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向近爆荷载下RC梁动力响应及破坏形态分析
1
作者 闫秋实 梁伟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079,共9页
为探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在侧向近爆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基于通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RC梁数值模型展开数值分析,并与竖向近爆荷载作用时RC梁进行对比,分析比例距离、惯性矩、荷载作用面积及不对... 为探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在侧向近爆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基于通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RC梁数值模型展开数值分析,并与竖向近爆荷载作用时RC梁进行对比,分析比例距离、惯性矩、荷载作用面积及不对称配筋对RC梁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的影响。通过改进等效单自由度法进一步分析RC梁承受侧向近爆荷载时的动力响应发现: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RC梁的动力响应逐渐增大;由于惯性矩和荷载作用面积的影响,侧向起爆时的峰值位移是竖向起爆时的4~5倍;侧向起爆时RC梁不对称配筋对位移影响较小;改进的等效单自由度(single degree of freedom,SDOF)法可用于侧向近爆荷载作用下RC梁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可靠且计算效率高;竖向起爆时,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RC梁的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逐渐转变为弯剪破坏,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剪力影响越来越大;侧向起爆时,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RC梁的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逐渐转变为局部破坏,配筋率高的侧面可以更好地抑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竖向起爆时RC梁具有更强的抗爆性能,RC梁承受侧向爆炸荷载时会发生更严重的破坏,对结构的影响更大,因此需重视侧向爆炸荷载下RC梁的工程防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梁 侧向近爆荷载 不对称配筋 等效单自由度法 动力响应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集中荷载下无腹筋RC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健 刘家栋 段绍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具有两个不同的剪跨比,而两剪跨段受剪承载力与剪力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开展6根非对称和4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破坏形态、荷... 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具有两个不同的剪跨比,而两剪跨段受剪承载力与剪力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开展6根非对称和4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破坏形态、荷载-跨中位移曲线和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并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公式、修正压力场理论、基于截面应变分析的抗剪模型和Zsutty统计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小剪跨比恒为1.0的无腹筋简支梁,大剪跨比为2.0~4.0的梁均在大剪跨段发生剪切破坏;当大剪跨比由3.0增大至3.5时,梁的极限承载力出现由大剪跨段控制转变为小剪跨段控制的现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预测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发生剪切破坏的位置与试验结果相反,而Zsutty统计公式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荷载 钢筋混凝土 无腹筋梁 受剪性能 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板纵向加固RC柱在水平低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强旭红 陈岩松 +1 位作者 姜旭 谭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63,共16页
开发了一种纵向粘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RC(Reinforced Concrete,钢筋混凝土)柱抗弯加固系统,该加固系统由纵向粘贴在柱表面的预制CFRP板和防止柱底CFRP板脱粘的混凝土加厚层组成.为研究纵向... 开发了一种纵向粘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RC(Reinforced Concrete,钢筋混凝土)柱抗弯加固系统,该加固系统由纵向粘贴在柱表面的预制CFRP板和防止柱底CFRP板脱粘的混凝土加厚层组成.为研究纵向粘贴CFRP板对RC柱的抗弯性能影响,设计并开展了5根足尺矩形RC柱的水平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贴CFRP板加固能有效延缓柱的开裂;柱的破坏模式得到明显改善;相较于未加固柱子,粘贴1层CFRP板和2层CFRP板加固的RC柱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5.1%和17.4%;加固后柱的抗弯承载力和刚度得到提高,但增加CFRP板的层数对极限强度和刚度没有显著影响,反而会降低柱的延性,相较于仅采用增大柱底截面的方式加固的对照柱,粘贴1层CFRP板和2层CFRP板加固的试验柱的延性系数分别降低16.2%和35.1%;试验过程中,由于柱与基础节点承载力的限制,CFRP的最大应变仅达到极限应变的24%,抗拉强度未得到充分发挥.该加固方法已在某医院加固工程中得到应用,跟踪研究表明,加固后柱子的抗弯承载力有明显提升,加固方法得到工程业界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抗弯加固 水平低周循环加载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 纵向粘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加载RC梁在升降温全过程中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公产 李庆涛 何旭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1,共5页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服役状态下遭受火灾后承载性能的变化,对7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高温和加载试验,测试了在250℃、450℃和650℃加热过程和降温过程中梁的温度、极限弯矩和极限挠度等参数;分析了温度及冷却方式对预加载梁承载性能...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服役状态下遭受火灾后承载性能的变化,对7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高温和加载试验,测试了在250℃、450℃和650℃加热过程和降温过程中梁的温度、极限弯矩和极限挠度等参数;分析了温度及冷却方式对预加载梁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加极限弯矩的39%荷载状态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然冷却梁的极限弯矩逐渐降低为未受高温时梁的96.45%.93.41%和91.38%。