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to Liver Function after TACE of Anticancer Drug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valuation of Two Kinds of Anticancer Drugs 被引量:1
1
作者 LU Wei LI Yan-hao YU Zhi-jian HE Xiao-feng CHEN Yong ZHAO Jian-bo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51-355,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amage of liver function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with low-dose versus conventional-dose anticancer drug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O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amage of liver function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with low-dose versus conventional-dose anticancer drug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C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and B) to receive superselective TACE. Low-dose anticancer drugs including mitomycin C (MMC) 2 ~ 8 mg,epirubicin (EPI) 5 ~ 10 mg and carboplatin (CBP) 100 mg were used in group A (n = 52),and conventional-dose of anticancer drugs (MMC 10 mg,EPI 40 mg and CBP 300 mg)for patients in group B(n = 60). Lipiodol-anticancer drugs emuls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feeding arteries of tumor and then followed by embolization of gelatin sponge (GS) or polyvinyl alcohol (PVA) particles.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e liver function including Child-Pugh scores,total bilirubin (TBIL),albumin (ALB)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we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before TACE and at third day,one week and four weeks after this procedure. Results In both groups,TBIL,ALT,and Child-Pugh scores increased (P < 0.001 or P < 0.05) and ALB decreased (P < 0.001 or P < 0.01) at three days and one week after TACE. Four weeks after-procedure,all the parameters described abov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those before the procedure in group A (P > 0.05). On the contrary in group B,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as found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parameters (except ALT). Conclusion Superselective TACE with low-dose anticancer drugs may induce transient impairment of liver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HCC,but those patients used conventional-dose of anticancer drugs frequently cause lasting and more serious worsening of liver function. (J Intervent Radiol,2006,15: 351-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chemo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liver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ubchronic Aluminum Exposure on Liver Function in Rats
2
作者 Bai Chong-sheng Wang Fan +1 位作者 Zhao Han-song Li Yan-f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2期62-65,共4页
Effects of subchronic aluminum (Al) exposure on the function of rat liver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experiment. A total of 48 male Wistar rats (4 weeks 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xperimental gr... Effects of subchronic aluminum (Al) exposure on the function of rat liver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experiment. A total of 48 male Wistar rats (4 weeks 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orally exposed to 64.18, 128.36, 256.72 mg. kg^-1 body weight aluminum trichloride (AlCl3) in drinking water,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distilled water. 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120 days.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the concentration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serum and liver, and alanine transarnin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ctivities in serum were detected in all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ALT, AST in serum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DA in liver in the Al-treated grou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ities of GSH-PX and SOD in high-dose Al-trea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ubchronic AI exposure could result in injures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function in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chronic aluminum exposure liver function R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Ron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功能研究
3
作者 王海昆 姚萍 +1 位作者 杨涛 席利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剂量AdipoRon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 AdipoRon灌胃。生化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胶原蛋白I(Collagen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滴沉积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肝内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所占百分比(%)。RT-q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脂质分解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的表达,以及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Arg1)、巨噬细胞选择性活化标志物(Ym-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AdipoRon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结构受损、肝细胞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得到改善,胶原纤维沉积也明显减少;肝组织中Collagen I、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M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内脂滴沉积明显减少;Fasn、Scd1、Cd3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parα和Cpt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CD68+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rg1和Ym-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高剂量AdipoRon组对各指标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低剂量AdipoRon组(P<0.05)。结论AdipoRon具有改善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肝内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 肝脏功能 脂质代谢 巨噬细胞极化 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致严重肝功能异常1例
