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水银洞金矿床茅口组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1
作者 李德东 王玉往 +5 位作者 张会琼 解洪晶 陈昱 龙灵利 耿健 王琦睿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64,共16页
水银洞矿床位于滇黔桂“金三角”的北部,是该地区层控卡林型金矿重要代表矿床之一。文章对水银洞金矿床茅口组灰岩中方解石进行原位微区LA-ICP-MS分析测试,数据显示稀土含量总体较低(ΣREE=(3.41~18.01)×10-6),标准化模式曲线具有... 水银洞矿床位于滇黔桂“金三角”的北部,是该地区层控卡林型金矿重要代表矿床之一。文章对水银洞金矿床茅口组灰岩中方解石进行原位微区LA-ICP-MS分析测试,数据显示稀土含量总体较低(ΣREE=(3.41~18.01)×10-6),标准化模式曲线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模式(LREE/HREE=0.46~10.32,平均值1.93,LaN/YbN=3.31~1666.65,平均值147.37),具有弱Ce负异常(δCe=0.34~1.03,平均值0.60)和弱正Eu异常(δEu=0.62~4.41,平均值1.13)。通过与前人发表的方解石稀土元素对比分析后,认为水银洞热液流体是脉动式侵位,构建了水银洞热液流体脉动侵位模式图。最后,推测茅口组灰岩中的方解石可能代表了下一个热液循环的开始,深部还应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稀土元素 茅口组灰岩 水银洞矿床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萤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吴佳 刘晓东 +5 位作者 王凯兴 戴佳文 余驰达 孙立强 朱坤贺 杨建俊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97-2810,共14页
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探明的单铀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有利于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实践的开展。本文首次对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中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脉石矿物——萤石开展了详细... 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探明的单铀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有利于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实践的开展。本文首次对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中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脉石矿物——萤石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岩相学和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研究,以探讨成矿流体特征。研究表明,海德乌拉铀矿床产出有紫黑色、紫色两期热液萤石脉,其中紫黑色萤石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两期萤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配分模式明显不同,成矿期紫黑色萤石相对富集Sr和Ba,而成矿后紫色萤石相对富集REE以及Co、Ni、Cu、Zn、Ga、Rb、Y、Zr、Nb、Mo、Cs、Pb、Th和U等微量元素。其中,成矿期紫黑色萤石ΣREE变化范围较大(59.98×10^(-6)~118.31×10^(-6)),中值为75.02×10^(-6),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ΣLREE/ΣHREE中值为5.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中值为12.24),具有中度铕负异常(δEu中值为0.56)、铈异常不明显(δCe中值为0.99)和钇正异常(δY值中值为2.21);成矿后紫色萤石ΣREE含量较高(194.12×10^(-6)~207.67×10^(-6)),中值为195.55×10^(-6),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ΣLREE/ΣHREE中值为4.7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_N中值为6.37),具有强烈铕负异常(δEu中值为0.09)、明显的铈正异常(δCe中值为1.33)和钇正异常(δY值中值为1.90)。根据与围岩和沥青铀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结果,认为海德乌拉铀矿床中两期萤石形成于不同来源的流体,成矿期萤石反映了其形成于富含F^(-)、Cl^(-)的酸性流体,可能是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且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下沉淀成矿;成矿后紫色萤石主要继承了赋矿火山岩围岩的Eu负异常特征,但Ce明显正异常,指示紫色萤石形成于更为氧化的环境,具有更高比例大气降水的加入,且成矿后流体的氧逸度和pH值与成矿期的流体相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萤石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海德乌拉铀矿床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3
作者 李晓峰 徐恒 +6 位作者 朱艺婷 余勇 邓宣驰 崔子良 王泽传 姜永果 吴福元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3-2242,共30页
滇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其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是特提斯构造、岩浆和成矿演化的缩影。该地区稀有金属资源成矿潜力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收集、分析和整理已有的地质勘查资料及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 滇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其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是特提斯构造、岩浆和成矿演化的缩影。该地区稀有金属资源成矿潜力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收集、分析和整理已有的地质勘查资料及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并通过对典型稀有金属矿床(点)的考察和研究,结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综合研究”专题“稀有金属资源现状和远景评估”执行过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滇西地区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类型、时空分布、成矿规律和资源远景。