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注入诱发页岩断层失稳活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锋 赵呈星 +2 位作者 代航宇 魏进兵 杨建雄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2,共14页
为揭示四川盆地页岩气开采区地震事件频发诱因,采用MTS815岩石力学系统设计和开展了流体注入诱发龙马溪页岩断层失稳活化试验,分析了页岩断层失稳活化的过程与特征,探讨了不同临界应力状态下页岩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及法向应力、注... 为揭示四川盆地页岩气开采区地震事件频发诱因,采用MTS815岩石力学系统设计和开展了流体注入诱发龙马溪页岩断层失稳活化试验,分析了页岩断层失稳活化的过程与特征,探讨了不同临界应力状态下页岩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及法向应力、注水速率的影响,揭示了断层失稳活化前后的渗透率演变规律,讨论了流体注入激活断层机制及超压现象的触发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应力状态、法向应力和注水速率变化会对断层的失稳活化产生影响。剪切应力越接近抗剪强度,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越强,较低的流体压力即可诱发断层失稳活化;增大法向应力会降低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提高注水速率会增强其敏感性,两者的上升均会导致断层失稳活化更加剧烈。此外,断层失稳活化后的渗透率显著增加,这与瞬时剪切膨胀效应引起的有效水力孔径增大有关。流体超压现象主要源于断层面上流体压力的异质性分布,当沿断层长度方向已形成完整水力通道时,应优先考虑断层宽度方向上流体压力的异质性分布对流体超压现象的触发机制。本研究有助于揭示页岩气开采中流体注入诱发断层失稳活化机制,并为降低地震风险的工程措施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诱发 水力压裂 流体注入 断层活化 龙马溪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滩浅海地区北西向构造带组成及形成演化
2
作者 谢成龙 宋飞梓 +1 位作者 朱光 何文彬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5-940,共16页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呈北西向展布的特征,指示区域上存在北西向控藏的构造带,但长期以来对北西向构造带的构成、特征及成因缺乏必要的系统认识。本次工作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断裂解析及区域构造分析,厘定了滩浅海地区存在北...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呈北西向展布的特征,指示区域上存在北西向控藏的构造带,但长期以来对北西向构造带的构成、特征及成因缺乏必要的系统认识。本次工作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断裂解析及区域构造分析,厘定了滩浅海地区存在北西向逆冲褶皱带、左阶雁列断层带、基底潜山带和盆缘凸起带等4种北西向构造带。北西向逆冲褶皱带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包括五号桩断层、孤西断层及旁侧的前印支期地层褶皱变形,是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前陆变形的产物。北西向左阶雁列断层带形成于早白垩世初,为一系列近南北向断层呈北西向左阶排列而成,该雁列剪切带是郯庐断裂带在燕山运动B幕中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派生R'剪切带,其中各南北向断层同时也是五号桩断层的派生T剪切,这两种派生构造相互强化叠加,形成左阶雁列断层带。北西向潜山带形成于早白垩世区域大规模北西—南东向伸展背景下,北部的低位潜山带是受南北向断层控制的扭张型断块潜山,南部的高位潜山带是受北东向断层控制的伸展型断块潜山。北西向盆缘凸起带形成于古近纪近南北向伸展断陷过程中,北部的低凸起带受西侧的南北向变换断层控制,南部的高凸起带受北西向和北东向扭张断层控制。不同方向基底断裂在区域伸展背景下以不同方式复活,是控制白垩纪潜山带和古近纪凸起带发育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地区 北西向构造带 变换构造 基底断层 断裂复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电网标准中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要求综述
3
作者 郑晨灿 朱东海 +3 位作者 李乐 邹旭东 胡家兵 康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77-3991,I0145,I0146,共17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强度下降,电压问题日益突出。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许多国家更新了相关电网标准,提高了对风电场电压控制能力的要求。现有关于风电场并网标准的综述论文大多为面向整体指标的广度分析,鲜有...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强度下降,电压问题日益突出。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许多国家更新了相关电网标准,提高了对风电场电压控制能力的要求。现有关于风电场并网标准的综述论文大多为面向整体指标的广度分析,鲜有针对其无功电压控制的深入全面分析。为此,该文对目前国内外电网标准中风电场的无功电压控制要求进行了全面综述,包含风电装机规模大、发展起步早的十个代表性国家或组织。从稳态和暂态两大方面对其风电并网标准中的电压控制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政策,对无功电压控制要求的演化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电网标准 无功电压控制 无功容量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构单元的多功能有源消弧装置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文 钱信君 +3 位作者 郭祺 陈饶 施从新 黄继盛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首先,HU-AASD利用第四桥臂为虚拟中性点提供电压支撑,使得三相桥臂的耐压需求被降低至相电压,从而降低了AASD的器件成本与体积;其次,所提方案兼具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能力,且接地故障发生后HU-AASD可不间断地向电网提供无功补偿,从而为配电网提供不间断的电压支撑;最后,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有源消弧装置 无功补偿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型混合无功功率补偿线路TRV抑制措施
