本经血清学方法(试管... Rh血型系统是输血医学中重要的常规检测血型系统,因RhD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一直以来倍受临床重视。本研究报道了2例罕见的RHD基因变异型RHD*DEL37个体的血清学和基因特征,这2例个体的血液样本经血清学方法(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鉴定为RhD阴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PCR-SSP)对样本进行RHD基因分型和合子型分析,基因分型结果为RHD基因阳性,并排除了常见的几种RHD基因变异体的可能。RHD基因合子型检测阳性,证明其中一条RHD等位基因1~10外显子全部缺失。进一步对样本RHD基因1~10外显子基因进行Sanger法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在另一条等位基因第8内含子上的第1154-31号碱基发生了T>C突变,国际输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ISBT)将该突变等位基因命名为RHD*DEL37,表型为RhD放散型(D-elute,Del)。本研究中,2例血清学初筛RhD阴性的样本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其基因型为RHD*DEL37/RHD-(RHD*01N.01)。由于这2例个体无血缘关系,提示我国可能存在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群。本研究提示分子生物学方法可辅助鉴别血清学初筛为阴性的RhD变异体样本,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血清学方法在准确鉴定血型、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HR血型系统 血清学 基因分型技术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中Rh表型检测及同型输注的必要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芳 彭小友 +1 位作者 王琼 何章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3-728,共6页
目的探讨Rh表型检测及同型输血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3411例反复输血患者与4735例献血员样本进行Rh表型(CcDEe)分型检测,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产生情况统计。对Rh同型输血组与随机输血组的输血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Rh表型检测及同型输血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3411例反复输血患者与4735例献血员样本进行Rh表型(CcDEe)分型检测,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产生情况统计。对Rh同型输血组与随机输血组的输血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Rh抗原及其表型分布情况与已报道的结果相似,Rh CCDee、Rh CcDEe为高频表型,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高频不规则抗体,占检出抗体的62.42%;随机输血组Rh系统不规则抗体产生率6.67%、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10%均高于Rh同型输血组的0和3.3%,随机输血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例,Rh同型输血组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且该组输注红细胞后的血红蛋白上升更明显。结论在反复输血的患者中,Rh表型检测和同型输血,可避免随机输血造成的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有效降低由Rh血型系统引起的输血免疫和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输血疗效,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表型 同型输注 临床安全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Rh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碳酸盐碱胁迫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守全 谭瑾 +6 位作者 刘丹 晁燕 张存芳 聂苗苗 寇若彬 姚占雯 祁得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2-1834,共13页
为探究Rh(Rhesus)基因家族在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高碱适应中的作用,研究基于青海湖裸鲤基因组数据对Rh基因家族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开展碱胁迫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Rh基因家族由7个成员组成,编码425... 为探究Rh(Rhesus)基因家族在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高碱适应中的作用,研究基于青海湖裸鲤基因组数据对Rh基因家族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开展碱胁迫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Rh基因家族由7个成员组成,编码425—562个氨基酸不等。Motif、Domain及基因结构分析结果均表明该家族成员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基因结构差异较大。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显示,Rh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Chr 37、29、46、13、14、15和26),所有基因产物均为疏水性稳定蛋白,除Rhd产物外其余6个基因的产物均为酸性蛋白,其中α-螺旋是主要的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Rh基因产物全部位于细胞膜中。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Rhbg和Rhcg2a受到正选择作用。在碳酸盐碱度胁迫下,青海湖裸鲤血氨浓度逐渐升高,胁迫48h后开始下降。基因表达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鳃、皮肤、肾脏和肝脏组织中,Rhag、Rhbg、Rhcg1、Rhcg2a和Rh50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血液组织中,Rhag、Rhbg、Rhcg2a和Rh50的表达量逐渐降低,Rhd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Rhbg和Rhcg2a可能是青海湖裸鲤氨氮代谢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基因,同时Rhag、Rhcg1、Rhcg2b和Rh50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就组织器官而言,鳃在青海湖裸鲤排氨中发挥主要作用,皮肤、肾脏和肝脏的作用次之。研究揭示了青海湖裸鲤Rh基因家族成员在氨氮代谢中的作用,为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基因家族 碱胁迫 氨氮代谢 青海湖裸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_(n)Ni_(n)合金团簇尺寸对Rh_(n)Ni_(n)/TiO_(2)催化合成气制乙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静静 凌丽霞 +2 位作者 马彩萍 章日光 王宝俊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5-1494,共20页
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微观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Rh-Ni合金团簇尺寸的Rh_(n)Ni_(n)/TiO_(2)(n=1、2、3、4)催化剂上的合成气制乙醇反应。结果表明,Rh_(1)Ni_(1)/TiO_(2)和Rh_(3)Ni_(3)/TiO_(2)能够显著促进CO活化转化及C−C链的... 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微观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Rh-Ni合金团簇尺寸的Rh_(n)Ni_(n)/TiO_(2)(n=1、2、3、4)催化剂上的合成气制乙醇反应。结果表明,Rh_(1)Ni_(1)/TiO_(2)和Rh_(3)Ni_(3)/TiO_(2)能够显著促进CO活化转化及C−C链的形成,并抑制甲烷的生成。其中,Rh_(1)Ni_(1)/TiO_(2)表现出最高的乙醇生成活性和相对选择性。电子性质分析表明,在Rh_(1)Ni_(1)/TiO_(2)催化剂上,合金团簇上Ni原子及载体上Ti和O原子向Rh原子转移的电荷最多,合金团簇上Rh-Ni间相互作用最强,且合金团簇与TiO_(2)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也最强,其催化活性最高。在525 K下,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AIMD)模拟显示Rh_(1)Ni_(1)/TiO_(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制乙醇 rh-Ni合金团簇尺寸 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