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土壤酸化剂和调整播期防治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书捷 张新疆 +3 位作者 王娟 黄倩楠 白如霄 危常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9-527,共9页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T1)、15℃(T2)、18℃(T3)时播种;副区为不同的土壤酸化剂:硫酸铵+硝化抑制剂(AS)、磷酸(PP)、柠檬酸(CA)和对照(CK)。结果表明,三种酸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有效铁含量,其中AS效果最显著。AS、PP和CA处理的苗期水稻叶片中有效铁含量较CK分别提高14.4%、11.3%和9.2%。三种酸化剂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和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以AS处理效果最好。晚播较早播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增加了水稻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晚播使水稻苗期叶片活性铁含量提高了11.2%,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酸化剂的施用有助于克服水稻苗期缺铁黄化,以硫酸铵(生理酸性盐)结合硝化抑制剂最佳,适当的推后播期也能有效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缺铁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苗期 缺铁黄化 土壤酸化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少安 刘建 +1 位作者 沈锦根 王学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0-224,共5页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整个生育期间始终大于对照。产量构成中,虽每穗粒数少于对照,但单位面积成穗数则多于对照,实收产量稍低于对照,两者差异不显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基本苗以60×104/hm2产量最高,达7476.0×104kg/hm2。这一植稻方式是长江下游地区实行麦-玉米-稻三熟制的重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育秧 抛栽 生育特点 产量构成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秧方式对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福孙 潘晓华 孙爱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研究了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晚稻秧苗素质及大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旱育延缓秧苗出叶速度,降低株高,单株分蘖数、茎基宽及叶面积等指标低于水育秧苗;(2)根系活力以盘育秧最强,发根数最多,旱育其次,水育最弱;(3)秧苗所带分... 研究了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晚稻秧苗素质及大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旱育延缓秧苗出叶速度,降低株高,单株分蘖数、茎基宽及叶面积等指标低于水育秧苗;(2)根系活力以盘育秧最强,发根数最多,旱育其次,水育最弱;(3)秧苗所带分蘖成活率及成穗率盘育秧最高,水育秧最小;(4)产量以盘育秧最高,旱育秧其次,水育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育秧方式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晓华 陈小荣 杨福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以自拟基本苗公式计算出的苗数为中等群体,设置上下水平基本苗数各1个为对照,比较了早、晚稻塑盘旱育抛栽不同群体起点产量及其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中等群体处理的产量结构最优,在三处理中稻谷产量最高,其茎蘖消长与成穗、颖花伤流量... 以自拟基本苗公式计算出的苗数为中等群体,设置上下水平基本苗数各1个为对照,比较了早、晚稻塑盘旱育抛栽不同群体起点产量及其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中等群体处理的产量结构最优,在三处理中稻谷产量最高,其茎蘖消长与成穗、颖花伤流量、叶面积系数与结构以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总体上最为合理。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所拟合出的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水稻 塑盘早育抛栽 基本苗公式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底膜育秧多效唑处理种子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岳清 盛亚红 +3 位作者 盛敏智 曹惠芳 吴裕军 范红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58-61,共4页
底膜育秧水稻种子经多效唑50ppm浓度浸种24h处理,秧龄15~25d时,秧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有提高。秧苗净同化率在秧龄15~20d时高于对照11.2%,20~25 d时高于对照56.6%。秧苗全株干物质积累,多效唑处理与对照相近,但... 底膜育秧水稻种子经多效唑50ppm浓度浸种24h处理,秧龄15~25d时,秧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有提高。秧苗净同化率在秧龄15~20d时高于对照11.2%,20~25 d时高于对照56.6%。秧苗全株干物质积累,多效唑处理与对照相近,但在分配上,多效唑处理的根系干重增加,叶鞘干重减轻,叶片干重持平。在干旱逆境条件下,多效唑处理能降低秧苗组织电解质外渗率,表明膜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底膜育秧 多效唑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陆江林 吴崇友 +1 位作者 石磊 段祥茂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4期31-34,共4页