滇西地区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沿怒江和澜沧江断裂带呈带状、局部集中分布;成矿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伟晶岩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电气石-石英脉型、硫化物-石英脉型、金云母热液脉型、风化壳型以及煤系型和热泉型等,其中花岗岩型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发育有宝玉石资源(如:碧玺和海蓝宝石等)。滇西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三叠纪(240~220Ma)、早白垩世(124~120Ma)、晚白垩世(80~70Ma)、古新世-始新世(65~50Ma)、渐新世(33~30Ma)、中新世(25~12Ma)等6个时期,分别与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环境、新特提斯洋的俯冲,以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大型剪切走滑作用有关。滇西Li-Be-Rb-Cs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其中渐新世和中新世主要与剪切走滑变形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滇西地区稀有金属矿床具有富F或富B,或富F且富B的特点,与不同时期分异程度较高的花岗岩关系密切。锡石、电气石和云母等指示矿物可以示踪稀有金属成矿过程及成矿元素组合的差异性。本文提出滇西稀有金属成矿具有地域性和时域性的特点,晚白垩世和中新世是该地区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时期,稀有金属资源成矿潜力较好,其中花岗岩型和伟晶岩型是下一步主要突破方向。Li-Rb-Cs的找矿工作多集中怒江成矿带,腾冲-梁河地区以花岗岩型和风化壳型为主,高黎贡地区应以伟晶岩型和金云母热液脉型为主。Be矿找矿工作应集中于高黎贡和腾冲-梁河地区,崇山和西盟地区也应予以关注。Nb-Ta和Zr-Hf找矿应多注重寻找与主矿种共伴生元素的Nb-Ta和Zr-Hf。锡矿则应以寻找稀有金属花岗岩型为突破口,以及在已有矿床的深部和外围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床 成矿规律 成矿远景 时空分布 变质变形 滇西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亚造山带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4
作者 杨富全 谷高中 +2 位作者 张忠利 李强 李宁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69,共20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笔者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稀有金属矿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其次是花岗岩型,少量碱性花岗岩型、碱性正长岩型、火山热液型、碱性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主要分布于阿尔泰... 在总结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笔者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稀有金属矿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其次是花岗岩型,少量碱性花岗岩型、碱性正长岩型、火山热液型、碱性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其次是西南天山和东天山。稀有金属成矿年龄变化于151~476Ma,主要集中在180~290Ma(早侏罗世—二叠纪),不同地区成矿时间存在差异。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三叠纪—侏罗纪为板内环境,区域大规模伸展是形成大规模稀有金属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东天山和西南天山稀有金属成矿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但阿尔泰除阿斯喀尔特、大喀拉苏等少数矿床外,多数稀有金属矿与赋矿花岗岩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综合动态测量系统
5
作者 柳建新 曾加佳 +3 位作者 谢静 陈儒军 郭荣文 陈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4-2768,共15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理论和双电层电化学原理,集成电法探测和水文化学测量功能,可测试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黏土砂样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流动电势差、复电导率和孔隙水压力,并收集孔隙液体进行化学分析.本文基于该系统开展了系列测量工作,包括自来水和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以及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不同黏质砂土样本的复电导率并计算砂样的地层因子.此外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值和流动电势差,计算砂样的水力及电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自来水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幅值测量结果与电导率仪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强线性相关、饱和石英砂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估计的砂样地层因子在理论范围内、不同盐浓度溶液和不同黏土含量的土样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饱和情况下,不同盐浓度溶液测量的平均电势差和平均流量随平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由测量结果评估的土样饱和水力传导率及流动电位耦合系数在理论范围内.相关实验结论验证了该装置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证明该流动系统测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水文化学特性与地球物理响应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富集机理探究其成矿化学特性和流动电位信号与激电响应之间的联系以及潜在勘探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频谱激电 流动电位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在稀有金属伟晶岩含矿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青海茶卡北山锂铍矿床为例
6
