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2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omistic investigation of dislocation mechanism in orientation effect of θʹ precipitates in the stress-aged Al-Cu single crystal
1
作者 LI Jun-jie LI Guang +3 位作者 GAO Yuan ZHOU Hua ZHANG Si-ping GUO Xiao-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789-805,共17页
The orientation effect of θʹ precipitates in stress-aged Al-Cu alloys has ambiguous interpretations. One view is that θʹ precipitates prefer to grow on the habit planes perpendicular to the applied compressive stres... The orientation effect of θʹ precipitates in stress-aged Al-Cu alloys has ambiguous interpretations. One view is that θʹ precipitates prefer to grow on the habit planes perpendicular to the applied compressive stress, while the other view suggests growth on habit planes parallel to the applied stress. In this study, stress-aged Al-4 wt.%Cu single crystal was sampled from three different <100>Al zone axes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θʹ precipitates. A hybrid Monte-Carlo/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entation effect of θʹ precipitat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indicate that θʹ precipitates prefer to grow on the habit planes that are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applied compressive stress, not along the planes perpendicular to it. It is also found that 1/2<110> perfect dislocations are generated as θʹ precipitates plates grow thicker, and the reaction of 1/2<110> perfect dislocations decomposing into 1/6<112> Shockley dislocations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length of θʹ precipitates. The former does not enhance the orientation effect, whereas the latter leads to a more significant orientation effect. Additionally, the degree of the orientation effect of θʹ precipitates is determined by the reduction of 1/2<110> dislocations with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aging θʹ precipitates dislocation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or rock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under stress-based calculation mode for slip surface
2
作者 DENG Dong-ping ZHANG Dian +1 位作者 PENG Yi-hang CHEN Hao-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262-287,共26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calculation mode for stresses on the slip surface(SS).The calculation of the normal stress(NS)on the SS involves examining its composition and expanding its unknown using the Taylor ...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calculation mode for stresses on the slip surface(SS).The calculation of the normal stress(NS)on the SS involves examining its composition and expanding its unknown using the Taylor series.This expansion enables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a function describing the NS on the SS.Additionally,by directly incorporating the nonlinear Generalized Hoke-Brown(GHB)strength criterion and utilizing the slope factor of safety(FOS)definition,a function of the shear stress on the SS is derived.This function considers the mutual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the NS and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SS.The stress constraints conditions are then introduced at both ends of the SS based on the spatial stress relation of one point.Determining the slope FOS and stress solution for the SS involves considering the mechanical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nd the stress constraint conditions satisfied by the sliding body.The proposed approach successfully simulates the tension-shear stress zone near the slope top and provides an intuitiv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of compression-shear stress of the SS near the slope toe.Furthermore,compared to other methods,the present method demonstrates superior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for the embedded nonlinear GHB strength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of rock slope nonlinear GHB strength criterion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stress function on slip surface stress constraint conditions at both ends of slip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model-based study of backfill stress distribution considering rock-backfill closure,mine depth,and position along stope length
3
作者 LIU Chun-kang WANG Hong-jiang +1 位作者 WU Ai-xiang LI 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717-2731,共15页
