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某医院2018-2023年医疗纠纷处理的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晓婷 樊毅 佘苗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目的 探讨2018—2023年西安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医疗纠纷的现状和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已处理完结的804例医疗纠纷案例,回顾性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现状特点和原因分布。结果医疗纠纷累计发生率为... 目的 探讨2018—2023年西安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医疗纠纷的现状和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已处理完结的804例医疗纠纷案例,回顾性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现状特点和原因分布。结果医疗纠纷累计发生率为4.408/10万,赔付率为31.59%(254/804),2018—2023年医疗纠纷发生率和赔付率整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P<0.05);6年纠纷案例中死亡患者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χ^(2)=30.396,P=0.011),医疗纠纷案例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65.17%)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5.35%),发生医疗纠纷案例排名前五位的科室依次为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急诊科和消化内科;2018—2023年院内调解逐年降低,而人民调解呈逐年增加趋势(χ^(2)=34.523,P<0.001);该医院医疗纠纷案例的发生原因前五位为:手术/操作并发症(29.10%)、病情评估/疾病诊断(10.45%)、诊疗方案(9.45%)、诊疗效果(8.83%)以及医保报销(7.59%)。结论 综合医院医疗纠纷和赔付案件逐年增加,对于手术科室、急诊科等高风险科室需高度关注;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展现为多元化,人民调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医疗纠纷发生原因主要集中在诊疗技术、医患沟通、医疗保险等方面,需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医院内涵管理,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综合医院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分类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2
作者 张松 肖洁 +8 位作者 吴颖敏 张培海 廖婷婷 要永卿 马煜 华婷 张爽 岳文翰 高培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1-655,707,共6页
目的:进一步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纠纷管理工作效率,助力医疗纠纷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简单化,减轻医疗纠纷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自身运行情况,不断总结、思考、提炼,探索提出医疗纠纷分类治理标准体系,... 目的:进一步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纠纷管理工作效率,助力医疗纠纷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简单化,减轻医疗纠纷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自身运行情况,不断总结、思考、提炼,探索提出医疗纠纷分类治理标准体系,将医疗纠纷分为“诊疗技术、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和其他”等4大类,进行分类治理,并优化完善相关的轮岗制度、数据分析制度、科室差异化管理制度和法律支持制度。结果:2023年患者满意度较之前两年略有增幅,纠纷处理周期提高至5.97天,较之2022年缩短约3天,投诉总量降低33.86%,投诉件办结满意率提高0.9个百分点。结论:医疗纠纷分类治理标准体系的建设,从预防层面来说可以提高医疗纠纷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侧重性,增强纠纷预防效果,从处理层面来说可以厘清不同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在纠纷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纠纷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分类治理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的伦理困境:从信息系统到机器人
3
作者 王兰英 郑睿 刘宪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29,共6页
分析从经典的影像诊断信息系统到智能决策、自主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等不同自主程度的医学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探讨数据三角定位导致的隐私泄露、数据价值的分配、针对罕见病与弱势群体的偏见、医学人工智能对医生角色的挑战和... 分析从经典的影像诊断信息系统到智能决策、自主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等不同自主程度的医学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探讨数据三角定位导致的隐私泄露、数据价值的分配、针对罕见病与弱势群体的偏见、医学人工智能对医生角色的挑战和对医患关系的重塑、患者个体获益不明确、责任归属不清晰等核心问题,提出按照自主程度对医学人工智能进行分级管理;医学伦理理论为医学人工智能的系统发展提供框架;教育引导医患双方正确认识和使用医学人工智能等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工智能 数据伦理 医疗责任归属 人机关系 医患关系 医疗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实践对医患关系重构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隋晓丹 杨子尧 董岩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6-1021,共6页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广泛推广,叙事医学作为一种重视患者个人故事与经历的医学实践,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实地观察,分析了叙事医学在重构医患关系中所面临的伦理挑战,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与医疗资源...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广泛推广,叙事医学作为一种重视患者个人故事与经历的医学实践,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实地观察,分析了叙事医学在重构医患关系中所面临的伦理挑战,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患者的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不足、叙事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障等。对此提出强化患者对其权利和叙事医学的理解,推动对叙事医学实践的持续伦理评估,探索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共促医患和谐等策略,强调了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和加强医疗人员伦理培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信息安全的必要性,从而促进医患和谐,更好地实现叙事医学的伦理实践,优化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视角下妇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入院准备度感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芹 冯丽娟 +4 位作者 瞿佳 刘莉 吴芬 李子崴 黄毅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入院准备期间的体验及需求,为实施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目的抽样法对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10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NVivo12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6个主题...