作者 王新 梁婷 +5 位作者 李积清 余福承 李善平 韩杰 谭细娟 凤永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2-1366,共15页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pXRF)是一种快速、便捷的野外现场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金、铜、锌、铁等矿产的野外勘查和矿体圈定,鲜有应用于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的报道。本文以青海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的块状样品、组合样品为对象,探讨p...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pXRF)是一种快速、便捷的野外现场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金、铜、锌、铁等矿产的野外勘查和矿体圈定,鲜有应用于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的报道。本文以青海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的块状样品、组合样品为对象,探讨pXRF在稀有金属矿石成分分析的实验条件、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在含矿性评价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XRF单点重复测量结果稳定,分析时间影响小,粉末状样品用pXRF和ICP-MS定量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中伟晶岩分析结果拟合度在0.9404~0.9900之间,平均0.9633,pXRF分析伟晶岩粉末样品效果最佳。pXRF分析结果显示伟晶岩中伴生元素Ca、Nb含量与Li、Be具有显著相关性,铍矿化伟晶岩大部分都具有低Ca(<2000×10^(-6))、高Nb的特征,锂矿化伟晶岩具有高Nb特征,不含矿伟晶岩具有高Ca(2000×10^(-6)~5000×10^(-6))、低Nb的特征。利用该特征在野外勘查以及钻探编录中配合手持式研磨仪使用可以快速判别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含矿性,提高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的勘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 野外勘查 茶卡北山 伟晶岩型锂铍矿床 含矿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六枝平桥萤石-锂矿床方解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加艳 叶霖 +4 位作者 向震中 刘仕玉 吴涛 黄智龙 沈能平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贵州六枝平桥萤石-锂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锂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龙吟组泥岩和泥质灰岩中,锂绿泥石是该矿区锂的主要载体矿物。方解石是矿区内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从成矿早期到成矿后均有分布,其中锂矿化与部分方解石脉密切共生,这类... 贵州六枝平桥萤石-锂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锂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龙吟组泥岩和泥质灰岩中,锂绿泥石是该矿区锂的主要载体矿物。方解石是矿区内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从成矿早期到成矿后均有分布,其中锂矿化与部分方解石脉密切共生,这类方解石微量元素可能蕴含丰富的成矿信息。对其野外地质特征、手标本及镜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发现,成矿早期(Cal-1)和主成矿期方解石(Cal-2)与锂矿化关系密切,而成矿后方解石(Cal-3)形成于锂矿化之后。对不同期次方解石开展LA-ICP-MS原位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稀土配分模式差异明显。总体上,方解石中Si、Na、Mg、Fe、Sr和Mn元素含量较高,含量多>100×10^(–6),表明成矿流体富集这些元素,硅化、黄铁矿化和白云石化与该矿区锂矿化关系密切。其中,Cal-1和Cal-2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两者的成矿流体来源具有一定演化关系和继承性;Cal-3相对Cal-1和Cal-2富集Al、Na、K等元素元素,亏损Fe和Mn元素,与Li成矿期方解石微量元素组成差异较大,暗示成矿后与成矿期方解石的流体来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外,Cal-1→Cal-2以δEu弱负/正异常为特征,δEu呈逐渐减小趋势,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MREE和HREE富集型;而成矿后方解石Eu负异常特征明显,但稀土配分模式为REE平坦型,表明成矿后流体还原性增加。综上所述,平桥矿区不同期次方解石中微量与稀土元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可通过方解石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导本区域锂资源地质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微量和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演化 平桥萤石-锂矿床 贵州六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碳酸岩型稀土矿成矿要素挖掘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婷婷 蔡诗柔 张振杰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2-279,共18页
稀土元素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碳酸岩型稀土矿作为重要的资源类型,其成矿特征和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找矿勘查的突破。随着地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图谱技术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本研究结合自然语... 稀土元素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碳酸岩型稀土矿作为重要的资源类型,其成矿特征和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找矿勘查的突破。随着地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图谱技术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本研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针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机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收集白云鄂博矿床和冕宁—德昌成矿带的相关文献,利用BERT-BiLSTM-CRF实体识别模型和BERT关系抽取模型构建了碳酸岩型稀土矿床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岩石和元素是成矿的关键节点,其中萤石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具有显著的指示矿物潜力;铕和铈元素因其氧化还原异常显著关联,是重要的找矿指标。此外,不同区域知识图谱反映了成矿类型的差异,白云鄂博矿床以碳酸岩为主,而冕宁—德昌成矿带与碱性岩关系密切。图谱的层次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成矿要素间的关联性,为稀土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找矿预测和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碳酸岩 稀土矿 白云鄂博 冕宁—德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黔桂地区基性岩交代型软玉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冉婷 白峰 +3 位作者 许玲玲 李净净 车延东 杜季明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8,共15页