4
作者 石二霞 云来运 +2 位作者 周忠艳 金智敏 甄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813,共3页
患者,男,51岁,诊断:①2型糖尿病;②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为改善循环,给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0.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治疗4 d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90.80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48.28 U·... 患者,男,51岁,诊断:①2型糖尿病;②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为改善循环,给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0.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治疗4 d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90.80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48.28 U·L^(-1),γ-谷氨酰转移酶517.81 U·L^(-1)。考虑己酮可可碱导致肝酶异常升高可能性较大,有明确的用药关联性。停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后,给予保肝降酶治疗,肝功能指标逐渐好转。临床使用己酮可可碱的过程中应加强用药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 肝功能异常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应用
5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5 位作者 杨卿 姚嘉 曾凯宁 冯啸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移植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供者1为6岁4个月女童,体质量为21 kg,获取供肝质量为496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01 g和280 g,分别移植给9月龄6.5 kg男童和9月龄7.5 kg男童,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分别为3.09%和3.73%。供者2为5岁8个月男童,体质量为19 kg,供肝质量为673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30 g和400 g,分别移植给13月龄9.5 kg女童、15月龄12 kg男童,GRWR分别为2.42%和3.33%。两例供肝均采用离体劈离方式,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并利用异体髂静脉和髂动脉血管补片重建,根据GRWR 4例移植肝均无减体积。4例受者中1例因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移植肝无功能死亡,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规律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对供肝进行细致评估及术中精细操作、匹配合适儿童受者的前提下,可选择合适的低龄儿童供肝进行劈离。采用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重建的方式,可有效保证左右半肝的静脉充分回流,保证了足够功能性肝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 低龄儿童来源供肝 劈离式肝移植 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 体质量指数 肝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梭菌上清增强肝纤维化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肝脏炎症
6
作者 陈曦 张艾煜 +3 位作者 康桐 孔光耀 杨军 赵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目的 探讨普拉梭菌培养上清对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模型小鼠+普拉梭菌上清组(Model+S)。Model组和Model+S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 目的 探讨普拉梭菌培养上清对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模型小鼠+普拉梭菌上清组(Model+S)。Model组和Model+S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共持续10周。造模2周后,Model+S组用细菌上清灌胃处理8周。HE染色观察结肠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过碘酸雪夫染色、ELISA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荧光探针检测肠屏障功能损伤,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qPCR和ELISA检测肠道屏障功能、肝纤维化和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Model组相比,Model+S组小鼠肠道损伤程度和促炎因子表达降低,多种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外周血中FITC-Dextran和肝脏脂多糖浓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肠道菌群结构得到改善。此外,与Model组相比,Model+S组小鼠的肝脏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但肝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Tlr4、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以及IL-6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普拉梭菌上清可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失调,减轻肝脏炎症,但不影响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梭菌 肠道屏障功能 肝纤维化 肠道菌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李阳 李艳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CT图像上肝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分析SUVmax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以肝脏的SUVmax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得到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肝脏SUVmax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化疗、有无活动性肿瘤及有无肝转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SUVmax与血细胞分类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正相关(r=0.196,P=0.047;r=0.180,P=0.027;r=0.196,P=0.015;r=0.171,P=0.032;r=0.296,P<0.001;r=0.270,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r=-0.209,P=0.009)。其中,血糖(β=0.100,P<0.001)、直接胆红素(β=0.021,P<0.001)和肌酐(β=0.003,P=0.018)是肝脏SUVmax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肝脏摄取~(18)F-FAPI-04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其中血糖、直接胆红素和肌酐是影响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18)F-FAPI-04 血细胞分类计数 肝功能指标 肾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哈斯通拉嘎 于雪琦 +4 位作者 张栩航 郭良兴 赵金艳 聂芙蓉 席磊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72只健康的45周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 试验旨在探究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72只健康的45周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15%、0.20%的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0.15%组和0.20%组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0.15%组的蛋黄比重显著提高(P<0.05);0.20%组的蛋黄颜色显著改善(P<0.05);各添加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0.15%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组和0.20%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添加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能够提高京红1号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在提升蛋鸡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且添加量为0.15%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肝脏功能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董灿 齐熠炜 +1 位作者 邱萍 万凌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0-1187,共8页