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入院准备期间的体验及需求,为实施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目的抽样法对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10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NVivo12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6个主题:失去控制感与寻求希望(疾病不确定感与手术决策困境、信任医疗)、健康素养异质化、复杂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与负性情绪困扰并存)、患者角色适应障碍(女性角色创伤、角色转换障碍)、入院过渡期需求(缺乏院前护理服务、设立入院准备中心)和社会性支持需求高(渴望专业支持、期望获得经济援助)。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在入院准备期间的体验及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和提升。医护人员应注重患者院前服务,加强院前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多维度社会支持以提高其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妇科 择期手术 入院准备 患者准备 医患视角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角下医务社工构建医患共同体的行动研究——以北京×医院儿童神经外科医务社工服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今 姚蕙怡 +1 位作者 李作兵 李曼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2-611,共10页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患者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加,构建和谐互信的医患共同体关系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及促进医疗效果的关键。医务社工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与专业技能为构建医患...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患者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加,构建和谐互信的医患共同体关系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及促进医疗效果的关键。医务社工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与专业技能为构建医患和谐的共同体关系提供了独特优势。然而,现阶段针对医患共同体的研究主体仍局限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且缺少使用跨学科思维与工具探索医患共同体构建路径的相关研究。因此,在行动研究方法螺旋上升的研究思路引导下,通过梳理医务社工近5年开展儿童神经外科专科服务的行动路径,分别运用管理学工具中的战略决策过程模型、组织-相关利益主体契合模型及价值主张画布这三种分析工具破解医患共同体构建不同阶段的难题与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形成实践性知识,为医务社工构建医患共同体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工 跨学科工具 医患共同体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医疗人工智能-患者”新型医患关系建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如意 周运翱 彭迎春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医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传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技术突破,也改变了传统医患交互行为模式,形成“医生-医疗人工智能-患者”新型医患关系,这一关系面临一系列挑战:人工智能的介入可能形成新的“家长式作风”,影响共同决策模式;当其建议缺... 医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传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技术突破,也改变了传统医患交互行为模式,形成“医生-医疗人工智能-患者”新型医患关系,这一关系面临一系列挑战:人工智能的介入可能形成新的“家长式作风”,影响共同决策模式;当其建议缺乏解释时,可能导致临床决策瘫痪,影响医患信任关系;人工智能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与医生的角色和责任可能存在混淆,影响富有情感负责任的医患关系构建。通过深入分析医疗人工智能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原因,提出应当建立人工智能与专业医生互补的协作机制,明确人工智能的辅助地位,强化医生的主导角色,完善监管机制并动态改善医患关系,以促进智慧医疗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医患关系 信任 共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叙事护理的ICU患者家属沟通清单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玉 梁大炼 +1 位作者 尚静丽 张正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 基于叙事护理构建ICU患者家属沟通清单,以建立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模式,提高医患沟通效率。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法和测试修改,构建基于叙事护理的ICU患者家属沟通清单。便利选取ICU患者家属160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将2023... 目的 基于叙事护理构建ICU患者家属沟通清单,以建立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模式,提高医患沟通效率。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法和测试修改,构建基于叙事护理的ICU患者家属沟通清单。便利选取ICU患者家属160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将2023年7-12月入组的患者家属80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医患沟通,2024年1-5月入组的患者家属80人作为观察组,采用ICU患者家属沟通清单进行医患沟通。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沟通质量评价、疾病认知、决策参与满意度和迁移应激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沟通质量评价、决策参与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迁移应激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叙事护理的ICU患者家属沟通清单的应用,可促进医患有效沟通模式的建立,提升患者家属对沟通质量的评价,提高其决策参与满意度,使其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叙事护理 患者家属 沟通清单 医患沟通 沟通质量 迁移应激 决策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的价值依据与着力点思考——基于《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璨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2024年9月29日,《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印发为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医疗机构提升医学人文关怀、社会弘扬职业精神提供了政策支撑。系列行动关乎医疗服务的核心与灵魂、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医患服务的本... 2024年9月29日,《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印发为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医疗机构提升医学人文关怀、社会弘扬职业精神提供了政策支撑。系列行动关乎医疗服务的核心与灵魂、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医患服务的本质与初心,是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之策、现实之需和发展之要。