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TE SESING INVESTIGATION AND APPRAISAL OF LAND USE AND CAPACITY IN TH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GORGES’PROJECT
1
作者 Zhou Wancun (Chengdu Institue of Mountain Dissaster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43-44,共2页
The region around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n the Yangtze River has an area of 62552 square kilometres and population of 20.14 million. It limits a range hetween the sorth-north watersheds and from Yichang of Hubei Pr... The region around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n the Yangtze River has an area of 62552 square kilometres and population of 20.14 million. It limits a range hetween the sorth-north watersheds and from Yichang of Hubei Province to Jiangjin of Sichuan, including 24 cities and counties-Chongjing, Yichang and Wanxian etc. In this region, relief are mainly hills and middle-low mountains. Remote censing investigation and appraisal of land use and capacity which are two of the major restrict factors fo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have provided related scientific bases for macro-dicision-making of the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JECT REMOTE SESING INVESTIGATION AND APPRAISAL of land use AND CAPACITY IN TH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GOR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2 位作者 杨鹏 许新国 余强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2-316,共5页
为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目的与效果及其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及土地整理政策建议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为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目的与效果及其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及土地整理政策建议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主导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以便增加耕地数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耕地 潜力 模式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估算 被引量:18
3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3 位作者 杨庆媛 倪静 戴佩淇 王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5-312,共8页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估算为量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筹措提供客观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内涵界定,以重庆市为例,采用人均标准法估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估算为量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筹措提供客观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内涵界定,以重庆市为例,采用人均标准法估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复垦影响因素修正指标体系,对复垦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复垦现实潜力。在此基础上,引入流转潜力估算模型测度流转理论潜力,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建立流转影响因素修正指标体系,对流转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最终估算出重庆市2009-2015年和2009-2020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实潜力,并对其时空差异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潜力是流转潜力的基础;2015、2020年流转现实潜力分别为30392.32hm2和40591.49hm2;流转潜力大,时空差异显著,流转现实潜力实现难度不一。研究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的大小来安排流转的次序和规模,以取得最大流转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土地复垦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潜力 现实潜力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 被引量:113
4
作者 陈荣清 张凤荣 +1 位作者 孟媛 郭力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6-221,共6页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文登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文登市各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5~0.70之间;2010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分别为883.67hm2和1072.74hm2;耕地增加系数分别为10.10%和12.27%。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区域规划 现实潜力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熵权法赋权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 被引量:245
5
作者 倪九派 李萍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209,共8页
针对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废弃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构建多层次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AHP、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 针对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废弃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构建多层次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AHP、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耕地整理潜力是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耕地整理投入产出率和林地比重提高率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同时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在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利用地空间规模指数、废弃土地复垦新增园林地系数和空间规模指数也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主城区及其周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区域规划 环境评价 潜力评价 AHP 熵权法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 被引量:61
6
作者 曹秀玲 张清军 +1 位作者 尚国琲 安石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8-323,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是编制全省农居点整理规划,划定土地整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偏大,人均...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是编制全省农居点整理规划,划定土地整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偏大,人均用地严重超标,是当前农居点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居点整理潜力的来源。接着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省域农居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将河北省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4级,并划分出了不同的分级区域,针对不同的分级区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方向。整理潜力评价分级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省域农居点整理的不同特征和地区差异,对于当前的农居点整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土地整理 潜力 评价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亚婷 张超 +4 位作者 杨建宇 沈立宏 王聪 朱德海 田玉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49-354,共6页
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是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该文根据中国东南沿海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特点,从扩展可利用空间等5个影响因素层面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的作用从中选取了筛选因子和全局... 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是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该文根据中国东南沿海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特点,从扩展可利用空间等5个影响因素层面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的作用从中选取了筛选因子和全局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筛选法、多因素综合法、整体调控法相结合的综合潜力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三个层次的潜力结果表达方式。最后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验证对该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该文提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方法,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需求出发,兼顾了评价的全面性和主导性,可为中国其他县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化 土地整理 农村 居民点 潜力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东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筱明 闫弘文 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2,共6页
