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ection of Genetic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in Transgenic Cotton
1
作者 ZHANG Yong-shan(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Genetic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yang,Henan 455000,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4-,共1页
When alien DNA inserts into cotton genome in multi-copy manner,several QTL in cotton genome are disrupted,which are called dQTL in this study.Transgenic mutant line is near-isogenic to its recipient which is divergent... When alien DNA inserts into cotton genome in multi-copy manner,several QTL in cotton genome are disrupted,which are called dQTL in this study.Transgenic mutant line is near-isogenic to its recipient which is divergent for the dQTL from remaining QTL.So,a set of data fro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 in Transgenic Cotton Dissection of Genetic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eed Physical and Nutrient Traits in Cotton
2
作者 SONG Xian-liang,ZHANG Tian-zhen(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 Germplasm Enhancement,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2-,共1页
Cotton(Gossypium spp.) is the leading fiber crop,an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important edible oil and protein meals in the world.Complex genetics and strong environmental effects hinder
关键词 qtls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eed Physical and Nutrient traits in Cot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品种萌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QTL定位
3
作者 王露欢 张晓吉 +8 位作者 刘齐妹 张晓宇 张鑫 薛云云 张蕙琪 田跃霞 李娜 王鹏冬 白冬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8,共13页
以0、50、75、85、100、125、150 mmol/L 7个浓度的NaCl溶液对12个花生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筛选出85 mmol/L为花生萌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使用85 mmol/L浓度对88份黄淮海区花生品种进行耐盐性鉴定,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 以0、50、75、85、100、125、150 mmol/L 7个浓度的NaCl溶液对12个花生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筛选出85 mmol/L为花生萌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使用85 mmol/L浓度对88份黄淮海区花生品种进行耐盐性鉴定,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相对芽重作为耐盐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8个花生品种萌芽期耐盐性可分为5大类群,分别为高度耐盐型、耐盐型、中间型、盐敏感型、高度盐敏感型,筛选出2份高度耐盐种质(汾花13和花育910),2份高度盐敏感种质(花育9144和龙花7号)。对花育44(耐盐)×DF12(盐敏感)杂交构建的包含全基因组重测序的200个家系的遗传群体进行了耐盐性鉴定,基于20个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一步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在盐胁迫条件下共定位到4个QTL,分别位于A10和B10两条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49%~4.81%。研究结果为耐盐花生品种鉴定、培育和耐盐基因挖掘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萌发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TLs and candidate genes for physiological traits associated with drought tolerance in cotton 被引量:6
4
作者 MAGWANGA Richard Odongo LU Pu +5 位作者 KIRUNGU Joy Nyangasi CAI Xiaoyan ZHOU Zhongli AGONG Stephen Gaya WANG Kunbo LIU Fa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0年第1期13-45,共33页
Background:Cotton is mainly grown for its natural fiber and edible oil.The fiber obtained from cotton is the indispensable raw materi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ies.The ever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threatens cotton ... Background:Cotton is mainly grown for its natural fiber and edible oil.The fiber obtained from cotton is the indispensable raw materi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ies.The ever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threatens cotton production due to a lack of sufficient water for its cultivation.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are estimated to affect more than 50%of the cotton growing regions.To elucidate the drought tolerance phenomenon in cotton,a backcross population was developed from G.tomentosum,a drought tolerant donor parent and G.hirsutum which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drought stress.Results:A genetic map of 10888 SNP markers was developed from 200 BC_2F_2 populations.The map spanned 4191.3 centi-Morgan(c M),with an average distance of 0.1047 c M,covering 51%and 49%of At and Dt sub genomes,respectively.Thirty stab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were detected,in which more than a half were detected in the At subgenome.Eighty-nine candidate genes were mined within the QTL regions for three traits:cell membrane stability(CMS),saturated leaf weight(SLW)and chlorophyll content.The genes had varied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A majority of the genes were interrupted by introns,and only 15 genes were intronless,accounting for 17%of the mined genes.The genes were found to be involved molecular function(MF),cellular