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iabatic density surface,neutral density surface, potential density surface,and mixing path
1
作者 HUANG Rui-xin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共19页
In this paper,adiabatic density surface,neutral density surface and potential density surface are compared.The adiabatic density surface is defined as the surface on which a water parcel can move adiabatically,without... In this paper,adiabatic density surface,neutral density surface and potential density surface are compared.The adiabatic density surface is defined as the surface on which a water parcel can move adiabatically,without changing its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For a water parcel taken at a given station and pressure level,the corresponding adiabatic density surface can be determined through simple calculations.This family of surface is neutrally buoyant in the world ocean,and different from other surfaces that are not truly neutrally buoyant.In order to explore mixing path in the ocean,a mixing ratio m is introduced,which is defined as the portion of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a water parcel that has exchanged with the environment during a segment of migration in the ocean.Two extreme situations of mixing path in the ocean are m=0(no mixing),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adiabatic density curve,and m=1,where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is completely lost through mixing.The latter is represented by the neutral density curve.The reality lies in between,namely,0<m<1.In the turbulent ocean,there are potentially infinite mixing paths,some of which may be identified by using different tracers(or their combinations)and different mixing criteria.Searching for mixing paths in the real ocean presents a great challenge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abatic density surface neutral density surface potential density surface mixing pa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montmorillonite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晓文 胡敏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The effects of the cell parameter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five kinds of different colour montmorilloni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isoelectric point(IEP... The effects of the cell parameter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five kinds of different colour montmorilloni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isoelectric point(IEP) of the montmorillonite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ass fractions of Fe203 and K20, but it has little relation to the mass fractions of oth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t around pH=6.8, the surface zeta potential of the montmorillonite shows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ss fractions of Fe203 and MgO, but it does not linearly correlate to the mass fractions of oth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Cell parameter(bo) of the montmorillonite expresses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ass fractions of K2O and Na2O, so does cosinβ with mass fractions of SlOE and Fe2O3. And there is no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o and IEP of different montmorillonites, but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sinβ and IEP of different montmorillonite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charge property zeta potential cell parameter MONTMORILLON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碳化硅涂覆环氧树脂直流沿面闪络特性
3
作者 张健 刘贺千 +5 位作者 高禾 李中原 杨洪达 张朋 王磊 李枕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3,共9页