研究分析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指标(产量结构指标、群体生育指标和适宜品种),标准化软盘旱育秧技术以及精确定量栽培综合调控措施等,集成探索出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得水稻单产稳定达到11t/hm^2,比常规生产... 研究分析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指标(产量结构指标、群体生育指标和适宜品种),标准化软盘旱育秧技术以及精确定量栽培综合调控措施等,集成探索出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得水稻单产稳定达到11t/hm^2,比常规生产增长10%~15%。同时对机插水稻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超高产 塑盘旱育秧 精确定量栽培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底膜育秧使用多效唑(MET)的生物学效应
7
作者 盛亚红 沈岳清 +3 位作者 盛敏智 曹惠芳 吴裕军 范红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59-63,共5页
水稻底膜育秧密度高,秧龄短,秧龄弹性不足,超过20d 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用50ppm 多效唑浸种24h,能控制叶片和叶鞘伸长,秧苗矮健粗壮,叶龄增加,根系发达,根冠比值提高,秧龄弹性增加5d。移栽后不败苗,分蘖早,成穗率高,每公顷穗数增加22.5~... 水稻底膜育秧密度高,秧龄短,秧龄弹性不足,超过20d 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用50ppm 多效唑浸种24h,能控制叶片和叶鞘伸长,秧苗矮健粗壮,叶龄增加,根系发达,根冠比值提高,秧龄弹性增加5d。移栽后不败苗,分蘖早,成穗率高,每公顷穗数增加22.5~30.0万,产量增加525kg 左右。1992年上海郊区水稻底膜育秧使用多效唑面积达4.25×10~4ha,占水稻底膜育秧总面积的63%。该项技术经6年试用证明,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投入产出比高达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底膜育秧 多效唑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场叠盘暗化出苗与无纺布覆盖对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唐磊 邓飞 +8 位作者 周涛 李珍珍 贾媛丽 周伟 宋小勤 吕天星 陶有凤 任万军 陈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4,共12页
为探明露场叠盘暗化出苗(darkened emergence by stacked plates in open space,DE)与无纺布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non-woven fabric,NM)协同育秧对机插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于2020—2021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以杂交籼稻... 为探明露场叠盘暗化出苗(darkened emergence by stacked plates in open space,DE)与无纺布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non-woven fabric,NM)协同育秧对机插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于2020—2021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以杂交籼稻天优华占为材料,以摆盘出苗(swing-plate emergence,SE)和薄膜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film,FM)为对照进行试验,探究DE与NM对出苗微环境与出苗特征以及秧苗素质的影响,并验证其机插适应性。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界环境,DE提高了出苗微环境的平均温度与平均相对湿度。与SE相比,DE降低了温度与相对湿度变异系数,缩短了种子出苗时间,并大幅提高出苗率与出苗整齐度;较FM,NM改善了秧床微环境,促进秧苗均衡生长;DE+NM有效提高成苗整齐度与成苗率,2 a间成苗整齐度较DE+FM、SE+NM与SE+FM分别增加了7.22~8.91、3.67~5.55和8.29~10.38个百分点(P<0.05),2 a间成苗率分别提高了4.08~8.09、11.79~14.88和20.10~40.02个百分点(除2021年DE+FM外,P<0.05)。2)DE的成苗密度显著优于SE(P<0.05),进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总根长、白根数、根表面积,及根系盘结力;与FM相比,NM显著增大了单位面积根体积(P<0.05);DE+NM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生物量,同时提高了根系盘结力(除2020年DE+FM外)。3)较其他3种育秧处理,DE+NM显著降低漏插率与伤秧率(P<0.05),提高3~4苗/穴比例,并增加了每穴苗数。综上所述,DE+NM通过改善育秧环境实现了培育壮秧,秧苗机插效果好,所育秧苗呈现出“齐苗、壮根、宜机插”特性。该育秧技术有效解决了四川稻区传统机插育秧存在的秧苗生长不齐、盘根弱、机插效果差等问题,并兼具低成本、耐粗放、高效低碳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本区域机插壮秧培育和水稻丰产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机械化 水稻 杂交籼稻 育秧 露场叠盘暗化出苗 无纺布覆盖 成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R对水稻塑盘旱育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君君 康贻军 +1 位作者 程洁 殷士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采用水稻抛秧塑盘(434孔)旱育秧方法,研究3株PGPR(Bacillus sp.RBB1、Bacillus sp.WP8和Pseudomonassp.RBP1)对水稻旱育秧苗素质的作用,比较PGPR不同接种方式及施用壮秧剂对促生效果的差异,以及PGPR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水稻抛秧塑盘(434孔)旱育秧方法,研究3株PGPR(Bacillus sp.RBB1、Bacillus sp.WP8和Pseudomonassp.RBP1)对水稻旱育秧苗素质的作用,比较PGPR不同接种方式及施用壮秧剂对促生效果的差异,以及PGPR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RBP1和WP8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秧苗生长,主要表现在促使秧苗矮壮、增加干物质积累;②PGPR拌土普遍优于浸种方式;③PGPR的有效性受是否与壮秧剂混用的影响,其次是接种方式;④地上部干物重对PGPR不同处理方式较为敏感,是评价促生效果的理想指标;⑤PGPR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十分明显。通过研究,明确WP8和RBP1具有开发成水稻育秧专用微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水稻 塑盘旱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的技术组装 被引量:10
