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阳 钟沛杰 +3 位作者 门进杰 陈云 刘小娟 黄玉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的梁端和柱脚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的功能可恢复能力。文中简述了近年来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各类型功能可恢复钢梁、功能可恢复摇摆柱脚的构造研究,介绍了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性能分析研究进展。最后,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 可恢复功能 防震结构 钢板阻尼器 柱脚 梁柱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2
作者 陶宇宸 肖志斌 赵唯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为研究适用性强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近年来的RCS节点剪切破坏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将试验结果与中国规程方法、Nishiyama方法、Parra方法和ASCE指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各方法的参数适用性进... 为研究适用性强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近年来的RCS节点剪切破坏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将试验结果与中国规程方法、Nishiyama方法、Parra方法和ASCE指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各方法的参数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对比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其中Parra方法结果离散性最小,中国规程方法计算最为简便。参数分析表明:4种方法对不同配箍率和不同位置节点均有较好适用性,但对小轴压比节点(轴压比0~0.2)与柱贯通节点预测均偏于保守;中国规程方法对于混凝土强度高于60 MPa的节点预测结果偏于危险,同时对有直交梁节点承载力预测偏于保守。建议在公式中引入混凝土强度系数和直交梁约束系数,用以考虑两者对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框架结构 混合节点 抗剪承载力 高强混凝土 直交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切效应的RC框架梁数值分析
3
作者 刘巍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为对RC框架梁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文中基于OPENSEES,分别采用纤维模型和考虑剪切作用的纤维模型对RC框架梁进行数值建模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考虑剪切作用的纤维模型对RC框架梁进行静力推覆析时,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可以较... 为对RC框架梁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文中基于OPENSEES,分别采用纤维模型和考虑剪切作用的纤维模型对RC框架梁进行数值建模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考虑剪切作用的纤维模型对RC框架梁进行静力推覆析时,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可以较好的模拟RC框架梁在地震作用的受力性能,为对RC框架梁进行数值建模分析及地震易损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当在强烈地震作用下,RC框架梁进入非线性反应阶段,骨架曲线甚至进入下降段,结构的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变形也逐渐增大,结构面临倒塌的危险。因此,地震反应分析中模拟RC框架梁构件在骨架曲线下降段的力学性能尤为重要,文中建模方法可较好模拟RC框架梁构件在地震反应分析中骨架曲线下降段的力学性能,可为RC框架结构抗倒塌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梁 数值建模 静力推覆分析 纤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候环境下锈蚀RC弯剪破坏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山锁 杨威 +2 位作者 赵彦堂 秦卿 关永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35,共9页
采用人工气候加速腐蚀方法,对8个剪跨比为2.67的RC框架梁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不同锈胀裂缝宽度下,箍筋与纵筋锈蚀的弯剪破坏RC框架梁的抗震性能衰减规律。首先,保持框架梁设计参数不变,仅变化钢筋锈蚀程度,其次,保持锈蚀程度不变,仅改... 采用人工气候加速腐蚀方法,对8个剪跨比为2.67的RC框架梁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不同锈胀裂缝宽度下,箍筋与纵筋锈蚀的弯剪破坏RC框架梁的抗震性能衰减规律。首先,保持框架梁设计参数不变,仅变化钢筋锈蚀程度,其次,保持锈蚀程度不变,仅改塑性铰区箍筋间距,以延性系数、承载力、塑性转角、变形恢复能力、刚度退化和累积滞回耗能等指标为参数,给出了不同锈蚀程度、不同配箍率下RC框架梁的抗震性能退化规律:锈蚀程度相同时,随配箍率的减小,锈蚀框架梁对筋锈蚀程度更加敏感;由于箍筋纵筋均锈蚀,构件抗弯、抗剪承载力均下降,表现为构件极限荷载的降低和屈服平台的变短;以延性系数、软化刚度退化和累积耗能等参数对锈蚀率最为敏感;随锈蚀率增大,破坏模型主要由弯曲破坏为主的弯剪破坏模式转变为延性差、剪切变形明显的脆性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环境 rc框架梁 拟静力试验 弯剪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压比对RC框架实现“强柱弱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素裹 韩小雷 +1 位作者 季静 吴培烽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101,共6页
针对现浇楼板中板筋对纵向梁抗弯能力的提高作用,采用ABAQUS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RC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通过不同节点处的梁、柱钢筋应力对比,讨论了不同轴压比对应的结构和同一结构中不同节点位置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难... 针对现浇楼板中板筋对纵向梁抗弯能力的提高作用,采用ABAQUS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RC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通过不同节点处的梁、柱钢筋应力对比,讨论了不同轴压比对应的结构和同一结构中不同节点位置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难易程度以及梁端塑性铰的出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对板筋在纵向梁抗弯能力中参与程度的影响较大,低轴压比的结构比高轴压比的结构更容易出现梁端塑性铰;同一结构中内节点对应的纵向梁端比外节点更难出现塑性铰;为实现"大震不倒",建议在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相关要求外,对同一节点处的梁、柱端实际承载能力进行复核,使得考虑了现浇楼板参与作用后的梁端实际承载力依然小于柱端实际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轴压比 强柱弱梁 板筋参与程度 超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梁连接的RC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周栋梁 钱稼茹 +1 位作者 方小丹 江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5,共9页
