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Varieties and Test Sites in the 2017 Rice Regional Trials of Hubei Province by GGE Biplot Based on Genstat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高峰 房振兵 +3 位作者 田永宏 陈波 范兵 赵沙沙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24-27,共4页
为分析水稻区试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区试地点的代表力和鉴别力,采用Gen Stat软件中的GGE双标图对湖北省2017年水稻区试A组12个参试品种和10个区试地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两优10号、亮两优1212、隆晶优4393、襄优5... 为分析水稻区试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区试地点的代表力和鉴别力,采用Gen Stat软件中的GGE双标图对湖北省2017年水稻区试A组12个参试品种和10个区试地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两优10号、亮两优1212、隆晶优4393、襄优5327产量较高,亮两优1212、隆晶优4393、聚两优639、深两优10号具有较好的稳产性,襄优5327稳产性较弱,但在生产上仍有推广利用的价值。区试地点沙洋县、黄冈市、孝南区的代表力和鉴别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GenStat GGE双标图 品种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OPSIS法的甘蔗新品种综合评价
2
作者 任生林 张静 +5 位作者 赵丽萍 覃伟 赵培方 赵勇 姚丽 赵俊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6-1834,共9页
为评估2021年国家区试甘蔗新品种在云南开远及云南其他蔗区的适应性,并为云南及其他相似生态蔗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参加第十五轮国家甘蔗区试的13个甘蔗新品种为材料,以桂柳05136和云蔗05-51为对照,在云南开远开展1 a新植2 ... 为评估2021年国家区试甘蔗新品种在云南开远及云南其他蔗区的适应性,并为云南及其他相似生态蔗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参加第十五轮国家甘蔗区试的13个甘蔗新品种为材料,以桂柳05136和云蔗05-51为对照,在云南开远开展1 a新植2 a宿根的比较试验,并基于DTOPSIS法对蔗产量、产糖量、前期平均蔗糖分、全期平均蔗糖分、出苗率、宿根发株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枯心苗率和黑穗病发病率等12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各品种的相对接近度(C_(i))依次为柳城1539>云蔗15505>中糖1211>桂柳05136>云蔗05-51>桂糖13334>中蔗14号>中蔗8号>桂糖14811>福农1311808>桂糖161253>福农141854>粤甘59号>桂南亚146210>云瑞14662,其中排前三的品种柳城1539、云蔗15505和中糖1211的C_(i)值分别为0.7413、0.6225和0.5975,这些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且大于对照桂柳05136和云蔗05-51。在参试品种中,柳城1539的蔗产量(141279.00 kg/hm^(2))和产糖量(19930.44 kg/hm^(2))均最高,前期发株快,分蘖好,叶片清秀,生势强、丛生性好,脱叶性较好,枯心苗率、黑穗病发病率均较低;中糖1211有效茎数最多(107226条/hm^(2)),前期发株快,叶片清秀,丰产性好,蔗糖分和产糖量较高,枯心苗率、黑穗病、花叶病发病率均较低;云蔗15505抗病性最强,枯心苗率(2.29%)和黑穗病发病率(0.14%)最低,脱叶性好,抗倒伏,蔗糖分和产糖量较高。甘蔗新品种柳城1539、云蔗15505和中糖1211在田间前期性状、产量性状及抗逆性等方面均展现显著优势,综合表现良好,具备在云南开远及相似生态区大规模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区试 D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研究
3
作者 宁东贤 杨秀丽 +4 位作者 张泽 谢咸升 李楠 牛芮 刘博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区试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有助于开展育种工作。利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花生参加区试的15个品种(系)的8个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参试品... 区试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有助于开展育种工作。利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花生参加区试的15个品种(系)的8个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参试品种(系)来源于山西、河南、山东3省,共9个试点,分布在山西省的忻州、晋中、吕梁、长治、临汾和运城6个地级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单株荚果数变幅最大,为38.08%,生育期变幅最小,为14.42%;不同年份间,生育期、主茎高、百果质量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密度与单株荚数、结果枝数、百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总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百果质量与总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单株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与单株果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系)聚为4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代表了80.21%的方差变异信息,获得了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系)区试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3年黄河流域国家审定中熟常规棉品种性状演变分析
4
作者 董灵艳 赵文超 +5 位作者 齐洪鑫 王汝明 张爱民 李凤瑞 张东楼 史加亮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6-1417,共12页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棉区国家审定的中熟常规品种连续10年以上综合性状,本研究利用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1999—2021年国家区域试验数据,对棉花品种性状特征、遗传变异、变化趋势及性状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3年,黄...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棉区国家审定的中熟常规品种连续10年以上综合性状,本研究利用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1999—2021年国家区域试验数据,对棉花品种性状特征、遗传变异、变化趋势及性状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3年,黄河流域棉区共有76个中熟常规品种通过国家审定,选育单位以科研院所及高校为主,育种方式以杂交选育为主;审定品种主要来自河北、山东、河南3个植棉大省。外观表现以株型松散、叶片中等大小、铃卵圆型为主,高抗、抗、耐枯萎病品种各占1/3,耐黄萎病品种占86.84%。枯萎病指的遗传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70.50%,黄萎病指次之,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下。