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抑制电网电压波形畸变和表面电荷积聚引发的沿面闪络对材料绝缘特性破坏的关键问题,表面涂覆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材料的绝缘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环氧/碳化硅(EP/SiC)涂料对EP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及沿面... 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抑制电网电压波形畸变和表面电荷积聚引发的沿面闪络对材料绝缘特性破坏的关键问题,表面涂覆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材料的绝缘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环氧/碳化硅(EP/SiC)涂料对EP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及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通过表面电位衰减测试(SPD),表面电导及沿面闪络电压等实验测试,探究了其电学特性变化。研究表明,SiC粒子主要控制EP中的浅陷阱,SiC含量越多,浅陷阱密度越高、能级越低,表面电荷越容易消散。添加SiC粒子后,浅陷阱能级和密度均发生改变,在二者的作用下,电荷在试样表面沉积量明显减少,随着表面电荷积聚量减少,电场畸变程度下降,沿面闪络电压最高可提升19.37%。EP的绝缘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EP/SiC 浅陷阱能级 浅陷阱密度 表面电荷 沿面闪络 绝缘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泥沙微表面电荷特性与磷吸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宜迪 傅开道 +1 位作者 朱玘 张年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7-826,共10页
河流泥沙是水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的重要附着载体,其微形貌及电荷特性直接关系着泥沙对溶解态营养盐或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本研究选取澜沧江中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为考察对象,采集28个河流水库断面的悬移质泥沙,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泥沙微... 河流泥沙是水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的重要附着载体,其微形貌及电荷特性直接关系着泥沙对溶解态营养盐或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本研究选取澜沧江中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为考察对象,采集28个河流水库断面的悬移质泥沙,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泥沙微表面电荷量,探究澜沧江泥沙的微表面电荷性质,研究纳米尺度下泥沙的微表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微观界面,形貌对表面电荷分布影响明显,在纳米尺度下电势图与相位差图均展现出明显非均匀分布特征;(2)在流域分布上,不同区域表面电荷存在较大差异,流域沿程变化对泥沙表面电荷产生重要影响,总体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表面电势值变化范围为-201.47~35.34 mV,表面电荷密度范围为0.07~3.65 mC/m^(2),不同区域电荷特性差别明显;(3)在梯级水电筑坝影响下,坝上坝下泥沙颗粒电势差与水库库容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14,且坝下电势普遍高于坝上区域;(4)泥沙表面电势与磷吸附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6657,同时表现出较好的线性拟合关系。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水电大坝建设对流域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解释泥沙的表面电性特征与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也可为流域水沙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河流泥沙 表面电势 表面电荷密度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充放电效应试验
5
作者 陈益峰 王金晓 +5 位作者 冯娜 秦晓刚 杨生胜 季启政 韩炎晖 柳青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基二次表面镜 空间充放电效应 静电放电频次 表面充电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PMBA脱羧反应及界面水影响的电化学SERS研究
6
作者 秦海敬 贺乾军 +2 位作者 徐敏敏 袁亚仙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通过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其在离子液体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BF_(4)/Au MLF@GC的零电荷电位(pzc)为−0.95 V,PMBA脱羧反应仅在pzc以正区间发生;通过SERS谱峰强度变化以二级反应拟合获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发现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与阶跃后电位呈线性关系;随着体系外加水的含量(摩尔分数)由0增至0.001和0.003,阶跃后发生脱羧反应的起始电位负移,且同一阶跃电位下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外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脱羧反应速率常数 零电荷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Fe(111)/Al_(2)O_(3)(0001)界面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王浦璠 邓道繁 +2 位作者 陈果 张慧宁 廖春发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稀贵金属催化剂催化甲烷分解效果显著但成本较高,为此,探寻低成本催化剂是实现其工业化推广的重要课题。铁基催化剂具有耐高温、价格低、性能好等优点,目前针对铁基催化剂的表面机理研究较少,催化剂界面组成及结构稳定性仍没有统一的观... 稀贵金属催化剂催化甲烷分解效果显著但成本较高,为此,探寻低成本催化剂是实现其工业化推广的重要课题。铁基催化剂具有耐高温、价格低、性能好等优点,目前针对铁基催化剂的表面机理研究较少,催化剂界面组成及结构稳定性仍没有统一的观点。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表面能、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研究Fe(111)/Al_(2)O_(3)(0001)界面稳定性,并探讨不同端面的催化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O端界面的吸附能和电荷浓度大于Al1和Al2端界面,O原子周围电荷聚集明显;Al_(1)和Al_(2)端界面的Fe和Al之间形成微弱金属键,而O端界面的Fe和Al之间形成共价键、金属键和离子键,O端共价键强度高于Al_(1)和Al_(2)端界面。因此,O端Fe/Al_(2)O_(3)催化剂相比于其他端面结合更加紧密,同时表现出更理想的催化效果,上述研究结果为制备Fe/Al_(2)O_(3)催化剂及研究其界面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能 金属催化剂 态密度 差分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蛋白质环境引起的实际变化中剖析配体结构的误差 被引量:1
8
作者 乔琳琳 李永乐 +1 位作者 郭聪 BICZYSKO Malgorzata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42,共14页