软玉作为重要的矿物资源,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理解矿床成因与评估资源潜力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选择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和广西巴马地区的基性岩交代型软玉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代... 软玉作为重要的矿物资源,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理解矿床成因与评估资源潜力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选择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和广西巴马地区的基性岩交代型软玉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代表性软玉样品进行了系统的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黔桂地区基性岩交代型软玉的主要成分以SiO_(2)、CaO和MgO为主,其平均含量低于透闪石矿物的理论值,而SiO_(2)的整体含量高于超基性岩矿床,呈现出与围岩及后期热液硅供给密切相关的成矿特征。微量元素分析中,U、La、Sm表现出显著的正异常,而Nb则为负异常,缺乏Ba负异常的特征进一步强化了其与其他成因软玉的区别。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较高一致性,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轻稀土元素的富集以及Ce和Eu的负异常使其在成因上可与其他软玉类型有效区分。此外,贵州和广西的辉绿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在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上呈现出较高的相似性。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不同产地软玉的δCe、δEu及∑REE值,构建的树状图有效实现了对其的分类与区分。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华南地区软玉的成矿机制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性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基性岩交代型矿床 主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埠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中稀土的富集–分异机制
10
作者 王珩 包志伟 +5 位作者 谭伟 何宏平 黄玉凤 梁晓亮 朱建喜 马灵涯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51,I0001,I0002,共18页
目前,全球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以轻稀土矿床为主,相对稀少的重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本研究对江西大埠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典型风化剖面样品进行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究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中稀土的富集–分异机... 目前,全球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以轻稀土矿床为主,相对稀少的重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本研究对江西大埠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典型风化剖面样品进行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究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中稀土的富集–分异机制。结果表明,白云母花岗岩基岩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247~307μg/g,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LREE/HREE)值为0.21~0.29。风化壳中稀土主要富集在全风化层上部和半风化层下部,ΣREE最高分别为711μg/g和712μg/g,LREE/HREE值分别为0.39和0.20。富矿层具有左倾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继承于基岩的HREE富集特征。在弱风化白云母花岗岩和风化壳中,长石和白云母风化形成高岭石、伊利石和少量埃洛石。稀土氟碳酸盐、硅铍钇矿和石榴子石发生风化,释放出的稀土元素被上述黏土矿物吸附。因此,离子交换态是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占ΣREE的50%以上,在全风化层的富矿层中高达71%。相对于基岩,风化壳中LREE/HREE值整体上更高,可能因为地下水中CO32−的络合作用促使部分HREE从风化壳中流失。此外,表土层到半风化层的ΣREE和离子交换态稀土的LREE/HREE值逐渐降低,表明HREE更易向下迁移,在风化壳下部更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埠重稀土矿床 白云母花岗岩 稀土元素富集–分异 LREE/H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北缘伟晶岩中石榴子石成因及对Nb-Ta成矿的制约:成矿和未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紫文 李艳军 +4 位作者 周豹 陈静 冷双梁 陕亮 卢亚鑫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56,共19页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之一。断峰山地区伟晶岩型铌钽矿床是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北缘唯一的大型矿床,其成因及物理化学条件不明确。新发现的微斜长石伟晶岩型铌钽矿化脉体中铌钽铁矿、石榴子石和...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之一。断峰山地区伟晶岩型铌钽矿床是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北缘唯一的大型矿床,其成因及物理化学条件不明确。新发现的微斜长石伟晶岩型铌钽矿化脉体中铌钽铁矿、石榴子石和电气石共生,其中石榴子石的成因研究可为该类型Nb-Ta成矿作用研究提供良好的制约。