10
作者 翁良才 赵玮 梁修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97-297,300,共2页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技术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展 ,是水稻生产技术上的一次新的变革。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和生产实践 ,对原较烦琐的操作技术进行了改进 ,重新组装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江淮丘陵水稻产区的技术规程 ,具有操作性强 ,适应性广 。
关键词 水稻 状盘旱育抛秧 技术组装 低位分蘖 浅播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苗壮秧剂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广建 陈厚存 +1 位作者 孙亚军 徐培根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5期15-18,共4页
为探索适宜旱育秧的壮秧剂剂量,进行了塑盘旱育秧应用壮秧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用量适宜,壮秧剂对水稻出苗安全;应用壮秧剂,株高变矮,基茎变粗,干重增加,分蘖和发根增多,壮秧效果显著;在育壮秧、促早发基础上,水稻增穗增粒,增产5.... 为探索适宜旱育秧的壮秧剂剂量,进行了塑盘旱育秧应用壮秧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用量适宜,壮秧剂对水稻出苗安全;应用壮秧剂,株高变矮,基茎变粗,干重增加,分蘖和发根增多,壮秧效果显著;在育壮秧、促早发基础上,水稻增穗增粒,增产5.1%~7.5%;壮秧剂适宜用量为15~20g/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塑盘旱育秧 壮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有色打孔塑料薄膜棚式育秧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成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本文通过多年对各种颜色塑料薄膜打孔与无孔,棚架式和平铺式的水稻育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深蓝色打孔膜棚式育秧,其膜内温、湿效应较好,光质效应也好,秧床松软透气,有利于培育壮秧,促使水稻早熟、高产。此外,还能简化秧田管理,节省... 本文通过多年对各种颜色塑料薄膜打孔与无孔,棚架式和平铺式的水稻育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深蓝色打孔膜棚式育秧,其膜内温、湿效应较好,光质效应也好,秧床松软透气,有利于培育壮秧,促使水稻早熟、高产。此外,还能简化秧田管理,节省秧田用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资料对水稻育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塑料薄膜 棚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大棚盘育稻秧的适宜土类及土壤pH值效应
13
作者 王克明 张翠珍 +3 位作者 邵长泉 孙士宗 孙永年 陈林国 《山东农业科学》 1991年第6期15-18,共4页
塑料大棚盘育稻秧适宜土类及pH值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盐化潮土和砂姜黑土的碳酸钙含量、缓冲容量、全盐增量和pH值均高于淋溶褐土。在华北平原石灰性土壤上,塑料大棚盘育稻秧选用淋溶褐土,用硫酸调节至pH4~5,土壤养分状况得以改善,秧... 塑料大棚盘育稻秧适宜土类及pH值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盐化潮土和砂姜黑土的碳酸钙含量、缓冲容量、全盐增量和pH值均高于淋溶褐土。在华北平原石灰性土壤上,塑料大棚盘育稻秧选用淋溶褐土,用硫酸调节至pH4~5,土壤养分状况得以改善,秧苗生长壮旺,防止立枯病和盐害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塑料温室 盘育秧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造林树种地膜覆盖育苗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英 陈新荣 +1 位作者 马玉鹏 牛锦凤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了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合格的良种壮苗,连续4年在宁夏引黄灌区育苗基础最雄厚的平罗县对几个造林主栽树种臭椿、白腊、国槐和新疆杨进行覆膜育苗试验,取得明显成效。试验结果证明,覆膜育苗与露地育苗相比,具有成苗率高... 为了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合格的良种壮苗,连续4年在宁夏引黄灌区育苗基础最雄厚的平罗县对几个造林主栽树种臭椿、白腊、国槐和新疆杨进行覆膜育苗试验,取得明显成效。试验结果证明,覆膜育苗与露地育苗相比,具有成苗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整齐、抽干程度轻、周期可缩短一年、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等特点,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育苗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两段法育苗与覆膜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云 蔡姣 +1 位作者 涂洪强 田双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67-69,共3页