配体构象应变能(ligand conformational strain energy,LCSE)是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al,QM)方法对自由态配体和蛋白质口袋中的结合态配体的结构进行计算并比较,可以获得配体构象应变能... 配体构象应变能(ligand conformational strain energy,LCSE)是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al,QM)方法对自由态配体和蛋白质口袋中的结合态配体的结构进行计算并比较,可以获得配体构象应变能.然而,对配体构象应变能的合理范围以及计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选择8个柔性较大、特征结构模式多样的配体,这些结构的分辨率在高分辨率(0.86×10^(−10))与中等分辨率(3.10×10^(−10))之间,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量子力学方法:密度泛函(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M062XD3、Hartree-Fock和GFN1-xTB,对8个配体进行逐步优化并计算配体能量,分析在结合态配体逐步优化到局域能量最小的自由态配体的过程中配体在结构和能量上的差异.量子力学计算结果显示,配体构象应变能小于6.0 kcal/mol,结合态配体结构中显著的几何参数误差是结合态和自由态配体结构的主要能量差异.因此,在分析配体构象应变能之前,对结合态配体结构进行精确实验测定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配体复合物 应变能 势能面 密度泛函 HARTREE-FOCK GFN1-x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沥青质含量对纳米颗粒-十二烷基硫酸钠发泡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SADEGHI Hossein KHAZ'ALI Ali Reza MOHAMMADI Mohsen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研究表明: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1∶9时,合成油沥青质质量分数从0增至15%,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751 s减少至239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912 s缩短至298 s;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2∶8时,随着沥青质质量分数增大,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526 s缩短至171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660 s缩短至205 s。由于沥青质与SDS和SiO_(2)纳米颗粒在水相中的相互作用,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颗粒表面电荷降低,导致薄液膜两侧界面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破坏泡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泡沫稳定性 沥青质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排斥力 表面电荷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声谱法测定锂电池浆料的粒度、流变和微观电学参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正红 王莘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采用DT-1202超声/电声谱分析仪分别测定了NMP体系磷酸铁锂(LFP)的正极浆料和水系石墨负极浆料的原浓体系粒度分布、流变学性质以及Zeta电位和双电层厚度、表面电荷密度等微观电学参数。超声衰减法可以不用稀释直接测量浆料的粒度分布,... 采用DT-1202超声/电声谱分析仪分别测定了NMP体系磷酸铁锂(LFP)的正极浆料和水系石墨负极浆料的原浓体系粒度分布、流变学性质以及Zeta电位和双电层厚度、表面电荷密度等微观电学参数。超声衰减法可以不用稀释直接测量浆料的粒度分布,并且得到分散体和团聚体从5 nm到1mm的粒度分布信息。发现锂电池正负极浆料的稳定性存在着不同的机制,它们的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表征出来,即宏观电动学参数——Zeta电位和微观电学参数——表面电荷密度。在锂电池浆料的稳定效应中,后者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锂电池浆料的研究或质量监控中,不仅需要关注Zeta电位值,更需要关注表面电荷密度值的变化,二者不可偏废。这些微观电学参数也影响着浆料的宏观流变性能。超声衰减谱还可同时测量浆料体系的高频剪切黏度(动力黏度)和体积黏度(纵向黏度),反映了浆料在微观尺度上的流变学性质,并且是一种非侵入式和非破环性的方法,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更深入的信息,有助于判断锂电池浆料工艺不稳定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法 锂电池浆料 粒度分布 动力黏度 纵向流变学 体积黏度 表面电荷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声/电声谱监测锂电池正极浆料的合浆及包覆质量
11
作者 杨正红 李萍 +1 位作者 王莘泉 刘春燕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声/电声学方法对锂电池浆料合浆工艺的质量控制参数进行了探索,对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体系磷酸铁锂电池(LFP)浆料进行了粒度、zeta电位及其微观电学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对于分散较好的...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声/电声学方法对锂电池浆料合浆工艺的质量控制参数进行了探索,对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体系磷酸铁锂电池(LFP)浆料进行了粒度、zeta电位及其微观电学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对于分散较好的合格样品,浆料的粒度、zeta电位、表面电荷密度可基本重现;而对于原料粒度检测不合格的样品,不仅浆料粒度分布呈现双峰,zeta电位有较大的波动,且表面电荷密度降低,批次间不稳定。研究表明,超声法直接测定锂电池合浆过程中的原浓浆料粒度直观有效,对于工艺质控非常重要;在合浆过程中,因导电添加剂团聚的存在,很难均匀包覆在LFP颗粒上。因此,zeta电位和双电层厚度可以成为导电剂是否分散和包覆均匀的关键质量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法 锂电池 合浆 粒度分布 ZETA电位 表面电荷 双电层厚度 颗粒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电位测量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 被引量:25
12
作者 付洋洋 王强 +1 位作者 张贵新 王新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得到表面电荷分布,而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复杂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为此,对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绝缘子表面电位测量,对日本学者Ootera等人提出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对关联矩阵... 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得到表面电荷分布,而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复杂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为此,对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绝缘子表面电位测量,对日本学者Ootera等人提出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对关联矩阵2次求逆简化为1次求逆。使用改进后算法,以直流电压下空气和SF6气体中盆式绝缘子表面电位的测量结果为算例,计算得到的自由电荷面密度空间分布与改进前算法的结果一致。与改进前算法相比,改进后算法进一步得到了绝缘子表面视在电荷与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分布,并发现同一气体环境下自由电荷与视在电荷面密度峰值有明显差异,空气中相差370pC/cm2,SF6气体中相差530pC/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表面电荷 绝缘子表面电位 沿面闪络 盆式绝缘子 振荡Kelvin探针 静电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的直流电缆用低密度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陷阱电荷分布特性 被引量:25