喷水冷却梁的极限弯矩逐渐降低为未受高温时梁的96.45%、95.69%和94.68%。达到极限荷载时,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梁的跨中挠度均随着所受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受250℃、450℃和650℃后自然冷却梁的挠度分别为10.03mm、16.11mm和22.32mm;而喷水冷却梁的挠度分别为15.89mm、16.63mm和17.43mm。预加载梁所经受的温度越高,则其承载性能降低的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加载 升降温 钢筋混凝土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RC短柱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明科 雷恒 +2 位作者 张雨顺 郭莉英 张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设计了6根钢筋混凝土柱,包括2个对比柱和4个TR-HDC加固柱.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剪跨比、纤维织物层数对试件破坏形态、变形、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设计了6根钢筋混凝土柱,包括2个对比柱和4个TR-HDC加固柱.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剪跨比、纤维织物层数对试件破坏形态、变形、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可显著提高其抗剪承载力;TR-HDC与原混凝土柱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加固后的混凝土柱的变形、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明显提高;增加纤维织物的层数对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但可大幅增强柱的耗能和变形能力;剪跨比较大时,更有利于发挥TR-HDC加固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桁架-拱模型,提出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反复荷载 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 加固 rc短柱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load bearing wall structures 被引量:1
6
作者 Alireza Rahai Alireza Shahin Farzad Hata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30-2738,共9页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is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and mid-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number of walls in plan and reduction in lateral force portion,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stronger against earthqu...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is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and mid-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number of walls in plan and reduction in lateral force portion,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stronger against earthquakes, but also more economical. 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caused by removal of load bearing elements, in various positions in plan and stories of the RC load bearing wall system was evaluated by nonlinear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For this purpos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10-story structure was selec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stability,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RC load-bearing wall system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ost critical condition for removal of load bearing walls was the instantaneous removal of the surrounding walls located at the corners of the building where the sections of the load bearing elements were changed. In this case,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was limited to 6.3 mm and the structure failed after applying the load of 10 times the axial load bored by removed elemen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ad factor" parameter was a reasonable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potential of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structure progressive collapse fiber sections nonlinear analysis load factor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砌体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损伤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公轻 吴昊 +1 位作者 吕晋贤 陈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4,157,共13页