介绍了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 (RC)环梁连接的 2层 2跨RC梁 -钢管混凝土 (STCC)柱框架的拟动力试验和静力试验。为了研究环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 ,大部分节点设计成“弱环梁、强框架梁” ,即环梁屈服先于框架梁 ;少量节点设计成“强环... 介绍了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 (RC)环梁连接的 2层 2跨RC梁 -钢管混凝土 (STCC)柱框架的拟动力试验和静力试验。为了研究环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 ,大部分节点设计成“弱环梁、强框架梁” ,即环梁屈服先于框架梁 ;少量节点设计成“强环梁、弱框架梁” ,即框架梁屈服先于环梁。试验表明 :小震时 ,框架的刚度降低很少 ;中震时 ,刚度降低约 3 0 % ;大震时 ,层间位移角小于 1 10 0 ;即使弱环梁已经破坏、层间位移角达 1 3 4,框架的承载力仍未下降 ;能够实现“强柱弱梁”和实现塑性铰形成于框架梁端的“强连接、弱构件”的抗震设计概念。RC环梁与STCC柱之间局部范围的缝隙不影响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 ;环梁与柱之间几乎无相对竖向滑移。采用RC环梁连接的RC梁 -STCC柱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环梁 钢管混凝土柱 框架 拟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梁段与带楼板RC框架梁连接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邵寅 孙国华 +2 位作者 于安林 赵宝成 盛邵山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4年第2期19-25,共7页
基于文献[1]所进行的耗能梁段与带楼板RC框架梁连接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对试件B-2进行模拟验证,并以B-2为BSAE试件,设计了U型板侧边注胶、螺杆强度、螺杆布置位置、螺杆直径等6个系列12个试件。对影... 基于文献[1]所进行的耗能梁段与带楼板RC框架梁连接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对试件B-2进行模拟验证,并以B-2为BSAE试件,设计了U型板侧边注胶、螺杆强度、螺杆布置位置、螺杆直径等6个系列12个试件。对影响连接节点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此类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及滞回性能,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偏心支撑 带楼板的rc框架梁 耗能梁段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损伤RC梁柱承载与变形能力时变评估模型
8
作者 张明月 姚烨 张子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156,162,共11页
为评估严寒地区在役RC框架结构的时变化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该文首先利用最冷月平均气温θ为指标建立实际环境下的年均冻融循环次数F_(act)计算式;进而考虑室内外损伤比例系数S、饱含水时间比例系数k,将F_(act)等效换算为基于“快冻法... 为评估严寒地区在役RC框架结构的时变化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该文首先利用最冷月平均气温θ为指标建立实际环境下的年均冻融循环次数F_(act)计算式;进而考虑室内外损伤比例系数S、饱含水时间比例系数k,将F_(act)等效换算为基于“快冻法”的实验室冻融循环次数F_(Q)。同时,以抗压强度为冻损指标,建立可将F_(Q)换算为基于“人工气候”的实验室冻融循环次数F的等效冻融循环次数计算模型。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弯曲破坏未冻融RC梁柱特征状态承载力与变形能力计算式,进而提出可考虑F、f_(c)、n影响的冻融损伤RC框架梁柱特征状态承载力与变形能力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冻融损伤RC框架梁柱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时变评估模型。研究可为严寒地区在役RC框架结构的冻融劣化时变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评估模型 冻融损伤 rc框架梁柱 等效冻融循环次数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扭转作用的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9
作者 黄远 王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0,共8页
为了探究扭转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利用LS-DYNA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对梁受扭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扭转对平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机制,分析了空间框架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受扭构... 为了探究扭转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利用LS-DYNA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对梁受扭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扭转对平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机制,分析了空间框架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受扭构件,当梁所受初始扭矩分别达到梁截面抗扭承载力的20%、40%、60%及80%时,结构在连续倒塌下的压拱承载力分别降低了0.5%、3.4%、10.9%、15.6%;随着梁所受扭矩的不断增大,中柱端梁底钢筋的断裂呈现先提前再延后的趋势,而中柱端梁顶钢筋的断裂不断提前;空间框架中由于横向梁弯曲产生的协调扭转作用会使得梁底钢筋相比于平面框架先断裂,钢筋断裂前空间框架的抗倒塌承载力基本等于其对应的平面框架与横向梁的承载力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倒塌 扭转 rc框架 数值分析 横向梁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中整浇楼板对框架梁内实际轴力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王素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8,共9页
在现浇RC框架实际结构中,楼板整浇后对结构整体性的增强作用使框架梁矩形截面实际内力中存在不可忽略的轴力.对竖向和侧向荷载作用下的RC框架梁矩形截面内轴力沿着梁跨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楼板布置形式下的RC框架梁内轴力... 在现浇RC框架实际结构中,楼板整浇后对结构整体性的增强作用使框架梁矩形截面实际内力中存在不可忽略的轴力.对竖向和侧向荷载作用下的RC框架梁矩形截面内轴力沿着梁跨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楼板布置形式下的RC框架梁内轴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整浇楼板是框架梁内实际轴力沿梁跨呈不均匀分布的直接原因,并且在负弯矩作用端为轴压力,数值不可忽略,设计过程应对其进行合理考虑;整浇楼板对框架梁内实际轴力的影响方式为通过限制梁轴向变形从而使其产生梁内轴力;整浇楼板主要对与之直接相连的框架梁内轴力产生直接影响,对不与之直接相连的框架梁内轴力分布情况基本不产生影响.此外,还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正负弯矩作用下的框架梁进行了梁内轴力产生原因和组成分析,并进一步给出了考虑整浇楼板对框架梁影响的设计建议,以期能更好实现“强柱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整浇楼板 框架梁 轴力 强柱弱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冻融循环作用的RC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