目的:观察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并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31例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江苏省... 目的:观察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并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31例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江苏省中医院体检中心21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在饮食调整、运动、心理干预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NAFLD患者口服芪珠方颗粒剂疗,每日1剂,疗程12周。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肝脏硬度(LSM)值、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疗效指数和血清代谢组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AP、LSM、BMI、GPT、GOT、GGT、TC、TG比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HDL-C较治疗前上升(P<0.05),LDL-C和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例患者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共鉴定出41个差异代谢物;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共鉴定出4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硬脂酸等10个代谢物表达下调,二十二碳六烯酸等22个代谢物表达上调。共鉴定出3条主要代谢通路,分别为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卟啉代谢。结论:芪珠方通过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肝功能等有效治疗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作用机制与调节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卟啉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珠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脾虚湿热证 代谢组学 血脂 肝功能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和自发性门体分流在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评估及首次失代偿事件预测中的研究
10
作者 邹婕 姜艳丽 +5 位作者 樊凤仙 杨品 杨文霞 李大瑞 刘阳 张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 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的MRI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functional liver imaging score,FLIS)和自发性门体分流(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s,SPSS)对...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 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的MRI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functional liver imaging score,FLIS)和自发性门体分流(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s,SPSS)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功能评估的价值;同时构建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的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268例CHB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268例患者中,男192例,女76例,年龄21~77(48.5±9.4)岁。患者均在MR检查前后1周内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依据纤维化4(fibrosis 4,FIB-4)指数、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肝硬化前期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组、早期肝硬化(Child-Pugh A,CP A)组、中期肝硬化(Child-Pugh B,CP B)组、晚期肝硬化(Child-Pugh C,CP C)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FLIS、SPSS、脾脏头尾径(spleen craniocaudal diameter,SCCD)、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等影像学参数,采用Friedman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评价不同观察者间FLIS及其3个参数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影像学参数对不同分组患者诊断效能;采用Cox回归分析不同分组间有差异的实验室及影像学参数,评估各参数对CHB患者发生首次失代偿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1)FLIS及其3个参数与临床分组中度-强相关(r=−0.464~−0.671,P<0.001)。(2)不同观察者间测量FLIS及其3个定量参数的一致性显著(一致性系数范围:0.931~1.000,P<0.001)。(3)区分CLD组与CP A组间的最优参数为SCCD,AUC为0.873(95%CI:0.769~0.904)。预测CLD组与CP A组及预测CP A与CP B组的FLIS最佳标准均为≥5分,而区分CP B与CP C组的最优标准是FLIS≥4分。预测CLD/CP A组与CP B/CP C区分的AUC为0.839(95%CI:0.790~0.889),而预测CP B与CP C的AUC为0.872(95%CI:0.820~0.924)。(4)FLIS不能作为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0.203);单因素分析发现存在SPSS及SCCD≥13.4 cm均是首次失代偿发生的预测因子(风险比分别为:4.49、4.81,P<0.05)。二分法的SPSS结合SCCD可以提供对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更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708(95%CI:0.631~0.785)。结论FLIS在CHB患者肝功能分级中的诊断效能最佳,在对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预测中,SPSS及SCC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致衰老”假说的构建与述评——以肝失疏泄为例
11
作者 关徐涛 詹向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4,共6页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衰老”假说,即“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加速脑老化进程”,逐层分析单一负性情绪(愤怒情绪)、多情交织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复合负性情绪),疏肝解郁法对脑老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借助神经心理学量表,神经电生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神经影像学-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等对科学假说进行论证,为中医临床干预脑老化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衰老假说增添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肝失疏泄 脑老化 衰老 疏肝解郁法 神经心理学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功能性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羊脑磷脂型DHA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12
作者 包音都古荣·金花 宝鲁日 +6 位作者 和硕特麦丽斯 侯荣伦 呼格吉勒图 敖日格勒 岩松 敖日格乐 周欢敏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旨在为草原羊脑磷脂型DHA(DHA-PLs)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苏尼特羊脑中萃取DHA-PLs,在确定其不携带朊病毒蛋白的基础上,选择7周龄、平均体质量为27 g的SPF级昆明雌性小白鼠30只,分为空白组(基础饲料)、鱼油组(基础饲料+鱼油)和羊脑D... 旨在为草原羊脑磷脂型DHA(DHA-PLs)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苏尼特羊脑中萃取DHA-PLs,在确定其不携带朊病毒蛋白的基础上,选择7周龄、平均体质量为27 g的SPF级昆明雌性小白鼠30只,分为空白组(基础饲料)、鱼油组(基础饲料+鱼油)和羊脑DHA-PLs组(基础饲料+羊脑DHA-PLs),考察饲喂3个月后各组小鼠体征指标、周能量排出量、粪便中粗脂肪含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测定其血清生化和肝功能指标,观察肠道和脏器组织形态,以揭示羊脑DHA-PLs对小鼠营养物质吸收、脏器、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羊脑中无朊病毒蛋白,正常朊蛋白含量最高达200 mg/g;3个月饲喂试验结束后,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平均日采食量无差异,终体质量均显著增大(p<0.05);与空白组比较,羊脑DHA-PLs组小鼠周能量排出量,粪便中粗脂肪含量,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与鱼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小鼠脏器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胃和脑等组织均未出现病变,肠道均无损伤,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组间无差异(p>0.05),但羊脑DHA-PLs组和鱼油组小鼠肠道分别长出14个和13个潘氏斑,而空白组未出现。