component(CC)and biological process(BP),which are the main gene ontological(GO)functions.A number of mi RNAs were detected,such as mi R164,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NAC and MYB genes,with a profound role in enhancing drought tolerance in plants.Through RT-q PCR analysis,5 genes were found to be the key genes involved in enhancing drought tolerance in cotton.Wild cotton harbors a number of favorable alleles,which can be exploited to aid in improving the narrow genetic base of the elite cotton cultivars.The detection of 30 stable QTLs and 89 candidate genes found to be contributed by the donor parent,G.tomentosum,showed the significant genes harbored by the wild progenitors which can be exploited in developing more robust cotton genotypes with diverse tolerance levels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Conclusion:This was the first study involving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mapping for drought tolerance traits in semi wild cotton genotypes.It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future exploration of these genes in developing highly tolerant cotton cultivars to boost cott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spp.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Genetic map Drought tolerance mi RNAS Gene ont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L mapping associated with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cotton based on MAGIC population
5
作者 AYYAZ Muhammad CHANG Zewei +9 位作者 DING Shugen HAN Peng XU Lin ABUDUKEYOUMU Abudurezike SIDDHO Irfan Ali LI Zhibo LIN Hairong XU Jianwei WU Yuanlong NIE Xinhui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5年第1期61-75,共15页
Background Cotton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in China and a key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textile market.Verticil-lium wilt is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cotton yield.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markers and phenotyp... Background Cotton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in China and a key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textile market.Verticil-lium wilt is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cotton yield.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markers and phenotypic data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genetic markers and loci associated with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We used eight upland cotton parent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to construct a 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MAGIC)population comprising 320 lines.The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of the MAGIC population was identified in the green-house in 2019,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disease index(ARDI)was calculated.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was performed to discover SNP markers/genes associated with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Results ARDI of the MAGIC population showed wide variation,ranging from 16.7 to 79.4 across three replicates.This variation reflected a diverse range of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within the population.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pat-terns across the environments revealed consistent trends,with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between 12.25%and 21.96%.Families with higher ARDI values,indicating stronger resistance,were more common,likely due to genetic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divided the MAGIC population into three subgroups,with Group I showing higher genetic variation and Groups II and III displaying more uniform resistance performanc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confirmed these divisions,highlight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underlying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Through GWAS,we identified 19 SNP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distributed across three chromosomes.The screening of candidate genes was performed on the transcriptome derived from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combined with gene annotation and tissue expression patterns,and two key candidate genes,Ghir_A01G006660 and Ghir_A02G008980,were found to be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This suggests that these two candidate gen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ponding to Verticillium wilt.Conclusion This study aims to dissect the genetic basis of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cotton by using a MAGIC population and GWAS.The study seeks to provide valuable genetic resources for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and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improve cotton resilience against Verticillium wi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MAGIC popu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ssoci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穗长QTLs的检测 被引量:30