5
作者 孟凡涛 何柏娜 +5 位作者 李辉 吴硕 刘洋 代维汉 王硕 董彦辰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对输电线路暂态特性的影响亟待研究。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安装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断路器实际开断条件更加苛刻,对系统绝缘造成极大威胁。以特高压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瞬态恢复电压最严重超标... 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对输电线路暂态特性的影响亟待研究。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安装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断路器实际开断条件更加苛刻,对系统绝缘造成极大威胁。以特高压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瞬态恢复电压最严重超标状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特高压混合无功补偿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等效模型,分析了瞬态恢复电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瞬态恢复电压(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TRV)的抑制措施;采用等值参数集中电路理论分析与PSCAD/EMTDC仿真结合,探讨了快速联动旁路串补、断路器加装分闸电阻以及安装快速接地开关等方法对瞬态恢复电压的抑制效果以及可行性,并得到了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瞬态恢复电压最佳抑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以为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可控型混合无功补偿 单相接地故障 瞬态恢复电压 抑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6
作者 孙永河 刘玉敏 田文广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0-592,共13页
基于地震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为例,通过明确基底断裂分布、厘定含煤地层断裂活动时期、划分断裂系统,并结合煤层厚度和实际气测值,探讨断陷盆地各断裂系统对煤层空间展布和煤岩气赋存规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王... 基于地震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为例,通过明确基底断裂分布、厘定含煤地层断裂活动时期、划分断裂系统,并结合煤层厚度和实际气测值,探讨断陷盆地各断裂系统对煤层空间展布和煤岩气赋存规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王府断陷为受基底先存走滑T破裂再活动控制形成的不对称地堑,沉积含煤地层并发育3大类5亚类断裂系统;②基底断裂的水平伸展强度、垂向活动强度和构造-沉积充填差异控制断陷盆地煤层垂向上的发育层系、累计强度和累计频率;③基底断裂分段复活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陡坡外源碎屑注入位置,火成岩侵入产生的充填效应加速了断陷湖区的沉积充填过程,构造转换带和火成岩侵入共同限定煤层在平面上优势积聚位置;④基底复活断裂和断陷期新生断裂作为气源贯穿通道影响煤岩气富集程度;⑤应用泥岩涂抹系数(SSF)法评价断裂垂向封闭性,并建立评价标准,主力煤区SSF均低于临界值1.1,表明煤岩气保存条件较好;⑥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分段性和封闭性等影响因素,建立了断陷盆地煤岩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断陷盆地 松辽盆地 王府断陷 构造特征 断裂系统 基底断裂复活 白垩系 聚煤规律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故障下直驱风电机组预测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张玥玮 韩民晓 张明洋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5,共9页
电网发生故障时,风电机组的有功/无功动态特性是影响机组穿越特性及并网点电压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传统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 PI)控制跟踪速度较慢及控制回路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 电网发生故障时,风电机组的有功/无功动态特性是影响机组穿越特性及并网点电压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传统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 PI)控制跟踪速度较慢及控制回路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采用MPC代替网侧换流器控制回路中的电流内环来提升故障穿越时的暂态特性,在电压不对称跌落情况下,结合最新入网标准推导指令值并设计了更为简洁的控制回路,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分别进行了对称故障、不对称故障两组仿真验证:对称故障情况下,对比传统控制、模糊PI控制(fuzzy PI control),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具有更好暂态特性,能够更好地为应对电网故障提供无功支撑。不对称故障情况下,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模型预测控制 故障穿越 无功支撑 正负分量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功电流补偿的直驱风机故障后过电压抑制策略