为了实现粮食安全,未利用地作为后备耕地资源,是中国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区位等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宜耕未利用地开... 为了实现粮食安全,未利用地作为后备耕地资源,是中国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区位等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面积占未利用地总面积65.39%,但质量较差,受自然条件限制,各区县宜耕未利用地分布差异较大。从各潜力类型区分布来看,Ⅰ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北部,以平原为主,为优先开发潜力区。Ⅱ类潜力区分布较广,济南市北部、中部、南部均有分布,为次优先开发潜力区。Ⅲ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中部的城郊地带,为适度开发潜力区。Ⅳ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中部的山地丘陵区,为最差开发潜力区。该研究可确定济南市不同地域的未利用地开发时序,研究结果可为编制济南市未利用地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聚类分析 区域规划 未利用地 适宜性评价 潜力分区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原理的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良林 罗建平 李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0-306,共7页
土地整理目的主要包括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要求。该文探讨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定量评... 土地整理目的主要包括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要求。该文探讨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定量评价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方法,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以喀斯特山区耕地整理为例,应用GIS(geo 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县大部分位于石山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均很低,而南部河谷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较高,河谷平坦区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为0.85,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17,前者为后者的5倍。表明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共同制约,不同地形和土地资源格局条件下,区域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之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环境工程 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规模化整理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伟 陈雯 段学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0-223,共4页
重点讨论了G IS技术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方法中的应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要求将评价单元的自然生态要素与经济社会要素在空间上反映出来,并对各单元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需求进行聚类分析。G IS技术在获取、处理和集合... 重点讨论了G IS技术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方法中的应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要求将评价单元的自然生态要素与经济社会要素在空间上反映出来,并对各单元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需求进行聚类分析。G IS技术在获取、处理和集合各基本空间单元的要素数据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应用G IS技术建立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面状要素叠加分析、线状要素网络分析、统计要素链接分析和赋值要素追加分析,使分区数据的采集、组织和分析更加简单;专题地图的应用,也使分区方案的表现更为直观;尤其是G 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通过图形处理与空间数据运算有机地结合,解决了自然分区和行政分区界限中的若干要素的切分问题。以江苏省为例,进一步说明了G IS技术在以县市为单元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的应用 区域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江苏省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49
11
作者 陈雯 孙伟 +1 位作者 段学军 陈江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借鉴已有区划方法,采用要素层-关系层-逻辑层-应用层的技术路线,评价适宜各单元的开发强度,划分开发与保护空间。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江苏省的案例研究之中,以县和省辖市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选择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两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指数,将江苏全省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适度保护区域、优先保护区域和灰色区域等五大类型区。这一结果可以作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建设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生态重要性指数 经济重要性指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低丘红壤区耕地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秀英 朱晓芸 +5 位作者 王珂 沈掌泉 许红卫 丁晓东 罗鹏 俞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对浙江省兰溪市的低丘红壤区的耕地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以地形、土壤以及开发程度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单元的综合得分,并将潜力值分为四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开发、允许开发、限...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对浙江省兰溪市的低丘红壤区的耕地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以地形、土壤以及开发程度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单元的综合得分,并将潜力值分为四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低丘红壤资源分别为3151.53、8790.71、8840.64和35175.25 hm2。评价结果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开发潜力与坡度和土地利用现状存在强相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很低。坡度在≤6°、6~15°和15~25°的范围内,适宜开发的资源分别占总量的50.57%、43.36%和6.07%,允许开发的分别占12.67%、42.59%和44.75%。适宜开发的资源主要由果园和疏林地组成,二者占总量的74.68%;允许开发的资源主要由园地构成,二者占总量的88.95%。允许开发和适宜开发的资源在各城镇之间的分布极其不平衡。实地考察显示,耕地后备潜力评价与当地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潜力评价 遥感 GIS 低丘红壤 兰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寿阳县旱作农业土地生产潜力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勤 严昌荣 +1 位作者 何文清 刘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F0004,共6页
北方旱区是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农业生产基地,土地生产潜力作为土地最本质的属性,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以山西寿阳县33a气候数据、土壤理化数据和图件资料为基础,采用"机制法"对土地生产潜力分别进行了光合、温... 北方旱区是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农业生产基地,土地生产潜力作为土地最本质的属性,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以山西寿阳县33a气候数据、土壤理化数据和图件资料为基础,采用"机制法"对土地生产潜力分别进行了光合、温度、水分和土壤的逐级订正,估算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不足是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经水分订正后,多年平均气候生产潜力相对光温生产潜力减少了三分之二;土地生产潜力分布特点基本满足地形地貌类型的分布特点,河谷盆地生产潜力较高,山地部位生产潜力较低,而土壤养分总体含量较低,存在重用轻养现象,肥力补偿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机制法 GIS 寿阳县 北方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小芳 李军 +3 位作者 王学春 赵玉娟 程积民 邵明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建立固原半干旱丘陵区WinEPIC模型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修订柠条作物参数,验证模型的精度及在该区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林地水分生产力和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进行30 a长期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10 a柠条生长... 