通过当前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和价值反思,提出可强化行动有效落地和促进医学人文建设的系列建议,为省市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细化落实、实施提供参考,以期待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关怀 医患关系 医学人文教育 医患命运共同体 医师职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制度在医患关系中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启恒 谭晓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F0003,共6页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是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法律侧重保护患者被动知晓诊疗信息的权利,但对于患者主动知悉诊疗信息的权利保障欠缺,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应当建立以医方履行法定告知...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是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法律侧重保护患者被动知晓诊疗信息的权利,但对于患者主动知悉诊疗信息的权利保障欠缺,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应当建立以医方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为基础、保障患者主动获取信息的双重保护机制对现行知情同意权保护制度重构。该机制通过加强患者知情同意权中主动知悉权的保护,在确保患者对诊疗信息充分知悉理解的同时也协助医务人员完善告知义务的履行,从而促进医患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全新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知情同意权 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 双重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国家医患信任体系建设启示与思考
11
作者 郑安棋 梁力中 +1 位作者 张泽旭 曾志嵘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系统介绍医患信任的部分国家研究进展,为构建国内信任医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部分国家的医患信任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医患信任研究进程。结果:部分国家医患信任研究主要集中在医患信任模型、理论的构建,信... 目的:系统介绍医患信任的部分国家研究进展,为构建国内信任医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部分国家的医患信任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医患信任研究进程。结果:部分国家医患信任研究主要集中在医患信任模型、理论的构建,信任量表的开发,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结论:借鉴部分国家医患信任研究经验,国内医患信任研究可考虑扩大医患信任的研究范围;推行有组织、多层次的措施;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的认识,提高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医患信任量表 医患之间 信任医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人文关怀体系建设实践路径分析
12
作者 姜瀛 许佳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2-96,共5页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与实施医疗服务过程中不仅需要拥有尖端的诊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要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构建人文关怀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概念为切入点厘清公立医院人文关怀的...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与实施医疗服务过程中不仅需要拥有尖端的诊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要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构建人文关怀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概念为切入点厘清公立医院人文关怀的元问题是构建体系的基本前提,聚焦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建设现状并深入分析,是体系构建的破题之道。最终以不断探索文化浸润、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多重构建路径,实现从“技术至上”到“回归人文”的观念转变,在制度构建中找寻温度坐标,在供需平衡中践行医者仁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人文关怀体系 医疗服务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对辅助人员患者安全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
13
作者 娄雪娇 熊佰如 +3 位作者 张诗怡 孟瑞 陆丽娟 何细飞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59,共5页
目的运用理论域框架探讨医护人员对辅助人员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认知,为促进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选取29名临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辅助人员患者安全管理的认知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提... 目的运用理论域框架探讨医护人员对辅助人员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认知,为促进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选取29名临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辅助人员患者安全管理的认知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提纲基于理论域框架设计,通过内容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角色认知差异、个体特质影响、知识技能匮乏、奖惩机制模糊、安全文化激励。结论医护人员普遍认同辅助人员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多种因素影响其行为表现。建议通过统一角色认知、发挥个体优势、构建学习型组织、构建高效激励与责任追究体系等措施,提升辅助人员患者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辅助人员 患者安全 理论域框架 角色认知 奖励机制 安全文化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态度和安宁疗护行为调查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任英 余群飞 +4 位作者 马姚静 王萍 许国萍 盛少英 来丽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与安宁疗护行为现况,探讨安宁疗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终关怀态度调查量表和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对425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得分为(48.00±10.14)分,...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与安宁疗护行为现况,探讨安宁疗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终关怀态度调查量表和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对425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得分为(48.00±10.14)分,显著低于安宁疗护机构医护人员(P<0.05);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为(103.72±10.70)分。临终关怀态度与安宁疗护行为呈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已婚以及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的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水平较高;临终关怀态度中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的照顾意识维度能独立解释安宁疗护行为总变异的11.6%。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总体偏正向,安宁疗护行为有待进一步提升,临终关怀态度对安宁疗护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医院应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终末期患者 临终关怀 态度 安宁疗护 行为 影响因素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洁如 齐晓英 +2 位作者 杨海涛 林艳玉 张红霞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的知识得分为(13.02±4.10)分,平均得分率为65.10%,态度得分为(38.67±5.64)分,平均得分率为64.50%。年龄(41~50)岁、接受过教育培训、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了解伦理道德和文化习俗与知识得分成正相关(P<0.05)。年龄(>50岁)、职称(副高级职称)、岗位(医疗)、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会对态度得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加强建设规范的安宁疗护体系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医护人员 伦理道德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治疗中的医患互相拒绝和临床抉择