During upward horizontal stratified backfill mining,stable backfill is essential for cap and sill pillar recovery.Currently,the primary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required strength of backfill is the generalized three... During upward horizontal stratified backfill mining,stable backfill is essential for cap and sill pillar recovery.Currently,the primary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required strength of backfill is the generalized three-dimensional(3 D)vertical stress model,which ignores the effect of mine depth,failing to obtain the vertical stres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stope length.Therefore,this paper develops and validates an improved 3 D model solution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Rhino-FLAC^(3D),and examines the stress state and stability of backfill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odel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vertical stress at different mine depths and positions along stope length.The error rate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improved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below 4%,indicating high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The maximum vertical stress(σ_(zz,max))in backfil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rock-backfill closure,which is enhanced by mine dep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backfill,while weakened by stope width and inclination,backfill friction angle,and elastic modulus of rock mass.Theσ_(zz,max)reaches its peak when the stope length is 150 m,whileσ_(zz,max)is insensitive to changes in rock-backfill interface parameters.In all cases,the backfill st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reducingσ_(zz,max).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backfill strength design and the safe and efficient recovery of ore pillars in deep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FILL mine depth rock-backfill closure stability maximum vertical stress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下三维岩石裂隙渗透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申林方 吕倩文 +3 位作者 刘文连 张家明 杨鸿忠 李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37,共10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流流速较低时,壁面溶蚀出来的离子得不到及时输运,使得出口处浓度较高溶蚀速度慢,裂隙结构呈“喇叭口”状。增大法向应力会减小裂隙开度,减慢溶质的运移速率,使得裂隙出口处的溶蚀速率显著降低,从而限制了其渗透率的发展。当壁面溶蚀反应速率较小时,裂隙渗透率呈持续缓慢增长的状态;随着溶蚀反应速率增加,出口处的溶蚀量会明显小于入口处,导致出口处壁面发生显著溶蚀之前,裂隙渗透率发展缓慢,此后渗透率便呈急速突变增长趋势。研究成果能够为酸蚀作用下岩石裂隙渗透能力的定量评价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 渗透特性 格子BOLTZMANN方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塑性-损伤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发兴 吴霞 +7 位作者 吕飞 王文君 孙浩 SADAT Said Ikram 许云龙 王恩 王莉萍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11,共22页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约束混凝土工作原理。分析表明,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混凝土压损伤比将由单轴受压时为1左右线性递减至小于0.5,八面体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轴向峰值应力提升为某一定值,压损伤比取值减小引发非弹性体积膨胀减小至不变,因而导致混凝土由单轴受压脆性破坏向多轴受压塑性破坏转变,该理论为钢管混凝土柱中发挥混凝土耗能潜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据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确定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并建议常温静力荷载下多类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常温地震荷载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以及火灾升温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建立约束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介绍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应用,模型中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而钢管与钢梁采用壳单元,可模拟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约束作用,当采取增强约束拉筋强柱构造方法时可提升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结构的承载力、抗震与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比 强度理论 塑性-损伤模型 三轴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实体-壳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与Cx43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媛恒 何阳 +3 位作者 黄晓亮 韦学 吴耀生 李映新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内质网应激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IRI组、Sal小剂量组(Sal-L)、Sal大剂量组(Sal-H)。Sham组与MIRI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内质网应激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IRI组、Sal小剂量组(Sal-L)、Sal大剂量组(Sal-H)。Sham组与MIRI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kg^(-1)·d^(-1);Sal-L组与Sal-H组腹腔注射Sal12、36 mg·kg^(-1)·d^(-1)。