13
作者 欧阳本红 赵健康 +3 位作者 周福升 李建英 闵道敏 刘孟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89-2696,共8页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直流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分析其内部陷阱产生的根源,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加强直流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直流电晕充电法对低密度聚乙烯(l...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直流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分析其内部陷阱产生的根源,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加强直流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直流电晕充电法对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和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薄膜试样进行了充电,以模拟直流加压时电荷的注入过程。通过考虑材料内入陷电荷的出陷规律,建立了1个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othermal surface potential decay,ISPD)模型。通过分析LDPE和XLPE薄膜试样的ISPD数据,获得了其内部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LDPE与XLPE形态学特性和添加剂对陷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DPE和XLPE中分别存在2个陷阱中心,即浅陷阱中心和深陷阱中心;LDPE中与XLPE中空穴深陷阱电荷密度都高于空穴浅陷阱电荷,即2者空穴陷阱电荷主要以深陷阱为主;XLPE中空穴浅陷阱电荷与空穴深陷阱电荷之间的数量差距减少,XLPE中空穴浅陷阱高于LDPE中空穴浅陷阱。交联副产物对XLPE内部陷阱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且添加剂形成的空穴类型陷阱的深度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 直流电缆 陷阱电荷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 ISPD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N_2混合气体中沿面放电实验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邓军波 薛建议 +3 位作者 张冠军 韩彦华 蒲路 熊田亚纪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0-1198,共9页
由于SF6的强温室效应,其在GIS中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大的阻力,为了减少SF6气体用量,采用SF6/N2混合气体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沿面绝缘是GIS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对SF6/N2混合气体中沿面放电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电荷在绝缘表面的... 由于SF6的强温室效应,其在GIS中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大的阻力,为了减少SF6气体用量,采用SF6/N2混合气体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沿面绝缘是GIS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对SF6/N2混合气体中沿面放电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电荷在绝缘表面的积聚会很大程度畸变电场,从而造成沿面闪络电压下降,SF6/N2混合气体中存在着流注与先导放电,基于数值仿真的流注放电发展过程并不能完全反映SF6/N2混合气体中放电发展的全过程,流注到先导放电的转化机理的得出需要在仿真与实测结果的相互验证后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 流注放电 沿面闪络 电荷积聚 表面电荷分布 电位分布 静电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表征LDPE与HDPE内陷阱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孟佳 周福升 +5 位作者 陈铮铮 李建英 闵道敏 李盛涛 李茜 夏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5-291,共7页
空间电荷积聚对直流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研究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陷阱分布特性,对抑制聚合物材料中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直流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虑聚合物材料内电荷的脱... 空间电荷积聚对直流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研究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陷阱分布特性,对抑制聚合物材料中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直流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虑聚合物材料内电荷的脱陷规律,提出了一个计算聚合物内陷阱分布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othermal surface potential decay,ISPD)模型。通过测量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试样分别在正、负电晕放电充电条件下的表面电位衰减特性,获得其相应的陷阱分布规律,并根据2种试样不同的形态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DPE与HDPE内陷阱主要以深陷阱为主,陷阱密度近似为1021 m^(-3),与其它文献报道的相一致;HDPE内电子深陷阱多于LDPE内电子深陷阱,电子浅陷阱少于LDPE内电子浅陷阱;LDPE内电子深陷阱多于空穴深陷阱,电子浅陷阱少于空穴浅陷阱。分析认为:LDPE与HDPE独特的聚集态结构,以及电子和空穴电导的差异对陷阱电荷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空间电荷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 陷阱 聚集态结构 电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裂纹煤样单轴压缩表面电位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杰 王恩元 +3 位作者 李忠辉 马衍坤 李楠 马国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5-1138,共4页