综上,草原羊脑DHA-PLs能促进小鼠营养物质吸收,显著降低血脂,提高肝脏机能和肠道免疫机能,对小鼠脏器无不良影响,可以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羊脑磷脂型DHA 脏器指数 血脂 肝功能 组织学分析 潘氏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绵羊补硒对肝脏功能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剑秋 崔双 +4 位作者 乌日力嘎 阿拉达尔 张盼 晓敏 弓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探讨放牧条件下补硒对绵羊肝脏功能、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7~8月龄杜寒杂交羊14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每组7只。对照组不添加硒,试验组硒(酵母硒)添加水平为0.2 mg/d。自然放牧... 为探讨放牧条件下补硒对绵羊肝脏功能、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7~8月龄杜寒杂交羊14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每组7只。对照组不添加硒,试验组硒(酵母硒)添加水平为0.2 mg/d。自然放牧方式饲养30 d,在第15天与30天颈静脉采集血液,离心分离获得血浆,测定肝功能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15天硒添加组绵羊血浆总胆固醇含量、白蛋白含量和对氧磷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分别提高32.98%、9.75%、22.22%。第30天硒添加组绵羊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和对氧磷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27.98%、21.08%。第30天硒添加组绵羊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趋于降低(P<0.10)。(2)与对照组相比,第30天硒添加组绵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提高4.9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降19.74%。(3)与对照组相比,第15天硒添加组绵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补体蛋白3和补体蛋白4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分别提高28.65%、17.65%、12.25%、19.11%、28.61%,第30天硒添加组血浆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以及补体蛋白3和补体蛋白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30.41%、22.27%、21.74%、21.54%、22.70%、24.21%、28.72%。试验结果提示,补硒可明显增强放牧绵羊的免疫功能,对肝脏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抗氧化功能 免疫功能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饮酒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机制
14
作者 丁君平 宋艳 +3 位作者 黄张君 余松柏 刘蓉 曾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0,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UPLC-Q/Orbitrap-HR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选择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推荐成人最大饮酒量(25 g/d),分别给予低剂量(2.63 mL/kg)和高剂量(5.25 mL/kg)的某品牌52°浓香型白酒及...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UPLC-Q/Orbitrap-HR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选择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推荐成人最大饮酒量(25 g/d),分别给予低剂量(2.63 mL/kg)和高剂量(5.25 mL/kg)的某品牌52°浓香型白酒及体积分数52%乙醇(5.25 mL/kg),持续30 d,探究不同给酒剂量对SD大鼠脂质代谢物以及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及低剂量连续给酒30 d,对大鼠体质量、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血脂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体积分数52%乙醇灌胃30 d,可引起大鼠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升高(P<0.05)。基于血清脂代谢组分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能有效区分各实验组,共鉴定出814种脂质,以甘油三酯类和磷脂酰胆碱类物质为主。随着饮酒剂量的加大,大鼠发生变化的脂质代谢物数量越多。饮酒对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和α-亚麻酸代谢通路,乙醇组脂质代谢物还富集到胰岛素抵抗通路和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合理饮酒 血脂 肝功能 脂质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P合胞体探讨疏肝健脾法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毛兰芳 刘俊宏 +4 位作者 张晶 牛媛媛 杜晓娟 李正菊 汪龙德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I0002,共5页
SIP合胞体是维持正常胃肠动力的关键,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动力障碍与SIP合胞体中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的失衡有关。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常是FD发病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法是治疗FD的重要治法。前期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法改善F... SIP合胞体是维持正常胃肠动力的关键,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动力障碍与SIP合胞体中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的失衡有关。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常是FD发病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法是治疗FD的重要治法。前期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法改善FD胃肠动力与其调节胃肠肌电活动和脑肠肽释放有关,但是否通过调控SIP合胞体以干预FD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提出:“疏肝健脾法通过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调控SIP合胞体促进FD胃肠动力”的科学假说。基于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采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全细胞膜片钳等方法,探讨疏肝健脾法中药含药血清对ICC/PDGFRα+细胞的影响;建立FD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明确疏肝健脾法的干预作用,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技术验证疏肝健脾法调控SIP合胞体改善FD胃肠动力障碍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SIP合胞体 疏肝健脾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鸽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乳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乔一凝 曾琳菲 +5 位作者 杨冉雅 牛菁懿 胡岱滋 郑晓彤 程康 王金荣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种鸽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乳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将108对10月龄左右、体重相近、健康的美国白王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00%(CP-L组)、17.00%(CP-M组)、18.00%(CP-H... 试验旨在探讨种鸽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乳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将108对10月龄左右、体重相近、健康的美国白王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00%(CP-L组)、17.00%(CP-M组)、18.00%(CP-H组)的日粮。试验期46 d。结果表明:与CP-L组相比,CP-M组和CP-H组乳鸽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CP-M组乳鸽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CP-H组乳鸽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CP-M组乳鸽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P-M组乳鸽肝脏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P-M组和CP-H组乳鸽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过高可能会引起乳鸽肝脏氧化应激,饲喂17.00%和18.00%蛋白质水平日粮可通过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来改善乳鸽肝脏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鸽 蛋白质水平 肝脏 抗氧化功能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和胆汁酸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肝脏健康的影响
