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 System Arrangements of Chinese Land Tenure Marketization
1
作者 YU Peng-yi,ZHANG Wei-dong(Business Schoo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Hubei,430074,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As a general rule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 rational institution guarantee.Land Tenure.As a main institution factor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losely relates to the reform o... As a general rule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 rational institution guarantee.Land Tenure.As a main institution factor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losely relates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Economics of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and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Land Tenure of Property Rights,the articl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cho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which is of both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tenure of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 choice rural re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改革富民机制与效应——基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1 位作者 郑淋议 曲福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8,共13页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该研究将产权安全理论和制度互补理论相结合,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分...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该研究将产权安全理论和制度互补理论相结合,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分析框架。进而借助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揭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①“单维”承包地确权改革和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前者主要是因为获得承包地确权证书的农户有机肥投资更高,后者则主要是因为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村农户个体信贷的抵押效应更高。②两类资产产权制度交互影响的联动改革能够产生超越“单维”产权制度改革的增收效应。这主要是因为产权制度联动改革的配置和抵押中介效应显著更高。因此,未来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单维”与“联动”双管齐下:①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联动改革政策,引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从“单维”向“联动”方向演进;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联动改革模式,打通产权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中介路径。②全面落实承包地确权改革,推进配套“赋能”改革;深化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股份权能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性资产 经营性资产 “单维”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联动改革 农户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业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从而评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结果表明:第二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发展模式与资源开发、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层次分析法 运行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重构的制度演变与现实挑战——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分析
4
作者 潘璐 刘启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43,共17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重新界定产权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回溯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和问题挑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的“一次改制”和2007年至今的“二次改制”两...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重新界定产权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回溯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和问题挑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的“一次改制”和2007年至今的“二次改制”两个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原则下,不断调整农村集体产权关系,通过理顺所有权主体、产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产权制度安排的合法性与社会适当性,以实现集体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制度环境的耦合互动,不仅重构了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还重塑了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关系。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探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所需的多元制度基础及其相互关系,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新制度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产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能力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来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证据
5
作者 李琴 潘奇禧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统筹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统筹能力,促进农业机械的利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低龄、高学历户主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使用农业机械,且在粮食主产区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也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政府深层次挖掘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资源整合上的潜力,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并发挥集体在乡村基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集体经济组织 统筹能力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
6
作者 万陆 翟少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6,共14页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创业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有效产生县域创业促进效应。通过效应分解发现,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农业和农村乡镇地区的创业活跃度,而且能够通过产业联动和空间外溢促进非农领域和非乡镇地区的创业,从而形成全产业全范围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是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资本流入3种机制实现的。而且,这种县域创业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环境较好、政府治理能力较高以及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县域创业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产业联动 空间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投入的影响
7
作者 谢芳婷 施建玲 +1 位作者 朱臻 沈月琴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4-218,共15页