建立固原半干旱丘陵区WinEPIC模型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修订柠条作物参数,验证模型的精度及在该区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林地水分生产力和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进行30 a长期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10 a柠条生长主要依靠土壤储水和降水,水分生产潜力稳定且无水分胁迫,但已出现土壤干层;生长10 a以后随着柠条根系的下伸,土壤水分亏缺加剧,水分生产力随降水量变化呈波动性下降趋势。9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模拟柠条生长初期(1-10 a)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以101.0 mm/a的速度递减,此后长期在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由此得出,固原丘陵区柠条水分持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10 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灌木林地 水分生产潜力 土壤水分动态 EPIC模型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对上海南汇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兴雷 郭忠兴 +1 位作者 刘小红 李勤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用地粗放、布局散乱、难于规范管理等问题。以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不仅有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还可促进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分析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 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用地粗放、布局散乱、难于规范管理等问题。以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不仅有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还可促进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分析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以典型地区——上海南汇地区为例,对其空间分布的随机性进行了检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按标准偏差分类,并进一步按欧氏空间距离对大于2.25标准偏差的地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南汇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分布并不是随机分布,可分为远离中心类和集聚中心类两种类型。依据结果,提出了"远离中心方案"和"集聚中心方案"两种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整理潜力 城市边缘区 上海市 南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衡阳盆地农业土地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文武 田亚平 +3 位作者 邓运员 邹君 刘晓燕 邓美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58-161,共4页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应用GIS进行农业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应用RS获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对比适宜农业土地利用区域和现实土地利用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获得农业土地利用潜力区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优先开发呈明显的沿湘江河谷的条带状分...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应用GIS进行农业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应用RS获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对比适宜农业土地利用区域和现实土地利用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获得农业土地利用潜力区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优先开发呈明显的沿湘江河谷的条带状分布,同时具有明显的团块特征,除了在衡山县和衡东县分布较为分散,其他县市分布皆较为集中;谨慎开发潜力区分布呈现北部较为分散、中部较为集中的态势,且沿河谷分布的条带特征较为明显;限制开发潜力区空间分布相对最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潜力 南方丘陵区 土地适宜性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晨光 张克斌 +1 位作者 李瑞 毛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6-348,共3页
为了更好的解决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该文以位于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例,探讨该区土地潜力,建立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依据区域内的土地... 为了更好的解决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该文以位于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例,探讨该区土地潜力,建立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依据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将该区域分为137个地块,在地理信息系统下建立其属性数据库,结合有关专家判断,根据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土地潜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盐池县是宁夏沙化土地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53.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农牧交错带 土地潜力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资源潜力分类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涛 刘劲松 +1 位作者 吕昌河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50-10153,10321,共5页
在总结了国内外土地资源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潜力评价单元和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等和赋值;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地图代数计算,对京津冀地区各农地类型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划分。结果表明:除旱地外,一等地... 在总结了国内外土地资源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潜力评价单元和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等和赋值;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地图代数计算,对京津冀地区各农地类型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划分。结果表明:除旱地外,一等地面积介于30%~50%;二等地面积均较大,除了草地为29.26%外,其他地类比例均超过50%,三等地和四等地面积均较小。总体看来,本地区农地以优质(一等地)和次优质(二等地)土地为主,农业土地资源总体情况尚好,但还有进一步改造挖掘的潜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潜力评价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承载力及提高途径探讨——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庆瑞 孟庆香 +1 位作者 刘京 齐雁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20,共5页
 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土地降水生产潜力6312kg/hm2,现实生产力1899kg/hm2,人均粮食占有量306kg,仅达到我国规定的最低消费水平。按照国内外中高消费水平计算,现有人口已严重超载。认为当前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  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土地降水生产潜力6312kg/hm2,现实生产力1899kg/hm2,人均粮食占有量306kg,仅达到我国规定的最低消费水平。按照国内外中高消费水平计算,现有人口已严重超载。认为当前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培肥土壤;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积极采取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合理施肥,发展集流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地承载力 提高途径 生产潜力 现实生产力 消费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季红壤坡地油茶林土壤水势变化特征及耗水规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田日昌 陈洪松 王克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4,共6页
利用野外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雨季红壤坡地油茶林土壤水势变化特征及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势及其变异系数均为坡上大于坡下,坡上深度50cm、坡下深度40cm以上土层显著受到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双重影响,坡上、坡下深度90cm附近土壤... 利用野外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雨季红壤坡地油茶林土壤水势变化特征及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势及其变异系数均为坡上大于坡下,坡上深度50cm、坡下深度40cm以上土层显著受到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双重影响,坡上、坡下深度90cm附近土壤水势变化大于相邻层次。土壤物理性质、根系分布对土壤水势影响显著,深度40、90cm分别为黏土层向砾石层、砾石层向网纹层的转变,水分容易积聚,根系易于向此靠近;吸水根(根直径<1mm)根干重与土层深度呈显著指数型相关,且在深度90cm处所占比例最大,达46.95%;吸水根干重所占比例与深层(70—110cm)土壤水势变化量呈明显正相关。通过零通量面分析,雨季持续干旱时段深层水分整体向上蒸发,但深度90cm处水势变化最大,证实土层深度90cm附近为雨季油茶林主要耗水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油茶林 土壤水势 根系 耗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