6
作者 方萍 季天委 +1 位作者 陶勤南 吴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在水稻 (IR6 4× Azucena) DH群体中应用分子标记连锁图 ,对不同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分析。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控制穗长的 QTL s 2个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4染色体上 ;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 5个穗长 QTL s,其中 3个分... 在水稻 (IR6 4× Azucena) DH群体中应用分子标记连锁图 ,对不同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分析。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控制穗长的 QTL s 2个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4染色体上 ;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 5个穗长 QTL s,其中 3个分别位于第 1、4和 6染色体上 ,2个位于第 3染色体的不同部位 ,说明穗长 QTL与供氮水平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效应。基于这种互作效应及研究中观察到的两供试亲本对低氮胁迫的耐性差异 ,推测仅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的穗长 QTLs可能跟水稻对低氮胁迫耐性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氮水平 水稻 穗长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氮肥 氮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DH群体幼苗中胚轴长度的QTLs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曹立勇 朱军 +3 位作者 颜启传 何立斌 魏兴华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应用籼粳交 IR6 4 / Azucena的 DH群体及其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在遮光条件下 ,通过适温和低温逆境下发芽 ,测定中胚轴长度。采用 QTL Mapper基因定位软件检测控制中胚轴长度的加性效应 QTL 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 QTL s,在第 1、... 应用籼粳交 IR6 4 / Azucena的 DH群体及其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在遮光条件下 ,通过适温和低温逆境下发芽 ,测定中胚轴长度。采用 QTL Mapper基因定位软件检测控制中胚轴长度的加性效应 QTL 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 QTL s,在第 1、3、6、7、8、12等 6条染色体上定位了 8个控制中胚轴长度的 QTL s,其中在第 1、3、7、8染色体上定位了 4个具有加性效应的 QTL s,位于第 7染色体的 1个加性效应 QTL的增长等位基因来自于父本 Azucena,它能使中胚轴伸长 0 .2 6 cm,其贡献率达 17.5 % ,其余 3个加性效应 QTL s的增长等位基因来自于母本 IR6 4 ,能使中胚轴伸长 0 .10~ 0 .2 1cm,在第 3、7、12等3条染色体中共检测到 2对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 ,其贡献率分别为 2 1.6 2 %和 2 .2 7% ,同时各检测到 2对加性效应×环境的互作效应和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DH群体 幼苗 中胚轴长度 qtls定位 上位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标记检测与杨树生长和物候期有关的QTLs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金花 苏晓华 +1 位作者 张绮纹 LOUIS ZSUFFA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取美洲黑杨(母本)和青杨(父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样本80株,应用RAPD标记检测与F2群体3个数量性状(苗高、地径和封顶期)有关的QTLs。在F2群体中,一年生苗高、地径和封顶期性状表现显著分离,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取美洲黑杨(母本)和青杨(父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样本80株,应用RAPD标记检测与F2群体3个数量性状(苗高、地径和封顶期)有关的QTLs。在F2群体中,一年生苗高、地径和封顶期性状表现显著分离,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单因子方差分析检测出与苗高、地径和封顶期性状相关的7个、6个和3个标记座位,并计算了各标记对相关性状变异的贡献率。与数量性状相关的标记有不同的亲本来源。t检验结果表明,各标记显带型和不显带型组性状均值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两个标记除外);与各性状相关标记的显带型或不显带型的频率,在各性状上的分布有异同。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与性状相关联的标记中,有两组QTLs互作组合与苗高性状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青杨 RAPD qtl 杨树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抗亚铁毒胁迫的QTLs(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万建林 翟虎渠 +2 位作者 万建民 安井秀 吉村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9-333,共5页
潜育性水稻田广泛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塞拉里昂、利比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等国 ,其中我国南方稻区就有 6 70万公顷低产潜育性水稻田。该类水稻田还原性强 ,矿质营养失调 ,尤以Fe2 + 过量积累 ,对水稻... 潜育性水稻田广泛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塞拉里昂、利比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等国 ,其中我国南方稻区就有 6 70万公顷低产潜育性水稻田。该类水稻田还原性强 ,矿质营养失调 ,尤以Fe2 + 过量积累 ,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逆境胁迫作用。培育抗亚铁毒的水稻品种是简便、经济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Kinmaze DV85的 81个重组自交家系 (RILs)的作图群体 ,采用水培鉴定方法 ,在亚铁毒条件下 ,检测叶片棕色斑点指数 (LBI)、株高 (PH)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s)。结果表明 ,控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都位于第3染色体上 ,各QTL的LOD值为 3.79~ 5 .89。检测到与亚铁毒胁迫直接有关的性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QTL 2个 ,分别位于第 3染色体的X2 79 C2 5和X1 4 4 X36 2间 ,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 1 7.38%和 2 2 .0 7% ,其中位于第 3染色体X2 79 C2 5间的叶片棕色斑点指数QTL与水稻功能图谱第 3染色体上的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位置一致 ;另一个位于X1 4 4 X36 2间的叶片棕色斑点指数QTL与水稻功能图谱第 3染色体上的另一个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连锁 ,相距 2 5 .6cM。