8
作者 曹斌 郑子萱 +3 位作者 刘鸿清 谢琦 贾振国 吴集光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174,共9页
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后因控制延时导致的暂态过电压可能导致机组连锁脱网,已成为限制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但现有研究缺乏从源头上抑制该过电压的改进故障穿越策略。为此,首先定量分析了故障清除后过电压的产生机理,解析推导了机端电压... 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后因控制延时导致的暂态过电压可能导致机组连锁脱网,已成为限制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但现有研究缺乏从源头上抑制该过电压的改进故障穿越策略。为此,首先定量分析了故障清除后过电压的产生机理,解析推导了机端电压与电网参数和机组输出有功电流、无功电流间的表达式。然后,基于所得解析关系分析控制延时的构成,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无功电流补偿的过电压抑制策略。通过快速识别低电压穿越过程的结束,该策略根据电网参数和实测有功电流自适应切换调整机组无功电流参考值,消除部分延时环节带来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过电压,并缓解故障清除后的系统失稳风险,提升新能源系统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故障穿越 过电压抑制 控制延时 无功电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尺度分区的并网变流器不对称故障下快速无功支撑策略
9
作者 宋磊 董昱 +4 位作者 李春来 杨军 韩迎强 鲍威宇 王志浩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1,共12页
在不对称故障工况下,变流器并网系统一般通过双二阶广义积分器对电网电压进行分解,得到故障期间电网正负序电压,以此作为正负序无功电流的控制依据,从而实现对电网电压的支撑。然而受限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动态特性,故障后分解所得的电... 在不对称故障工况下,变流器并网系统一般通过双二阶广义积分器对电网电压进行分解,得到故障期间电网正负序电压,以此作为正负序无功电流的控制依据,从而实现对电网电压的支撑。然而受限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动态特性,故障后分解所得的电压存在10~20 ms的延迟,会导致故障后变流器无法快速准确感知电网电压信息,造成其无功支撑不及时。针对此问题,设计基于时间尺度分区的不对称故障下快速无功支撑策略,在正负序分解未完成的短时间尺度内,引入全电压信息设计组合电压,作为新的正序无功电流控制依据,实现及时的无功支撑。基于DIg SILENT PowerFactory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保证了故障后短时间尺度内支撑的快速性,同时不影响长时间尺度支撑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故障 快速无功支撑 双二阶广义积分器 时间尺度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咸水层CO_(2)封存的热−水−力模型研究
10
作者 魏子俊 高科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1,共13页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对缓解全球气候危机至关重要,深部咸水层因巨大储存潜力成为首选储存地点。然而,CO_(2)受浮力作用易通过裂缝或断层向地面逃逸。因此,研究CO_(2)注入对天然断层影响以及断层活化对CO_(2)迁移的反馈效应意义重大。构建...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对缓解全球气候危机至关重要,深部咸水层因巨大储存潜力成为首选储存地点。然而,CO_(2)受浮力作用易通过裂缝或断层向地面逃逸。因此,研究CO_(2)注入对天然断层影响以及断层活化对CO_(2)迁移的反馈效应意义重大。构建了完全耦合的两相热−水−力模型,以模拟CO_(2)注入、断层失效与羽流传播间相互作用。研究表明:①断层激活后渗透率分布呈显著二分性,且高渗区形成与孔隙压力场时空演化紧密耦合,率先失效区域促进孔压释放并抑制了断层进一步活化,使断层呈局部激活特征。②CO_(2)迁移范围与岩体冷却区域不等价,羽流逸散快速而广袤,经2 a注入羽流前缘可达1500 m;温度场扩散缓慢且集中,经20 a注入冷却区域仅200 m,受限温度场不易诱使断层活化,利于碳封存长期安全。③断层构型对封存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以逆断层封闭性能最佳,正断层最劣,走滑断层介于两者之间,逆断层对CO_(2)有效封存量比正断层高出约25%。建立的含损伤行为的两相热−水−力模型鲁棒性良好,能准确刻画断层渐进失效与羽流迁移的复杂交互机制,为碳封存工程长期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断层活化 CO_(2)泄露风险 热−水−力模型 数值模拟 深部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直流电压安全与无功支撑的柔性直流输电故障穿越控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欧阳金鑫 陈纪宇 +2 位作者 李昂 陈宇捷 肖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29-6144,共16页