均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30 min后,除Sham组外,其余组制备MIRI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测定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与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等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以及Cx4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MIRI组比较,Sal各剂量组心肌损伤不同程度减轻,Sal-H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Sal各剂量组Cx43基因表达均上调,GRP78、Caspase12、CHOP基因表达下调;Sal各剂量组Cx43蛋白表达均上调、GRP78蛋白表达下调,Sal-H组CHOP、Bax、Caspase1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所致细胞凋亡和Cx43代谢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缝隙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IST-GC-MS协同TGA和GC-MS评价香料的热稳定性及香气释放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龙杰 王蕙婷 +6 位作者 吴昌健 张华 朱君 叶远青 曹毅 殷志琦 朱怀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共8页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料热稳定性的统一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香料的挥发特性,利用TGA获得最佳进样温度,然后使用GC-MS和TGA-IST-GC-MS在不同体系下分别获得常规GC-MS图和TGA-GC-MS图,通过2种色谱图对比计算得到香料热稳定性的稳定度、裂解度和碎裂度3个重要指标,最后再依据热稳定性对香料加热前后的香气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香料挥发时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峰温度作为TGA-IST-GC-MS的最佳进样温度,方法具有较高的响应强度和较好的重复性;通过2种GC-MS图的对比,有效降低了香料基质背景的影响,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使其对单体香料和多组分天然香料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依据热稳定性的3个指标,可进一步掌握香料受热反应时的裂解强度和新裂解产物的生成量,对香气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 香料 热稳定性 裂解产物 香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建模及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素贞 陈永博 +2 位作者 张闯 徐志成 金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7-1322,共16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的方法,以揭示应力对其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设计和优化的效率。该文首先研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力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建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模型;其次搭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实验平台并测试不同倍率下电池的表面温度和表面压力,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电池在不同倍率恒流充电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该模型可以有效获取锂离子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有助于电池失效机理研究,为电池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维耦合模型 扩散诱导应力 热应力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9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蚤休配伍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思 梁众擎 +5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慧兰 梁研 祁恒奕 陈怀祖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g·kg^(-1)),每组6只,使用结肠癌CT26.WT细胞构建小鼠原位结肠癌模型。给药15 d后,取各组小鼠肿瘤、肝脏组织,HE病理染色评估肿瘤转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线粒体自噬现象,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表达情况,Western blot、qPCR、IHC检测EMT相关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转移灶数目变少,肝脏组织发生改变,小鼠生长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芪-术-蚤给药组肿瘤组织线粒体发生了选择性自噬现象,伴随着自噬小体的产生;芪-术-蚤给药组影响了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生物学过程: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均有一定程度上调(P<0.05,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芪-术-蚤给药组降低了EMT相关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含量与mRNA水平(P<0.05,P<0.01),同时增高了E-cadherin的蛋白与mRNA水平(P<0.05,P<0.01),且高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芪-术-蚤角药配伍一定程度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扭转线粒体功能异常,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达到治疗结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下泥岩多尺度劣化机制
11
作者 王宇 闫亮 +1 位作者 茆苏徽 陈涛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5-857,共13页
为探讨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劣化机制,将自研的水岩耦合试验装置搭载于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松弛应变水平下的水岩-应力松弛特性试验及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测试、SEM电镜扫描和溶液参数测试进行不同损伤状... 为探讨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劣化机制,将自研的水岩耦合试验装置搭载于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松弛应变水平下的水岩-应力松弛特性试验及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测试、SEM电镜扫描和溶液参数测试进行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泥岩宏-细-微观结构特征劣化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泥岩在水岩耦合作用下的应力松弛表现为典型的非完全衰减松弛,包含快速、减速及稳定松弛3阶段。(2)水岩-应力松弛过程中,水岩作用对微小孔数量增多起主导作用,而应力松弛使得微小孔迅速发育连通,向中、大孔隙转化;水岩-应力松弛作用导致泥岩细观结构由平整、致密、孔洞裂隙少向凹凸不平、松散、孔洞裂隙发育转化。(3)水岩-应力松弛过程中,浸泡溶液的pH值、TDS值及各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随时间先增大后稳定,表明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初期,水化反应剧烈,矿物颗粒溶蚀、水解程度高,随后水化反应放缓进入稳定状态。