实验研究了预制裂纹煤样单轴压缩条件下表面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预制裂纹对表面电位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纹试样承载强度以及表面电位幅值显著降低,在峰值应力处载荷卸载幅度加大,表面电位随之大幅升高;峰值应力过后... 实验研究了预制裂纹煤样单轴压缩条件下表面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预制裂纹对表面电位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纹试样承载强度以及表面电位幅值显著降低,在峰值应力处载荷卸载幅度加大,表面电位随之大幅升高;峰值应力过后,存在明显的残余电位。表面电位变化规律与载荷变化及预制裂纹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地反映含宏观缺陷煤样受压时内部破裂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裂纹 单轴压缩 表面电位 自由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环境下介质表面电荷分布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要强 郑晓泉 +2 位作者 刘晓东 曲文波 马丽婵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3期61-63,72,共4页
对比分析了真空中介质表面电荷分布测量中三类较实用的方法:表面电位法、静电容探头法、普克尔斯效应反射法,阐述了真空中介质表面电荷测量方法的研究新成果,最后提出了这一领域留待解决的新问题。
关键词 表面电荷测量 表面电位 静电容 普克尔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紫色土表面电荷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兴伦 李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采用恒流置换法测定了酸性、中性、石灰性紫色土表面电荷总量、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以及比表面积 ,并讨论了电解质浓度、类型、环境温度以及pH对这些电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 2∶1型电解质体系 (Mg(NO3 ) 2 )... 采用恒流置换法测定了酸性、中性、石灰性紫色土表面电荷总量、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以及比表面积 ,并讨论了电解质浓度、类型、环境温度以及pH对这些电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 2∶1型电解质体系 (Mg(NO3 ) 2 )中 ,三种紫色土的表面电位分别约为 - 0 .16~ - 0 .18V、- 0 .17~- 0 .19V、 - 0 .18~ - 0 .19V ;表面负电荷密度分别为 - 0 .2 6~ - 0 .4 4Cm-2 、- 0 .37~ - 0 .5 9Cm-2 、- 0 .5 8~ - 0 .6 7Cm-2 ;(2 )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 ,三种紫色土的表面电位的负值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而表面电荷密度负值则表现出稍微增加趋势 ;(3)在 2∶1型电解质体系中三种紫色土的表面电位都约为在 1∶1型电解质体系 (KNO3 )中的一半 ,而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和比表面积则在两种体系中基本相等 ;(4 )随温度的升高 ,三种紫色土的表面电位的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表面电荷性质 表面电位 恒流置换法 表面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频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聚合物材料加快表面电荷消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马云飞 章程 +3 位作者 李传扬 陈根永 周远翔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1-1738,共8页
低温等离子体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改性对材料表面一系列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大气压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 低温等离子体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改性对材料表面一系列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大气压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薄膜,利用水接触角测试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表面电位测试系统等对改性表面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的前20 s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水接触角显著降低。继续增加处理时间,水接触角变化趋于饱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DBD处理后LDPE薄膜表面引入了羰基类含氧极性基团。表面电位三维分布图表明,DBD处理后的LDPE表面电位衰减比未处理的快,并且随处理时间增加,衰减率提高。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水接触角降低引起表面吸附水分含量提高,增大材料的表面电导率,提高了表面载流子的迁移速率,加快电荷沿面消散。第二是DBD处理在LDPE薄膜表面生成了羰基等极性基团,引起表面陷阱能级变浅,表面入陷的电荷更容易脱陷。总之,重频脉冲DBD处理能够有效地加快LDPE薄膜表面电荷的消散,可以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低密度聚乙烯 水接触角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表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电取代反应中活性位点预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1
20
作者 付蓉 卢天 陈飞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8-639,共12页
预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已提出了许多基于反应物自身电子结构的预测方法.本文选择14个单取代苯和8个双取代苯作为测试集,对14种预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井函数、平均局... 预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已提出了许多基于反应物自身电子结构的预测方法.本文选择14个单取代苯和8个双取代苯作为测试集,对14种预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井函数、平均局部离子化能等体现局部电子软度的方法特别适合含有邻对位定位基的单取代苯和双取代苯体系,但对于含有单个间位定位基的体系,这类方法往往预测失败.基于静电效应的预测方法整体表现明显不如体现局部软度的方法,但更适合含有单个间位定位基的体系.对所有体系预测能力最稳健的是双描述符,因此可以作为普适性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电取代 分子表面 福井函数 双描述符 静电势 原子电荷 轨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