【目的】量化分析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3年江西和浙江两省集体林区582户农户调研数据,考虑到林地经营的长周期性,综合使用熵值法、Tobit模... 【目的】量化分析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3年江西和浙江两省集体林区582户农户调研数据,考虑到林地经营的长周期性,综合使用熵值法、Tobit模型分析法律和事实维度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投入的影响,构建感知产权安全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感知产权安全在法律和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投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法律和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中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均有显著促进作用。2)感知产权安全在法律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影响中会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强度分别为36.5%和49.1%;同样,感知产权安全在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影响中也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强度分别为24.9%和26.1%。3)产权安全水平对不同林地规模、不同收入的林农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林地规模较小、林业收入水平较低的林农更易受产权安全的影响。【结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要加强法律、事实层面上的政策实施,还应将政策效果有效转化为林农的主观认知,促进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产权安全 非木质林产品 用工投入 资本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新路径探寻 被引量:4
8
作者 曾恒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1,共12页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现实动因、基础条件和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现实动因、基础条件和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遵循“资本混合-产权混合-机制混合”的底层逻辑,在设立企业法人并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的基础上,引入职业经理人行使集体资产经营权,同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聚合内外部资源、协调双重职能和提升运营效率,最终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行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仅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核心在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让市场机制在集体资源要素配置和运营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应当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村庄加快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注重严格防控改革风险、多维创新改革形式、稳步开放产权结构、有效维护各方利益以及强化集体资产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改革 资本混合 产权混合 机制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主体-村级组织”多维耦合视角下乡村林业协调发展研究
9
作者 黄衍 汪佳伟 戴永务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4,共9页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63.3%的地区表现为较为集聚的发展状态,整体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式分布格局;在耦合协调特征方面,森林、经营主体和村级组织三个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仅15.8%的改革重点县为高度协调,42.1%的改革重点县处于失调状态。据此,建议加强乡村林业在森林、经营主体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乡村林业的区域化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促进乡村林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乡村林业 “社会-生态”系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与效率何以兼得:破解农地产权改革困境的“两田分置”案例分析
10
作者 马静 段雪颖 +3 位作者 蒋非非 郭维红 朱新华 陈浮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究自种与对外发包、种粮与多元经营的“两田分置”地方经验,为破解长期困扰我国农地产权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提供自下而上的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过40余年超常规发展,中国农地产... 研究目的:探究自种与对外发包、种粮与多元经营的“两田分置”地方经验,为破解长期困扰我国农地产权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提供自下而上的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过40余年超常规发展,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已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破解农村人地不匹配、“约束—发展”失衡、集体经济难壮大等现实困境势在必行;(2)研究案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推行“自种与对外发包”分置和“种粮与多元经营”分置,既回应不同农户的权益诉求,又实现农地资源配置优化,为破解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农地产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3)“两田分置”改革离不开一揽子政策支持,未来可依托“一个平台”“两大工程” “三化模式”进行逐步完善,进一步释放农地产权改革红利。研究结论:“两田分置”改革应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和实际需求,整合地方政府调控与农村集体治理能力,稳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耕地保护转型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改革 公平与效率 “两田分置”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票制度研究和实践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旭 王见 +1 位作者 杨永迪 张欣悦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273-278,共6页
林票作为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创新举措,对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林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全国范围内实践探索,明晰林票概念的内涵。在学者们对林票进行探索并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推行林... 林票作为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创新举措,对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林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全国范围内实践探索,明晰林票概念的内涵。在学者们对林票进行探索并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推行林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林业政策扶持、推进林票标准化制发、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建立林票风险隔离制度、构建林业科研创新平台及强化政府及林业部门监督指导,旨在有效提升林票溢价率,促进林票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于林票形成条件与推行环境的深入研究,加强林票的实证分析,研究林票制度的可持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票 林票制度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产业学院法人地位的确立逻辑及其制度优化
12
作者 李胜红 陆宇正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89,112,共7页
在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产业学院成为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法人地位确立是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享有深度办学权、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制度基础。具体而言,法人地位确立有助于推进产权关系明晰化... 在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产业学院成为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法人地位确立是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享有深度办学权、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制度基础。具体而言,法人地位确立有助于推进产权关系明晰化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增强组织合法性获取与资源吸附能力,发挥有效与可持续办学的风险隔离功能。但在产业学院法人地位确立进程中,在政策制定层面存在“规定空白区”,在组织治理层面存在决策与领导权冲突,在办学实践层面法人类型定位复杂。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学院法人地位确立的相关制度,提出增加法律赋权与政策调适的保障型制度,形成分类治理与动态监管的管理型制度,安排产权分配与利益协调的激励型制度等优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混合所有制改革 法人地位 产权 制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雇员分红权激励与中央企业审计定价
13
作者 窦笑晨 黄晓珊 马新啸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3,共13页