表明在亚铁毒胁迫条件下 ,水稻在其叶片表面出现棕色斑点 ,叶片衰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群体 水稻 抗亚铁毒胁迫 qtls 数量性状位点 检测 潜育性水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的QTLs和互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梅丽 程须珍 +5 位作者 刘春吉 王素华 王丽侠 刘长友 孙蕾 徐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的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的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的QTL4个,分别位于... 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的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的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的QTL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8.17%~12.14%和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4.58%~10.36%。增加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的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和百粒重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的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的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RILs群体 休眠性 qtl定位 上位性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冷性QTLs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37
11
作者 詹庆才 曾曙珍 +2 位作者 熊伏星 齐藤浩二 加藤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QTLs)的精细定位,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条件.以籼稻品种二九青和粳稻品种Yukihikari杂交后自交8代得到的79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用89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用4种低温处理21d的幼苗... 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QTLs)的精细定位,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条件.以籼稻品种二九青和粳稻品种Yukihikari杂交后自交8代得到的79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用89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用4种低温处理21d的幼苗高度作为耐冷性指标,对RIL群体进行了耐冷性分析.4种温度条件下共定位了10个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其中2个QTLs在4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检测到,1个QTL在三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6个QTLs在2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而1个QTLs却只能在1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s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从4.85%到22.47%.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RM104和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RM160位点,在4种环境下都能稳定表达,是对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QTLs,可作为苗期耐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冷性 微卫星标记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苗期耐冷性QTLs的互作和聚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加兴 张月雄 +7 位作者 覃宝祥 邱永福 蒙姣荣 刘芳 马增凤 刘驰 李容柏 陈保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的挖掘和效应分析,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持.【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品系DP15和D... 【目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的挖掘和效应分析,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持.【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品系DP15和DP30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鉴定了18个水稻苗期耐冷QTLs,将其中分别包含4个耐冷QTL且遗传背景一致的4个代换系qSCT-1-CSSL、qSCT-4-CSSL、qSCT-8-CSSL和qSCT-12-CSSL分别两两杂交得到2个聚合系(qSCT-1/qSCT-12)-CSSL和(qSCT-4/qSCT-8)-CSSL,对聚合系中各耐冷QTL的互作效应及聚合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4个耐冷QTL对水稻耐冷性有加性效应;互作分析显示各耐冷QTL间在聚合系中均存在正向互作.聚合效应在qSCT-4与qSCT-8间表现为QTL间明显的累加效应,而qSCT-1与qSCT-12间聚合的累加效应不明显,表现为qSCT-12对qSCT-1有上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耐冷性 数量性状位点(qtls)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聚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薇几个表型性状的QTLs定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丹 王晓娇 +3 位作者 刘阳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以尾叶紫薇与紫薇‘香雪云’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192株F1为材料,构建了全长为1162.1 cm的包括20个连锁群、173个标记位点的紫薇遗传连锁图谱。对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面积、株高、地径等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复合区间QTL定位,共检... 以尾叶紫薇与紫薇‘香雪云’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192株F1为材料,构建了全长为1162.1 cm的包括20个连锁群、173个标记位点的紫薇遗传连锁图谱。对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面积、株高、地径等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复合区间QTL定位,共检测到控制这6个性状的11个QTL位点,LOD值最大的为5.1,最小值为2.3,其中找到了3个控制地径性状的QTL位点,叶长、叶宽各1个,叶长宽比、叶面积、株高各2个,最高解释表型变异率为25.17%,位于ssr11-ssr17,LG13上,最低解释表型变异率为4.48%,位于E33M61-195-M19E33-97,LG1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表型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稻品种赤禾纹枯病抗性QTLs定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岗 李丹婷 +3 位作者 农保选 夏秀忠 梁耀懋 黎坤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77-1580,共4页