砌体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在建筑结构抗爆分析中常被忽略,而实际爆炸事故中填充墙多发生严重破坏,从而影响爆炸波的传播及其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结构的损伤破坏等级。基于精细化数值仿真方法评估外部爆炸作用下砌体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 砌体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在建筑结构抗爆分析中常被忽略,而实际爆炸事故中填充墙多发生严重破坏,从而影响爆炸波的传播及其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结构的损伤破坏等级。基于精细化数值仿真方法评估外部爆炸作用下砌体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损伤破坏的影响。首先,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典型砌体填充墙和含填充墙RC框架的近区爆炸试验进行复现,验证所采用的填充墙简化微观建模方法、材料本构模型和参数,以及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爆炸荷载施加方法和爆炸波-结构流固耦合算法的适用性。进一步结合结构混合单元建模方法,开展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规定的普通轿车炸弹(454 kg TNT当量)在底层边柱位置爆炸下,6度、7度和8度抗震设防烈度的典型6层纯框架和含填充墙框架结构动力行为的数值仿真分析,考察了爆炸波传播路径,以及结构的动态响应、损伤破坏和抗倒塌机制。结果表明:该工况中填充墙能够有效阻挡爆炸波的传播,作用于目标柱相邻内柱上的超压峰值降低95%,减轻了内部构件的损伤程度;但同时加剧了结构迎爆面的损伤破坏,如3种抗震设防烈度的含填充墙框架目标柱柱中侧向位移较纯框架分别增加21.4%、31.1%和14.8%;不同抗震设防烈度的纯框架和含填充墙框架的顶层目标柱竖向位移基本相同,即抗震设防烈度及砌体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整体倒塌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砌体填充墙 rc框架 数值模拟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与爆炸耦合作用对RC板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覃幼辙 黄楷铅 +2 位作者 原小兰 吴优 李治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为研究火灾下钢筋混凝土(RC)板抗爆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已有试验进行模拟并验证火灾下RC板高温模型以及RC板常温爆炸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火灾下RC板的爆炸工作机理,研究了受火时间、不同方位角以及不同爆炸位置对R... 为研究火灾下钢筋混凝土(RC)板抗爆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已有试验进行模拟并验证火灾下RC板高温模型以及RC板常温爆炸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火灾下RC板的爆炸工作机理,研究了受火时间、不同方位角以及不同爆炸位置对RC板在火灾下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灾下的RC板受爆炸荷载作用时,板中部首先发生剪切破坏,随后楼板整体发生受弯破坏;随着受火时长增加,混凝土受高温劣化,钢筋强度下降,RC板的抗爆性能下降严重;在受火时长120 min工况下,板角爆炸相比板边、板中爆炸的峰值位移分别增加了134.4%、150.9%;在受火时长180 min工况下,板角爆炸相比板边、板中爆炸的峰值位移分别增加了138.4%、159.9%;不同位置爆炸对RC板影响较明显,其中板中爆炸对RC板的破坏程度最高,且RC板破坏越严重,其动力响应持续时间越长;在受火时长120 min工况下,爆炸方位角为60°和90°的RC板峰值位移相比爆炸方位角30°的RC板峰值位移分别减小了4.4%、2.4%,不同方位角爆炸对RC板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rc 爆炸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箍筋弯曲部断裂分布对RC长梁受剪性能影响
9
作者 江兆麟 薛昕 +1 位作者 傅爱 杨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42,共9页
[目的]探究碱集料反应(AAR)导致的箍筋弯曲部断裂劣化对RC长梁抗剪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方法模拟箍筋弯曲部断裂,通过三点加载调查试验梁宏观受剪性能,并在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软件Diana模拟试验梁的受剪承载行为.[结果]研究结... [目的]探究碱集料反应(AAR)导致的箍筋弯曲部断裂劣化对RC长梁抗剪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方法模拟箍筋弯曲部断裂,通过三点加载调查试验梁宏观受剪性能,并在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软件Diana模拟试验梁的受剪承载行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完好梁,支点附近箍筋下端弯曲部断裂以及箍筋下端弯曲部全部断裂的缺陷梁的受剪承载力分别下降了10.0%和12.6%;仅加载点附近箍筋下端弯曲部断裂的缺陷梁下降了0.1%;支点附近箍筋下端和加载点附近箍筋上端弯曲部均断裂的缺陷梁则下降了18.6%.[结论]支点附近箍筋下端弯曲部断裂弱化了拱机制,降低了混凝土抗剪贡献;加载点附近箍筋上端弯曲部断裂降低了侧肢在与主斜裂缝相交位置的抗拉力,从而减弱了箍筋参与桁架机制的抗剪贡献,而下端弯曲部断裂对抗剪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支点附近箍筋下端弯曲部和加载点附近箍筋上端弯曲部同时断裂时,拱机制和桁架机制均受到削弱,承载力下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长梁 碱集料反应(AAR) 有限元分析 受剪性能 承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VDT与RC负载法在线性压缩机性能测试中的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智华 王龙一 +2 位作者 刘东立 马潇辉 邱利民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针对一台线性压缩机,分别采用LVDT和RC负载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RC负载法测量得到的压缩机出口(即回热器入口)PV功与LVDT测量得到的活塞端面PV功之差,占整个输入电功的5%—20%,进一步减小了线性压缩机损失。
关键词 线性压缩机 rc负载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FL二次受力加固RC偏压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隆敏 尚守平 曹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8-872,880,共6页
文章介绍了所研发的工作性能良好的柱二次受力加固试验装置FBSH,并对4根近似足尺偏压柱进行了试验测试,这些柱采用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HPFL)进行了二次受力加固;将试验结果与同参数的未加固柱和一次受力加固柱进行了比较和分... 文章介绍了所研发的工作性能良好的柱二次受力加固试验装置FBSH,并对4根近似足尺偏压柱进行了试验测试,这些柱采用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HPFL)进行了二次受力加固;将试验结果与同参数的未加固柱和一次受力加固柱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了一次受力应力水平指标β对二次受力加固柱的承载力、延性、刚度以及开裂模式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试验中的徐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受力加固 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 rc偏心受压柱 承载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薄板厚度对增强RC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国文 黄培彦 +2 位作者 郑小红 赵琛 陈翠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2,144,共4页