随着年份的增加,育成品种的生育期呈线性缩短趋势,霜前花率、铃重、皮棉产量和断裂比强度呈线性升高趋势,株高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单株铃数和马克隆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浪形趋势,第一果枝节位、枯萎病指和黄萎病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皮棉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枯萎病指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子指、霜前花率、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纤维品质之间以及产量和纤维品质之间均不能协同提高。单株铃数、铃重、衣分、霜前花率、子指和生育期可决定产量变异的79.29%,衣分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单株铃数。综上,在棉花育种时,应重点利用现有优良品种为优异种质资源,提高衣分、单株铃数和抗病性,降低马克隆值,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本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的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区域试验 黄河流域棉区 中熟常规棉品种 遗传变异 性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祥县大豆品种区域对比试验
5
作者 曾海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5,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嘉祥县种植的大豆品种,以菏豆12号、嘉豆119和道秋60等1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菏豆12号为对照(CK),开展了大豆品种区域对比试验,测定其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2022年区域试验...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嘉祥县种植的大豆品种,以菏豆12号、嘉豆119和道秋60等1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菏豆12号为对照(CK),开展了大豆品种区域对比试验,测定其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2022年区域试验各品种生育期在92.6~107.9d,株高在56.4~84.3cm,单株有效荚数在40.4~68.9个,单株粒数在86.8~139.8粒,单株粒重在20.2~28.9 g,百粒重在17.4~29.1g,粒型、种皮色、籽粒光泽度、脐色、紫褐斑率和虫食率等均表现较佳。除祥星4号、祥星919外,其余品种均抗或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和SC-7,产量在180.80~229.08 kg/667 m^(2)。通过2022年区域试验,筛选出圣地16、道秋60、嘉豆119和俊豆12共4个品种,生育期适中,农艺和经济性状表现较佳,产量较高,继续开展2023年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圣地16、道秋60、嘉豆119和俊豆12具有丰产、稳产特性,两年产量较CK增产5.06%~6.08%,蛋白质含量在39.83%~41.54%,粗脂肪含量在18.98%~20.97%。综合表明,圣地16、道秋60、嘉豆119和俊豆12的综合表现较佳,建议参加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品种区域试验 抗病性 品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6个苹果品种在黄河故道的引种试验与评价
6
作者 孙昂 刘艺玮 +4 位作者 赵红亮 卢航 聂琳 曹依静 刘利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优化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品种结构,缓解市场矛盾,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于2019年春季引进了Silken、美味(Ambrosia)、爱妃(Envy)、米奇拉(Mitchgla)、信浓金(Sinanogold)、维纳斯黄金(Haruka)等国外... 为优化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品种结构,缓解市场矛盾,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于2019年春季引进了Silken、美味(Ambrosia)、爱妃(Envy)、米奇拉(Mitchgla)、信浓金(Sinanogold)、维纳斯黄金(Haruka)等国外苹果品种进行试种,以长富2号为对照,对其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生长结果习性、抗病性等存在差异,爱妃、美味、Silken、维纳斯黄金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早中熟苹果品种在黄河故道及气候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种植,米奇拉和信浓金易感炭疽叶枯病,建议少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苹果 黄河故道 引种试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区试品系中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洁 王富延 +8 位作者 宋国琦 孔淑鑫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李吉虎 李根英 刘鹏 李玮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小麦区试品系,明确其优异等位基因组成,有利于进一步精准改良利用。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分子育种应用。以山东省2021—2022年小麦旱地区试24份参试品系为材料,利用32个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小麦区试品系,明确其优异等位基因组成,有利于进一步精准改良利用。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分子育种应用。以山东省2021—2022年小麦旱地区试24份参试品系为材料,利用32个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异常结果和材料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未知基因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KASP反应失败或非特异扩增。混合DNA样品检测结果为杂合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间基因型不一致,次要原因是错误分型。32个KASP标记中,14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检出率超过83%,表明这些基因在育种中已经得到有效利用;17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检出率低于50%,其中,WRKY51-2B、AX-95025477-7B、SnRK2.4A3、TaMoc-2433和NCED15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未检出,表明这些基因在育种中利用较少,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展遗传改良。24份材料中,HQ04携带20个优异等位基因,是数量最多的,可作为基因供体用于育种。利用KASP标记开展辅助选择定向精准提高优异等位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率仍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 功能基因 KASP标记 区试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现状及解决对策
8