科学合理的审计定价对激发微观主体动能和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借助分红权激励来调整、优化中央企业审计定价水平,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央企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考察... 科学合理的审计定价对激发微观主体动能和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借助分红权激励来调整、优化中央企业审计定价水平,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央企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考察雇员分红权激励对中央企业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分红权激励不仅能够强化员工内部监督,还可以提升央企运营效率,从而降低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风险,由此降低中央企业审计定价。进一步研究表明,前述效果需要坚实的人才基础支撑,在人力资本结构较好和雇员稳定性较强的中央企业中更为明显,并且在地区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产业链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更加突出;同时还能弥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力不足的短板,在会计师事务所为非“十大”以及注册会计师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推动完善央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企业 产权权利束分割 分红权激励 审计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向楠 乐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构建“产权安排-治理能力-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结果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效果,其中产权安... 构建“产权安排-治理能力-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结果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效果,其中产权安排的资源配置效应与权力配置效应发挥主导作用,即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村庄公共服务能力,并促进农民民主参与。然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干部权力的约束作用并不显著,在客观上会弱化村集体的组织动员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村庄的有效治理。此外,在集体资产较为丰富、人口规模较小且农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村庄中,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治理效能更加显著。据此,在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夯实产权的集体属性,加强对小微权力的外部监督,并基于村庄类型来探索差异化的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乡村治理效能 资源配置 权力配置 关系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
15
作者 冯梦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是维护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直接的组织建设和间接的产业培育对农民收入产生正面推动作用。进一步基于DID模型和P...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是维护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直接的组织建设和间接的产业培育对农民收入产生正面推动作用。进一步基于DID模型和PSM-DID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对农民增收共富具有正面影响;在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中介影响方面效应是显著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共富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业产业 增收共富 产业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甸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及建议
16
作者 杨昌贤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82-84,共3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关键构成,对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自1980年林业“三定”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至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罗甸县为例,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关键构成,对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自1980年林业“三定”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至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罗甸县为例,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深化改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全面加快推进新一轮林权改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 确权登记 流转体系 配套政策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改革试点的实践样态与行动逻辑--基于“激励-问责”协同性框架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振华 杨文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F0002,共9页
改革试点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机制。中国的改革试点不仅是一种纵向的分级制政策实验,在横向上地方改革试点还表现出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改革试点对应的是宽泛的政策指导与政策的灵活性,政策执行的条件将直接影响地方改革效能。在地方改... 改革试点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机制。中国的改革试点不仅是一种纵向的分级制政策实验,在横向上地方改革试点还表现出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改革试点对应的是宽泛的政策指导与政策的灵活性,政策执行的条件将直接影响地方改革效能。在地方改革试点中,激励结构与问责力度是影响政策执行的两个关键要素。基于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多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问责强度和资源禀赋构成了地方改革试点的使动条件,地方主政者的行动态度、行动空间和行动能力构成了地方改革试点的能动条件,两者协同促使地方政府采取争先创新、稳妥有序、应付避责与象征执行的行动策略。因此,在地方改革试点中,要营造更具包容性的政策环境,建立相对均衡的制度结构,激发地方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提升地方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试点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政策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内蒙古林农林业生产经营的动力机制
18
作者 陈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38-240,共3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亿万农民福祉。在当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通过分析林农林业生产经营的动力因素,得出林农生产经营的动力机制,提出提升林农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激发林农生产经营的活力,从而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亿万农民福祉。在当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通过分析林农林业生产经营的动力因素,得出林农生产经营的动力机制,提出提升林农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激发林农生产经营的活力,从而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林农收入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生产经营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化赋权:我国土地使用权建构的制度逻辑
19
作者 李凤章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形式重建土地财产权,恰是采取了契约化赋权方式,并根据社保纳入情况,不断扩展契约化赋权的范围。这一做法有利于维护产权稳定,有利于树立契约型税理观,有利于强化民法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契约化赋权 土地使用权 出让合同 契约型税理观 现代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地流转响应:预期偏离与逻辑阐释 被引量:7
20
作者 武舜臣 曹丹丘 王兴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农地所有权归属集体以来,产权拆分及农民产权份额的扩大和强化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然而,理论上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却在农地流转的推动成效方面呈现时段上的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演进,改革对农地流转的正面作用渐衰,甚至表现... 农地所有权归属集体以来,产权拆分及农民产权份额的扩大和强化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然而,理论上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却在农地流转的推动成效方面呈现时段上的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演进,改革对农地流转的正面作用渐衰,甚至表现出对农地流转的抑制。为解释理论与现实的偏差,聚焦改革路径的形成逻辑,重点阐述了改革历程及改革对农地配置的影响成效,提炼出改革成效不足的系统性成因。研究认为,产权理论的引入为确定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过去的改革经验为决策层延续产权赋予式改革提升了信心,规模经营路线的确立加强了坚持并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后,农地产权制度朝着扩大集体成员权能的方向不断推进,却在现阶段表现出抑制农地流转并冲击农地承包权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对此,构建了涵盖政策有效性、农地多功能性以及中央决策层认知调整在内的解释框架。认为在追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下,扩大集体成员的土地权能并不可取,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作用并以社会保障弥补农户对农地的非生产性寄托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农地流转 阶段性偏离 产权制度改革 逻辑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