以断峰山地区成矿与未成矿2种微斜长石伟晶岩脉中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背散射电子(BSE)和阴极发光(CL)微观结构观察、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分析,探讨石榴子石成因及其对微斜长石伟晶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断峰山地区伟晶岩中的石榴子石均为岩浆成因,形成于中高温、中低压力环境,属于铁铝榴石-锰铝榴石(Alm_(48.61)-Sps_(48.21))固溶体系列。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脉中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为主(Sps_(42.56)-Alm_(54.63)),而未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脉中石榴子石以锰铝榴石为主(Sps_(58.93)-Alm_(37.18))。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中石榴子石多与铌钽铁矿等共生,具有低的Mn、Nb和Ta元素含量,且由核部到边部Mn含量降低Fe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铌钽矿物的结晶导致,表明石榴子石中Nb、Ta、Fe、Mn等元素的演化关系可以指示幕阜山地区Nb-Ta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 未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 石榴子石 岩浆成因 稀有金属矿床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 断峰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彭山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矿指示
12
作者 王留磊 章荣清 +2 位作者 陆建军 罗博霖 齐振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44,共11页
彭山锡多金属矿床地处江南造山带中段,其形成与花岗岩岩浆演化和热液作用过程密切相关。彭山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5.00%~78.78%)、富碱(K_(2)O=4.56%~5.19%、Na_(2)O=2.18%~3.64%)、低钙(CaO=0.32%~0.47%)、贫镁(MgO=0.08%~0.13%)... 彭山锡多金属矿床地处江南造山带中段,其形成与花岗岩岩浆演化和热液作用过程密切相关。彭山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5.00%~78.78%)、富碱(K_(2)O=4.56%~5.19%、Na_(2)O=2.18%~3.64%)、低钙(CaO=0.32%~0.47%)、贫镁(MgO=0.08%~0.13%)的特征,A/CNK值较高(1.07~1.16),属于过铝质花岗岩。花岗岩全岩稀土元素含量低(ΣREE=50.3~80.5μg/g),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强烈的Ba、Sr、Ti亏损,为高分异花岗岩。花岗岩磁化率(1.47~11.79 emu/g)较低,属于还原性钛铁系列花岗岩。矿区内岩体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组成,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以铁叶云母为主,二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以黑鳞云母为主。由黑云母花岗岩向二云母花岗岩,F含量升高,黑云母Fe^(3+)/Fe^(2+)值升高,K/Rb与Nb/Ta值降低,成矿元素Sn与W等含量升高。彭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其在还原条件下的高度结晶分异作用为Sn的富集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稀有金属矿床 花岗岩 黑云母 江南造山带 彭山锡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意义
13
作者 班美娟 王雷 +5 位作者 毛景文 朱恩异 文一卓 张海旭 张永宁 郭润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7,I0007,I0008,共22页
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在老矿区新发现的超大型铷(铌、钽)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以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已圈定出三个方向7个铷矿体,但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仍较为薄弱。本次研究选择矿区不同方向代表性... 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在老矿区新发现的超大型铷(铌、钽)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以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已圈定出三个方向7个铷矿体,但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仍较为薄弱。本次研究选择矿区不同方向代表性岩体(NE向乌鸦山岩体、NW向风吹罗带岩体和长城岭岩体、近SN向塘下垄岩体)开展构造‒蚀变分带、岩石地球化学和岩相学等方面的研究,总结矿区内铷矿体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为花岗斑岩型铷多金属矿床提出找矿方向。矿区内花岗斑岩体均具有高分异、全岩铷矿化的特点,其中NW向风吹罗带隐伏岩体Rb含量最高(1090~1900μg/g,平均1410μg/g),云母是主要的富铷矿物;矿区内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及次级构造发育地段控制了花岗斑岩型铷矿的分布,隐伏岩体顶部的蚀变花岗斑岩是富铷矿体产出的有利部位;与铷多金属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岩体顶部绢英岩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次生白云母化蚀变对铷等稀有金属矿化富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花岗斑岩型铷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为同类型矿床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拓宽了铷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岭矿区 花岗斑岩 矿床地质特征 稀有金属 成矿规律 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Ⅰ号脉成因——来自稀有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原位结晶模拟的证据
14
作者 罗小龙 席世强 +8 位作者 谭华 费光春 蔡云华 李佑国 袁彦伟 刘榆 李云强 马志平 赵恒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9-964,共16页
