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修改后RELAP5/MOD3.2的氟盐高温堆实验回路分析 |
许荣栓
刘利民
王宁
张大林
王成龙
秋穗正
苏光辉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2
|
RELAP5/MOD3.2竖直管束外大容积沸腾换热模型适用性分析 |
李亚
曹夏昕
王开元
孙中宁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3
|
RELAP5/MOD3.3程序对非能动核电厂小破口失水事故的适用性研究 |
徐财红
史国宝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4
|
基于RELAP5程序的AP1000典型事故瞬态特性研究 |
靖剑平
乔雪冬
贾斌
庄少欣
孙微
张春明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
5
|
基于RELAP5程序的直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敏感性分析 |
刘新凯
刘建阁
彭敏俊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
6
|
低压自然循环间歇泉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与RELAP5程序验证 |
朱晓桐
曹夏昕
丁铭
高力
郑云涛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7
|
移动式气冷堆电源关键安全特性研究 |
马信荣
杨夷
|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CPR1000全厂断电事故瞬态特性分析 |
张亚培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
9
|
辅助给水系统对缓解全厂断电事故能力研究 |
张往锁
曹夏昕
阎昌琪
陈薇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
10
|
全厂断电事故下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分析 |
袁添鸿
于雷
王川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
11
|
自然循环过渡过程UTSG一次侧倒流特性研究 |
章德
陈文振
王少明
王川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
12
|
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负荷跟随动态特性分析 |
刘建阁
彭敏俊
张志俭
徐文奇
成守宇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13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数学模型研究与运行特性分析 |
于雷
谢海燕
蔡章生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
14
|
49-2泳池式反应堆非能动虹吸破坏孔方案设计及计算分析 |
岳芷廷
宋云鹏
刘兴民
邹耀
吴园园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15
|
气举试验井两相流动特性分析 |
卓文彬
彭云康
李颖川
郑海峰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6
|
CPR1000非能动应急给水系统瞬态特性分析 |
张亚培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7
|
CPR1000二次侧非能动应急热阱设计与事故缓解能力分析 |
王明军
张亚培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8
|
船用堆失水事故下堆舱模型敏感性分析 |
陈玉清
杨磊
刘俊腾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9
|
主给水管道破口尺寸对CPR1000二次侧非能动应急热阱事故缓解能力影响研究 |
王明军
张亚培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20
|
基于密度锁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及验证分析 |
陈薇
严春
阎昌琪
谷海峰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