以高抗纹枯病的深水稻品种赤禾及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构建了F2群体,以牙签嵌入法对该群体128株单株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105个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多态性标记,构建该群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 以高抗纹枯病的深水稻品种赤禾及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构建了F2群体,以牙签嵌入法对该群体128株单株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105个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多态性标记,构建该群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以LOD值2.5为阈值,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初步检测到3个主效抗病QTLs,暂命名为qSB-2、qSB-5和qSB-11,分别位于第2、5和11染色体上,各自能解释表型抗性变异的17.17%、14.7%和27.78%,其中qSB-5来自抗病亲本赤禾,qSB-2,、qSB-11来自感病亲本Lemo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稻 赤禾 纹枯病抗性 F2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QTLs的检测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东阳 陈立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7和11号染色体上,共解释18.86%的遗传变...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7和11号染色体上,共解释18.86%的遗传变异,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95%-10.56%,其中qHD7-1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为2.18%;另检测到9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互作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效应 qtl×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性状位点(QTLs)内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家胜 汪旭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开展了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研究,定位的方法也很多,如区间作图、复合区间作图、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和贝叶斯作图等,但这些研究方法均有它们自身的缺陷,定位的QTL在基因组上区间仍然很大,精...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开展了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研究,定位的方法也很多,如区间作图、复合区间作图、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和贝叶斯作图等,但这些研究方法均有它们自身的缺陷,定位的QTL在基因组上区间仍然很大,精度不高。为了更好地理解QTLs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QTL区间内候选基因的方法,并着重从遗传、基因组结构、表达和功能等方面来剖析QTL内的候选基因,为将来更好地利用QTL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数量性状位点 候选基因 生物信息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叶片长度数量性状位点(QTLs)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米福贵 BARRE Philippe +1 位作者 瞿礼嘉 GHESQUIERE Marc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3-307,321,共6页
选择固定有益等位基因 ,研究多年生黑麦草叶片长度数量性状位点 ,结果表明 :与叶长最为相关的 3个标记所表达的变异占表型总变异的 5 0 .9% (r2 ) ;在选择中如能将这 3个标记最优化地组合在一起 ,其综合共同作用有望使叶片长度延长和缩... 选择固定有益等位基因 ,研究多年生黑麦草叶片长度数量性状位点 ,结果表明 :与叶长最为相关的 3个标记所表达的变异占表型总变异的 5 0 .9% (r2 ) ;在选择中如能将这 3个标记最优化地组合在一起 ,其综合共同作用有望使叶片长度延长和缩短 2 6 mm;鉴于供试材料在最初 3个世代的群体选择中所估测到叶片长度的遗传力为 0 .32 ,这样在今后的选择工作中 ,即使只使用现有的两个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叶片长度 数量性状位点(qtls) 遗传图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L群体鉴定棉花抗黄萎病相关QTLs 被引量:2
18
作者 鲁宁宁 赵云雷 +6 位作者 王红梅 陈伟 赵佩 龚海燕 崔艳利 桑晓慧 张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62,共9页
【目的】鉴定出能够稳定表达的棉花抗黄萎病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方法】以抗落叶型黄萎病棉花品种常抗棉和感黄萎病品种TM-1为亲本配制的111个重组自交系家系为作图群体,筛选出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目的】鉴定出能够稳定表达的棉花抗黄萎病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方法】以抗落叶型黄萎病棉花品种常抗棉和感黄萎病品种TM-1为亲本配制的111个重组自交系家系为作图群体,筛选出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并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在安阳大田、新疆重病地及病圃等多个环境下的黄萎病病情指数进行QTLs检测。【结果】构建了1张含有12个连锁群、40个标记、总长212.5 cM(厘摩)的遗传图谱。获得了6个与抗黄萎病基因相关的QTLs,对数优势比(Logarithm of the odd score,LOD)分布在2.51~5.55,贡献率最大为20.34%,最小为6.93%。其中,qVR-D05-1能够在安阳大田2015年7月15日和新疆南疆重病地2016年7月9日2个环境中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12.96%和20.34%。【结论】本研究得到的qVR-D05-1能够为定位出稳定的棉花抗黄萎病相关QTL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SSR 黄萎病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苗期耐盐QTLs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静 张所兵 +2 位作者 张云辉 汪迎节 方先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挖掘水稻耐盐新基因,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亲本培育的高代回交置换系为材料,在0.5%Na Cl盐胁迫条件下,以存活率为耐盐指标,对水稻苗期耐盐性QTL进行定位。采用QTL Ici... 【目的】挖掘水稻耐盐新基因,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亲本培育的高代回交置换系为材料,在0.5%Na Cl盐胁迫条件下,以存活率为耐盐指标,对水稻苗期耐盐性QTL进行定位。采用QTL Ici Mapping v3.1软件对存活率进行QTL分析。【结果】在第3染色体相邻标记RM1350附近检测到1个苗期耐盐相关QTL(QSst3),所在遗传区间为113.2~132.8 c M,贡献率17.75%,加性效应10.9。【结论】来自供体亲本日本晴相应QTL使苗期耐盐性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盐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 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抗纹枯病QTLs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静 张所兵 +2 位作者 张云辉 汪迎节 方先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1-695,共5页
为检测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位点,本研究采用牙签接种法对籼稻9311 和粳稻日本晴以及由它们构建的119 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共检测到3 个纹枯病相关QTLs(qsb8-... 为检测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位点,本研究采用牙签接种法对籼稻9311 和粳稻日本晴以及由它们构建的119 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共检测到3 个纹枯病相关QTLs(qsb8-1、qsb8-2 和qsb8-3),分别位于第8 染色体相邻标记RM3262、RM5485 和RM3496 附近,所在遗传区间分别为81. 7 -91.7 cM、91. 7-108.1 cM 和108. 1-119.6 cM。qsb8-2 的加性效应为负值,表明感病亲本携带的该片段可以增强纹枯病抗性;qsb8-1 和qsb8-3 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表明感病亲本携带的该片段减弱了纹枯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抗性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