受端电网三相故障下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的直流电压骤升,可能引发过电压闭锁并威胁电网稳定。现有基于卸荷的VSC-HVDC故障穿越方法大多以直流电压为投切条件,未计及受端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和无功功率对直流电压安全的影响,可能因投... 受端电网三相故障下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的直流电压骤升,可能引发过电压闭锁并威胁电网稳定。现有基于卸荷的VSC-HVDC故障穿越方法大多以直流电压为投切条件,未计及受端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和无功功率对直流电压安全的影响,可能因投切条件不合理或受端换流站无功功率过大引发卸荷非必要投入,对交直流系统造成额外冲击并增加能量损失。为此,该文建立了受端换流站功率可行域,以刻画受端电网故障下受端换流站的功率控制能力;分析发现了受端换流站功率可行域的缩减特征,进而提出避免直流电压越限的受端电网故障极限切除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解析引发直流电压越限的门槛电压,提出基于最大限度避免直流电压越限的协调控制点的VSC-HVDC故障穿越控制方法。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在受端强电网或VSCHVDC卸荷风险较高的场景中,能够兼顾VSC-HVDC的直流电压安全和对受端电网的无功功率支撑,在最大限度避免卸荷投入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受端电网提供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交流故障穿越 直流电压 无功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故障下高压直流系统无功特性分析及无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启皓 汪娟娟 +4 位作者 关晓羽 李欢 吴为 廖名洋 傅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23-3032,I0099-I0101,共13页
现有低压限流环节(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ation,VDCOL)使得高压直流系统的有功和无功强耦合,不能在交流故障持续及恢复过程中充分利用换流站自身的无功支撑能力来改善其恢复性能。该文以CIGRE HVDC标准测试模型与贵广... 现有低压限流环节(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ation,VDCOL)使得高压直流系统的有功和无功强耦合,不能在交流故障持续及恢复过程中充分利用换流站自身的无功支撑能力来改善其恢复性能。该文以CIGRE HVDC标准测试模型与贵广Ⅱ工程模型作为算例,对两种模型交流故障下的直流电流及无功功率可运行范围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在PSCAD/EMTDC仿真程序中进行了验证;接着,对VDCOL的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输出的直流电流指令不在所计算的可运行范围内;最后,采用了一种替换VDCOL的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不仅能保证故障下直流两侧的控制指令位于可运行范围内,也能改善高压直流系统的故障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无功功率 换相失败 交流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磁场及其基底断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刚 汶小岗 +7 位作者 薛海军 马丽 蒲仁海 宋立军 陈杰 陈硕 吴大林 杨明慧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断裂特征,在分析其重磁场特征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获取了基底重磁异常场,并对其基底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识别和解释。研究发现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场呈东高西低、航磁场呈近东西...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断裂特征,在分析其重磁场特征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获取了基底重磁异常场,并对其基底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识别和解释。研究发现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场呈东高西低、航磁场呈近东西、正负相间排列的特征;盆内发育28条基底断裂,整体上以NE向和EW向基底断裂为主,NW和SN向基底断裂错断或斜交分布的构造格架;EW—NE向基底断裂形成于~1.95 Ga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陆陆碰撞事件,其中新召北—泊尔江海子南(F4+F10)基底断裂带在中元古代之前是一条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SN—NW向基底断裂是上述陆陆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撕裂构造,中元古代在近EW向拉张应力场下选择性激活。盆地北部基底断裂体系形成是不同陆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在后期选择性活化,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化和再造过程提供了构造变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化和再造 构造格架 基底断裂 基底重磁异常场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端交流系统故障引发逆变侧换相失败机理分析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映萍 尹纯亚 +3 位作者 李凤婷 韩璐 刘江山 张雨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3,共10页