16
作者 邓窈窕 姜愚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7,共7页
在复杂的临床场景中,患者与医生的选择分歧甚至相互拒绝,可能源于医学知识背景、生命质量诉求、经济状况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基于医学伦理学的五大原则(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及伦理推理的四个维度(医疗适... 在复杂的临床场景中,患者与医生的选择分歧甚至相互拒绝,可能源于医学知识背景、生命质量诉求、经济状况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基于医学伦理学的五大原则(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及伦理推理的四个维度(医疗适应证、患者意愿、生命质量、情境特征),通过多例肿瘤诊疗案例分析,系统探讨了医患互相拒绝背后的伦理逻辑和可考虑的决策路径。强调在复杂医患冲突中,把握伦理原则的主次与平衡、社会资源、医疗政策及伦理咨询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建立更完善的伦理支持体系,助力医生在解决冲突时实现科学与伦理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学 伦理冲突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纠纷解决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磊 李润焓 +1 位作者 荣超 黄文秀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4,共5页
国内互联网医疗经过近20年发展,因其便捷性已逐步成为居民诊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互联网医疗纠纷是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阐释了互联网医疗纠纷的含义,从医疗结果、费用、诊治实名诚信、药物配送及药品安全等方... 国内互联网医疗经过近20年发展,因其便捷性已逐步成为居民诊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互联网医疗纠纷是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阐释了互联网医疗纠纷的含义,从医疗结果、费用、诊治实名诚信、药物配送及药品安全等方面梳理了互联网医疗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认为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医疗行为不规范、机构监督不到位和协调机制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监督检查,注重调查研究、完善解决机制等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视角下医患心理契约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江舜杰 朱利明 +2 位作者 安妮 谈芳 孟雪晖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59,共4页
目的:基于医务人员视角,探究医患心理契约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医患心理契约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DDPRQ-10)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有效样本量进行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医患... 目的:基于医务人员视角,探究医患心理契约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医患心理契约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DDPRQ-10)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有效样本量进行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医患心理契约和医患关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医患心理契约各维度和医患关系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发展责任维度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提升诊疗质量和落地叙事医学实践,增强医患间的心理契约,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心理契约 医患关系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工智能算法决策的伦理风险及规制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冠澎 王启帆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0-1086,共7页
算法是医疗人工智能优化患者就医的运行关键。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算法的逐步推行应用,其决策在生成样态上呈现出数据驱动、算法黑箱以及概率范式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推动了人工诊疗向智能诊疗的转变,也同步滋生了相应的“算法”代替医生... 算法是医疗人工智能优化患者就医的运行关键。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算法的逐步推行应用,其决策在生成样态上呈现出数据驱动、算法黑箱以及概率范式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推动了人工诊疗向智能诊疗的转变,也同步滋生了相应的“算法”代替医生决策、“算法利维坦”消解患者基本权利以及医患信任危机等现实问题。为有效防范医疗人工智能算法决策所产生的伦理风险,应当呼唤回归主体本位,以医生为主体,以算法技术为羽翼,强化医生决策能力,尊重患者基本权利;推进算法优化,规训技术向善;锚定风险关键,加强医患信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算法 伦理风险 规制策略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视角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研究——基于产科医疗损害案件判例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江帆 刘诗卉 郑雪倩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分析了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20例产科医疗损害案件中医方存在的法律问题,希望在法律背景下探索医方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借鉴的路径。第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症孕、产妇抢救评审制度和预警机制,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 分析了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20例产科医疗损害案件中医方存在的法律问题,希望在法律背景下探索医方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借鉴的路径。第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症孕、产妇抢救评审制度和预警机制,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防范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二,加强产科医疗执业人员人文素质培养是和谐产科医患关系的基础。第三,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培训和学习。第四,尊重患者的知情权,用制度规范知情同意履行的环节和程序,更进一步探索知情同意履行形式。第五,探索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建议产妇购买产科意外保险合理分担医疗风险。第六,引入医务社工,加强医患沟通,提升全社会产科风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视角 医患关系 产科 医疗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