作者 张海芳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从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重要地位即区试是品种审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区试为每个参试品系提供了一个科学评价的平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取得的成效即有力地促进了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 从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重要地位即区试是品种审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区试为每个参试品系提供了一个科学评价的平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取得的成效即有力地促进了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了区试体系、区试各项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存在的问题即技术力量不稳定、专业能力不足、财政经费不足、技术不够规范,区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区试点考察力度,增加财政投入,改善试验条件,进一步规范技术操作,努力提高区试质量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提高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品种区域试验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沟壑区不同荞麦品种区域比较试验研究
9
作者 曹艳 王改改 +3 位作者 刘小进 李倩 延荣 邢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6-18,21,共4页
为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延安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为当地荞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征集的7个甜荞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不同区域试验,对其物候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 为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延安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为当地荞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征集的7个甜荞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不同区域试验,对其物候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为63~85 d,均属于中早熟品种;株高为60.0~141.7 cm,主茎分枝为1.9~3.6个,主茎节数为6.4~16.0节。株型均为紧凑型,粒色为棕色、褐色和黑色。参试品种单株粒重为1.4~10.5 g,千粒重为26.3~42.0 g,产量658.5~1792.5 kg/hm^(2)。通过比较不同试验点的产量表现,发现在宝塔区、安塞区和甘泉县试验点,产量最高的荞麦品种分别为TQ10-05、TQ10-04和TQ10-06,这些品种在当地的种植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产量性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质资源 品种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早籼稻新品种在金华地区的比较
10
作者 鲍苗青 杜佳 陈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99-801,共3页
以中组101等11个早籼稻新品种为对象,在金华地区开展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嘉创92的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645.0 kg,其次是甬籼980,667 m^(2)产量为641.7 kg;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3、5 d,在生产上可作为双季稻种植大户前茬中熟早籼稻搭... 以中组101等11个早籼稻新品种为对象,在金华地区开展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嘉创92的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645.0 kg,其次是甬籼980,667 m^(2)产量为641.7 kg;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3、5 d,在生产上可作为双季稻种植大户前茬中熟早籼稻搭配品种。研究为嘉创92、甬籼980品种在金华地区试种引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早籼稻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北部、黄淮冬麦区国家区试品种的品质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胡学旭 孙丽娟 +7 位作者 周桂英 吴丽娜 陆伟 李为喜 王爽 杨秀兰 宋敬可 王步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1-509,共9页
区试品种品质的特征分布能够反映未来几年推广品种的走向,了解近年小麦区试品种品质变化对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方向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以2000—2015年北部、黄淮冬麦区1001个区试品种的1589份样品为材料,按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品种分类,... 区试品种品质的特征分布能够反映未来几年推广品种的走向,了解近年小麦区试品种品质变化对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方向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以2000—2015年北部、黄淮冬麦区1001个区试品种的1589份样品为材料,按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品种分类,分析了我国近十几年育成和审定品种的品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逐年递增,综合品质有待提升;审定品种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中筋品种,但中强筋品种的比例有所上升。8个品质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中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较高,而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一般;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以强筋品种高于中强筋品种,又高于中筋品种,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5)。各品质指标在年度间的变异,以强筋品种最大,其次是中强筋品种,中筋品种最小。与对照品种相比,强筋品种蛋白质质量性状显著偏低。未来5~10年生产中,小麦中强筋品种会有所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品质 区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程本义 施勇烽 +2 位作者 沈伟峰 庄杰云 杨仕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前期研究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SSR)首选标记对2005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19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鉴定,构建了199个水稻品种×12个首选标记的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DNA指纹库。