针对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恢复期间引发逆变侧换相失败的问题,首先,基于交直流系统无功功率交互作用机理及关断角表达式深入剖析了逆变侧的运行特性,阐明了不同故障严重程度下直流电流上升速度与幅值变化规律,得出直流电流在轻微故障下过大... 针对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恢复期间引发逆变侧换相失败的问题,首先,基于交直流系统无功功率交互作用机理及关断角表达式深入剖析了逆变侧的运行特性,阐明了不同故障严重程度下直流电流上升速度与幅值变化规律,得出直流电流在轻微故障下过大的幅值及严重故障下过快的上升速度是导致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定量计算了不同故障严重程度下的整流器无功消耗量指令值,建立了整流器无功消耗量与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的数学关系,据此提出一种基于整流器无功功率控制的换相失败抑制策略。最后,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所提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端交流系统 换相失败 故障严重程度 直流电流 无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芯-护层过渡电阻无功特性的交叉互联电缆故障测距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明嘉 夏成军 +1 位作者 赖胜杰 池梓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2-1389,共18页
高压电缆常见的接地方式是交叉互联接地,而交叉互联接地电缆故障时的测距相比单端接地或两端直接接地的电缆情况更为复杂,为此提出了基于线芯-护层过渡电阻无功特性的交叉互联电缆故障测距方法。首先,采集护层故障前后环流,构建不同电... 高压电缆常见的接地方式是交叉互联接地,而交叉互联接地电缆故障时的测距相比单端接地或两端直接接地的电缆情况更为复杂,为此提出了基于线芯-护层过渡电阻无功特性的交叉互联电缆故障测距方法。首先,采集护层故障前后环流,构建不同电缆区段特征电流,判断故障发生区段;其次,考虑电缆金属护层对线芯的耦合作用和线路电容影响,建立交叉互联电缆的故障稳态等效阻抗模型,利用电缆首末两端线芯和护层的电压、电流推算电缆故障发生时不同区段沿线电压、电流,并基于同一位置电压相量对电缆参数进行修正;然后,利用故障点过渡电阻消耗无功功率为零的功率特性建立以故障距离为未知数的测距方程,采用二分法或弦截法等方法迭代计算求解得到故障点;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了电缆故障模型,分析了故障距离、故障类型、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等因素对故障测距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距误差为0.4%左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交叉互联接地电缆进行故障测距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交叉互联 无功特性 故障稳态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不对称故障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无功支撑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一丁 夏向阳 +3 位作者 刘俊翔 蒋戴宇 王灿 王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6-333,共8页
针对电网不对称故障下光伏系统存在的输出电流峰值越限、交流侧功率波动、直流侧电压不稳定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电网不对称故障下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支撑控制策略。以无功支撑要求为目标,以有功功率波动幅值和输出电流峰值为约束条件确... 针对电网不对称故障下光伏系统存在的输出电流峰值越限、交流侧功率波动、直流侧电压不稳定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电网不对称故障下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支撑控制策略。以无功支撑要求为目标,以有功功率波动幅值和输出电流峰值为约束条件确定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安全运行区域,提供足够无功支撑并扩展有功功率输出能力,或在约束条件内根据无功电流权重提供部分无功支撑,保证光伏系统在发生电网不对称故障时安全运行,最后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电能质量 无功功率 故障穿越 安全运行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藏断层再活动风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以辽河油田锦150油藏为例
17
作者 杨海燕 王有功 +5 位作者 姚睿 蔡超 姜越 傅巍 郝博洋 王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在油藏注采开发过程中,因流体注入使油藏内部压力系统发生紊乱,会导致侧向遮挡油气富集的静态地质条件被破坏,即断层发生再活化现象,致使原油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或产量下降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本文以锦150油藏为例,采用井震资... 在油藏注采开发过程中,因流体注入使油藏内部压力系统发生紊乱,会导致侧向遮挡油气富集的静态地质条件被破坏,即断层发生再活化现象,致使原油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或产量下降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本文以锦150油藏为例,采用井震资料结合的方式,构建断层和地层三维地质模型,并以断层再活化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结合地应力场和地层压力特征,来定量表征锦150油藏断层再活化压力大小。