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坤 张丹 +1 位作者 刘新琼 张向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36,共3页
为了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的实验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对影响FQ-PCR较敏感的因素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和Mg2+等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10μL反应体系的最优组分为:1×rTaqBuf... 为了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的实验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对影响FQ-PCR较敏感的因素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和Mg2+等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10μL反应体系的最优组分为:1×rTaqBuffer,0.16 mmol/L dNTPs,0.24μmol/L Primer,2.5 mmol/L Mg2+,5%甘油,5%DMSO,1×SYBR Green I,0.8 U rTaq酶,100 ng模板。该反应体系为经济型FQ-PCR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实验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固氮酶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傲雪 徐凤花 +3 位作者 刘洋 郭慧娟 曹艳花 张晓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5,共4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时定量检测特定核酸技术,它是核酸探针技术、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技术和PCR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能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扩大了PCR的应用范围...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时定量检测特定核酸技术,它是核酸探针技术、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技术和PCR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能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扩大了PCR的应用范围。概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固氮酶(nifH)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探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固氮酶(nifH)基因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R显带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友帆 刘洋 +1 位作者 张琼 张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评价染色体R显带技术(RT)、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荧光定量PCR(RT-PC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分析340例疑诊为AP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或PML/RARa融合基因,以MICM综合诊断作为APL的诊断&q... 目的:评价染色体R显带技术(RT)、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荧光定量PCR(RT-PC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分析340例疑诊为AP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或PML/RARa融合基因,以MICM综合诊断作为APL的诊断"标准",并与三者联合检测比较,评价RT、D-FISH和RT-PCR三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APL的诊断,RT、D-FISH以及RT-PCR三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1.3%(78/96),95.0%(91/96)和96.9%(93/96),RT漏检18例,D-FISH的检测结果判断5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RT-PCR的检测结果存在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9.97%,特异度为100%。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单独应用于APL的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弊端,三者联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同时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R显带技术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定发酵乳中嗜热链球菌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青龙 貌达 +6 位作者 周燕霞 刘凯 李爽 杨霞 王雨婷 王军红 蔡雪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9-154,共6页
该研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目标基因,根据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发酵乳中嗜热链球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法,通过特异性、灵敏性和抗干扰实验对所建立方法进行验证,并使用该方法... 该研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目标基因,根据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发酵乳中嗜热链球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法,通过特异性、灵敏性和抗干扰实验对所建立方法进行验证,并使用该方法对市售的60份标识含有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乳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ecA基因具有种间特异性,种间差异率>10%,以其为目的基因建立的RT-fqPCR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嗜热链球菌;绝对灵敏度达1 pg/μL,相对灵敏度达10^(3) CFU/mL;在培养物水平和基因组水平抗干扰能力良好。采用该方法从60份标识含有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乳样品中均能检测出嗜热链球菌,说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发酵乳中嗜热链球菌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嗜热链球菌 RECA基因 发酵乳 分子鉴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药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MMP-2、TIMP-2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艳 胡晓红 +1 位作者 廖佳丹 王彩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05-1207,I000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内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不同配伍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内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不同配伍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分成模型组、西药组、益气中药组、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组和正常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心衰大鼠MMP-2、TIMP-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大鼠心肌MMP-2表达明显升高,TIMP-2表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用药组大鼠心肌组织MMP-2表达明显降低,TIMP-2表达升高,其中益气活血组、益气活血利水组中药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气活血利水组疗效明显优于益气活血组(P<0.01)。结论:证明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可通过作用于心肌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过程,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利水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法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DGAT1基因在不同品种及种子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凯 梁国校 +2 位作者 杨麒 韦秋思 梁文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64,共4页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研究了油桐DGAT1在不同品种以及种子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DGAT1在6个不同品种成熟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明显,这种表达量与种仁含油率相关性也不明显。在油桐‘ZN...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研究了油桐DGAT1在不同品种以及种子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DGAT1在6个不同品种成熟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明显,这种表达量与种仁含油率相关性也不明显。在油桐‘ZN L-F52’种子不同发育阶段中,DGAT1均有表达,在6、7、10月份表达量较低,而在8、9月份表达量高,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这与油桐种仁油脂形成规律相符合,说明该基因可能与油桐油脂合成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DGAT1基因 不同品种及种子 表达模式 实时定量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Bt63的外源基因相对含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长坡 邓婷婷 +1 位作者 伍松陵 路子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5,共5页