17
作者 李海峰 陈世杰 +3 位作者 曹正宇 刘畅 陈程 赵洁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胆汁酸(BA)对京粉6号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肝脏健康的影响。选取40周龄健康蛋鸡4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GOD组、BA组和GB组在饲喂... 试验旨在探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胆汁酸(BA)对京粉6号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肝脏健康的影响。选取40周龄健康蛋鸡4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GOD组、BA组和GB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0 mg/kg GOD、250 mg/kg BA、50 mg/kg GOD+250 mg/kg BA。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6 w。结果显示,GB组和BA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B组平均蛋重与蛋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壳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蛋黄色评分显著低于GB组(P<0.05)。BA组和GB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B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GB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B组肝脏组织学结构正常,无病理性组织学改变。研究表明,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和胆汁酸可以降低蛋鸡料蛋比,提高蛋品质,增强抗氧化功能与免疫功能,维持肝脏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胆汁酸 抗氧化功能 免疫功能 肝脏健康 蛋鸡 产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株G0119水提物对乙醇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18
作者 周靖 陈亚平 +3 位作者 刘利平 刘艳芳 冯杰 张劲松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组分(Y1~Y4),并按照《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版)构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分析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探究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水溶性... 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组分(Y1~Y4),并按照《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版)构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分析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探究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水溶性物质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水提醇沉-上清组分和沉淀组分(Y1~Y4)均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水平与甘油三酯(TG)含量(P<0.05),调节肝脏脂类代谢,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减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抗氧化水平,从而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发挥保肝活性。综合比较,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的水提物在辅助保护酒精性肝损伤上具有同等的作用效果。因此,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水提醇沉-沉淀组分和上清组分均可作为辅助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的保健食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水提物 酒精性肝损伤 辅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和饲料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理机能的交互作用
19
作者 王丹丹 黄凯 +3 位作者 刘婷 郭睿婕 李昱达 李祥丽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溶氧含量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免疫指标以及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重为(7.62±0.29)g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置低氧[(2.0±0.1)mg/L,A组]... 本研究旨在探究溶氧含量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免疫指标以及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重为(7.62±0.29)g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置低氧[(2.0±0.1)mg/L,A组]和正常溶氧[(5.0±0.1)mg/L,B组]养殖环境,并分别饲喂5种脂肪水平(1~5组:1.57%、4.41%、7.61%、10.51%和13.01%)的饲料,每组3个重复,养殖60 d。结果显示,随着脂肪水平升高,A组与B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A2组、B3组达到最大值;同一脂肪水平下,B组WGR和SGR显著高于A组。溶氧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A组CAT和T-AOC活性低于B组,MDA含量高于B组;且A1组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A组。溶氧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还显著影响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甘油三酯(TG)和肝脂酶(HL)含量,A组中HK、PK和HL均显著低于B组,但TG含量高于B组;A组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且不受脂肪水平的影响。随着脂肪水平升高,B组肝脏组织脂滴空泡逐渐增多,A2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A3组、A4组和B5组均有大量的脂滴空泡、细胞核溶解和偏移的现象。综上所述,在本研究范围内,投喂脂肪水平为4.41%左右的饲料有利于缓解罗非鱼由低氧环境造成的氧化应激,而在常氧环境中,投喂脂肪水平为7.61%左右的饲料有利于促进罗非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溶氧 脂肪水平 交互作用 肝功能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陈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陈锡培 周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该治法对患者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该治法对患者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二陈汤加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水平以及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00%(30/4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0%(37/4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in serum,TBIL)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给药前两组患者的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值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CAP值和BMI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给药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显著下调,而HDL-C水平则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给药前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观察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不仅能够提高NAFLD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还可以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抑制机体炎症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病情,且无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功能 血脂 炎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