结果表明:锦150区块在ZⅡ^(1)、ZⅡ^(2)、ZⅡ^(3)油层附加流体压力阈值不超过7.3 MPa、7.5 MPa及7.7 MPa时,断层发生再活动的风险性小;通过应用效果分析证实,在现有注采压力下油藏保存条件不会被破坏,断层不会发生失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再活化压力 地应力场分析 地层压力场 断层岩类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型STATCOM的优化电压支撑控制策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娜 赵成勇 许建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受端换流站发生接地故障时暂态电压失稳问题,提出一种综合故障检测与有功无功输出的储能型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控制策略。储能型STATCOM具有功率四象限运行能力,通过协调...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受端换流站发生接地故障时暂态电压失稳问题,提出一种综合故障检测与有功无功输出的储能型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控制策略。储能型STATCOM具有功率四象限运行能力,通过协调装置输出的有功、无功功率可以优化电压支撑效果。首先,改进了故障检测方法,采用双重检测快速判断故障起止时刻。其次,在故障期间控制储能型STATCOM输出一定量的有功功率,可以有效抑制受端连续换相失败,抬升交流电压最低值。同时,对无功功率进行控制切换,避免故障清除后无功回撤不及时导致的受端暂态过电压问题。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的CIGRE标准系统中对所提电压支撑控制策略与储能型STATCOM常规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故障场景中,所提控制策略均能达到更好地电压支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型STATCOM 故障检测 换相失败 无功切换策略 暂态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频率三端口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19
作者 闫书豪 孟永庆 +3 位作者 段子越 王天一 王秀丽 王锡凡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93-3704,I0028-I0030,共15页
未来电网中将会存在的工频、直流与低频等多种频率,而传统换流器仅能实现交-交、交-直两种频率电气量间的能量交换。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多频率三端口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ulti-frequency triple-port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FTP-... 未来电网中将会存在的工频、直流与低频等多种频率,而传统换流器仅能实现交-交、交-直两种频率电气量间的能量交换。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多频率三端口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ulti-frequency triple-port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FTP-MMC)拓扑,该拓扑结构简单对称,能够直接实现工频-低频-直流的功率变换和频率控制,不存在无功约束问题,可以输出2倍直流电压,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功能。针对MFTP-MMC拓扑建立其dq坐标下的动态数学模型,实现了系统2种交流频率分量同直流分量的解耦,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内环电流控制、环流控制、子模块均压控制以及外环功率控制,其物理概念清晰、控制性能良好。进一步,给出了桥臂无功分配系数的优化方法。同时针对其拓扑提出直流侧故障时闭锁以及故障后软起动策略。MATLAB/Simulink平台下的一系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MFTP-MMC拓扑和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率三端口换流器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 直流故障阻断 数学模型 控制策略 桥臂无功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偏磁下变压器无功消耗增多对系统电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林湘宁 杨国稳 +3 位作者 翁汉琍 潘美 谢志成 郑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2-278,共7页
为了研究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时系统电压降低的现象,基于PSCAD/EMTDC平台,建立了同步发电机-变压器直流偏磁仿真模型。模型从电力系统无功平衡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大小的直流电流入侵时,在稳态和故障两种情况下,对变压器的无功消耗情况... 为了研究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时系统电压降低的现象,基于PSCAD/EMTDC平台,建立了同步发电机-变压器直流偏磁仿真模型。模型从电力系统无功平衡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大小的直流电流入侵时,在稳态和故障两种情况下,对变压器的无功消耗情况及系统中关键点的电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稳态电压随直流偏磁电流的增大而降低,极端工况下可达9%,而且随直流偏磁电流的增大,下降速度越来越快;故障电压会随直流偏磁电流的增大而下降幅度增大,极端工况下可达5%,而且随直流偏磁电流的增大下降速度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偏磁 励磁电流 变压器无功消耗 无功平衡 电压支撑能力 稳态电压 故障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