为分析转基因Bt63稻米外源基因含量,利用新型、灵敏和高通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RBE-4作为转基因水稻的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获得了Bt 63和RBE-4基因的Ct值与起始模板相关性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 6和0.995 ... 为分析转基因Bt63稻米外源基因含量,利用新型、灵敏和高通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RBE-4作为转基因水稻的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获得了Bt 63和RBE-4基因的Ct值与起始模板相关性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 6和0.995 4。通过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Bt63)和内标基因(RBE-4)起始模板数的比较,测定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相对含量,这项研究将为建立转基因水稻抗虫能力评价体系和转基因稻谷的流通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外源基因(Bt63) 内标准基因(RBE-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利水不同配伍对慢性心衰大鼠AT1、ERK2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廖佳丹 张艳 +1 位作者 宫丽鸿 王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270-227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及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信号通路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及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信号通路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对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益气中药组、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中药组和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组,没有进行左冠脉结扎手术的假手术大鼠为正常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心衰大鼠AT1、ERK2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大鼠心肌AT1、ERK2表达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用药组大鼠心肌组织AT1、ERK2表达明显降低,其中益气活血组、益气活血利水组中药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气活血利水组疗效明显优于益气活血组(P<0.01)。结论:证明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AT1、ERK2的表达,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过程,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利水中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法 AT1、ER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促进拟南芥AtNRT1.1基因表达增强硝酸盐吸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冬超 夏新莉 尹伟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研究生长素信号对植物硝酸盐营养吸收的调控作用,采用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SIE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测定拟南芥野生型Col-0、生长素过表达突变体yuc1-D以及生长素通路缺失突变体axr1-123种株系初始根中硝酸根离子(NO-3... 为研究生长素信号对植物硝酸盐营养吸收的调控作用,采用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SIE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测定拟南芥野生型Col-0、生长素过表达突变体yuc1-D以及生长素通路缺失突变体axr1-123种株系初始根中硝酸根离子(NO-3)吸收速率以及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AtNRT1.1表达量的差异,并进一步检测Col-0株系以及硝酸盐转运蛋白突变体nrt1.1株系在正常条件(CK)或施加外源IAA及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2,3,5-三碘苯甲酸(TIBA)处理下的NO-3流速和AtNRT1.1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yuc1-D株系的NO-3吸收速率以及AtNRT1.1基因表达量相比野生型均有大幅增加,而axr1-12株系的NO-3吸收速率以及AtNRT1.1基因表达量相比野生型显著降低;在Col-0株系中施加外源IAA对NO-3吸收速率以及AtNRT1.1基因表达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施加TIBA的效果反之,说明生长素对硝酸盐吸收有增强效应。nrt1.1株系在CK、IAA、TIBA处理下NO-3吸收速率差异较野生型不明显,揭示了AtNRT1.1基因在生长素促进硝酸盐吸收途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生长素 硝酸盐吸收 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天津段微囊藻及其毒素的空间分布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霍达 曹琪 +3 位作者 王素炎 陈裴裴 李一鸣 乔之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97-3903,共7页
采取荧光定量PCR技术及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以mcyD基因和PC-IGS基因为靶基因对夏季蓝藻暴发期间海河天津市区段的产毒微囊藻种群丰度和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海河天津市区段微囊藻种群丰度具有明显差异性:产毒微囊藻种群丰... 采取荧光定量PCR技术及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以mcyD基因和PC-IGS基因为靶基因对夏季蓝藻暴发期间海河天津市区段的产毒微囊藻种群丰度和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海河天津市区段微囊藻种群丰度具有明显差异性:产毒微囊藻种群丰度为1.16×10~4~2.48×10~7copies/mL占总微囊藻种群的4.25%~28.59%.藻毒素含量最高点为8号采样点天津站,每升水体中藻细胞共含毒素195.51μg,除去藻细胞水中毒素浓度为0.97μg/L.总的来说,海河天津市区段微囊藻总基因拷贝数较高,产毒微囊藻丰度在不同采样点间差异较大,影响水体中微囊藻丰度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p H值.海河水体中毒素含量没有超过安全阈值,但是单位体积水体中藻细胞内毒素含量很高,具有较高的毒素释放潜力,可能对下游河口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荧光定量pcr技术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 海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希瓦氏菌感染对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燕玉 韩卓然 +3 位作者 孙敬锋 吕爱军 胡秀彩 刘军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00-2307,共8页
【目的】明确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e)感染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肠道菌群和肠道组织相关功能基因在疾病发生及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致病性海藻希瓦氏... 【目的】明确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e)感染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肠道菌群和肠道组织相关功能基因在疾病发生及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致病性海藻希瓦氏菌人工感染半滑舌鳎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其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半滑舌鳎肠道组织中参与疾病发生和免疫应答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共测序获得118657条有效序列,按97%的序列相似度聚类后得到6732个OTUs。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以感染前(CG)的健康半滑舌鳎最高,在感染后12 h(12hpi)最低;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前后半滑舌鳎肠道优势菌门无明显变化,但不同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Elizabethkingia、曼噬甲壳菌属(Chitinophaga)、Brevinema、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Marivit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在CG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组成中占比最高,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Petrimonas、Proteiniphilum和Amin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在12hpi的占比最高,食酸菌属(Acidovorax)、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弧菌属(Vibrio)的相对丰度在感染后24 h(24hpi)的占比最高。半滑舌鳎肠道组织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表现为: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基因(ALDOA)的相对表达量在24hpi时显著高于CG(P<0.05,下同);磷脂酶B1基因(PLB1)、热休克蛋白70 kD蛋白1A基因(HSPA1A)、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基因(HINT1)和γ谷氨酰转移酶1基因(GGT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G和24hpi;海藻糖酶基因(TREH)的相对表达量在12hpi时显著低于CG和24hpi。【结论】半滑舌鳎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后其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肠道组织中免疫功能相关基因(HSPA1A和HINT1)及代谢功能相关酶类基因(ALDOA、PLB1、GGT1和TREH)呈差异表达,说明海藻希瓦氏菌感染引起半滑舌鳎肠道微生态紊乱,且肠道组织中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和代谢功能相关酶类基因分别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海藻希瓦氏菌 肠道菌群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