11
作者 董晋琦 郑山锁 +3 位作者 郑淏 尚志刚 段培亮 李亚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11-2324,共14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RC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首先,采用人工气候环境法对8榀RC框架梁柱节点试件进行快速冻融循环试验,进而进行拟静力试验;其次,研究冻融循环次数、轴压比及剪压比对试件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RC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首先,采用人工气候环境法对8榀RC框架梁柱节点试件进行快速冻融循环试验,进而进行拟静力试验;其次,研究冻融循环次数、轴压比及剪压比对试件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提出了冻融损伤RC框架梁柱节点的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建立了可综合考虑加、卸载刚度退化及捏拢效应的冻融损伤RC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轴压比和剪压比增大,试件承载力均有所降低;冻融循环次数和剪压比增大导致试件耗能能力下降,而随着轴压比提高,试件极限点的能量耗散系数呈增大趋势;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可分为开裂、屈服、极限和破坏4个阶段,提出的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可较好描述各阶段受力与变形特征;通过所建恢复力模型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冻融循环作用下RC框架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rc框架梁柱节点 恢复力模型 轴压比 剪压比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翼缘内板筋影响的RC框架结构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水华 黄文颖 吴应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1期169-174,共6页
有效翼缘内楼板钢筋对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加强作用是现浇楼板影响"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这一因素,运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中间为走道的三跨5层RC框架结构,运用梁有效翼缘公式计入板中钢筋的抗... 有效翼缘内楼板钢筋对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加强作用是现浇楼板影响"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这一因素,运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中间为走道的三跨5层RC框架结构,运用梁有效翼缘公式计入板中钢筋的抗弯作用,并优化结构节点配筋;最后对有限元模型输入不同地震作用,通过模型的位移响应判断结构安全性,通过分析梁柱出铰情况判断其破坏机制。结果表明结构实现了"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在RC框架结构设计时可以结合梁有效翼缘公式计算板筋面积并调整梁柱节点配筋,对结构进行配筋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梁有效翼缘宽度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震RC框架梁节点设计问题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秦鹏 郑宏宇 黄琦 《建筑技术开发》 2020年第21期27-28,共2页
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发现RC框架结构主要表现为“强梁弱柱”的破坏形式。针对此问题,通过比较各国规范的设计理念、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现浇楼板及板筋对框架结构承载力影响以及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创新,总... 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发现RC框架结构主要表现为“强梁弱柱”的破坏形式。针对此问题,通过比较各国规范的设计理念、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现浇楼板及板筋对框架结构承载力影响以及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创新,总结了框架梁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梁-柱节点 梁端负弯矩承载力 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机制的实现与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丽清 《福建建设科技》 2010年第2期15-16,14,共3页
"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是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但由于现浇楼板和填充墙的影响,很多实际RC框架结构无法实现这种屈服机制。本文讨论了楼板和填充墙对框架破坏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实际工程参考。
关键词 rc框架 强柱弱梁 现浇楼板 填充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纵筋直径对RC框架梁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申震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2期57-59,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纵筋直径对RC框架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我国相关规范中对RC框架梁纵筋直径的规定和限制,并依据不同版本规范的限制,采用3种不同直径的纵筋进行RC框架梁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RC框架梁纵筋直径而言,ф14与ф16... 为了研究不同纵筋直径对RC框架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我国相关规范中对RC框架梁纵筋直径的规定和限制,并依据不同版本规范的限制,采用3种不同直径的纵筋进行RC框架梁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RC框架梁纵筋直径而言,ф14与ф16相对于ф12,梁的抗震能力提升约为23%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筋直径 rc框架梁 抗震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规范“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分析与对比
16