 通过进行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与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粘贴不同厚度的CFL对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发现普通RC梁的破坏以混凝土开裂和主筋屈服为主,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与CFL的粘贴厚...  通过进行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与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粘贴不同厚度的CFL对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发现普通RC梁的破坏以混凝土开裂和主筋屈服为主,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与CFL的粘贴厚度有关,包括CFL拉断失效、CFL与混凝土界面剥离、混凝土压碎3种基本模式及其混合模式,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力随CFL的粘贴厚度而增加,与普通RC梁相比提高了12 6%~3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薄板 增强钢筋混凝土梁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抗弯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RC梁剩余承载力与可靠性指标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丽丽 王振清 +1 位作者 韩玉来 朱大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4-1088,共5页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剩余承载力会有所折减,利用ANSYS软件对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梁内的最高温度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计算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剩余承载力的数值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为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剩余承载力会有所折减,利用ANSYS软件对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梁内的最高温度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计算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剩余承载力的数值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为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估及修复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还根据结构可靠度理论建立了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力模型和极限状态方程,对影响抗力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给予分析,通过验算点法计算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原设计荷载时可靠性指标的变化.分析表明,不同受火时间对梁的可靠性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在有条件下应给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钢筋混凝土梁 剩余承载力 可靠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ECC加固RC足尺梁二次受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卜良桃 陈军 鲁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对7根足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PVA-ECC)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二次受力的试验研究,通过与另1根同配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加固梁一次受力幅度及梁侧面纵筋加固高度对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 对7根足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PVA-ECC)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二次受力的试验研究,通过与另1根同配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加固梁一次受力幅度及梁侧面纵筋加固高度对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三面U型加固形式,量测试验梁裂缝分布形态、荷载-挠度曲线、钢筋和混凝土应变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PVA-ECC钢筋网薄层加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以及抗裂性能;当梁侧纵筋加固高度为原梁高一半时,其受力性能与沿原梁全截面高加固时的受力性能相近,故大大节省了钢材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 聚乙烯醇纤维水泥 钢筋混凝土梁 二次受力 加固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荷载作用下RC多T梁上部结构的受力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剑 叶见曙 +1 位作者 石杏喜 俞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6,共5页
基于实体退化壳单元理论,采用分层单元模拟了混凝土和构造钢筋,采用组合单元模拟了受力纵筋;并利用弥散裂缝模型、关联流动法则和Madrid强化准则等来描述了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推导了非线性薄壁壳单元的统一单元模式,研究了横向荷载作用... 基于实体退化壳单元理论,采用分层单元模拟了混凝土和构造钢筋,采用组合单元模拟了受力纵筋;并利用弥散裂缝模型、关联流动法则和Madrid强化准则等来描述了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推导了非线性薄壁壳单元的统一单元模式,研究了横向荷载作用下RC多T梁上部结构的裂缝发展和钢筋屈服等性能。结果表明,RC多T梁的主梁先于横隔板开裂,与偏载加载或中载加载的加载方式无关;横隔板开裂削弱整体横向联系,使主梁协同受力性能减弱,受载较大的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略趋于不利变化;偏载加载至结构破坏时,部分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已进入塑性阶段,而中载加载至结构破坏时,所有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均进入塑性阶段。所得结论为多T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横向荷载 横隔板 rc多T梁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ECC加固RC足尺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卜良桃 万长胜 尹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0,共6页