(4)水岩-应力松弛过程中,泥岩劣化由微-细-宏观尺度层层递进并相互影响,为此探讨建立了宏-细-微观劣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泥岩 水岩-应力松弛 劣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偶氮苯-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衍生物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宇红 李博 +4 位作者 陈自然 李渊 徐友辉 张莉萍 何旭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2X方法、采用6-311+g(d,p)基组,分别对26个双偶氮-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衍生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TD-M06-2X方法计算了a1~d6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与...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2X方法、采用6-311+g(d,p)基组,分别对26个双偶氮-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衍生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TD-M06-2X方法计算了a1~d6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与电子吸收光谱,采用有效场FF方法研究了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NLO).研究结果表明,26个噻蒽四酮类衍生物分子的能隙在1.33—2.02 eV范围,归属于有机半导体;最低能量吸收峰波长在601.8~609.5nm范围;在增大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_(μ)(或β_(0))值方面,含相同偶氮苯基团或含不同偶氮苯基团分别引入到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分子两侧的2,10位优于2,9位,在2,10位分别端接含推、拉基团的偶氮苯优于含相同给电子基团的偶氮苯.在偶氮苯苯环对位分别端接强吸电子基(-NO_(2))与强供电子基(如-N(CH_(3))_(2)、-N(Ph)_(3)、-N-苯基咔唑等)可增强体系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获得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偶氮 二苯并[b i]噻蒽-[2 3-b]苯-5 7 12 14-四酮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吸收光谱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永春 周炯岚 +1 位作者 李娜 宫尚俊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共12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产业、人才和城市的融合协调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数据,探索“产-才-城”适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趋势上,长三角地区“产-才-...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产业、人才和城市的融合协调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数据,探索“产-才-城”适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趋势上,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度呈稳定增长态势,多极化现象渐显;在空间分异中,呈“西低东高”的地域差异,形成以长三角核心城市为主的高水平聚集带。同时,“产-才-城”适配度的空间自相关显著为正,具有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社会保障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提升“产-才-城”适配度的关键因素,对外贸易水平、科技支出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作用稍弱,且存在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产--城”适配 时空演化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激-易感模型的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张莉 莫霖 +2 位作者 刘洋 陶静 余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180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2.22%。自杀意念与疾病活动度、负性情绪均呈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负性情绪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与自杀意念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4.45%、20.66%。社会支持在疾病活动度与负性情绪间起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疾病活动度对负性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就越弱。结论: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可直接或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其自杀意念,并受社会支持的调节。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控制疾病活动,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青少年 自杀意念 应激-易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计成 周兵 +8 位作者 朱鹏里 王超 钟询龙 沈爱宗 张弋 王若伦 葛卫红 董占军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以期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临床使用路径。方法收集整理参评...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以期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临床使用路径。方法收集整理参评药物相关真实世界研究、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系统综述、药品临床使用指南、专家共识及药品说明书等文献资料,依据SGLT-2抑制剂药品特点修改评价维度,整体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共5个维度对纳入的药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参评原研SGLT-2抑制剂评价得分均>75分,其中达格列净片得分最高,为84.6分;脯氨酸恒格列净得分最低,为75.1分。结论5种原研SGLT-2抑制剂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用,区别在于参评原研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同的优势区间。达格列净临床效用最理想,临床使用应更加安全有效。可能由于上市时间短,循证依据不足的等原因,脯氨酸恒格列净相比于其他参评药品临床使用优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达格列净 恩格列净 卡格列净 艾托格列净 脯氨酸恒格列净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亮亮 田建胜 +4 位作者 朱前龙 杨默涵 马超智 柳志军 刘泽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法向约束荷载对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法向约束荷载条件下(25、50 kPa),粉土剪切峰值后区存在“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趋势随压实系数增加而增强,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弱;“二次硬化”阶段内粉土摩擦角由残余强度阶段的3.4°增长至4.35°,黏聚力由残余强度阶段的2.643 kPa提升至8.13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 二次硬化现象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反应堆焊接堵管蠕变-疲劳寿命评估
17
作者 徐连勇 石岩松 +2 位作者 赵雷 韩永典 郝康达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6-509,共14页