作者 马铭湖 许名鑫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95-99,109,共6页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差异进行比较,指出广东《高规》在内力调整措施上与其他规范不同,在抗震性能设计中通过构件重要性系数和承载力利用系数实现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更容易调整超强地震下引人的柱梁安全系数比指标,并给出框架梁端翼缘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的具体规定,减少梁配筋量。基于各规范设计规定,结合Pushover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以6层RC框架结构作为对象进行计算分析,对梁柱钢筋用量、柱梁安全系数比、梁柱损伤及耗能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RC框架结构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效果,该算例广东《高规》的柱配筋量、柱梁安全系数比较大,在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现浇楼板 柱梁安全系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周定松 吕西林 蒋欢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以变形需求作为设计参数,阐明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利用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的位移与变形需求,在层间位移角满足特定要求后,将梁柱塑性铰区的转动量值作为性能设计的参数,结合预期的性能目标由梁柱... 以变形需求作为设计参数,阐明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利用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的位移与变形需求,在层间位移角满足特定要求后,将梁柱塑性铰区的转动量值作为性能设计的参数,结合预期的性能目标由梁柱性能设计方程进行构件变形能力设计。以一10层框架结构为例,给出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完整过程,并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作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位移需求是一种可为工程接受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梁柱性能设计方程对变形能力进行定量设计,可将结构的破损程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性能目标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 弹塑性位移谱法 框架梁柱性能设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底层梁柱节点双向往复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雷远德 曲哲 王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4-72,106,共10页
"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概念。然而受楼板参与工作、双向地震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抗震规范中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可能无法保证上述抗震概念的实现。针对我国中低烈度... "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概念。然而受楼板参与工作、双向地震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抗震规范中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可能无法保证上述抗震概念的实现。针对我国中低烈度区的既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4个包含底层柱脚的空间梁柱节点试验体,其中包括2个中柱节点和2个边柱节点,并通过双向往复加载试验,考察空间双向加载作用和现浇楼板对其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等方面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按抗震规范设计的三级框架节点试验体在双向往复荷载作用下均未出现预期的"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相反,2个中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脚发生脆性破坏,2个边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顶与节点区附近发生脆性破坏。特别是对于边柱节点,由于节点区在一侧缺少梁的约束而过早发生节点区破坏。其承载力明显低于中柱节点。在这种破坏模式下,楼板的存在对于构件承载力影响不大,但楼板为边柱节点区提供的约束作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线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空间框架节点 双向加载 强柱弱梁 楼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潘毅 陈侠辉 +1 位作者 王涵平 赵崇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7,共7页
为研究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 SEES中的梁柱节点单元模拟无黏结预应力梁柱节点,并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然后,按照场地条件选取18条地震动记录,以预应力筋屈服和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的损伤指标... 为研究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 SEES中的梁柱节点单元模拟无黏结预应力梁柱节点,并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然后,按照场地条件选取18条地震动记录,以预应力筋屈服和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的损伤指标,建立地震需求模型.最后,采用IDA方法对一栋6层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和现浇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得到两种结构的IDA曲线和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截面尺寸和配筋相同、梁截面尺寸和受弯承载力相同时,在防止倒塌性态点处,装配式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地震动强度指标均小于现浇结构;当地震动强度较小时,装配式框架结构和现浇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接近,但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在防止倒塌性态点处,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比现浇框架结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装配式框架 梁柱节点 增量动力分析(IDA)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在混凝土框架梁抗剪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小平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用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时,由于框架梁与一般的简支梁抗剪机理不同,因此采用U形箍粘贴抗剪加固形式时,应该按侧面加固形式来计算梁的抗剪承载力,以确保加固的安全性。
关键词 碳纤维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 结构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