为查明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锂辉石矿床稀有元素分布特征、伟晶岩成因及深部找矿潜力,从东到西,对李家沟锂辉石矿床规模最大的Ⅰ号脉2、5、9、11号勘探线上探槽和钻孔的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和围岩中的稀有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可... 为查明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锂辉石矿床稀有元素分布特征、伟晶岩成因及深部找矿潜力,从东到西,对李家沟锂辉石矿床规模最大的Ⅰ号脉2、5、9、11号勘探线上探槽和钻孔的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和围岩中的稀有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和Ⅰ号脉含矿伟晶岩进行了原位结晶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Ⅰ号脉稀有元素以Li为主,共伴生有Be、Rb、Nb、Ta、Sn等元素,与甲基卡X03号脉稀有元素特征相似。Ⅰ号脉含矿伟晶岩自上而下所体现出来的矿化分带规律是上部Li元素、中部Be元素、下部Nb和Rb元素相对富集,而甲基卡X03号脉Nb、Rb元素在矿体上部相对富集。原位结晶模拟计算表明李家沟Ⅰ号脉并不是由形成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体的一套岩浆系统结晶分异形成的,李家沟锂辉石矿床伟晶岩的形成机制可能是:首先变质沉积岩经历低程度部分熔融生成相对富Li的熔体,之后熔体通过结晶分异进一步富集形成Li饱和熔体,最终结晶形成锂辉石伟晶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矿床 Ⅰ号脉 稀有元素 空间分布特征 原位结晶模拟 李家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成因研究:稀土矿物学约束
15
作者 兰君 刘晓 +7 位作者 张鹏 邢楠 李志民 李健 徐洪岩 蓝廷广 王石 王健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7,共16页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部的莱芜—淄博—微山稀土矿带,是我国三大轻稀土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探究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本研究对微山矿床开展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微山稀土矿床热液...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部的莱芜—淄博—微山稀土矿带,是我国三大轻稀土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探究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本研究对微山矿床开展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微山稀土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I)钾长石+石英+方解石、(Ⅱ)硫酸盐+石英+方解石、(Ⅲ)稀土矿物+石英+方解石+硫酸盐+萤石以及(Ⅳ)方解石+石英+萤石+硫化物阶段。对各成矿阶段开展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显示,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碳(酸)锶铈矿和少量的独居石、(铈)磷灰石和钍石。这些稀土矿物与萤石、方解石和硫酸盐矿物密切共生,指示成矿流体可能为H_(2)O-CO_(2)-NaCl-F^(-)REE-SO_(4)^(2-)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F^(-)、Cl^(-)、CO_(3)^(2-)和SO_(4)^(2-)等多离子对关键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壳幔混合岩浆演化晚期分异的复杂成矿流体是成矿作用的关键。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提出微山稀土矿床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板片后撤诱发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的成矿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合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微山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
16
作者 邓祖建 龙平 +4 位作者 洪本根 黄豪 王明照 王观石 钟贞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点作为稀土储量勘探点,建立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通过实际矿体讨论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稀土质量与勘探孔孔口高程的平均曲率的相关系数大于0.390,说明基本假设是合理的。当勘探线与正东的方向夹角在90°附近时,勘探孔数量取得最小值。与实际勘探结果相比,特征点法可以减少20.00%的勘探孔数量,稀土储量的计算误差小于8.00%。研究成果可以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勘探 特征点 垂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分级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流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规律
17
作者 刘德峰 王钰智 +2 位作者 张臻悦 池汝安 郭文达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了提高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通过分层分级柱浸实验,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颗粒级配组合类型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重组矿样的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分层分级矿样组合类型,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揭示优选分层分级... 为了提高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通过分层分级柱浸实验,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颗粒级配组合类型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重组矿样的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分层分级矿样组合类型,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揭示优选分层分级重组矿样堆浸渗流机制。结果表明:分层分级组合矿样的渗透系数均高于原矿,且粗中细矿样的渗透系数最大;原矿孔隙体积集中在-0.001 mm^(3),而粗中细矿样的粗、中、细粒径层的主要分布于+0.001、0.0001~0.001、-0.0001 mm^(3);原矿孔隙长度和宽度均小于0.4 mm,而粗、中、细粒层孔隙长度分别为0.4~1、0.2~0.4、-0.2 mm,其孔隙宽度分别为0.4~1、-0.3、-0.2 mm;原矿孔喉长度主要分布与0.1~0.3 mm,而粗、中、细粒层的分别集中于0.1~0.3、0.2~0.4、0.2~0.5 mm;浸矿后粗中细矿样的整体连通性优于原矿。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分层分级 CT扫描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山稀土矿床碳酸盐化硅酸岩岩浆演化与稀土成矿关系探讨