本文介绍了在650℃下对采用钨极氩弧(TIG)焊和激光焊的两种堵管接头进行蠕变-疲劳寿命评估的情况,以评价其作为高温反应堆焊接堵管技术的可靠性.首先,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两种堵管接头的残余应力.然后,将残余应力结果作为输入条... 本文介绍了在650℃下对采用钨极氩弧(TIG)焊和激光焊的两种堵管接头进行蠕变-疲劳寿命评估的情况,以评价其作为高温反应堆焊接堵管技术的可靠性.首先,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两种堵管接头的残余应力.然后,将残余应力结果作为输入条件,计算了堵管接头在正常运行期间的应力松弛行为和不同瞬态下的应变范围.根据时间分数规则(TFR),计算了TIG焊和激光焊堵管接头在服役过程中的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最后,依据ASMENH和RCC-MRx标准提供的蠕变-疲劳损伤包络线预测了堵管接头的蠕变-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激光焊堵管焊缝的冷却速率比TIG焊堵管焊缝高60%,这导致了激光焊堵管焊缝有更加细化的晶粒和更高的残余应力水平.堵管焊缝根部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为残余拉应力,是堵管接头中最容易失效的位置.在堵管接头服役过程中,由于蠕变变形,残余应力会发生松弛.同时,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对蠕变应变的产生有显著影响,但随服役时间的延长,残余应力的影响会逐渐减弱.相同的服役时间下,激光焊堵管接头的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均高于TIG焊堵管接头,蠕变损伤占主导地位.此外,TIG堵管接头的蠕变-疲劳预测寿命比激光焊堵管接头长20%左右.即使采用最保守的ASME-NH交互损伤曲线,两种堵管接头的蠕变-疲劳寿命也超过了40 a,验证了两种焊接堵管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堵管 残余应力 蠕变-疲劳寿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miR-140-5p过表达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李丽 崔海山 李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miR-140-5p过表达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140-5p-mimic组,每组10只。miR-NC组、miR-140-5p-mimic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慢病毒空载体miR-NC、重组miR-14...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miR-140-5p过表达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140-5p-mimic组,每组10只。miR-NC组、miR-140-5p-mimic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慢病毒空载体miR-NC、重组miR-140-5p,对照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d后模型组、miR-NC组、miR-140-5p-mimic组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脂多糖,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12 h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ALT、AST、内毒素、TNF-α、IL-6、IL-1β、SOD、MDA、CAT水平,HE、TUNEL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与细胞凋亡情况。TargetScanHuman预测miR-140-5p和TLR4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40-5p和TLR4的靶向调节关系。qRT-PCR检测肝组织miR-140-5p水平,q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NF-κB表达。结果:对照组肝小叶清晰可见,无肝细胞变性、坏死,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miR-NC组可见明显肝细胞坏死、空泡变性、充血,炎症细胞渗入肝窦;miR-140-5p-mimic组肝细胞充血、坏死、空泡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较模型组、miR-NC组明显减少。miR-140-5p能够直接靶向作用于TLR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R-NC组、miR-140-5p-mimic组ALT、AST、内毒素、凋亡细胞数、TNF-α、IL-6、IL-1β、MDA、TLR4、MyD88 mRNA与蛋白、NF-κB mRNA、p-NF-κB水平升高(P<0.05),SOD、CA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miR-NC组相比,miR-140-5p-mimic组ALT、AST、内毒素、凋亡细胞数、TNF-α、IL-6、IL-1β、MDA、TLR4、MyD88 mRNA与蛋白,以及NF-κB mRNA、p-NF-κB水平降低(P<0.05),SOD、CAT水平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miR-140-5p能够降低内毒素诱导肝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的病理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0-5p 内毒素 肝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及LPS/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旭 张杰 +2 位作者 赵敏 宋晓雨 段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腑方可以缩短AD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径,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5),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丰度,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修复,降低iNOS/Iba1共表达,提高Arg1/Iba1共表达(P<0.01),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下调TLR4、NF-κB、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LPS/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通腑方 肠道菌群 LPS/TLR4/NF-κB通路 16S rDNA 微生物--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作用下劣化灰岩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本构模型
20
作者 杨忠平 侯善萌 +2 位作者 张益铭 高宇豪 刘新荣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768,共10页
库水位常年周期性波动,导致消落带基岩处于水动力冲蚀的干湿循环状态,加之覆岩的自重作用,促使基岩强度的劣化。为研究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条件下岩体劣化规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开展了该耦合条件下灰岩试样劣化试验,阐明了此条件... 库水位常年周期性波动,导致消落带基岩处于水动力冲蚀的干湿循环状态,加之覆岩的自重作用,促使基岩强度的劣化。为研究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条件下岩体劣化规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开展了该耦合条件下灰岩试样劣化试验,阐明了此条件下灰岩能量演化规律并提出了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根据能率-位移曲线,将岩石破坏过程划分为易损区压密、微裂隙闭合、弹性变形、微裂隙扩展及峰后破坏5个阶段;随着劣化应力的增加,部分耗散能提前释放,耗散能与弹性能相等时的应变逐渐减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其破坏时总能量对应力的敏感性增强;揭示了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机理;提出了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作用下考虑压密阶段劣化灰岩的损伤本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为库区灾害预测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 单轴压缩 能量演化 WEIBULL分布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