对6根足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PVA-ECC)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一次和二次受力的试验研究.通过与另1根同配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加固梁纵向加固配筋率对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三面U型... 对6根足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PVA-ECC)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一次和二次受力的试验研究.通过与另1根同配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加固梁纵向加固配筋率对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三面U型加固形式,量测试验梁裂缝分布形态、荷载-挠度曲线、钢筋和混凝土应变发展规律等.试验结果表明PVA-ECC钢筋网薄层加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以及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水泥 钢筋混凝土梁 加固 二次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预应力CFRP加固RC梁疲劳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毅 张翔 郭馨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0-77,共8页
我国南方大都处在亚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会降低预应力CFRP加固RC结构的性能。为了探究湿热环境对预应力CFRP加固RC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文中依据湿热环境和疲劳荷载共同作用下加固梁主筋失效和CFRP-混凝土界面脱粘剥离两种破坏模式,分别... 我国南方大都处在亚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会降低预应力CFRP加固RC结构的性能。为了探究湿热环境对预应力CFRP加固RC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文中依据湿热环境和疲劳荷载共同作用下加固梁主筋失效和CFRP-混凝土界面脱粘剥离两种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主筋失效和CFRP-混凝土界面脱粘剥离破坏准则,对湿热环境下预应力CFRP加固RC梁的疲劳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湿热环境会降低加固梁的疲劳性能,提高CFRP的预应力度对梁预测寿命的影响呈现两种情况,当RC梁是因主筋失效破坏时,预应力的增大可以显著提高RC梁预测寿命;而当RC梁是因界面剥离破坏时,过高的预应力度反而会降低RC梁的预测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预应力CFRP 疲劳荷载 rc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F加固RC足尺梁二次受力抗弯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卜良桃 叶蓁 胡尚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对4根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足尺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二次受力试验研究,通过与另4根同配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对比,研究了原截面纵向配筋率对加固梁抗弯承载力和截面刚度的影响.试验采用三面U型加固形式,量测... 对4根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足尺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二次受力试验研究,通过与另4根同配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对比,研究了原截面纵向配筋率对加固梁抗弯承载力和截面刚度的影响.试验采用三面U型加固形式,量测试验梁裂缝分布形态、荷载-挠度曲线、钢筋应变发展规律等.试验表明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加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以及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砂浆 钢筋网 钢筋混凝土梁 加固 二次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作用下RC柱损伤快速评估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忠献 钟波 师燕超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基于BP神经网络,以7个结构参数和2个荷载参数作为输入,损伤值作为输出,建立了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柱损伤的快速评估模型.在模型中,采用以精细化有限元模拟得到的1,032组RC柱损伤的数据训练网络,采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 基于BP神经网络,以7个结构参数和2个荷载参数作为输入,损伤值作为输出,建立了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柱损伤的快速评估模型.在模型中,采用以精细化有限元模拟得到的1,032组RC柱损伤的数据训练网络,采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并以216个新损伤样本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所建立的评估模型能够较准确地用于爆炸作用下RC柱损伤的快速评估;所得到的损伤分区图可以有效并直观地用于RC柱的爆炸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作用 钢筋混凝土柱 损伤评估 风险评估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应力的时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涛 姚未来 +5 位作者 刘元雪 穆锐 任俊儒 成鑫磊 雷屹欣 严仁章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针对粘贴FRP加固结构技术大量应用的背景,对长期持荷条件下加固混凝土梁FRP端部、中部混凝土裂缝附近界面应力的时变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分析FRP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有限元法的适用性。考虑端部胶层溢出... 针对粘贴FRP加固结构技术大量应用的背景,对长期持荷条件下加固混凝土梁FRP端部、中部混凝土裂缝附近界面应力的时变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分析FRP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有限元法的适用性。考虑端部胶层溢出、结构二次受力情况,采用有限元法和解析法对FRP端部区域的时变应力进行分析;采用解析法对混凝土中部裂缝附近区域的时变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导致界面应力随时间增大,剥离破坏的风险增大;胶层蠕变导致应力随时间缓解,有助于避免剥离破坏,该结论对上述两个区域均适用,且不受胶层溢出、二次受力的影响。FRP端部区域时变应力的有限元结果与解析解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加固混凝土结构 长期荷载 材料蠕变 界面应力 胶层溢出 二次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