18
作者 胡紫龙 杨金昆 +6 位作者 安茂国 支成龙 尚振 张瑶飞 赵家良 张海东 夏明哲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16,共20页
微山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鲁西地块,是中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为探究微山稀土矿碱性杂岩体岩浆演化与稀土成矿间的关系,文章对碱性杂岩体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该区岩体可分为... 微山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鲁西地块,是中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为探究微山稀土矿碱性杂岩体岩浆演化与稀土成矿间的关系,文章对碱性杂岩体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该区岩体可分为碱性花岗岩、石英钠长斑岩、含霓辉石英正长岩和石英钾长斑岩,4类岩石均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归属于碱性岩石,表现出富水、富CO_(3)^(2-),并且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馏的特点,晚期的石英钾长斑岩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碱性花岗岩和石英钾长斑岩中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24.97±0.71)Ma(MSWD=1.7)和(124.73±0.93)Ma(MSWD=0.41),二者年龄相近且与前人报道的稀土成矿年龄(119±1.4)Ma具有继承关系,表明碱性杂岩体与稀土成矿存在成因联系。4类碱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氧逸度不断升高,钠质、CO_(3)^(2-)等成分不断增加,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几何倍增。综上所述,富CO_(2)的碱性岩浆经历高程度结晶分异作用、岩浆氧逸度升高、CO_(3)^(2-)和钠质含量的富集,是形成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的重要地质过程,为该类型稀土矿床的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岩石和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锆石U-PB测年 氧逸度 稀土元素富集 微山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澜沧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特征与成矿控制因素
19
作者 张民 谭伟 +2 位作者 何显川 罗莲英 刘恩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962,I0018-I0023,共18页
在临沧花岗岩风化壳分布区新发现多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点),显示出巨大的稀土资源潜力。为探讨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本文对临沧花岗岩基岩、风化壳及稀土矿床(点)钻孔样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临沧花岗岩基岩相... 在临沧花岗岩风化壳分布区新发现多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点),显示出巨大的稀土资源潜力。为探讨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本文对临沧花岗岩基岩、风化壳及稀土矿床(点)钻孔样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临沧花岗岩基岩相比,风化壳中∑REE发生3倍以上的富集,并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其中HREE分异相对较弱,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平滑浅“W”型。稀土矿石中的REE以离子态赋存于粒径小于0.045 mm的高岭土中,矿石稀土浸出相率约为50%。矿石类型为以轻稀土为主、兼具中重稀土配分的混合型稀土, REE在矿体中呈现“上轻下重”的分层富集特征。研究表明,母岩的REE含量(>200μg/g)、REE赋存状态(以磷灰石、褐帘石、氟碳铈矿等易于风化的稀土矿物为佳)以及风化壳内部pH值(以5.5~6.5为最佳)对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明显制约作用,而平缓山顶、倾缓山脊和低缓山丘等地形地貌则对该类矿床的形成与保存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沧花岗岩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矿床特征 控矿因素 云南省澜沧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瓮安玉华磷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
作者 蒋宗旭 何明勤 +1 位作者 刘华德 田欢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玉华磷矿床位于贵州省瓮安县,其矿体赋存于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Z 2 ds)。为深入了解该磷矿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实地地质调查、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与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玉华磷矿床位于贵州省瓮安县,其矿体赋存于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Z 2 ds)。为深入了解该磷矿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实地地质调查、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与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a、b两个矿层磷矿石中,包括Y在内的稀土元素主要是以吸附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Ce anom-Nd关系图显示a矿层形成于还原环境,而b矿层形成于氧化环境,从a矿层到b矿层的形成环境经历了从还原环境到氧化环境的转变过程;b矿层稀土元素PAAS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呈中稀土元素略富集的“帽型”形态,表明b矿层的形成过程中明显有生物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瓮安 玉华磷矿床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陡山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