针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黄金茶传统育苗和栽培技术中存在的育苗周期长、茶苗定植成活率低、新建茶园成园迟、投产前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两段法育苗与覆膜栽培技术模式。2017—2020年进行试验示范的结果表明:与湘西州传... 针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黄金茶传统育苗和栽培技术中存在的育苗周期长、茶苗定植成活率低、新建茶园成园迟、投产前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两段法育苗与覆膜栽培技术模式。2017—2020年进行试验示范的结果表明:与湘西州传统育苗和栽培技术相比,育苗周期缩短7~10个月,定植成活率提高36.1%;采用两段法育苗技术繁育的穴盘苗和营养钵苗定植后的株高和树幅明显优于普通茶苗,采用覆膜栽培新建茶园的除草效率提高300%,每年可减少人工成本400~450元/667m^2。该技术模式在湖南湘西推广具有明显提高茶苗质量与定植成活率、增强生长势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靖黄金茶 两段法育苗 覆膜栽培 湘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晚稻塑盘育秧抛栽配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湘玉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4期25-28,共4页
针对湖南省连作晚稻塑盘育秧抛栽耕作栽培技术中的几项关键配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晚稻塑盘育秧抛栽 ,品种应选用生育期为 110d左右的优质稳产的中熟品种 (组合 ) ,于 6月中、下旬播种 ,秧龄控制在 2 5d左右 ,确保在 9月中旬前齐... 针对湖南省连作晚稻塑盘育秧抛栽耕作栽培技术中的几项关键配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晚稻塑盘育秧抛栽 ,品种应选用生育期为 110d左右的优质稳产的中熟品种 (组合 ) ,于 6月中、下旬播种 ,秧龄控制在 2 5d左右 ,确保在 9月中旬前齐穗 ,育秧盘采用 3 4cm× 60cm ,每盘 3 5 3~ 40 0孔的规格 ,抛秧密度为 2 2 5~ 3 1 5万蔸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盘育秧 抛栽 配套技术 连作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防虫网覆盖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冬林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3期25-26,53,共3页
为探讨防虫网在稻作上全程覆盖秧田预防稻飞虱和由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的效果和应用技术,邵武市从2013年起开始选用30目、宽幅2 m防虫网在中、晚稻进行覆盖育秧试验、示范、推广,2016年共示范、推广面积达120余hm^2,均取得较好效果... 为探讨防虫网在稻作上全程覆盖秧田预防稻飞虱和由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的效果和应用技术,邵武市从2013年起开始选用30目、宽幅2 m防虫网在中、晚稻进行覆盖育秧试验、示范、推广,2016年共示范、推广面积达120余hm^2,均取得较好效果。以湿润育机插秧为例介绍防虫网覆盖育秧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防虫网 覆盖育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采用三膜覆盖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恒轩 陆新久 +2 位作者 师国义 杨文 史凤海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8-11,共4页
水稻是一种喜温作物,但寒地种植恰恰遇到温度不足的矛盾,因而长期以来,温度成为寒地发展水稻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科学的增温办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或减轻因温度低而对水稻产生的影响,通过反复探讨研究我们认为... 水稻是一种喜温作物,但寒地种植恰恰遇到温度不足的矛盾,因而长期以来,温度成为寒地发展水稻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科学的增温办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或减轻因温度低而对水稻产生的影响,通过反复探讨研究我们认为改常规的双膜覆盖育苗为三膜覆盖育苗,能有效地提高温度。研究结果表明:三膜覆盖育苗能够保温增温,提早育苗,三膜覆盖育苗比双膜覆盖育苗增产1524.8kg/hm2,增产19.2%,减去育苗多投入的225元/hm2的成本,三膜覆盖育苗比双膜覆盖纯增效益1909.72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膜覆盖 增温 育苗 增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拌种剂和不同覆盖方式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凡迪 曾涛 熊玉唐 《耕作与栽培》 2017年第2期4-6,共3页
为研究不同拌种剂和不同覆盖方式育秧在生产中,对水稻的影响,以江优126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拌种剂和不同覆盖方式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贵大药剂和旱育保姆拌种,在普通农膜和无纺布覆盖方式下进行的湿润育秧,均能在生产上获得高产... 为研究不同拌种剂和不同覆盖方式育秧在生产中,对水稻的影响,以江优126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拌种剂和不同覆盖方式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贵大药剂和旱育保姆拌种,在普通农膜和无纺布覆盖方式下进行的湿润育秧,均能在生产上获得高产,较不拌任何药剂、不盖膜的常规育秧产量分别高18.26%、19.85%、21.06%和21.26%,差异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拌种剂 覆盖方式 育秧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宽幅育苗及地膜覆盖技术
20
作者 陈玉庆 郭芸世 《青海农林科技》 2015年第1期77-77,86,共2页
通过育苗试验,云杉宽幅育苗产量、成活率优于传统育苗,结合地膜覆盖解决云杉育苗越冬等环节技术难题,经济实用。
关键词 青海云杉 育苗 地膜覆盖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