在首选标记座位上,常规稻和杂交... 利用前期研究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SSR)首选标记对2005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19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鉴定,构建了199个水稻品种×12个首选标记的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DNA指纹库。在首选标记座位上,常规稻和杂交稻的主导等位基因基本相同,籼稻和粳稻的主导等位基因差异较大;常规稻品种的纯合度高,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杂合度较高、杂合座位数呈正态分布。比较相同母本的系列杂交稻组合,表明主导不育系系列组合具有较高的组内品种间母本一致性。此外,对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特异性鉴定、DNA指纹库的扩充和鉴定标记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产量区域试验 微卫星标记 DNA指纹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大豆育成品系的特点分析及品种选育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冷建田 陈应志 +1 位作者 王英 吴存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9,304,共8页
应用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全国166个参试品系的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同一生态区的品系进行主成份分析,对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可分... 应用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全国166个参试品系的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同一生态区的品系进行主成份分析,对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可分为6个特性不同的组群,组群间各性状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生态区之间育种目标的差异;不同生态区主成份个数和主成份因子不同;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均存在一元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1和0.2868,回归模型分别为Y=46.4183-0.1357ⅹ1和Y=18.1613+0.05014ⅹ2。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为国家区试点分布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区域试验 育成品系 品种选育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82
14
作者 张群远 孔繁玲 +2 位作者 廖琴 杨付新 王磊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6,共6页
从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区域试验的试验评价和品种评价的体系,并 对具体评价方法和指标作了概述和比较,指出了其中尚待解决的难点,同时论述了区域试验中应 注意的问题。表1,参29。
关键词 作物 品种区域试验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MMI双标图分析西瓜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分辨力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志强 刘声锋 +3 位作者 郭守金 于蓉 田梅 董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3,共5页
借助AMMI模型分析了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于基因效应和环境效应,但是也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且基因型的效应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环境效应。不同西瓜品种在各试点的品种稳定性和不... 借助AMMI模型分析了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于基因效应和环境效应,但是也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且基因型的效应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环境效应。不同西瓜品种在各试点的品种稳定性和不同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品种G4(09-N2)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15.53360),G7(09-N9)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2.56881);8个西瓜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G2(09-N1)和G1(09-N7),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品种是G4(09-N2)和G6(09-N12),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8(CK,09-N15),产量低而稳定的品种是G7(09-N9),产量一般且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3(09-N5),产量一般稳定性差的品种是G5(09-N8);在4个参试点中,甘肃兰州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强,宁夏中卫试点和宁夏中宁试点对西瓜品种的分辨力一般,宁夏海原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双标图 西瓜 品种 产量 稳定性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方差阵结构优选的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希远 尤海磊 +2 位作者 任长宏 吴冬 李建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81-1989,共9页
论述了线性混合模型方差协方差结构与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分析模型的对应关系,以我国2005—2006年东北华北玉米8组区域试验资料为例,按照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原理及模型拟合信息量准则与似然比测验,对区域试验品种方差协方差的结构特性及不同... 论述了线性混合模型方差协方差结构与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分析模型的对应关系,以我国2005—2006年东北华北玉米8组区域试验资料为例,按照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原理及模型拟合信息量准则与似然比测验,对区域试验品种方差协方差的结构特性及不同方差协方差结构模型在品种效应估计与评价的差异状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分析的所有试验中,环境间品种效应方差协方差均不符合方差分析模型假设的同质性结构,而是呈现为各种异质性结构;产量效应测验差异显著的品种对数目在方差分析模型与最佳方差协方差结构线性混合模型间的一致率平均为86%,品种产量效应排序在两种模型间也存在明显不同,品种产量效应估计的平均误差在最佳方差协方差结构线性混合模型小于在方差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品种 区域试验 线性混合模型 方差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洁 廖琴 +1 位作者 胡小军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70-1876,共7页
