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胎衣不下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冬冬 罗星 李伟 《中国乳业》 2025年第4期39-44,共6页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繁殖疾病,并会导致继发疾病,给牧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关于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胎盘结构特殊性和胎衣排出复杂过程导致奶牛胎衣不下时常发生。本文从奶牛生理结构特点、围产期代谢特点和生产过...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繁殖疾病,并会导致继发疾病,给牧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关于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胎盘结构特殊性和胎衣排出复杂过程导致奶牛胎衣不下时常发生。本文从奶牛生理结构特点、围产期代谢特点和生产过程免疫抑制等角度对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并系统地分析因胎衣不下造成的牧场经济损失,旨在为预防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提供参考,提高牧场盈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衣不下 围产期代谢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衣不下奶牛围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武 谷金妮 许剑琴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97-99,共3页
测定胎衣不下(RFM)奶牛围产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对25头胎衣不下奶牛和30头正常奶牛,使用锥/板法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使用全自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对照组全血粘度随妊娠时... 测定胎衣不下(RFM)奶牛围产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对25头胎衣不下奶牛和30头正常奶牛,使用锥/板法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使用全自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对照组全血粘度随妊娠时间推移,在妊娠后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RFM组在切变率为150/s时未见显著降低变化,切变率为38/s、10/s、5/s有降低表现,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275d),分娩后10 d显著高于产后第1天。PCV随妊娠时间推移呈降低变化,妊娠275 d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产后第1天两组均呈升高变化,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后两组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产后呈降低变化,其中RFM组产后第1天显著低于产前,第30天显著低于产后第1天。积分面积在妊娠第275天对照组极显著增加,两组产后第1天均显著低于产前,RFM组产后第10天极显著低于第1天(P<0.01)。以上结果提示产前和产后血液粘度处于较高水平和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持续低下是RFM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降低分娩前后的血液粘度和提高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可能有效减少RFM和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衣不下 奶牛 围产期 血液流变学 切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症奶中药物残留的检测
3
作者 马恒东 郑亦辉 金善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96-300,共5页
本研究用放免分析法检测了41头子宫灌注天花粉蛋白(TCS)治疗胎衣下不奶牛奶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个体差异较大,但总体平均仍表现一定的规律:奶中TCS浓度在投药后6小时内升为高值;在12~18小时下降至谷值,18~24小时上升至最高值(35.0&#... 本研究用放免分析法检测了41头子宫灌注天花粉蛋白(TCS)治疗胎衣下不奶牛奶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个体差异较大,但总体平均仍表现一定的规律:奶中TCS浓度在投药后6小时内升为高值;在12~18小时下降至谷值,18~24小时上升至最高值(35.0±12.6ng/ml);在30~36小时锐减;此后平缓波动下降,至129小时左右为零。用TCS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症,牛奶的食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胎衣不下 天花粉蛋白 牛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病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贾伟龙 任爱萍 《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第1期91-92,共2页
奶牛业作为临夏州重要的畜牧产业之一,已成为部分农户经济收入、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奶牛养殖中,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症已成为制约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梳... 奶牛业作为临夏州重要的畜牧产业之一,已成为部分农户经济收入、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奶牛养殖中,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症已成为制约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旨在为奶牛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衣不下 病因 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