以1999—2008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共计463个点次)10年数据为依据,在一年一点和一年多点两个层次上对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一年一点试验层面上,所有试点平均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为... 以1999—2008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共计463个点次)10年数据为依据,在一年一点和一年多点两个层次上对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一年一点试验层面上,所有试点平均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为4.3%,平均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为7.4%,绝大多数试点的CV和RLSD控制得较好,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均较高。(2)一年多点试验层面上,绝大多数组别的CV在5%以内,RLSD在3%以内,试验精确度较高,品种比较精确度能够满足国家品种审定的要求。(3)在现有试验方案下,降低试验误差是提高一年一点试验精确度的主要途径;除降低试验误差外,适当增加试点数是提高一年多点试验精确度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试验 变异系数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试验精确度 品种比较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会 雷敬超 +6 位作者 王伦旺 李翔 贤武 梁强 庞华莒 杨荣仲 方锋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和ROC16为对照,2008~2009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崇左和合浦等区试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和ROC16为对照,2008~2009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崇左和合浦等区试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10个参试甘蔗新品种进行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结果】10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208早熟高糖高产稳产,是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柳城03/182和桂糖02/901表现特早熟特高糖稳产;桂糖02/770、桂糖02/833表现中晚熟高产中糖;桂糖02/1247和柳城03/1137表现晚熟高产中糖。【结论】桂糖02/208、柳城03/182、桂糖02/901、桂糖02/770、桂糖02/833、桂糖02/1247和柳城03/1137达到广西甘蔗品种审定的标准,可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蔗茎产量 含糖量 农艺性状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柳州点7个甘蔗新品种DTOPSIS法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19
作者 覃耀冠 周忠凤 +2 位作者 周颀 韦开军 阳康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8-943,共6页
【目的】对7个甘蔗新品种(系)的田间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品种,为其在柳州蔗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柳州蔗区条件下,对参与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的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品比试验,并采用DTOPSIS法... 【目的】对7个甘蔗新品种(系)的田间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品种,为其在柳州蔗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柳州蔗区条件下,对参与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的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品比试验,并采用DTOPSIS法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7个参试品种中,以桂辐98/296的宿根萌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表现最好,其他品种表现无明显规律。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新台糖22号,而柳城03/362、桂糖04/2278和桂糖02/496低于对照新台糖22号。7个甘蔗品种的Ci值从高到低排序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桂糖04/2278、新台糖22号、柳城03/362、桂糖02/496。【结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适宜在广西柳州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桂糖04/2278、柳城03/362、桂糖02/496则不宜在该类型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DTOPSIS法 区试 综合评价 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年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小麦区试品种(系)的亲缘系数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吕晓欢 冯晶 +2 位作者 蔺瑞明 林凤 徐世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60,共6页
为了解2009-2010年度河南、河北及山东参加区试品种(系)小麦的遗传背景丰富度,追溯了这三个省份供试的85个小麦品种(系)信息,采用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5个品种(系)... 为了解2009-2010年度河南、河北及山东参加区试品种(系)小麦的遗传背景丰富度,追溯了这三个省份供试的85个小麦品种(系)信息,采用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5个品种(系)的3 570对组合中,所有组合的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0.750,亲缘系数总和为77.244,平均值为0.021。聚类分析将这85个品种(系)聚为8类。三个省份中河南参试的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主要因为这些品种(系)是利用豫麦2号及其衍生品种(系)培育而成的;河北、山东参加区试的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主要由于这些地区广泛利用了当地的种质资源,其中山东省小麦品种培育主要选用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上比较重要的多个品种,包括鲁麦14、鲁麦23、泰山21号及济南13号的衍生品种莱州95021等。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对重要小麦品种(系)的应用及引进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试品种(系) 亲缘系数 遗传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